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学的社会功能及实现

合集下载

文学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观影响

文学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观影响

文学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观影响正文:文学作为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价值观影响。

通过不同的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象、挖掘人性内心世界、传递思想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观影响,以及它们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首先,文学作为一种记录社会现象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形式,常常以真实或虚构的故事情节,展示了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冲突和变革。

例如,经典小说《围城》通过描述大城市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状态,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困境和焦虑。

这种反应社会现象的能力,使得文学成为人们了解社会变迁、共鸣感受和审视现实的重要途径。

其次,文学作品挖掘了人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从而深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共鸣。

文学作品常常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心理描写和情节构建,展现了人们的欲望、冲突、妥协和成长。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心的挣扎,引发了读者对自我认知和道德选择的思考。

通过沉浸在文学作品中,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培养同理心和拓展视野,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此外,文学作为一种思想和价值观的传递工具,对于塑造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影响。

文学作品中常包含着作者对于社会、人生、伦理和哲学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通过作品中的意象、对话和主题,文学传达了作者对于人类困境、正义、爱与友谊等核心问题的思考。

例如,经典小说《红与黑》以一个农村贫民出身的主人公朱利安·索雷尔的经历揭示了社会阶层问题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这种价值观影响,可以引发人们对社会秩序、公平正义和个人奋斗的思考,推动社会思潮的发展与变革。

综上所述,文学作为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和价值观影响。

它不仅记录了社会现象、挖掘了人性的内心世界,还传递着思想和价值观。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理解他人、思考人生,同时也能够塑造个体的价值观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文学的价值和功用议论文最新【精选2篇】

文学的价值和功用议论文最新【精选2篇】

文学的价值和功用议论文最新【精选2篇】文学的价值和功用议论文最新,尽管教育的功利化和工具化不是自今日始,但却于今尤甚;尽管文学的边缘化和无用论也不是一天两天,但却于今为烈。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内容吧。

文学的价值和功用议论文最新1文学的审美教育是通过直觉的方式作用于阅读主体的,凡进入审美境界的阅读,阅读者都是持有“无所为而为”的心态的,都是把文学作品当作独立绝缘的意象来看待的,这其中不包含有任何实用的目的和科学的认识。

正因为如此,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和文学的认识作用、教化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笔者以为,当我们谈论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的时候,不应该把文学的认识作用和教化作用涵盖进来。

即使是文学的娱乐作用,虽然它与审美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但也应该区别出其中的审美因素和非审美因素,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也更有利于指导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以理性的方式来把握的,用的是一种科学分析的方法,其目的是引导人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人生,文学作品对人们心灵世界的影响固然有这方面的认识作用,但这不是文学作品的主要功能,更不是其本质特征。

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历代统治阶级无不利用文学的这一功能对劳动人民进行思想统治。

但是,由于教化这种作用方式的明显的政治目的性,决定了它与审美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

千百年来,中国儒家文化中那种根深蒂固的“微言大义”式的文学功能阐释,一直把文学作为政治和道德的附庸来作贱。

“不学诗无以言”,不是告诫人们要以诗意栖居的方式来构建生活形态,说出话来都要带有诗情画意,而是说,“诗”作为一种政治和道德经典,其中许多诗句都已成为政治和道德格言,可以很有效地应用于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虽然人们也很看重这诗中“文”的色彩,但它和现代意义上的审美方式还是格格不入的。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夫鸟兽草木之名。

”这几句话主要是谈《诗经》的认识和教化作用,显然,当时的孔子并不是把《诗经》当作文学样式来阐述的。

文学在社会中的作用

文学在社会中的作用

文学在社会中的作用当我们谈论文学的时候,我们常常想到的是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像《红楼梦》、《西游记》、《骆驼祥子》等等。

这些作品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思考,但是文学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首先,文学在社会中的作用可以表现为它对于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重要性。

