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内口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水库的建设和利用,已成为重要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但是,水库建设和利用也会给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水生态系统的恶化和水质污染。

因此,对于水库水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旨在通过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重建和改善水库周边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项目目标1. 重建水库周边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水库生态环境质量。

2. 保护和恢复水库周边的生态多样性,提高水库周边的生物多样性。

3. 促进水库水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和健康发展。

4. 提高水库水质,改善供水质量。

5. 促进当地生态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

三、项目内容及实施措施1. 生物修复(1)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进行种植,提高水体中氧气含量,净化水质。

(2)引入适宜种群的鱼类和水生动物,恢复水库中食物链的稳定,并减少病害传播。

(3)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保护和恢复当地濒危物种。

2. 水质调控(1)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并进行针对性改善。

(2)建设湿地过滤系统,提高水库水质。

(3)限制周边污染源排放,减少水质污染。

3. 库区生态修复(1)在水库周边建设生态园区,并引入当地特色植物以及恢复当地原生气候所适应的植被。

(2)修复湿地和红树林等特有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

(3)保护周边的水源地,恢复植被覆盖。

4. 生态农业发展(1)促进水库周边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业化学品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2)开展沿江生态林果、草莓、无公害蔬菜等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5. 沙漠化防治(1)开展水库周边的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种植抗旱树种,改善水库周边的植被覆盖,有效预防土地沙漠化。

6. 社会宣传教育(1)多渠道宣传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水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水生态修复工程设计方案汇报PPT

水生态修复工程设计方案汇报PPT
为切实解决xx水环境问题,推动xx区建设,本次汇报是针对城区2kmxx水(xx)现状 问题,提出的整体解决方案。
现状分析
xx水xx有三处主要排口,分别是xx、xx和xx,其中xx主要接纳xx方向来水(xx后,直 径为1.2m的涵管)和少量xx河来水(1.5×1.7m方涵,一般情况xx河水流经xx河注入xx 水);xx主要接纳xx方向来水(连通xx后xx);xx日排污量3万吨。
砾石置石护坡:适宜坡比在1:4以 上的坡岸。采用散置砾石的形式施 工,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其缺点 在于砾石的外形为圆形,稳定性较 差,不适宜陡坡和水流速度较大的 河道。一般应用于景观水体的护岸。 其造价成本由于采用景观置石,成 本也较高。
块石护坡:适宜的坡岸范围 跟雷诺护坡一致,稳定性较 好,但不适宜水流速度较快 的河道水域。其造价成本较 低。

浚范围控制深度主要集中在60cm线附近。

建设方案(清淤工程)
清淤工程量 本项目清淤范围内的淤泥工程量采用方格网统
计,一期工程是针对xx水xx主要污染区域进行环保清 淤(修理厂-xx)。
本项目清淤量为A区54951.2m3(项目A区清淤量 还需结合地勘实际情况再做调整),B区73059.0m3, C区32376.4m3,D区62510.9m3,合计222897.5m3。
(1)湿地规模:1#湿地面积2万m2;2#湿地面积1万m2;3#湿 地面积2万m2。
(2)工艺右图所示。 (3)目标水质:湿地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 (GB3838-2002)IV类标准。 ( 4 ) 特 点 : xx 湿 地 通 过 配 水 渠 引 回 至 源 头 处 , 保 证 xx 前 端 “不干塘”;两处闸口设计两处湿地,限制湿地宽度60m,保证河 道原有行洪功能。

水库建设环评报告书

水库建设环评报告书

水库建设环评报告书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公司计划在XXX地区建设一个水库,以储存和调配水资源。

为了保证水库建设的合法性和环境友好性,特进行本次水库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旨在全面评估水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设规划,确保水库建设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XXX水库建设项目2. 项目位置:XXX地区3. 建设规模:水库总容量XXX立方米4. 建设目的:满足当地城市和农业用水需求,提供防洪保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5. 建设内容:建设大坝、泄洪闸等基础设施三、环境评价1. 自然环境影响评价考虑到项目建设将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评估。

主要包括水库水文水资源影响、土壤侵蚀和沉积、生态系统破坏等方面。

评价结果显示,在合理控制和管理下,水库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对水文水资源、土壤和生态系统造成重大损害。

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水库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评估过程中,我们考虑了水库建设对植被、野生动物和水生生物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水库管理方案和生态修复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轻对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3.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水库建设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评估中,我们分析了水库建设对就业、生活条件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引入合理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政策,我们将确保项目建设对当地居民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设规划基于以上环境评价结果,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和合理的建设规划,以确保水库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发展。

