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海藻酸钠相容性的研究
新型羧甲基纤维素钠

防染盐 S
糊料原糊
碳酸氢钠
加水合成
用
量
3
8
0
.1
50
2
100
1
.2
.2 印花工艺
印花色浆 → 印花 → 烘干(
90~100 ℃ )→ 汽 蒸(
102
~105 ℃ ,
12~15 mi
n)→ 冷水洗 → 皂洗(
95 ℃ ,
3 mi
n,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n 及 30r
n 的 黏 度,按
照式(
1)计算印花黏度指数值 (
PVI),数据见表 3。
表 3 印花色浆 PVI 比较
型
号
糊料 A 色浆
S4r
3 测试/mPa·s
S4r
30 测试/mPa·s
PVI
15120
8600
0
.57
糊料 B 色浆
糊料 C 色浆
19040
12760
10980
9700
0
.51
6800
花均得色鲜艳、不发 花,与 单 一 海 藻 酸 钠 糊 料 D 相 比,
混合糊料 A、
B、
C 印花正面 K/S 值、
I
n
t
eg 值均高于或
得色量。从印花渗透率及反面 K/S 值、
I
n
t
eg 值来看,
混合糊料 A、
B、
C 均低于单一海藻酸钠糊料 D,这 是 因
量及印花渗透率更为优异,可能是随着取代度的增 加,
糊料 C 色浆
6
.553
9
.609
8
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吸湿性的研究

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吸湿
性的研究
ﻭﻭﻭ
毕业ﻭﻭ全部:ﻭﻭ张传杰朱平隋淑英王怀芳
ﻭ第1单位:
ﻭ青岛大学“纤维新材料及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
ﻭ摘要:
ﻭ本文系统研究了纺丝工艺条件、吸湿环境对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吸湿性的影响,得到了此纤维的最佳纺丝工艺条件以及不同吸湿环境下的吸湿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的吸湿动力学模型。
ﻭ
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吸湿性(浏览全文)
发表日期:
2008年01月18日ﻭﻭ同行评议:
ﻭ该文研究了纺丝工艺条件、吸湿环境对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吸湿性的影响,具有1定的实用价值.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吸湿性测试方法中用于测试样品的大致质量等实验条件应写清楚,以便于评价实验误差;(2)图2?图4中,数据间差异较小,实验误差未知,数据点也较少,据此得出的规律性尚欠说服力;(3)所有图纵坐标的“吸液量”缺单位.ﻭ
综合评价:ﻭﻭﻭ
注:同行评议是由特聘的同行专家给出的评审意见,综合评价是综合专家对各要素的评议得出的数值,以1至5颗星显示。
海藻酸钠_羧甲基纤维素钠_明胶共混膜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的内包装等[ 6 - 7 ] 。 由于各类材料成膜性质的差异,膜的性能也各有优
缺点,将各类材料共混成膜,成为改善可食性膜综合 性能的重要手段[8]。已有将海藻酸钠分别与羧甲基纤维 素钠或明胶等共混制作食品包装膜的报道。但是制得的 海藻酸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膜,力学性能较差只能 做一些食品的内包装。海藻酸钠与明胶共混膜由于采用 钙交联的方法,使膜的溶解性大大降低[9]。由于共混膜 通过物理改性获得的改性体系性能的好坏与改性体系的 混合状态( 如各组分之间形成何种形态结构、分布的均 匀程度和分散程度)有很大关系[10],而且国内外对这种海 藻酸钠 - 羧甲基纤维素钠 - 明胶三元共混膜研究较少,因
波数 /cm-1
a . 海藻酸钠膜;b . 羧甲基纤维素钠膜;c . 二元共混膜;d . 三元共混膜。 图 1 单一膜和共混膜红外光谱
YJ501超级恒温水浴锅 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 有限公司;JB200-S 数字显示转速电动搅拌机、FJ-200 高速分散均质机 上海标本模型厂;NJL07-3 型实验专 用微波炉 南京杰全微波设备有限公司;LRX-PLUS 型 电子材料试验机 英国 LLOYD 公司;UV-2800 紫外 - 可 见分光光度计 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RIR4000 在 线红外光谱仪 北京联博永通科技有限公司;D/MAXRB 型 X 射线衍射仪 日本 Rigaku 公司;Quanta-200 扫 描电镜 荷兰 DEI 公司。 1.2 膜的制备
进行均质,均质后得到明胶溶液 B 。
1.2.3 共混膜的制备 将以上 3 种基质成膜液按所设计的比例混合,添加
相应量的甘油,50℃水浴中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至完全 溶解,在 300W 的微波炉中微波 2min 后用真空泵在 - 0.9~- 0.95MPa 下脱气除泡,把处理后膜液均匀的铺 展在玻璃板上,在 60℃下真空干燥箱干燥,冷却揭膜, 使其在温度为 23℃相对湿度为 50% 的恒温恒湿箱中平衡 两天,达到平衡后,保存在干燥器中备用。 1.3 膜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羧甲基纤维素 聚乙烯亚胺 和海藻酸钠的交联

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亚胺和海藻酸钠的交联示例文章篇一:《神奇的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亚胺和海藻酸钠的交联》我呀,今天要给大家讲一讲特别神奇的东西,就是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亚胺和海藻酸钠的交联。
