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教学方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教学方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过程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2)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经过及其主要成就。
(3)了解元朝的建立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蒙古族兴起的原因。
(2)运用比较法,探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举措及其历史意义。
(3)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元朝建立的过程及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2)增强学生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认识和重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蒙古族兴起的过程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经过及其主要成就。
(3)元朝的建立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难点:(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元朝建立过程中各民族间的互动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有关蒙古族兴起与元朝建立的论文、书籍等。
3. 教学多媒体:PPT、地图、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蒙古族兴起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蒙古族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蒙古族兴起的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经过及其主要成就。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析元朝建立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2)学生分享分析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尊重和敬仰民族英雄成吉思汗。
(2)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2)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和过程;(3)了解元朝的疆域和成吉思汗、窝阔台的统治措施;(4)认识元朝对我国历史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蒙古的兴起原因;(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元朝的疆域范围;(3)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成吉思汗、窝阔台的统治措施;(4)利用历史文献,探讨元朝对我国历史的贡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和自豪感;(2)认识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看待历史问题;(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和过程;(3)元朝的疆域范围;(4)成吉思汗、窝阔台的统治措施;(5)元朝对我国历史的贡献。
2. 教学难点:(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分析;(2)元朝的疆域范围和民族政策;(3)成吉思汗、窝阔台统治措施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背景;(2)提问:同学们知道成吉思汗吗?他有什么事迹值得我们学习?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蒙古的兴起原因;(2)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成吉思汗是如何统一蒙古的?(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和过程;(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成吉思汗、窝阔台的统治措施相关案例;(2)学生分析案例,了解成吉思汗、窝阔台的统治措施;(3)教师点评案例分析,总结成吉思汗、窝阔台的统治措施。
5. 地图学习:(1)教师展示元朝疆域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范围;(2)学生观察地图,回答有关元朝疆域的问题;(3)教师点评地图学习成果,总结元朝的疆域范围。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建立起强大的元朝。
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目标导学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合作探究: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古朴的北方民歌,把我们带到了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蒙古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教师分析: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材料:《蒙古秘史》中的一首诗歌:星天旋转,诸国争战, ……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这首诗形象地描述了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
合作探究: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那么当时人们最渴望什么?教师分析:渴望统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教师讲解: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
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
他统治期间,创制了蒙古文字。
目标导学二:蒙古灭西夏与金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教师分析::(1)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1234年,蒙古灭金。
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目标导学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忽必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教师分析: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精选4篇)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篇1【学习目标】1.了解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及建立蒙古政权的时间,知道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2.识记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3.理解忽必烈推行汉制的原因及影响【学习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学习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__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2.________于1206年完成了__________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______。
3. 年西夏灭亡。
4.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年,蒙古灭金。
5.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__________的局面形成。
6.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施行“ ”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7.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__。
8.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_____,南宋灭亡。
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____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9. 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著名诗句。
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文天祥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三、练习巩固1.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A.铁木真B.忽必烈C.阿保机D.阿骨打2.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 )A.西夏灭亡后B.金灭亡后C.契丹灭亡后D.匈奴灭亡后4.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B.忽必烈C.阿骨打D.阿保机5.下列不属于忽必烈即位后采取的措施是( )A.广开言路B.整顿吏治C.注重农桑D.改用汉姓6.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蒙古族在13世纪迅速崛起,建立了元朝,并探讨了元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蒙古族及元朝的历史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蒙古族兴起的原因、元朝的建立过程等方面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建立的过程,以及其间的历史背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蒙古族的兴起过程,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等历史事实;了解元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蒙古族兴起与元朝建立对我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蒙古族兴起的过程,元朝的建立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教学难点:蒙古族兴起的原因,元朝时期的民族政策、文化发展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3.课堂讨论道具、小组合作学习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蒙古族兴起的过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等历史事实。
引导学生关注元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设计说明本课是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上承“辽宋夏金并立、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启“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三部分内容之间是因果关系: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为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政权分立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的很多学生都看过有关元朝的电视剧,对元朝历史有所了解,但不是很详细。
因此,我们要把握学生具有好奇心理、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合作学习能力较强等特点,运用声、图、文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得到启示。
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
2.了解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全国的过程并认识其历史意义。
3.正确评价成吉思汗作出的贡献及正确看待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统一的相关史实。
难点:正确认识文天祥抗元与元朝统一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元史》。
2.影视作品:纪录片《中国通史》。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思考,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后,明确当时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
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蒙古族的历史,由此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说出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
2.说出元朝建立与统一的过程。
三、学习任务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提出问题——这一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这一局面后来是怎样改变的?材料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难 点
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难点:“行省制度”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留白
复习旧知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学生自主回顾
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学过的知识。
情境导入
教师可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
夏曾和金交恶,所以金朝皇帝拒绝支援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
年西夏灭亡。
2.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在六盘山去世。他临终前留下遗言,要
借道宋境进攻金朝。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
古灭金。
3.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
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忽必烈要接受儒臣的建议“行汉法”?
