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 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_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3
太阳能光伏电池(简称光伏电池)用于把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研究的太阳电池主要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太阳电池。在能量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等综合性能方面,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优于非晶硅电池。多晶硅比单晶硅转换效率略低,但价格更便宜。另外,还有其它类型的太阳电池[5]。
微机控制系统:微机控制系统是整个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是整个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保证。另外本系统受应用环境的要求,本身就要求实现免维护。所以无论从硬件系统还是软件系统都要对系统有保护作用。例如在本系统硬件设计中有蓄电池电压控制,因为直流充电的蓄电池,要求电压控制在10~12~16V之间,才能安全使用,不至于被烧坏。所以电压控制用来保证其既不过充又不过放;继电器工作要求是:在接受到指令后,要按指令要求来动作。而且一旦出错就要有报警显示。为了实现继电器正常工作,系统设有继电器动作检测,并对故障状态设有报警显示;为了保证整个系统工作的正常,执行动作正确,系统对ADC0809的转换也设有转换结果正确与否的检测,并在ADC0809不正常工作时报警显示;整个系统是一个严密完整的智能化系统,使用起来方便。
毕业设计(论文)
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摘要
节能和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是对两种最为理想、无污染的绿色再生资源的利用,目前已成为开发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风光互补发电控制系统是为了弥补传统电力的不足而设计的独立发电设备。它是由太阳能电池组件与风力发电机配合而成的一个系统,通过微型计算机的远程控制,并实现了免维护的功能。
2
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是集风能、太阳能及蓄电池等多种能源发电技术及系统智能控制技术为一体的复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图1系统框图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主要组成设备有: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智能充电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智能充电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能源危机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逐渐成为新能源技术的热点之一。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环保、可持续等优点,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以充分利用不同能源之间的补充作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但是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如电池管理、充电控制、逆变器设计等。
充电控制是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关系到电池充电状态和电池寿命,也影响充电效率和充电速度。
因此,研究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的智能充电控制技术对于提高其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的智能充电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池管理技术通过分析电池的特性和需求,研究合适的电池管理策略,控制电池的充电状态和充电速度,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2. 充电控制技术探讨充电控制算法,包括恒压恒流充电、逆变器功率控制等方式,提高充电效率和充电速度,同时减少对电池的损伤。
3. 系统优化技术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包括电池、充电控制、逆变器、电网等部分,实现系统的平稳运行和最大化能量转换效益。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和资料分析,了解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其次,针对充电控制技术,建立充电控制算法,通过MATLAB等软件进行仿真分析,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最后,设计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案,验证所提出的智能充电控制技术的有效性。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有:1. 建立针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智能充电控制算法,提高系统的充电效率和充电速度,减少对电池的损伤。
2. 探讨电池管理技术,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系统优化技术实现系统的平稳运行和最大化能量转换效益,促进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环保经济的发展。
毕业设计 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开题报告

2.通过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风光互补发展趋势;
3.与指导老师商讨以及与同组同学共同分析和探讨问题;
4.结合所学各种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
五、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1]岳军,贾大江.中小功率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测试与评价[J].太阳能, 2006,(02)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由于对环境和能源的重视,世界各国都对新型能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开发。目前欧洲在这方面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技术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欧洲在新能源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型并网电场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目前风力发电最大单机容量已经超过4.5MW,而太阳能发电容量也超过了100KW。国外在风光互补方面的研究却很少。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独立控制技术已经成熟,在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预测控制以及系统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2]刘兆辰.美国的风能开发[J].中国技术监督, 1996,(04)
[3]杜荣华,张婧,王丽宏,张兆祥.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简介[J].节能, 2007,(03)
[4]艾斌,杨洪兴,沈辉,廖显伯.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Ⅱ匹配设计实例[J].太阳能学报, 2003,(05)
[5]程节顺.基于模糊控制的风光互补电源模型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 2006,(10)
三、主要研究内容
1.利用太阳能光电池进行光电转换和风力发电机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2.设计出逆变电路,把蓄电池中的直流电变成标准的220V交流电以保证交流负载设备的正常使用;
3.控制线路要与其他线路良好对接;
4.控制部分根据日照强度、风力大小及负载的变化,不断对蓄电池工作状态进行切换和调节;
四、毕业论文(与设计[J].电子设计应用, 2005,(07)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研究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研究”研究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和风能是最常见和广泛利用的两种能源。
然而,由于风能的不稳定性和太阳能的时变性,单独利用这两种能源可能存在一些限制。
因此,为了克服这些限制,研究人员提出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概念。
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和分析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运行原理、优点和挑战,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风能和太阳能互补发电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
