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 声乐套曲

舒伯特 声乐套曲
舒伯特 声乐套曲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

摘要:《冬之旅》是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创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将钢琴演奏的节奏烘托以及音乐形象塑造、人物情感等处理得恰到好处,一直是非常受欢迎的一部钢琴曲。本文对《冬之旅》钢琴声部的演奏特色以及处理手法进行了具体探讨,希望能为广大钢琴演奏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冬之旅舒比特声乐套曲特征

《冬之旅》是舒伯特在19世纪20年代末期创造的一部著名套曲,创作背景则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条件下,作者因为抒情性的音乐创作风格而被当局强制性的划归为“毕德迈耶尔派”,无法对公众进行公开演出,导致舒伯特穷困潦倒,难以维持生计。他的强烈反抗情绪在读到诗人缪勒的选集《冬之旅》后充分爆发出来。可以说,《冬之旅》套曲的创作是舒伯特自身悲天悯人情绪的具体写照,甚至连舒伯特自己都曾经用“可怕的歌”对其进行评价。

一.舒伯特本人以及《冬之旅》背景知识介绍

出生于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舒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古典主义音乐最后的一位巨匠”,书香门第的家庭环境为其幼年时接触音乐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事实上,舒伯特很小的时候便与哥哥一起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的演奏,这为舒伯特的后期成名打下了基础。舒伯特在乐曲创作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精神内涵的运用,其创作风格有明显的抒情性、即兴性、瞬间性。在歌曲创作中,舒伯特擅长将钢琴伴奏进行有意识的融入,以达到通过最小巧的歌曲形式抒发最深沉情感体验的目的。600余首音乐作品的问世为舒伯特赢得了“音乐之王”的尊称,其中广为人知的有《普罗米修斯》《冬之旅》《天鹅之歌》《致音乐》等。《冬之旅》是舒伯特在受当局政府进行音乐限制,所创作音乐无法实现公开演出的情况下创作的,作品创作的灵感来源于来的24首诗进行了谱曲与伴奏。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舒伯特还对表现顺序进行了调整,例如将第15首的《虚幻的太阳》调至倒数第二首。可以说,该曲的创作凝结了诗人全部的心血,是舒伯特在失去爱人和经受现实的一再打击下,精神世界的全部展现。

二.《冬之旅》的浪漫主义特征

19世纪欧洲的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带来了意识形态与文化形式的巨大转变,也由此掀起了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音乐就是这一运动的一大支派,又被称为“浪漫乐派”。声乐套曲《冬之旅》作为“浪漫乐派”推崇者舒伯特的代表作,无论是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还是歌词内容的表达上,都散发出了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下面笔者就分别从歌词、音乐、情感三方面详述其艺术特征中的浪漫性。

声乐套曲《冬之旅》歌词的浪漫性主要表现在其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在整部作品的23首歌曲中,舒伯特截取了原诗中许多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修辞段落进行配乐改编,这些内容以对比、比喻、独白、反复等的手法描绘了冰冷的河面、烧炭的火屋、飘落的黄叶等一幕幕或凄清、或温馨的画面,从而从内心深处感动着听者。以歌曲《春梦》为例,歌词中采用对比的手法既描绘了爱人美丽的身影,又描绘了现实的冰冷残酷,很好地制造了故事情节上波澜起伏的效果。

声乐套曲《冬之旅》音乐的浪漫性主要体现在其调式选择上。在24首歌曲中,有八首是以大调为主调的,十六首是以小调为主调的。这样的调式安排复杂多变,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音乐自由、随性的特征,非常适合作品情节的展现和情绪的表达。以《晚安》为例,歌曲以中速d小调拉开序幕,以一种娓娓道来的语气交代了主人公流浪者的身份,而后旋律声部蹿升至F调,稍纵即逝的高音描绘了流浪汉短暂而美好的爱情,最后旋律回落到D大调,从整体上营造了一种情节发展一波三折的效果。

最后来看情感的浪漫性。声乐套曲《冬之旅》情感的浪漫性主要表现在其细腻而又连贯的情感表达上。舒伯特在对原诗《冬之旅》进行内容的重新编排、整合、配乐时,充分考虑到了各种器乐形式以及声乐形式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影响,他不仅对每首歌的情感基调做了微观的把握,还对套曲的总体情感发展做了连接。如套曲首篇《晚安》的情感安排就不仅为整部作品定下了没落凄凉的基调,还预示了终篇。

三.《冬之旅》的民族性特征

声乐套曲《冬之旅》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舒伯特对德奥艺术歌曲的继承和发展上,下面笔者就分别从这两方面做详细分析。

首先来看《冬之旅》对德奥艺术歌曲的继承。在《冬之旅》的创作中,舒伯特不仅吸收了大量民族、民间舞曲中的创作元素,还充分利用了德意志、奥地利、匈牙利等民族歌曲的音调,使作品透露出了鲜明的纯朴性、通俗性和真挚性。具体来讲,其对德奥艺术歌曲的继承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对德奥民歌终止式的运用。德奥民歌终止式的不完全性能丰富作品的曲调形态,从而为细腻的情感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如在第24首歌曲《老艺人》中,舒伯特将a小调贯穿全曲,使歌唱部分形成了简洁短小的音响效果,而后以七级为导音的正格终止式结束全曲,从而使伴奏同歌唱部分一应一和,既渲染了歌曲孤独的氛围,又模仿了流浪汉的苦吟与呜咽之声,情感表达十分丰满。二是对德奥分节歌形式的运用。分节歌是传统德意志和奥地利民歌当中常见的体式,其具体指多段程式相近的歌词采用一种曲调反复演唱的歌曲组织形式。舒伯特在《冬之旅》中的《晚安》《菩提树》《春梦》等歌曲中就运用了分节歌的写作方式,提高了主题旋律的表现力度,使主人公的复杂情感能够得到反复的吟咏和抒发。

