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审定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课后练习及答案
2019-2020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 三峡]人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四十六
![2019-2020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 三峡]人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四十六](https://img.taocdn.com/s3/m/ee0f8a0e31126edb6f1a1041.png)
2019-2020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 三峡]人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四十六第1题【单选题】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B、沿溯阻绝(断)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C、或王命急宣(或者)______ 或以钱币乞之(有人)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边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错的一项是( )A、或/王命急宣B、至于/夏水襄陵C、其间/千二百里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对文章《三峡》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第三段写景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的静景,也描写了“回清倒影”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第四段中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清。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略无阙处______重岩叠嶂______不见曦月______夏水襄陵______沿溯阻绝______素湍绿潭______绝巘多生怪柏______飞漱其间______属引凄异______泪沾裳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认真阅读《三峡》全文,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______②春冬:______③秋季: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读课文《三峡》,找出两个写山的四字短语:______,______;找出两个写水的四字短语: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翻译】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9、三峡 练习及答案

三、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句子12分①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险峻的句子:②描写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③描写三峡猿猴鸣叫的句子:④描写三峡秋景的句子:林寒涧肃四、美景品析1、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示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4分2、这样美的三峡,作者共用一百五十余字就描绘得如此出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
请你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
(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3分+3分A、动静结合:例句作用B、语言简洁:例句作用五、问答:本文描写三峡景色时为什么没有按照春夏秋冬顺序描写,而是先写夏季、后春冬、最后秋季?5分答:六、文章结尾引用民歌有何作用?5分答:三峡练习答案一、解释文章中括号前面的字,在横线上注音40分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完全)无阙(缺)处。
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隐天蔽日。
自(如果)非亭午(中午)夜分,不见曦(太阳)月。
至于(到)夏水襄(上)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断)。
或(有)王命急宣(宣布传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白帝,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快马)御风,不以(如)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白)湍(急流的水)绿潭,回清倒影。
绝(极)巘(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冲刷)其(怪柏)间。
清荣峻茂,良(的确)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早晨),林寒涧肃(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连续)引(延长)凄异,空谷传响(回声),哀转(声音曲折)久绝(停)。
故(所以)渔者歌曰:“巴东三(多)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翻译下列句子28分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船行得快啊。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三峡》练习题1新人教版(含答案)

9三峡六、文章结尾引用民歌有何作用?5分答:三峡练习一、解释文章中括号前面的字,在横线上注音40分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完全)无阙(缺)处。
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隐天蔽日。
自(如果)非亭午(中午)夜分,不见曦(太阳)月。
至于(到)夏水襄(上)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断)。
或(有)王命急宣(宣布传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白帝,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快马)御风,不以(如)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白)湍(急流的水)绿潭,回清倒影。
绝(极)巘(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冲刷)其(怪柏)间。
清荣峻茂,良(的确)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早晨),林寒涧肃(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连续)引(延长)凄异,空谷传响(回声),哀转(声音曲折)久绝(停)。
故(所以)渔者歌曰:“巴东三(多)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翻译下列句子28分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船行得快啊。
4、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句子12分①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险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②描写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素湍绿潭,回请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③描写三峡猿猴鸣叫的句子: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④描写三峡秋景的句子:林寒涧肃四、美景品析1、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示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0 三峡 同步练习(含答案)

10 三峡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绝( ) 素湍.绿潭( ) 朝.发白帝( )沿溯.阻绝( ) 属.引凄异( ) 林寒涧.肃( )重岩叠zhàng() 略无quē()处飞shù()其间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重岩叠嶂.(2)自非亭午夜分....(3)不见曦.月(4)夏水襄.陵(5)沿溯..阻绝(6)虽乘奔.御风(7)不以疾.也(8)素湍.绿潭(9)绝多生怪柏(10)飞漱.其间(11)清荣.峻茂(12)良.多趣味(13)属引.凄异(14)空谷传响.(15)哀转久绝.(16)略无阙.处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回清倒影D.空谷传响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绝.多生怪柏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C.春冬之.时其反激之.力D.不见.曦月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根据提示填空。
(1)常有高猿长啸, , ,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2)文中表现三峡春冬之时水的特点的句子是: , 。
(3)在文中,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写山的高。
其中正面描写的句子是: , 。
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 。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p120 - .doc

