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分析
文化创意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文化创意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一、市场概述文化创意行业是指以文化艺术为基础,通过创新创意产生的一系列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的不断升级,文化创意行业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将对文化创意行业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市场规模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文化创意行业在我国的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据统计,2019年我国文化创意行业市场总规模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
其中,文化创意产品销售占比为60%,文化创意服务占比为40%。
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文化创意行业的增速更快,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三、市场特点1. 创新性:文化创意行业依赖于创新和创意,以满足人们新颖独特的消费需求。
2. 个性化: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注重个性化设计,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3. 体验性: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注重消费者的体验感受,强调与消费者的互动和参与。
4. 文化融合:文化创意行业借鉴和融合多元文化元素,具有跨界融合的特点。
四、市场驱动力1.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创意行业发展的政策,为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 消费升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推动了文化创意行业的发展。
3. 技术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文化创意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
五、市场发展趋势1. 产业升级:文化创意行业将向高端制造和高附加值服务方向发展,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品牌形象。
2. 文化输出: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将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影响力的提升。
3. 跨界合作: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合作将成为文化创意行业的新趋势,如与科技、旅游、教育等行业的合作。
4. 数字化发展: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普及,文化创意行业将朝着数字化、平台化的方向发展,加强线上线下融合。
六、发展建议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创新创意。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分析内容摘要:我国区域格局的划分目前形成了四大板块: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
由于各地区资源和环境的差异,经济发展速度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文章分析我国不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差异,通过分析,试图揭示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从政策等方面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文化产业区域投入产出比文化产业的区域比较(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文化产业对经济的促进和拉动作用主要通过对城市就业、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等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并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发达国家很早就认识到文化产业相对传统产业的优势,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积极为文化产业提供支持。
在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许多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已逐步替代传统的产业而成为支柱产业(见表1)。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支持力度的增加,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2.43%增加到2011年的2.85%。
其中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以2008年为例,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3%,中部地区为1.63%,西部地区为1.34%,东北地区为1.38%。
(二)各区域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比较衡量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单纯分析其占GDP的比重是非常片面的,因为它只重视了经济价值而忽视了文化及内涵的价值。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地区存在这样的误区,单纯的靠投入数量的增加拉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从而造成了投资的盲目性和投资效益的低下。
因此分析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比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2007年至2009年国内各地区文化产业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数据及各地区文化产业总产出数据的整理,我们得出各地区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比如图1所示。
本表基于2006年至2011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来,由于各年度统计年鉴统计指标不一致,我们能够拿来做对比的只有2007年至2009年的数据。
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绩效

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绩效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并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模式,更是一种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价值体现。
本文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绩效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范围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为基础,以文化为核心,通过文化的创新和创意的挖掘,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潜力和核心竞争力。
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传统单一的生产制造业,它涉及到文化、艺术、设计、影视等领域,主要包括文化、媒体、广告、设计、艺术、游戏、动漫等产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在全球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了一种全新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领域。
整个产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增长和提高。
根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9)》统计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占到了全国GDP总量的4.57%,达到了4.05万亿元。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广告产业、艺术收藏品交易、文化旅游等细分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绩效1.拉动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其创新和创意的方向,极大的推动了现代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科技性,可以有效缓解 traditional行业的产能过剩和技术落后等问题,该产业的投入和产出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具创造性、最具活力的部分。