文学作品往往是一种记录与诠释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手段。

通过文学,我们得以了解过去的社会情境,了解民族的光辉历史,了解人类的价值追求。

比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名著,不仅是文学杰作,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文学作品也是社会文化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它们通过艺术的形式,将时代的气息和人们的生活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能够感悟到时间的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其次,文学作为一种精神食粮,对于人们的情感和情绪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文学作品往往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语言风格,引导读者们进入到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中。

通过文学作品,读者可以与作者建立起一种心灵的契合,与作者一同思考、感受和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

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常常激发读者的共鸣,让他们更深刻地思考人类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的意义。

世界文学名著《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卡西莫多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他的艰辛和追求让人们思考了自己的人生,激发了他们对于美和人性的思考。

此外,文学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对于社会的思潮和社会问题的探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并以此激发和引领社会变革的动力。

在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议题成为了文学界热门的话题,作家们纷纷投身于对社会不公、种族歧视和性别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如朗斯顿·休斯和吉恩·图马·卡奇等人,通过他们的作品,使得社会对于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速了社会变革的步伐。

总之,文学在社会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社会的智慧和灵魂。

文学的社会作用

文学的社会作用

文学的社会作用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产物,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人们娱乐休闲的重要途径,更是传递思想、表达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文学的社会作用。

文学具有启迪思想的作用。

文学作品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展示社会风貌等方式,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他们深入思考。

例如,经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可以使读者对人性、情感、社会阶层等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文学可以传递价值观和道德观。

文学作品中经常包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来传递给读者。

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传递对于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杨绛的《我们仨》通过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传递出了家庭和睦、亲情重要的价值观念。

文学还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和问题。

文学作品往往是作家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观察和思考的产物。

通过作品中的描写和表达,读者可以了解到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现象,从而引发社会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通过对阿Q这一人物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病态,引发了对社会改革的思考和呼吁。

文学还可以提供情感交流和心灵抚慰的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困扰,而文学作品则可以给予人们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文学作品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宣泄和安慰。

例如,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中描写了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引发了很多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交流。

文学还具有传承文化和历史的作用。

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这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对于维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古代诗词歌赋的传承和演绎,使得古代文学的魅力延续至今。

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对社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可以启迪思想、传递价值观和道德观,反映社会现实和问题,提供情感交流和心灵抚慰,传承文化和历史。

《文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与影响》

《文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与影响》

文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与影响1. 引言文学作为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扮演着引导思想、传递情感和塑造价值观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文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与影响,并阐明其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2. 文学反映现实问题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揭示人们内心世界中的矛盾冲突。

通过描述和抨击不公正、腐败、压迫等社会现象,文学使得人们能够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激发对于变革和改善社会状况的愿望。

3. 文学唤醒社会意识文学作品中经过虚构或者真实事件再创造,通过塑造形象和表达故事情节来唤醒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意识。

由此激发的关注和讨论有助于引起公众对于相关话题的关注,推动社会舆论关注焦点转移,并倡导积极变革。

4. 文学传递积极价值观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以独特的方式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理念。

通过书写正直勇敢、仁爱奉献等高尚品质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文学在社会中播种着美好的种子,引导人们向善、追求公正和和谐。

5. 文学推动社会变革文学具有改变个体心态、影响社会氛围、塑造社会风气的能力。

作品中描述的激进思想、社会不满情绪和对于现状的反抗,可以启发人们思考和行动更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变革中。

同时,文学也可以成为革命运动和社会运动的催化剂。

6. 文学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文学作为长久存在并世代相传的艺术形式,在漫长的时间里持续对后世产生影响。

经典文学作品成为了解历史、审视过去及对未来展望的重要参考资料,并为后辈提供启示与借鉴。

7. 结论综上所述,文学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唤醒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意识,传递积极价值观,并推动社会变革。

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和表达方式,在社会进步和改革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文学并致力于关注和传播优秀文学作品,以实现持久且积极地影响社会的目标。

文学与社会:作品在社会中的作用

文学与社会:作品在社会中的作用

文学与社会:作品在社会中的作用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社会表达方式,文学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娱乐和消遣的工具,更是反映和影响社会的力量。