1. 水库管理措施:建立合理的水库管理制度,确保水库的水文水资源有序利用,防止过度放水和过度排放。

水库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水库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水库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方案一、引言水库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是指通过对水库流域内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修复和重建,以实现水土流失控制、生态系统恢复、水质改善等目的。

本方案旨在对水库流域生态环境进行全面修复和保护,提高水库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工程背景水库流域是由水库的上游地区和周围流域组成的生态系统,因此其生态环境对水库水质和水量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长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水库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破坏和污染,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水质恶化等问题的出现。

因此,对水库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目标任务1. 对水库流域内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准确掌握其现状和问题;2. 建立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长效机制,促进水库流域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3. 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措施,提高水库流域土壤保持力、水土保持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4. 提高水库流域内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四、技术方案1. 森林和草地资源保护和恢复:对水库流域内的森林和草地资源进行全面的保护和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减缓水土流失速度,改善水库流域水质。

2. 土壤保持和改良工程: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加强水库流域内土壤的保持和改良工程,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减少水库水体内的富营养化现象。

3. 湿地保护和恢复:对水库流域内的湿地资源进行全面保护和恢复,改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水库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度。

4. 河道销根面工程:加强水库流域内河道销根面的修复和保护,减少河道泥沙的输入、提高水库水质和水量。

5. 农业和畜牧业生态化改造:推行生态农业和畜牧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降低土壤侵蚀。

6. 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水库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水库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五、实施措施1. 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为水库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有力支持。

水库后评估报告

水库后评估报告

水库后评估报告1. 引言本文档是关于对某水库进行后评估的报告。

水库作为重要的水资源调节和防洪设施,对保障区域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水库的后评估,可以评估其建设、运行和管理的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以确保水库的正常运行和提高其效益。

本报告将对水库的概况、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和改善措施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2. 概况2.1 水库基本信息•水库名称:XXXX水库•建设年份:20XX年•位置:XX省XX市•主要功能:水资源调节、防洪、发电等2.2 建设情况水库于20XX年开始建设,整个建设过程按照相关的规划和标准进行,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建设过程中主要包括勘测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等环节。

建设期间,相关部门对施工情况进行了监督和检查。

2.3 运行情况水库建设完成后,开始进行常态化的运行和管理。

水库每年进行定期巡查,定期进行水位和水质监测,以确保水库正常运行。

同时,对水库进行了安全检查和维护,保障水库的安全可靠性。

3. 评估方法水库后评估采用了综合评估方法,包括对水库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建设评估对水库的建设过程进行评估,包括勘测设计是否符合规划和标准要求、施工过程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

3.2 运行评估对水库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对水位、水质等指标进行监测与分析,了解水库是否按照要求进行运行,是否能够满足相关水资源调节和防洪要求。

3.3 管理评估对水库的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管理机构的组织管理情况、安全检查和维护情况、应急预案的完备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4. 评估结果4.1 建设评估结果经过对水库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等。

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以确保水库的长期稳定运行。

4.2 运行评估结果通过对水库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水库水位、水质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符合相关要求。

水库修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水库修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水库修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引言水库修建项目是为了解决当地的水资源供应问题,提供洪水调节和灌溉等功能。

然而,伴随着水库建设,环境影响也成为了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报告旨在对水库修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以确保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可行性。

二、项目背景水库修建项目位于XX省XX市XX县,计划建设一个大型水库,具体规模包括XX米的堤高、XX千万立方米的蓄水量等。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包括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灌溉水源以支持农业发展、减轻洪水风险等。

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为了对水库修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 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对项目周边的土壤、水质、植被等进行野外调查,并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分析。

2. 环境模拟和预测:利用现代环境模拟软件,对水库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模拟,包括水质变化、生物栖息地破坏等。

3. 数据分析和对比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和数据,对水库修建前后的环境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评估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评估,水库修建项目将对环境产生以下影响:1. 水质影响:水库的修建将改变周边地区的水流动态,可能导致水质污染的风险增加。

我们建议在水库建设过程中加强水质管理措施,确保水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生物栖息地破坏:水库修建将占据一定的土地,可能导致部分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物种迁移。

为了减轻这种影响,我们建议在修建后进行合理的生态恢复措施,确保当地生物的持续生存和繁衍。

3. 土地利用变化:水库修建会改变当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可能导致部分农田被淹没或转变为水域。

