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合集下载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高一地理导学案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对聚落的影响不同的地表形态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律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1.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

2.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带状。

3.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上。

4.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分布。

二、对交通线的影响1.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密度: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交通线路密度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2.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成: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线路常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有时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呈“之”字形延伸。

3.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山区沿山谷或河谷延伸。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掌握的工程技能越来越多,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交通线。

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不断降低。

导学训练:一、选择题。

读图“塔里木盆地”,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回答1~3题。

1.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2.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A.网状分布 B.“之”字形分布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3.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图中A、B、C、D、F为城镇,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联系城镇之间的线路选线合理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如果在山区E处发现了一大型煤田,欲在F处建一钢铁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A.市场B.水源C.交通D.技术6.一般来说,高原和山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的理由是A.铁路对坡度的限制性比公路对坡度的限制小B.铁路路线较平直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地区C.公路选线和建设比较灵活方便D.铁路的效益远不如公路的效益大下图是“某地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7-8题。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

一、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3考点21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特别提示〗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聚落的分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运输方式线路分布延伸方向表现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迂回前进原因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铁路这里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地势起伏大地区耕地状况乡村规模河网密布区破碎小河网稀疏区连片大因素较多,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山区道路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考向一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及原因: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 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 因方式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①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 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 路小线路选址及走向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 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 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 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选线一般应按地形来确定路线走向的原 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②降低技术难度; 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2.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答案】1.A2.C【解析】1.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20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20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高频考点二十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分布的影响1.不同地形类型对聚落的影响2交通建设大多是在陆地表面进行的,在建设中要求体现“成本低、时效高”的原则。

因此,建设成本(工程难度、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通方式、交通线路的选择以及交通密度的大小。

结合地形状况分析评价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第一步,以型定方式。

即根据地形类型确定交通运输方式。

平原区各种方式都可选择,限制性小;山区,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

如果地形内外阻隔无法克服,且面积广大,路途遥远,可以考虑优先发展航空加强对外联系,如青藏高原等。

第二步,以资(金)定级量。

山区,资金少、技术水平低时,先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较多,交通线路短,密度小;资金多、技术水平高时,除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外,还可根据需要适当建设高等级公路甚至高速公路或高铁,交通线路增长,密度增大。

第三步,考虑地质灾害和山洪等对交通设施的制约。

(2020·北京等级考测试)如图为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景观照片。

读图,回答下题。

1.该地道路修建成“之”字形,主要考虑()①地形条件②建筑物分布③植被种类④人口密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分析】由图可知,千户苗寨所在地区地势较陡,道路修建成之字形可避开陡坡,同时考虑建筑物分布,道路从苗寨间通过,A对。

(2020·济宁市二模)我国传统拱桥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图1为陡拱桥,桥洞高、桥面坡度大,图2为直拱桥,敞肩大拱、桥面平坦。

据此完成2~3题。

2.影响传统陡拱桥与直拱桥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河谷宽度B.河流水量C.人口密度D.交通方式3.我国传统陡拱桥分布密集区最可能位于()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答案】2.D 3.C【分析】2.图1陡拱桥桥面坡度大,说明陆上交通不便利,以水路运输为主。

桥洞高可为桥下船只通航留出高度空间,最可能分布在我国南方。

图2直拱桥桥面坡度小,陆上交通便利,桥洞低,桥下所过的船只小,多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套精品名师制作高分课件: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1张)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套精品名师制作高分课件: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1张)

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
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 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 新铁路均沿 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 山麓分布,连接绿洲 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
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
济效益
考点二
命题视角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下图为某半岛区域示意图,图中T1107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 最可能的原因是该路段 ( D )
考点二
A.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 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 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 D.地形高差较大,为减小公路坡度 答案 D 甲处等高线密集,地形陡,高差大,公路连续弯曲,是为了减小 公路坡度,保证安全行驶。
夯基提能作业
夯基提能作业本
第二讲 外力作用与地貌
考点导航
考点导航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指示为流水的搬
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指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 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指示为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
峋沿岸指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等。
考点一
②依据区域环境判断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搬运和沉积地貌;湿 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 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沉积作用;等等。
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在适宜的 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 过河点跨过河流;尽量选择两点间最 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 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避免占用 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实沟谷,建 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考点二
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

