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教育语文文言文学习的技巧和容易混淆的成语介绍.doc

合集下载

易混淆成语归纳

易混淆成语归纳

易混淆成语归纳1.“望其项背”是指看到别人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跟不上对方。

而“望尘莫及”则是指看到前面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却追不上他。

而“鞭长莫及”则是指距离太远,力量无法到达。

2.“汗牛充栋”形容藏书丰富,而“浩如烟海”则形容文献和资料非常丰富。

两者都表示多,但前者更强调数量,后者则更强调广泛性。

3.“无可厚非”表示不能过分指责,虽然有缺点但可以原谅。

而“无可非议”则表示毫无可以指责的地方,言行完全合理。

4.“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而“投其所好”则是指迎合别人的喜好,但多带有贬义。

5.“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接一个地连续不断。

而“摩肩接踵”则是指人很多,很拥挤。

而“纷至沓来”则强调到来的人或事物非常多而且连续不断。

6.“一视同仁”表示同等看待,不分亲疏厚薄。

而“混为一谈”则是把不同的事物混为一谈,多指不加区分不分是非。

而“相提并论”则是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为一谈,多指不分彼此不分上下。

7.“标新立异”表示提出新奇的主张,与众不同。

而“独树一帜”则是指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自成一家。

而“别具一格”则表示另有一种风格。

8.“别出心裁”适用于美术、诗文、建筑等方面,是褒义词。

而“自出心裁”则是指出于自己的创造,不抄袭模仿别人。

而“别具匠心”则只能用于诗文。

9.“出类拔萃”表示超出同类之上。

而“卓尔不群”则指优秀卓越,与众不同。

而“鹤立鸡群”则比喻一个人的才华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突出。

10.“骇人听闻”指使人十分吃惊害怕。

而“耸人听闻”则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11.“谈笑自若”指能平静地对待突然发生的事故,说说笑笑,不改常态。

而“谈笑风生”则指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12.“墨守成规”偏重于守旧,多指固执地按老法子办,不肯改进。

而“故步自封”则偏重于停顿,多指不求进步。

而“抱残守缺”则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偏重在守旧。

23、黄钟大吕是古代音韵十二律中的两种律,黄钟是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是六种阴律的第四律。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同学们都喜欢积累成语,并且有意识地将成语运用到日常的口语交流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确实既简洁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又使自己的语言增加了文采,可是我们经常发现,同学们将成语或者褒贬用错,或者范围用错,甚至望文生义,结果闹出了一些笑话。

究其根源,还是同学们没有掌握成语的正确意义。

可是,需要记忆的成语有千条之多,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为同学们点拨一点学习思路,提供一些知识信息。

这就是将常见容易误用成语同文言知识串联起来。

其实,学习在于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语文各知识点之间都有其勾通之处,如果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几个知识点勾连起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之效。

一、成语中的文言实词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这些实词好多都能在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实词意义弄清了,整个成语的意义也就清楚了。

安:安(安闲)步当车安(安心)土重迁当:安步当(当作)车大而无当(适合)当(当前)务之急首当(承受)其冲螳臂当(dāng)(阻挡)车负:不负(辜负)众望归:宾至如归(回家)久假不归(归还)假:久假(借用)不归间:间(jiān)(空间)不容发(fà)及:爱屋及(到)乌城门失火,殃及(到)池鱼过犹不及(比得上)即:不即(接近)不离迁:见异思迁(改变)安土重迁(迁移)是:各行其是(正确)马首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瞻速:不速(邀请)之客谢:敬谢(推辞)不敏易:不易(更改)之论行:各行(执行)其是致:格物致(得到)知知:格(推究)物致(求得)知(知识)二、成语中的文言虚词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8个文言虚词,这些虚词绝大多数也能从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弄清楚了,成语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了。

