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考命题特点把握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高考散文阅读的命题特点以及答题思路与方法

高考散文阅读的命题特点以及答题思路与方法拿到一篇文章,不要急着去做题,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
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然后,再带着问题仔细地读文章。
带着问题去读文章,有助于很快地找到答案。
第一遍阅读很重要,第一印象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地读,把握全文。
阅读时,要注意关键性的词句,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要了解段意和层次,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和倾向。
然后,再一题一题地解答,注意不要任意打乱试题顺序,因为命题者在安排题目顺序时往往有整体构思,上下题往往有关联。
一般说来,考题的形式不外乎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做题时,应根据题型的不同特点进行解答。
对于选择题的选项要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
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与立意的核心,注意排除干扰,选出正确的选项。
对于简答题,除了采用上面介绍过的答题方法来答题之外,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整体观念,应把全文看做一个大的语言场,注意前后文的联系,不要只取一点,不及其余。
2.要充分利用原文的关键词句,它们往往有最明确的提示性与暗示性,有些文句就是答题的基本语言材料。
3.要以作品的思想内容为前提,去鉴赏表达技巧;依据表达技巧,去分析作品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内容;以联想与想象去体味、完善作品的形象,用自己对语言的感悟去体味作品语言的精妙。
4.抓住文体特点,用自己掌握的基本的文体知识,巧妙答题。
5.注意突破思维定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随意拔高,也不随意贬损。
(一)命题特点1.词语理解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常见的命题形式。
一般来说,散文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根据文意写出某词语的含义。
这就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种类型的词语:(1)体现作用思想观点的词语;(2)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3)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及移用或移情、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词语;(4)体现文章主旨及作者意图的“文眼”及“居要”的“片言”;(5)展示文章脉络及过渡衔接的词语;(6)表示指代性的词语。
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教学案

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教学案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教学案【教学要点】1、继续讲解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表现手法2、课堂训练。
3、规律方法总结。
【教学内容】一、回顾上节所讲内容,导入本节课教学内容。
二、继续讲解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及技巧。
III、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从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试题来看,表达技巧鉴赏类命题角度,主要应有以下方面:1.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合,曲折有致。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及其作用。
4.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肖像、心理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记叙: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
抒情(直接、间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
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
描写(细描,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达主旨。
议论: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说明:作解释,有利于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
5.综合考查以上内容。
要求考生首先应熟悉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本文的实际内容进行恰当的较为深入的分析。
赏析时,考生应扣住文章表达方面的要点,既可作比较全面而概括的赏析,也可就某一突出特点作比较深入具体的赏析,只要言之有理,并能叙评结合,都是符合要求的。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浅谈高考散文阅读的答题思路

浅谈高考散文阅读的答题思路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呈现上升趋势,几乎成了必考。
不仅如此,散文阅读还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受到喜爱。
难度在不断增加,维度也在逐步加大。
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必须研究答题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散文阅读的得分。
一、归纳要点类:一般说来,高考散文阅读还要进行要点归纳。
通常要求谈谈你对什么内容的理解,或者说说什么内容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答题思路上,可分为四点:1、扣住题干,把握提示内容。
2、紧扣文本,找出答案区间。
3、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提炼和升华。
4、结合全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综合解答。
譬如2008年全国卷1第16题: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
就思路而言,宜于先要细读题干,明确是要结合阳关古道的描写,阐述“苍凉美”;然后紧紧扣住文章,找出答案区间在第三、四、五段;再抓住“平沙千里”“红尘渺渺”“生死关”等词语,上升为苍凉悲壮;最后,综合各关键之点,归纳出科学答案。
二、阐释意蕴类所谓意蕴,就是含义与内在意义。
在一般情况下,高考散文阅读总要考查阐释意蕴。
具体一点,就是要求指出××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者解释××句子有什么意蕴?面对意蕴阐释,可从以下三点思考:1、仔细体会,找出关键词语,进行深入理解。
2、结合语境,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出客观意义。
3、联系前后文,分析出感受,点明作用与效果。
例如2008年全国卷1第15题: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打开试卷,其划线句有三句:(l)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像第一小题,可抓住戈壁滩中的“绿色海洋”,重点理解“海洋”一词的比喻义。
第二小题,可结合语境,联系前文的“阳关砚”,准确理解凄冷阳关古城的几分暖意。
第三小题,可扣住“将军和士兵”,理解“哲学家与诗人”的比喻义。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一、思路结构类试题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
