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_呼吸系统疾病总论解剖

合集下载

呼吸内科学知识点

呼吸内科学知识点

呼吸内科学知识点呼吸内科是内科学科中专门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分支,涵盖了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知识。

下面将针对呼吸内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等部位。

其中,支气管可分为主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支气管末端就是肺泡,是呼吸气体交换的地方。

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呼吸过程分为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通过肺泡中的气体交换来完成。

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

COPD是一种进行性气流受限的疾病,主要原因是吸入有害颗粒物所致。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诊断呼吸系统疾病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和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痰涂片等)来进行。

治疗策略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和病情轻重而定,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

呼吸内科的研究进展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呼吸内科领域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例如,肺部影像学诊断技术的改进、呼吸机的发展、肺移植技术的提升等,都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总结呼吸内科是一个重要的内科学科,涉及的知识点繁多而深奥。

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常见疾病及诊断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对呼吸内科的认识,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呼吸内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感谢阅读!。

人体解剖学--呼吸系统-PPT

人体解剖学--呼吸系统-PPT

胸膜下界 第8肋 第10肋 第11肋
呼吸
胸膜及胸膜腔 胸膜脏壁分两层 肺根周围相移行 负压密闭胸膜腔 左右各一互不通 肋膈胸膜转折处 肋膈隐窝半环形 炎症渗液向下流 隐窝变钝称液胸
呼吸 概念:
纵隔
是两侧纵隔胸 膜之间所有器官 和组织的总称。
呼吸
纵隔分区
分区:上、下纵隔 下:前中后
内容:复杂 临床:肿瘤
上纵隔
前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呼吸
喉的软骨
喉的前面观
会厌软骨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杓状软骨
喉的后面观
呼吸
呼吸
喉的前面观
喉的连接
甲状舌骨膜 环杓关节 环甲关节
环甲正中韧带
喉的后面观
呼吸
甲状舌骨膜 喉结
环甲肌
环状软骨气管韧带
呼吸
后面观
喉肌
甲杓肌 杓横肌 杓斜肌 环杓后肌 环杓侧肌
侧面观
呼吸
声门开大肌 环甲肌 环杓后肌
声门括约肌 环杓侧肌 杓横肌 杓斜肌
呼吸
鼻旁窦开口部位 泪管开口在最下 鼻涕一把泪一把 中道额窦上颌窦 筛窦前中莫丢下 筛窦后群上鼻道 蝶筛隐窝只有它
呼吸

组成:由喉软骨和喉肌组成 界限:上-会厌软骨上缘,下-环状软骨下缘 交通:上通口咽,下通气管 毗邻:前-皮肤,筋膜,肌肉
后-咽 两侧-血管,神经和甲状腺侧叶 功能:呼吸道和发音器官
呼吸
喉的结构 甲状环状杓会厌 软骨支架韧带连 环甲环杓两关节 两组喉肌功能全 扩大缩小声门裂 声带松紧它也牵
呼吸
喉腔
前庭襞 声襞 喉前庭 喉中间腔 喉室 声门下腔
呼吸
分界:C6~T4下缘
气管
长度:约10cm

内科学_呼吸系统疾病总论(1)

内科学_呼吸系统疾病总论(1)

