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阅读题型总专题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板块梳理课件(共20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阅读专题阅读技巧方法指导

古代诗歌鉴赏板块梳理课件(共20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阅读专题阅读技巧方法指导

古代诗歌鉴赏板块梳理
(一)诗歌题材类型与情感(必背!!)
(1)时令诗 时令诗判断口诀
●春秋冬夏四时兴,晓夜寒温阴雨晴 ●传统风俗循节令。烟云花鸟动人情。
(2)山水诗 山水判断口诀
●江河旷野登高处,山门古寺花草路 ●清斋雅趣闲庭步,千古名胜骚人赋
(3)咏物诗 ●梅、兰、竹、菊、松柏、莲子、蝉等象征着高洁清高的品性 ●琴、棋、书、画象征着高雅的志趣 ●玉、雪、鸿鹄、雄鹰、马等象征志向远大 ●鱼、鸟、蝶等象征着自由。 常用手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托物言志,象征、对比、比喻
(4)田园诗 田园诗判断口诀
●农夫钓叟蓑笠翁,牧童牛背斜阳中 ●北窗高卧琴棋酒,东皋南亩读书声
(5)羁旅诗 羁旅判断口诀
●飞萍飘惹浮云意,子规大雁鹧鸪啼 ●晓行夜宿渡旅驿,家书月夜送寒衣
(6)边塞诗 羁旅判断口诀
●故园青冢将士旗,边地牧马杨柳衣 ●葡萄烟酒器月角,书信符节大雁笛
(7)赠答诗 赠答诗判断口诀
5、读结构脉络信息 (1)点题铺叙 (2)首联提领 (3)情景互动 (4)结句反转
6、读题目 诗歌简答题题干所传达的信息
①简答题的题干中包含了一些提示答题方向的信息。 ②题干主要是提示答案线索在什么位置: “结合诗题”提示了诗题的独特意义; “结合全诗”意味着答案不能局限在一个明显的区域里; “结合诗句”就一定要摘引、翻译诗句而不能只答要点。
●寄赠别离念远游,依次用韵和答酬 ●郡斋东阁言廷酒,哀挽故日哭壤丘
(8)送别诗 送别诗判断口诀
● 南浦长亭断肠酒,行人车马江畔舟 ● 青草愁云风折柳,明月大雁一沙鸥
(9)闺情诗 闺情诗判断口诀
●征妇商妇守空房,凭栏远望盼夫归 ●宫女失宠思帝王,以女喻己不得志
(10)咏史诗 咏史诗判断口诀

2014-2024年近十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集萃精讲课件(共72张PPT)

2014-2024年近十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集萃精讲课件(共72张PPT)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解析】诗中并没有明确说诗人是“凭轩望月”,而且虫鸣声并不是“突然 传出的”,而是诗人“惊见”的,说明他原本可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虫 鸣声的出现让他从沉思中惊醒。
【2023·新高考Ⅰ卷】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 了翁,号鹤山。
译文:如果想通过对每个字进行注释来学习儒家经典,并领悟儒经真意,反而会很艰难 。当今,一个个的“儒学大师”,每逢遇到他人, 张口曾参,闭口颜回。哪里知道, 他们浅薄的皮毛之见脱落的地方(便暴露出他们的无知)。儒家经典的真意,其实并不 存在人们口耳相传的话语之间。佛理要自身去参悟去求印证,仙丹须亲自烧炼并等待 丹药的还转。我直至今日还记得鹤山先生魏了翁对这些儒学大师的绝妙评价:他们只 是在卖花人的担子上见过桃花李花(至于桃花李花是树上长的还是草上长的,他们是不 关心的)。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③人不至,清樽画舫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 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中考语文总复习----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模式解析课件(共21张幻灯片)

中考语文总复习----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模式解析课件(共21张幻灯片)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 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 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 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 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 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 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 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 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 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试题】 “折柳”二字是全诗 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 么?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 岁四行役”的奔走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第二种.【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 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能型
(2)描写手法主要有:①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松间 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②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 裙”。③对照。④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 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模式解析
目录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能型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
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一、评价题型
例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 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①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
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 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
➢ “形象意境类”题目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1. “形象类”答题步骤: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 “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①什么形象;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3、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
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歌鉴赏》(共25张PPT)

