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资料

合集下载

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1):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在1839年3月的一天,广州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挤在珠江两岸,争着目睹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风采,同时也在等待他完成一件大事,就是销烟!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这还要从当时的鸦片走私猖獗说起。

嘉庆皇帝后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衰落,而此时欧美国家发展却很快,欧美国家的商人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作为他们海外市场扩张的主要目标。

但中国自古便以农业立国,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来商品需求量很小,加上清朝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于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几乎没有销路,相反,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在外国却大受欢迎。

这样一来,许多白花花的银子就流入中国,外国人不愿意了,他们就想透过走私吸食后会上瘾的鸦片来获得暴利。

嘉庆皇帝死后,道光皇帝即位,在道光刚当上皇帝的时候,鸦片的输入量只为四千余箱,短短十八年,鸦片的输入量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

鸦片泛滥,不仅仅使中国人身体越来越差,还使很多白银流向外国,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清政府于是实施了禁烟政策,但没想到鸦片走私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

大家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湖广总督林则徐就是禁烟的强烈支持者。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他的父母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当大官。

但是林则徐的父亲收入很微薄,林则徐的母亲每一天在操持完家务后,还要做些手工活来分担家庭的负担。

在这样的状况下,送林则徐去念书是相当困难的,但好在林则徐的父亲是私塾老师,他打算亲自培养林则徐。

于是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教他四书五经;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

随着林则徐慢慢长大,他的家庭也越来越困难,于是林则徐只好离开家乡,当了私塾老师。

之后他又辞去了私塾老师的职务,到了厦门,得到一份海上防务方面的工作。

幸运的是,林则徐受到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被招入张师诚的府中工作。

林则徐的故事虎门销烟

林则徐的故事虎门销烟

林则徐的故事虎门销烟林则徐的故事——虎门销烟。

林则徐,字韫玉,号梅庵,江苏常州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者,其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而他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他在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发生在1841年的一件重大事件。

当时,英国人通过鸦片贸易大大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严重危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林则徐深知鸦片问题的严重性,遂上书朝廷,请求禁烟。

然而,朝廷并未重视此事,反而以其扰民为由,不予理会。

林则徐深感愤慨,便决定自行行动,于是在虎门率领官兵,严令查禁鸦片,并发动了虎门销烟的行动。

林则徐的这一行动,在当时可谓是轰动一时。

他以自己的名誉和责任感,率领官兵,坚决查禁鸦片,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担当和决断。

虽然他的行动并未获得朝廷的支持,但他却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尊敬。

他的这一举动,不仅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更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抗英斗争树立了典范。

虎门销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成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林则徐的这一行动,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也展现了他对法理的坚守和对民族利益的维护。

他的这一行动,为中国的反侵略斗争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精神标杆。

虎门销烟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抗英斗争精神,更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林则徐的这一行动,为中国的反侵略斗争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精神标杆。

这一段历史,不仅让我们铭记过去,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

虎门销烟的故事,不仅是林则徐的故事,更是中国人民的故事。

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为民族利益而奋斗的决心。

这一段历史,不仅让我们铭记过去,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

在今天,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虎门销烟的主要过程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

美国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观礼,他留下了有关林则徐相貌的重要文献:“气度庄重,表情相当严厉,身材肥胖,上唇浓密的黑短髭,下巴留着长髯,看来六十岁左右。

”林则徐首先参观越华书院,并题了一对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等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1839年4月11日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1839年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

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

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

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少数的烟商屈服,交出鸦片,但大部分的烟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皆无所动。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故事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故事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那么你有了解过故事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虎门销烟,是指1839年(道光十九年)中国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省从外商手中收缴鸦片、从中国民间收缴烟膏烟具,并在东莞虎门集中销毁的历史事件。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公元1820年9月,嘉庆帝在承德中暑,突然病死。

皇子旻宁继位,改元道光,世称道光帝,也叫清宣宗。

道光帝除了同他父亲一样,疲于应付国内此伏彼起的反清起义外,还面临了另一重危机,即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和威胁。

