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主旨篇.

合集下载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之五分析概括文章主旨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之五分析概括文章主旨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之五分析概括文章主旨五、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一、啥是文章的主旨主旨,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算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

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要紧体如今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归纳文章主旨的办法归纳主旨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该读知道原文,深入明白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后由表及里,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咨询题?),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作者的真正意图,最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具体的表述分为两点:1、首先概述文章内容,本文经过记叙(描写)……情节(事迹、通过),塑造(刻画、反映、表现)了……形象(性格、精神、思想);2、然后表明写作意图,表达(表现、寄予等)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例如《木车的激情》联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

这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

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

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

他能够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

他别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将来。

……当我们人类别断地将自个儿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很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如此一具基本而重要的现实。

不管怎么样现代的工具都别能取代心灵。

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这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徐徐爬行的木车,也别能阻断万丈激情。

激情的燃烧能够使他穷尽一切艰苦险阻,能够穿越十万大山。

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别能阻挠眼前的危机。

可能当我们现代人知道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个儿的觉悟。

文章经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判。

高考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解题指导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解题指导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解题指导与练习(附答案解析)【解题指导】一、段(层)意概括题(1)摘取法需要归纳概括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这些重要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首或尾或中间。

尤其要注意其中抒情或议论性(表明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

归纳概括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舍取法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

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二.特定内容概括题(1)原因概括①辨明因果关系很多散文,作者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表明某种道理,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

这个“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文的叙事、描写、回忆等。

②近远结合原则即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

凡是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要点密集出现的地方,所以要“就近”。

其他一两个要点分散在离题干语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就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

③显隐结合原则既要注意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

“隐性要点”往往隐含在较含蓄的叙述和描写之中。

(2) 特点概括①直接摘录词句法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呈现,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的组合。

②拼接改写法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接摘录,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词句意思的组合变换。

③综合句(3)(层)意法有些文段(章),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①分析句子关系,梳理出答案要点。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专题04分析概括文章主旨或情感散文含解析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专题04分析概括文章主旨或情感散文含解析

专题04 分析概括文章主旨或情感(散文)【归纳内容要点】1、常见题型①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②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③文章表现了什么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2、解题思路全文内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

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

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第二种:围绕标题关键词语进行内容概括。

第三种: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

多种情感,指的是对不同的人、事、物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或是对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变化。

主旨概括答题要点:①关注文题。

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

)②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句。

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题,明确主旨。

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主旨。

3、答题格式内容概括:一划分本文或段的层次,二提取要点词语,三整合答案。

主旨概况: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表达了……,揭示了……主题。

高考真题在线一、【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6分)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

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

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

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

2020高考“散文阅读”讲练:探究主旨意蕴(附答案解析)

2020高考“散文阅读”讲练:探究主旨意蕴(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讲练:探究主旨意蕴(附答案解析)探究主旨意蕴一.阅读要求探究题所对应的阅读应是整体阅读与局部阅读相结合,重点是整体阅读、延伸阅读,有时需要延展到文本外,借助于外部语境。

这时的整体阅读,不同于初读的整体阅读,而是根据题干要求从主旨、情感、艺术手法、写作意图等方面进行阅读。

这时的局部阅读,是对文本中重点材料的细读,也有对非重点材料的捕捉与思考。

无论哪种阅读,均要求对文本有一个更深更宽的把握,它不是蜻蜓点水式阅读、一知半解式阅读,而是一种鸟瞰式阅读,是一种“读进去、读出来”的阅读。

二.探究方法(1)因形悟神法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根据这一特点去探究就是看全文写了哪些材料,从中可以看出哪些思想感情。

如上文《樱桃》第3题的探究,主要使用此法。

该散文主要描述了桐庐的街的变化、桐君祠的修复及下山时吃到的樱桃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表现了作者不同的“见材料)可以看出“神”(思想感情)。

识与魄力”,据此“形”((2)见微知著法此法是在“因形悟神”法基础上的延伸,主要是从文本中那些细微的材料中去挖掘丰富而深刻的意蕴。

(3)内引外联法此法类似于读书中的出入法,既要读进去,深入文本,读出自己正确而准确的理解;又要能准确联系生活、社会、积累的生活知识或阅读体验,有所拓展,有所联系,有所发现,即“跳”出来,读出自我,读出个性化感悟。

有“入”有“出”,有“内”有“联”,文本才是活的,读者才能与作品、作者充分沟通和对话。

(4)对立统一法要善于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去探究文本深意。

如文章论古,探究就要想到它的对立面——今;文章写的是对某类现象的忧思,探究则要想到它的对立面——呼唤或追求。

三、题型归纳典题一启示感悟式探究启示感悟式探究,前提是由文本而发,无论是感慨还是体验,都必须是立足自我,见解独到。

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1.总览全文,整体把握谈对一篇散文的感悟或者受到的启示,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面对一篇陌生的散文,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高考散文阅读--主旨探究题解题指导

