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科研创新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冯会勤

合集下载

高校图书馆医学古籍的信息咨询服务研究——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

高校图书馆医学古籍的信息咨询服务研究——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

高校图书馆医学古籍的信息咨询服务研究——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作者:董利利,常飞,刘阔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第8期董利利,常飞,刘阔(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天津300193)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医学;古籍;信息咨询服务摘要:文章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医学古籍信息咨询服务的内容,总结了服务中常见问题,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提升医学古籍信息咨询服务质量的措施:注重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古籍信息咨询服务人员;注重交流合作,在积极保护古籍的基础上,深入整理开发医学古籍;创新服务模式,营造良好医学古籍信息咨询氛围。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8-0061-03收稿日期:2016-07-11作者简介:董利利(1988—),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常飞(1988—),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刘阔(1988—),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图书馆古籍的信息咨询服务,是根据读者的需求,或代为检索文献,或提供具体文献,或提供整理研究成果等,属于高层次的读者服务工作[1]。

顾名思义,医学古籍的信息咨询服务是一项开发利用馆藏医学古籍资源的高层次信息服务工作。

医学古籍中蕴涵着无限宝藏,是医学发展历史的文字载体。

高校图书馆作为医学古籍的收藏部门和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提供医学古籍的信息咨询服务,有助于充分发挥古医籍的使用价值。

目前关于高校图书馆医学古籍的信息咨询服务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特藏部谢晖[2]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新世纪初古籍咨询服务工作的三大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田卫梅[3]介绍了古籍咨询服务的含义、类型,并针对古籍咨询工作的瓶颈提出解决对策;程卫军、贾幼宾[4]就公共图书馆古籍专题信息咨询服务作探讨,重点论述开展古籍专题信息咨询服务的必要性;张华艳、乔敏[5]根据工作经验提出了古籍信息服务的新思路;浙江图书馆谢雷[6]指出了古籍咨询工作的特点和对咨询工作人员的要求,并就怎样开展好古籍咨询工作进行了分析等。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实践探索--以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实践探索--以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实践探索--以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刘丽娅;薛秀珍;徐天茂【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面对载体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读者需要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学科服务成了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推崇的热点服务模式。

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目前尚不成熟,对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需要更进一步探索。

【期刊名称】《长春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121-123)【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学科馆员;服务模式【作者】刘丽娅;薛秀珍;徐天茂【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500;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500;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1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变化而推出的一种新的服务理念。

它以用户为中心,依托国家文献资源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学科馆员为媒介,为高校各院系、研究室、课题组或个人提供极具针对性的“一对一”服务[1]。

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几乎所有的211院校图书馆均开展了学科服务。

学科服务是传统信息咨询服务的延伸,服务方式和内容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知识化,从而保证学科教学、课题研究、个人需求等得到有效满足,为图书馆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生存服务空间[2]。

学科服务是学术型图书馆的主要服务特征,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近年来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引入了学科服务的理念,这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多渠道为用户推送服务功能和馆藏资源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是用户使用图书馆的前提。

每年新生入学之际,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都要在读者开通借阅权限之前为新生进行入馆教育,为他们介绍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藏书布局、借阅规则等等,让他们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

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图书馆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平台,通过更广泛的渠道,如网站主页、官方微博、微信、电子屏幕、宣传活页等向读者宣传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动态信息。

精细化阅读推广视角下地方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采访策略研究——以常州工学院图书馆为例

精细化阅读推广视角下地方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采访策略研究——以常州工学院图书馆为例