而:哀而不伤(连词,表转折,却)不胫而走(连词,表承接,就)侧目而视(连词,表修饰)侃侃而谈(连词,表修饰)具体而微(连词,表并列)引而不发(连词,表转折,却)何:百身何赎(疑问代词,怎么)乎:瞠乎其后(介词,相当于“于”,在)不亦乐乎(疑问语气词,吗)其:独善其身(代词,他的)三缄(jiān)其口(代词,他的)若:洞若观火(动词,像)所:无所不为(代词,……的事)无所不用其极(代词,……的事)无所不至(代词,……的地方)为:不以为然(以为,动词,认为)不足为训(动词,作为)人满为患(动词,是)为虎作伥(介词,替)以:不以为意(介词,把)道路以目(介词,用)相濡以沫(介词,用)以邻为壑(介词,把)因:陈陈相因(动词,沿袭)因人成事(介词,凭,靠)因噎废食(连词,因为)于:毕其功于一役(介词,在)人浮于事(介词,在)望其项背(代词,他)与:休戚与共(动词,给予)虚与委蛇(wēi yí)(连词,和)者:始作俑者(代词,……的人)之:安之若素(代词,代人或事)不刊之论(助词,的)城下之盟(助词,的)甘之如饴(yí)(代词,它)趋之若鹜(代词,它)三、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存在的几种词类活用现象同样存在于成语中,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同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勾连起来,在学习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考语文重点难点易混淆成语详解辨析

高考语文重点难点易混淆成语详解辨析

众口铄金:喻,铄:熔化,原来比喻舆论。

的力量大,后来形容人多口杂,能混淆是非。

时乖命蹇(jian 3):指时运不好牝鸡司晨:无。

牝:雌性的(指鸟兽,跟“牡”相对)母鸡报晓。

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焚膏继晷: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膏:灯油。

晷: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茕茕孑立:无。

茕茕: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孤身一人。

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暴戾恣睢:形容残暴凶狠,任意胡为。

心怀叵测;怀着难以揣测的恶意。

余勇可贾:还有剩余力量可以使出来。

麻痹大意:失去警惕性;疏忽。

大笔如椽:无。

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

象椽子那样大的笔。

形容著名的文章。

也指有名的作家。

赧颜苟活:因害羞而脸红。

亲密无间:无。

间:缝隙。

关系亲密,没有隔阂。

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饮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推本溯源:追究根源;找原因。

文以载道:无。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

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鬼鬼祟祟:无。

鬼祟:祟:古人想象中的鬼怪或鬼怪出而祸人。

指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小说为稗官,泛指记载逸闻琐事的文字为稗官野史。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也说拔苗助长。

穷兵黩武: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侵略战争。

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

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卑鄙龌龊:形容品质,行为恶劣。

参差不齐:无。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

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飞扬跋扈:骄横放肆。

蹉跎岁月:无。

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

指虚度光阴。

身陷囹圄:无。

囹圄:监狱。

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未经交锋而取得胜利。

海市蜃楼:1)蜃景的通称。

2)比喻虚幻的事物。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常见易混字辨析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常见易混字辨析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常见易混字辨析文言文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常常是一项挑战。

而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这给学习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本文将就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常见的易混字辨析进行探讨,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字词。

