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样本

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样本目录一、前言 (3)1.1 编制目的 (3)1.2 工程背景 (4)1.3 设计原则与目标 (5)二、工程概况 (6)2.1 工程简介 (7)2.2 工程地点与环境 (8)2.3 工程规模与内容 (9)三、施工组织设计 (10)3.1 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11)3.2 施工方案 (13)3.2.1 施工流程 (13)3.2.2 施工方法 (15)3.2.3 施工技术措施 (16)3.3 施工资源计划 (17)3.3.1 劳动力安排 (18)3.3.2 材料供应 (19)3.3.3 设备与设施需求 (20)3.4 施工进度计划 (21)3.4.1 施工阶段划分 (22)3.4.2 施工时间安排 (23)3.4.3 施工进度保障措施 (24)四、施工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26)4.1 环境保护措施 (27)4.1.1 施工期污染源控制 (28)4.1.2 生态保护措施 (28)4.1.3 环境监测与应急响应 (29)4.2 水土保持措施 (31)4.2.1 水土流失预防与治理 (32)4.2.2 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 (32)4.2.3 水土保持补偿机制 (33)五、施工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 (35)5.1 施工安全管理 (36)5.1.1 安全生产责任制 (37)5.1.2 安全教育培训 (38)5.1.3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39)5.2 应急预案与处置 (40)5.2.1 应急组织体系 (41)5.2.2 应急预案编制 (43)5.2.3 应急处置流程 (44)一、前言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深入了解和持续发展的强烈追求,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环保工程之一。
本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样本旨在针对特定水库的水生态修复工程进行规划与设计,以确保工程的高效实施和预期效果的达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水库面临着水体污染、生态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及居民的生活质量。
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水库的建设和利用,已成为重要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但是,水库建设和利用也会给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水生态系统的恶化和水质污染。
因此,对于水库水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旨在通过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重建和改善水库周边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项目目标1. 重建水库周边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水库生态环境质量。
2. 保护和恢复水库周边的生态多样性,提高水库周边的生物多样性。
3. 促进水库水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和健康发展。
4. 提高水库水质,改善供水质量。
5. 促进当地生态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
三、项目内容及实施措施1. 生物修复(1)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进行种植,提高水体中氧气含量,净化水质。
(2)引入适宜种群的鱼类和水生动物,恢复水库中食物链的稳定,并减少病害传播。
(3)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保护和恢复当地濒危物种。
2. 水质调控(1)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并进行针对性改善。
(2)建设湿地过滤系统,提高水库水质。
(3)限制周边污染源排放,减少水质污染。
3. 库区生态修复(1)在水库周边建设生态园区,并引入当地特色植物以及恢复当地原生气候所适应的植被。
(2)修复湿地和红树林等特有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
(3)保护周边的水源地,恢复植被覆盖。
4. 生态农业发展(1)促进水库周边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业化学品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2)开展沿江生态林果、草莓、无公害蔬菜等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5. 沙漠化防治(1)开展水库周边的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种植抗旱树种,改善水库周边的植被覆盖,有效预防土地沙漠化。
6. 社会宣传教育(1)多渠道宣传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水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水库生态修复实施方案

水库生态修复实施方案水库是重要的水源保障和生态环境维护基地,然而长期的工业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因素导致了水库生态环境的恶化。
为了改善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制定并实施水库生态修复方案至关重要。
一、水库生态修复的目标。
水库生态修复的目标是恢复水库的自净能力和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提高水库水质,增加水库的生态服务功能,保护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水库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
1. 植被恢复。
在水库周边和水库岸线附近进行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工作,选择当地适宜的树种和植物进行种植,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
2. 湿地建设。
在水库周边适当地区域开展湿地建设工作,增加湿地面积,提高水库的生态系统多样性,为水库周边的鸟类和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促进生态平衡。
