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析——拙政园
拙政园分析完整版

立水边、秀美倩巧。
其雪梅中总,香部体亭云是旁布蔚植拙局梅亭政以,:园暗水雪香的池香浮主为,动景指。中梅又区心花称,,。冬为云亭亭蔚。精台,华楼指所花榭木在皆繁。临盛面。水此积而亭约建适1宜,8早.池5春亩广赏。 树茂,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 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 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 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西为“雪香云蔚亭”,东 为“待霜亭”。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 的“香洲”(“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 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 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 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 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花木为胜
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 (“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
花木为胜
倚玉轩、玲珑馆的竹 “倚楹碧玉万竿长” “月光穿竹翠玲珑”
花木为胜
待霜亭的桔 (洞庭须待满林霜”)
花木为胜
听雨轩的竹、荷、芭蕉 (“听雨入秋竹”,“蕉叶 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 声”)
花木为胜
玉兰堂的玉兰 “此生当如玉兰洁”
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早期王氏拙 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 材。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 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 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 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
花木为胜
“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
花木为胜
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
空间布局
西花园
洒兰雪”诗意而名,堂中南面置漆
拙政园分析

一池三山
B
利用山石把水面划分为南北两部分
A
利用假山石分割 的空间相互连绵、延 伸、渗透,找不出一 条明确的分界线。
景观较平淡、 优雅、宁静。
景观较集中, 而富变化。
一池三山景区
译意:白梅飘香树木葱茂。雪 香云蔚亭草书匾额“山花野鸟之间” 富有山林野趣的山花和野鸟,充满 了春的活力,雪香云蔚亭南柱楹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声显 静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创造出一个 幽静、深邃、富有情趣的自然景色, 描绘世界的静止和安谧,颇富佛教 禅意。
香洲底层平面
香洲顶层平面
北 东 西
香洲
南
小飞虹
小飞虹作为架空的廊桥,既有 分割空间的作用,又可使两侧空间 相互渗透,从而加强了空间的层次 感。半通半隔,意境悠远。
自松风亭透过小飞虹看香洲,前者为近景,后者为远景。 自香洲透过小飞虹看松风亭,原来作为近景的松风亭则变为远景。
小沧浪
小沧浪位于拙政园西部,面积约占600平方米, 约占中部面积的1/20,曲折变化丰富,小沧浪水院在 整个境域组织中属于幽深屈曲,利用建筑和水景域的 典型,
荷风四面亭
见山楼
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 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 山廊或假山石级。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 黛瓦,色彩淡雅,楼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风。上 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此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见山楼高 而不危,耸而平稳,与周围的景物构成均衡的图画。
见山楼的游廊分别通往一二楼,其中二 楼的爬山廊随山势高低转折,极富变化与情 趣。
柳阴曲路
柳阴曲路空廊起到了导游的作 用,而且是贯穿在两个景区之间的 线索。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拙政园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之一,始建于明代,建于苏州市虎丘区,其园林建筑与景观极具特色,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从园林文化、景观设计、园林结构、文化意义等方面对拙政园进行分析。
一、园林文化苏州园林建筑具有浓厚的园林文化氛围,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苏州园林利用自然山水,取得天人和谐之美,有“人工为自然,天地合一”的园林理念,将自己打造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拙政园创新了园林文化,既积极吸收华夏文化,又吸收异域文化,形成了“灵心所见”的园林特色。
二、景观设计拙政园的场景设计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其时空布局设计合理,空间利用充分有效。
整个园林包括了池塘、山水、假山、建筑、花岗石等元素的结构,以及清静、雅致的格调,构建起一派风雅之气。
拙政园园内的景观很有特色,花岗石路上雕刻着名人手迹,墙上也刻有许多文化名人墨迹,这样将追溯文化和历史的气氛完美地融入其中。
古典式建构、精美细致的雕花门、弧形山墙等,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拙政园还采用了互见互联的手法,形成连续流通的空间,在自然中自然寻址,仿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三、园林结构拙政园的景观布局以水为中心,园林结构构建了自然美与文化美的结合。
整个园林以池塘为骨架,把人工山水、花草、石块等构成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园内石牌坊、假山、亭阁、廊榭、楼阁等建筑也各具特色。
所有的建筑物都以重重叠叠的园区进行着自然的分隔,中间留出溪流或池塘等自然景观,形成自然的隔断与联系,方便游人欣赏风景。
拙政园的色彩构成也非常注重设计,园内花坛花事更是极具灵光,令游人呼之欲出。
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古典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的审美意趣。
四、文化意义拙政园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其提供的观赏价值,更体现在其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思想。