第30期2023年10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No.30October,2023作者简介:李君(1979 ),女,江苏常州人,馆员,硕士;研究方向:文献资源建设,阅读推广㊂精细化阅读推广视角下地方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采访策略研究以常州工学院图书馆为例李㊀君(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32)摘要:随着阅读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文章分析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精细化阅读推广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常州工学院图书馆2016 2020年间中文纸质图书的流通借阅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读者的阅读倾向,指出专业阅读和人文经典阅读推广服务的必要性,并探讨了相应的纸质图书采访策略,助推阅读推广的精细化服务㊂关键词:精细化阅读推广;纸质图书采访;地方高校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250㊀㊀文献标志码:A 0㊀引言㊀㊀在倡导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之下,阅读推广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各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旨在通过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深度交流和互动,架起读者与图书之间的桥梁㊂但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和误区㊂洪伟达等[1]认为部分图书馆阅读推广在策划㊁组织㊁操作和实施上仍存在随意㊁杂乱㊁无序等问题,呈现泛活动化㊁泛娱乐化㊁功利化趋势,某些阅读推广活动脱离了文献信息基础,偏离了阅读推广的 主航道 ㊂有些阅读推广活动看似热闹,实则脱离了文献资源基础,缺乏深度和内涵,违背了阅读推广的初衷㊂那么,地方高校阅读推广工作如何避免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状况?如何更有效㊁更深入地开展?换言之,地方高校图书馆有必要思考如何开展精细化阅读推广工作㊂1㊀精细化阅读推广的目的和意义㊀㊀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以服务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为导向的学术性机构㊂因此,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面向的是具有一定阅读能力和水平的师生群体㊂针对这一特定的目标读者群开展的阅读推广工作应与师生们的需求紧密结合,主打学术特色,提供更专业的阅读服务㊂随着 十四五 规划的制定,各高校开启了加强内涵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㊂地方高校立足实际,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优化专业设置,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大力推进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㊂面对新的形势,地方高校图书馆需找准定位,以学校的自身发展目标为依据,围绕学校的学科布局和专业建设,聚焦读者的实际需求,构建具有学术特色的阅读推广体系㊂杨新涯等[2]认为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应从大学实际出发,走一条特色鲜明的支撑专业教学与研究之路㊂常州工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特色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5个㊂该校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着力加强应用型学科建设,现有机械工程㊁电气工程㊁土木工程㊁工商管理等4个江苏省 十四五 重点学科,重点建设机械工程㊁电气工程㊁材料工程3大学科,与地方智能制造㊁集成电路㊁碳材料等产业相呼应㊂找准定位,精准施策,才能提质升级㊂作为学校阅读推广的重要阵地,常州工学院图书馆仍需提升阅读推广的实效,提高师生参与度,从 粗放式 向 精细化 阅读推广转变㊂常州工学院图书馆需主动将阅读推广工作融入学校发展主流,注重本校的办学特色,坚持学术性的定位,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服务,为学校的科研创新服务,为学校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服务,从而为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作出积极贡献㊂地方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有其特殊性,这也为开展精细化阅读推广指明了方向㊂2㊀文献信息资源是精细化阅读推广的基础,文献采访是关键㊀㊀李东来[3]指出图书馆阅读推广是以文献内容为基础的㊂文献信息资源是立馆之本,是开展阅读推广服务的基础㊂阅读推广工作应立足于对优质馆藏资源的系统宣传和揭示,使更多的优质资源被读者所发现和利用,从而最大化地发挥馆藏文献资源的价值㊂反之,得益于优质文献资源的读者收获了知识与成长,也将更积极地参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推动阅读推广工作的持久良性发展㊂长此以往,这种良性互动将有利于实现图书馆和读者双赢的局面㊂因此,阅读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文献资源的有力保障,优质的馆藏文献资源是阅读推广成效显著的有力支撑㊂文献采访工作作为图书馆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之一,涉及文献资源的选择和收集㊁馆藏体系的规划和发展㊂科学㊁谨慎采选文献资源,才能建立合理的馆藏体系,优化馆藏结构,提升服务效能㊂同时,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已发生变化㊂信息获取途径的丰富和信息获取速度的加快使碎片化阅读渐成主流,但海量的信息不代表着海量的知识,手段和方式的变化改变不了阅读的本质㊂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立足藏书建设,提升藏书质量,将文献采访与阅读推广相结合,以开展精细化阅读推广服务为契机,把好采访质量关,助力阅读推广工作,不断提升服务品质㊂3㊀以读者阅读需求为导向的纸质图书采访策略㊀㊀本文通过分类统计常州工学院图书馆2016 2020年间纸质图书的流通情况,分析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倾向㊂并针对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研究了纸质图书的采访策略,以期助推精细化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为读者提供更细致的服务和更具深度的人文关怀㊂3.1㊀读者阅读情况的分类统计分析㊀㊀本文利用常州工学院图书馆图书管理软件,即南京汇文图书馆管理系统统计模块的相关功能,对该馆2016 2020年5年间中文纸质图书的流通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以此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和特点,也为今后文献采访和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㊂从表1得知,借阅流通排在前3名的为I类(文学)㊁T类(工业技术)㊁H类(语言㊁文字)图书,仅在2016年排列顺序有所不同㊂I类(文学)图书涵盖诗歌㊁散文㊁小说等大众读物,深受读者们的喜爱㊂长期以来,位列常州工学院图书馆借阅的榜首㊂T类(工业技术)图书的借阅位列第2㊂常州工学院为地方工科院校,因此专业性强的工业技术类图书受到师生们的关注,借阅量较大㊂英语是高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而英语四㊁六级考试是在校大学生们大学阶段需要通过的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因此常年位居第3的H类(语言㊁文字)中的外语类图书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学生们的需求,借阅次数较多㊂O类(数理科学和化学)图书包括大量的数理化教参书㊁辅导书等,也是学生们借阅的热点之一㊂除此之外,J类(艺术)和F类(经济)借阅的图书也与常州工学院所设特色专业息息相关㊂K类(历史㊁地理)图书也受到读者们的欢迎㊂表1㊀2016 2020年我馆借阅流通的分类统计(前5)年份TOP1TOP2TOP3TOP4TOP5 2016T,30.66%I,29.87%J,7.75%H,6.16%F,5.28% 2017I,35.09%T,27.36%H,7.29%O,5.07%F,4.82% 2018I,32.78%T,30.79%H,6.52%O,5.13%K,5.08% 2019I,33.53%T,27.46%H,7.09%O,5.76%K,5.21% 2020I,36.37%T,23.31%H,6.93%J,6.08%O,5.85%㊀㊀注:T为工业技术类,I为文学类,H为语言,文字类,J为艺术类,O为数理科学和化学类,F为经济类,K为历史㊁地理类㊂3.2㊀细分读者阅读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纸质图书的采访㊀㊀根据对表1的分析,常州工学院读者的阅读需求大致分为2类:第一类是为了满足专业上的需求,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㊁科研或学业等方面的任务,以此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㊁增强实力和提升能力㊂第二类是为了满足工作㊁学习之余的精神文化上的需求,通过阅读,以此开阔眼界,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满足㊂3.2.1㊀专业阅读㊀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广大师生,文化层次较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㊂与学科相关的专业阅读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㊂在此基础上,开展专业㊁学术类的阅读推广活动是可行的㊂刘彩娥[4]认为活动内容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 读书 层面,而应该具有科研的因素,尤其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图书馆,需要探索开展与学生的专业学习㊁教师的科研相适应的推广活动㊂当然,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专业阅读推广活动属于更高层次的服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㊂那么如何保障其学术性服务的质量,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师生专业书籍阅读方面的需求?