3. 水质治理。
加强水库入流口和周边地表径流的污染治理工作,减少农业和城市污水的直接排放,采取生物修复、湿地过滤等技术手段,改善水库水质。
4. 生态监测。
建立水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水库的水质、植被、动植物种群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5. 社会参与。
鼓励当地居民和社会组织参与水库生态修复工作,提高居民对水库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水库生态修复的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水库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鼓励各方参与水库生态修复工作。
2. 资金投入。
加大对水库生态修复工作的资金投入,保障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立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库生态修复。
3. 技术支持。
加强水库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和推广,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提升水库生态修复工作的技术水平和效果。
4. 宣传教育。
开展水库生态修复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水库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水库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
水库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水库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方案一、引言水库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是指通过对水库流域内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修复和重建,以实现水土流失控制、生态系统恢复、水质改善等目的。
本方案旨在对水库流域生态环境进行全面修复和保护,提高水库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工程背景水库流域是由水库的上游地区和周围流域组成的生态系统,因此其生态环境对水库水质和水量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长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水库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破坏和污染,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水质恶化等问题的出现。
因此,对水库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目标任务1. 对水库流域内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准确掌握其现状和问题;2. 建立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长效机制,促进水库流域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3. 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措施,提高水库流域土壤保持力、水土保持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4. 提高水库流域内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四、技术方案1. 森林和草地资源保护和恢复:对水库流域内的森林和草地资源进行全面的保护和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减缓水土流失速度,改善水库流域水质。
2. 土壤保持和改良工程: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加强水库流域内土壤的保持和改良工程,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减少水库水体内的富营养化现象。
3. 湿地保护和恢复:对水库流域内的湿地资源进行全面保护和恢复,改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水库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度。
4. 河道销根面工程:加强水库流域内河道销根面的修复和保护,减少河道泥沙的输入、提高水库水质和水量。
5. 农业和畜牧业生态化改造:推行生态农业和畜牧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降低土壤侵蚀。
6. 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水库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水库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五、实施措施1. 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为水库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有力支持。
水利工程水库修复方案范本

水利工程水库修复方案范本一、水库结构加固1.对水库主体结构进行检测和评估,依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结构加固工作。
对于年久失修或有明显结构损坏的水库,应当采用加固措施,确保水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对水库大坝、泄洪孔、溢洪道等关键部位进行维护和修复,确保这些部位的功能正常,不会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
3.提高水库抗震能力和抗洪能力,加强水库的抗灾能力,确保水库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安全运行。
4.加强水库的监控和检测系统,确保对水库结构和设施的监测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和管理。
二、水库生态环境保护1.修复水库周边的植被和生态环境,加强植被的保护和修复,保障水库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稳定性。
2.加强对水库水质和水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调查工作,保障水库水质的良好和稳定。
