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工学门 类专业,专业代码为,属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制为四年。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化工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和特色实践教学。
主要包括安全化学与绿色化学,物质的合成、分离、鉴定与表征,常用仪器的使用,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基本物理量与物理化学参数的测定。除验证性实验外,应有适当比例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
实践教学
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数学、物理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实践训练等知识。在保证中国国家规 定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增加某方面的教学内容。
包括工程基础类知识,安全与环保类知识,专业概论知识,基础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核心知识以及 反映不同专业特点的特色学科知识。
2、基于项目教学,整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将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与化工专业理论课教学全面结合,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将化工设计 竞赛题目作为设计项目贯穿于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实现基于设计项目的教育和学习。围绕化工设计竞赛 内容,优化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现各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无缝连接。
发展前景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01 发展历程
03 培养规格
目录
化学工程材料与化学工艺

耐压性:化学 工艺中常常需 要高压操作, 因此材料需要 具有良好的耐
压性。
耐磨性:化学 工艺中常常需 要对材料进行 磨损,因此材 料需要具有良 好的耐磨性。
导热性:化学 工艺中常常需 要对材料进行 热传导,因此 材料需要具有 良好的导热性。
绝缘性:化学 工艺中常常需 要对材料进行 电绝缘,因此 材料需要具有 良好的绝缘性。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石油化工:石 油炼制、石油 化工产品生产
等
精细化工:化 妆品、药品、 食品添加剂等 精细化工产品
的生产
材料化工:高 分子材料、无 机材料、复合 材料等材料的
生产
环保化工:废 水处理、废气 处理、固废处 理等环保技术
的应用
生物化工:生 物制药、生物 肥料、生物能 源等生物技术
的应用
电子化工:半 导体材料、电 子元器件、电 子设备等电子
塑料材料:轻便、易加工、不导电、易老化
橡胶材料:弹性好、耐磨损、不导电、易老 化
熔融法:将原料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冷却成型 溶液法:将原料溶解在溶液中,然后进行沉淀、结晶、干燥等步骤 气相沉积法:将原料在高温下蒸发,然后在低温下冷凝成固体 固相反应法:将原料在高温下反应,然后冷却成型 电化学法:利用电化学反应,将原料转化为所需的材料 生物合成法:利用生物技术影响 化学反应的稳定性 和连续性
材料耐腐蚀性:影 响化学反应的耐腐 蚀性和使用寿命
材料环保性:影响 化学反应的环保性 和安全性
耐腐蚀性:化学 工艺中常用的酸、 碱、盐等物质对 材料有腐蚀作用, 因此材料需要具 有良好的耐腐蚀
性。
耐高温性:化 学工艺中常常 需要高温操作, 因此材料需要 具有良好的耐
化学工程材料与化学 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化学工程中,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利用技术和创造环境友好型产品是促进绿色化工实现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的解决当今生活中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节能环保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将不可再生资源发挥出最大限度的积极作用。
1 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简介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是利用化学反应来防止环境污染的一门学科领域。
它的研究目的就是利用一系列的原理和方法降低或者去除化学工程中化学产品的设计、制造与应用当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使化学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更具有环保的性能。
所以绿色化学工程工艺也可以降低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在整个生产反应过程中都处于一个无害化工过程,所以也被称为绿色化工。
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在全世界的使用范围内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从源头上就减少对污染物的生产和反应,而不是污染物或者废弃物产生之后在进行净化处理。
化学产品在进行绿色环保设计中,也会做到将原材料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化学产品在进行分析时候,主要是对生产效率的同时使用,降低原料和产品的有毒1/ 4性。
它还可以在化学产品生产过程中将有毒物质利用溶剂进行析出,尽量选择使用无害产品。
2 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积极作用2.1 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就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生产技术,这是一种绿色的化学工业技术,随着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有了很多领域的应用,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
不仅涉及到了工程技术的应用范围,更是涉及到了辐射加工技术和绿色催化技术的应用,都具有了很明显的效果。
所以这种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在很多的生活领域都实现了环保节能的保护效果。
2.2 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产品对于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如今的生活生产中也得到了很多实际实例的使用。
例如像空调制冷过程中一般都会涉及到氟利昂的使用,但是众所周知氟利昂在大量使用后会对大气中的臭氧层造成一定的影响,臭氧层一旦受到影响,紫外线就会穿过云层直接照射到地球的表面,而地球表面的温度就会直线上升,容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出现。
化学工程与工艺论文(精选8篇)

《化学工程与工艺论文》化学工程与工艺论文(一):题目:关于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的促进作用探析关键词: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化学工业节能摘要:在处理有害、有毒物质时,采用传统化化学生产方法具有必须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化学工业的发展速率。
所以,应结合应用绿色化学工程和工艺,这样一来方可减少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而提升资源利用率。
本文主要探讨了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的作用,并提出了个人见解,对今后的研究具有必须的参考好处。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科技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而经济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在这一背景条件的影响下,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加剧,而自然生态系统也遭到了破坏。
因此,我们务必要提高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合理应用各项资源和能源,提升其应用效率,这样一来方可到达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了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的作用,而这也是减少化工污染以及能源消耗的主要渠道,并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必须的现实好处。
1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的促进作用1.1正确选取清洁生产技术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进行思考,由于清洁生产技术所需的成本比较高,当对生产原料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能够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进而提升化学生产的综合品质。
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清洁生产技术可包括以下几种,即:脱硝技术与脱硫技术,透过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垃圾物质以及具有必须污染性的化学物质等采用此种方式处理后,均会使其变为沼气。