这就需要从根本上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提高图书采访的质量㊂首先,围绕常州工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开展图书采购工作㊂作为一所工科院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图书采购应侧重于理工类,有意识系统收集重点学科和专业的纸本文献,并兼顾一般专业和新增专业的资源建设㊂尤其要多收集采购一些在学科内被广泛认可并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相关国内外经典著作㊂对这些专业经典文献的宣传推广将有助于学生们的学业发展和教师们的教学科研工作开展㊂同时,了解熟悉学校的培养方案和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采选与专业课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目㊂让一些名师名校课程教材㊁教辅资料等课程资源更好服务于学校的教与学㊂借助精细化阅读推广活动对优质文献资源的揭示,以达到充分发挥所采购专业文献效用的目的㊂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避免了阅读推广的主观性和盲目性㊂其次,重视学科调研,多渠道收集用户的专业文献需求㊂图书采访人员由于受自身知识结构和专业的限制,采购的图书难免具有局限性㊂另外,在平时的工作中采访人员与师生们面对面沟通的机会较少,因此要善于利用读者荐购平台㊁图书现采㊁问卷调查和二级学院走访等渠道,主动了解师生们的真实需求,及时获取师生们的反馈信息㊂要有意识加强与重点学科团队㊁专家教授的联系,掌握他们的文献需求㊂通过专业㊁特殊需求采访,使文献资源的建设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㊂善于利用QQ㊁微信等新媒体手段,通过在线互动交流,及时㊁快捷地了解读者的文献需求㊂近年来,纸质图书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这更需要采访馆员利用经验和智慧,调整图书采访策略,有的放矢,在有限的资源经费条件下尽可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㊂学校图书馆一直积极在服务㊁技术等方面寻求变革,启动了新一代图书馆智慧管理系统(LSP),借助智能采选,可以借鉴联盟馆采购数据㊁尝试用户参与资源建设(如PDA图书采购模式)等新的采购方式㊂该系统着眼于纸电融合,以实现纸质资源㊁电子资源及数字资源的一体化管理㊂如何立足本校的特色和专业,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融合,形成互不重复㊁互为补充的体系,从而完善文献资源布局,更好地服务于本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也是采访馆员目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㊂因此,建立科学㊁合理的学术馆藏资源体系,才能为专业阅读推广服务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文献支撑,才能真正为广大师生提供精准的服务㊂3.2.2㊀人文经典阅读㊀㊀通过对汇文系统中2016 2020年间图书借阅排行榜的数据进行梳理,按照借阅次数的统计结果,发现2016 2020年间专业类的图书外,文学类图书的借阅量居高不下㊂进而又选取了2016 2020年间登榜次数超过1次的文学类图书书名和作者(见表2)㊂表2㊀2016 2020年登榜次数大于1的书名和作者序号书名作者次数/次1‘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4 2‘白夜行“东野圭吾3 3‘三体“刘慈欣2 4‘默读“Priest2 5‘十宗罪“蜘蛛2互联网时代,面对应接不暇的海量资讯,如何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㊁紧跟潮流而不被淘汰?海量资讯难以辨别好坏,于是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我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各种畅销书的排行榜单作为阅读时的参考㊂表2中登榜的文学作品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㊂阅读‘解忧杂货店“‘白夜行“‘三体“这些畅销书是大部分读者的选择㊂‘默读“和‘十宗罪“这些拥有高人气的网络小说也在读者中占有一席之地㊂这些畅销小说和网络小说或温情,或悬疑,或科幻,或惊悚,在一定程度上可供读者消遣娱乐,放松身心,给读者们带来了阅读的乐趣㊂但是从本质上讲,图书排行榜是商业行为,以盈利为目的,未必是对图书质量的真实反映㊂上榜的图书也未必都是好书或者精品㊂而且,读者的看书范围往往被限制在更具有商业价值的领域㊂因此,过度依赖图书畅销榜作为阅读的指南,盲目跟风,貌似省时省力,找到了不落伍的捷径,实则心浮气躁,忽略了阅读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化,不利于自我阅读品位和人文素养的提升㊂从这点来看,常州工学院图书馆还需加强对读者们经典书籍阅读的推荐和引导㊂拉近读者与经典著作的距离,激发读者阅读经典著作的兴趣;感受经典永恒的魅力,从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㊂多读㊁精读经典著作将会受益终身㊂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依托自身丰富的文献资源,在人文经典阅读推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㊂重中之重,还在于文献采访㊂当前,图书出版市场空前繁荣,大量图书面市,但这些图书质量也参差不齐㊂因此,作为图书采访人员更要慎重选择㊁精挑细选,时刻留意图书出版信息,关注当当㊁豆瓣等网站和优秀出版社的微信公众号,从中为广大读者筛选出中外文学精品㊂文学类图书往往重复出版次数最多,图书采访人员还需要掌握图书识别和版本鉴别的知识,对各种版本或译本的名著都能有所了解㊂需知晓研究中国古典名著的著名学者和大师,操刀国外名著翻译的著名译者和大家,对一些经典版本的名著更是要做到心中有数㊂好的版本才能给予读者好的阅读体验㊂经由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和推荐,让更多的精品为读者所了解和喜爱,为培养图书馆忠诚读者打下基础㊂同时,有了经典好书的相伴,人生也将更有意义㊂4 结语㊀㊀在快节奏的网络时代,阅读推广工作不仅要迎合和服务读者,尽可能满足广大师生的专业阅读需求;还要引导和推动读者去关注和重视人文经典阅读,从而守护好精神家园㊂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进行精细化研究,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还旨在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献资源建设,调整馆藏结构,发挥图书馆专业文献资源的保障优势,为读者提供精准的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㊂当下, 内卷 和 躺平 成为网络流行语,其背后更多折射了年轻一代面对大环境下的压力时焦虑不满的情绪和消极妥协的态度㊂需要对广大学生群体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借助更多经典作品的解读,帮助他们获得心灵上的寄托和慰藉,启发他们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人生的困境和挑战,引导他们审视内心和自我,重拾信心,砥砺前行㊂同时,胜任这项工作的图书采访人员也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对多门学科有着广泛的了解㊂此外,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㊁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㊂参考文献[1]洪伟达,马海群.图书馆阅读推广规范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8(1):36-43.[2]杨新涯,尹伟宏,王莹.论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转型[J].图书情报工作,2020(17):58-63.[3]李东来.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8(9):114-118.[4]刘彩娥.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几个误区[J].图书馆,2014(3):111-112.(编辑㊀姚㊀鑫)Study on the strategy of paper book acquisition in local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fined reading promotion taking the library of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Li Jun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zhou213032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ading promotion work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local university libraries carrying out refined reading promotion and classifies and calculates the circulation and borrowing of Chinese paper books in Chang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brary from2016to2020.On this basis further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readers reading tendencies pointing out the necessity of promoting professional reading and humanistic classic reading services and exploring corresponding paper book acquisition strategies to promote refined services for reading promotion.Key words refined reading promotion paper book acquisition local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ibrary。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研究与综述242021年第2期周春辉,杨丽坤,张淑君(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350000)摘 要:如今,社会各行各业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日益精进,各个层面的工作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集聚地,也同样需要乘着大数据时代的新风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与高效的服务。