四.《冬之旅》的时代性特征

声乐套曲《冬之旅》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其题材内容和音乐风格两方面。

首先来看这部作品题材内容的时代性。上文曾提到,歌曲创作时的欧洲正经历着巨大的政治变革、社会变革和文化变革,除此之外,舒伯特本人也遭遇了情感失败及精神领袖的离世等种种打击。正是这样的内外环境,激发了舒伯特创作了这部既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处境与期望,又抒发了个人情感的声乐作品。具体来讲,这部作品题材与内容的时代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对政治不满的题材寓意。《冬之旅》选择了流浪汉题材来寓意统治者的高压政策对人民造成的迫害,以此来抒发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二是对市民阶层庸俗习气表示厌恶的歌曲内容。如果说《冬之旅》的主线表达的是作者对政治的不满,那么副线则表达的是作者对旧阶层糜烂、庸俗的生活习气的厌恶。舒伯特借用《冬之旅》歌词内容的审美倾向,讽刺了市民阶层的享乐主义风气,表达了资产阶级热爱生活、热爱未来的阶级理想。

通过以上笔者对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艺术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大师,其创作不仅紧随时代发展、反映社会现实,更融入了许多浪漫性和民族性的艺术素材,呈现出了多元而丰富的音乐形态。作为当代音乐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舒伯特艺术歌曲,努力以自身所学将其发扬

光大,令更多人领略到它的艺术魅力。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教案教学文案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 讲课人:宋延华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类型:音乐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内容。这一章节介绍了浪漫派音乐的不同题材与音乐特点。本课重点认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与思想性,尤其剖析了作为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钢琴伴奏部分,本课时是接下来学生对浪漫派器乐体裁作品学习的前奏。 (二)本节课内容适合音乐基础教育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 (三)本课分别从艺术歌曲《鳟鱼》和《魔王》中体验和分析艺术歌曲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经过小学与初中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理解能力与音乐感受能力。他们正值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需求强烈而不稳定,音乐教育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而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与思想性也会随着音乐体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歌曲《鳟鱼》和《魔王》,感受、体验音乐思想情绪,理解音乐形象,提高学生对艺术歌曲的兴趣,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提高辨认是非的能力,面对社会中的种种诱惑能够学会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了解著名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重要代表作,学习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欣赏艺术歌曲《魔王》,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范唱、学生演唱、启发、讨论探究等过程与方法,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四、教学重、难点:

舒伯特 声乐套曲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 摘要:《冬之旅》是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创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将钢琴演奏的节奏烘托以及音乐形象塑造、人物情感等处理得恰到好处,一直是非常受欢迎的一部钢琴曲。本文对《冬之旅》钢琴声部的演奏特色以及处理手法进行了具体探讨,希望能为广大钢琴演奏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冬之旅舒比特声乐套曲特征 《冬之旅》是舒伯特在19世纪20年代末期创造的一部著名套曲,创作背景则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条件下,作者因为抒情性的音乐创作风格而被当局强制性的划归为“毕德迈耶尔派”,无法对公众进行公开演出,导致舒伯特穷困潦倒,难以维持生计。他的强烈反抗情绪在读到诗人缪勒的选集《冬之旅》后充分爆发出来。可以说,《冬之旅》套曲的创作是舒伯特自身悲天悯人情绪的具体写照,甚至连舒伯特自己都曾经用“可怕的歌”对其进行评价。 一.舒伯特本人以及《冬之旅》背景知识介绍 出生于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舒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古典主义音乐最后的一位巨匠”,书香门第的家庭环境为其幼年时接触音乐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事实上,舒伯特很小的时候便与哥哥一起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的演奏,这为舒伯特的后期成名打下了基础。舒伯特在乐曲创作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精神内涵的运用,其创作风格有明显的抒情性、即兴性、瞬间性。在歌曲创作中,舒伯特擅长将钢琴伴奏进行有意识的融入,以达到通过最小巧的歌曲形式抒发最深沉情感体验的目的。600余首音乐作品的问世为舒伯特赢得了“音乐之王”的尊称,其中广为人知的有《普罗米修斯》《冬之旅》《天鹅之歌》《致音乐》等。《冬之旅》是舒伯特在受当局政府进行音乐限制,所创作音乐无法实现公开演出的情况下创作的,作品创作的灵感来源于来的24首诗进行了谱曲与伴奏。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舒伯特还对表现顺序进行了调整,例如将第15首的《虚幻的太阳》调至倒数第二首。可以说,该曲的创作凝结了诗人全部的心血,是舒伯特在失去爱人和经受现实的一再打击下,精神世界的全部展现。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特色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特色 姓名:李朔 学号:201405015130 专业:音乐学

摘要:黄自(1904—1938)是我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作曲家、音乐家。他短暂的一生为我国早期音乐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后人留下了, 大量的宝贵音乐作品和艺术创作理念。他创作了各种题材样式的音乐作品,这些艺术歌曲无论从内容、题材和风格方面都独具艺术魅力,堪称艺术歌曲的典范,他的作品根植于民族音乐,文章通过对黄自创作歌曲的梳理,总结出黄自艺术歌曲具有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的特点。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