在此过程中,也务必要合理应用自然发电技术,例如风能等,研发出更多的新型技术手段,尤其是应加大生物工程的研发力度,推出很多全新的清洁生产技术,方可提升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状况,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1.2合理应用生物技术透过对化学工程生产进行分析后可发现,应用比较广泛的生物技术主要可包括两个方面,即:生物化工以及化学仿生学、例如,在正确使用生物酶后,结合相应的绿色化工工程以及工艺,能够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使再生资源能够得以使用,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区别

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区别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区别1. 引言在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常常会听到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这两个术语。
《化学工程与工艺》word版

化学工程与工艺2010-04-11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有:物理化学、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和一门必选的专业方向课程.本专业每年计划招生本科240名、硕士约300名,博士约60名.一、化学工程方向本方向隶属于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是首批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较高知识素养的高等化工专业人才.毕业生所具备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使之拥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在掌握了现代化工生产技术领域的生产过程、设备设计和产品研制开发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现代化研究方法和手段后,能胜任化工制药类过程的研究、开发、设计和管理工作.毕业后,既可到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企业进行项目开发、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也可以在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继续深造并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化学工程是以化学工业及相关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物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所用设备的设计原理与操作方法以及最终实现过程优化所应遵循的共性规律.本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基础、化工数学、化工分离过程、化工工艺学、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等课程,为拓宽专业面,增加适应性,还开设生化基础、石油炼制工程、环境化工、化工机械基础、ChemCAD等课程.本专业方向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共有教学、科研人员近100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余国琮院士,中国工程院王静康院士,18位博士生导师、21位教授、40余位副教授.本专业方向设有多个研究基地,如国家重点化学工程联合实验室即精馏分离实验室、国家精馏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业结晶技术推广中心、国家医监局##大学医药结晶工程中心、绿色化工精制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等.自1988年以来,本专业方向已有80余项成果通过鉴定,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50余项,国内首创的20余项,获国家级奖12项,省市部委级奖20余项.推广和应用科研成果年效益超过亿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专著和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被广泛采用的高教统编教材38种.二、化学工艺方向本专业方向由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X建侯教授等知名学者于1958年创建.本专业方向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本专业方向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设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的学科.学术队伍实力雄厚,梯队合理,在编人员共计45人,有教授18人, 长江学者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跨世纪人才1人,新世纪人才4人,副教授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名,硕士生导师35名〕.本学科设有硕士点2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年招收硕士生约100名,博士生约30名.化学工艺是以产品为目标的产品工程学,它利用已有化学、化学工程等科学成就为化学工业提供技术上最先进,经济上最合理的方法、原理、设备与流程.因此它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直接面向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举足轻重的二级学科.化学工艺包括能源化工、材料化工、有机化工、环境化工、高分子化工、无机化工等众多领域,覆盖面广,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基础领域,同时与材料、能源、生物、医药、环境等学科渗透融合,不断地培植出新的生长点.它既是一个历史悠久、曾做出重大贡献的学科,又是一个新世纪不可缺少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学科.本专业方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一碳化工与能源化工;2〕功能化学品及新材料的绿色合成;3〕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的化学加工.这些研究方向的特点是:1〕遵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推动传统的化学工艺学科成为绿色的工艺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积极研究开发替代能源,走与环境协调友好的发展道路;2〕面向21世纪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为航空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提供丰富的功能与专用化学品,为高技术服务.3〕根据学科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特点,积极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积极开展与材料、能源、环境等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培植本学科新的增长点,以丰富和发展化学工艺学科.本专业方向近五十年来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包括工程院院士、设计大师、部委技术领导等;其研究生培养始于五十年代末,培养的博士生数量和质量位于国内同类博士点前茅.本专业方向拥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另配有专门从事化学工艺研究开发的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本学科立足于国际学术前沿,以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和科研的主导思想,研究方向辐射面广、集成性强.在新型合成工艺、一碳化工、新型高效分离技术、反应与分离集成技术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并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五年内,完成和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863"、"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科研总经费达6000多万元.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项,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推动了国内化学工艺学科的发展.三、催化科学与工程方向本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是催化化学、材料物理及化学工程之间的交叉学科,具有理工结合的特点.本专业方向是全国第一个工业催化专业.1971年开始招生,1978年批准为硕士点,1990年批准为博士点.催化科学与工程是当今国际上最活跃的科技领域之一.据统计与催化有关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催化剂是目前更新换代最快、经济产出比最大的技术产品之一.近年来,材料物理、表面科学、计算机模拟技术、绿色化学、生物化学和纳米技术的进步给催化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使之成为解决资源、环境、生命和材料等领域中科技问题的支柱科学技术.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业务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催化科学技术基础和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理论,具备扎实的材料科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熟悉现代化学物理研究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代科技现状与发展前景,能胜任化工、能源、材料、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中相关的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工业化的复合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完全适应在化工〔包括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化工、生物化工、环境保护、材料、医药、食品等研究和生产部门工作.