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标本的正确采集69263

合集下载

血标本的正确采集和留取PPT课件

血标本的正确采集和留取PPT课件

注意事项
• 3.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抽取血标本,以免影 响检验结果。应在对侧肢体采取。 • 4.同时抽取几个项目的血标本时,一般先注入血培 养瓶,其次注入抗凝管,最后注入干燥试管,动作 需迅速准确。 • 5. 应尽量不使用止血带,如必须使用止血带,应在 1分钟内采血,看到回血马上解开止血带。
.

LOGO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5
血标本的正确采集和留取
陈婷婷
LOGO
标本采集的原则
1 2
遵照医嘱
充分准备:
1)患者准备 2)用物准备 3)护士自身准备
3
严格查对:
检查项目、患者姓名、床号、住院 号
4
正确采集:
方法、时间、量、容器
5
及时送检
静脉血标本
测定血沉及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如血 糖、尿素氮、肌酐、尿酸、肌酸、血氨 ;
全血标本
血清标本
测定血清酶、脂类、电解质、肝功能等 ;
血培养标本
培养、检测血液中的致病菌。
静脉血标本
全血标本:
紫色—— EDTA抗凝管 紫色头盖,乙二胺四乙 酸(EDTA,分子量292)及其盐是一种氨基多羧基酸,可以有 效地螯合血液标本中钙离子,螯合钙或将钙反应位点移去将阻 滞和终止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过程,从而防止血液标本凝固。血 常规,2ml 蓝色—— 枸橼酸钠凝血试验管 浅蓝头盖,枸橼 酸钠主要通过与血样中钙离子螯合而起抗凝作用。国家临订实 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抗凝剂浓度是3.2%或3.8%,抗凝剂与 血液的比例为1:9。止凝血,2ml 黑色——枸橼酸钠血沉试验管 黑色头盖,血沉 试验要求的枸橼酸钠浓度是3.2%(相当于0.109mol/L)抗凝剂与 血液的比例为1:4。 血沉,2ml 如用注射器采血,取下针头,将血液顺管壁缓慢注入有抗凝剂 的试管内,及时、充分、轻轻颠倒混匀至少5-8次以上使血液 与抗凝剂充分混合,避免血液凝固。

血培养标本的正确采集课件

血培养标本的正确采集课件
指导用药
通过血培养和药敏试验,医生可以了解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选择 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
评估病情
血培养的结果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进展情况,帮助医生 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血培养标本采集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
自动化采集技术
01
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血培养系统逐渐应用于临床,能够提
如采血时用力拍打采血部位、在输液时从输液侧 采血、在同侧手臂同时采血和输液等,可能导致 培养结果不准确。应避免这些不规范操作,确保 采血过程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04 血培养标本采集的临床 应用和价值
血培养标本采集在临床中的应用
诊断感染性疾病
血培养是诊断血液感染性疾病的 重要手段,通过培养血液中的病 原微生物,可确诊败血症、菌血
症等严重感染性疾病。
指导抗生素治疗
血培养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原微生 物的种类和药敏情况,从而指导抗 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进行血培养检查,可以监 测治疗效果,判断病情是否好转或 恶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培养标本采集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价值
明确诊断
血培养能够直接检测到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为临床医生提供确 切的诊断依据,避免误诊和漏诊。
阳性检出率。
采集部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常选择肘静脉或股静脉作为 采集部位,以保证充足的血量 和避免局部感染。
无菌操作
采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原则,避免污染,减少外界 细菌的混入。
采集量
根据不同培养瓶的要求,采集 适量血液,一般为8-10ml。
采集后标本的保存和处理
及时送检
采集后的血培养标本应尽快送检,避 免长时间放置导致细菌繁殖或死亡。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血培养是临床微生物学中的一项重要检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正确的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 采集前准备。

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认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其次,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以便更好地判断采集标本的部位和时间。

最后,要准备好采集标本所需的器具和消毒用品,确保采集过程的无菌和安全。

2. 采集标本。

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和时间。

一般来说,最常用的采集部位是患者的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

在采集前,要先用75%的酒精棉球对采集部位进行消毒,并等待酒精完全干燥。

然后,使用无菌采血针或采血管进行采集,确保采集的血液量足够,并避免空气污染。

3. 标本处理。

采集到血液标本后,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首先,要将采集的血液标本转移到无菌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抗凝剂,确保血液不会凝固。

然后,要轻轻颠倒试管,使抗凝剂和血液充分混合。

最后,要将标本送到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培养。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确保采集过程的无菌和安全,避免交叉污染。

其次,要遵守正确的采集顺序和方法,确保采集到的标本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最后,要及时将标本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避免标本的质量受到影响。

总结。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对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采集流程和注意事项可以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为医生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因此,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时,我们需要严格遵守规定的流程和方法,确保采集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血培养是临床检测常用的一项技术,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病患。