一、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具有时代性 黄自先生早年在国外留学。学习西洋的作曲技法、音乐理论和专业技能,“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结合当时知识青年追求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的想法,他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大胆创新,在中国民族语言音调同歌曲音调结合的基础上,取西洋音乐创作技法的精华部分,结合中国民族音乐的素材,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形式,即中国的艺术歌曲。自从“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中国国内的形式更加动荡不安,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黄自先生先后创作了《睡狮》、《乡曲》、《抗敌歌》、《热血歌》、《九一八》、《旗正飘飘》等多首歌曲。其中《抗敌歌》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首抗日救亡为题材的合唱歌曲,歌曲表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沉热烈的爱国激情,至今是音乐会合唱的保留曲目受当时文艺思潮的影响,黄自这一时期的作品有一部分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爱情的憧憬向往,因此创作上也倾向于浪漫主义色彩,借景抒情、借物咏志的成分较多,听起来简单易懂。琅琅上口,成为“五四”以后歌曲创作的主流。“五四”新文化运动也赋予黄自的艺术歌曲鲜明的时代烙印,使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具有了较高的时代性。 二、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具有民族性 黄自的音乐创作风格大多都比较严谨、精致、典雅,独到之处在于构思细腻和乐曲结构的简洁、严整他的大量声乐作品主要运用了民族调式以民族语言为基调,将中国传统的五声性调式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也是中国新时期艺术歌曲旋律曲调民族化尝试的一种创举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黄自创作的高峰期,即冲突又融合的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共存着。黄自大胆将西方作曲技法和和声技法应用于中国民族音乐创作中,既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要求,也使所创作出的艺术歌曲具有新鲜的气息。中国的传统音乐素来注重旋律的横向线条。多以五声调式和以民族五声为骨干音的七声调式为主。以此方法体现民族化特征如《花非花》是根据唐白居易的诗创作的。在创作中,低声部重复着旋律音,强调民族调式的旋律,使乐曲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和特征。对语言文字的四声和节奏的和谐做到完美统一,把一种朦胧、难觅踪迹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和声层面,在五声调式和弦的运用基础上,对三和弦结构进行和声色彩性的突破,将歌曲意境上的朦胧气氛进一步得到完美的体现黄自先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采用西方音乐体裁创作的这部多乐章的合唱套曲,描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故事他将唐诗宋词中的韵律美与音乐完美结合起来,把民族五声音阶运用的淋漓尽致。又体现出古朴高雅的的艺术特点。 三、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黄子先生的作品非常注重歌曲的艺术性处理。如《玫瑰三愿》,创作于1932年,歌词选用词人龙七的新词“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干下。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 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旋律动听委婉。词曲结合严谨,情景交融采用钢琴伴奏与小提琴协奏相结合的形式小提琴宛如一位温柔、含蓄的女声,如泣如诉,而钢琴则浑厚有力,与声乐、小提琴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又如《踏雪寻梅》:“学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这首歌曲经常被各种音乐教用,它曲调悠扬,轻松愉悦,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歌曲最有特色的是伴奏部分每小节各拍的后半拍,使用装饰音,模仿驴铃清脆的声音效果,增强了歌曲欢快跳跃的特点。天寒地冻,百花凋零冰天雪地里唯有那梅花傲雪怒放,幽香袭人。踏着皑皑白雪,闻着幽幽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远处传来了一阵铃铛声,踏着雪骑着毛驴.悠然自得赏着梅花,那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呀!这种美好生动的画面与富有情趣的想象无不向我们展示着高雅的艺术。 综上所述,在黄自的艺术歌曲中,时代性、民族性、创新性、艺术性皆有体现,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素与西洋音乐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融合的自然、完美,不

高中音乐教案--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教学目标: 一、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三、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 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播放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音乐片段说出所属音乐历史时期和作者。 小节: 古典主义者崇尚理性,音乐结构严谨。贝多芬是集大成者,并在哪个作品中创造性的加进了人声?(《第九交响乐》),正因为此,贝多芬不但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高锋,同时也成为浪漫主义的先行者。 舒伯特生活的年代与贝多芬的中、晚期相同,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们也都生活在维也纳。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 二、进入新课 (一)学生阅读第114页,了解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年代划分,简介舒伯特及其所处的时代:见教参第121页(了解浪漫乐派形成的原因)。 (二)欣赏 1、《魔王》 (1)、阅读教材第116页后提问: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歌德) ②反应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 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2)、聆听《魔王》 听前提问: 舒伯特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 讨论小节:(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精辟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 2、《菩提树》 (1)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 (2)聆听中文版《菩提树》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 ②反应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 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教师小节:舒伯特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3、《鳟鱼》 (1)聆听中文版《鳟鱼》 ①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 ②歌词是谁的诗作?(舒巴尔特) (2)聆听原文《鳟鱼》 (3)请学生试唱第一句乐谱;集体唱第一句乐谱;给拓展部分“3”填词随音响跟唱或教师教唱第一句。 (三)、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单元标题为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旨在引导学生聆听浪漫主义音乐中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如:强调个人主观情感的表现;对大自然景物的表现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在音乐中追求民族民间的内容和情趣等。本课通过聆听、鉴赏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艺术歌曲所表现的情绪情感和音乐风格,体验并认识到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一、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及《小夜曲》,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 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初步认识、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艺术歌曲并对我国艺术歌曲的起源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

《魔王》的欣赏。包括其角色的划分、人物的形象;音乐所表现出的气氛与情感。 教学难点: 聆听《菩提树》、《小夜曲》,并了解音乐故事背景及体验音乐情绪。 教学方法:讲解法,聆听法。 备课时间:2013年3月13日 授课时间:2013年3月21日 授课班级:高一年级(1)班 授课教师:梁浩 教学过程: 一、互动环节: 播放舒伯特《摇篮曲》,让同学们听完后猜测出这首曲目的名字及曲作者是谁。 二、舒伯特简介: 弗朗茨·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他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

了1000多部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奠定了他“艺术歌曲之王”的美誉。他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主要作品有《魔王》、《A 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等等,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 三、介绍并欣赏艺术歌曲《魔王》: 这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是根据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谱曲而成。故事情节为:在一个狂风之夜,一位父亲怀抱儿子骑马飞奔,在此过程中,魔王不断诱惑儿子,试图夺去他的生命,而父亲则焦急的安慰儿子,但是孩子最终还是死在了他的怀中。马蹄停歇,父亲陷入悲痛的深渊。 全曲共有四个角色:叙述者、父亲、儿子和魔王。在音乐中,只有一个男声演唱,他需要用不同的嗓音、不同的语气唱出不同角色的不同情感:叙事者的旁观、父亲的焦急、儿子的恐惧和魔王的诱惑。 四、介绍并欣赏艺术歌曲《菩提树》: 《菩提树》是舒伯特创作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一首歌曲。由于这首作品的旋律优美动听,情感表达细腻,因此它成为舒伯特创作的大量艺术歌曲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声乐套曲《冬之旅》的歌词全部选自诗人缪勒所写的诗歌,《菩提树》是其中的一段。

