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课程教案
建筑力学(静力学)课程教案

建筑力学(静力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建筑结构力学问题的能力。
2. 适用对象:建筑学、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
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
4.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静力学基本原理、平面力系、空间力系、摩擦、轴向拉伸和压缩、扭转、弯曲等基本力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原理。
2. 学会运用静力学方法分析建筑结构中的力学问题。
3. 能够熟练运用公式、图表和计算软件进行力学计算。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力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课堂互动。
4.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1. 静力学基本概念:力、作用点、力的分解与合成、力的矩。
2. 平面力系:力的平衡条件、力矩平衡条件、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分解。
3. 空间力系: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力矩和平移法则、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分解。
4. 摩擦:静摩擦、动摩擦、摩擦力的计算。
5. 轴向拉伸和压缩:轴向拉伸(压缩)杆的应力、应变、强度计算。
五、教学安排1. 课时:32课时。
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3. 作业布置:每课后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课程考核: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
5. 教材:建议使用《建筑力学》(静力学部分),并结合相关教材和参考书。
六、教学策略1.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室演示和模型实验,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力学原理。
2. 软件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如SAP2000、ANSYS等)进行力学分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论文和书籍,拓宽知识面。
4. 学术交流: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建筑力学》课程教案

《建筑力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静力平衡、材料力学性能、弹性与塑性变形、应力与应变等基本内容;(3)能够运用建筑力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网络资源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力学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学习建筑力学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环境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建筑力学概述(1)建筑力学的定义、任务和分支;(2)物体受力的基本概念;(3)力学的基本定律。
2. 静力平衡(1)力的合成与分解;(2)平衡条件的应用;(3)物体在力作用下的稳定问题。
3. 材料力学性能(1)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2)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基本受力状态下的应力与应变;(3)材料的强度与刚度设计。
4. 弹性与塑性变形(1)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概念;(2)弹性模量与塑性模量的计算;(3)弹性与塑性变形在工程中的应用。
5. 应力与应变(1)应力与应变的定义及计算方法;(2)应力集中与应力分布;(3)应变硬化与应变软化现象。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力学的原理和方法;2. 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2. 考试成绩评价: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问题分析考试两部分;3. 综合实践评价:考察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教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本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结构及构件受力和承载能力问题,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
2、课程任务本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方面内容。
1、通过对结构、构件受力情况的分析和平衡状态的研究,学会分析工程结构的受力情况。
2、研究结构、构件在载荷作用下的内力及变形规律;建立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理论基础,保证结构、构件在既安全又经济的前提下工作。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教学目的:在简单构件受力及变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了解:极限应力、应力集中等概念;三铰拱的计算;剪应力互等定理。
掌握:力及力偶概念、性质;应力、应变概念;剪切挤压实用计算;扭转计算;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强度、刚度计算;弯曲变形的强度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内力图)。
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绪论知识点:1、建筑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2、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重点: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概念课时分配:1学时第1章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受力图知识点:1、力的基本概念;2、静力学公理;3、约束类型及其约束反力;4、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5、荷载的分类;6、构件及杆件结构的分类;7、结构的计算简图;重点:静力学公理;常见约束及其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课时分配:5学时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知识点: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重点: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合力投影定理;难点: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课时分配: 6学时第3章力矩与平面力偶系知识点:1、力矩与力偶;2、平面力偶系合成与平衡。
建筑力学课程教案

建筑力学课程教案
用字母表示力矢量时,用黑体字
两者的乘积来量度力。
(
≤
≤
1.
(3 ) 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时,弯矩的最大值为:=作图示简支梁在满跨向下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F
举
mm
图形相乘法(简称图乘法)计算位移的步骤
绘出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这个弯矩图叫做荷载弯矩图,
,此压应力称为临界应力,用
设计截面。
计算时一般先假设’’比假设的
整个平面图形上各微面积对z轴(或y轴)惯性矩的总和称为该平面图形轴(或y轴)的惯性矩,用I z(或I y)表示。
即
《建筑力学》备课笔记与教案
30。
《建筑力学》教案

《建筑力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建筑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熟悉建筑力学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力的概念、作用点和力臂、力的分解和合成、力的矩、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等。
2. 建筑力学的基本原理:平衡条件、静力平衡、动力平衡、简化原理、超静定结构等。
3. 建筑力学的计算方法:截面力、截面矩、剪力、弯矩、剪力墙、梁、柱、板的受力分析等。
4. 建筑力学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增强学生对建筑力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3. 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总共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8课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第9-16课时:基本计算方法第17-24课时:应用实例分析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的正确率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测试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占总评的30%。
3. 课程设计:分析一个建筑项目的力学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占总评的3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力学》,作者:X2. 课件: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
3. 模型:建筑力学相关模型,如梁、柱、板等。
4. 练习题库: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建筑项目,引入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课堂讲授:讲解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建筑项目中的力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大学课件】 建筑力学电子教案