血培养需要经过精准的标本采集步骤,才能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本文旨在介绍血培养标本采集的相关注意事项,以期帮助临床检测人员更好地完成采集工作。

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1、用采血器采集血液。

在采血前,需要准备适当的采血器,尽量使用新的采血器,以防止污染,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2、正确选择采血处。

在采血前,要在检查血病患者条件后,根据血病症状选择最佳采血处,以确保采集到最优质的标本。

3、采血量控制。

在采血时,需要控制采血量,以保证采集到足够的标本用于检测,同时又不会对血病患者造成太大伤害。

4、尽早开始培养。

采血后,应尽快将采集的标本放入培养基中,建立完全的培养条件,以达到最佳效果。

5、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有效保存。

采血后,采集标本应尽快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完毕后尽快保存到恒温环境中,以防止标本失效。

以上是血培养标本采集的相关注意事项,临床检测人员在采血时,应该牢记这些注意事项,以确保血培养的质量和准确性。

只有采集到准确的标本,才能更准确地为血病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从注意事项中可以看出,采血是血培养检测的关键,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采血者必须根据血病患者病情,准备合适的采血器,选择合适的采血处,控制采血量,尽早开始培养,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有效保存,以保证血培养检测的质量。

另外,血培养检测还需要精准的护理技术,在采血前,应及时考虑血病患者的病情,根据病情选择最佳采血处,为病患带来最小的损伤,同时又保证采集标本的质量。

最后,在采血后,要及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保存、处理和培养,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多,但采血是其中的关键,只有仔细遵守和执行这些注意事项,才能确保血培养检测的准确性,从而及早发现血病,为血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血液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一、血液培养采集顺序血液培养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

在进行血液培养时,采集样本的顺序非常重要,以确保准确可靠的结果。

1.准备工作:清洁双手,穿戴好无菌手套,并准备好采血所需的器械和培养瓶。

2.先采集静脉血液:首先应采集静脉血液,因为在细菌或真菌感染时,这些病原体往往会进入血液循环。

3.采集不同部位的血液:在采集静脉血液后,可以根据需要采集其他不同部位的血液,如动脉血液或毛细血管血液。

4.分批次采集:如果需要采集多个培养瓶,应将血液分批次采集,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

5.标记标本:在采集完血液后,应及时标记标本,注明患者的姓名、病历号等信息,以免混淆。

二、血液培养注意事项在进行血液培养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无菌操作:血液培养是一项无菌操作,采集前要做好手部消毒,并穿戴好无菌手套,避免细菌的污染。

2.适当的培养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瓶,如常规培养瓶、革兰氏阳性菌培养瓶或革兰氏阴性菌培养瓶等。

不同类型的培养瓶可以检测不同类型的细菌。

3.采集血量:采集血液时要确保足够的血量,以保证培养的有效性。

一般来说,成人采集的血量应在10-20ml之间,儿童和新生儿的血量相应减少。

4.避免污染:在采集血液时,要避免污染,如避免血液与皮肤或其他物体接触,避免血液喷溅等。

5.及时送检:采集完血液后,应尽快将标本送至检验科,以避免血液中细菌或真菌的繁殖。

6.记录采样时间:记录采样时间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确定感染的来源和感染的进展情况。

通过正确的血液培养采集顺序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血液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集血培养标本及运送流程

采集血培养标本及运送流程

采集血培养标本及运送流程采集血培养标本及运送流程将新鲜离体的血液标本接种于营养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使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繁殖并对其进行鉴别,从而确定病原菌的一种人工培养法。

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采集血培养标本及运送流程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采集方法1.培养瓶消毒程序: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采血。

3.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用10ml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采血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先注5ml于厌氧培养瓶,并注意避免注入空气,后注其它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或严格按厂商推荐的方法采血。

二.注意事项1.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不能及时送检者应置室温暂存,勿放冰箱。

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特别是磺胺、青霉素)使用情况,采集时间和部位(如左臂等),可疑的诊断。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对于成人患者,每次发热时应该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以帮助区分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在不同部位取血,2次分离出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固有菌群污染。

3.采血时机: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以正在发冷发热前半个小时为宜或在停用抗生素24小时后。

4.采血次数及间隔:对需马上做抗菌治疗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或需紧急手术的患者,如(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

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两次。

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两次抽血间隔60min;必要时于24~48小时后再抽血2次。

因为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且会遗漏阳性结果。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的常规
实验室检查。

在进行血培养采集时,有一些顺序和注意事项需要遵循,以确保采集到准确的样本并防止交叉污染。

首先,要确保采集血液样本前进行充分的手部卫生,包括洗手
和戴手套。

这有助于减少细菌的污染。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

通常情况下,采集血液样本的常用部位是静脉,可以在患者的
前臂、手背或手臂内侧寻找适合的静脉进行采集。

在进行采集时,要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首先,清洁采集部位,
可以使用酒精棉球进行消毒;其次,等待酒精干燥后再进行采集,
确保不会将酒精残留物带入采集的血液样本中;接着,使用一次性
无菌注射器或采血针进行采集,确保采集器具是无菌的;最后,将
采集的血液样本分别注入到不同的血培养瓶中,按照标签上的顺序
进行。