我们建议在水库建设过程中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农民的生计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社会影响:水库修建项目将涉及土地征收、迁建、劳动力需求等社会问题。

我们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与当地人民的沟通与协商,确保他们的利益得到妥善保护和补偿。

五、环境管理措施为了减轻水库修建项目的环境影响,我们提出以下管理措施:1. 水质监测与管理: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定期对水库周边区域的水质进行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河湖水域生态修复环评报告书

河湖水域生态修复环评报告书

河湖水域生态修复环评报告书一、背景简介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许多河湖水域的生态系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水域生态,本次报告将对河湖水域生态修复方案进行评估和分析。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技术手段,对目标水域进行生态修复,以恢复水域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1. 河湖水质监测通过设立水质监测站点,对水域的各项水质指标进行定期监测,以了解污染情况和修复效果的变化。

2. 水生态系统恢复(1)推行河湖湿地修复:通过植被的恢复和湖泊水位调节,修复湿地生态环境;(2)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合理规划和管理鱼类、水生植物等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生生物种群和生境。

3. 河湖岸带生态修复通过植被的种植和恢复,修复岸带生态,保护岸线稳定性,防止河岸侵蚀。

4. 水域污染治理(1)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修建污水处理厂,对周边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减少农业排污对水域的负面影响。

5. 建立河湖管理制度加强对河湖水域的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从管理层面推动水域生态修复工作。

三、环境影响评价为了充分评估河湖水域生态修复方案对环境的影响,本报告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

1. 大气环境由于本项目主要以水域为对象,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不会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

2. 水质本项目所采取的污水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将显著改善水质状况,减少水域污染。

3. 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加强水生生物保护等措施将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提高,对水生生物种群繁衍和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4. 河岸稳定性通过岸带生态修复,能够有效保护河岸稳定性,减少洪水侵蚀的风险。

四、社会效益河湖水域生态修复工作不仅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当地社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效益。

1. 水资源保障通过水质监测和污染治理,提高水体的质量和可用性,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水资源保障。

水利工程水库修复方案设计

水利工程水库修复方案设计

水利工程水库修复方案设计一、研究背景水库是一种对河流进行调蓄的重要基础设施,它对于保障水资源供给、防洪减灾和提升水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不善,许多水库出现了各种问题,如围堰破损、淤积严重等,导致水库功能下降,甚至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

因此,对水库进行修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水库修复的必要性1. 提升水库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库的功能不仅仅是用来调蓄水资源,还需要发挥其防洪、灌溉、发电等多种用途。

因此,修复水库可以提升其综合利用效益,满足不同需求。

2. 保障水库安全由于水库的围堰一般采用土石坝或混凝土坝,经过长期的使用,可能出现破损、裂缝等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修复水库可以确保其安全运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保护水库生态环境水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修复水库可以改善水库生态环境,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条件。

三、水库修复方案设计1. 完善水库设施首先,应对水库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包括水闸、泄洪设施、围堰等,保证其正常运行。

此外,对于已经出现破损的地方进行修复,以及加固设施,提高水库的抗灾能力。

2. 清淤和疏浚水库长期的使用会导致淤积和疏浚问题,严重影响水库的存水量和调洪能力。

因此,应对水库进行清淤和疏浚工作,恢复其原有的蓄水能力。

3. 修复水库生态环境水库的修复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其利用效益,更是为了保护和修复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

可以采取植被恢复、水质改善等措施,提升水库的生态环境质量。

4. 强化监测和管理水库修复后,需要加强对水库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四、案例分析以某水库为例,该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历经多年使用,出现了多种问题。

经过水利工程专家的评估和研究,提出了以下修复方案:1. 对水库围堰进行全面检修,加固破损部位,确保围堰的完整性和稳定。

2. 清淤和疏浚工作,恢复水库的蓄水能力,提升其调洪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号:南岸区内子口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评估报告目录一、项目概况 (1)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评估 (2)(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3)四、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4)(一)水源涵养林 (4)(二)人工湿地 (4)(三)生态浮床 (5)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一)投资估算内容 (5)(二)投资估算额 (6)六工程效益 (6)七、其他 (7)(一)编制依据 (7)(二)项目组织管理 (7)八、结论与建议 (8)(一)评估结论 (8)(二)建议 (9)附表1 项目投资估算评估对照表 (9)一、项目概况内子口水库位于南岸区广阳镇银湖村,工程所在河流属长江水系小溪河支流。

地理位置是东经106 °5竹2〃,北纬29 °4'00〃。

内子口水库是一座以供水、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场镇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山丘水库。