文学作品通过描绘人类的情感、思想和现实,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探索和批判,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首先,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反映现实的艺术形式,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当代社会。

通过刻画角色的命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揭示,文学作品能够展现出社会的方方面面。

例如,经典作品《红楼梦》通过描述贾府的兴衰和家族成员之间的纷争,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虚荣与腐败。

这样的作品让读者深入了解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反思封建伦理观念对个人命运的束缚。

因此,文学作品帮助人们对社会进行客观的观察和思考,增进人们对社会的认识。

其次,文学作品还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文学作品往往以情感为核心,通过反映人类的喜怒哀乐,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主题,使人们在阅读中体验到喜悦、悲伤、温暖等复杂的情感,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例如,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中,通过描述斯嘉丽和她的爱情故事,在读者中引发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思考。

这样的情感共鸣不仅使人们在心灵上得到慰藉,也为社会凝聚了情感纽带,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除了反映现实和唤起情感共鸣外,文学作品还具有批判和启迪社会的功能。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探索和思考,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剖析,从而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重视。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通过描述一个极权主义社会中的统治和操控,警示人们对权力和自由的重视,并促使人们思考社会政治制度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文学作品的这一特点使其成为反思社会现状和问题的重要工具,并为社会变革和进步提供了思想启示。

此外,文学作品还能够对个体产生积极的心理和情感影响。

浅谈文学的社会作用_以_复活_为例_李鲜妮

浅谈文学的社会作用_以_复活_为例_李鲜妮

2007年9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ep.,2007第36卷专辑Jour nal of Shaanx i N ormal U 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 n)Vol.36Sup.浅谈文学的社会作用以 复活 为例李鲜妮(陕西省兴平市教研室,陕西兴平713100)摘 要:文学的社会作用有三个方面,即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这三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

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体。

复活 是列夫 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也是一部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社会作用更是这三方面的有机统一体。

关键词: 复活 ;文学功能;审美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07)Sup.-0151-03收稿日期:2007-03-05作者简介:李鲜妮(1974 ),女,陕西省兴平市人,兴平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中教二级。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本身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作家对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产物。

因此,它一旦产生就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但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不是直接产生的,而是通过对人们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的潜移默化而发生的。

这种渗透到人的内心世界的熏陶和感染,不仅会影响人的思想性格和人生价值观,而且会鼓舞人们去改造自己周围的环境,甚至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

文学的社会作用有三个方面,即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这三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

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体。

复活 是列夫 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也是一部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社会作用更是这三方面的有机统一体。

复活 是托尔斯泰根据朋友柯尼讲的真实事件创作而成的,本身就来源于生活真实。

经过10年的反复修改,托尔斯泰将最初反映个人生活命运的道德忏悔小说,写成了一部具有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鲜明批判倾向的百科全书,小说因为其主题思想不仅 要讲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欺骗 ,而且 也要讲专制制度的可怕 ,而在世界文坛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的四个基本社会功能

文学的四个基本社会功能

文学的四个基本社会功能稿子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文学那超厉害的四个基本社会功能。

你知道吗?文学有个超棒的功能,那就是认识功能。

就好像它是个神奇的窗户,让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不同的世界和人生。

比如说,读一本历史小说,咱就能仿佛穿越回去,亲眼看看古人咋生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读一本外国的作品,还能了解到别的国家的文化和风俗。

这多有意思啊,不费力气就长了好多见识!然后是审美功能。

文学能让咱们感受到美呀!优美的文字、动人的情节,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一首首动听的歌。

读一首好诗,那种韵味能让咱们陶醉;看一篇精彩的散文,那种意境能让咱们的心灵都得到滋养。

是娱乐功能。

哎呀,有时候工作学习累了,读一本轻松有趣的小说,或者看一篇幽默的小品文,能让咱们一下子忘掉烦恼,开怀大笑。

这多好呀,文学就像咱们的开心果,随时能给咱们带来快乐。

怎么样,朋友们,是不是觉得文学真的太厉害了!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来唠唠文学的四个基本社会功能。