3.进行水库水生态补偿工作,通过合理的生态修复措施,提高水库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
4.制定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措施,确保对水库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和修复。
三、水库管理1.加强水库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完善水库管理制度,提高水库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2.加强对水库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利工程水库修理、管理和运行的专业水平。
3.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和沟通,强化水库对周边地区的服务功能和作用。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对水库的管理和保护,促进水库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综上所述,水库修复方案包括结构加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三个方面的工作。
通过对水库的维护和加固工作,修复水库的生态环境,加强水库的管理能力和水库管理水平,可以保障水库的安全和稳定,提高水库的综合效益和利用价值。
只有综合采取各种措施,才能确保水库修复工作能够顺利实施,水库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为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水利工程水库修复方案设计

水利工程水库修复方案设计一、研究背景水库是一种对河流进行调蓄的重要基础设施,它对于保障水资源供给、防洪减灾和提升水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不善,许多水库出现了各种问题,如围堰破损、淤积严重等,导致水库功能下降,甚至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
因此,对水库进行修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水库修复的必要性1. 提升水库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库的功能不仅仅是用来调蓄水资源,还需要发挥其防洪、灌溉、发电等多种用途。
因此,修复水库可以提升其综合利用效益,满足不同需求。
2. 保障水库安全由于水库的围堰一般采用土石坝或混凝土坝,经过长期的使用,可能出现破损、裂缝等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修复水库可以确保其安全运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保护水库生态环境水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修复水库可以改善水库生态环境,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条件。
三、水库修复方案设计1. 完善水库设施首先,应对水库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包括水闸、泄洪设施、围堰等,保证其正常运行。
此外,对于已经出现破损的地方进行修复,以及加固设施,提高水库的抗灾能力。
2. 清淤和疏浚水库长期的使用会导致淤积和疏浚问题,严重影响水库的存水量和调洪能力。
因此,应对水库进行清淤和疏浚工作,恢复其原有的蓄水能力。
3. 修复水库生态环境水库的修复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其利用效益,更是为了保护和修复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
可以采取植被恢复、水质改善等措施,提升水库的生态环境质量。
4. 强化监测和管理水库修复后,需要加强对水库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四、案例分析以某水库为例,该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历经多年使用,出现了多种问题。
经过水利工程专家的评估和研究,提出了以下修复方案:1. 对水库围堰进行全面检修,加固破损部位,确保围堰的完整性和稳定。
2. 清淤和疏浚工作,恢复水库的蓄水能力,提升其调洪效果。
水库生态整治工程方案

水库生态整治工程方案一、综述水库是一种以堵(坝)为主要构筑物,以蓄水和调度水量为主要功能,基本都附带有发电、灌溉、防洪、供水等多种综合效益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也是一种对流域水循环和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一定变化的项目。
近年来,随着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视,水库生态整治工程成为了大多数地区的发展重点。
本文以某水库为例,对水库生态整治工程做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一套适合该水库的生态整治方案。
二、背景介绍某水库位于某省某市,属于某某河流域的支流。
水库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主要功能是为当地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生产供水。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工业结构的调整,水库的用途也随之改变,灌溉、供水的需求逐渐减小,而水库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需求逐渐增加。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周边的人类活动,水库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水质变差、水生态系统减弱、植被覆盖减少以及土壤侵蚀等问题。
因此,为了保护和修复水库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库所在河流流域的自然生态系统,提出了针对性的水库生态整治工程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三、方案目标1. 改善水库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2. 提高水库周边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3. 促进周边区域的生态经济发展,提升水生态系统综合效益。