A
26
(二)咳痰:痰的性状、量和气味与诊断:
白泡沫痰或粘痰转为脓痰 大量黄脓痰 铁锈色痰
红棕色胶冻样痰 恶臭痰
咖啡样痰 果酱样痰 粉红色泡沫痰 痰量增减 痰量减少,体温上升
A
细菌性感染 肺脓肿或支扩 肺炎链球菌感染 肺炎克雷白杆菌感 厌氧菌、大肠杆菌感染 肺阿米巴病 肺吸虫病 肺水肿 感染加剧或减轻 支气管引流不畅
染性,感染耐药菌者达17%。 2、细菌性肺炎: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老年患者死亡率仍然较高。发病率未见降低。
与菌株的变异和耐药有关。
A
20
3、病毒感染性疾病:
由于没有防治病毒的特异有效方 法,并没有下降趋势
2003年爆发SARS 2009年的H1N1流感
A
21
4、较少见的有病原体:
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 和非结核分支杆菌等。
5、与免疫低下、缺陷相关的病原体:
真菌、卡氏肺囊虫、弓形体、分支杆菌及病毒等。
A
22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 病史和体检是基础; • X线和CT胸部检查有特殊、重要的作
用; • 结合实验室及其他特殊检查进行全
面综合分析。
力求作出病因、解剖、病理和功能诊断。
A
23
一、病史:
1、职业和个人史; 2、吸烟史; 3、寄生虫接触史; 4、相关用药史(如胺碘酮、ACEI、β受体阻滞剂等); 5、家族史。
27
(三 )、咯血:
1、痰中常带血:肺结核、肺癌 2、咯大量鲜血:支扩、肺结核 3、一过性咯血:急支、肺炎、肺栓塞、二尖瓣狭窄
A
28
(四 )、呼吸困难:
两种分类: 1、急性、慢性、反复发作性
2、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

(第九版内科学)呼吸系统总论

(第九版内科学)呼吸系统总论

➢ 急性气促伴胸痛提示肺炎、气胸和胸腔积液。
➢ 肺血栓栓塞症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
➢ 左心衰竭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 慢性进行性气促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
散性肺纤维化疾病。
➢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
且伴哮鸣音,缓解时可消失,下次发作时又
复出现。
01
按呼吸周期可分为吸气性和呼气性呼吸困难 ➢ 如喉头水肿、喉气管炎症、肿瘤或异物引起吸
➢ 壁层胸膜 由心包-膈动脉供血,有痛觉神经分布
钩藤
01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肺的呼吸功能
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称为气体交换,是肺最重要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
气道的机械防御、气道-肺泡的免疫防御、肺泡的防御。
肺的代谢功能
对肺内生理活性物质、脂质、蛋白质、构成肺组织结构的结缔组织、活性氧等物质有代谢作用。
内科学课件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讲课:钩藤
目录
总论
第一部分 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第二部分 呼吸系统疾病范畴 第三部分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第四部分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第五部分 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形势与发展方略
01
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01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
呼吸道 ➢ 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 ➢ 进入胸腔后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 作用:气体通道,湿化、净化空气
肺的神经内分泌功能
肺中含神经内分泌细胞,起源于该细胞的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具有胺前体摄取和脱羧基化生物学作用。
钩藤
02
呼吸系统疾病范畴
02 呼吸系统疾病范畴
1 气流受限性肺疾病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 管扩张、细支气管炎

呼吸系统解剖学

呼吸系统解剖学
肺炎
肺组织由肺泡、肺泡管、呼吸性细支气管等组成,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感染时可能引发肺炎,出现发热、咳嗽、 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部疾病及其解剖学基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 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 率很高。
呼吸中枢
位于脑干,负责调节呼吸节律和深度。它接收来自外周化学 感受器和肺部牵张感受器的信号,并根据需要调整呼吸运动 。
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的关系
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共同协作,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和血液之间的交换。 呼吸系统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而循环系统则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并带 回废物。
酸碱平衡
肺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量,维持血液的酸碱平 衡。
防御功能
呼吸道黏膜具有屏障作用,可阻止病原体和有害物 质进入体内。同时,呼吸道内的免疫细胞和分泌物 也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呼吸系统的解剖学分区
上呼吸道
包括鼻、咽、喉部,是 气体进入肺部的通道。
下呼吸道
包括气管、支气管和细 支气管,是气体在肺部
支气管位置与形态
支气管是气管分出的左右两个 分支,分别进入左右两肺。
支气管粘膜
支气管粘膜与气管粘膜相似, 但杯状细胞和腺体更多,具有 分泌粘液的功能。
支气管功能
支气管是气体进入肺部的通道 ,具有通气、清洁、湿润和防 御等功能。
肺的结构与功能
肺的位置与形态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呈圆锥形 ,可分为肺尖、肺底、肋面和纵隔面 等部分。
肺癌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肺癌发病率目前居全球所有恶性肿瘤的 首位,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