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在他在位期间发生的。

道光年间,江南暴雨成灾,一时饥民遍野。

户部尚书潘世恩正在苏州家乡守孝,家中囤积了白米数万石。

这天,有江苏按察使登门求见,请求潘大人开仓救济灾民。

潘世恩眼珠一转,推托说:“开仓济民,义不容辞,只是不巧得很,仓库上月就空了!” 来人沉稳地一笑,说道:“那正好,下官就借来贮米吧!”他当即派手下将各仓加盖封条,然后下令散发仓米赈济灾民。

事后按市价偿还了米钱,弄得潘大人哭笑不得。

这位机智能干的按察使,就是日后以禁毁鸦片名垂青史的林则徐。

进入十九世纪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剩,急需打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而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只许可在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

中国的封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口的工业品没有销路。

外国商人于是转向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鸦片是一种摧残人体的毒品,会使人吸食成瘾,这就使鸦片交易始终保持着六倍以上的高额利润。

西方国家向中国全力倾销鸦片,仅在道光帝执政的前十五年间,就造成了六千万两以上的白银外流,全国染上烟瘾的人口达二百多万。

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虎门销烟的主要过程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

美国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观礼,他留下了有关林则徐相貌的重要文献:“气度庄重,表情相当严厉,身材肥胖,上唇浓密的黑短髭,下巴留着长髯,看来六十岁左右。

”林则徐首先参观越华书院,并题了一对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等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1839年4月11日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1839年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

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

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

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少数的烟商屈服,交出鸦片,但大部分的烟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皆无所动。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的资料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的资料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的资料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要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讲起。

公元1820年9月,嘉庆帝在承德中暑,突然病死。

皇子旻宁继位,改元道光,世称道光帝,也叫清宣宗。

道光帝除了同他父亲一样,疲于应付国内此伏彼起的反清起义外,还面临了另一重危机,即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和威胁。

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在他在位期间发生的。

道光年间,江南暴雨成灾,一时饥民遍野。

户部尚书潘世恩正在苏州家乡守孝,家中囤积了白米数万石。

这天,有江苏按察使登门求见,请求潘大人开仓救济灾民。

潘世恩眼珠一转,推托说:“开仓济民,义不容辞,只是不巧得很,仓库上月就空了!”来人沉稳地一笑,说道:“那正好,下官就借来贮米吧!”他当即派手下将各仓加盖封条,然后下令散发仓米赈济灾民。

事后按市价偿还了米钱,弄得潘大人哭笑不得。

这位机智能干的按察使,就是日后因禁烟名垂青史的林则徐,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也广为人知。

进入十九世纪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剩,急需打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而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只许可在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

中国的封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口的工业品没有销路。

外国商人于是转向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鸦片是一种摧残人体的毒品,会使人吸食成瘾,这就使鸦片交易始终保持着六倍以上的高额利润。

西方国家向中国全力倾销鸦片,仅在道光帝执政的前十五年间,就造成了六千万两以上的白银外流,全国染上烟瘾的人口达二百多万。

这就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背景。

面对国计民生的恶化,林则徐再也看不下去了。

公元1838年9月,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向道光帝上了一份奏折,大声疾呼:如果再不严禁鸦片,那么几十年后,中国几乎没有可以派出抵抗敌人的军队,而且没有可以发军饷的白银,国家就被鸦片蛀空了!道光帝本人也抽过鸦片,亲身感受过洋烟的毒害,林则徐的警告使他 * 。

于是他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公元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

林则徐禁烟 虎门销烟的故事

林则徐禁烟 虎门销烟的故事

精心整理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禁烟献:大3月28胜利。

又2119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

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

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少数的烟商屈服,交出鸦片,但大部分的烟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皆无所动。

林则徐便宣告:“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知识界的士人与他同一阵线,外考虑,其见十三行皆有人把守,便提剑闯入,看守人只得放行,但绝不让他走出来。