文章通过研究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意义,分析当前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服务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092(2021)02-0024-03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1 研究背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和创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新型的服务模式也随之产生。

图书馆也要紧跟时代脚步,积极发展创新,构建智慧图书馆,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更高效便利的智慧服务。

当前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把精力投入在开发智慧图书馆上,许多高校开始对纸质书籍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形式也从资源服务往学科服务转化,通过图书馆全方位的转化,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更方便、更快捷地进行资料搜索。

此外,对于用户的需求,也需要通过大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分析,以此来判断用户的偏好需求,从而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然而当前这些工作还处于发展之中,任何事物在发展变革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高校智慧图书馆在服务创新方面也不例外,对此,要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

2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意义2.1 完善学科服务和文献功能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可以更好地为师生提供学科服务。

学科服务主要是为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相关的学科资源指引、学科前沿消息、学科社区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科研活动。

当前高校图书馆都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但是由于管理不善,宣传不到位等原因,访问用户逐渐减少,访问量下降,甚至无人问津,因此建立高校智慧图书馆,可以更好地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学科服务,给师生和科研人员提供更方便的服务。

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策略研究 

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策略研究 

收稿日期:2022-11-09作者简介:于建海(1990 ㊀),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馆员;朱佳林(1986 ㊀),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馆员㊂∗本文系2022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民航大学专项资助项目 区域创新体系下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服务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3122022034㊂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策略研究∗于建海,朱佳林(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天津㊀300300)摘㊀要:依托人工智能㊁大数据㊁物联网㊁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高校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已初具规模,面向高校开展智慧科研服务成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㊂文章分析了智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智慧科研服务提升策略,以期推动高校图书馆能够更好服务于高校科研发展㊂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服务创新中图分类号:G258.6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3-1588(2022)12-0072-041㊀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现状㊀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明确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㊁技术创新㊁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1]㊂高校以其数量庞大的科研产出持续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科研服务部门,应在智慧背景下抓住发展机遇,有效利用不断迭代的信息技术实现自身发展,积极开展智慧科研服务[2]㊂开展智慧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从数字图书馆㊁智能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在资源建设㊁技术运用㊁服务模式等方面保障智慧科研服务的快速性㊁智能性㊁准确性㊁灵活性㊁共享性㊂1.1㊀信息资源建设㊀㊀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资源建设以资源导航建设为主,建设内容主要有文献数据㊁数据库资源㊁咨询服务等,依托大数据㊁云计算㊁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智慧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要坚持建设以数字化㊁智能化为表征,集网络资源㊁共享资源㊁开放资源于一体的集成式资源库,内容囊括用户基本属性㊁行为特征㊁阅读偏好等信息资源,以及数字资源㊁互联网资源㊁社交媒体资源㊂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学科服务的研究成果较多,如:刘妍基于 基础支撑 核心服务 用户需求 的服务理念,研究了以数据智能为主体的信息资源建设,为高校图书馆在 双一流 背景下开展智慧化学科服务奠定了理论基础[3];钱丹丹分析了智慧知识服务架构,结合计算机分层理论将数据信息资源定义为数据层,丰富了数据信息资源的种类,并明确了其作为智慧图书馆生产要素的核心地位[4]㊂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已明确将数据驱动列为智慧图书馆与智慧科研服务的基础与关键因素,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的持续开展[5]㊂1.2㊀智慧科研服务模式㊀㊀目前,高校图书馆主要面向高校用户开展智慧科研服务,在智慧学科服务和空间服务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㊂在智慧学科服务方面,高校图书馆通过融入数据智能思维㊁嵌入式服务思维㊁个性化服务思维等方式实现了服务思维的重塑,确定并构建了智慧化学科服务体系[6];提升馆员技术运用㊁数据处理㊁沟通交流等能力,高效开展一站式参考咨询服务,提高服务的准确性,有效满足了用户需求[7]㊂在智慧空间服务方面,高校图书馆通过引入智能技术拓展智慧科研服务的维度,不断满足用户的差异化空间需求,逐渐形成了以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为27第42卷第12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年12月核心的智慧空间服务模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㊁增强现实技术(AR)及先进设备不断升级空间服务基础设施,提升用户的互动体验,为用户的学习㊁科研㊁培训等提供了便利㊂目前,高校图书馆以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为目的建设的各类信息共享空间㊁创客空间㊁头脑风暴空间等,已成为其开展智慧空间服务的主要载体[8]㊂2㊀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存在的问题㊀㊀截至2019年5月,我国共有23家高校以图书馆为中心成立了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此举不仅彰显了高校图书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还彰显了高校图书馆推动高校技术创新㊁科研创新㊁知识创新的服务和作用[9]㊂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科研产出㊁专利申请㊁情报分析㊁知识创新的服务和管理部门,是高校与政府㊁企业㊁科技机构沟通的重要桥梁[10]㊂在信息技术㊁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智慧科研服务的过程中存在较多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㊂智慧图书馆理念下的智慧科研服务要求馆员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开展快速㊁准确㊁有效的个性化服务,因而对馆员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较高,但大部分馆员的能力和服务水平难以达到要求㊂此外,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科研服务的方式比较被动,服务范围不够广泛㊂在管理机制方面,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㊁机制规范㊁服务标准都是为满足师生的日常资源服务需求制定的,成立专门科研服务部门的高校图书馆较少,与科研服务相关的管理机制不完善,不利于智慧科研服务的有效开展[11]㊂3㊀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提升策略3.1㊀科研用户需求分类挖掘㊀㊀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的服务对象多是有科研需求的高校师生和科研管理人员,高校图书馆应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研究方向和专业深入挖掘他们的需求信息,为智慧科研服务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㊂高校图书馆可利用云计算㊁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开展用户信息采集㊁数据存储㊁数据挖掘等工作㊂信息采集工作主要采集师生的个人信息㊁互联网信息㊁创新主题浏览信息㊁市场发展信息㊁人际网络信息,以及与科研机构相关的人才㊁技术㊁行业情报等信息㊂高校图书馆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排查㊁过滤㊁清洗㊁汇总和存储,并依托大数据技术中的神经网络㊁决策树㊁聚类等挖掘算法对云计算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层价值挖掘,以确定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㊂3.2㊀智慧资源建设3.2.1㊀组织机构建设㊂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成立独立的服务部门,明确服务对象,树立 