你们可能一听就觉得这是些很复杂、很陌生的名字,就像我刚开始听到的时候一样,觉得脑袋都大了呢。
可是啊,等我慢慢了解了之后,才发现这里面可藏着好多有趣的秘密呢。
我先来说说羧甲基纤维素吧。
它就像一个小小的建筑工人,默默地在那里工作着。
它本身有很多独特的性质,有点像那种很有韧性的小绳子。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个小手工的时候,用到了一些很有韧性的纸条,怎么折都不容易断,羧甲基纤维素就有点那种感觉。
它可以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发挥作用,比如说在食品里,它能让食物变得更有粘性,就像胶水一样,但是这种胶水可是能吃的哦,是不是很神奇?再来说说聚乙烯亚胺。
这个东西可就更有趣啦。
它就像一个聪明的小魔法师,有着很多奇妙的魔法。
它可以和很多其他的东西相互作用,就像小朋友们之间互相交朋友一样。
它的分子结构就像是一个复杂的迷宫,里面有很多的通道和小房间。
当它和羧甲基纤维素相遇的时候,就像是两个小伙伴发现了彼此的有趣之处,然后开始互相合作起来。
我想象它们就像两个超级英雄,一起去完成一些伟大的任务呢。
还有海藻酸钠,这也是个很厉害的角色。
它就像一个温柔的小护士,有着独特的治愈能力。
在一些医药方面,它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它的样子有点像那种软软的、滑滑的东西,我一摸到它就觉得很舒服。
当它加入到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乙烯亚胺的小团队里的时候,就像是给这个团队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那这三个东西交联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哇,那就像是一场超级大派对。
它们会互相连接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东西。
这个新的东西就有着它们三个的优点,就像一个超级合体的机器人,有着超强的力量。
我问过我的科学老师,我说:“老师,这三个东西交联在一起到底能做什么呀?”老师就笑着跟我说:“哎呀,小朋友,这可就多啦。
羧甲基纤维素钠糊料取代海藻酸钠的研究

羧甲基纤维素钠糊料取代海藻酸钠的研究贺奔;郭建生【摘要】用新研发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代替海藻酸钠作为棉织物活性染料的印花糊料,通过实验对比两种糊料的流变性能和印花性能.结果表明:该种新的羧甲基纤维素钠能代替海藻酸钠做印花糊料,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纺织科技进展》【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4页(P27-29,32)【关键词】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流变性;糊料【作者】贺奔;郭建生【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0.2印花糊料是印花色浆中起增稠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一般能溶于水或在水中溶胀、分散,形成稠厚的胶体溶液。
它作为印花色浆的主要成分,决定印花运转性能、染料表面给色量、花型轮廊的清晰度等,是影响印花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海藻酸钠是活性染科印花较为理想的和常用的糊料,广泛应用于棉织物印花。
近年来,海藻酸钠的售价不断上涨,且在食品工业中的使用量不断增大,导致货源供应趋紧。
因此,选择一种既不影响印花质量又可降低成本的新糊料,代替海藻酸钠是非常有必要的。
基于此,本文对国内某公司研制的新型CMC糊料的物理性能和印花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以探讨其在活性染料印花中代替海藻酸钠的可能性。
海藻酸钠与CMC的结构式如图1、图2所示。
从图1化学结构可以看出,海藻酸钠分子结构与淀粉和纤维素颇为相似,不同的是第5位碳原子上的羧基(-COOH)取代了羟甲基(-CH2OH),加碱可生成羧酸钠盐而具有水溶性和阴荷性。
虽然海藻酸钠分子也含有仲醇基,但因其阴荷性羧基与阴荷性的活性染料相互排斥,使活性染料无法接近仲醇基并与之键合,所以不会与活性染料反应。
因此它是调制活性染料色浆的理想原糊。
从图2化学结构图可以看出,羧甲基纤维素钠是以纤维素为原料改性制备而成的。
纤维素与海藻酸钠比较,它们葡萄糖环中C5上连接的基团不同,海藻酸钠为羧基(—COOH),纤维素为羟甲基(—CH2OH),而C2、C3上同样有仲醇基。
海藻酸钠_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的制备及其吸湿性能

功 能 高 分 子 学 报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Vol.23No.12010年3月收稿日期:20092102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7303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61065002);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CDA033)作者简介:王 柳(19852),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功能纤维及功能纺织品的研究。