本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新材料科学〔结构化学、结晶化学、近现代材料科学的进展等〕、化学工艺学、化工数学、表面化学、催化作用原理、催化剂制备工程、催化反应工程、催化研究方法、工业催化剂设计原理、催化进展等.本学科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2人.本专业方向获得国家发明奖2项,获得教育部、省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鉴定成果和发明专利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余篇.本专业方向科学研究经费充足,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催化科学与工程研究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和装置.四、高分子科学与工程方向本专业方向是化学工程与高分子材料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学科,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过程与结构控制以及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随着高分子材料向着大型化、精细化、功能化和智能化方向的飞速发展,高分子新材料层出不穷,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在当今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环保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分子材料和化学工程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工艺和工程的基本理论以及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加工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设计、材料加工和应用等方向的工作.本专业方向在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理论之上,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过程与设备、高分子合成工艺学、化工工艺设计、生物医学材料、特种聚合物、功能高分子等.本专业方向的前身--高分子化工教研室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工科院校最早成立的高分子专业之一.本专业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有:生物医学材料、可降解环境友好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水溶性聚合物、智能高分子材料等多种聚合物材料,以及非均相聚合技术、精细高分子合成等.在"八五"及"九五"期间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九五"攻关项目,有40余项科研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其中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科技优秀成果奖、进步奖10余项,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做出了贡献,为社会创造近亿元经济效益.五、精细化工方向本专业方向建于1952年,原名中间体及染料专业,是我国第一批设置的进行精细化工教学和科研的专业,自195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宽为精细化工专业,1999年调整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毕业生适应性强,择业面广.本专业有较雄厚的师资力量,具有一支朝气蓬勃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本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分析、表面活性剂化学、助剂化学、有机功能材料、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应用〔双语〕、现代仪器分析、精细化工反应器、化工工艺设计等.本专业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国家经济的多个领域,研究X围广,技术含量高,成品附加值大,包括:有机和医药中间体,功能性材料,有机染〔颜〕料,表面活性剂及助剂,合成材料和石油产品添加剂等,近年来共承担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市科委项目20余项,曾获教育部、##市及省市科技进步奖若干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受到广泛好评.同时,与国内外企业、研究单位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目前多项研究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随着精细化学品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的增加,本专业方向将会有更快的发展.六、应用化学方向本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交叉性极强的学科,与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电子科学及光电子科学等众多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应用领域极广.本专业为国内最先设置,并于1956年和196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我国电化学领域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在国内外同行中极具影响,学术上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全方位型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由于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这一特点,决定了本专业方向培养出的学生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因而毕业后择业X围宽,在众多科研院所和公司企业中有着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多年来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本专业方向师资力量雄厚."七五"以来,承担国家863、97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委级的科研项目数十项,科研硕果累累,获得国家发明奖及科技进步奖多项,并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本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理论电化学、应用电化学、电化学测量技术、新型化学电源、电子器件及应用、电化学工程技术、纳米及非晶材料电化学、材料保护、有机电合成、生物电化学等.本专业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能化学电源〔燃料电池、铝电池、镍氢电池等〕及电化学工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电催化及电合成、纳米材料及制备技术、生物电化学、导电聚合物及其制备技术等.。
081301-化学工程与工艺

081301-化学工程与工艺
按照教育部化工与制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规范》要求,本专业的主要知识领域包括:化工单元操作、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化工过程、化工工艺学。
具体知识领域的内涵请参见教育部化工与制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规范》。
从课程的主要内容角度,阐述最多2门课程对一个知识领域的支撑,表中的课程必须是表3.8中列出的课程。
专业知识需求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
02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科学基础

随后,宾夕法尼亚大学(1892),戴伦大学(1894)、密歇根大 学(1898)也相继开设了类似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标 志着培养化学工程师的最初尝试。 1902年,美国《化学与冶金》工程杂志创刊,不久改名 为《化学工程》杂志。
1908年6月,美国化学工程学会正式成立。
美国化学家利特尔(A.D.Little,1863-1935)对化
统工程(研究系统的模拟、分析和优化)和化工控制 工程(研究动态和反馈)等二级学科的形成。
这是化学工程在综合方面上的深化,标志着化学工程 从分析为主向以综合为主的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化学工程迎接能源问题、 资源问题和环境危机的挑战的同时,与高新技术紧 密结合。
“高新技术”—包括微电子及计算机技术、光电信 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及 环境保护技术等。 化学工程与新技术学科交叉渗透形成新兴学科—生 物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微化学工程、材料化 学工程等。 化学工程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联系更 加紧密。
主要构件和工作原理
结构:
开式 叶轮 半开式 闭式 封闭叶轮 泵壳 排出汲入液体,转换能量 (避免阻力损失,导向叶轮) 轴密封:填料密封、机械密封 吸入管、排出管、底阀等
工作原理:
利用叶轮高速旋转的离心作用,使液体由叶轮 中心向外缘并提高压力和流速,最终以较高的静压力沿 切向流入排出管道。 气缚:气体小、离心力作用小、不足以 吸入。