1. 者与之在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以...者”或“以...之”等结构。

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都作为介词使用,意为“用”或“以”。

但在文言文中,它们有不同的词性和用法。

- 者:它在文言文中作为助词,一般用来引出主谓关系的主语或表明身份、职业等。

例如:“吾师者焉”、“士君子者”等。

- 之:在文言文中作为代词或助词,一般用于引导动词前的宾语。

例如:“父之于子也”、“女之居室也”。

2. 何与奚这两个字在文言文中都表示疑问,但其具体用法有所不同。

- 何:通常用于疑问句中的主语或宾语,意为“什么”或“为何”。

例如:“何以乐而不为”、“何以解忧”等。

- 奚:一般用于反问句中,表示“为何不”或“为何要”。

例如:“奚其不浚哉?”、“奚其为此?”等。

3. 乎与焉这两个字在文言文中都用作助词,起到助词“吗”的作用。

但它们的具体用法有所不同。

- 乎:一般用于陈述句或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或加强语气。

例如:“人何可言乎?”、“君子乎,小人乎”等。

- 焉:一般用于指示成分后面,表示疑问或加强语气。

例如:“士焉得力?”、“奚执焉不疾?”等。

4. 其与之这两个字在文言文中都用作代词,表示“它”或“他”。

但它们的用法有所不同。

- 其:一般作为形容词性代词,修饰前面的名词或代词。

例如:“其行也”、“其身也”等。

- 之:一般作为代词或助词,在句中充当宾语或指示成分。

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等。

5. 辞与词这两个字在文言文中都表示“语言”或“言辞”。

但它们的用法有所不同。

- 辞:多用作名词,表示具体的语言或文辞。

例如:“学者多称之曰言辞,而近代多称之曰文学”、“辞章之敷奏,皆当其人为之”等。

语文文言文学习的技巧和容易混淆的成语介绍

语文文言文学习的技巧和容易混淆的成语介绍

语文文言文学习的技巧和容易混淆的成语介绍语文文言文学习的技巧读。

学文言文一定要读,应该在明白得句意和正确断句的基础上多朗读。

因为文言文的语感培养专门重要。

译。

依照课下注释或课外资料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如此能够利用意义经历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得,如此便于经历诵。

诵。

背诵是培养文言文语感的最佳方式。

背诵最好的方式确实是把内容分为几个组块,比方《过秦论》最后一段,共有六句话,能够分为三个组块,只要明白得了意思,背下来是专门容易的。

析。

析确实是对课文的大意、思想、人物进行挖掘。

分析过程中,第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比方《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侯赢什么缘故要自杀,联系当时士人的追求和立身之本,那个问题才得到合理的说明。

其次,要注意古为今用。

文言文教学强调加强人文教育,古为今用,同学们要对其中的故事、人物有创新的明白得和评判。

结。

即积存文言文基础知识。

把零散的知识分为八项:通假字、活用词、专门句式、一词多义、虚词用法、双音词古今异义、成语名句、生字生词。

做一个表格,对每一课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

练。

指学完本课后为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效,往往出一些题进行测试,练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

语文学习容易混淆的成语(一)【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步凉快起来。

《诗经豳风七月》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那个地点的七月是指农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火是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每年农历六月的黄昏时刻,显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慢慢偏西向下沉落,因此叫流火,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慢慢地凉了起来。

如:俗语说:七月流火。

今天,扬州的气温蹿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达到37度。

(此处不解词义乱用。

)【明日黄花】原意是说重阳节过后,菊花立即枯萎,便再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用以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如:这篇通讯尽管写得不错,但报道不及时,已是明日黄花了。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词语辨析】语文常考易混淆的成语

【词语辨析】语文常考易混淆的成语

【词语辨析】语文常考易混淆的成语1.【爱憎分明·泾渭分明】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前者指喜欢什么,憎恨什么,界限十分清楚明白。

后者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2.【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之意。

前者形容人处世圆滑或办事细致周到。

后者指各方面都有考虑、安排得很周到,没有遗漏。

3.【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都有规矩之意。

前者侧重于安于本分,规矩老实;后者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作变动。

4.【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按一定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前者侧重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5.【包办代替·越俎代庖】都有包办之意。

前者指办事大包大揽,不让与事件相关的人参与其事;后者指超过权限办事。

6.【抱残守缺·敝帚自珍】都有“守着旧东西”的意思。

前者贬义,形容固执保守、不知改进。

后者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却非常珍爱。

7.【捕风捉影·无中生有】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前者重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作为根据;后者指本无其事,凭空捏造。

8.【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前者指没有腿而能够跑,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就能到处流传;后者除了比喻东西忽然不见了,还可比喻传播迅速。

9.【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前者指不可发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后者重在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10.【不堪设想·不可思议】都有不能想象之意。

前者指事情发展下去后果十分严重;后者指对事物、情况、言行等难以想象,不能理解。

11.【步履维艰·寸步难行】都可指行走困难。

前者指行走十分困难;后者还可比喻陷入困难境地,无法进行活动。

12.【参差不齐·良莠不齐】前者形容不一致,有差别;后者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13.【惨绝人寰·惨无人道】前者形容悲惨到了极点;后者形容极端凶狠残酷。

