激励理论讲义与分类
激励理论概述

员工激励理论一、激励的含义激励就是采用某种有效的措施或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它使人产生一种兴奋的状态并保持下去,在这种状态的支配下,员工的行为趋向组织的目标,并且行为效率得到提高,最终高效地完成组织的目标。
二、激励的基本原理1、人的行为人的行为都是由的人的动机支配的,动机是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
动机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为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可以说是直接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向,是人的行为发动的直接原因。
动机的起源是需要,需要是指内、外部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这里的刺激既包括个体本身的、内部的,也包括个体外部的。
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满足。
未满足的需要是激励的起点,从而导致某种行为。
但需要并不是行为的直接决定因素,需要只有转化为动机才能决定人的行为。
某种需要并不一定会产生一定的动机。
需要向动机的转化是要有条件的:一是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足以产生满足需要的愿望;二是目标的确定。
即是说,在需要达到一定程度,并对其产生满足的愿望的基础上,而后确定行为的目标时,动机就会产生了。
仅有需要是不够的,有了需要就会产生一种紧张状态,当这中紧张状态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就会想方设法去满足它,于是愿望就产生了。
但仅有愿望也不够,它只是反映了人的内心的需要,是行为的内在驱动力,由于尚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该驱动力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形成动机。
一般来说,只有强烈的动机可以引发行为。
2、激励的本质激励的实质就是根据员工的需要设置某些目标,并通过一定的措施激发员工的和组织目标一致的强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的方式引导员工的行为的过程。
激励的实质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激励是一个满足员工需要的过程;(2)激励是激发员工动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过程;(3)激励是引导员工的行为指向组织目标,并且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过程;(4)激励是减少员工挫折行为,增加建设行为的过程。
第5章激励理论与分类2h(四)课件

最后,由个人来评价绩效和报酬,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最 初的需要。如果这个激个需要没有满足,激励过程 就要重复,可能选择一个不同的行为。
2020/12/5
第5章激励理论与分类2h(四)
8
激励过程的一般模式看起来简单而直接,但是在现实 生活中,情况就不会这么直截了当了。
2020/12/5
第5章激励理论与分类2h(四)
7
(三)激励的一般过程模式 第一,需要的产生,在个人内心引起不平衡。 第二,个人将寻求和选择满足这些需要的方法,以恢复 他的平衡状况。
第三,个人通过目标行为或工作,去满足需要。
第四,关于个人在实现目标方面的绩效成就,要由个人 或别人来进行绩效评价。这可能满足一个人的工作胜任感。
激励实际上体现在奖励与惩罚两个方面。但究竟什么是 激励?对此,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2020/12/5
第5章激励理论与分类2h(四)
5
2.激励的各种观点
阿特金森(J.W.Atkinson)1964年指出:激励就是“此时 此刻对行动的方向、强度与持续性的(直接)影响”。
琼斯(M.R.Jones)1955年写道:激励涉及“行为是怎样发 端,怎样被赋予活力而激发,怎样延续,怎样导向,怎样终止, 以及在所有一切进行过程中,该有机体是呈现出何种主观 反应的”。
(3)员工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有些管理者认 为对员工只用金钱激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对企业的管 理人员来说,必须认清一个问题,员工的需要和要求是多方面
的。
2020/12/5
第5章激励理论与分类2h(四)
4
一、 激励研究
(二)激励的含义
1.激励包括奖励和惩罚
行为科学认为,奖励是社会对人们的良好行为或取得的 突出成绩,作出的卓越贡献给予积极肯定,以促使人们将这种 行为保持和增强,加快人的自我发展、完善,为社会创造更大 更好的效益;惩罚则是社会对人们的不良或不正确行为给予 否定,以促使人们的行为变异,增强反应强度和内驱力,警诫 他人,以规范人们的行为。
第4讲激励理论