先来说说认识功能吧。

文学就像个超级导游,带着咱们到处逛。

比如说,读《红楼梦》,咱们能知道古代大家族里的那些弯弯绕绕;读《百年孤独》,能感受拉丁美洲的神奇和魔幻。

它让咱们看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就像打开了无数扇新的大门。

再讲讲教育功能。

这可不得了,文学是那种潜移默化的老师。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会让咱们懂得坚韧和勇敢;读《小王子》,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和责任。

它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咱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审美功能也很重要哦!文学就像一场盛大的艺术展,各种美的元素都在里面。

优美的语言,独特的结构,深刻的思想,都让咱们觉得美极了。

读着读着,咱们自己的审美水平也提高啦。

是娱乐功能。

嘿嘿,有时候咱们就想放松放松,这时候文学就来啦!读个搞笑的故事,或者看个有趣的童话,能让咱们笑得前仰后合,压力啥的都跑光光。

啊,文学的这四个功能就像四个小精灵,给咱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多好多的精彩和乐趣。

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也这么觉得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文学的社会功能及实现
作者:向巴多吉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5期
摘要:文学作品一般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读者可通过文学作品看到社会生活内容,了解各个地区的政治经济、自然风光、丰富人们的阅历,从而达到启迪人们的智慧,提高观察和认识社会人生的能力,这就是文学的社会功能。

一般认为文学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可以通过文学的创作主体、读者以及出版社的积极参与得以实现。

关键词:文学作品;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5-0227-02
文学的社会公能以及价值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历来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大众消费时代,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是文学存在是否重要甚至必要的重要依据。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充足的理由,都有其安身立命的基点和必须恪守的准则,这是一个事物的根。

文学也不例外也有其自己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文学的社会功能是通过文学的特性表现出来,是文学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

一、文学的社会功能
1.文学作品的认识功能。

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指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对生活的真实反映,能让读者从中了解一定时代、民族的社会生活状况,获得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社会习俗等方面知识,开阔读者视野,促使读者正确、深刻地了解社会人生。

优秀的作品一般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讲然就可通过文学作品看到社会生活内容,了解各个地区的政治经济、自然风光、丰富人们的阅历,从而达到启迪人们的智慧,提高观察和认识社会人生的能力,所以被高尔基誉为“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

诸如郦道元的《水经注》全书叙述了祖国南北1252条水道的源流经历以及沿岸的城邑建筑、人物故事、历史古迹、神话传说和风土人情,描绘祖国山川壮丽秀美的景色,同时记述各地的名胜古迹、神话传说、风土人情,在面前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大自然景象。

因此有学者认为《水经注》,不但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山水游记的先导。

如《河水篇》写吕梁山“……其山岩层蚰衍,润曲崖深,巨石崇竦,壁立干仞。

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游电泄,震天动
地。

”作者只摄取身临其境时耳闻目睹的一个镜头,以聊聊数语加以描状,就把吕梁山峥嵘磅礴的气势呈现于眼前。

列宁把托尔斯泰作品称作“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毛泽东把《红楼梦》称为是“封建社会的没落史”,从这些评论中可知,文学的认识功能其实也就是文学真实性的价值实现。

2.文学的教育功能。

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作家在作品中通过对生活本质的挖掘和自己思想、情感倾向的流露,能对读者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念、道德情操、人生理想等精神品格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文学的描写他并非完全是客观的,仍带有作者的一些主观色彩,形成主客观相结合的审美趣味和理想。

审美的趣味显示着作者对生活现象的好恶,对他描写事物的褒贬态度,从而形成一种审美的情趣。

这种审美评价往往为读者在艺术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所接受,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面貌,陶冶着他们的心灵,这就是“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审美感情活动,也可以说是艺术的感情教育。

汉朝《毛诗序》中说:“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

移风俗。

”这里说的是《诗经》的教育作用。

萧统评陶渊明的作品功能时说:“有能观陶渊明之文者,驰竟之情遣,鄙吝之意祛。

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泰华,远求柱史。

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在文学教育功能上,一般分为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情感教育。