E 2mail :xiaone85@通讯联系人:朱 平,E 2mail :pzhu99@海藻酸钠2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的制备及其吸湿性能王 柳, 张传杰, 朱 平(武汉科技学院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3)摘 要: 以海藻酸钠(AL G )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两种天然高分子材料为纺丝原料,氯化钙水溶液为凝固浴,制得了吸湿性能优异、力学性能良好的海藻酸钠2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
采用离心脱水法,系统研究了纺丝工艺条件、吸收环境对共混纤维吸湿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海藻酸钠2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的吸湿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 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吸湿性中图分类号: TQ342.8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9357(2010)0120012205Preparation and H ygroscopicity of AL G 2CMC B lend FiberWAN G Liu , ZHAN G Chuan 2jie , ZHU Ping(Key Laboratory of Green Processing and Functional Textiles of New Textile Materials ofMinist ry of Education ,Wuhan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 : Sodium alginate (AL G )2carboxymet hyl cellulose (CMC )blend fiber wit h excellent hygrosco 2picity and good mechanical p roperties was p repared by ext ruding AL G 2CMC blend solution into calcium chloride solution.Influences of spinning process parameters and absorbing condition on t he moist ure absorption performance of AL G 2CMC blend fiber were st udied in t his article ,and t he best spinning para 2meters and t he moist ure absorbing p roperties of AL G 2CMC blend fiber were found by using t he centrif ugal dewatering met hod.The absorbing kinetic curve of AL G 2CMC blend fiber wa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 he experimental result s.K ey w ords : sodium alginate ;sodium carbo xymet hyl cellulose ;blend fiber ;hygroscopicity 海藻酸钠(AL G )是从天然海藻中提取的一种线形多糖,由β2D 2甘露糖醛酸(简称M 单元)和α2L 2古罗糖醛酸(简称G 单元)两种组分构成[122]。
海藻酸钠微球制备实验处方

海藻酸钠微球制备实验处方海藻酸钠微球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药物缓释、生物传感、环境修复等。
本文将介绍一种制备海藻酸钠微球的实验处方及其制备方法。
1. 实验材料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异丙醇、十二烷基硫酸钠、荧光素、氯化钠、氢氧化钠、氢氯酸、乙醇、乙酸乙酯、去离子水等。
2. 实验步骤(1) 制备荧光素标记的海藻酸钠微球a. 用荧光素标记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模板,将其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备成10 mg/mL的模板溶液。
b. 将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十二烷基硫酸钠、异丙醇分别溶解在乙酸乙酯中,制备成不同浓度的溶液。
c. 将荧光素标记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模板溶液和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到聚乙烯醇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溶液中,再加入异丙醇,搅拌均匀。
d. 将上述混合溶液滴加到硬化的钙离子溶液中,形成球形的海藻酸钠微球。
e. 将海藻酸钠微球用氢氧化钠和氢氯酸的混合溶液清洗,再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的溶液中清洗,最后将其干燥即可。
(2) 制备未标记的海藻酸钠微球a. 将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异丙醇分别溶解在乙酸乙酯中,制备成不同浓度的溶液。