此外,文化创意产业还可以促进就业机会,挖掘潜在资源,促进社会进步。
2.创新升级产品和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基本特征是以创意和创新为核心,通过自身的创新活力,不断的推出具有话题性、前瞻性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满足感。
创新升级的产品和服务将极大的丰富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3.推动文化交流和文化输出随着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在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输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依托于各种形式的文化载体,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不断的推出具有文化意义和表达语言、风格独特的作品和产品,通过这些作品和产品,不断的推广和输出自己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形象。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分析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分析一、本文概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分析》一文旨在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以及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绩效。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地理分布格局,也能为政策制定者和产业领导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绩效。
文章首先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范围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研究对象。
接着,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统计数据,文章揭示了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特点,包括产业集聚现象、地区差异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绩效,包括经济贡献、创新能力、就业带动等方面。
本文还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影响这种联系的关键因素。
通过这些分析,文章不仅揭示了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的现状,也提出了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绩效的策略建议。
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引人注目。
近年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力量。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影视制作、出版发行、音乐创作、美术设计、广告设计、动漫游戏、文化旅游等。
这些领域不仅各自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意空间,而且相互之间的融合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例如,影视作品可以借助音乐、美术等元素丰富内容,而文化旅游则可以通过影视、动漫等形式进行推广。
在空间分布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定位分析报告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定位分析报告中国报告网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定位分析报告大纲第一章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背景第一节文化创意产业园相关界定一、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二、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地位四、文化创意行业划分标准第二节文化创意产业园用地环境一、园区建设用地规模分析二、园区建设用地供应情况三、园区建设土地出让规模•【报告来源】中国报告网•【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2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第三节文化创意产业园PEST分析一、文化创意产业园政策环境二、文化创意产业园经济环境三、文化创意产业园社会环境第二章文化创意产业园主导产业格局分析第一节全国文化产业区域发展格局一、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二、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梯队分布三、中国文化产业区域发展水平1、支柱型地区发展水平2、扩张型地区发展水平3、增长型地区发展水平4、调整型地区发展水平5、孵化型地区发展水平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排名五、文化地理区域发展特色分析第二节全国创意产业区域发展格局一、国内创意产业基本格局二、创意产业集群区域对比(一)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基本条件(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分类(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特点第三节全国文化创意市场竞争格局一、文化艺术市场竞争格局分析1、文化艺术企业集中度分析2、文化艺术企业区域分布分析二、创意设计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三、传媒产业竞争格局分析1、传媒产业投资规模分析2、传媒产业区域分布分析3、重点龙头企业项目动向分析四、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格局1、移动互联网企业投资分析2、投资地区分析3、重点龙头企业项目动向分析第三章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重点模式分析第一节文化创意产业园生产模式一、废弃建筑物改造生产模式二、依托高校资源的生产模式三、另辟新区打造文化创意园四、依靠传统布局的生产模式第二节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发模式一、政策导向型园区开发模式二、艺术家主导型园区开发模式三、开发商导向型园区开发模式四、资源依赖型园区开发模式五、成本导向型园区开发模式六、环境导向型园区开发模式第三节文化创意产业园运营模式一、文化创意产业园三类运营模式1、政府主导型2、地产开发商自主开发型3、政府、开发商合作开发型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功能发展方向第四章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投资与建设现状第一节文化创意产业园基本状况分析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排名1、羊城创意产业园2、798艺术区3、大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4、三间房动漫产业园二、园区内部完整产业链结构三、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规模1、文化创意产业园数量规模2、文化创意产业园面积规模四、文化创意产业园类型结构(一)国外的划分(二)我国的划分第二节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集中度分析一、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时间集中度二、文化创意产业园租赁价格集中度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域集中度分析四、文化创意产业园省市集中度分析第三节文化创意产业园租赁价格分析第五章不同性质文化创意产业园细分市场分析第一节产业型创意产业园投资及运营分析一、产业型创意产业园发展特征分析二、产业型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分析三、产业型创意产业园建设现状分析四、产业型创意产业园投资风险分析五、产业型创意产业园投资前景分析第二节艺术型创意产业园投资及运营分析一、艺术型创意产业园发展特征分析二、艺术型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分析三、艺术型创意产业园建设现状分析四、艺术型创意产业园投资风险分析五、艺术型创意产业园投资前景分析第六章政府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路径分析第一节政府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前准备一、规划前应考虑的未来环境因素二、园区策划时需要采取的程序第二节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一、英