拙政园融合了古典建筑、艺术和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和民族气质,同时也传递了社会重视诗词书画和文化艺术的价值观。
拙政园景区详细分析

在船头,四面开敞明亮,满园
秀色,令人心爽。烈日酷暑,
此地却荷风阵阵,举目凉爽。
北
香洲船头上悬有文徵明写旳题 额,后人还专门为之题跋。
东
西
香洲
南
香洲顶层平面
小飞虹
小飞虹作为架空旳廊桥,既有 分割空间旳作用,又可使两侧空间 相互渗透,从而加强了空间旳层次 感。半通半隔,意境悠远。
自松风亭透过小飞虹看香洲,前者为近景,后者为远景。 自香洲透过小飞虹看松风亭,原来作为近景旳松风亭则变为远景。
园林旳骨髓—山石 园林旳五官—建筑
园林旳血脉—水系 园林旳毛发—花木
私家园林之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1523年明朝正 德年间,是中国一座著名旳园 林。拙政园是王献臣弃官回乡 后拓建而成,四百数年来拙政 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 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 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 政园为中国旳四大名园之一, 与北京颐和园,承德旳避暑山 庄,苏州旳留园齐名。作为苏 州园林中旳经典作品,被誉为 “中国园林之母”,也是全国 要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 化遗产。今拙政园辖地面积约 83.5亩,其中开放面积约73亩 。73亩开放面积中,仅38亩为 晚清建筑园林遗产。
透过枇杷园旳门洞看雪香云蔚婷
绣绮亭
荷花池
远香堂
绣绮亭三面开敞,北可 俯看大荷花池之沧浪,西可 远眺远香堂之红裳,南可近 望枇杷园之晚翠。亭柱有 “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 之劝世联文,亭墙窗额复有 “晓丹晚翠”之匾,两侧还 有“露香红玉树,风绽紫蟠 桃”这么旳应景之对。
绣绮亭平面图 枇杷园
海棠春坞
荷风四面亭
见山楼
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 从西部可经过平坦旳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 山廊或假山石级。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 黛瓦,色彩淡雅,楼上旳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风。上 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此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见山楼高 而不危,耸而平稳,与周围旳景物构成均衡旳图画。
拙政园中园亭立意与布局分析

总之,拙政园空间结构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独特魅力。通 过运用空间句法等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园林的空间结构 和文化内涵,还能从中获取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启示。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筑 设计中,我们应该借鉴拙政园等传统园林的精髓注重空间句法的运用和自然 与文化的保护,以创造具有历史底蕴和现代气息的城市环境。
1、空间构成
拙政园的空间构成分为前庭、中院和后园三个部分。前庭是园林的入口处,起 着引导游人进入的作用;中院是园林的主体部分,包括水面、假山、亭台楼阁 等元素;后园则以自然风光为主,是园林的出口处。这三个部分有机组合,形 成了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园林空间。
2、空间氛围
拙政园的空间氛围独特,充满了诗情画意。园中以小桥流水、花香鸟语为主要 特色,给游人带来宁静、优雅的感受。水是拙政园的灵魂,园内水系丰富,大 小水面相结合,错落有致。水中的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以及游来游去的鱼儿, 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谧的氛围。
总之,拙政园以其独特的空间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 魅力。无论是从整体布局还是从细节处理上,拙政园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 林建造的艺术精髓,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些特征使得拙政园不仅 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瑰宝。
基本内容
拙政园,这座坐落在苏州古城东北角的园林,以其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而闻名 于世。它的构建和设计充满了独特的元素,反映出古代中国深厚的文化和艺术 底蕴。本次演示将尝试从历史背景、空间布局、文化意蕴三个方面,深入探讨 拙政园的造园元素。
二、空间格局
从空间布局上来看,拙政园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特色。全园分为东、中、西 三部分,以中区为主,且布局自然和谐,水池、山石、植物、建筑等各类元素 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拙政园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它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名“沧浪亭”,后因得主溥仪的点化而得名“拙政园”。
这座园林占地约为5.2万平方米,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的代表之一拙政园以其独特的小型园林设计风格和巧妙的水景演绎而闻名。
园林分为中部、东部和西部三个部分。
中部是最主要的景点,包括了白塔、景德楼、翠鸟楼等建筑。
东部的特色是漫步的长廊和见证历史的展览馆。
西部则以静谧的花园和复古的建筑为主。
拙政园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原则之一,即以水为中心。
整个园林布局围绕着人工湖展开,湖水被半抱园的布局环绕。
在湖的中央,有一座小岛,名为柏梁亭,是园林的最高点,也是游人欣赏湖景的最佳地点之一、湖水之外,还有许多小溪、小桥和人工山石,它们与植被和建筑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景观。
除了水景,拙政园的建筑也是园林艺术的亮点之一、园林内建有多座楼阁、亭台和假山。
白塔是拙政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它是园林中最高、最精致的建筑之一,也是游人最喜欢的拍摄点之一、景德楼则是一座仿古建筑,它用红木和瓷砖来装饰,展示了传统的工艺美术。
翠鸟楼是一座古朴而美丽的木结构亭子,提供了俯瞰园林的绝佳视角。
拙政园的设计还融合了文化和艺术的元素。
整个园林中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草木和石头,它们通过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展示出丰富多样的美。