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避免过度抽血,以免引起贫血或
其他并发症;在采集后,要及时对采集部位进行包扎,避免出血或
感染;标注好采集的时间和采集部位,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追溯性。

总的来说,进行血培养采集时,要注意手部卫生、采集顺序和采集部位的选择,确保采集到的样本准确无误,以便进行后续的实验室检测和分析。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将新鲜离体的血液标本接种于 营养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湿度 等条件下,使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 菌生长繁殖并对其进行鉴别,从而 确定病原菌的一种人工培养法。
1、明确诊断是何种病原菌感染 2、减少抗菌药物的误用和滥用 3、改善患者的预后 4、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5、减少医疗花费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 2.下次用药前。 3.寒战和高热初期时可提高培养的阳性率。 4.怀疑血液感染时尽早采血,无须体温超过
血局部情况
•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致谢。
• 脱手套,洗手。
• 在汇总单上签名,在条码上注明抽血的日期、 时间、部位。
• 注射器和针头丢进锐器盒 • 帽子、口罩、手套丢进专用医疗垃圾桶 • 止血带放入1:100消佳净内浸泡
1.消毒不仅要消毒穿刺部位,还要消毒培 养瓶 的胶塞。
2.消毒时间一定要待干或者大于30秒。
39度才抽血。
1.一次性注射器抽血
使用注射器进行抽血,需更换针头后方 能将血标本注入血培养瓶。
2.一次性采血针抽血 使用采血针进行抽血,可直接将注血端针
头接血培养瓶。(不需要更换针头) 轻轻颠倒混匀,立即送检, 切勿冷藏。
成人:8-10ml 儿童:1-5ml 血液和肉汤之比为:
1: 5 ,1: 1 0
• 管内真空自动将血标本缓慢柔和地吸 入瓶内。
• 当采血管内液面静止涌动后,拔出血 培养瓶。
• 嘱患者松拳 • 及时松开止血带 • 用无菌棉球或面棍按压穿刺点 • 迅速拔针 • 嘱患者按压穿刺部位至不出血为止
• 采血后核对患者及血标本,确认无误,记录抽血 的时间及部位
• 相同方法进行另一侧肢体,相同部位的采血 • 询问患者对操作的感受,告知注意事项,观察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培养标本的正确采集
什么是血培养
将新鲜离体的血液标本接种于营养培养 基上,在一定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使对 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繁殖并对其进行 鉴别,从而确定病原菌的一种人工培养法。 用于菌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败血症的病因 学诊断。一般需要5-7天,才能出报告。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 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意义 • 如何采集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如何干预
血培养采集SOP—血量 • 成人血培养的标本量为8-10ml
• 对婴幼儿和儿童,一般采血1~5ml
血培养采集SOP—运送
• 两小时之内送达,如不能立即送检 应放置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宜超过 两小时
存在问题及干预
假阳性:污染率:3%-5% 干 预:抽取标本前、中、后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规程
假阴性:标本凝固(轻摇) 标本量不够(1:10) 在用药的一边静脉抽取 (避开) 大剂量用抗生素后抽取标本(避开) 大剂量应用激素(避开)
建议:每套血培养同时接种至需氧瓶和厌
氧瓶,有利于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检出。当 厌氧菌感染不能除外的病人,如腹部手术 合并感染的病人,必须同时做厌氧菌血培 养。但如果不能满足推荐的采血量时,应 首先满足需氧瓶。
血培养采集的SOP
• 时间 • 数量 • 方法 • 血量 • 运送
血培养采集SOP—时间
1.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 2.下次用药前采集 3.寒战和发热初期时采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 4.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无需体
温超过39℃才抽血,避免错过时机
血培养采集SOP—数量
A. 推荐采集2-3套血培养(同时或间隔30min~ 1h )
B. 感染性心内膜炎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应 在48-96 小时重复培养
血培养采集SOP—方法
• 手卫生:洗手或手消毒 • 准备血培养瓶:破损?保质期?渗漏?污染?
内部隔膜盖并非是无菌的, 75%酒精,60s • 皮肤消毒:碘酊30S 直径5cm • 不同部位外周静脉血 • 轻摇瓶子以防血液凝固
存在问题—误区
• 标本冷藏?不得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
• 高热时抽?在寒战和发热初期采血提高 阳性率,一旦体温达到高峰往往大部分 细菌已经在血中被清除了
谢谢!
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意义
血流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明确诊断是何种病原菌感染 减少抗菌药物的误用和滥用 大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医疗花费
1. 发热 >38℃ 采血指低征温<36℃
2. 寒战 3. 白细胞增多(> 10×细胞<1×109/L ) 5. 血小板减少 6. 皮肤、粘膜出血 7. 昏迷 8. 多器官衰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