高考散文阅读--主旨探究题解题指导

总结
共通共鸣

景物
写人 抒怀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主旨
探究主旨
1、探究散文中主要形象所蕴含的精神品质。 2、探究作者对文中主要形象的情感态度。 3、探究文中主要形象引发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社 会、时代、世界怎样的思考。 4、探究散文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文化心理和人文精 神。
课外巩固
17年天津卷《挺拔之姿》
关于“形”
分析散文中主要人物形象的特征和精神品质。 分析散文中重要景物形象(或意象)的特点及 内蕴。 分析散文中人与景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于考纲 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
4.探究 F ⑴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持之以恒,积土 赞美了黑妮为促使湘西
成山,水滴石穿 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
,永不言败
如针挑土般持之以恒的
精神。
卷别
13年全 国卷
14年全 国卷
17年全 国卷2
联系高考
文题
“形” 特征
“旨”
《林肯中心的鼓声》鼓声
由徐而疾,疾更 打击乐的原始魅 疾,忽沉忽昂, 力让“我”体会 渐渐消失,突然 到重回自然的自 又起翻腾,恣意 由和幸福,表达 癫狂,石破天惊 了“我”寻求精 ,戛然而止。 神动力的愿望。
以形探旨原真神
——高考散文阅读主旨探究题解题指导
以形探旨法
“形”即文中的形象,包括人、景、物;“旨” 即主旨,包括情、理、志。
以形探旨法指通过分析散文中主要形象的特点 来探究文章的主旨的方法。
关于考纲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

读主旨

读主旨
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 背景下产生活动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有助于文
• 1.(3分)既生动又纯粹,既简洁又丰润,既朴 素又高贵。 评分标准:如选“既朴素又谦卑” 也可;不能选“美丽”、“雄健”、“沉着”。 几组词语的顺序不限,但须两两对应。答对两组 得1分,三组全对得3分,只对一组不给分。 • 2.(3分)为了反衬或对比。如果不用上述概念, 则要结合文中词语(“高高翘起”、“自我炫 耀”、“凌空悬挂”)作具体分析。 • 3.(4分)作者从“青菜”的外部色彩写起,进 而写它的内在“美德”由表及里,因此起始句和 结尾句的措辞有了变化。要求:①结合文章思路 分析,②对这种变化加以概括,意思对即可。只 符合上述一点要求的得2分。 • 4.(4分)B、D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 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 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 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 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 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 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 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苦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淡淡的乳白,红 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 分离。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 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 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 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 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 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 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 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 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六:分析主旨意蕴(教师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六:分析主旨意蕴(教师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六:分析主旨意蕴·教师版复习目标1.掌握分析主旨意蕴的原则和方法。

2.掌握常考题型的分析要领。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 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6分)分析关键句子的作用①立足于文本内分析、探究,考查对文本广度、深度的理解。

②借助文本的抓手、切口分析、探究。

如一个词语、句子或标题或者一句评论。

③题干大多不出现“探究”字样,表明实际探究难度的降低。

2019 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分)分析标题意蕴2018 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分析标题意蕴和作用浙江卷《汴京的星河》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6分)分析句子意蕴知识图要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如作品中渗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风骨,某种精神或某种取向等。

作品的意蕴不等同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它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的纵深层次。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构成意蕴的主要方面。

但是很多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是确定的,或不是唯一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读者感受到的思想有时也是不同的。

并且随着读者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转换,也能发现作品的新意蕴。

不过,考试中的“意蕴”是实实在在的,有明确的指向,更有明确的答案和得到答案的依据。

比如涉及的具体探究有句子意蕴、标题意蕴、主旨意蕴、意象意蕴、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

探究意蕴讲究角度和层面。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讲的是“广”字,求的是丰富意蕴;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探究,由浅层到深层,讲的是“深”字,求的是深层意蕴。

典型例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看麦熟刘成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散文阅读之主题主旨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

散文阅读之主题主旨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散文阅读之主题主旨考点梳理【题型问法】1.品味全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或感悟。

2.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有人认为是表现×××。

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4.联系选文主旨,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

【题型分析】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是作者通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情感倾向。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各有差异。

在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在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的主旨;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就是文章主旨的集中表现。

换一个角度来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具体来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

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写人或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是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或事的情理;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表达一种情感;寓言、童话一般都是说明一个道理等。

概括文章主旨,是高考阅读层级要求较高的考点。

要完成这类试题,不仅要求考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审美情趣,更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考对文章主题的考查主要分为三种情况:①归纳主题(主旨);②阐释主题(主旨);③延伸主题(主旨)。