教师归纳:实行的是重儒政策,这是由蒙古入主中原初期的形势所决
定的。因为仿效汉法改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有利于我国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是为了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
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3.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
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蒙古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1.背景;蒙古族的兴起
2.建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设计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蒙古族兴起的概况,包括其生活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状况。
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史实,理解其对蒙古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道元朝建立的过程和忽必烈的统治措施,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观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让学生体会到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2、教学难点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蒙古族特色的音乐或展示蒙古族的传统服饰、生活场景等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蒙古族了解多少?”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蒙古族的兴起介绍蒙古族的生活区域,主要在蒙古高原。
讲述蒙古族的经济发展,以游牧为主,也逐渐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
分析蒙古族兴起前的社会状况,各部之间相互争斗,人民渴望统一。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讲述成吉思汗的成长经历和他的卓越才能。
重点讲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过程,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逐步实现统一。
分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意义,如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等。
3、蒙古的扩张展示蒙古军队对外扩张的地图,介绍其征服的地区。
分析蒙古扩张的影响,一方面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破坏,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
4、元朝的建立讲述忽必烈继承汗位后的一系列举措,为建立元朝奠定基础。
详细介绍元朝建立的时间、都城等基本情况。
5、元朝的统一讲述元朝统一的过程,先后灭掉南宋等政权。
组织学生讨论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❶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2.元朝的建立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3.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自己是少数民族的身份,为学生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产生历史的前后对比,形成知识迁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同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
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你能看出什么?还能看出和老师有关系吗?大家猜猜我是什么民族?而现在同学们没有发现我是少数民族的特点,这就是我们历史上说的民族融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统一蒙古
1.(多媒体展示成吉思汗的画像)教师讲述:蒙古兴起的基本情况?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
12世纪时,蒙古草原的部落,相互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
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
2.(多媒体出示问题: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根据课本知识说说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答案提示:(1)军事方面:建立一支护卫部队。
(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
(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
目标导学二西夏和金的灭亡
(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
1.(多媒体展示蒙古统一中国形势图)学生读教材理清蒙古统一中国的过程
答案提示:西夏—金—南宋。
2.(多媒体提出要求:分组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学生根据课本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
提示:1.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
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1)过程: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1234年,蒙古灭金。
(2)影响: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目标导学三元的建立与统一
1.(多媒体展示忽必烈图像)读图学史
2.(多媒体出示问题:忽必烈成为大汗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忽必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答案提示: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元朝建立基本情况?(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
3.(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朝灭亡南宋)忽必烈灭亡南宋,统一中国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实现统一。
影响: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多媒体出示问题:如何评价文天祥)师生共同探究:如何评价文天祥?
答案提示: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
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
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
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三、课堂总结
师生共纳: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完成国家的统一;忽必烈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站在现在的角度,我们要正确的评价文天祥的言行。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在新课授完时,抛出问题“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既起到联系上下文的作用,又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一箭双雕。
还要善于运用纲要信号法归纳全文主线,言简意赅,语言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