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旅游市场分析
成都市老年旅游市场调查分析

游 的 服 务设 施 ,方便群 众 ,必 将 是鼓 励推 动 老年 旅 游 业 的重 要 举 全 国部 分 旅 游 资 源开 发 较 完善 的 景 区还 有相 当 大的 差 距 , 础设 基
更 少 谈专 门 针 对老 年 人 旅游 的 服 务 设施 。所 以 应 从细 处 着 眼 ,鼓 励 促 进 巾 老年 旅 游 业的 发 展 。 第 四 ,既 要强 调 中老 年旅 游 业 的 整体 控 制 与约 束 ,义要 体 现
人 温馨 的 “ ” 家 。 2 价格 策 略 .
善 ,维 护 和 整治 旅 游 市场 秩 序 ,以 杜绝 经 营 者 非理 性 ,甚 非 法
规 范 ,监 管 更符 合 经 济学 社 会 学的 效 率 原 则 。显然 ,加 强 政 府
因此旅 行礼廊 根据 老年 人的 特 点开 发适 合老 年 人的 专项 旅游 产 品 。 行 为 的 出现 。加 强立 法 意 味 着制 度 建 设提 升 了 一个层 次 ,以制 度 的 协 调监 管 作 用 是 势 在必 行的 。
老 年旅 游 产 晶 时 应 该避 开 旅游 黄金 周 ,安 排 在旅 游 淡 季 , 比
如每 年 的 春 秋 两 季 ,二 I 份 、 “ 一 以 后 以 及十 ・ 二几 { 十 ” 月份 , 这 政 府 的 人文 关怀 ,服务 与 管 理并 重 ,把 对 老年 人旅 游 的 支持 落 到 个时 问段 仅 何 利 丁降 低 旅游 价 格 比 如提 供旅 游 折 扣 , 因为 其 实 处 ,给 予适 当的 物 质支 持 和制 度支 持 ,( “ 也 如 三”中 所述 建 议 ) , 气候 适 宜 而 比较 受 老年 人欢 迎 。另外 , 年 人 在淡 季 出游 过 程 中 , 老 把 成 都 的旅 游文 化 与成都 老 年 人 的旅 游文 化 润 物细 无 声 的传 达 给 旅 行社 可提 供 些具 钉特 色 的 老 年活 动 ,不 仅 使得 老 年 人 能感 受 中 老 年 人 , 伞 面推 进 老 年 旅游 市场 的 发 展 。
成都市旅游市场分析

四川师范大学作业题目:成都市旅游市场分析课程名称:旅游地理2012.11.10目录一、成都旅游资源概述 (3)二、成都市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分析 (4)<一>、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4)1、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4)2、高峰指数。
(4)<二>、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 (5)<三>、结论 (8)三、成都市旅游形象景观代表 (9)四、成都市旅游客源分布图 (12)一、成都旅游资源概述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间,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和东南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
境内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摄氏16度上下,降水量约1000毫米,素有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之誉,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进,物产十分富饶,历来被称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明珠"。
以上这些可以说是成都的天赋,但成都并不甘于现状,一直在默默的努力奋斗。
今天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还是全国"双拥"模范城。
最近,她又以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人居奖"和"最佳范例奖"两项殊誉。
以上的种种使得成都成为一座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特大城市。
她是稀世珍宝大熊猫的故乡,也是天府之国的中心和"窗口"。
她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风光绚丽多姿和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
二、成都市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分析<一>、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1、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由旅游季节性引起的,可以用季节性强度指数来定量分析其计算公式是:R=√[∑(xi-8.33)2]1/2 ( i=1,2,3…12)其中:R为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Xi为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成都旅行市场调研报告

成都旅行市场调研报告成都旅行市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报告旨在对成都旅行市场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旅行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潜在机遇。
调研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
二、调研结果分析1. 成都旅行市场现状成都旅行市场现状良好,吸引了大量游客。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成都每年接待外地游客数量约为5000万人次,其中有50%的游客来自国内其他城市,50%来自海外。
成都的旅游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包括文化遗产观光、美食旅游、休闲度假等。
成都的旅游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2. 成都旅行市场发展趋势(1)旅游需求多样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对旅行的需求更加多样化。
不只是观光旅游,许多游客也追求深度体验和参与性旅游活动。