以用户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积极主动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不断健全㊁规范服务机制;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加强自身人才建设,在提升馆员的智慧科研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同时,引进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较强㊁职业素养较高的复合型智慧馆员,以保障智慧科研服务的科学化㊁规范化㊁标准化㊁制度化㊁个性化㊁智慧化㊂另外,有关部门应重视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的顶层设计,为高校图书馆提供财政㊁人才㊁政策等扶持,引导其开展组织机构建设,为其有效开展智慧科研服务保驾护航㊂3.2.2㊀信息资源建设㊂为满足学生的科研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加大科研选题分析㊁文献调研与跟踪服务㊁实验调查研究辅助㊁文献素养培训㊁期刊投稿服务指南㊁文献查重等方面的建设力度,构建以创业信息㊁创业培训㊁创业空间和创新创业政策为主的信息资源体系,拓展智慧科研服务的深度㊂为了满足教师的科研攻关㊁教学育人等需求,高校图书馆应构建以学科发展态势㊁学科前沿跟踪㊁知识产权服务㊁科研成果开放获取㊁科研数据管理与分析㊁行业发展管理类数据和市场研究统计等为主的信息资源体系㊂为满足科研管理人员的决策需求,高校图书馆应构建以决策支持㊁人才信息㊁舆论监测及创新管理类数据为主的信息资源体系,助力高校对科研资源建设的宏观调控㊂3.2.3㊀空间资源建设㊂空间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中的研究热点,空间服务智慧化的核心是提升用户体验,而非盲目追求物理空间的最大化㊂高校图书馆应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智慧空间资源建设,提高空间资源的感知度,提升用户体验㊂先进的智能化技术能够帮助高校图书馆实现万物互联,保障其智慧空间服务的智能化㊁个性化㊁高效化,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12]㊂3.3㊀科研服务模式创新㊀㊀如下页图1所示,高校图书馆可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在智慧科研立项准备㊁过程嵌入㊁结题和管37于建海,朱佳林: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策略研究∗㊀理转化方面制定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支持服务策略,依托馆藏资源优势建设以智慧数据为支撑的智慧知识库,使相关信息资源具有可解释性,为用户快速㊁高效地使用智慧科研服务提供便利㊂图1㊀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支持服务策略3.3.1㊀智慧科研立项准备㊂高校图书馆应坚持专题为主,特色先行 原则,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馆藏文献㊁数据库等进行整理㊁分析,针对用户的科研需求,对某一特定领域的新技术研发㊁重大课题信息㊁领域前沿发展等信息进行加工㊁整合,开展具有较强专业性㊁连续性和前沿性的专题资源服务,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智慧科研服务体验[13];根据高校学科建设情况重点挖掘校内优势资源,建设以特色资源为基础的智慧资源库,开展特色科研服务㊂3.3.2㊀智慧科研过程嵌入㊂高校图书馆应以嵌入式服务模式开展全程智慧科研服务,通过提升馆员素质㊁增加科研服务持续型学习人才数量等方式做好智慧科研服务团队建设,不断丰富资源种类,完善智慧科研服务资源体系,并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搭建动态科研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内高校图书馆智慧资源的共享共建,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智慧科研服务能力,推动高校科研工作的高效开展[14]㊂3.3.3㊀智慧科研结题㊂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为科研项目组提供科技查新㊁专利信息㊁文献查重㊁知识产权㊁学术出版㊁科研成果存储等服务,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科研数据管理培训㊁科研数据存储与共享等服务,提升智慧科研服务的持续性,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资源保障㊂3.3.4㊀智慧科研管理转化㊂高校图书馆应加大与高校科研数据服务中心的合作力度,在扩大服务影响力的同时,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配备科研数据专员开展具体的事务咨询㊁调研及分析工作;建设学科专家库,提升智慧科研服务的核心价值;深入宣传相关政策与法律,积累学科侵权案例,引导师生合理使用他人的科研成果,增强他们的责任感㊂参考文献:[1]㊀邓红一.国家创新体系构建与图书馆组织变革的对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1):27-29.[2]㊀周佳. 设计图书馆 何以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以苏州第二图书馆设计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9(1):48-52.[3]㊀刘妍,王天泥. 双一流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学47于建海,朱佳林: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策略研究∗科服务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0):5-10.[4]㊀钱丹丹,刘洋,胡姗姗,等.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构成要素及服务架构研究[J ].情报科学,2019(12):52-56.[5]㊀孙鹏,车宝晶.数据驱动下的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研究[J ].图书馆,2020(1):59-62.[6]㊀左平熙.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逻辑与路径[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5):48-54.[7]㊀陆康.智慧服务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大数据应用价值研究[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5):36-41.[8]㊀戴莹.泛在信息社会下图书馆智慧化服务体系研究[J ].图书馆学刊,2018(9):52-55,70.[9]㊀刘芷欣.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服务模式探讨[J ].图书馆学研究,2013(9):72-75.[10]㊀陈宋敏,吕希艳.智慧城市中智慧图书馆的模型与功能研究[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19(9):55-60.[11]㊀张海滨,陈笃彬.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校支撑区域创新体系评价研究[J ].东南学术,2012(1):181-189.[12]㊀王世伟.再论智慧图书馆[J ].图书馆杂志,2012(11):2-7.[13]㊀魏蕊,孙一钢.国家创新能力建设视角下国家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策略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9(16):22-31.[14]㊀秦中云,杜建萍,马栋萍.云计算环境下多校区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建设,2019(S1):74-78.(编校:冯耕)(上接第62页)㊀程制订科学的推广方案,充分听取教研组教师的意见,从而确定与教育课程相关的阅读资源,再借助不同载体将图书资源推荐给学生㊂阅读推广向教育教学的渗透式发展打破了阅读推广服务与教育课程之间的边界,推广的内容高度契合学生的阅读需求,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㊂3.2㊀阅读推广向学生学习的渗透式发展㊀㊀高校学生的专业选择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相应的专业图书应该成为学生的必读图书㊂图书馆应调整阅读推广内容,深入院系开展学科服务,根据学生专业学习需求确定推广书目㊂这样的推广书目是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南,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㊂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专业发展动态,提高其学习兴趣㊂专业任课教师的阅读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图书馆应关注学生需求,通过教师推荐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阅读书目㊂同时,高校要与各部门合作,共同建设阅读推广网络阵地,为阅读推广渗透式发展提供支持㊂图书馆要认识到阅读推广的重要性,组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的阅读推广队伍,除馆员外还可吸纳学生志愿者参与阅读推广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跨学科学习成为现实,图书馆也可以为学生跨学科学习提供资源支持和空间支持,助力学生成长成材㊂3.3㊀阅读推广向校园文化的渗透式发展㊀㊀校园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校园文化以育人为主要导向㊂高校图书馆要与团委㊁教务处㊁学生工作处等部门合作,通过讲座㊁演出等活动助力校园文化建设㊂图书馆要将阅读推广服务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要协同各部门开展活动㊂高校图书馆只有将阅读推广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建立渗透式长效发展机制,将阅读推广渗透到文化育人的大环境中,充实阅读推广的内容,丰富阅读推广的形式,才能将助力育人实践活动落到实处㊂㊀4㊀结语㊀㊀阅读推广的渗透式发展就是要淡化传统边界,无缝地渗透高校教育教学㊁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㊂高校图书馆应创新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在开展服务育人实践活动的同时,开辟阅读推广服务新局面㊂未来的渗透式阅读推广服务要求图书馆关注育人要求,创新渗透形式,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㊂参考文献:[1]㊀王兴旺,耿哲,王一.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S1):125-130.[2]㊀蒋敏,郭琪,徐淑娟,等.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育人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2020(18):56-63.[3]㊀包海燕,李楠楠,王媛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院校图书馆文化育人路径[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0(6):171-176.[4]㊀张毅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渗透法的唯物史观解读及实践[J ].思想教育研究,2017(10):12-16.[5]㊀杨国富.文化育人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浙江大学图书馆立体文化育人平台建设为例[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3):84-87,118.[6]㊀张海舰,刘素清.让空间成为强劲的教育力量:北京大学图书馆空间重构探索[J ].图书情报工作,2022(1):131-137.(编校:周雪芹)57于建海,朱佳林: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策略研究∗。