国政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二、美国政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三、日本政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第三节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模式与政策制定一、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主要模式分析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政策制定案例1、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现状2、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瓶颈3、上海突破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瓶颈策略第七章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及运营经验分析第一节澳洲昆士兰CIP一、园区基本情况分析二、园区投资模式分析三、园区开发历程分析四、园区问题解决经验五、园区成功关键因素第二节东京杉并动画产业中心一、园区基本设施分析二、园区开发历程分析三、政府支持经验分析四、园区成功关键因素第三节首尔数字媒体城一、园区产业定位过程二、园区发展主体分析三、园区规划布局分析四、园区配套措施分析五、园区招商与运销策略六、园区成功关键因素第八章全国省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差异化发展规划第一节主要城市创意产业集群总体状况一、主要城市创意产业综合数据对比二、主要城市创意产业园的分布情况三、我国城市创意产业园发展特点与趋势第二节广东省创意产业园规划建议一、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地位二、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规划三、广东省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措施四、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SWOT分析五、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运行现状1、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租金特征2、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建筑规模六、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模式七、广东省政府招商引资策略分析第三节北京市创意产业园规划建议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地位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规划三、北京市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措施1、政策优惠措施分析2、金融支持措施分析3、人才培养与引进措施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SWOT分析(一)优势(Strength)(二)劣势(Weakness)(三)机遇(Opportunity)(四)威胁(Threat)五、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运行现状六、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模式(1)市场主导模式——市场自发形成的园区(2)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直接推动、规划建设的园区(3)企业主导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形成的园区(4)政府规划、企业运作模式——政府主导和企业主导模式的有机结合七、北京市主要城市招商引资策略分析第四节上海市创意产业园规划建议一、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地位二、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规划三、上海市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措施四、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SWOT分析(一)、优势(二)、劣势(三)、机遇(四)、威胁五、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运行现状(一)总体规模持续扩大(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文化贸易保持顺差六、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模式七、上海市主要城市招商引资策略分析图表详见正文……样本下文试读版本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说明报告内容和形式。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增长极,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状况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指通过集聚相关产业、提供专业服务和资源整合,形成产业链条、增强集体效应的区域。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充满着创意、活力和活力,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
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有明确的位置定位和发展目标。
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因此,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时,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确定明确的定位和目标。
例如,一些地方以文艺表演和音乐产业繁荣,可以将其定位为文化演艺创意产业集聚区,吸引相关企业和机构进驻。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注重产业链条的完善和优化。
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是单一的创意产品,还包括创意设计、生产制造、营销销售等环节。
因此,在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时,需要注重产业链条的构建和完善,吸引一系列的相关企业和机构进驻,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再次,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驱动。
文化创意产业是依靠人才创造性的劳动和创新驱动的产业,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应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除了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平台,还应加强与高校合作、设立创新创业基地等,打造良好的人才培养和创新环境。
最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需要注重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规划,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政策措施,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提供保障。
同时,政府还应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如交通、通讯等,提升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调研

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调研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领域。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增长、就业创造、城市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拥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调研进行分析,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一、市场规模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领域,包括了文化艺术设计、数字娱乐、动漫游戏、音乐舞蹈、时尚设计、影视传媒等众多子行业。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且增长势头强劲。
以2019年为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达到了1.96万亿元人民币,在国内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而据预测,未来几年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规模还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创意产品与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产品与服务,这是衡量一个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