园林内也设有一些展览馆,展示了苏州古代园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游人可以通过观看展览和听讲解,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总的来说,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小型园林设计风格和巧妙的水景演绎而闻名。
园林的核心是以水为中心,水景与建筑和植被相得益彰,形成了和谐的景观。
园林内还有多座精致的建筑和花卉、草木展示。
此外,园林内还设有展览馆,展示了苏州古代园林的历史和文化。
拙政园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品,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欣赏和学习。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拙政园是中国苏州地区的一座著名古典园林,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以其独特的造景手法而闻名,下面我将对拙政园的造景手法进行分析。
首先,拙政园注重景观布局的合理性。
整个园林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南部是主体花园,北部是次要花园。
主体花园采用了"人、山、水"相结合的布局,其中人是指建筑物、人工岛、廊下等,山是指人工山,水是指人工湖。
这种布局将人建造的景观与自然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富有层次感和变化的景观效果。
其次,拙政园运用透视手法营造景深。
拙政园采用了错落布局的花坛、石塔、石桥等元素,通过透视手法营造了景深感。
不同大小、高度的花坛、石塔和石桥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园林中,使得整个园林展示出层次感和景深感,给人以远近有序的视觉效果。
再次,拙政园注重景观的对称和平衡。
拙政园的建筑、花坛、峭岸等景观元素都采用了对称的布局。
例如,园林的主体建筑苕溪渔舟和石舫建筑对称,花坛、石桥的布局也是对称的。
这种对称的布局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追求平衡与和谐的审美理念。
最后,拙政园注重景观的变化和多样性。
拙政园中有各种各样的景观元素,如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荷塘月色等。
这些景观元素形式多样,布局巧妙。
园林中的每一处都有不同的景色和氛围,通过不同景观元素的变化和组合,使得整个园林的景观变化多样,使人在游览中不断产生新鲜感和惊喜感。
综上所述,拙政园以其独特的造景手法成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景观布局合理,运用透视手法营造景深,注重景观的对称与平衡以及景观的变化和多样性。
这些手法使得拙政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注意与赞赏。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摘要】苏州拙政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其意境构成手法巧妙、独具特色。
整体布局采用了“曲径通幽、回环婉转”的手法,建筑风格融合了南北风格,园林景观以水为主题,充分展现了水乡氛围。
意境营造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山水和建筑之美,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景致。
而园内的文化内涵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流露出古典雅致之美。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深远,体现了中华园林的独特魅力,其构成手法精湛,展现了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园林景观、意境营造、文化内涵、深远、巧妙、独具特色1. 引言1.1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其意境构成手法堪称经典。
通过分析拙政园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园林景观、意境营造和文化内涵,可以看出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详细的解读,探讨其深远的意境、巧妙的手法以及独具特色的品质。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拙政园的精髓,感受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以及对传统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赏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读者可以对这座古典园林的魅力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2. 正文2.1 整体布局苏州拙政园是一座经典的园林建筑,其整体布局精致而独特。
园内主要由水池、廊亭、假山、小桥等组成,整体呈现出精巧的对称布局。
园林中心是一座精美的亭台,四周环绕着水池,水面倒映出亭台的倩影,增添了一份宁静和雅致。
园内的小桥曲径蜿蜒,将园中各处景致串联起来,使游客仿佛穿越在一幅幅画卷之中。
假山被巧妙地布置在园内各处,既增添了景观的层次感,又为园林增添了一份自然的气息。
整体布局既注重对称,又注重错落有致,使游客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舒适和谐的视觉享受。
整体布局的精致和巧妙,体现了园林建筑师对空间的精准把握和美学追求,为苏州拙政园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献臣
明代正德四年(1509),官 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 臣建造此园,取晋代潘岳 《闲居赋》中"灌园鬻蔬, 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 为政也"之意,名"拙政园"。
建造背景:拙政园修建于明代,御史王献臣弃官归隐后买地修建。园林分为东园、中院、 西园,曾邀请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参与设计蓝图,前后修建16年。
2019/9/20
空间垂直要素限定 由墙、柱、屏风、栏杆等围合形成空间。例: 宜两亭
2019/9/20
2019/9/20
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 半伸向水面,灵空架 于水波上,伫立水边、 秀美倩巧。
空间各要素的综合限定 园林内大多数景观以综合限定为主。例:见山楼
2019/9/20
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 故以为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 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苏州拙政园是我国古代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优秀典范,其空间布局不仅 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内涵,还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无限的 思维遐想,有其独特的设计手法,充分理解和解析其空间特征为现代园 林的设计、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19/9/20
THANKS!