【大学课件】建筑力学电子教案一、课程介绍1.1 课程名称:建筑力学1.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1.3 学时安排:共计64学时,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6学时1.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1.5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力学基础2.1.1 牛顿运动定律2.1.2 力学单位制和常用单位2.1.3 坐标系和坐标变换2.2 静力平衡2.2.1 力的合成与分解2.2.2 受力分析2.2.3 平衡条件及其应用2.3 材料力学性能2.3.1 应力与应变2.3.2 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2.3.3 材料的强度理论2.4 平面力系2.4.1 力的分解与合成2.4.2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2.4.3 摩擦力及其计算2.5 空间力系2.5.1 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2.5.2 空间力系的简化2.5.3 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分解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1.2 案例分析法:分析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3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复杂概念和图形。
3.2.2 板书:辅助讲解重点和难点。
3.2.3 实验教学:验证理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4.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进度安排5.1 课时分配5.1.1 力学基础:8学时5.1.2 静力平衡:12学时5.1.3 材料力学性能:8学时5.1.4 平面力系:10学时5.1.5 空间力系:12学时5.2 教学周安排5.2.1 第1-2周:力学基础5.2.2 第3-5周:静力平衡5.2.3 第6-7周:材料力学性能5.2.4 第8-9周:平面力系5.2.5 第10-12周:空间力系5.2.6 第13周:复习、考试【大学课件】建筑力学电子教案六、梁的内力分析6.1 梁的基本概念介绍梁的定义、分类及受力特点分析梁的次要力和次要矩6.2 剪力与弯矩剪力与弯矩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剪力与弯矩的计算方法剪力与弯矩的分布规律6.3 剪力、弯矩与支座反力的关系支座反力与剪力、弯矩的关系应用平衡条件求解支座反力七、梁的强度计算7.1 弯曲强度计算弯曲应力的计算弯曲强度条件应用实例:梁的弯曲强度计算7.2 剪切强度计算剪切应力的计算剪切强度条件应用实例:梁的剪切强度计算7.3 扭转强度计算扭转应力的计算扭转强度条件应用实例:梁的扭转强度计算八、梁的刚度计算8.1 挠度与弹性常数挠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弹性常数(弹性模量E、剪切模量G)的概念与计算8.2 挠度计算公式应用弹性力学的原理推导挠度计算公式应用实例:梁的挠度计算8.3 刚度校核刚度校核的概念与意义应用实例:梁的刚度校核九、超静定梁和超静定结构9.1 超静定梁的概念超静定梁的定义及其受力特点超静定梁的解法9.2 超静定结构的的概念超静定结构的定义及其受力特点超静定结构的解法9.3 应用实例超静定梁的应用实例超静定结构的应用实例十、建筑结构实例分析10.1 框架结构分析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框架结构的计算方法应用实例:框架结构的受力分析10.2 拱结构分析拱结构的受力特点拱结构的计算方法应用实例:拱结构的受力分析10.3 悬索结构分析悬索结构的受力特点悬索结构的计算方法应用实例:悬索结构的受力分析【大学课件】建筑力学电子教案十一、曲线梁和空间梁的分析11.1 曲线梁的分析曲线梁的受力特点曲线梁的剪力与弯矩计算应用实例:曲线梁的受力分析11.2 空间梁的分析空间梁的受力特点空间梁的剪力与弯矩计算应用实例:空间梁的受力分析十二、弹性稳定性12.1 弹性稳定性的概念弹性稳定性的定义及其意义弹性稳定性的判别条件12.2 弹性稳定性的计算应用弹性力学的原理计算弹性稳定性应用实例:弹性稳定性的计算十三、变截面梁的分析13.1 变截面梁的受力特点变截面梁的剪力与弯矩计算应用实例:变截面梁的受力分析13.2 变截面梁的强度计算应用强度理论计算变截面梁的强度应用实例:变截面梁的强度计算十四、建筑结构动力学14.1 动力学基本概念介绍动力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方程分析单自由度体系和多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响应14.2 自由振动分析自由振动的定义和特点自由振动的计算方法应用实例:自由振动的分析14.3 受迫振动分析受迫振动的定义和特点受迫振动的计算方法应用实例:受迫振动的分析十五、建筑结构抗震设计15.1 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介绍抗震设计的定义、目的和原则分析地震作用和结构地震响应15.2 抗震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抗震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应用实例:抗震设计的过程分析15.3 抗震加固技术和措施介绍抗震加固的常用技术和措施分析不同结构和构件的抗震加固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
《建筑力学》课程教案