RFID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研究——以南昌大学图书馆为例的开题报告

RFID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研究——以南昌大学图书馆为例的开题报告

RFID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研究——以南昌大学图书馆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RFI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图书馆行业中,RFID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南昌大学图书馆是一所大型高校图书馆,每年有大量的学生和教师借阅图书。

目前,南昌大学图书馆已经开始应用RFID技术。

但是,具体的应用情况和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RFID技术在南昌大学图书馆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并且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了解南昌大学图书馆RFID技术的应用情况和管理模式。

2.分析RFID技术在南昌大学图书馆借阅、归还等环节的效果。

3.探讨南昌大学图书馆RFID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提出改进建议,完善南昌大学图书馆RFID技术的应用模式。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2)问卷调查:通过对南昌大学图书馆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图书馆RFID技术的使用情况和用户满意度。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情况。

2.RFID技术在南昌大学图书馆中的应用情况和管理模式。

3.RFID技术在南昌大学图书馆中的借阅、归还等环节的效果。

4.南昌大学图书馆RFID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用户对南昌大学图书馆RFID技术使用情况和用户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6.提出改进建议,完善南昌大学图书馆RFID技术的应用模式。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1.探索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模式。

2.提高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为其他高校学习借鉴提供有益的经验。

4.为RFID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六、研究进度安排1.2021年5月~2021年6月:掌握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情况,撰写文献综述。

2.2021年7月~2021年8月:对南昌大学图书馆进行问卷调查,分析RFID技术在南昌大学图书馆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高校图书馆2.0信息服务激励机制研究