在创意产品方面,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
从音乐、电影到游戏、动漫,中国的创意产品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同时,在创意服务领域,文化创意产业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
各类艺术展览、演出、设计活动等都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乐趣。
三、市场发展趋势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发展趋势也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数字媒体、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其次,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融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合作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
另外,消费升级也将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人们对于精神文化享受的需求越来越高。
四、政策支持与推动政策支持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减免企业用地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同时,各地也纷纷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吸引更多的创意企业入驻。
2020-202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深度分析

2020-202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深度分析1.1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运营情况2020年2月14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数据,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振文化消费需求的背景下,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624亿元,比上年增长7.0%,结构不断优化。
一、文化行业全部实现正增长在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新闻信息服务、文化投资运营、创意设计服务分别增长23.0%、13.8%、11.3%,增速均超过10%;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增速由负转正,其中,文化投资运营由上年下降0.2%转为增长13.8%;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由上年下降1.9%转为增长6.5%。
二、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2019年从文化及相关产业细分行业看,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9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占比为22.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其中,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的营业收入增速超过30%。
三、文化服务业增速最快2019年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为12.4%,分别比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快9.2和8.0个百分点;占比为40.6%,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四、中西部地区占比提高2019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4%和11.8%,分别比东部地区快2.3和5.7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5.7%和9.7%,分别比上年提高2.3和1.2个百分点。
1.2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规模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显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在2005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超过100个,自此数量开始猛增,到2013年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进入稳定发展期,2014-2018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数量保持在2500个左右,其中,2018年数量达到2599个,说明全国各地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并大力建设,在短时间内形成集群效应和竞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期总第232期2011年2月商 业 经 济 与 管 理JOURNAL OF BUSI NESS ECONOM ICSNo .2V o.l 232Feb .2011收稿日期:2010-08-20基金项目:2010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创意产业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以上海电视内容和动漫产业为例 (2010BJB009); 211工程 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中国产业的科学发展与自主创新 (211xk06)作者简介:张洁(1975-),女,山东烟台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副教授,应用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理论和服务企业战略研究。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分析张 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摘 要: 十一五 规划中,国家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许多省、市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在规划中都提出文化创意产业要高于GDP 的增长速度,尤其是东部地区的省份。
根据文章的计算结果,相当多的东部省份尚未做到这一点,距离希望的产业发展速度和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
文章进而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绩效的衡量框架,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绩效水平并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虽然东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规模比较大,但平均的利润水平和产业效率并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并非想象的那样集中于东部地区。
文章从地区投资重点、产业发展所处阶段等角度给出了解释。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地区绩效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1)02006407一、导 言近年来全球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美国的创意产业年增长速度达14%,英国则为12%[1]。
日本每年出口到美国的动漫产品收入已经超过了50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对美国钢铁出口收入的4倍[2]。
在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迅猛,2007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达到2718.95亿元,比2006年增长15.7%,占上海全市生产总值的5.61%[3]。
在北京,2010年上半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804.3亿元,占全市GDP 比重为12.6%,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4]。
2009年9月26日,我国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出台,文化产业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