四、具体方案根据目标和水库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以下具体方案:1. 水质改善与水生态系统保护水库周边建设人工湿地,利用人工湿地的生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净化水质,提高水库周边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同时,加大对水库的监测力度,确保水质长期稳定改善。
此外,通过搭建鱼栖息,设立保护区等措施,进行生态保护。
2. 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加大对水库周边植被的保护和修复力度,种植对水质无害,利于水土保持的植被。
另外,加强对水库周边土地的利用管理,严格控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
3. 促进周边区域的生态经济发展鼓励水库周边区域开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文化产业等生态型产业,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根本目的,推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水库生态修复供水工程实施方案

水库生态修复供水工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1. 水库周边环境整治:
a. 清除河道、湖泊、湿地及水库周边的废弃物和污染源。
b. 种植湿地植物以改善水域水质,促进生态系统恢复。
2. 大量返还湿地:
a. 恢复湿地的自然水文,确保湿地的持续供水。
b. 保护湿地内的动植物物种,建立湿地保护与监测机制。
3. 河流生态廊道建设:
a. 修复并保护水库上下游的河流生态系统,确保流域水质稳定。
b. 加强河流防洪措施,减少水库泄洪对下游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4. 严格水库管理:
a. 加强水库蓄水调度,减少对下游河流的干扰,保障河流生态的稳定性。
b. 完善水库水质监测体系,确保供水质量符合标准。
5. 促进生态补偿措施:
a. 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对生态保护的认知。
b. 开展生态补偿项目,保护相关生态环境和物种。
6. 持续监测与评估:
a. 建立长期的水质和生态监测体系,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b. 及时调整项目实施策略,以保障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渝北区大湾镇团丘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工程概况:团丘水库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大湾镇境内,是御临河上的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场镇供水、防洪和生态环境改造等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目前已经规划为大湾镇备用水源,拟建规模680m³/d,服务人口8000~10000。
水库位于渝北区大湾镇团丘村,距重庆市区69km,距渝北区府所在地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43km,距大坝0.5~2km有渝邻高等级公路和巨型钢筋混凝土转盘立交桥,以及大湾镇新、老场镇街道。
团丘水库于1976年开工,1980年完工,并且在2003~2004年进行加固整治,加固后最大坝高为22.76m,集雨面积为7.58km2,水库正常水位434.5m,设计洪水位436.14m,水库正常库容181万m3,总库容为272.0万m3。
项目区多为丘陵,局部为低山,地质构造数扬子准地台四川凹陷的一部分,坝区为其中的宣汉—重庆平行褶皱江北向斜轴中段东翼。
该区属浅丘剥蚀地貌库区河岸陡峭,山谷切割较深,库岸周边山体宽厚,库岸稳定,无滑坡、崩塌等不良的地质现象。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季炎热、大陆性气候显著。
该工程主要包括生态浮床工程、生态护篱工程、水源涵养林工程和机械清淤工程。
二、建设的必要性:水资源的有效保障至关重要,有效保护水资源,兴修水利,防治水害,能够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团丘水库曾经作为大湾镇的水源,由于水质逐渐恶化而废弃,因此团丘水库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防洪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水量的日益增加,拟将团丘水库作为大湾镇的备用水源。
在1997~2007年间水库用于肥水养鱼,大量投加鸡粪、鸭粪,碳铵等,造成底泥中营养元素严重超标,底泥不断向水体释放污染物,水质恶化严重。
比如污染较严重的库尾,水草完全覆盖了水面,以及大坝区域可以看见水质发黑。
通过走访调查,附近居民反映夏季炎热天气会有臭味飘散,对当地的居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外,水库周围存在化肥损失、水土流失、畜禽养殖、周围居民生活垃圾乱丢等现象,对水库造成一定威胁。
2011年水质监测报告显示,高锰酸钾指数、BOD5等水质指标无法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III类水质要求,从而不满足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
为了充分发挥其水域功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对团丘水库进行生态修复势在必行。
通过底泥处理、水源涵养和水域保护,有利于实现水库健康水循环,恢复生物多样性、促使生态系统、城乡环境的良性循环。
三、编制依据:1、施工合同2、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3、技术交底会议纪要4、相关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要求四、施工条件团丘水库附近有一条公路,陆路交通条件良好,施工机械容易进入库区。
工程区处于水库岸边,其地面较为平坦,便于施工。
本工程所需材料等可从当地物质部门购买。
工程区紧临团丘水库,水源丰富,施工用水主要利用水库水。
施工用电可依托当地的供电系统。
五、总体施工部署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工程量、工期等多方面条件,本工程的总体施工分为水源涵养林植物种植、生态浮床布置、生态护篱植物种植工程及机械清淤工程4大施工部分。
(1)水源涵养植物种植。
施工准备(机械设备到位,临建设施齐备)→表面清理→平整场地→分苗→植物种植→植物养护→收尾工作。
(2)生态护篱植物种植施工准备(机械设备到位,临建设施齐备)→库岸边坡整治→分苗→植物种植→植物养护→收尾工作。
(3)生态浮床施工阶段施工准备(材料到位,临建设施齐备)→浮床下水→浮床连接→锚石固定。
(4)机械清淤阶段施工准备(机械设备到位,临建设施齐备)→机械清淤六、工程施工内容及方法1、土石方工程本土方工程含垃圾清运、土方开挖及土方回填等项。
1)、植被清理、垃圾清运本工程主体工程施工场地地表的植被清理至离施工图所示最大开挖边线外侧5m的距离。
须予挖除树根的范围延伸到施工图所示最大开挖边线、填筑线或建筑物基础外侧3m的距离。