身为碱业污染检查员的G.E.戴维斯指出:化学工业发展 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往往是工程问题。
各种化工生产工艺,都是由为数不多的基本操作如蒸馏、
蒸发、干燥、过滤、吸收和萃取组成,可对它们进行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工程与工艺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化工系统工程、催化原理、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环境工程、煤化工工艺学、天然气综合利用、燃气输配、炼焦工艺学、化产工艺学、碳素化学、化工技术经济、化工安全工程等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大学英语、电工学、机械制图、CAD、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C语言)、工程力学、工程机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哲学、邓小平理论、管理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与概论等。
包括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金工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
简介:本专业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工程特色显著,对化学反应、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过程与设备、工艺过程系统模拟优化等知识贯穿结合,使学生具有设计、优化与管理能力;二是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使学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的能力,在精细化学品、涂料及应用、高分子化工与工艺等方面更有研发和应用能力
中文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代码:081301
一级学科:工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三.知识技能
1.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
3.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课程设置
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化工系
统工程、催化原理、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环境工程、煤化工工艺学、天然气综合利用、燃气
输配、炼焦工艺学、化产工艺学、碳素化学、化工技术经济、化工安全工程等专业课程和基础课
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大学英语、电工学、机械制图、CAD、计算
机基础、计算机语言(C语言)、工程力学、工程机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哲学、邓小平理论、管
理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与概论等。
包括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金工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
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
五.知识领域
将系统地学习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特别是以下方面的知识:
(1)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的基础理论与实验;
(2)化工原理、机械制图、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生产工艺与设备的基础理论与实验;
(3)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运行管理;
(4)研究与开发新产品、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初步能力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是:
(1)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修养,具有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
(2)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
(3)具有强健的体魄与健康的心理素质;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表达与交往能力以及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系统地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够结合化工生产的社会经济目标,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生产与企业管理等工作;
(6)富有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交往能力;
(7)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通过国家外语四级考试;
(8)具备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六.就业前景
毕业生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
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七.开设院校
天津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北京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大连大学、中国科学
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东学院、大连民族学院
浙江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海洋学院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烟台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山东
理工大学齐鲁工业大学
江苏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盐城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通大学
湖南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
四川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理工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原大庆石油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齐齐哈尔大学、
福建厦门大学、福州大学、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安康学院、榆林学院、西安科技大学
广西广西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吉林化工学院
重庆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学院、
甘肃兰州大学、
海南海南大学、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合肥学院黄山学院
湖北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文理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
河北河北科技大学、燕山大学、石家庄学院、河北联合大学、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吕梁学院
河南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学院、河南工业大学
云南昆明理工大学、
福建华侨大学、
内蒙古内蒙古科技大学、
新疆石河子大学
贵州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
八.院校增设
新增这个专业的院校有:西北民族大学、河南城建学院,河南理工学院,平顶山学院,巢湖学院,西南大学、山西大同大学、佳木斯大学、大庆师范学院、浙江树人学院、三峡大学、荆楚理工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湖南理工学院、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吉
林大学珠海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云南大学、曲靖师范学院、西安工程大学、西安文理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四川文理学院,兰州城市学院、青海大学昆仑学院、塔里木
大学,淮海工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等、河北工程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北京理工大
学珠海学院,浙江海洋学院
九.院校排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十三.知识技能
1.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
3.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十四.主干课程
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理化仪器分析等。
十五.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十六.主要课程
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和一门必选的专业方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