2019/9/20
二、空间序列关系
(
(一)、滞留空间与流动空间 (二) 、空间组织关系 (三)、空间组合形式 (四)、空间各要素限定
2019/9/20
静态空间一般为亭台楼阁,比较封闭,功能明确, 空间表现清晰明确,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
2019/9/20
2019/9/20
动态一般为走廊等。
空间具有开敞性和视觉的导 向性
2019/9/20
拙政园里的远香堂南部黄山是湖石与黄石混搭,不过值得称赞的是洞内用湖 石衬里,这样就可以避免混杂。
2019/9/20
每个区域有不同的铺装形式,巧妙的运用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拼 出各样图纹
2019/9/20
拙政园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曲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 三分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拙政园
姓名:陶梦凡 指导老师:彭颖 班级:14景观设计
区位分析:中国.江苏.苏州
2019/9/20
2019/9/20
拙政园印象
2019/9/20
目录:
一、背景
二、空间序列关系
三、叠石、理水、花木、配置的处理手 法
5
一、背景
(一)、建造背景 (二)、文化背景
2019/9/20
2019/9/20Fra bibliotek2019/9/20
空间的围合与通透 围合与通透是互相穿 插和贯通的。
园林中有大量的闭合 空间和长廊,为了防 止人们视觉审美疲劳, 在设计手法上,利用 镂空造型表现借景等 艺术形式,让整个空 间动静结合,富有生 气。
三、叠石、理水、花木、配置的处 理手法
2019/9/20
苏州盛产石料,苏州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 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仿真山之脉络 气势,或仿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埠。
2019/9/20
2019/9/20
文化背景:拙政园是我国 “四大名园”之一。 1961年3月4日国务 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曾为许多在历 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 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 其中有:钱牧斋和柳 如是,明末御史、刑 部侍郎王心一,太平 天国忠王李秀成,江 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 洞等
界面组织有连续性和节奏性
空间构成富有变化性和多样 性
空间组织关系 拙政园内各个空间之间属于并列关系,有大的划分:东园、中园、西园; 有小的划分:兰雪堂、涵青亭、天泉亭、芙蓉榭、玉兰堂、见山楼、小 飞虹、远香堂的等。
2019/9/20
空间组合形式:拙政园内空间组合多为组团式,各个空间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分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都以自然式为主,又可分为两大类。
2019/9/20
第一类是同一种类植物的群植,如沧浪亭山边的箬竹满坡,苍翠欲滴。 留园西部的漫山枫林,入秋时有万山红遍的奇景。怡园中锄月轩前的牡 丹,可赏“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色彩纷呈。
2019/9/20
第二类是计划总不同的植物丛植,与山石配合,以白色景墙为底,就像在宣纸 上绘画一般,有诗情画意、寓情于景之感。
2019/9/20
分析有感:拙政园虽然是私家园林,面积相对皇家园林来说较小,但在园林建 筑形式上却丰富多样,涵盖了大多数古典园林建筑类型,起到了点景、 观景、引景、对景等诸多作用。
2019/9/20
总结:
拙政园创造性的富于人们归属感。在园中,不仅有山水等物质因素,也 有统一全园主题或情趣的精神因素,不仅是视觉,园林中还唤醒了人 的嗅觉、听觉、触觉,甚至对时间的感知,从而打破了人与环境的隔离 与对视,反而建立了人与环境的联系和融合。
2019/9/20
以水见长,突出主题。水是拙政园的灵魂和纽带,是拙政园的主体和主题。故 拙政园中一切造园景物都以与池水相调和、相映衬为原则。
2019/9/20
2019/9/20
化整为零,分散用水。用化整为零的方 法把水面分割成相互连通的若 干小块,这样便可因水的来去 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 尽的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