舒伯特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舒伯特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舒伯特是奥地利著名的古典音乐创始人以及奠基人之一,他善于创作各种各样的古典音乐,那么舒伯特音乐风格是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舒伯特音乐风格,希望对你有帮助! 可以说,舒伯特音乐风格在不同的时期都是不同的,早年处于创作时期的舒伯特,他的音乐风格还不是很明确,到他创作中期的时候,虽然他的音乐创作逐渐成熟,但是具体的音乐风格,他还是难以驾驭,到中晚期的时候,他的音乐创作风格才彻底显现出来了。 在晚期创作阶段的舒伯特音乐风格大多都是比较具有创造性的,他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强烈表现出来了冲突性,哲理性,这好比是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徘徊,许是因为晚期创作阶段的舒伯特深受贝多芬音乐的影响,所以他的音乐风格完全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的精髓,彻底完成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舒伯特音乐风格之所以各异,这全是因为他的生活境遇导致的,早期的舒伯特音乐风格之所以无法显现出来,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舒伯特创作还属于比较青涩的阶段,但是随着创作时间的增长以及年历眼界的开阔,舒伯特的音乐风格逐渐凸显出来了,尤其是在创作晚期,舒伯特的音乐风格就更加明显了。 舒伯特的音乐特点舒伯特音乐特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第一个特点就是舒伯特的所有音乐都讲究通过完美的诗歌加上动听的旋

律结合,给人留下前所未有的听觉享受,舒伯特的歌曲不单单只是注重旋律的表达而已,更重要的是旋律之中的诗歌,可以说舒伯特对诗歌的要求非常严格,而他自己本人对于诗歌的了解也是相当的细腻以及深邃的。 舒伯特音乐特点的第二个就是舒伯特歌曲的旋律都是简单而且富有个性化的,除了旋律上面要简洁明快以及流畅之外,诗歌也必须是朗朗上口的,同时还必须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休止符使用,在关键的时候可以起到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比如著名的《玛格利特纺织歌》就是这样的。 舒伯特音乐特点的最后一个就是音乐的调性变化丰富多彩,舒伯特所有音乐的调式都是相当的有特点的,它讲究大小调的不同时间转换,以及不同时间内的转换次数,比如非常有代表性的《冬之旅》,它的调性布局就可以说是非常的丰富,而且变化也是相当的有特点。 总的来说舒伯特音乐特点就是“讲究”二字了,他在音乐创造上面的每一次“讲究”都可以将他在音乐上面的成就上升到一个层次,而正是因为他在音乐创造上面的讲究,才让他在自己的短短几十年的创造生涯之中,可以留下这么多伟大的音乐著作,让后人欣赏,学习以及借鉴。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故事舒伯特是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了,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的经典著作,其中《野玫瑰》是最具代表性的了,传说舒伯特在创作野玫瑰的时候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那么这段关于舒伯特创造《野玫瑰》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了。

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黄自是我国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以及教育家之一。在早期的求学过程中,他较为全面系统学习了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在艺术歌曲和交响乐方有着丰硕的成果。虽然他一生短暂,但涉猎的音乐体裁却很多,诸如交响乐、室内乐、清唱剧、等体裁。田汉对其称赞道:“黄自是最有青年气的音乐家,他学习音乐的动机是为民族国家”。i钱仁康先生在《黄自的生活与创作》一文中也曾称道:“他在我国初垦的音乐园地里辛勤耕耘,催发出一朵朵艺术歌曲的鲜花……”。ii可见黄自对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创作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拟以歌词的创作背景与手法着手对其艺术歌曲分为三类:现实性艺术歌曲、抒情性艺术歌曲、古诗词艺术歌曲。 一、现实性艺术歌曲 现实性艺术歌曲中的“现实性”主要表现在:音乐是对当时中国历史现状、人民呼声、时代背景的一种反应。而这类型的艺术歌曲具有了直面社会、表现社会的实用功能。黄自的现实性艺术歌曲歌词主要源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期。每个国民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黄自作为一名音乐家,试图通过音乐作品来振奋人心,将中华优良的道德文化继续传播。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旗正飘飘》、《抗敌歌》、《天伦歌》、《热血歌》等。 以《天伦歌》为例,歌词通过悠悠白云与滔滔江水描述出人生路的漫长,进而突出自幼失去父母的孤儿之痛,用“何处觅源头”强化

人生的苦难与遥遥无期,增加其凄凉感。第二段音乐转入小调,歌词通过“人世的惨痛,岂仅是失了爹娘”让人了解社会的黑暗与人世的荒凉,需要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大胸怀,达到相互关爱的目的。 二、抒情性艺术歌曲 在黄自众多的艺术歌曲中,抒情性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与创作技法公认最高。其抒情性艺术歌曲的歌词多采用中国近代诗人所创作的作品,其中《思乡》(韦瀚章词)、《春思曲》(韦瀚章词)、《玫瑰三愿》(龙七词)以深入人心。在创作上,他将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如五声、七声音阶与西方古典创作技法相结合。在旋律的线条上,清新淡雅,浑然天成。倘若将这类艺术歌曲钢琴部分单独演奏,也不失为一首较为优雅的钢琴小品。如在《春思曲》中,黄自将d自然小调与d和声小调完美的混合,钢琴在轻柔、缓慢的演奏二连音的伴奏和旋与下行的旋律线条,配合歌词“潇潇夜雨滴阶前”便很容易把人们带进淅淅沥沥的春雨之中。 总之他的作品能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在节奏、曲调和句法结构等方面与歌词意境结合巧妙,能体现出艺术歌曲固有的音乐风格与艺术特征。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 黄自在出国接受西方音乐之前,受过较为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因此,他不仅有着较好的古文功底,同时也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着强烈的爱好。在《音乐的欣赏》一文中他曾说过:“我小的时候,最