《内科学呼吸系统》课件

《内科学呼吸系统》课件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康复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等训练,提 高呼吸肌力量和肺活量。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 洗漱、进食等,提高生活质量。
肺癌
01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 肿瘤,以肺部组织细胞 的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 。
02
肺癌的发病机制与长期 吸烟、空气污染、职业 暴露等因素有关。
03
肺癌的症状包括咳嗽、 咳痰、胸痛、呼吸困难 等,早期症状通常较为 轻微。
04
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是 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等综合治疗手段。
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 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ABCD
加强个人防护
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政策和医生建议接种相关疫苗,提高免 疫力。
控制策略
早期诊断与治疗
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 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1
隔离与控制传染源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追踪 接触者并进行医学观察。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环境消毒和卫生管理, 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媒体和宣传活动普及防 控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 识和能力。
社会支持与健康教育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和经济支持,减 轻其负担。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讲座、宣传册、网络平台等多种 形式普及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知识。
加强社区服务
组织志愿者为患者提供生活和心理支 持。

解剖学呼吸系统-ppt课件

解剖学呼吸系统-ppt课件
右主支气管短、粗较陡直。 左主支气管细、长较横平。
气管切开术
第二节 肺
位置
胸腔内 纵隔两侧 膈的上方
形态
质软、海绵状,富于弹性 右肺较宽短,右肺较狭长 右肺体积和重量均大于左肺
第二节 肺
一尖:肺尖 体表投影 一底:肺底(膈面)
两 肋面 面 内侧面(纵隔面)肺门 肺根
前缘 心切迹
三缘 下缘
分为脏胸膜与壁胸膜两部。
胸膜腔指脏、壁胸膜相互移行
形成胸膜间隙。
胸膜=腹膜
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
胸膜 胸膜腔
密闭腔隙 左右各一 互不相通 负压 少量滑液 肋膈隐窝 临床:穿刺
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
胸膜 壁胸膜的分部
以衬覆部位不同可分为四部分: 胸膜顶:包裹在肺尖的周围。 肋胸膜:贴于肋骨与肋间隙内面。
胸膜顶 肋胸膜 纵隔胸膜
纵隔胸膜:紧贴纵隔两侧面。
脏胸膜

膈胸膜:覆盖于膈的上面。
胸膜腔
肋膈隐窝 膈胸膜
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
胸膜 壁胸膜形成的结构
胸膜隐窝:在壁胸膜各部 移行转折处,形成的潜在 间隙,深吸气时肺缘不能 伸入其内。 肋膈隐窝:由肋胸膜和膈 胸膜的返折而成的间隙, 整体呈半环状,左、右各 一,人体直立时,是胸膜 腔位置最低处。
胸部 X 线
右侧胸腔积液的X片
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
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标志线 肺下界 胸膜下界
锁中线 第6肋 第8肋
腋中线 第8肋 第10肋
肩胛线 第10肋 第11肋
脊柱旁 平T10棘突 平T12棘突
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间
的全部器官、结构及其间结缔 组织的总称。
以胸骨角平面,将纵隔分 为上纵隔和下纵隔。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呼吸篇总论全文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呼吸篇总论全文