工程于1958 年1 月动工修建,于1963 年6 月完工。

工程建好后又于1964 年3 月至12 月进行整治,并于1973 年9 月至1978 年12 月对工程进行扩建。

水库总库容149.15万m3,死库容3.07万m3,兴利库容122.93万m3。

大坝坝型为均质土坝,现有坝高15.18m,坝顶高程329.68m,设计洪水位328.98m,正常高水位328.39m,死水位316.59m,坝顶宽5.50m,坝顶长115m,坝底宽96.80m。

内子口水库属于多年调节水库,以三十年一遇设计洪水, 洪峰流量为17.76m3/s ;以三百年一遇校核洪水,洪峰流量为27.26m 3/s。

水库集雨面积仅0.75km 2,借用(引水)集雨面积2.46km 2,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21km2。

该水库防洪保护人口5000 人,保护耕地1.5000 万亩。

其涉及年供水量20.0 万m3, 实际年供水量8.0万m3,解决银湖村、麻柳湾村、庙冲子村等 1.5万人及2000 头牲畜饮用水。

2008 年,在大坝下游修建银湖水厂解决该片区7000 余人饮水安全问题, 水厂设计日供水规模为1000 吨。

水库控制灌面4837 亩,实际灌溉面积4500 亩。

内子口水库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 C左右,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为1100 —1250 毫米,年平均日照1230 小时,无霜期平均320 天,利于农作物、果木及林木生长。

目前,由于水库受库区周边居民人口的生活污水污染、农业耕作面源污染及水土流失影响,内子口水库的水质较差。

废水主要来自周边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雨水淋溶农地后(面源污染)汇入水库的污水。

“初设”提出项目主要包括水源涵养林、人工湿地、生态浮床。

“初设”投资估算表中显示本项目投资估算为218.14 万元,其中市级资金100 万元,自筹118.14万元,拟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建设单位。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评估(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主城区水资源保护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为搞好“五个重庆”建设,保证重庆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目标的实现,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 年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渝委办(2011)49 号)要求,必须加强水库水生态修复。

评估认为:内子口水库是南岸区广阳镇银湖村附近居民重要的工农业用水水源,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着附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该区域居民的健康生存关系密切。

然而,由于附近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库,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加上近年来该区经济发展快速,水库水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破坏,水质较差,严重影响了南岸区的对外形象和投资环境大局,因此,开展内子口水库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已迫在眉睫。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初设”未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相关分析。

评估认为:项目建设对内子口水库水源实施水生态修复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设计单位在此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不存在技术难点问题,而且项目所需单项工程材料、方法得当,因此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初设”为实现水生态修复的目标,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源涵养林、建造人工湿地、设置生态浮床进行生态修复。

其中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包括树种选择、群落配置、经营管理等内容,水源涵养林按造林技术标准来营造,乔灌草相结合;人工湿地主要采用垂直潜流湿地;生态浮床包括浮床的框体、浮床床体、浮床基质、浮床植物。

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水源涵养林带共17280m2;6 个小型人工湿地,面积共196m2,充分利用地形自然落差以减少动力消耗,平面布置合理可行;生态浮床着重布局在水库各库湾,生态浮床单体980 个。

评估认为:“初设”结合项目的目标功能定位,着重建设水生态修复系统,对水源涵养林、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床进行了综合布局。

建设内容基本可行,建设规模基本合理。

四、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初设”中的水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水源涵养林、人工湿地、生态浮床。

(一)水源涵养林“初设”中在水库正常蓄水位以外30 米范围内,建设10m-30m 宽的生态库岸防护林带,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生态库岸防护林带范围的确定应具体考虑水源地类别,防护林带划定要结合保护水源的地形条件来确定,防护林带要最大限度地能阻隔水源地区域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并对来水起到净化作用。

防护林带划定后要严格禁止隔离带上生产建设活动,再隔离带范围设置保水保土、调蓄净化作用效果明显的植物带。

评估认为:“初设”中水源涵养林带通过营造防护林,达到调蓄、净化水源的目的。

涵养林的营造考虑到树种的蓄水保土、生物自净功能,造林达到一定的密度,防护林带建设采用多层次的近自然造林模式,“乔—灌—草”相结合,能达到综合的防护效果。

(二)人工湿地“初设”中的人工湿地采用根据地形特征,拟设计2 种湿地大小,一种是28m3,设计为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一种是56m3,设计为四级垂直流人工湿地。