课题: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第十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舒伯特的《魔王》、《鳟鱼》及《菩提树》等三首艺术歌曲,使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础知识。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社会原因,从而更好地揭示歌曲所蕴涵的深层内涵。 二、教学任务分析: 1.教学重点:歌曲欣赏,理解何谓“艺术歌曲”。 2.教学难点:透过歌曲的表层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更好地感受、体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了解当时作者的境遇和社会状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学生在舒伯特的《小夜曲》中进入教室。 2.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作品名叫什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由此而导入艺术歌曲的欣赏教学。 (二)指导欣赏: 1.《魔王》: (1)简介作品:《魔王》是舒伯特十八岁(1815年)时,根据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谱写的一首叙事性的歌曲。设疑:这首歌曲是讲的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认真对照歌词先听一遍,注意: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形象是怎样的?请大家用心体会(播放录音)。 (2)分角色来朗读歌词,增强学生对歌曲的进一步认识理解。 2.《鳟鱼》: (1)简介作品:《鳟鱼》是舒伯特写的一首富有戏剧性的艺术歌曲。作于1817年,当时他才二十岁,歌词取材于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这首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它揭示了什么?请同学们先轻轻地朗读一下歌词,体会在这首歌曲中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各自的内心如何?(请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小结: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以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这首歌曲从表面看虽是写的小鳟鱼和鱼夫之间的故事,实质上歌曲有它独特的政治和历史背景:当时,由于政治的原因,词作者舒巴尔特遭坏人的陷害而被捕入狱,《鳟鱼》这首诗,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河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上当受骗的小鳟鱼。所以,这首诗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对

浅谈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

浅谈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 舒伯特创作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声乐代表作作品之一。其中第十一首《属于我》则延续了舒伯特一贯的音乐创作风格,旋律活泼跳跃,展现了主人公欢快愉悦的心情。本文通过创作思想、和声特点、音乐特色等对整首歌曲进行分析和解读。 标签:《美丽的磨坊女》;属于我;音乐分析;和声 一、创作思想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描述的是一位青年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了向往。有一天,他独自沿着小溪旁的小路悠闲地走着,发现一个磨坊,并且成为了里面的一个磨坊工。磨坊的老板有一个女儿,这个青年第一次见她便深深地爱上了她,青年努力地在磨坊工作,希望能够得到女孩的芳心,但是天不遂人愿,他心爱的姑娘被一个猎人夺走了,青年悲痛不已,整日极度地悲观和苦闷,最终跳进了小溪里,希望在水底能够找到他心里的答案。 这是一部抒情的作品,但是却反映出当时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内心的悲凉和无奈,以及愤怒。那是个动荡的年代,到处充斥着不公平和残酷,奥地利的反动统治让社会变得没有了温暖,绝望的人们也反映出19世纪欧洲复辟时代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是一部富有哲理性和戏剧性的作品。 这是一个爱情的悲剧,但是整个作品的音乐风格确是明朗、抒情的。这说明舒伯特的心情虽然是苦闷、悲伤、失望,但是并没有丧失继续生活的信心,对未来仍然抱有幻想。舒伯特曾经说过,悲痛让人变得更加清醒,更能明辨是非,我的歌曲就是我从音乐的理解以及悲痛的心情中体会而来。所以《美丽的磨坊女》这部作品也与作者的理想是一致的。 二、和声特点 歌曲《属于我》在《美丽的磨坊女》声乐套曲中是第十一首。讲述了青年磨工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姑娘的爱情而感到无比兴奋,一路兴奋地高歌,森林里处处飘荡着赞美的歌声,表现青年磨工陶醉于无比幸福与欢乐之中,内心的欢快愉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歌曲是整个套曲中欢乐情绪的高潮。采用明亮的大调进行展开,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黄自艺术歌曲的特点

黄自艺术歌曲的特点 黄自(1904—1938)字今吾,小字四由。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县的一个书香门第。我国著名现代作曲家河音乐教育家。20世纪30年代,一批从20年代成长起来、或出国深造的音乐家(如黄自、应尚能、周淑安、马思聪等),先后登上了我国的乐坛。他们以自己多年所学热情投入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以及音乐编辑等方面的活动,为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从音乐创作讲,当时以黄自及其作品最具有突出的影响。 他是我国最早开始系统全面传授作曲技术和音乐理论的音乐教 育家。艺术歌曲是黄自歌曲创作中影响较大的一个方面,他这方面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以我国古诗词创作的独唱曲和为音乐会演唱所写的独唱曲。前者的代表作有:以宋代诗人辛弃疾诗词所谱写的《南乡子》,以宋代诗人王灼诗词所谱写的《点绛唇》、以当代诗人白

居易诗词所谱写的《花非花》、以宋代诗人苏轼诗词所谱写的《卜算子》等。这些歌曲的音乐大多篇幅不大,但技法简练、结构严谨、形象鲜明,能较好的体现原始的意境和感情。黄自的抒情歌曲,是他全部创作中特别有艺术价值的部分。黄自的歌曲中的旋律,和诗歌语言配合得非常紧密,好像是从歌词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他在写作歌曲时不但力图恰切地表达歌词内容,还力图使音乐的音调和节奏与诗歌和韵律紧密结合。他生前出版的独唱歌曲集《春思曲》(1933年6月商务印书馆印行),包含《思乡》(1932年)《春思曲》(1932年)《玫瑰三愿》(1932年),都是黄自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前两首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色調鲜明的彩绘。而《玫瑰三愿》则直抒胸臆,不事渲染,是一幅素笔勾勒的白描。在《玫瑰三愿》中,钢琴对旋律只是起了衬托的作用。而《思乡》《春思曲》中的某些意境,都是由钢琴用造型手法与和声手法表现出来的。在这两首艺术歌曲中,钢琴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离开了歌调,几乎可以成为钢琴独奏曲。从他的歌曲创作中可以看出,他曾受到较好的欧洲古典与浪漫派音乐传统的熏陶