植被清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清理开挖工程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废渣及监理人指明的其它有碍物,保护清理区域附近的其他天然植被。
清理过程中凡属无价值可燃物,采用焚毁方式进行处理。
无法烧尽或严重影响环境的清除物,在甲方认可的地区进行掩埋。
开工后联系环卫部门及社会垃圾消纳场。
进场后立即开始垃圾清运施工。
现场垃圾采用人工、机械清理。
2、清淤及土方开挖(1)(2)土方开挖前,收集施工现场的一切资料,以便掌握现场实际情况。
(3)(4)根据给定的国家永久性控制坐标和水准点,引测入施工现场,设置现场的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
(5)(6)土方开挖前,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清除并处理完毕。
(7)(8)护岸基础的土质要符合设计要求,淤泥、泥炭、腐殖土、浮土等均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清除或处理。
地基为原状土,不能扰动。
(9)(10)护岸基础基坑的尺寸不小于设计尺寸,底部高程要求不高于设计高程,不能及时砌筑时,要预留保护土厚度。
(11)(12)护岸基础基坑的开挖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方式,基础肥槽宽及边坡由设计指定或由我单位根据施工方法和土质情况现场确定。
3、开挖要求(1)(2)严格按开挖图测量放线,并在高程变化的位置要有明显的标志,放线完毕后由监理检查确认,并办理完预检手续。
开挖图交给测量员、工长和挖掘机的司机,并要有书面技术交底。
(3)(4)开挖过程中,测量员一定要在现场,配合工长指挥挖掘机施工,及时标明高程。
(5)(6)夜间施工时,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要设置明显标志。
(7)(8)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开挖时,严格控制标高,人工开挖时禁止挖至设计标高以下,以免扰动持力层;机械开挖要留出150mm厚的原土层,以防止扰动地基持力层。
人工清理时,要按照测量员给定的高程,及时清理剩余土方。
不得在机械开挖全部结束之后,再清理土方,避免造成人工和工期的浪费。
七、植物种植工程1、施工内容本工程的植物种植主要包括生态护篱、水源涵养林的植物种植。
工程施工顺序安排如下:土地平整→分苗→植物种植→植物养护。
2、施工准备(1)工程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学习施工规范、工艺标准、合同文件、施工图纸以及业主、监理下发的有关文件。
(2)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认真阅读、审读工程量计算等有关文件。
(3)完成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及实施,对分项施工方案的编制。
(4)开工前完成前期施工各项目的现场施工技术交底,熟悉各类植物栽植的技术特点和技术要求。
(5)根据图纸编制工程总计划及月计划。
(6)做现场平面布置,搭建施工临时设施。
3、施工技术方案根据植物材料的生态学特性,制订严谨科学的施工方案,确保竣工后植物的旺盛生长,达到优良的生态环境景观。
严格按照合同文件要求的植物种类和比例施工。
(1)水生植物准备①定点放线:邀请监理工程师验点,合理后方可施工,严格按图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特点,用自然式配植放线法中的距离放线法;坡面种植植物用皮尺经纬仪按等图示尺寸定位放线。
用上述方法,定出种植范围,皆用白灰洒线分块。
②根苗准备:选根系发达的根苗,并注意保护根系完整,避免造成机械损伤,确保运输中根苗的安全。
起苗时间与栽苗时间紧密配合,严格执行随起随运随栽原则,起苗前1~3天适当浇水,使土松软。
③根苗运输:根苗运输量根据种植量确定,根苗运到现场后及时栽植;根苗在装卸车时轻取轻放,不损伤根苗和根系;起带土球(台)小型苗木时用绳网兜土球;裸根苗必须当天种植。
起苗开始暴露时间不宜超过8h,当日不能种植时,根部喷水。
(2)水生植物种植湿地植物及生态护篱的种植需按照《园林绿化施工规范》进行种植,要符合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排灌水方便等条件。
再则,种植时应严格按照设计的间距要求执行。
(3)乔灌木种植①苗木准备号苗:苗木准备的关键是苗圃号苗工作,对常规绿树的阴阳方向做标识,栽植时按原树生长的方向一致,提高成活率。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规范、行业技术标准执行确保苗木的优质及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效果。
起苗:先根系发达并注意保护根系完整,避免造成机械损伤,保护土球不散,用五角形包装法包装,确保运输中土球苗木的安全。
起苗时间与栽苗时间紧密配合,严格执行随起随运随栽原则,起苗前1~3天适当浇水,使土松软,保持土球的含水量和完整性。
②苗木运输和假植1)苗木运输量根据种植量确定,苗木运到现场后及时栽植。
2)苗木在装卸车时轻吊轻放,不损伤苗木和造成散球。
3)起吊带土球(台)小型苗木时用绳网兜土球。
4)土球苗木装车时,按车辆行驶方向,将土球向前,树冠向后码放整齐。
裸根乔木长途运输时,覆盖并保持根系湿润,根处用湿草、塑料薄膜等加以包扎和保温。
装车时顺序码放整齐;装车后将树干捆牢,并加垫层防止磨损树干。
5)裸根苗木必须当天种植。
裸树苗木自起苗开始暴露时间不超过8h。
当天不能种植的苗木进行假植。
6)小型花灌木运至施工现场后,紧密排码整齐,当日不能种植时,喷水保持土球湿润。
③挖树穴:根据苗木的品种、规格、现在的季节时令要求,按照招标要求,灌木0.5*0.5参照GB/T15776-1995造林规程。
腐熟鸡粪与土壤1:15充分混合,填入树根部,并在施用前加杀虫剂杀虫。
树坑回填土壤使用树坑周边2m范围内的表层粘性土(约0.1m厚),形成树盘。
对于粘性较高的土应将砂土混掺后填入树坑。
其它的按照《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以放线的白灰点为中心向四周挖穴,坑位上下一致穴的形状为圆形。
无小口大肚或大口小肚现象。
种植穴挖好后在坑底加入适量的保水剂、生根粉。
回填10~15cm经过消毒并拌复合肥料等处理的优良种植土,加腐熟的鸡粪作基肥,按设计要求用量,垫土为圆锥形土丘,保证苗木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
易积水区、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做渗水层,保证常绿怕涝苗木的成活率。
④苗木定植1)修剪保护措施对苗木的病、虫枝、枯枝、受伤枝进行修剪,花灌木、生长缓慢的苗木进行疏剪,有些乔木进行摘叶处理,提高成活率。
对根部伤口、枝部剪口、锯口进行消毒、刷漆保护,防止水分蒸发,伤口感染病菌,提高成活率。
2)苗木定植方法在穴底施基肥并铺设细土垫层后,将树苗根部的包扎物去除,把土球或根立于树穴内,由经验丰富的技工指挥立起、扶正,与原种植地的阴阳面保持一致方向,树体上下垂直,分层填土、分层夯实。
填第一层土时,将树体稍稍上提,使根部舒展,与土壤充分结合,有利于生根,填土高度到根茎部位或与原种植地的填土高度一致,培土作围堰,浇遍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