研究内容:1.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原理与方案:对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并分析目前常见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方案。
2.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运行原理:介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如何将风力和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实现其相互之间的协调运行。
3.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点和挑战:分析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相对于单一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优点和挑战,如能源互补性、系统稳定性和复杂性等。
4.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通过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成本和效益进行经济性分析,评估该系统在商业和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5.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仿真和实验验证: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际实验,验证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分析其实际运行情况。
6. 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分析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提出改进和优化措施。
研究方法:本论文将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数学模型建立、计算机仿真和实验验证等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
预期成果:通过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研究,预计将揭示该系统在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潜力,为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关键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能源转换效率、优点和挑战、经济性分析、仿真和实验验证、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光互补发电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PLC的风/光互补发电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逐渐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中,风能和光能是最为常见的两种新能源,其利用率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风能和光能的供应不稳定性,其在发电领域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如何利用风能和光能的互补性发挥最大的能量效益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PLC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其在自动化控制、工业生产等方面的优越性逐渐成为了新能源管理领域的重要手段。
以PLC技术为基础,建立风/光互补发电能量管理系统,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实现风能和光能的互补利用,提高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PLC技术建立风/光互补发电能量管理系统,并通过对风/光发电场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点:1. 研究PLC技术在新能源管理中的应用,了解PLC技术的特点、功能及运作原理。
2. 建立风/光互补发电能量管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平台,并设计程序控制模块、通讯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等。
3. 通过对风/光发电场的实验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验证风/光互补发电能量管理系统的优越性及可靠性。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系统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方法,通过对典型的风/光发电场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再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风/光互补发电能量管理系统的各项性能进行研究。
技术路线如下:1. 确定研究对象,选取适合的风/光发电场并进行现场测试。
2. 研究PLC技术在新能源管理中的应用,了解PLC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
3. 设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平台,包括编写程序控制模块、通讯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等。
4. 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建立风/光互补发电能量管理系统的数学模型。
5.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系统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
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系统及最大功率点追踪的开题报告

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系统及最大功率点追踪的开题报告
一、题目:
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系统及最大功率点追踪
二、背景: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清洁能源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风能和光能作为最为常见的清洁能源之一,其发电方式具有稳定、无污染、可再生等特点,受到
了广泛关注和利用。
然而由于风能和光能的不稳定性,使用单一的发电系统存在能量
收集效率不高的问题。
因此,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结合了风能和光能两种不同的发电方式,在充分利用两种能源的同时可以提高能量收集效率,降低能量损耗。
此外,
为了使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需要对最大功率点进行实时
追踪。
三、研究内容:
参考已有文献和实验数据,本研究将针对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系统及最大功率点追踪,开展以下研究内容:
1. 建立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系统模型,分析其特点和工作原理;
2. 研究光伏电池的特性曲线及其对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的响应规律;
3. 研究风机的特性曲线及其对风速、转速等因素的响应规律;
4. 设计并实现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验证其效果;
5. 进行实验验证,分析并评估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提高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系统的能量收集效率、降低能量损耗,从而实现清洁能源的更加高效利用。
同时,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的成功设计和实现也将
为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实验和计算机仿真两种方法相结合,从理论分析到实际验证,全面深入探讨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系统及最大功率点追踪相关问题。
光伏发电系统开题报告

光伏发电系统开题报告光伏发电系统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全球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清洁、可持续和无噪音等优势,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能更好地了解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能光辐射产生的光伏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电池组件、逆变器、电网连接装置和监控系统等组成。
其中,光伏电池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通过将太阳光转化为直流电能。
逆变器则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
电网连接装置用于将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实现电能的互联互通。