《建筑力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背景《建筑力学》是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1)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能够运用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绪论介绍建筑力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力学基础(1)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变形、应力、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等;(2)静力学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受力分析、平衡条件等;(3)流动力学基本定律: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等。
3. 材料力学(1)拉伸与压缩:应力、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极限强度等;(2)弯曲:弯曲应力、弯曲应变、抗弯强度、挠度、剪力、弯矩等;(3)扭转:扭转应力、扭转应变、抗扭强度等。
4. 结构力学(1)梁式结构:梁的弯曲、剪力、弯矩、挠度等;(2)拱式结构:拱的受力分析、压力分布、拱的稳定性等;(3)刚架结构:刚架的受力分析、内力、位移、稳定性等。
5. 弹性力学(1)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平衡方程、本构关系;(2)平面应力问题:应力、应变、应力分量、应变分量等;(3)空间应力问题:应力、应变、应力分量、应变分量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系统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2)案例分析:分析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上机实习:运用软件进行力学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力学现象和问题;(2)板书:清晰地表达力学原理和公式;(3)软件:运用ANSYS、SAP2000等软件进行力学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2)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力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建筑力学课程电子教案

建筑力学课程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理解建筑力学的定义和作用了解建筑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 力学基础学习力学的基本量和单位掌握牛顿三定律学习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定理第二章:静力平衡2.1 力的合成与分解学习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2.2 受力分析学习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常见受力分析和简化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计算第三章:材料力学性质3.1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学习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概念和计算掌握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应用和意义能够应用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解决工程问题3.2 强度和刚度学习强度和刚度的定义和计算掌握强度和刚度的设计和校核方法能够应用强度和刚度解决工程问题第四章:梁的弯曲4.1 弯曲应力和应变学习弯曲应力和应变的定义和计算掌握弯曲应力和应变的分布和变化规律能够应用弯曲应力和应变解决工程问题4.2 弯曲强度和刚度学习弯曲强度和刚度的计算方法掌握弯曲强度和刚度的设计和校核方法能够应用弯曲强度和刚度解决工程问题第五章:力的传递与支撑系统5.1 支座反力和支撑系统学习支座反力的计算方法掌握支撑系统的概念和设计方法能够应用支撑系统解决工程问题5.2 连续梁和板的受力分析学习连续梁和板的受力分析方法掌握连续梁和板的受力特性能够应用连续梁和板的受力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第六章:剪力和弯矩6.1 剪力计算学习剪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剪力对结构的影响和剪力墙的设计能够应用剪力计算解决工程问题6.2 弯矩计算学习弯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弯矩对结构的影响和梁的设计能够应用弯矩计算解决工程问题第七章:应力与变形7.1 应力分布学习应力分布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应力分布对结构的影响和应力集中的处理能够应用应力分布计算解决工程问题7.2 变形计算学习变形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变形对结构的影响和变形的控制能够应用变形计算解决工程问题第八章:建筑结构稳定性8.1 稳定性概念学习稳定性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稳定性的判断方法和稳定性系数能够应用稳定性概念解决工程问题8.2 压弯结构稳定性学习压弯结构稳定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压弯结构稳定性的设计和校核方法能够应用压弯结构稳定性解决工程问题第九章:流体力学基础9.1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学习流体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掌握流体力学的方程和原理能够应用流体力学解决工程问题9.2 流体动力学学习流体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流体动力学的计算和分析能够应用流体动力学解决工程问题第十章:建筑结构动力学10.1 动力学基本概念学习动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掌握动力学的方程和原理能够应用动力学解决工程问题10.2 结构动力反应分析学习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的计算和分析能够应用结构动力反应分析解决工程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建筑力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理解复杂的受力情况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
xxxxx学院
课程教案
2019~2020学年第 2 学期
开课单位 xxxxx学院
授课教师 xxx
职称教师
课程名称建筑力学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课
教材名称建筑力学
适用专业(方向)造价
xxxxx学院制
2019年 3月 6 日
《课程教案》填写说明
一、用宋体、5号字填写,每项页面大小可按照规定格式自行添减。
二、一次课为一份教案(不包括封面)。
三、“课程性质”填基本素质课、职业能力课、素质拓展课;素质拓展课的“适用专业(方向)”填写“全校各专业”。
四、“开课单位”填学院、学系和教研室(无教研室只填学院和学系)。
五、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社会实践、实习或见习课、其他等。
六、“教学内容”应具体,而不应只填写教材章节名称或讲授主题的题目。
注:以造价1401为例,造价1402-1410与其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