《诗歌鉴赏》(共25张PPT)
①杜荀鹤:作者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寒微,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②刺头 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③蓬蒿hāo :两种野草。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 )的艺术手法。 3.本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 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 浅陋目光。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①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①正堪眠:正是睡觉的好时候。
诗中塑造了一个( 悠闲的隐者
)的形象。
示例2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①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②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睡 醒。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营造了怎 样的意境氛围?
鉴赏要点三:表现手法
问题形式: ⑴直接用概念提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等; ⑵怎样表现、有何表达效果等
解题步骤 1、步骤一: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步骤二: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手法。
3、步骤三:这种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 感情。
示例4: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①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②白银盘里一青螺。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 达效果? (2)在《农家望晴》和《观 麦》中两位诗 人抒发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冰壶洞 明 胡应麟 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体阅读》课件(29张PPT)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体阅读》课件(29张PPT)

〔杜甫《秋兴八首(其八)》〕
乍看之下,似乎颇为费解,若把诗句中的主语和宾语颠倒过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要考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句中“见”和“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常常在岐王 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参考答案:“见”“闻”互文,对仗工整,有助于诗意的理解。
读懂注释
注释,蕴含了诗歌的重要信息, 通过注释挖掘诗中的隐含信息,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注释的内容与作用有:
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思想主旨。 ②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感情或写作风格。 ③解释重点词语,帮助读懂诗句。 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中的用典或意境。 ⑤链接他人评价,暗示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 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 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问题: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读懂诗句 2019、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Ⅲ均出现了比较鉴赏,值得关注。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因平仄的限制,谓语提前,主语后置,使诗句读来更富有韵味。 题干包含两个要求:一是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即主要强调其重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参考答案:形容词“软”“轻”的使动用法,把眼见的动态的水和静态的山写得可触可托。

《诗歌鉴赏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PPT课件(共103张)

《诗歌鉴赏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PPT课件(共103张)
诗人自我形象
2、与诗人相关的诗句。 (物我相通、拟人化)
其中“自”“孤樽”“柔橹”“语”等词 是关键词语。 第二步:概括形象的特征:傲岸不羁、逍遥 洒脱、闲适恬淡。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情境+人物性格)
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 在其中,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 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品课件优秀课件《诗歌鉴赏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课件 (共103张)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
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渴望建功立业、
答案: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 特点是:清正廉洁。 (说特点)三年县令任 满离去,马依然瘦弱, 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 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 能抵得住透骨寒风。 (作分析)正是通过这 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 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明作用)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诗 歌鉴赏 各种题 型的答 题技巧 》 课件 (共103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诗 歌鉴赏 各种题 型的答 题技巧 》 课件 (共103张)
1、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自我形象和塑造的人物形象
• (一)鉴赏角度:
• 看背景
• 看描写
• 看意图
• 自主学习《优化设计》P147-148有关内容
• 要求:1、构建知识网络
• 说特点—概括形象特点(性格特点+人物身份)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思路要领PPT课件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思路要领PPT课件
•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 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 人怎样的感情。
• 基础套路: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 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 苑:皇家宫苑。砧声:捣制寒衣之声。
【答】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 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 “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 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 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 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 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 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 的心情。
分析技巧(手法)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描写景物、刻画形 象、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 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写 景、写人、写事)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三大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 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②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 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
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③边塞诗大都 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
生活的向往。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 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
灵之境。
5
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⑴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的常用表述方式:“这 首诗是一首什么样的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 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 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 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⑵赏析表达方式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 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 +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 式的作用。
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诗歌鉴 赏的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1、积累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积累读诗的一般方法。
2
1、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诗经》开
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
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特征:真实
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
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
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 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
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
10
豪情。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2、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试分 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位忧国忧 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念” 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表达的是对封 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11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3、《题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个怎 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参考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诗人 用“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 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 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 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酷性,非正义性。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 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 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⑥借景抒 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 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 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
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3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 上时代的烙印。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 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 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 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 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 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 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 重忠义。
8
形象意境类
9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1、阅读王维《观猎》,试分析诗中 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参考答案】这首诗勾画出了一个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诗中 “马蹄轻”写出奋力追击的情形,“忽过、还归”描写出策马疾驰的英姿, “回看”描写出踌躇满志的神情。这些词句不仅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也 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表达诗中人充满生气的意态与
6
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⑶赏析表现手法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 +文意+主旨情感)。
⑷赏析思想感情的常用格式:通过什么 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 (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 达了什么的追求)。
7
①借助题目、作者、注释、背景。 ②借助诗歌的分类,从内容方面入手, 抓住特点,仔细分析。 ③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从作者的角 度思考问题,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④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析鉴赏设题 角度,直奔鉴赏中心话题。
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这就给读者展示了那种摆脱世俗、超
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这恰是实际生活中的柳宗元本
人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
13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1、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中运 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 什么感情?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2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简要分析 “蓑笠翁”的形象。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参考答案】这首诗勾画出性格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
不可侵犯似的渔翁形象。诗的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
寂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位老渔翁不怕天寒雪大,
参考答案: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 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 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