高校图书馆2.0信息服务激励机制研究

[ 关键 词] 高校 图书馆 ;图书馆 2 0 . ;用 户激励 ;激励 机制 [ 图分 类号] G2 2 [ 献标识 码]A ( 中 5 文 文章编 号] 1 0 —1 7 ( 0 2 10 1 80 0 21 6 2 1 )0 —0 0 —5
高 校 图书馆 2 0是应 用 We 2 0理念 与技 术为 高校 图书 馆 20发展 的制度 规 范 。这三 者成 为 制 . b. . . 4 图 书馆 用 户 提供 个 性 化 信 息 服务 的新 理念 与新 方 衡 高校 图书馆 2 0建设 与发 展 的外 部环 境 。 ( )成
息服务 长远 发展所 必需 考虑 的重要 课题 。
本 ,多渠 道募集 资金 。()管理 维护 。管理维 护 包 5 括前 期准 备 、开展实 施和用 户反 馈 与升 级 。前 期 准 备要 有 明确 的 目标 以及 切实 可行 的规 划 方案 ,开 展
个 管理维 护 过 程 中 ,馆 员 以用 户 为 中心 ,以 “ 平
校 图书馆 2 0 持续性 发 展不可 或缺 的因素 ,主要 性 化 的冲突 ,高校 图书馆个 性 化信 息服 务 的不 断探 .可
包括 We20 b . 技术 、信息资源整合及保存技术、信 索 与革 新 ,知识生 成 、共 享 与创新 ,追 求人 性 价值
息资 源检 索技术 、信 息安全 、信 息过 滤 和可 视化 等 体 现 的张力 ,网络 信息技 术发 展 ,图 书馆 20理论 . 技 术 。技 术是 吸 引 、鼓 励 用户 参 与高 校 图 书馆 20 .
行流通 的合 理性 和公平性 ,并 适 当放 宽用 户管 理权 限 ,以减少 管理维 护成 本 。
资源 建设 时 ,在 获得参 与 过程体 验 的 同时 ,也质 疑 高校 图书 馆 20信息 服务 的质量 ,在 信息 整 合节 点 .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短信服务调查分析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短信服务调查分析

2 0 全 国移 动 电话 _ 户 已达 到 7 3 . 户 ,移 动 电 话普 及 0 9年 } } I 47 84万 率 5 - 百人 , 6 3部/ 各类 短 信 发送 量 7 4 .亿 条 近 年 来 不 同 地 04 8 高 校 学 生 手 机 川 户 的 调 查 报 告 示, 目前 高 校 学 生 巾拥 有 手
观 念 . 渎者 为 巾 心 , 对 凑 者 需 求 , 靠 白身 丰 富 的 馆 藏 资 源 以 针 依
【 ] 黄 宗忠 . 书馆 学 导论 [ . 汉 : 汉 大学 …版 社 ,9 6 17 1 阿 M] 武 武 19 :4 . [ ] 程 亚 男 . 书 馆 T 作 概 论 [ . 京 : 京 罔 书 馆 版 社 , 2 图 M] 北 北
的 阅 读氛 同 和 『 剜渎环 境 也 正 是 这 一 点 , 罔书 馆进 一步 拓 宽 了 给 川 武 之 地 , 为城 市 的 生 活 巾 心 , 成
参 考 文献
网书馆以新 的内容。现在读者越 来越重视精神享受 , 信息需求明 向“ 娱悦身心” 方向发展。这 就必然形成以 读者 为巾心 的服务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 章编 号 :0 5 6 3 (0 0)6 O 2 0 l0 — 0 32 l 3 一 01- 3
21年 0I 一 5 2 1 一 l 1
“8 9 5工 , 校 图 书馆 短信 服 务调 查 分 析 往 r = I N ; 旦,
1 ] 阳海清. “ 3 建立 l 列凄学” 断想[ J J. 图书情报论坛,07 3 :- . 2 0 ( )35
( 任 编辑 : 责 李 敏)
第 一 作者 简 介 : 谢
娟 , .9 2 l 女 18 年 0月生 , 现为 武 汉大 学 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8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 ugust2012 第16期总第266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6T o tal N o.266面向科研创新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冯会勤,李婷婷(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陕西西安 710048) 摘 要:分析了科技创新环境和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目前为科研创新服务中,在服务观念、资源保障、服务方式、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高校图书馆科研创新服务提出了建立科研信息服务机制、构建“泛在化图书馆”、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模式、进行科研全程化信息服务和科研信息服务创新等一系列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科研创新;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6—0114—02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是高校科研创新的重要依托,新时期高校科研工作不断加强,立项逐年增多,层次不断提高,科研用户的信息行为和需求方式也在发生改变,这就给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创建新的信息服务环境、改革传统信息服务模式、加强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提升服务人员业务水平等均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科研的有力保障和发展趋势。

但目前大多高校图书馆对科研创新的服务力度不够,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就很有必要。

1 科技创新环境和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1.1 科技创新环境的变化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1]。

而且提出要加快科技创新和跨越,就必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要为科研创新提供信息服务,就应当融入到国家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中,分析科技创新环境给科学研究带来的变化,寻找服务的切入点和契合点,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1.2 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高校科研人员过去大多以院系或专业为单位组成科研团队进行研究,学科范围小、人员规模少、项目内容专指性强。

但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交叉学科的出现,使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愈加剧烈,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日益普遍,不同学科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大大增加,因此,就出现科研人员流动性增强、科学研究技术手段先进、对信息与服务的获取要求更高的特点,而且,其科学研究普遍是建立在学科的前沿上面,更具有创新性,科研人员希望图书馆进行前沿信息追踪,提供最新研究成果,使研究工作在新的起点上进行,这样才能取得新的突破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2 高校图书馆在科研创新服务中存在的问题2.1 图书馆领导对科研服务重视不够目前,为科研创新提供信息化服务已经是每个高校图书馆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然而,一些图书馆的领导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主要表现在对图书馆为科研服务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于在科研立项、课题研究、科研成果转化中,图书馆的贡献认识模糊;对于较深层次支持和参与科研工作认为这是学校科研部门和科研人员自己的事,没有把它与图书馆的发展联系起来,未能认识到为科研创新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是在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促进图书馆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由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所以影响了面向科研信息服务的开展。

2.2 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不足对于科研创新来说,信息资源是重要的依托。

科研人员在信息资源的利用上已从传统的印刷本资源向电子资源转变。

同时,对信息资源需求的针对性、全面性、可得性和快捷性要求更高。

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由于经费的限制,引进的电子资源数量不能满足科研的需要。

特别是对于及时反映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和动态的外文原版期刊,由于价格昂贵而购置不足。

而且在资源采购方面仍然采用自给自足的文献保障方式,相互之间不能很好地配合、协调,馆际互借开展得也不充分。

所以,从信息资源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难以保障科研创新的需要。

2.3 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还不成熟科研服务的基本要求是学科的系统性、专题性、情报的综合性和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个性化。