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格式一般为:第一部分〔先〕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要点:因这类题涉及的内容皆在文中,所以考虑它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第一就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的关联。
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
答题思路:“作用〔如:承上启下〕+分析〔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结构形式,绝不能仅只回答“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一定要有作用分析。
3.开头有什么作用〔“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答题要点:因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四个要素: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4.文中某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或在开头,或在中间〕答题要点:有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不要生拉硬扯〕;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1.全文内容要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答题要点: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那就是前面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
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
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高考散文阅读题命题类型及解题思路分析

高考散文阅读题命题类型及解题思路分析文章来源:中华励志网范文zhLzw.com一.高考散文阅读题设置问题的基本类型第一类:就结构形式设问1.开头;2.结尾;3.标题。
第二类:就内容表达设问1.理解;2.赏析。
第三类:就构思和主旨设问1.思路;2.情感;3.意象。
二.高考散文阅读题答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例析第一类:就结构形式设问(一)问“开头”。
例(1):16年天津卷《敦煌》第18题:本文对敦煌的哪些描写再现了“最鲜活的历史”?(4分)答案:绕楼穿窗而过的飞天;迈着舞步的马;美丽的菩萨;童子嬉戏图一笔一划抄出的经书顶天立地的佛像;【解题思路】文章开头“一段最鲜活的历史”是统领全文的句子,答案为以下各自然段的段首概括句。
“鲜活”即对历史遗迹的生动解读,一语贯穿全篇。
例(2):08年福建卷《吟风》第一题:为什么作者在开头写了一盆银杏?(3分)答案:写银杏是为了引出风,从而以有形写无形,以银杏状风,突出风的形象。
【解题思路】1.考查对思路的理解。
可改为“开头写银杏有什么作用”。
2.对内容的把握:开头写“银杏”,引出“主体形象”风,具有真实感,增强可读性。
3.备选思考角度:由实到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日常生活到文化历史,由叙事描写到抒情议论;由娓娓而谈到激情澎湃。
(二)问“结尾”。
例(1):16年北京卷《碧云寺的秋天》第20题:文章结尾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答案: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了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处的。
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两者之间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
【解题思路】1.把形象的句子所寓含的抽象的道理说出来。
2.涉及第7.8.9自然段的内容的把握:作者的认识(主旨)与向来对古人悲秋倾向的理解的区别;古人还有爱秋、乐秋、赞秋的另一面。
例(2):08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第17题: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之散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之散文答题技巧高考语文频道为大家提供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之散文答题技巧,希望大家看了这篇文章后考试的时候能快速写出答案!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之散文答题技巧散文分类: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考点分析:分析散文题目要把握四个方向:一要把握文章的线索。
二要抓住文章的“文眼”。
三要领会文章内涵。
四要体会散文意境。
一、在文章线索上设题怎样找到文章的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二、在散文的“文眼”上设题。
怎样找到文章的“文眼”“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
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1、出现在标题。
2、出现在篇首。
3、出现在篇末。
4、有时会出现在篇中。
三、在散文的内涵上设题1、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四、在散文的意境上设题。
散文意境中常出现的关键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细处落笔,以小见大,侧面暗示。
1、散文中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
答题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盘点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盘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盘点散文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 三指文体名。
高考语文 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小说小说是文学样式中的一种重要体式,它包含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等。
小说鉴赏考查的选材是宽泛的,长篇小说的节选.短篇小说的节选或者整篇小小说都可被选用作阅读材料,其考查能力要求.考查特点与散文阅读的考查大致相同,但也有其考查重点。
具体来说,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三分析三把握”:一、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
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
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
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5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此题就考查对小说作品结构的把握,具体考查对小说情节安排作用的分析。
解答此题时就要从全文入手,注意小说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正面和侧面.明和暗的关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
答案:(1)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2)女儿出嫁是侯银匠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3)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断,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4)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5)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是为了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小说是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