“归纳主题(主旨)”就是对文章的中心进行提炼、归纳和总结。

“阐释主题(主旨)”就是用自己的话,或者依照例句来解释主题思想,还可以通过关键句子的理解和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延伸主题(主旨)”就是根据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说启示,谈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景散文的阅读
①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特 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 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抓特征的目 的不但是要求其形似,更要求达到本质上的神似。 ②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 这类散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 ③ 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 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 ④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
咏物散文的阅读
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 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托物言志,所 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阅读时要把握象征 这种表现手法。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是直接点 明的;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含而不露。对后者 须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写作背景,如作者的生平、 思想倾向、写作时间 等,但必须注意,联系背 景不等于对号入座,不能把象征意义理解得太具 体、太狭窄。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 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 层含义。
二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考查的内容及特点
1、题目设计的层次
(记忆 理解 运用 鉴赏 评价 创造)
阅读题只考
理解
运用
——
鉴赏
三个层次
2、题目要求考查的内容
两大方面
文章的内容理解
3、阅读题答题的范围
文章的写作手法鉴赏
—局部范围答题 全文范围答题
局部题根据一段或两段就可以答题 全文范围要根据全文才能答题
三、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考查的知识点
②寓情于物(托物言志) — —通过对所写之 “物”的分 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③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 “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 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家的思想发展 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所谓文眼,指作者构思谋篇、布局行文的引发点, 即晋代陆机在《文赋》中所说的“立片言而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陆机的意思是说,文眼常常是在 文章较重要的位置上出现的联系着内容的某些话。 其实文眼并不一定都是一句话,它可以是一个字。 总之,文眼不论是一个字,一句话,还是一段文章, 都必须是能领起全篇的“警策”之处。
抒 情 散 文 的 阅 读
其实,散文多是用以抒情的, 单列一种“抒情散文”,是因为这 一类散文在表达方式上以直接抒情 为主,传达感情不像叙事、写景、 咏物类散文那样含蓄,读者比较容 易把握文中的思想情感。
哲 理 散 文 的 阅 读
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 这类作品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 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 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 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 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 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在阅读散文时如何找文眼呢?虽然文眼在 文章中的位置不固定,但也有规律可寻。 清人刘熙载说:“眼乃神光所聚……或在 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 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 注之,后顾之。”这就为我们说明了找文 眼的规律: 注意篇首、篇中、篇末。

在篇首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这几天 心里颇不宁静”这个文眼,引起全文对荷塘月色的描 绘,末尾写道:“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是对开头“不宁静”的照应。文眼在篇中的,如张 洁的《捡麦穗》中“一个丢失的梦”,承上启下,由 姑娘们的嫁个好男人梦想的丢失过渡到我和灶糖老汉 如梦般的往事的回忆,表达出对没有任何希求和企望 的爱的追求的主题。在篇末的,如余光中的《沙田山 居》篇末的诗与前文山海相连的景物描写相呼应,揭 示出思乡的主题。因此,找文眼既应注意文章开头和 结尾,更应注意那些能统领全文的“警策”之语。
主题理解 章法结构理解 艺术手法鉴赏 考生需要用不同文体的写作知识作为理论依据答题
如:人物刻画手法 托 情景交融
情节结构安排 托物言志
环境烘
考生要熟悉一些基本的写作术语才方便答 题
四、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1、把握文章主题,主题上肯定会设计题目 2、分析答题切入的角度。 否则会答非所问
3、懂得抓住文章中作者议论、抒情段落或 句子。 这是答案的基本来源! 4、 懂得筛选文章中关键词语和句子。 这是答题时可以利用的语言
答题时强调语言和答案的规范
简洁: 语言概括简洁明了。
准确: 答案内容全面无遗漏。 连贯: 语气贯通形成整体。
完整: 句子前后搭配完整。Fra bibliotek




一、体察文体特征,选准角度 解题方法:重点放在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上 文体不同,作者运笔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也是不同的 。 记叙性文体 按照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时空转换顺序或者 作者认识发展变化的顺序安排层次结构 议论性文体 从总体上看一般根据引论 本论和结论来划 分文章结构 议论文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并列式 对照式 总 分式和层进式 说明性文体 紧扣说明对象 根据说明顺序 或按时间 空间 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 或按事物发展 或按事理逻辑来划 分文章的结构 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更青睐于散文 阅读散文 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 空间 描写对象的特 点 作者情感态度的句子 从而透视文章的结构层次,洞 悉文章的思路。
高考现代文阅读 答题方法分析

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特点
作者大多是现代和当代人
语言风格明朗
多选散文性文章
内容贴近考生生活 没有艰深难懂的词语 例:2004年全国卷 1、《大地山河》
茅 盾
2、《老 家》
3、《痛哭和珍》 4、《快乐的死亡》
孙 犁
石评梅 陆文夫
2004年 北京卷 《文学家的画》 上海卷 《我看舞蹈的美》 天津卷 《春从心出》 刘心武
散文阅读三步曲: 把握主旨、 揣摩语言、 赏析技巧。
如何“把握主旨”?
①抓标题与文体
②抓“文眼”
1.从重点句 段上找突破 ③抓对全篇有概括 性的句、段 ④抓文中表现作者 情感的议论、抒情 性的句、段
2.从写 作材料(题 材)上看作 者用什么来 表达感情, 以此来把握 文章的主旨。
①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 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散 文
抒情散文
哲理散文
叙事散文的阅读
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 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 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 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 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 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 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散文阅读方法指导
散文知识点汇总表
~形 选材—广泛自由 散~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线索— 人—事物—感情 (主题) 景物—时间—地点
明确
集中
开拓
深化
语言 (凝练优美)
方法— 寓情于事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联想 (丰 富)
叙事散文
写景
(状物) 抒情 直抒胸臆
景语
情语 叙述(交 待)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