目前,大多高校图书馆的科研信息服务仍以文献检索和原文传递等基本服务类型为主,定题服务和科技查新虽已开展,但还不是很普遍。

信息服务中的信息源仍然以图书馆订购的正式资源为主,对专利、标准、会议文献、灰色文献和OA资源等各种新兴的电子资收稿日期:2012-05-28基金项目:本论文是西安理工大学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602-211004)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冯会勤(1965-),女,副研究馆员,现就职于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研究方向:学科服务与情报分析,发表论文30余篇。

李婷婷(1986-),女,硕士,助理馆员,现就职于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研究方向:信息素养与知识管理,发表论文5篇。

 冯会勤,等・面向科研创新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2012年第16期源利用不足,因而难以全面获得最新的学科信息。

服务方式仍以直接服务为主,未能向科研人员提供信息推送、博客交流和实时交流等个性化服务,更没有转向对科研用户提供综述报告、趋势分析、战略研究以及科研过程支持方面的服务,不能形成系统的学科研究跟踪体系。

2.4 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素质不高面向科研服务是一种基于资源、技术、人力合作的更加复杂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要求图书馆服务具有针对性而且能够嵌入到用户的科研活动中。

所以,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服务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作用。

目前,大多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本科生、研究生很少,博士生微乎其微,图书馆服务人员组成方面,专门配备的面向科研服务的人员比较少,很多并不是具有学科背景的服务人员,缺乏科研课题立项参考、信息检索策略、信息加工筛选、信息挖掘创新等科研服务技能,难以承担科研项目的全程服务,制约了服务水平的提高。

2.5 图书馆与科研部门沟通不畅图书馆面向科研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本校的科研活动有一个准确地把握,特别是对本校每年有哪些在研课题和新立项课题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但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图书馆的各项服务都是被动地坐等读者上门,根本谈不上与科研部门联系沟通。

科研部门也易于忽视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甚至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缺乏信任,使图书馆难以发挥其服务科研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科研人员往往自己花费时间通过校园网和因特网获取有关信息资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实际上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完全可弥补这一不足,但由于双方沟通不畅,这方面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

2.6 科研人员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不强科研人员不清楚图书馆服务人员究竟能为科研工作发挥哪些作用,在科研选题、立项、论证过程中,不知道利用信息人员为科研课题进行检索来节省时间,影响了课题申报的进程,有时还会出现选题重复而造成浪费。

在课题研究和实施过程中,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实验数据的研究上,不知道利用信息人员为自己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即使利用互联网自己也很难及时查找得到需要的资料,工作的连续性往往被打断,同样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科研的进程。

3 高校图书馆为科研创新服务的几点思考3.1 转变服务观念,确立基于科研的信息服务观在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改变传统服务理念,把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从收集、整理和传播文献信息转向为用户服务和实现文献信息价值上,树立面向科研服务观念,增强图书馆人员服务科研的意识,加大力度积极推动科研信息服务工作,把为科研工作的有效服务和促进本校科研水平的提高作为衡量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在满足科研用户信息需求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的功能性图书馆。

3.2 完善服务体系,构造基于科研的信息服务机制图书馆要开展基于科研的信息服务,就应主动建立相适应的信息服务机制。

根据图书馆现有人员设置,选拔一批优秀馆员进行学科知识培训; 接纳一些与本校重点学科建设相关的毕业生进修图情专业,同时,可以聘请离退休的老教授参与科研服务任务,最终组建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结构合理的科研服务梯队。

在人员整体配备上,要形成学科背景、知识结构、专业特长的优势互补,实行目标管理,使所有人员目标任务、工作过程和考查标准明确,能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并鼓励科研服务创新,而且能对图书馆所开展的各项服务进行精心的组织,使之做到整体的配合,形成互补完备的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为科研发挥信息服务的作用。

3.3 重组传统服务,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模式图书馆要面向科研提供创新服务就必须开展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模式。

如: 基于内容的服务模式,以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为基础,按咨询人员的专业分工来保证他们对科研知识和资源的把握,按咨询问题类型分工来促进核心服务的分析性和智力内涵。

专业化信息服务模式,按照专业领域来组织图书情报服务和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的支持力度。

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针对具体科研用户的需要和过程提供连续的服务。

团队化信息服务模式,一方面是依靠团队力量来组织和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是加入到科研团队中,作为科研团队的内在成员来进行服务。

知识管理服务模式,从科研用户目标和环境出发,进行知识的收集与捕获管理[2]。

3.4 强化资源保障体系,构建“泛在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是支持科研创新服务的重要保障。

高校图书馆应打通用户获取资源的障碍,跨越资源利用上的本地限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图书馆网络服务平台为课题研究整合、开发优质信息资源,将多级别、多载体的文献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贮存到传播、从开发到创新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与国内外图书馆、情报中心、数据中心联网,建立馆际互借关系,进行远程信息咨询及原始文献的提供,最终实现以图书馆为中心的馆藏资源建设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信息环境建设转变,建立一种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可存取的“泛在化图书馆”的信息保障环境[3]。

3.5 嵌入科研过程,实现科研全程化信息服务图书馆服务人员要从科研用户信息需求出发,协调各方力量,融入一线,嵌入科研过程,为科学研究提供学科化、个性化、知识化、泛在化的服务[4]。

其服务形式主要有两种。

3.5.1 按科研流程中不同阶段提供服务。

如: 项目申报阶段,了解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提供相关资料和论证报告; 课题研究阶段,掌握课题的内容概况,跟踪课题研究进程,随时解决科研人员信息需求问题; 课题鉴定阶段,将接近完成的课题与相近相关的课题进行对比分析,对课题水平给出参考评价和定位; 专利申请与成果报奖阶段,对可能申请专利的项目提供申请方式,对要参加评奖的科研成果提供查新与引证分析报告。

3.5.2 对科研整个过程提供嵌入式服务[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