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晒盐”》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晒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结晶的途径之一。理解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阅读初步掌握海水晒盐的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总结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培养其思维及逆向思维的能力。通过学生实验帮助其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从海水“晒盐”的过程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多媒体课件:猜谜语!

提问: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吃的食盐来自于哪里吗?(学生思考、猜谜)。讲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板书:第二节(1)海水“晒盐”的过程。设计意图:从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认为海水“晒盐”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播放视频:海水“晒盐”的过程(认真观看视频)。板书:海水“晒盐”的流程(总结海水“晒盐”的过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通过观看海水“晒盐”的过程,你有什么疑惑?(学生质疑)。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一:在一定量的溶剂(水)中,固体溶质是否能无限制的溶解?(学生分组探究活动,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固体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时往往是有限度的,我们就把这种达到最大限度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没有达到最大限度的,我们称之为不饱和溶液。

板书: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现在你手中的溶液是什么溶液?你是如何判断的?那怎么才能让未溶解的固体溶解呢?(思考并回答)设计意图:质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

探究活动二:如何将底部未溶解的固体物质溶解?(分组探究活动,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板书:转化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归纳:温度和溶剂的量不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设计意图:促进思维向深入发展,通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对学生进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小结: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该溶质的饱和溶液”(通过演示实验证明),深入领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其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及语言归纳能力,初步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探究活动三: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分组实验并回答)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分析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强化学生“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讲解:结晶及方法,归纳海水“晒盐”中的蒸发结晶;观察活动二中的硝酸钾结晶并总结出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验得出结论,从而使得学生思维从现象到本质产生质的飞跃。

利用图片介绍:常见晶体

课堂收获:(谈收获)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并总结。

学以致用:1.为什么在通常情况下,食盐不会结晶析出,而在风吹、日晒下才会析出?

2.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

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海水“晒盐”过程中,为什么不将海水蒸干?(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知识拓展,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能力。

课后作业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实验中学) ?编辑孙玲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