(2)线上线下融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线上旅游服务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网络平台预订机票、酒店和旅行套餐。
线上线下融合将成为未来旅行市场的主流。
(3)文化旅游的兴起:成都作为历史悠久并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文化旅游逐渐兴起。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成都感受文化魅力,参观博物馆、古迹和艺术展览。
(4)生态旅游的推广:成都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
开发和推广生态旅游将是成都旅行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开展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并提供绿色的旅行选择。
(5)商务旅游的增长: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商务中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务旅游者。
商务旅游市场的发展将为成都旅行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三、潜在机会和挑战1. 潜在机会(1)国内外游客数量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吸引更多游客来成都旅行。
(3)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旅游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2. 挑战(1)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如何提供独特的旅游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是一项重大挑战。
(2)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如交通、住宿、旅游景点的开发等。
(3)旅游安全和环保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确保游客的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年成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年成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近年来,成都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了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旅游中心城市。
今年的成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成都旅游业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
一、旅游收入规模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全域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8亿人次,同比增长11.1%;旅游总收入达到1299.55亿元,同比增长16.7%。
这意味着成都市旅游收入规模已经超过了不少省会城市和直辖市。
二、游客消费特征成都旅游产业呈现出了消费结构趋向优化、消费方式多元化、消费内容个性化的特征。
同时,游客的消费金额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来自外地游客的消费金额表现较为突出,这也说明了成都旅游市场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三、旅游业态升级成都旅游业态升级也是成都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成都正在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业态。
例如,成都正在开发一批高品质的文化旅游品牌,例如“自贡恐龙博物馆、村民家庭民宿、对照青年旅社”等。
四、旅游品质不断提升成都旅游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品质。
在上半年,成都市旅游投资额同比增长28.6%,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例如:“提升景观打造力度、改善公共厕所设施、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强旅游安全等”五、旅游新亮点层出不穷成都除了拥有众多的文化古迹,还有着许多别具一格的旅游新亮点。
例如,成都正在逐渐形成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著名的文化艺术中心熊猫基地、异国情调的哈哈镜艺术区、轻松自由的比目鱼水世界都是成都新兴旅游业态中的佼佼者。
综上所述,成都市旅游经济正在不断壮大和升级发展,这取决于成都市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旅游海外营销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成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
通过不断地完善旅游市场的配套设施、培育优质的旅游产品和不断推进旅游业态升级的措施,成都市的旅游业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同时,成都市也将成为更多游客来探索、流连的城市。
四川大成都旅游客群市场分析

大九寨旅游市场分析
旅游市场规模大 大九寨是四川省集中打造的四大旅游品牌之一。大九寨旅游圈涵盖 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大草原等众多 知名景区(点)。 自助游主张个性化 追求健康与时尚,偏好自助游,注重旅游消费品质,易形成深度休 闲体验 偏好品牌、品质高的旅游产品 旅游需求体验多元且集聚,疗休养游、运动游、养老游、家庭游等, 品牌、品质、品位缺一不可 8090后成出行主力 团散比3:7,散客时代来临,偏好自驾、徒步、公共交通为主的出 游方式,强调个性化需求体验
11
大成都、大九寨旅游溢出市场
游客市场规模巨大,偏好品质高的休闲度假产品
成都旅游市场特征分析