刺激
环境
需要
因短缺引发的某种渴望 需要是人类活动(心理和行为)的原动力 需要是激励的历史起点、逻辑起点 需要既有类别又分层次
动机
动机就是指向目标的心理活动 动机的特征
动机是一种目标性很强的心理活动,它不是 行动,而是行动的前夜(奏);它不是本能 心理,而是目的心理。 动机的作用 唤起行为;选择目标;维持指向;强化技能; 调整方向。
孔子 自上而下
道、德、仁 寓于艺中
圆满
纯本
天地人 和谐发展
马斯洛 自下而上
高需求未 含低需求
残缺
杂本
天地人 恶性竞争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1、正确认识被管理者需要的多层次性; 2、找出受时代、环境及个人条件差异
影响的优势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 激励。 思考:知识分子、年轻人、贫困者主导需要有何 不同?
2.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经济进步的“布登勃洛克动力”
一个人大富之后,是否还需努力做事?赚来的钱 应用什么地方?人生未来动力在哪里? 遇到这个问题的人可以读一读德国作家托马 斯·曼的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这部小说 描写了布登勃洛克家族的兴衰史。这个家族经 历了从追求富裕,到追求政治地位,再到追求精 神享受的历程。当他们失去追求时,就演出了 一幕豪门恩怨。经济学家把激励他们不断追求 的目标称为经济进步的“布登勃洛克动力”。 这种动力推动一个人、一个家族和一个国家的 进步。当这种动力失去时,衰亡就要开始了。
美国心理学家。1890年9月9日生于普鲁西省的莫基尔 诺(现波兰境内)。191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7年 任柏林大学教授。1933年移居美国,先后在斯坦福大 学、康奈尔大学任教。1935~1944年任艾奥瓦大学教 授。1944年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 主任。主要著作有:《关于人格的动力理论》(1935)、 《拓扑心理学原理》(1936)、《社会科学中的场论》 (1951)等。 美国心理学会的两任主席、心理学史家E.博林和G. 墨菲曾高度评价了莱温,说他“可能是时代精神的代
激励理论 PPT课件

MG2-31
人性假设:X理论 vs. Y理论
雇员: 天生懒惰 工作是为了生活 回避责任 没有抱负 寻求安全
雇员: 天生勤奋 自我约束 勇于承担责任 具有创造能力 有高层次的需求
MG2-34
简 评 麦克雷戈发现现实组织的结构、政策、制度 均以X理论为依据 Y理论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并非所有人都是如 此 因此,X-Y理论是对人性认识的两个极端
一、需要层次论
简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第一次揭示了人类 行为动机的实质 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导源 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 在的 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
MG2-30
二、X、Y理论
道格拉斯·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 美国行为科学家 管理方式与人性假设相关 管理者根据不同的人性假设采用不同方式 组织、控制、激励下属 X-Y理论是两种相对立的人性假设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决定着任务的完成情况 传统的“满意 ——不满意”观念是不确切的 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 素是不同的 保健因素与工作环境条件或外部因素有关, 而激励因素则与工作本身的特点和工作内容 或内在因素有关 调动人的积极性要从激励因素着手
第一节 激励概述
激励的概念 激励的分类
一、激励的概念
1、激励的内涵
激励是指激发、鼓励、引导人们以某种特殊方式行动的 一系列动机。
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效价×期望值
2、激励的对象——人 从激励的定义看,激励是针对人的行为动机而 进行的工作,因此,激励的对象主要是人,准 确地说,是组织范围中的员工或领导对象。 从激励的内涵看,组织中的领导者应该从行为 科学和心理学的基础出发,认识员工的组织贡 献行为。
第五章 激励理论与分类(《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应用
需求层次理论 ERG理论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成就需要理论
如何灵活有效地应用需求层次理论? 结合实际谈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具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有何特点?如何造就高度成就需
要的人?
过程型激励理论
目标设置后,要通过过程完成目标的实现 过程型理论着重探讨激励的心理过程以及行为的指向和选择 过程型理论说明行为怎样产生、怎样向一定方向发展、怎样保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五级制(1943年,《动机激发论》中提出 “需求层次理论”
解释生理需要 解释安全需要 解释社交需要 解释尊重需要 解释自我实现需要
需求层次理论与管理
1.在管理中的应用 需求层次与管理措施相关表见p142表8-1 2.借鉴意义 (1)分类细致(2)生理需要排第一,很正确(3)由低到高,反映各类人
一、目标设置理论的内容
设置意义:行为的最终目的,是预先规定,合乎自己需 要的“诱因”,是激励人们有形的、可以测量的标准。 达到目标是最大的激励,是完成工作最直接的动机。从 激励效果看,有目标比没有目标好,有具体目标比空泛 目标好,有能够被接受且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比随即想出 的目标好。
设置标准:具体性,即尽量确定数据,不能用含混的文字;难 度,所定目标比较高,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认同,落实到个 人,使执行者有认同感。(参看p100表5-1举例说明)
对双因素理论的评价
具有灵活性和哲学的辩证性。表现为满意并不意味生产 效率高,不满意不意味生产效率低,但其科学性和可靠 性被质疑,这和他调查的对象是工程师和会计师有关系。
双因素理论被国外广泛应用。在企业管理中实行的工作 丰富化、工作扩大化、弹性工管理者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 内外在满足即内外在激励值得研究 “成就”和“社会的认可与赞赏”的激励作用最大 使职工工作丰富化、满足职工的高层次需求很有意义 承认、照顾职工的个体差异,也能够满足人们的内在需
激励理论主要知识点总结