《三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p120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一、1.quē chóng xī sù fā jiān tuān dào bǎi shù zhǔ kōng
2.(1)“阙”通“缺”,中断。
(2)上。
(3)快。
(4)连续。
3.(1)B (2)A
4.(1)重叠隐蔽(2)沿溯(3)朝暮
(4)啸鸣(5)凄哀
5.“阙”通“缺” 空缺
6.(1)如果。
(2)有时。
(3)即使。
7.B
二、(一)1.(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1)指代从白帝到江陵。
(2)指代怪柏
3.由山到水。
表现祖国壮丽的风光。
4.侧面表现山高江窄。
印证“每至……久绝”所写山峡秋景之凄凉,渲染一种萧瑟气氛。
5.(1)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2)水大流急。
(3)景物清幽。
(4)环境凄凉。
6.略
(二)1.那公元前秦惠王伐蜀时的千万征夫要“盘”,那唐玄
宗李隆基落荒避蜀是抬他的轿夫要“盘”,那采药砍樵的草民也要“盘”。
2.比喻火车“盘”山蜿蜒而上,从侧面看犹如一把打出的折扇或火车道“盘”山蜿蜒而上,从侧面看就如一把打出的折扇。
3.它吸引人之处在险上,它讨厌人之处也在险上。
或,人们看找它是因为它险,人们抱怨它也是因为它险。
4.“我”的感受险。
八年级语文 上册 三峡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三峡
课后练习题
2、阅读下边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3、理解行默写填空
4、下列加点字无误的一项
5、课内阅读
答案
1、【答案】【小题1】(1)阙,同“缺”空隙,缺口
(2)逆流而上(3)延长(4)肃杀,凄寒
【小题2】引渔歌为证,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表现了
三峡的凄婉美。
【小题3】(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
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小题4】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
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2、【答案】【小题1】
同“缺”,缺口;逆流而上;实在,的确。
【小题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小题3】夏季水势凶猛,水流湍急;春冬清幽秀丽,景色宜人;秋季景色肃杀,凄凉幽深。
3、【答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答案】A
5、【答案】【小题1】B
【小题2】B【小题3】A
【小题4】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②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三峡》课课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4分)()A.阙处(quē)素湍(tuān)属引(zhǔ)绝(yǎn)B.沿溯(sù)曦月(xī)叠嶂(zhàng)襄陵(xiāng)C.悬泉(xuān)飞漱(sù)哀转(zhuàn)蔽日(bì)D.涿县(zhuō)略无(lüè)绿潭(tán) 凄异(qī)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4、下列句子中“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之至市,而忘操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鞭数十,驱之别院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4分)()A.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在21世纪初又举办了一次全球盛会--上海世博会。
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
D.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6、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4分)()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
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人教版2017审定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课后练习及答案

《三峡》同步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字注音。
(5分)阙()湍()涧()曦()啸()溯()漱()嶂()襄()属()2.填空题。
(13分)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字,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③故渔者歌曰:“ ,。
”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1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绝巘多生怪柏()()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6分)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今义:5.解释下列词句。
(7分)①重岩叠嶂:②素湍绿潭:③清荣峻茂:④林寒涧肃:⑤晴初霜旦: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二、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4分)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2分)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2分)(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3分)11.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3分)12.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3分)13.《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同步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5分)
阙()湍()涧()曦()啸()溯()
漱()嶂()襄()属()
2.填空题。
(13分)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字,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③故渔者歌曰:“ ,。
”引
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1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绝巘多生怪柏()()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6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7分)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4分)
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2分)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2分)
(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0.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3分)
11.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3分)
12.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3分)
13.《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2分)
14.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3分)
15.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6.下列加点词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
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答:
①绝:②发:③而:
(三)回忆《三峡》《答谢中书书》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17.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2分)
18.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3分)三.开放性试题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
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
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19.我的导游词:(5分)
20.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4分)
理由1:原句:
理由2:原句:
21.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你能用“三峡的___美,你看___”的句式说一说吗?(3分)
我说:三峡的美,你看
22.请写出两句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
(2分)
《三峡》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1.quē tuān jiàn xī yǎn xiào sù shù zhànɡ xiānɡ bēn zhǔ
2.①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奉节郦道元善长北魏地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①真、实在②通“缺”,中断③极高的山峰④顺流而下、逆流而上⑤飞奔的马快⑥几⑦消失⑧从、在
4.①如果自从②有时或者③即使虽然
5.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⑤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⑦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二、(一)6.①毫无②峭壁③遮蔽④日光,这里指太阳
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连和高
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二10.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
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1.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2.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
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4.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15.(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
16.(3分)①A②D③B(每小题1分)
17.(3分)B
18.(2分)[甲]风霜高洁[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
19.(1)或:有时。
(1分) (2)奔:飞奔的马。
(1分)(3)绝:消失。
(1分) (4)俱:全,都。
(1分)
20·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1分)
21·《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1分)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1分)
22(1)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分) (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分)
1. 导游词: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
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
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
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2.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示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4.: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郦道元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山忽可尽,青天无到时——白居易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