旅游市场规模大,领跑全省,成为核心增长极 2015年成都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91亿人次。成都市旅游总收入、 游客人数指标增速均居西部重点旅游城市第一位 自助自驾游成为旅游发展新趋势。 游客散客化特征愈发明显。接待国内团队游客850.93万人次,占国 内游客比重为4.5%。自驾车旅行占比高达33.2%。 成都游客花费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国内游客人均花费为1051元。交通、住宿以及旅游购物成为游客消 费的三大项目。 乡村游发展凸显 2015年成都市接待乡村游客9519.18万人次,占接待总人数的 49.75%,贡献近五成
22
专项旅游市场分析 文化研学旅游市场
度假养生市场
家庭亲子游市场
自驾游市场
【游客特征】市内一日游、短途自 驾游、家庭自助游、亲朋结伴自驾 游占主流。 【旅游目的】体验当地民众生活, 满足猎奇心理,增加体验。 【产品偏好】偏好参与其中的深度 体验方式,如主题民宿、实景表演
【游客特征】高消费、高要求、周 期长。中老年、白领阶层、高学历 人群居多。 【旅游目的】以强身健体,康复疗 养为主。更加注重修身养性、非药 物治疗的方式。 【产品偏好】偏好节奏缓慢的休闲 类旅游产品,如森林浴、温泉等
年成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年成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近年来,作为西部地区的一颗明珠,成都的旅游业经济在发展中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
本文将从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消费的规律、旅游业支撑与贡献等方面分析成都市旅游经济的运行情况。
一、旅游市场的发展1、市场规模扩大2019年成都市旅游总收入达到4111.94亿元,同比增长20.93%,其中内地游客近1.14亿人次,同比增长10.42%;港澳台及外籍游客近176万人次,同比增长3.28%。
旅游总人次近1.32亿人次,同比增长10.62%。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成都市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成为引领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2、市场结构优化以2019年旅游市场细分来看,会议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户外运动旅游、尝试美食旅游等新兴市场快速崛起,并且相互渗透发展,市场结构得到优化。
成都市旅游也由单一的“吃住行”商品向以文化、民俗、历史等内涵作为支撑点的精品旅游转变。
二、旅游消费的规律1、消费稳步增加根据2019年成都市的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全年接待游客1.3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111.94亿元,而旅游人均消费在3428元,变化不大。
但是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和对旅游的要求提高,成都市旅游消费的规模仍在稳步增加。
2、构成多样化在旅游消费构成中,旅游开支最大的是交通费和住宿费,占比高达30%以上;其次是购物和餐饮娱乐消费,这两者的占比均超过1/5。
而在这些消费中,住宿费和餐饮娱乐消费纷纷向高品质、个性化、文化化等方向发展。
三、旅游业支撑与贡献1、支撑企业发展成都市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旅游业单一行业带来了经济红利,更是推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
从产业生态环节来看,旅游的高科技和普及性中小企业不断涌现,为成都市“双创”创建和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2、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成都市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和投入,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稳定经济增长,同时也对全市区域性经济发展有着积极贡献。
2023年成都旅游业市场客源综合报告

2023年成都旅游业市场客源综合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分析2023年成都旅游业市场的客源情况,并提供相关数据和趋势分析,以供参考。
市场概况- 2023年成都旅游业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 成都以其丰富的文化历史、美食、自然景观和便捷的交通条件而闻名。
- 成都市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服务质量。
客源分析国内客源- 国内游客是成都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占比约80%。
- 主要来源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一线及二线城市。
- 国内游客更注重品质游、文化体验和美食之旅。
国际客源- 国际游客逐年增加,占比约20%。
- 主要来源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 国际游客对成都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独特体验表现出浓厚兴趣。
客源趋势国内客源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游客数量将继续增长。
- 青年旅游市场的崛起,年轻人倾向于追求个性化、体验式旅游。
- 成都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吸引周边城市居民前来旅游。
国际客源趋势- 成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形象,吸引更多国际游客。
- 随着直飞航线的增加和签证便利化,国际游客数量将继续增长。
- 成都将进一步拓展对海外市场的宣传和推广,开辟更多国际旅游线路。
总结2023年成都旅游业市场客源综合报告显示,成都旅游业持续发展,国内和国际客源都呈现增长趋势。