b. 将上述混合溶液滴加到硬化的钙离子溶液中,形成球形的海藻酸钠微球。
c. 将海藻酸钠微球用氢氧化钠和氢氯酸的混合溶液清洗,再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的溶液中清洗,最后将其干燥即可。
3. 实验结果制备的荧光素标记的海藻酸钠微球呈现出绿色荧光,具有良好的球形度和分散性,粒径分布在50-200 μm之间。
制备的未标记的海藻酸钠微球同样具有良好的球形度和分散性,粒径分布在50-200 μm之间。
4. 实验优点本实验采用简单的反应条件和易得的原料,制备出了具有良好性质的海藻酸钠微球,且制备过程中无需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5. 实验应用制备的海藻酸钠微球可以应用于药物缓释、生物传感、环境修复等领域。
例如,可以将药物包裹在海藻酸钠微球内,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提高药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可以将海藻酸钠微球修饰在生物传感器表面,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检测;可以将海藻酸钠微球应用于水污染治理,实现对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吸附和去除。
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取代糊硕士论文

新型CMC取代海藻酸钠作糊料的可行性研究纺织工程, 2011,硕士【摘要】一种新研发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能够代替海藻酸钠作为棉织物活性染料的印花糊料。
本文主要通过实验研究对比两种糊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研究表明该种新的羧甲基纤维素钠能代替海藻酸钠作为印花糊料,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比较新型CMC糊料与传统印花糊料海藻酸钠以及普通CMC糊料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性能差异,本文选取了两种新研制的CMC,一种普通CMC及海藻酸钠四种糊料,对糊料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
其中的物理性能包括:CMC的取代度、糊料的成糊率、糊料的流变性能、糊料的印花粘度指数、糊料的抱水性、糊料的耐稀释性、糊料与化学助剂的相容性及糊料的贮藏稳定性。
化学性能指标包括:糊料与活性染料之间的反应、色糊印花的得色量、渗透性及得色不匀率、轮廓清晰度、色糊的脱糊率以及印花色牢度。
通过实验得知,新型CMC糊料的取代度高达1.7左右,而普通CMC糊料为0.7;新型CMC糊料的成糊率远高于海藻酸钠和普通CMC,CMC、海藻酸钠原糊为假塑流型流体;新型CMC 原糊的抱水性及耐稀释性与海藻酸钠相似;CMC原糊的耐贮藏性优于海藻酸钠;活性染料与海藻酸钠原糊之间不发生反应,与新型的CMC 原糊几乎... 更多还原【Abstract】 The newly developed 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 can replace sodium alginate as a printing pastein cotton fabric reactive dye. In this pap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two pastes are compared experimentally.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CMC can replace sodium alginate as a printing paste in cotton fabric reactive dye, and reduce cost of production with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In order to compar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differences among the new CMC, conventional printin... 更多还原【关键词】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取代;糊料;【Key words】CMC;sodium alginate;substitution;paste;摘要6-8ABSTRACT 8目录10-11第一章绪论11-281.1 引言111.2 原糊的作用及要求11-221.3 常用的活性染料印花糊料22-251.4 国内外研究现状25-26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26-28第二章实验准备及实验方法28-352.1 实验原料与药品282.2 实验仪器设备282.3 实验方法28-35第三章新型CMC的物理性能与印花性能35-473.1 取代度(DS) 353.2 新型CMC的物理性质35-413.3 新型CMC的印花性能41-453.4 本章小结45-47第四章新型CMC混合糊料的物理性能与印花性能47-544.1 新型CMC混合糊料的物理性能47-494.2 新型CMC混合糊料的印花性能49-534.3 本章小结53-54第五章结论54-55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55-56致谢56-57参考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共 混 15%共 混