激励理论主要知识点总结激励理论是管理学和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旨在探讨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何种因素的激励,以及如何更好地激发个人的动力和潜力。
本文将对激励理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与影响。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激励理论中最为经典的一部分,其核心观点在于人们的需求可以被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会逐层地追求和满足这些需求,当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成为人们的动力来源。
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是激励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他将工作动机分为满足型动机和增长型动机。
满足型动机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对个体的奖励与惩罚,如薪酬、晋升等;而增长型动机则更多地源于个人内部的动力和追求成长。
赫兹伯格认为,满足型动机只能产生短期的动力,而增长型动机才是激发个人长期、持久动力的重要因素。
三、弗鲁斯特伯格的成就动机理论弗鲁斯特伯格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在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过程中会产生动机。
他将成就动机分为三个维度:成就需求、权力需求和亲和需求。
成就需求是指个体对于自身表现和成果的追求,权力需求是指个体追求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动机,亲和需求是指个体追求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和友谊的需求。
这一理论认为,不同的需求组合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四、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激励理论中的另一重要内容,它强调个体对于行动结果的期望会影响其动机水平。
期望理论将动机水平分为三个因素:期望、工具性和价值。
期望是指个体对于成功实现所设定目标的信心;工具性是指个体相信通过行动可以实现目标的程度;价值是指个体对于目标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公平理论公平理论认为,个体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通过对比自己与他人的处境来判断是否受到公平对待,进而影响其动机和满意度。
公平理论分为垂直公平和水平公平两个层面,垂直公平是指个体对于与上级或者下属在资源分配上的公正性的感受,水平公平是指个体对于与同事在资源分配上的公正性的感受。
激 励 理 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
•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亚 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他认为人的价值体系存在不同 层次的需要,当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时,其 激发动机的作用随之减弱或消失,更高一层的需要就 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
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假设
• 个体的某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 个体的需要结构很复杂,并且需要对行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 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
•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 报酬的合理性、公平性对个人积极性的影响
成就激励理论的应用
• 高成就需要者喜欢能独立负责、可以获得信息反馈和 中度冒险的工作环境;
• 高成就需要者并不一定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 亲和需要与权力需要和管理的成功密切相关。
(四)双因素理论
• 双因素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 伯格首先提出的。
• 他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来自于人的内部, 组织成员从事的工作本身可以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 也就是说,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才是最主要的激励因素。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
• 由于对人性的假设经历了“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 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的发展过程,以 此为依据激励理论也经历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按一定标 准划分为:
– 内容型激励理论 – 过程型激励理论 – 行为改造型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 内容型激励理论侧重于研究人的需要,即研究人的哪 些需要可以转化为工作动机,以及如何使这些需要激 活起来成为工作动机。
期望理论的应用
• 处理好三者关系
激励理论及分类

一棵小树是因何长成参天大树的?是阳光,雨露,是营养,但更重要的还是它自身强大的生命力。10多年前,广州白云山制药厂还是一个只能生产单一产品“穿心莲”的乡办小厂,生产设备及其简陋,年产值不到20万元;现在1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乡办小厂已经发展成为生产医药品种达数百种、年产值超亿元、上缴利税过千万的大型骨干企业。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就象就像一棵小树凭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硬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其根本原因是白云山制药厂有非常正确的基本准则:“尊重员工的价值,把爱带给人间”。
这一基本的价值准则引导着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的管理人员:“尊重员工的价值”,带领全体员工实现:“把爱带给人间”的美好愿望。这一 价值准则要求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白云山制药厂是如何来贯彻这一价值准则的呢?我们看看白云山制药厂几个具体的事例就明白了。
尊重员工的价值,把爱带向人间
星期四文化沙龙——实现白云山价值观的奥秘
※知识要点:
一、激励的含义 二、激励理论研究的心理学观点 三、激励理论研究的历史观点 四、认知派激励理论的主要分类
汇报人姓名
激励一词译自英文单词Motivation,联系到动机的拉丁文Morere和英文motive,便不难看出二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与内在的联系。
激励是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的刺激,使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新行为主义的激励理论要求,除考虑金钱外,还应考虑中间变量(主观因素)。即需要或动机(物质、精神);动态的情景(内、外环境因素);人际关系的协调(矛盾的调和、目标的均衡)等。
2、新行为主义的激励理论
认知心理学派不赞同行为主义把人的行为简单地看成是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反应的机械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