成都市政府和相关企业应继续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不同客源的需求,进一步推动成都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以上为《2023年成都旅游业市场客源综合报告》的内容。
魅力成都、swot分析1

早在一千多年前,西晋文学家左思所著 《蜀都赋》中便有"金垒中坐,肴隔四陈、觞以 清酊,鲜以紫鳞"的描述。唐宋时期,川菜更为 脍炙人口。诗人陆游曾有"玉食峨眉木耳,金齑 丙穴鱼"的诗句赞美川菜。元、明、清建都北京 后,随着入川官吏增多,大批北京厨师前往成 都落户,经营饮食业,因而川菜又得到了进一 步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地方菜系。 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素来享有"一菜 一格,百菜百味"的声誉,它历史悠久,源远流 长。据史书记载,川菜起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 国。自秦朝至三国时期,成都逐渐成为四川地 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川菜得到较大 发展。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 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 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 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 减少。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 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 来了许多困难。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 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 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 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 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大熊猫是中国的特产,主要分布在川、陕、甘三省, 目前的野生大熊猫总数不足10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 在四川境内,成都市郊的都江堰、崇州、大邑、彭州都 有少量大熊猫出没。 为了强化大熊猫的野外保护,成都分别在都江堰市建 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崇州市建 有省级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大邑县建有省级黑水 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1、现有旅游吸引物 2、SWOT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师范大学作业题目:成都市旅游市场分析课程名称:旅游地理2012.11.10目录一、成都旅游资源概述 (3)二、成都市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分析 (3)<一>、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3)1、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3)2、高峰指数。
(4)<二>、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 (5)<三>、结论 (8)三、成都市旅游形象景观代表 (9)四、成都市旅游客源分布图 (12)一、成都旅游资源概述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间,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和东南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
境内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摄氏16度上下,降水量约1000毫米,素有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之誉,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进,物产十分富饶,历来被称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明珠"。
以上这些可以说是成都的天赋,但成都并不甘于现状,一直在默默的努力奋斗。
今天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还是全国"双拥"模范城。
最近,她又以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人居奖"和"最佳范例奖"两项殊誉。
以上的种种使得成都成为一座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特大城市。
她是稀世珍宝大熊猫的故乡,也是天府之国的中心和"窗口"。
她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风光绚丽多姿和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
二、成都市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分析<一>、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1、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由旅游季节性引起的,可以用季节性强度指数来定量分析其计算公式是:R=√[∑(xi-8.33)2]1/2 (i=1,2,3…12)其中:R为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Xi为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R值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
2、高峰指数。