音乐鉴赏教案第十六节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教学目标: 一、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三、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播放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音乐片段说出所属音乐历史时期和作者。小节: 古典主义者崇尚理性,音乐结构严谨。贝多芬是集大成者,并在作品中创造性的加进了人声(《第九交响乐》),正因为此,贝多芬不但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高锋,同时也成为浪漫主义的先行者。 舒伯特生活的年代与贝多芬的中、晚期相同,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们也都生活在维也纳。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 二、进入新课 (一)学生阅读第114页,了解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年代划分,简介舒伯特及其所处的时代:见教参第121页(了解浪漫乐派形成的原因)。 (二)欣赏 1、《魔王》 (1)、阅读教材第116页后提问: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歌德) ②反应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

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2)、聆听《魔王》 听前提问: 舒伯特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 讨论小节:(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精辟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 2、《菩提树》 (1)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 (2)聆听中文版《菩提树》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 ②反应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 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教师小节:舒伯特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3、《鳟鱼》 (1)聆听中文版《鳟鱼》 ①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 ②歌词是谁的诗作?(舒巴尔特) (2)聆听原文《鳟鱼》 (3)请学生试唱第一句乐谱;集体唱第一句乐谱;给拓展部分“3”填词随音响跟唱或教师教唱第一句。 (三)、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 的特点: 歌词: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曲; 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

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分析论文

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分析论文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诗歌;伴奏;体裁;风格 艺术歌曲是音乐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19世纪在奥地利和德 国兴起的以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以及沃尔夫、马勒等作曲家为 代表的艺术歌曲的高潮,成为这一时期与教堂音乐平分秋色的重要 音乐体裁,是其确立、发展、繁荣的时代。而歌德、席勒、海涅等 伟大的文学家所创作的无数优美的诗歌,为艺术歌曲的产生、发展 奠定了基础。歌德的《纺车旁的玛格丽特》、《野玫瑰》、《魔王》、《山峦沉寂》、《图勒的国王》、《欢乐的痛苦》,海涅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我的影子》、《离别》、《莲花》、《罗 雷莱》,席勒的《渔童》,雨果的《当我入梦》,缪勒的《紫罗兰》、《报春花》等等,都成为了日后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 德奥的“艺术歌曲”最初受到法国歌曲的影响,到18世纪下半 叶和19世纪初,来自英国的浪漫诗人华慈华斯?柯尔律治的抒情短诗,以及罗伯特?彭斯的苏格兰民间歌谣和叙事诗歌,均给德奥艺 术歌曲这种体裁的创作以很大的促进。此外,德国作曲家勒韦作的 叙事歌对艺术歌曲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1818年 他根据赫尔德翻译的苏格兰叙事诗歌《爱德华》所写的歌曲,采用 节拍、调性、德语表情符号以及钢琴织体的对置手法,将爱德华弑 父后与母亲的对话描绘出来,这种音乐与传奇相结合并体现出其中 强烈的戏剧性,正是当时德奥浪漫主义者所热衷的。而舒伯特将艺 术歌曲的潜能充分挖掘,最终使其成为极富表现力的完美形式,因 此可以说,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以及理查德?施特劳斯和马勒,甚至包括瓦格纳的歌曲,都是沿着舒伯特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向前的。 一、诗歌与音乐的完善结合 二、丰富的钢琴伴奏及其表现力

浅论黄自艺术歌曲

浅论黄自艺术歌曲 摘要:“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在我国二十世二、三十年代,由于受到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也出现了艺术歌曲这一音乐形式。黄自便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之一。本文就是对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及写作手法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把黄自艺术歌曲分为抒情歌曲、古诗词歌曲、爱国歌曲这三类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各类歌曲都举出相应的作品加以详细介绍。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艺术风格创作特征 Abstract:“Art song” was 18 cen tury's end the early 19th century, one kind of lyric song generic term which Europe was in vogue. In our country 20 th the 20s-30s, because receives the Western romanticism ideological trend the influence, also presented the art song this music form.Huang zi was one of this time the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Through Huang Zi’s lyric songs, poems ancient songs, patriotic songs these three categories for detailed analysis, and each kind of song was all Points out the corresponding work performs the detailed introduction Key word : Huang Zi Art song Artistic style Creation characteristic

突破、创新、延伸(三)——勋伯格声乐套曲《月迷彼埃罗》演唱的宣叙性和不确定性

突破、创新、延伸(三)——勋伯格声乐套曲《月迷彼埃罗》演唱的宣叙性和不确定性

————————————————————————————————作者:————————————————————————————————日期:

突破、创新、延伸(三)——勋伯格声乐套曲《月迷彼埃罗》演唱的宣叙性和不确定性-音乐论文 突破、创新、延伸(三)——勋伯格声乐套曲《月迷彼埃罗》演唱的宣叙性和不确定性 刘倩[1] 接上期(2014 年第3 期) 虽然许多教科书和论文中将勋伯格《月迷彼埃罗》的人声部分定义为“念唱”音调,但从中译角度讲,理解为“唱念音调”可能更恰当。德文版乐谱中“Sprechstimme”一词的主要含义是“诵唱”、“音乐朗诵”和“吟唱”,而英译版乐谱中的“Speakingvoice”则更接近于“说唱”含义。本文并不想探讨德版乐谱和英版乐谱间有关人声部分的词汇差别。但有一点必须确定,即乐谱中所有人声声部的歌词都对应着确切的音高和节奏。因此,如何理解音高的含义,如何理解“朗诵调”在传统德奥艺术歌曲和歌剧中宣叙调的共性与个性差别,如何对“念唱”、“诵唱”、“说唱”以及“吟唱”在这部作品中的含义则成为理解和诠释这首作品的关键。 (一)《月迷彼埃罗》演唱的宣叙性 随着第一部歌剧《达芙妮》的诞生,宣叙调便开始了它的漫漫发展之路。从干宣叙调,到古钢琴伴奏的宣叙调,再到管弦乐队伴奏的宣叙调;从莫扎特时期的“朗诵式宣叙调”,到威尔第时期“旋律宣叙调”的完全确立,再到贝尔格歌剧《露露》中所同时出现的三种宣叙调模式——旋律宣叙调、语调宣叙调、说白。歌剧作曲家们对于宣叙调的改革与尝试始终没有间断。作曲家们对宣叙调锲而不舍的探索与改革,其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如何使宣叙调更好地服务于歌剧故事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引言 黄自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也是最早全面系统的传授专门作曲技术和理论的音乐教育家。五十年前,他在我国初垦的音乐园地里辛勤耕耘;催发出一朵朵艺术歌曲的鲜花和交响音乐的蓓蕾;在初创的高等音乐学府里呕心沥血,培育出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今天海峡两岸许多卓有成就的音乐家,大都出自他的门下。尤其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光辉的事业和卓越的贡献,都是在其非常短暂的一生中完成的。黄自作品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所涉及的题材范围却比较宽,其中大部分作品都具有较高的艺术质量。艺术歌曲是黄自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也是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的一个方面。黄自音乐创作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部分当数抒情类艺术歌曲,西洋的写作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有机结合,清新雅丽,余音袅袅。因此,他的创作给予当时乃至今天我国专业音乐界以重大的影响,在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黄自生平事略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1904 年3 月23日出生在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浦东)的一个书香门第。黄自先生短暂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童年时期 父亲黄洪培(号济北)是当地经记毛巾厂的经理,辛亥革命后参与地方政事,1923 年被选为川沙县议事会副议长和交通局副局长。母亲陆梅先又名开群,是一位德才兼备的知识女性,川沙开群女校的创办人。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得黄自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髫龄时期就听母亲唱民谣、诵唐宋诗词、讲“二十四孝”的故事。黄自生性聪颖,从小就显示出对音乐和文学,特别是对古典诗词的爱好。这种对诗歌的热爱,不满三周岁就就能背诵《大学》的片段,并显示出对音乐的兴趣和才能,在黄自的音乐创作产生了重

本杰明·布里顿声乐套曲《米开朗基罗十四行诗七首》(作品22)的音乐学分析

本杰明·布里顿声乐套曲《米开朗基罗十四行诗七首》(作品22) 的音乐学分析 在西方声乐发展史中,德奥艺术歌曲的地位一直都是不可撼动的,这一浪漫主义时期蓬勃发展起来的音乐体裁备受十九世纪音乐家们的青睐。英国艺术歌曲起步虽比较晚,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几经坎坷,然而英国音乐家却一直都没有忘记本民族在音乐上的悠久传统,以其“英伦岛国”的独特气质,向世人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歌曲面貌。 爱德华·本杰明·布里顿(Edward Benjamin Britten,1913-1976),作为继普塞尔之后英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从小即拥有过人的音乐天赋,他集作曲家、指挥家、钢琴演奏家多个头衔于一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包括歌剧、教堂寓言剧、管弦乐、合唱、独唱和钢琴/吉他/竖琴、室内乐、电影戏剧配乐等,创作体裁涉猎广泛、成绩斐然。声乐作品的创作贯穿布里顿的一生,而其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也独具个人特色和艺术价值,先后将独唱艺术歌曲搭配乐队、钢琴、竖琴、吉他进行创作,为英国艺术歌曲在西方二十世纪音乐发展史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声乐套曲《米开朗基罗十四行诗七首》(Op.22,1939-1940)是布里顿于1940年在美国期间完成的作品,套曲中的七首歌曲将诗歌与音乐完美融合,一经首演反响热烈,具有极高的可听性和艺术价值。本论文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具体音乐分析与研究,探寻布里顿早期音乐创作的艺术风格以及其精神内涵。 本论文以声乐套曲《米开朗基罗十四行诗七首》为切入点,按照音乐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分为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绪论的主要内容是对本选题的选题由来、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来进行说明。

舒伯特音乐作品赏析

舒伯特作品赏析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是19世纪初叶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后,出现的一颗灿烂的新星。一说到他,大家自然会起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如《鳟鱼》、《野玫瑰》等等,那动人的旋律,会自然地回响在人耳旁。可对不了解舒伯特一生经历的人来说,是很难想象作曲家是在怎样艰苦环境中创作这些作品的。他的一生,是简单而平凡的。一生的贫穷同他的性格一样,清寡而内向。但是舒伯特丰富的情感与思想,还有他的内心生活,却流露出他的别具一格与精彩。他的一生,是充满艺术功绩、喜悦、欢乐与最深沉的哀伤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是他的艺术,他的艺术就是他的一生。看一看他最初的童年,就会发现: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不间断的音符的表述,是一连串不停地插上幻想羽翼并借助超自然之力而飞翔的梦幻与创作。舒伯特的周围以及他内心的一切除了音乐还是音乐。正因如此,就让我们去认识我们初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吧。 一、创作历程 舒伯特是18—19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的歌曲创作而闻名于世的音乐家。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600多首歌曲。那首动人心弦的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塔》是在他年仅17岁写出的;而《魔王》、《野玫瑰》等至今仍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优秀歌曲,是他18 岁那年写成的。据说,贝多芬临死前读了几首舒伯特的歌曲后,曾惊叹地说道:“真的,在这个舒伯特身上闪耀着神奇的火花!”舒伯特的歌曲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词、曲、钢琴伴奏三者密切配合、水乳交融。他的歌曲创作继承了前人的艺术成果,又把歌曲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所以,人们把舒伯特誉称为“歌曲之王”。 除了歌曲以外,他还创作许多器乐作品。他的创作基本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1813—1817年在这一时期中,舒伯特首先在歌曲领域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歌曲半数是在这几年写出的。这个时期他也创作了一些交响曲,但这些作品还不够成熟。第二时期:1818—1827年,也是舒伯特创作中心时期。在这几年中,他除了继续写作歌曲外,还创作了声乐套曲、交响曲、室内乐等大型作品,并写下了《音乐瞬间》和《即兴曲》等钢琴小品。这一时期他的大型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19世纪初叶,随着社会状况的急剧变化,欧洲文学艺术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浪漫主义的潮流。这种新的文艺潮流,也对舒伯特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使他的音乐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形式结构上以及艺术手法上,都形成了一种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乐派作曲家迥然不同的新风格——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如果说,贝多芬是西欧古典乐派的登峰造极者,那么舒伯特就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和贝多芬那些充满英雄性、斗争性以及结构极其严谨的音乐相比,舒伯特的音乐作品形式自由,富有抒情性,着重于对人心理的细腻刻画,