【精品课件】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精品课件】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考点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2007广东)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 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
坡度范围 <13° 13°-17° 17°-21° >21°
地形坡度 -0.17
-0.73
-0.66

2. ? ?
第二级阶梯 较大
第三级阶梯 最大
海拔 主要地形
4000米以上 1000-2000米 500米以下
高原
高原、盆地 平原、丘陵
PPT文档演模板
【精品课件】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 线分布的影响
•考点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3.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 在不同的地形区,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和形 态特征 。
•⑦地处边陲,毗邻东南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精品课件】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
PPT文档演模板
线分布的影响
•考点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2007广东)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 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民族多、分布广 •资料一:2005年云贵高原地区人均GDP为6619元(全国为15033元/人)。 •资料二:G省地处云贵高原,图16和表2反映了G省人口密度分布及相关情况 。图16、表2中的相关系数大于(或小于)零,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 负)相关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显著。
• A.土地开垦过度
B.环境(植被)遭受破坏
• C.降水丰富
D.修建梯田
E.地表崎岖
PPT文档演模板

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一节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一节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山地对交通的影响:1.交通方式:优先建造公路,而后才是铁路。

2.线路布局:地势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线路布局:上坡路段往往呈“之”字形。

4.交通运输线的设计比较思路比较项目比较内容建设成本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路线长短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沿线村镇包括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施工难度地形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沿线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占用耕地占用良田多少生态影响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影响等5.(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自然障碍较少,不仅交通运输方式可选择性大,而且速度快,运输量大,交通运输效率要高。

(2)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较多,运输线路在建设和维护时成本较高,而且在运行时要确保安全。

相对而言,交通运输效率较低。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的影响: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耕地破碎地区:聚落规模相对较小。

山区河谷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地带。

(3)耕地连片地区:聚落规模相对较大。

平原低地的聚落往往沿河呈线状或团状分布。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表现原因典例平原是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我国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山区和高原,一般气候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宁位于湟水谷地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高原上比较凉爽巴西利亚、墨西哥城等位于热带地区的高原上聚落形态是指受地形、河流、主要交通线等的影响而形成的聚落总体上的外部形状或形态。

其主要类型对比分析如下:类型团块状组团式条带式放射状图示形态聚落各组成部分都比较集中,连成一片聚落由几片组成,每片都就近组织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各片之间有一定距离聚落沿主要交通干线或河流延伸影响因素地形(平坦开阔的平原);市中心的吸引作用聚落用地限制或河流、地形阻隔;规划控制等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河流限制优点便于集中设置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节省市政建设投资分散生产,分散管理,环境污染较小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环境污染较小缺点集中分布容易产生生产和生活污染等环境问题用地比较分散,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要高集中于两个方向,两头间运距很长,不便于管理,建设投资较大集中于三个方向,三头间运距很长,不便于行政管理,建设投资较大。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考点剖析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考点剖析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考点剖析主标题: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副标题: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考点剖析关键词:地形、聚落、交通线难度:3 重要程度:3内容:考点剖析在人类聚居场所一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深刻地影响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

在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尤为深刻。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1.聚落的形成虽母色性-------- -SbSit詁工2»裱业adUJBL■工村:询曲❷紺泗r鱼輕關紺*=苓址慧E却谨丹产n ?:..■地区分布形态m规模JKQ河漫漩平厚分散小气候蛊嘰(濬援低).土HJE扶* 水离充足山区河浣两岸的河漫滩平原或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条带狀分散小她形平坦.地表或地下水糠充足”土壤肥沃平原三角酬平原或河师两岸的河漫滩条带狀团状密乗大地形平坦,土壊肥氐水源充足,内河与海洋乂通便利!河网空布〕二、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1.地形对交通线的方式、走向、分布的影响密度空旨分布殛态走向平原地较太稀疏一般呈丽状分布受地形制约较少丘陵山较小稠密多呈,「之■"字形或带状沿地势相对较低河注: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交通线路密度较低。