25%共 混
0.05
0 .1 0
0 .1 5
0 .2 0
C(g/dL)
图 2 溶液的ηsp c —c 和 lnηr c —c 图
3.2 溶液系数b和相容性参数 µ 的计算
ηsp − [η ]
c 以各种溶液的 c 值对相应的浓度 c 作图得图 3,通过曲线向 c=0 外推得纵坐标 截距即溶液的系数 b,以及由公式 1-1 求出的共混溶液的相容性参数 µ 列于表 1。
[ ] ηsp c —c 和 lnηr c —c 两条曲线通过直线外推所得到的特性粘数 η 值差异很小。因此, 我
们测定特性粘数时通常只用一条曲线ηsp c —c。但是,对于超高分子量聚合物, 两条曲线的
外推值差别会很大,我们在计算时应该取两者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7-8]。
2.3 相容性参数 µ 的计算
5 0 .0 0
SA 5%共 混
20%共 混
CMC
0 .0 5
0 .1 0
0 .1 5
0 .2 0
0 .2 5
C( g/dL)
图 1 溶液的ηsp c —c 和 lnηr c —c 图
ηsp/c ,lnηr/c(dL/g)
40 35 30 25 20 15 10
ηsp − [η]
c
= b + Ac
c
(1-2)
由相容性参数 µ 可预测共混聚合物是否相容。当 µ 大于 0 时,两聚合物的共混是相容
的;反之,两聚合物的共混是不相容的。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海藻酸钠: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羧甲基纤维素钠:安丘市雄鹰纤维素有限 责任公司;乌式粘度计:浙江椒江市玻璃仪器厂(毛细管内径:0.7-0.8mm);塞多利斯电 子天平:北京塞多利斯仪器厂(精确到 0.0001g);Nicolet 5700 红外光谱仪:美国 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JSM-6390LV 型扫描电子显微:日本电子株式会社;50mL 量筒;秒表。
0.25
ηsp − [η ]
c 图 3 溶液的 c —c 图
SA/CMC(g/g)
[η ] (dL/g)
b(dL2/g2)
µ
[ ] 表 1
η
溶液的特性粘数
,系数 b 和相容性参数 µ
20:0 19:1 18:2 17:3 16:4 15:5 0:20
14.05 15.64 15.69 13.39 13.93 13.95 8.37
ηr
=η ηo
≈
t to
= ηsp
+1
求出增比粘度ηsp 和相对粘度ηr 。由特性粘数的定义:
[η ] = lim ηsp = lim(ln ηr )
c→0 c
c→0Leabharlann c(1-3)ηsp ln ηr 将不同浓度下测定的 c 和 c 值对浓度 c 作图,通过曲线向 c=0 外推得纵坐标截距
的值便为特性粘数 [η ] 。在聚合物分子量不是很高、聚合物溶液浓度很小的情况下, 由
76.34 40.44 39.98 89.79 2.327 2.283
43.76 46.98 11.92 2.147 -23.178 -23.361
共混溶液的相容性参数 µ 可以判断两种物质的相容性,当 µ 大于 0 时,两聚合物的共
混是相容的;反之,两聚合物的共混是不相容的。由表 1 可以看出,CMC 的质量百分含量 在 5—15%范围内时,CMC 与 SA 是相容的,且随着 CMC 含量的上升二者的相容性下降, CMC 含量在 20—25%范围内时二者是不相容的。
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海藻酸钠相容性的研究
张传杰 1,朱平 1,2,王怀芳 1,郭肖青 1
1 青岛大学“纤维新材料及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青岛(266071) 2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 (320000)
E-mail:jcuse@
b − b22
[η] −[η]
−
b33
[η ]
− −
b22
[η ]
µ=
2
3
2
2([η] −[η])
3
(1-1)
式中
[η
] 2
、
[η
] 3
和
[η
]
分别表示聚合物
2、聚合物
3
和这两种聚合物混合溶液的特性粘
数。 b 、 b22 和 b33 分别为混合溶液、聚合物 2 和聚合物 3 的系数,由以下公式计算:
图 2 海藻酸钠 G 单元与 Ca2+形成的“egg-box”结构
M.Walker 等人[3]研究发现用于伤口敷料时,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比海藻纤维具有更好 的吸湿性,能将细菌固定到凝胶膜内部,可以更好的保护伤口,促进伤口的治愈,但是这种 敷料容易过度溶胀,与伤口渗出液粘连到一起,影响敷料的移除。因此,我们在海藻酸钠纺 丝液中引入羧甲基纤维素钠,综合两种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制备共混纤维,以改善海藻纤 维的应用性能。
对于由溶剂 1 和共混聚合物(分别标为 2 和 3)组成的混合三元体系,此时溶液浓度 c=c2+c3,
[ ] [ ] [ ] 特性粘数 η = w2 η 2 + w3 η 3 , b = w22b22 + w32b33 + 2w2w3b23 。式中 w2 和 w3 为聚合物
2,3 的重量分数。则相容性参数 µ 的表达式如下:
-2-
依次稀释 80%,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待测溶液[6]。
用乌式粘度计在 25℃下分别测定上述不同浓度的溶液和 0.1mol/L 的氯化钠水溶液在两
刻度之间的流动时间 t 和 to,重复测定三次,取其平均值。根据公式:
ηsp
= η −ηo ηo
≈
t − to to
3.3 共混溶液的落球粘度(时间)