2010年1月8日,在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文化部部长蔡武将文化产业定为 国家战略性产业 [5],在这一背景下,各省纷纷出台自己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但是已有研究表明,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非常不平衡。
第二届文化发展战略论坛 首次发布了我国文化产业统计。
数据表明,从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数和拥有资产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分别占全部的66%、69%和78%,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从收入情况看,东部地区的营业收入占全部的82%,而中西部仅占18%;从实现的增加值看,东部占74%、中西部占26%;从对GDP 的贡献看,东部地区实现的增加值占2.56%,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28%和1.35%[6]。
具体而言,省际之间文化产业的发展尤为不平衡。
文化产业从业人数超过50万的有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北京和上海,占全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56%;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有广东、上海、北京、山东、江苏和浙江,占全部收入的72%;实现增加值超过100亿元的有广东、北京、山东、浙江、上海、江苏、福建、湖南和河南,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3%。
东部发达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经开始出现产业单位过于集中、产业能力过剩、资产收益下降的情况;中西部地区则产业发展不足。
以上的指标都是在较为粗略的统计数据下得到的初步结论,我国东西部各个省份文化创意产业是否真的有以上所述的这么大的地区差距?每个省份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相对现有经济发展而言其文化创意产业处在什么位置?我们希望借助更详细的权威统计数据来阐明我国各个省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分布情况,是否某些产业在一些省份发展特别突出。
在下文中我们将回答以上问题。
二、文化创意产业界定已有研究对文化创意产业所包括具体产业分类的界定多种多样。
王琳(2006)认为创意产业是指创意同文化商品生产经营的结合[7]。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 )对于创意性产业的定义,是 创作、生产和分销有创意性内容、有经济和文化价值、以市场价值为目标的产品 。
由于创意产业涵盖产业种类广泛,我们在进行统计的时候必须有明确的产业代码以界定清晰。
UNCTAD 每年发布 世界创意产业报告 ,它对创意产业的界定比较权威,认为创意产业包括创意产品和创意服务[8]。
其具体依据是1996版的商品海关代码,从中选取了236种代码的创意产品和服务纳入创意产业统计范围 。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于我国的文化产业统计,总共有十类产业,包括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馆、其他艺术表演、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文艺科研、文物业、其他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分析虽然从总量目标来看,东部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远远领先于西部地区,但是我们关心的除了总量指标外,还有相对指标。
也就是不同省份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分布,相对于各个省份的总体经济及第三产业发展情况,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排序,以及在不同省份的集聚程度如何。
研究不同地区的产业空间分布,地区专业化指数(LQ 指数)和Krug m an 指数是最适合的指标,它们表征了每个地区的专业化分工程度。
在本研究里,我们还将用创意产业占GDP 比重来表征创意产业相对于地区经济总量的规模。
因为我们关心的既有用LQ 和Krug m an 指数计算的创意产业空间分布,也需要知道产业发展相对于地区经济总量的规模如何。
首先阐明区位指数(Loca ti o n Quotient)和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Krug m an Specia lizati o n Index)的计算方法:(一)区位指数区位指数是衡量一个地区产业专业化程度最常用的指标,其计算公式非常直观,是一个地区特定产业的增加值与该地区总增加值之比除以全国该产业增加值与全国总增加值之比,如式(1)[9]:LQ ik =e ik / k e ik/E ik / k E ik(1)e ik 是i 地区k 产业的增加值人数,ke ik 表示i 地区总增加值人数,E ik 是全国k 产业增加值人数,kE ik 表示全国总增加值人数。
如果区位指数LQ ik 大于1,则表示在全国范围内,产业k 在i 地区的专业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65第2期 张 洁: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分析 具体来说包括:1.创意产品。
UNCTAD 的创意性产品涵盖七大类:设计(包含时尚产品、家具内饰、玩具、建筑设计、珠宝);艺术和工艺品(包含地毯、手工刺绣等产品、编织产品、节日庆祝产品、纸质手工艺品、蜡烛和人造花等产品);视觉产品(摄影、绘画、雕塑、古董等);出版业(报纸、书籍、贺年卡年历等其他);音乐;新媒体;视听产品。
2.创意服务。
创意服务也涵盖七大类服务,包括:版权和授权费用;广告、市场研究服务;建筑、工程和其他技术服务;研究和发展服务;视听和相关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其他文化和娱乐服务。
66商 业 经 济 与 管 理2011年为了考察创意性产业相对于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我们特别计算了用第三产业衡量的创意性产业LQ 指数,指的是一个地区特定产业的就业与该地区第三产业总就业之比除以全国该产业就业与全国第三产业就业之比。
该指标可以衡量相对于该地区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其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如何。
根据表1的测算,相对于北京市第三产业在全国所占的位置,文化产业还是相当不发达的。
也就是说,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与北京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相称,虽然北京文化产业的绝对规模要高于大多数的其他省份。
(二)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地区专业化指数,又称为K rugm an专业化指数或者K spec指数,是某一地区各行业的专业化系数与全国其余地区相应行业的专业化系数差的绝对值之和,测度的是第i地区与其余地区平均水平的产业结构差异度,称为第i地区的专业化程度[10]。
K i= k s ik-s ik(2)其中s ik为地区i产业k的增加值人数占该地区全部产业增加值的比重,s ik=E ik k E ik。
s ik为除了地区i以外的所有其他地区加总的产业k的增加值占全部产业增加值的比重,s ik= j i E ik k j i E ik。
K rug m an专业化指数的值位于0和2之间。
如果等于0,则被考察的地区和平均水平是完全非专业化的,他们之间的产业结构完全相同;如果等于2,则被考察的地区是完全专业化的,拥有与其他地区完全不同的产业结构。
我们用Krug m an专业化指数来衡量各个地区10个细分创意产业的专业化程度。
在表1中,我们列出了计算结果,指标包括以第三产业为基数的文化产业LQ指数、以GDP为基数的文化产业LQ指数、每个地区10个文化产业中一般LQ指数大于等于1的产业数目(该指标可以表征该地区创意产业多元化的程度(d i v ersifi c ation)),以及表征专业化程度的Krug m an指数。
表1 各省份文化产业专业化程度测算续表1用第三产业衡量的LQ 指数一般LQ 指数(某省份文化产业总体/GDP )/(全国文化产业总体/全国GDP )一般LQ 指数大于等于1的项数K rugm an 指数贵州1.0960831.2168660.19云南1.5189791.5750470.10西藏4.0081925.8684090.23陕西1.4506401.3440470.15甘肃1.0341771.0530860.53青海1.0051120.9611780.72宁夏1.8898011.91440100.23新疆1.1298041.0609480.33数据来源:根据 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8 相关数据计算。
根据用GDP 衡量的LQ 指数,排在第一位的是西藏5 8684,第二位的是安徽4 82815,江西1 52984、宁夏1 9144、云南1 57504、重庆1 69855等中西部省份的值都较高;用第三产业衡量的LQ 指数有类似的结果,西藏4 008192、安徽4 661172、江西1 808493、宁夏1 889801、云南1.518979、重庆1 509749,都很突出。
这一结果显示出这些省份的文化产业相对于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来说都显得较为发达。
而东部地区的很多省份,如北京、天津、广东、山东、江苏等,这一指数都远低于1,表明这些省份的文化产业虽然绝对规模较大,但是相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他们的文化产业并不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