评估认为:“初设”中二级和四级人工湿地的布局较为合理,适合处理农村分散式居住生活污水。

评估建议:植物选择应该考虑适合当地气候环境,优先选择本土植物,具有抗病害能力,日常易于管理,且具有一定的景观效应的植物。

(三)生态浮床“初设”中浮床组成包括4 个部分:浮床的框体、浮床床体、浮床基质、浮床植物。

浮床框体采用PVC 管,浮床床体是聚苯乙烯泡沫板,浮床基质使用的是海绵,浮床植物有水生美人蕉、香根草、香蒲、菖蒲、凤眼莲。

评估认为:“初设”中生态浮床的浮床框体采用PVC管,浮床床体是聚苯乙烯泡沫板,浮床基质使用的是海绵,浮床植物有水生美人蕉、香根草、香蒲、菖蒲、凤眼莲。

方案基本可行。

评估建议:浮床床体是聚苯乙烯泡沫板,使用时间不长,两年后要跟换,建议采用PPE 材质浮床床体。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内容评估认为:“初设”投资估算对项目投资进行了测算,包含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对建设内容的工程建设投资测算基本合理二)投资估算额“初设”投资估算值:建设总投资218.14 万元,其中100 万元有市级投资,南岸区自筹为118.14 万元。

评估建议:在“初设”中人工湿地植物规格要说明,使投资更趋合理,便于实施。

评估认为:在“初设”中“工程建设费用”基本按照工程建设费和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列出,工程建设费用投资基本合理。

六工程效益内子口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运行后有效地提高了水质,保障了水库安全运行,有效防控由于水库干涸或溃决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工程运行后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

水源涵养林、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浮床的建设在净化污水的同时也发挥了景观作用并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地区的温度、湿度与舒适度。

同时,本工程的建设营造出良好自然环境,不仅使当地居民居住环境改善,还给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一个好去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评估认为:”初设”提出了内子口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对社会效益未能充分阐述。

七、其他(一)编制依据“初设”主要是水库水源的水生态修复及水库综合治理,以水环境等方面的有关设计、建设标准和行业规范等内容作为编制本报告的依据。

评估认为:“初设”以水库水源为水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对象,参照了除环保有关设计、建设标准和行业规范外,还参照了水利有关设计、建设标准和行业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重庆市或南岸区相关资料。

(二)项目组织管理“初设”中未提出了项目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实施组织管理、招投标等方案,并对建设进度、投资资金来源进行了划分安排;未对项目竣工验收、运行管理及费用、规章制度及考核评价等进行详细说明。

评估认为:“初设”未明确项目组织管理,项目建设进度的安排,也未在本方案中考虑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安排。

“初设” 对项目运行的维护没有提出具体措施,没有对项目运行费用来源给予说明。

评估建议:为了本项目建设竣工、运行良好,业主方要充分考虑竣工验收工作、规范运行管理,对相关工作要制定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保障项目运行费用的资金来源,以确保项目建设、运行的顺利进八、结论与建议(一)评估结论1. 内子口水库是南岸区广阳镇银湖村附近居民重要的工农业用水水源,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着附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该区域居民的健康生存关系密切。

然而,由于附近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库,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加上近年来该区经济发展快速,水库水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破坏,水面越来越窄,水质较差,严重影响了南岸区的对外形象和投资环境大局,因此,开展内子口水库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已迫在眉睫。

2. “初设”以水库水源为水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对象,除参考了环保有关设计、建设标准和行业规范外,还参照了水利有关设计、建设标准和行业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重庆市或南岸区相关资料。

依据充分。

3. “初设”根据内子口水库地形条件、水文条件和污染现状,确定了以生态浮床、小型人工湿地、水源涵养林带三种组合处理技术对内子口水库污染水体进行生态修复,设计思路正确,处理方法可行,设计内容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达到了初设要求。

4. “初设”投资概算包含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工程建设投资概算合理。

(二)建议1. 植物选择应该考虑适合当地气候环境,优先选择本土植物,具有抗病害能力,日常易于管理,且具有一定的景观效应的植物。

2. 在本”初设”中水源涵养林、人工湿地植物等规格要说明,使投资更趋合理,便于实施。

3. 浮床床体是聚苯乙烯泡沫板,使用时间不长,两年后要跟换,建议采用PPE 材质浮床床体。

4. “初设”应明确项目组织管理,项目建设进度的安排,应明确运行的维护具体措施,以及运行费用和项目运行费用来源给予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