呼吸疾病的诊断——肺功能
肺通气功能 ➢ 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 ➢ 呼气峰流速(PEFR) ➢ 支气管扩张试验 ➢ 支气管激发试验
弥散功能 动脉血气分析 呼吸肌功能和呼吸中枢敏感性
呼吸疾病的诊断——痰液检查
合格痰的留取与判断 ➢ 咳嗽痰,诱导痰
痰液病原学检查 ➢ 涂片染色,病原菌培养 ✓ 细菌 ✓ 分枝杆菌 ✓ 真菌
我国呼吸学科的发展方略
推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科的规范化建设 ➢ 推进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的捆绑式发展 ➢ 推进 PCCM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乃呼吸学科发展的定局之举
构建多学科立体交融的现代呼吸学科体系 携手基层医生,推动呼吸疾病防治——乃呼吸学科发展的定势之举 探索和建立呼吸康复治疗体系 建立呼吸疾病一、二、三级预防体系
➢ 根据感染病原和药物敏感性选用 肺癌化疗与靶向治疗 止咳祛痰治疗
呼吸疾病的治疗——非药物治疗
氧疗与呼吸支持 ➢ 氧疗 ➢ 呼吸支持治疗 • 无创机械通气 • 有创机械通气
雾化吸入治疗 呼吸介入治疗 肺移植 呼吸康复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
重视呼吸疾病的一、二、三级预防 ➢ 吸烟是肺癌、慢阻肺、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戒烟是预防疾病发生或减慢疾病进展的首要或根本方法 ➢ 职业防护是预防尘肺病发生或减慢疾病进展的首要或根本方法 ➢ 流感疫苗或肺炎疫苗接种,在老年、基础疾病或免疫低下病人尤其重要,可以预防流感、肺炎 的发生,降低慢阻肺的急性加重频率
呼吸疾病的诊断——肺活检
以下肺活检方式,根据病情需要,技术可及性选用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 冷冻支气管肺活检 经皮肺穿刺活检
➢ CT导向 ➢ 超声导向 外科肺活检 ➢ 电视辅助胸腔镜肺活检 ➢ 开胸肺活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终末呼吸单位
末梢细支气管远端称作终末呼吸单位
内含三级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肺泡逐级增多, 后接续肺泡囊、肺泡
肺泡上皮成分包括Ⅰ、Ⅱ型细胞及巨噬细胞 Ⅰ型细胞与毛细血管上皮融合为平均1.5um无定
型颗粒层,有利于气体交换
Ⅱ型细胞产生表面活性物质,防治其塌陷 巨噬细胞由血液循环进入肺间质,其胞内含有溶
富含增殖体、 扁桃体等淋巴组织 发挥防护作用
↙ 鼻咽
←口咽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喉: 上借甲状舌骨膜与
舌骨相连,下接气管。 前面被舌骨下肌群覆盖 后面是咽;两侧为颈部 大血管、神经、甲状腺 侧叶 喉的软骨: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会厌软骨、 勺状软骨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喉: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会厌、声门 声带,在发声 吞咽时,发挥 保护性作用, 防止口腔分泌 物或事物误吸 入呼吸道
支气管扩张症则好发于左肺舌段
肺分段示意图
肺段示意图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气管、支气管组织结构
两者结构相似,黏膜由假复层柱状上皮和杯状细 胞组成
粘膜下为固有膜,有弹力纤维组成
外膜由“C”形软骨和结缔组织构成;软骨缺口
由平滑肌、腺体、结缔组织覆盖。咳嗽时,后壁 前陷,管腔变细,气流加速 越向外周,管腔越细,软骨减少,平滑肌增多 平滑肌收缩,小支气管痉挛,致阻塞性呼吸困难
间质腔内充满了蛋白多糖、弹性纤维、少 量纤维束和成纤维细胞
许多疾病可累及肺间质,导致免疫炎症反 应——永久性肺纤维化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肺的血液供应: 肺有两套血管供应
肺循环:肺的功能循环 1、肺与全身血液和淋巴循环相通易发肺脓肿、
肺梗塞和转移性肺癌 2、肺的疾病易向全身播散。
3、全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病、血液病均可累 及肺。 体循环:支气管动静脉循环,系气道和脏层胸膜 的营养循环
肺的淋巴引流 有丰富的淋巴管分布,分深浅两组;淋巴
管的瓣膜,使得淋巴液呈单向引流 浅组:脏层胸膜→肺门→深淋巴管
深组:绕支气管、血管→支气管端肺内组织→
纤毛运动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纤毛上皮细胞
从鼻腔到终末细支气管,都存在纤毛上皮细胞 纤毛运动将异物、分泌物运送至入口端,经喷嚏
或咳嗽将其排出体外 纤毛运动可因分泌物的干燥、变稠,或抽烟、吸
入有害气体,及感染(尤其病毒)而不同程度受损 纤毛运动能力降低,可导致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
易诱发细菌感染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肺(循环)是低压、低阻及高容器官:
肺动脉至末梢小动脉为肌性动脉,有交感神 经分布,缺氧可致小肌性动脉收缩
支气管动脉多起自胸主动脉,在支气管扩张 症时,可形成动静脉分流,破裂致大咯血