林则徐下令十三行内所有华人迁出,断绝通信,断水断粮。

十三行内有350名外国人,只得亲自去烹调、洗涤、铺床、擦灯、挑水、挤牛奶,做平时根本不用动手做的家务。

缴烟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一,义律屈服,愿意约见任何一名官员。

广州知府与他见面,但义律又不出现。

林则徐向义律作最后通牒——《示谕外商速交鸦片烟土四条稿》,痛斥义律,义律最终于二月十四朝早六时服从林则徐之命令。

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20283箱禀》;从林则徐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

不过义律留有后着,他不让外国烟商直接交鸦片给林则徐,而是先交给他,再以“以不列颠女王陛下政府的名义”缴出鸦片,连利息、运费一共20238箱鸦片。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_廉政故事-刚直不阿林则徐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_廉政故事-刚直不阿林则徐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_廉政故事:刚直不阿林则徐林则徐 (1785年一1850年),清末政治家。

字元抚,一字少穆。

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嘉庆进士。

任东河河道总督时曾尽力修治黄河。

后任江苏巡抚,又兴修白茆、浏河等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在湖广总督任内,严厉禁烟,成效卓著,为禁烟派代表人物。

同年12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与总督邓廷桢协力查办,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237万多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1840年1月任两广总督。

6月,鸦片战争爆发后,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

10月受诬陷,被革职。

次年派赴浙江,协办海防。

不久充军新疆,曾在新疆兴办水利,开辟屯田。

后被起用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职回籍。

1850年受任钦差大臣,途中病逝于广东普宁。

廉吏有三个层次之分。

第一个层次是不贪不占,洁身自好,两袖清风,淡泊高洁;第二个层次是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第三层次当是视个人的荣华富贵如粪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不顾个人的安危,刚正不阿,不怕“犯上”。

虽然要做到第一、第二层次已属不易,然而,这只是廉吏的基本条件。

第三层次才是更高层次的廉吏,要做到这一点,可谓难上加难。

而林则徐则是明知“廉吏不可为……廉吏不可为而非为” ( 林则徐《云左山房诗抄·卷三》 ) 的人。

他在另一首诗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集中而鲜明地表达了这种信念和决心。

早在 1833 年 ( 道光十三年 ) 林则徐在任江苏巡抚的时候,该地就因连年水灾,民不聊生,灾民“鸠形鹄面,扶老携幼,流浪四处,亦恐不被逼而倒毙,而流窃,而造乱……窘迫之状,已致极端矣”,为此,林则徐认为只有上奏皇上缓征漕赋、拨发赈银,才能“以苏民困,解燃眉之急”。

但是,对漕政只有部分议事权的林则徐不能为此事单独上奏,需与两江总督陶澍一起才可。

林则徐便上门与陶澍商量此事。

陶澍说:“例行报告秋灾、请缓征赋已超过时限,即是急奏,亦大为迟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的资料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要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讲起。

公元1820年9月,嘉庆帝在承德中暑,突然病死。

皇子旻宁继位,改元道光,世称道光帝,也叫清宣宗。

道光帝除了同他父亲一样,疲于应付国内此伏彼起的反清起义外,还面临了另一重危机,即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和威胁。

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在他在位期间发生的。

道光年间,江南暴雨成灾,一时饥民遍野。

户部尚书潘世恩正在苏州家乡守孝,家中囤积了白米数万石。

这天,有江苏按察使登门求见,请求潘大人开仓救济灾民。

潘世恩眼珠一转,推托说:开仓济民,义不容辞,只是不巧得很,仓库上月就空了!来人沉稳地一笑,说道:那正好,下官就借来贮米吧!他当即派手下将各仓加盖封条,然后下令散发仓米赈济灾民。

事后按市价偿还了米钱,弄得潘大人哭笑不得。

这位机智能干的按察使,就是日后因禁烟名垂青史的林则徐,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也广为人知。