14.【陈词滥调·老生常谈】都指讲惯听厌的话。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一词多义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兵:短兵相接(兵器)、兵强马壮(士兵,军队)、兵贵神速(用兵策略)。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于:青胜于蓝(比)、受制于人(被)。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以: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凭)、以讹传讹(拿,把)。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通假字1.同声旁的形声字通假。

如:①春华秋实:“华”通“花”,开花;②夫唱妇随:“唱”通“倡”,倡导;③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上。

2。

同(近)音形异字通假。

如:①矢口否认:“矢”通“誓”,发誓;②流言蜚语:“蜚”通“飞”,无根据;③秀外惠中:“惠”通“慧”,聪明。

3.形声字与它的声旁字通假。

如:①拨乱反正:“反”通“返”,返回;②励精图治:“励”通“厉”,振作;③一暴十寒:“暴”通“曝”,晒。

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

如:①不经之谈:经,常理,在这个成语中是“合常理”的意思(以下只指出活用意思);②不期而遇:期,“约定”;③密云不雨:雨,“下雨”。

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总结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

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总结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

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总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那么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三步走”的学习方法,更快速地提取出文言文中的有效信息。

那么,“三步走”究竟怎么走呢?第一步:不求甚解识大意。

当拿到一篇文言文时,我们要先粗读一遍,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遇到不会的字词跳过去,直接阅读下文。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一篇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二是当遇到不会时,学生会纠结在那里,失去了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那么,当我们大致读懂了一篇文言文之后还是不能完全地理解文言文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咬文嚼字解字词。

第一遍粗读之后,不会的字词就像是平坦路上的小石子一样,把我们的双脚咯的生疼,在这一步中,我们要扫除这些限制我们的障碍,彻底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在这一步中,学生要结合书下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并积累这些字词,为以后的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深入思考求真意。

我们阅读文言文是为了读懂它,并且明确它告诉我们的关于人生的道理。

我们古代的祖先是非常具有智慧的,这种智慧往往通过文言文和汉字传递给我们,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古人的智慧,把它应用到作文或是生活中去。

1、重视课前的预习工作预习是一项多重要的工作呢?当老师让大家集体读一遍的时候,不预习的后果是——咦,这个字是啥玩意啊!怎么读啊?然后其它同学读完一段了,你才刚找到这个字的读音。

别急,这还只是开始,老师接着问,在上一段中,文章交待了这些事项1…2…3…而你还在一脸茫然,这篇文章说了个甚?所以,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我们要自己借助注释逐字逐句地翻译文本,对重点字词进行归类整理,有很多文言文实词都是一词多用、一词多义的。

在遇到疑难字句的时候,拿不准它的确切含义,做好标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

总之,文言文一定要“抢先学”!2、字不离句其实,在文言文中,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与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积累文言文字词要学会多去揣摩作者的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文言文学习的技巧和容易混淆的成语介绍语文文言文学习的技巧读。

学文言文一定要读,应该在理解句意和正确断句的基础上多朗读。

因为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很重要。

译。

根据课下注释或课外资料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这样可以利用意义记忆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便于记忆诵。

诵。

背诵是培养文言文语感的最佳方式。

背诵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内容分为几个组块,比方《过秦论》最后一段,共有六句话,可以分为三个组块,只要理解了意思,背下来是很容易的。

析。

析就是对课文的大意、思想、人物进行挖掘。

分析过程中,首先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比方《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侯赢为什么要自杀,联系当时士人的追求和立身之本,这个问题才得到合理的解释。

其次,要注意古为今用。

文言文教学强调加强人文教育,古为今用,同学们要对其中的故事、人物有创新的理解和评价。

结。

即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把零散的知识分为八项:通假字、活用词、特殊句式、一词多义、虚词用法、双音词古今异义、成语名句、生字生词。

做一个表格,对每一课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

练。

指学完本课后为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出一些题进行测试,练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

语文学习容易混淆的成语(一)【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诗经豳风七月》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火是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每年农历六月的黄昏时刻,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渐渐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

如:俗话说:七月流火。

今天,扬州的气温蹿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达到37度。

(此处不解词义乱用。

) 【明日黄花】原意是说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用以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如:这篇通讯虽然写得不错,但报道不及时,已是明日黄花了。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如:今年学校又新建住房四栋,五一前后将有126名青年教师乔迁新居,因此他们个个都弹冠相庆。