政治教育指文学要为现实政治服务。

如《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诗歌,表现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充满忧患意识和干预政治的热情。

在道德教育方面,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显示出这些道德思想的巨大威力。

3.文学的审美功能。

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审美功能。

我国知名美学家敏泽教授认为:“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其根本特征和价值根源在于审美。

审美价值是艺术的其它社会价值的安身立命之所。

”…文学的教育功能、认识功能都是以审美功能为前提的,它们不可能采取独立的方式存在,而只能寓于文学的审美功能之中。

这种审美功能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通过对对象的艺术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感情、深逡的思想,从而绘入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快感。

马克思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任何文艺作品除了表达作者对于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显示作者对于社会生活的态度和倾向之外,它还要确立一定的审美理想,即以审美情感为核心而使审美要求达到系统化、体系化。

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这种审美理想往往能够对于人们的审美趣味、审美要求、审美观念、审美能力产生有力的感召和塑造作用。

这就是文学的审美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主要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语言是文学审美价值的主要载体。

如在《葫芦信》中,勐遮王子召罕拉把景真公主南幕罕比作“一颗灿烂的宝石”,这句话看似没有什么新意,但紧接下来的唱词就
非常形象生动:“但愿我是一个银匠,把宝石镶在我的心上,世间所有的金银珠宝啊。

再也不会在
我眼前放光。

”几句朴实的话,就把一个年轻人对一个美丽姑娘的爱慕之情形象地表达出来。

在《线秀》里,线秀向线玲求爱时唱道:“亮晶晶的宝石啊,开口回答吧,不讲满一箩箩,也要讲豌豆粒那么大,我就好把它包好带回家。

”这是一个憨厚的小伙子对心爱姑娘的诚挚追求,短短几句话就把小伙子焦急、迫切的心情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

二、文学社会功能的实现
文学作品独立的虚构的再造的世界,它同客观世界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不是一个静态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分阶段逐步实现的过程,同读者的接受和认可有着不同的联系。

所以文学的功能在从创作——作品——鉴赏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实现的。

作家在文学的创作过程中对文学的功能价值做了相关的规定,是作品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有了可能,在读者的积极参与下,文学批评的介入最后使得文学的作品得以实现。

1.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作家,没有作家就没有创作。

作家的人生经验、心理特征和创作个性等主观因素,对文学创作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作家置身于其中历史环境和文化语境,以及业已存在的文学传统和各种惯例,则以或隐或显的方式,制约和规范着他的创作活动。

文学家的创作是一种意识活动,作家所描述得社会活动与其他事物相
互联系中,往往具有很多属性,这些属性形成了一个功属性系统,-作家在面对客观事物的功能属性,摘取现实中的审美因素,不但不排除非审美因素,相反,总是把非审美因素中的认识因素、道德因素、政治因素,甚至自然因素交融到审美因素中去,以其独特的方式凝聚政治、道德、认识各种因素,从而使作品具有多种社会功能。

2.读者的积极参以及出版商的介入使得文学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

文学作品创作完成以后,只有经过初版变成作品,送到读者手中,文学的作品才有可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出版社和出版商是文学作品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中介形式。

读者是在文学作
品社会功能价值的实现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不论从哪方面讲,文学作品社会功能的客体是读者。

读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感知它,在感知的过程中接触文学的多种功能,只有在文学作品能够满足接受主体的心灵和情感需要时,才能被作为审美对象来接受,这样,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便因人生价值的相同而沟通了,作品的潜在功能体系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参考文献:
[1]饶纪林:文学的社会功能不应淡化[J],江汉大学学报,1998(1):127
[2]朱光潜“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和艺术”的编译意见[J],武汉大学学报,1980(5):109
[3]陈晓云:论文学的社会功能[J],宿州学院学报,2010,(1)
[4]敏泽、党圣元:文学价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5]刘蜀子、何国正:论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从语言魅力谈起[J],大众文艺,2009。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