监控系统则用于监测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发电效率,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光伏发电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应用于家庭和商业建筑的屋顶上,以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其次,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应用于偏远地区或无电区域,以解决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
此外,光伏发电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太阳能农业灌溉、太阳能水泵和太阳能热水器等领域,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可持续的能源支持。
四、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前景光伏发电系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将更加具有竞争力。
其次,随着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此外,光伏发电系统还可以与其他能源系统相结合,如风能、水能和储能技术等,形成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结论光伏发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通过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为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贡献。
风光互补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风光互补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应用和发展越来越得到关注和重视。
而风能和光能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两种新型能源。
然而,由于风、光资源的不稳定性、随机性以及不集中性,直接影响了新能源设备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将风能和光能进行互补利用,可以有效降低发电成本,提高发电效率。
目前,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为风光互补利用提供了可能。
因此,设计和实现一套实用的风光互补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选题意义1.推动风光互补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智能控制来优化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运行,提高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
2.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风光互补发电是未来新能源发电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可持续发展与实现能源清洁化、低碳化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智能控制来实现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协同运行,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发电成本。
三、研究内容1.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原理及技术路线。
2.风光互补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功能需求。
3.风光互补智能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实现,基于FPGA和单片微处理器实现核心控制器的设计和软件开发。
4.系统的实验室测试和性能评估,包括系统的各项指标测试和运行效果评估。
四、研究方法1.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2.采用先进的软件和硬件技术,包括FPGA、单片微处理器、传感器、通信技术等,进行系统设计和实现。
3.在实验室中对系统进行多项测试和性能评估。
五、论文结构第一章:选题背景与意义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章:系统原理及设计思路第四章:系统软硬件设计与实现第五章: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第六章: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一、题目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逐年增加,常规能源面临日益枯竭的窘境,迫切需要可再生的新型清洁能源。在目前众多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技术开发中,潜力最大、最具开发价值的是风能和太阳能。它们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技术发展迅速,10年前,世界风光电总功率不到100万KW,如今已超过1000KW。据估计,20年内风光电将可满足世界电力需求的10%,成为21世纪主要的电源之一。采用单一的太阳能或风能发电,存在冬季风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欠缺;夏季太阳能资源丰富、风能资源欠缺的问题。使全年某些月份供电不足。事实上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最佳的匹配性,即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资源条件最好的独立电源系统。又由于风力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蓄电池与逆变器是可以通用的,所以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造价可以降低,系统成本趋于合理,作为独立发电系统,可靠性大为提高。
[10]郭继高.风能发电小型风能发电及其发电机(1)[J]. 1999,(05)
Hale Waihona Puke 六指导教师审批意见年月日[6]齐发.独立运行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子设计应用, 2005,(07)
[7]李德孚.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技术与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 2006,(S1)
[8]强劲的风能[J].农村电气化, 2004,(09)
[9]武立志.风能及其利用[J].吉林气象, 1994,(02)
[2]刘兆辰.美国的风能开发[J].中国技术监督, 1996,(04)
[3]杜荣华,张婧,王丽宏,张兆祥.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简介[J].节能, 2007,(03)
[4]艾斌,杨洪兴,沈辉,廖显伯.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Ⅱ匹配设计实例[J].太阳能学报, 2003,(05)
[5]程节顺.基于模糊控制的风光互补电源模型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 2006,(10)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由于对环境和能源的重视,世界各国都对新型能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开发。目前欧洲在这方面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技术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欧洲在新能源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型并网电场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目前风力发电最大单机容量已经超过4.5MW,而太阳能发电容量也超过了100KW。国外在风光互补方面的研究却很少。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独立控制技术已经成熟,在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预测控制以及系统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1.实际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探讨行分;
2.通过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风光互补发展趋势;
3.与指导老师商讨以及与同组同学共同分析和探讨问题;
4.结合所学各种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
五、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1]岳军,贾大江.中小功率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测试与评价[J].太阳能, 2006,(02)
三、主要研究内容
1.利用太阳能光电池进行光电转换和风力发电机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2.设计出逆变电路,把蓄电池中的直流电变成标准的220V交流电以保证交流负载设备的正常使用;
3.控制线路要与其他线路良好对接;
4.控制部分根据日照强度、风力大小及负载的变化,不断对蓄电池工作状态进行切换和调节;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