旅游需求随时间的变化还可以用高峰指数来度量,表示某一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利用旅游设施的趋势。
其计算公式为:Pn=(V1—V2)/(n—1)V1×100式中:Pn为高峰指数;V1为最繁忙时期的游客数;Vn为在第n个时期内的游客数;n为参照时段(1=最繁忙时期)。
数据收集:2010年成都全年游客量及各月游客量,见表1.1。
表1.1 2010年成都各月游客量及比例月份游客数量(万人)比例(%)一月26639 3.6二月56057 7.7三月110985 15.1四月164852 23.0五月60491 8.2六月69612 9.5七月74755 10.2八月78584 10.7九月92181 9.9十月86725 12.0十一月63064 8.6十二月41729 5.7 注:本表根据成都旅游信息网的相关数据计算(1)通过上表得出季节相关指数R=5.09;结论:季节相关指数表明的是成都旅游季节分布集中性,R值越接近于零,旅游时间分配越均匀,但是成都2010年的指数已达5.09,表明成都旅游淡旺季差异大,三月、四月游客量较多,一月、十二月游客量较少。
(2)高峰指数(n表示月份)根据上表得知最繁忙的月份是三月,十二月份达到月份最低谷。
选择n值为6,代表的是全年中月份的中点。
应用公式计算得Pn=8.8%.<二>、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主要指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
其集中性可以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定量分析,其计算式是:式中: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量;T为旅游地接待游客总量;N为客源地总数。
(1)按国家来分数据收集: 2010年来成都旅游的主要国家游客人数。
(见表1.21)表1.21 2010年成都国际游客地理分布国家人数(万人)比例(%)美国7.71 12.27英国 4.45 7.08韩国 2.54 4.04新加坡 2.47 3.93马来西亚 2.21 3.52法国 2.17 3.45澳大利亚 1.99 3.17日本12.97 20.64德国 1.84 2.93泰国 1.02 1.62印尼0.65 1.04俄罗斯0.41 0.65加拿大 1.85 2.95其它20.55 32.71注:本表根据成都旅游信息网的相关数据计算代入地理集中指数公式计算,得出成都G=42.24.结论:空间分布集中指数表明客源的集中与分散。
成都的G值较大,说明客源地较集中,其中客源较集中于日本、美国、英国。
(2)按洲来分数据收集:2010年来成都旅游的各洲游客人数。
(见表1.22)表1.22 2010年成都国际游客地理分布各大洲入境人数(万人)比例(%)亚洲25.66 61欧洲14.77 20.11美洲10.01 14.95大洋洲 2.54 3.46非洲0.35 0.84注:本表根据成都旅游信息网的相关数据计算代入地理集中指数公式计算,得出成都G=52.38.结论:成都客源地较集中于亚洲,非洲来的游客较少。
(3)按国内省份来分数据收集:2010年来成都旅游的国内主要省份游客数。
(见表1.23)表1.23 2010年成都国内游客地理分布各城市入境人数(万人)比例(%)四川123.24 47.86广东24.79 9.63上海22.76 8.84北京18.75 7.3重庆17.27 6.71云南9.89 3.84江苏8.53 3.31浙江7.63 2.96海南7.34 2.85广西6.56 2.55西藏 5.73 2.23天津 5.03 1.95代入地理集中指数公式计算,得出成都G=51.1.结论:国内客源集中于四川本省,游客量随距离增加具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
<三>、结论通过对成都市旅游需求时空分布集中性的分析,并结合成都市旅游资源状况,我们得出2010年三月、四月来成都旅游的游客较多,也就是说在春季游客较多,并且三月和十月成都迎来了旅游的高峰期。
春季万物复苏,成都气候回暖,是游客外出旅游的好时节,于是成都的园林峡谷(如:西岭雪山,灵鹫山大峡谷等),草原湖泊(都江堰,天台山,九龙沟,青城山等)受到很多游客的青睐。
十一黄金周,是促使了大量游客来蓉旅游的重要因素,而且十月正值赏红叶的最佳时期,于是十月成为游客高峰期毋庸置疑。
在游客中国外有主要来自亚洲,亚洲中又属日本最多。
相对比日本的所处的地理环境来说,成都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在在15.2-16.6摄氏度左右,全年无霜期大于300天。
季节、气候、自然环境的差异使得成都对日本游客的吸引力巨大,历史文化的渊源也是另一个促使原因。
国内来自四川游客居首位,且是第二位广东游客数量的五倍,于是不难看出影响国内客源地最主要的因素是距离,客源地与目的地距离的远近与国家安排的法定节假日长短相作用,导致大多数游客旅游只能就近取材,在本省选择休闲地。
综上所述,成都市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取决于成都自身的旅游景观所能提供旅游价值的时段及游客的出游时间长短。
空间分布集中性取决于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
除此之外,空间客源地的分散程度还与成都在国际上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成都要想拥有更多的客源应该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提高国际影响力。
三、成都市旅游形象景观代表我们根据成都市客源市场状况,选择的成都市旅游形象代表景观是:都江堰。
都江堰坐落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都江堰举世闻名的中国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都江堰水利工程。
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
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都江堰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水文化由都江堰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
都江堰有块石碑,上面刻着“深淘滩,低作堰”字样,表达了对修建者的纪念。
所以无论是都江堰的自然资源价值,还是人文资源价值都对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很大影响,所以成都的典型代表景观都江堰当之无愧。
都江堰景色展示:四、成都市旅游客源分布图(见附页)附图1 国际客源地分布图附图2 国外客源地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