肺毛细血管压增高(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 不全)或低蛋白血症时易发生水肿和胸腔积液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内科学第8版主编简介
钟南山 福建厦门人,生于南京,出身医学
世家,呼吸病学专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 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年获英国 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 授、博士生导师,第23届中华医学会会长,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国际胸科协会特 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在国内外医 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 。钟南山是呼吸道疾 病方面的专家,中国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 军人物。2003年抗击“非典”先进人物。被 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等功。2004年 4月8日,又被授予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 称号——白求恩奖章。他主编的《传染性非 典型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荣获第六届国家 图书奖特别奖 。他又是敢于直言的“斗士”。系统解剖与生理
分呼吸道(Respiratory)、肺(lung)
上呼吸道 鼻(副鼻窦)、咽、喉
下呼吸道 气管、主支气管、肺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上呼吸道:
鼻:弯曲的 鼻甲、鼻毛、 富含血管的粘 膜上皮,加温
空气(37℃)
并湿化(95%)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咽:
分鼻咽与口咽 两部分
第一篇
呼吸系统疾病概论
平顺县中医院 段红伟
内科学第8版主编简介
陈灏珠,1924年11月生,广东新会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导。复旦大学上海医 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授,农工民主党 副主席。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心血管病 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研究 和培训合作中心主任。我国心血管病介入 性诊断和治疗的奠基人之一。在研究心血 管病的流行病学,电起搏和电复律治疗危 重心律失常、我国人血脂水平、冠心病中 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和急 性期中血栓形成与溶栓机制等作出重要贡 献历年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 11本书, 获国家、部、省级科技和教学成果奖5项, 荣立 一、二、三等功6次
内科学第8版主编简介
陆再英,1934年出生,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 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现任中国生 物医学工程起搏电生理学会委员,中华医 学会武汉分会内科学会理事。全国统编教 材《诊断学》第四版主编,全国统编教材 《内科学》第五版副主编、第六、七、八 版主编,教育部成人自修教材《诊断学》 主编,《哈里逊内科学》第十二版副主译 德文教材《内科鉴别诊断学》主译,英汉 对照读物《内科学》《诊断学》《英汉医 学》主编。从事临床诊疗工作近40年,对 诊治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及心 律失常等疑难杂症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年来有关三层心肌及跨室壁复极差异的 研究结果受到国内同行重视。
菌酶、吞噬溶酶体等
肺泡模式图
肺泡结构图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呼吸面积大:平均肺泡3-7.5亿, 成人呼吸面积约100M2
进出气体量大:10000L/day 各种微生物、蛋白变应
原及有害气体等容易进入肺 内而致病。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肺间质
指肺泡与肺泡毛细血管周围的空隙(间质 腔),以及空隙内的细胞和结缔组织
喉亦富含淋 巴组织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下呼吸道
气管分叉在胸骨角 与第4胸椎水平
右主支气管与支气 管夹角比左侧大, 管腔粗,异物易进
叶支气管入肺后分 段,一般右10左8
肺各段间有纤维间 隔,故炎症或不张 呈叶段分布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肺的段与叶间纤维间隔的临床意义
吸入性肺炎或肺脓肿好发于右肺上叶 后段及下叶背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