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线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同样直线距离,山区的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大于相应的平原和丘陵。

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形弯曲,道路应尽量避开陡坡。

2.交通线、枢纽的区位条件分析吒粧無件科学找术弋弹餌涼的旷集占命隨朴盐经讲凶縱。

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地理 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件 湘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地理 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件 湘教版


• 3.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特征
等。 、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
地形 限制因素 线路密度
线路形态
工程造价
平原

分布

山区



字形

自然地理
• 4.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
• 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

经济、 、交通、技术、
等因素的综合能降低

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地形开阔,为聚落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用地空间。且平坦的地
形便于生产活动的进行,如: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农业生产 的开展等。第(2)题,乙、d之间为山谷,可发育河流,在地 表径流(谷地水流)的侵蚀、搬运作用下,乙处金矿物质可被搬 运至d处并堆积、存留(河流流出山口,在d处可形成冲积扇)。
自然地理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及其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 响
自然地理
第一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地理
考试大纲
解读定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 交通线路分布的 影响
1.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 影响
2.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 向的影响
自然地理
•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1.聚落
• (1)概念:聚落是指人类从事
• B.较少占用耕地
• C.缩短运营里程
• D.保护野生动物
自然地理
城市和乡村两种聚落的差异
人类 类型
活动
人口 聚落 性质 规模
建筑景观
在区域中 的地位
农业 农业
低矮的平房 对区域的影响
乡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地理 最后一读 班级 姓名
8
四.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河漫滩平原(河谷地带),呈带状; ——有利条件:地势较低(平坦),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等; ——如我国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河谷的聚落。

(2)山地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发展),多呈带状;
(3)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

或沿河发展,或沿海岸发展;
河网较密的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分布,呈带状分布;如我国南方聚落分布; 河流较少的平原开阔地区,聚落多呈团块状分布;如我国北方聚落分布; 2.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线,成本高难度大;通常优先建造 ,其次才是铁路; 在山岳地区通常选线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 地带;
在山岳地区选线往往迂回前进,呈“ ”字形,弯曲程度大于平原地区;
五.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冰期与间冰期更替(冷暖交替) 2.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及影响:
(1)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来):呈 趋势;
(2)主要人为原因:① ;② ; (3)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①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因 上升将被迫举国迁移。

试分析其原因。

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不利:干旱加重,作物减产; 不同地区:低纬度大部分国家农作物减产;高纬度国家,农作物增产; ③对水分(水循环)的影响:——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会增加;
干旱半干旱区域蒸发增强;(温带草原会退化成沙漠;温带耕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 热带气旋强度和频率会明显 ;(低纬度农作物减产) (4)主要对策:
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对策有:
②增加吸收温室气体的途径:
;采用固碳技术等; ③适应气候变化对策:
六.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的影响(以土地资源为例):
2.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人类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 ,利用方式 ,利用率越来越 。

七.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类型:气象灾害有 、 、 、 等;
地质灾害有 、 、 、 等。

2.洪灾主要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象因素(降水多)、水系因素(支流多,河道弯曲等)、突发因素等; ②人为因素: ,加剧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排水速度变慢。

,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3.寒潮成因:强冷空气南下形成 锋;
时间:寒潮是我国冬半年(冬季)主要的气象灾害(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主要危害:出现降温、大风、雨雪或冰冻天气; 措施:提前发布 ,可减小其危害。

4.台风成因: 季节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上,是强烈发展的 ;
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主要危害: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防御措施:加强 ,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5.滑坡、泥石流成因:①自然原因:地形坡度 、岩石破碎、植被 、多暴雨;
②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大规模工程活动等;
6.火山地震成因: 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火山地震频繁处,岩石破碎,易引起滑坡、泥石流,它们之间有关联性) 分布:世界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