浅析舒伯特《野玫瑰》的艺术特色

浅析舒伯特《野玫瑰》的艺术特色 摘要:舒伯特为后代留下了很多非常珍贵的艺术歌曲的资料,在艺术歌曲的领域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超越的,他也因此被世人尊敬的称为“歌曲之王”。本文主要对其生平进行了综述,并以他的一首著名的代表作《黑玫瑰》为例从崇尚的音乐美学思想、表达涵的演绎技法以及遵循的思维方式等三个方面对其创作歌曲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力求为舒伯特创作的歌曲艺术的特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舒伯特,《黑玫瑰》,生平,艺术特色

浅析舒伯特《野玫瑰》的艺术特色 1 绪论 舒伯特主要是以诗歌作为其创作的依傍,并且借助于诗作的意境来抒发自己的精神感受以及音乐情绪等。也就是说他是以诗歌本身作为激发其创作的灵感的主要的动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的构思。舒伯特拥有细腻的心灵、能够感受细致,并且有着善于捕捉诗的人思想的洞察力,以及他对原作容的本质的涵义以及韵味十分的重视,并且能够深入到每一首诗词的思想境界之中。总之,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音乐和文学的关系方面以及人声和器乐伴奏的关系等方面,都推进了艺术的前进的脚步,并且充分的挖掘了艺术歌曲的在的潜能,并且使其成为了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从而为后代留下了很多非常珍贵的艺术歌曲的资料。在日常的教学演唱的实践过程中,艺术歌曲一种基本功的锻炼,它能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歌唱的心理素质。本文主要以他的一首著名的代表作《黑玫瑰》为例分析其创作歌曲的艺术特色。 2舒伯特生平 弗朗兹·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t)从小就对钢琴和小提琴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11岁的那年,他进入寄宿学校学习,然后被选入了学校的唱诗班,他在唱诗班的学习过程中,为这个唱诗班而写出了他一生中的《第一交响乐曲》。此后,在1818年至1828年之间的10年里,舒伯特一直过着一种非常贫困的生活,经常食不果腹,常常靠着朋友们的接济勉强过日子。但是,或许正式这样的贫困的生活的经历,使得他在歌曲的创作过程有着很多的灵感。因此,这贫困的10年也正是舒伯特的对于歌曲的创作的思想从最初的稚嫩逐渐的走向成熟的阶段,并且逐渐的定型,从而他在这段时期谱写出了大量的动人的乐章。但是,由于受到了长期的贫穷生活的侵蚀,以及长期的精神上的折磨,后来舒伯特就开始一病不起,在1828

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梁晨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舒伯特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大师,其短暂的一生中创造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他不仅丰富了音乐发展史上的音乐领域,而且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有了很好的融合。在其艺术歌曲的创造当中,我们发现了他独有的情感宣泄,在歌曲的处理上,钢琴伴奏的丰富性上,都是后人难以企及的。舒伯特不仅是维也纳的音乐家,同时还是世界的音乐家。他富有包容性的艺术歌曲创作足以将他提升到国际音乐舞台。在浪漫主义已经离我们远去的今天,仍然能够体会到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巨大魅力,这不得不使我们感到震撼。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音乐特征 前言 艺术歌曲是指十九世纪的德国歌曲,因当时的音乐大师们创作了无数的音乐精品,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音乐形式,具有内涵丰富、情感真挚、品位高雅、旋律和谐、伴奏清晰等特点。德奥艺术歌曲在近几个世纪以来作为一种特定的体裁在国际音乐舞台上一直散发着特有的光芒,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尤以舒伯特的成就最为明显,舒伯特是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开创者和领跑者,被称为“歌曲之王”。他具有极高的创作天赋,其作品拥有丰富的艺术性和戏剧性,开辟了浪漫主义作曲家在全新领域表达思想的先河,从而确定了舒伯特在音乐领域的重要地位。他虽然处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转变时期,但是他的艺术歌曲不仅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而且呈现出非常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这些在十九世纪初形成的新的音乐思潮和风格的作曲家或音乐活动人,比如柏辽兹、舒伯特、罗西尼等等,一方面积极吸取浪漫主义思潮中的有益部分,另一方面也在民间艺术中寻找可利用的素材,在作品中体现民族特点,丰富了创作体裁和塑造个性鲜明的形象来表达作曲家的内心情感。 一、舒伯特生平及他的艺术歌曲 1.1舒伯特简介 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附近的汉普大。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舒伯特从小就能够接触到音乐的熏陶。他的父亲是喜爱音乐的当地小学校长,哥哥也经常传授他演唱的知识,包括教堂合唱也会对他进行小提琴的指导。在这样充满浓郁的音乐氛围的环境中,导致舒伯特后期的音乐充满了温馨、甜美的家庭气息。他的音乐能够善心悦目,充满了美感和魅力,都来自于他幼小的心灵里充满了家庭和谐的氛围。在1808年,皇家礼拜堂录用他为单声合唱队员,后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