(弹冠相庆用在此处不合句意。

)【安土重迁】形容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重,不轻率。

如: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2019年江苏省高考题,该词用在此处错误。

)【不经之谈】指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经,正常。

如:这和尚疯疯癫癫地说了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训,准则。

如: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火灾。

(此处将不足为训的训错解为教训。

)【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差,稍微。

如:刚才放的那几首歌都不大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后用来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

党,偏袒。

如:我们必须指出,任何人都不能唯我独尊,甚至党同伐异。

这种政治文化绝对是不健康的。

【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抗,对等。

如:办公软件市场已经从原来微软一枝独秀,逐渐走向国内外产品分庭抗礼的局面。

【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也不差。

爽:差错,失误。

如: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毫发不爽,应赶快吃点预防感冒的药。

(毫发不爽与生病无关。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程,衡量,估量。

如: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很快,中国的现代化是可以计日程功的。

【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假,借用。

如:借书最忌全书一套借去一本,而且久假不归,使全书成为残本。

【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多用于夫妻)。

劳,伯劳。

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一体的夫妇,也会有劳燕分飞的一天。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如:一道神秘白光袭倒七百多棵大树,武汉东湖风景区22日晚发生的这一令人费解的大怪事,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如:他经过认真学习,终于改掉了文不加点的坏毛病。

(此处将文不加点错解为不加标点。

)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

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

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如:他花钱很随便,真是大方之家。

(此处将大方之家错解为花钱大方。

)2.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含辨析例句)【侧目而视】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如: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侧目而视。

(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如: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这里将马革裹尸错解为死得很惨,死后连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没有。

)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如:小东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性格封闭孤傲的他对周围的人常常表现出敌对情绪,他最终为自己的危言危行付出了惨重代价。

(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

)【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如: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本句从语意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因此万人空巷用在此处错误。

)【三人成虎】原指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了。

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如: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这里将三人成虎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会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

如: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

(这里将河东狮吼错解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致使意义,适用对象、色彩均不当。

)【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如: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这里将下里巴人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极纯熟的地步。

如: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

(这里将目无全牛错解为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如:成都五牛俱乐部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实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这里将望其项背错解为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该词与衣服不合身无关。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

噤,闭口不做声。

如: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

(该词和寒冷没有关系。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如:上个月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此处用来形容消费者,明显是望文生义。

)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如: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都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这里将不赞一词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涣然冰释】比喻相互间的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

如: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今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这里将涣然冰释错解为冰块解冻。

)【惨淡经营】原指作画之前,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精心布局。

后来形容苦费心力地筹划并从事某种事业或工作。

如: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家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

(该处运用正确,但因后有红火,容易被判断为错误。

)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如:解决好职工和学生的冬季取暖问题,是学校领导首当其冲的任务。

(望文生义)语文学习容易混淆的成语(二)3.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含辨析例句)第一类:人、物不分【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如: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该词不能用来形容花木。

)【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如: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了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该词一般不用于形容文章。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

如: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该词只能用于指人,不能用于指物。

)【倚马可待】原意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很快就可以完稿。

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如: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该词不用来形容做事。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如:《大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来便炙手可热,并且引起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被全球艺人一致推崇为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

(该词在此处用错了对象。

)第二类:谦、敬不分【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如: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荜生辉。

(该词只能用于自己,这里却用在别人身上,显然不够得体。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如: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主持人建议李教授先来一段开场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该词用在这里颠倒了主从关系,显然不正确。

) 【忝列门墙】谦辞,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如:你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却干出这种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

(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鼎力相助】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如: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该成语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第三类:陈述对象错误【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累得要出汗;用屋子放书,要堆满整个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如: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该词只能指书多,不能指人多。

)【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如: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慷慨激昂的发言,张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

(这里用错了对象。

)【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如:老张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真可谓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

)【东山再起】原指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

后用以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如: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冒牌货就会东山再起。

(该词只用于人而不用于物。

)【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

往往用于思念,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