进入十九世纪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剩,急需打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而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只许可在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

中国的封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口的工业品没有销路。

外国商人于是转向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鸦片是一种摧残人体的毒品,会使人吸食成瘾,这就使鸦片交易始终保持着六倍以上的高额利润。

西方国家向中国全力倾销鸦片,仅在道光帝执政的前十五年间,就造成了六千万两以上的白银外流,全国染上烟瘾的人口达二百多万。

这就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背景。

面对国计民生的恶化,林则徐再也看不下去了。

公元1838年9月,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向道光帝上了一份奏折,大声疾呼:如果再不严禁鸦片,那么几十年后,中国几乎没有可以派出抵抗敌人的军队,而且没有可以发军饷的白银,国家就被鸦片蛀空了!道光帝本人也抽过鸦片,亲身感受过洋烟的毒害,林则徐的警告使他触目惊心。

于是他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公元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

外国烟贩和勾结他们的洋行商人,起初并没有把他的到来放在心上。

他们知道,清朝官员都爱钱,只要花上银子,没有过不了的关。

于是,他们派怡和洋行的老板伍绍荣为代表,去求见林则徐,暗示贿赂的数目。

可这一回,烟贩们的如意算盘打空了。

林则徐听完了来意,拍案而起,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只要你的脑袋!他命令伍绍荣回去告诉外国主子:限三天以内,把所带的鸦片全部交官,并且签立今后永远不夹带鸦片的保证书。

如果胆敢违令,一经查出,货物一律充公,贩卖鸦片的商人一律处死。

英国大烟贩颠地,是外国鸦片商人的头目,手中还拥有走私武装。

他先是呈报了一千箱鸦片,妄图蒙混过关。

林则徐早就调查过海上商船的情况,知道他弄虚作假,下令传讯颠地,对他提出警告。

颠地回船后,继续拖延时间,对缉私人员进行武力挑衅,于是林则徐决定逮捕他。

英商监督义律把颠地藏匿在商馆里,拒不交出,还以战争叫嚣相威胁。

林则徐针锋相对,封锁了黄埔一带的江面,又派兵包围了商馆。

虎门销烟的资料广州百姓自愿参加巡逻,一防颠地潜逃,二防内奸混入。

商馆断水断粮,义律再也无法顽抗,不得不同意交出所有船上的两万多箱鸦片。

林则徐派人在虎门海滩的高处,挖了两个长宽各五十丈的大池,池壁有涵洞与大海相通。

6月3日,林则徐率领广东大小官员,前来监督销毁收缴的鸦片。

一箱箱鸦片被投入浸满海水的大池中,再倒上海盐和生石灰,顿时池水沸腾,浓烟滚滚,鸦片化作了灰烬。

成千上万围观的群众,发出了春雷般的欢呼声。

虎门销烟的资料一批焚毁,冲刷干净,又投入一批。

就这样,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二十三天。

这就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直大快人心。

林则徐在查禁鸦片的同时,加强了海岸的军事防备。

他修固和增筑炮台,在珠江口的海面上设置木排铁链,还招募水兵,组织团练,发动民众保卫海疆。

虎门销烟后,义律率英国兵船多次发起武力挑衅,都被中国军队击退。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信心和能力。

虎门销烟的背景在清朝闭关锁国的时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英国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当时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

而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政府坚持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英国向中国倾销其工业产品的绊脚石。

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在与外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中国对英贸易每年都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优势。

走投无路的鸦片贩子在中国受到热捧,沿海官兵甚至出动兵船在近海与毒贩交易,再由兵船运回内陆,开设烟馆倾销毒资全是国民所为。

英国资产阶级先把纺织品输往印度,然后把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再从中国把茶叶、生丝等输往英国,英国人在这种三角贸易中大获其利。

毒贩如蝇群而来,除了英国,美国也从土耳其向中国输入鸦片,俄国从中亚向中国北方输入鸦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