液体的粘度是液体大分子微观作用的宏观表现,因此通过测定液体粘度可以反映大分子 间作用力的相关信息。本实验通过测定总浓度相同下不同共混比的 SA/CMC 混合溶液的落 球粘度,判断 CMC 与 SA 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首先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 CMC 溶液和 SA 溶液的落球粘度,选择落球粘度接近的溶液浓度作为共混溶液的总浓度,以屏蔽因二者大分 子结构的差异造成的溶液粘度的差异。然后在总浓度确定下配制不同混合比例的溶液,测定 其落球粘度。
摘 要:采用稀溶液粘度法研究不同混合比例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海藻酸钠(SA) 的相容性,发现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在5—15%范围内时两者是相容的,超出这个范围则是 不相容的。通过共混溶液的落球粘度、红外光谱扫描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来表征二者的相容 性,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相容性随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相容性;稀溶液粘度法;红外光谱
2.2 溶液特性粘数的测定
用 0.1mol/L 的氯化钠水溶液作溶剂,配置浓度为 0.2g/dL 的海藻酸钠溶液(SA)、羧 甲 基 纤 维 素 钠 溶 液 ( CMC ) 、 不 同 共 混 比 ( CMC 的 质 量 百 分 含 量 分 别 为 : 5%,10%,15%,20%,25%)的 CMC 和 SA 共混溶液,然后用 0.1mol/L 的氯化钠水溶液作溶剂
ηsp − [η ]
由公式
1-3
求出
[η
]
、
[η
] 2
和
[η
] 3
,然后根据公式
1-2,
以
c
c
对 c 作图,通过
曲线向 c=0 外推得纵坐标截距,由此得到 b 、 b22 和 b33 。将上述各值代入公式 1-1,即可求 出不同比例混合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海藻酸钠的相容性参数 µ 。
2.4 溶液落球粘度(时间)的测定
表 2 不同混合比例的共混溶液的落球时间
SA/CMC(g/g) 20:0 19:1 18:2 17:3 16:4 落球时间(S) 391.83 398.21 406.07 417.02 388.11
15:5 0:20 386.75 384.68
注:共混溶液总浓度为3.6%。
从表 2 可以看出,随着共混溶液中 CMC 含量的增加共混溶液的粘度逐渐升高,CMC 含量为 15%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共混溶液粘度随 CMC 含量的增加下降。这是因为 CMC 含 量较低时,CMC 大分子上的羧甲基伸展穿插于 SA 大分子间,与 SA 大分子上的羧基和羟基 形成氢键作用,使 SA 大分子相互交联,增加了 SA 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且这种作用随 CMC 含量的上升而增强,因此共混溶液的粘度随 CMC 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着 CMC 含量 的增加,CMC 大分子间形成强烈的氢键作用,限制了其与 SA 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影响 CMC 在海藻酸钠溶液中的分散均匀性,使得共混溶液的粘度介于纯 SA 和 CMC 溶液的粘度 之间。
分别将上述溶液装入 50mL 量筒,记录直径 5mm 小钢球在 25℃落经相距 15cm 的两刻 度所需要的时间,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2.5 红外光谱(IR)的表征
将上述各溶液制成薄膜,粉粹后用红外光谱仪测试其化学结构和相互作用力。
2.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表征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上观察上述各薄膜的表面形貌。
高聚物的共混相容性是指聚合物之间热力学上的相互溶解性,也称溶混性。“相容”是指
-1-
两种聚合物在分子(链段)水平上互溶形成均一的相。更明确的说是两种高分子以链段为分散 单元相互混合,通常把聚合物之间在链段级上的混合称为相容[4]。高聚物的共混相容性对 共混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和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相容性的表征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共混 改性的关键,在制备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之前,需要首先研究这两种物质的 共混相容性。本文采用稀溶液粘度法研究不同共混比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海藻酸 钠(SA)的相容性,然后通过共混溶液的落球粘度、红外光谱扫描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表 征二者的相容性,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相容性随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变化的原因,为制备海 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和其性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