尽管,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但矛盾的前因后果,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都可以不作总体性显示。
可见,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
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2题: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纲挈领,理性认识
——分析高考命题特点,把握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山东郓城一中张均华
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2002年到2006年五年中的高考试题,只有04年北京春季考题、04年辽宁考题考查的是小说文体,其它52套高考题所选文体均为散文。
本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格,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
新课标实施后,散文更成为高考大阅读的首选文体。
因此,学生有必要依据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特点,根据不同类型的散文特点确定阅读方法。
(一)近年高考散文命题特点
1、选材特点第一,内容厚重。
选文多为文化散文,有关历史人物的,有关名胜古迹的,有关文化传说的,十分重视文化底蕴。
第二,时代感强。
选文写的是现实的话题,思考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表达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考生容易产生心理的共鸣,很少感到超越了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
第三,技法多样。
选文文笔优美,语言富于文采,表达技法多样,风格别致。
2、命题重点。
散文着重考查评价鉴赏的能力,重点测试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具体说有如下三点:(1)分析评价思想内容。
这里主要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文中所用材料的分析。
前者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每次必考,只是考查的形式不同。
如06年江苏卷散文阅读第3题“请阅读文中画线句子,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这是直接考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
也有间接考查的,如06四川卷散文阅读第2题“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表面上看,这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性概括,实际上是考分析综合能力,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把握。
因为这一问的回答关涉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后者是文章思想内容的主体,也是每次必考,只是题目的难易程度不一、考查形式不一而已。
如06江苏卷散文阅读第2题“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也属于对文中所用材料的分析评价。
(2)分析归纳思路和结构。
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和行文趋势的形象说法。
结构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外在表现。
好文章两者应该相互联系协调一致。
高考对此项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
如:06全国卷Ⅱ散文阅读第3题给出了明线结构“沙漠—绵绵土—沙漠”,让考生写隐喻性结构的三个关键词语。
这是将对主旨的理解和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
又如:06北京卷散文阅读第3题,“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
你认为第一、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这是考查对段落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能力,属于分析归纳文章思路和结构的能力。
(3)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以及人称运用等。
常用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比较、衬托、反衬等。
高考对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的考查,一般不考辩证,而是考分析鉴赏,即分析运用某种技巧的作用、好处、效果等。
3、命题原则。
第一,尽量使考生能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语言材料。
第二,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
(二)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按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写景、抒情、哲理散文等四类。
我们要依据其不同特点确定其阅读的一般方法。
1、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它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材中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和丰子恺的《送考》就是优秀的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阅读途径为:第一,明了人物形象的内涵。
明了代表身
份、地位、思想性格、人物形象意义。
第二,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如各种描写、映照、衬托等。
第三,把握文学作品的主旨。
2、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它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它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震撼的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景物加以生动地描绘。
茅盾的《雷雨前》和于坚的《云南冬天的树林》是写景散文中的价佳作。
写景散文的阅读途径为:第一,把握景物形象的外部特征,包括形态、声色味等。
第二,分析形象的内在品质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分析刻画形象的表达技巧。
3、抒情散文指注意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
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作者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和刘亮程的《寒风吹彻》应是教材所选的抒情散文名篇。
抒情散文的阅读途径为:第一,明确抒情的方法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第二,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
第三,联系文章主旨。
4、哲理散文指通过刻画某种具体现形象,将作者要表达的哲理寓言于形象之中,以形象来启发读者,让读者明白其中寓含的抽象哲理的一种散文。
一般采用象征手法。
钱钟书的《论快乐》和史铁生的《想念地坛》可谓哲理散文的佳作。
从近年来高考的选材看,所选作品多为哲理散文,所以应当引起关注。
阅读时要细细品读、细细琢磨,准确把握,既不能找不到切入点,也不能挖掘过了头。
哲理散文的阅读途径为:第一,把握全文主旨。
第二,把握贯穿全文的象征物的整体形象。
第三,整理分析作品刻画形象揭示哲理的思路。
第四,分析具体描写的形象特征,理解阐发的哲理。
总之,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注意把握散文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才能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