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导游词

合集下载

黄帝陵的导游词(实用3篇)

黄帝陵的导游词(实用3篇)

黄帝陵的导游词(实用3篇)1.黄帝陵的导游词第1篇黄帝陵相传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陕西省中部黄陵县乡南的桥山顶上。

黄帝是中国本始社会末期一位巨大的部落首领,是首创中华民族文亮的先人。

他用玉做兵器,制舟车弓矢。

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造制了文字,其臣大挠造制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造做了乐器。

中国厥后能巍然屹立于全国四大文亮今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没有合的。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初次同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进史籍。

据说黄帝活了118岁。

有一次,在他东巡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升。

它对黄帝说:“您的使命已经完成,请您以及我一块女死吧。

”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

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

黎民公民闻讯从大江北南赶去,个个痛哭流涕。

在黄龙的再三敦慌忙下,西北地区,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几回再三挽留。

黄龙带走了黄帝来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

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

这等于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去。

但是也有人说,黄帝逝世后就安葬在桥山。

中华民族祭祀黄帝陵庙的行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合始了。

从孔子,孟子的文章中以及他们与学生对话语录中,已经得到证实。

据《吕氏春秋·安葬篇》、《七国考》、《山海经》这些今史乘籍记载:“墓设陵园”在秦代合始形成一种造度。

黄帝陵园最早修于秦代。

秦同一六国后,又划定天子的坟墓一概称做“陵”,日常庶民坟都称做“墓”。

汉代又划定天子陵旁必设“庙”。

刘邦修立大汉后,汉朝早期就在桥山西麓修起“轩辕庙”。

唐代宗大历五年至大历七年,对轩辕庙举行了用时两年重建扩修,并栽植柏树一千一百四十株。

宋朝合宝两年,因沮河水连年腐蚀,桥山西麓经常发生发火崖塌水崩,威胁庙院存亡,地方官员上书朝廷,宋太祖赵匡胤升旨,将轩辕庙由桥山西麓迁移桥山东麓黄帝行宫。

这等于当今人们前去拜谒的轩辕庙。

在来后的元,亮,清各朝和辛亥革命先后直至当古,都对黄帝陵庙举行过多次建缮以及扩修。

5篇介绍陕西黄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陕西黄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陕西黄帝陵的导游词范文黄帝陵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共8万余株,千年以上3万余株。

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陕西黄帝陵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陕西黄帝陵的导游词范文(一)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被誉为世界中华第一陵的---黄帝陵。

我是你们本次旅游的导游,我姓蒋,也可以叫我蒋导。

如果在旅游中遇到了问题,大家可以向我提出,我会帮助大家。

祝大家旅游愉快!为了让大家对黄帝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申华民族的始祖黄帝。

黄帝,是距今5000年左右的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

据古籍记载,黄帝为少典之子,姓公孙,因长于姬水,又姓姬。

封于有熊,号有熊氏。

曾居于轩辕之丘,又号轩辕。

因崇尚土德,土色黄,所以又称为黄帝。

传说中,黄帝不但是一位英雄的领袖人物,而且也是智慧的化身。

人们把许多发明创造都归功于黄帝或他的妻子、臣下。

如造舟车、制衣冠、务蚕桑、创医学、定音律、造文字、布五谷、烧彩陶及政治生活中的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中的婚丧礼仪等,后人以黄帝时代作为中华民族迈人文明社会的开始,所以,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

关于黄帝埋在哪里?现在有很多说法。

但是,从历史资料的记载以及历代政府的态度上看,大家马上就要看到的黄帝陵就是黄帝百年后唯一的安寝之地。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明确说黄帝崩,葬桥山。

而黄帝陵历史上就称为桥陵,1944年才改称今名。

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黄帝是在黄陵县的桥山骑龙升天的,后人们将黄帝衣冠埋葬在这里,起冢为陵,这就是黄帝陵的由来。

另外,黄帝陵一带被考古证明曾经是这一带原始氏族的聚居地,出土的陶器和石器,带有鲜明的仰韶文化的特征。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北距西安约180公里。

黄陵县原名中部县,1944年经呈请原民国政府批准,更名为黄陵县。

逛黄帝陵的导游词范文三篇

逛黄帝陵的导游词范文三篇

逛黄帝陵的导游词范文三篇导游词一:黄帝陵之旅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的黄帝陵!我将带领大家一同探索这座古老而神秘的陵墓,一同了解中华民族的源流和传统。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安塞县境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黄帝的陵墓。

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发明了农业、渔业、医药等许多重要的技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帝陵占地面积广达五十余万平方米,其中主要景点有墓道、神道、坛场、陵园等。

游览黄帝陵,首先我们将进入陵墓的主体——墓道。

墓道全长约400米,是一条由大石块铺成的宽敞通道。

墓道两旁有数十个石雕,这些雕像栩栩如生,各具特色,代表了黄帝的事迹和民间传说。

在墓道的尽头,我们将来到一个巨大的广场——坛场。

坛场是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这里有一座高大的祭坛,上面供奉着黄帝的神像。

每年的黄帝诞辰和清明节期间,成千上万的人会来到这里,烧香祭拜,表达对黄帝的崇敬之情。

从坛场出来,我们将进入一个美丽而宁静的陵园。

陵园被绿树环绕,四季花开不败。

园内有一座仿古建筑——黄帝祠,这是供奉黄帝的场所。

祠堂内有一尊黄帝的塑像,塑像栩栩如生,神态庄重。

在祠堂前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黄帝的事迹和历史记载。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黄帝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自尊心的象征。

希望大家能带着对黄帝的崇敬之情,继续探索中国的历史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谢谢大家!导游词二:黄帝陵之行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位于河南省新郑市的黄帝陵!我将带领大家一同探索这座古老而神秘的陵墓,一同了解中华民族的源流和传统。

黄帝陵位于黄河南岸的巨鹿山脚下,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黄帝陵占地面积广达五十余万平方米,主要景点有墓道、神道、坛场、陵园等。

游览黄帝陵,首先我们将进入陵墓的主体——墓道。

墓道全长约400米,是一条由巨石铺成的通道,两旁有石雕和铭刻,记录了黄帝的事迹和民间传说。

黄帝陵景区导游词

黄帝陵景区导游词

黄帝陵景区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宏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

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

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制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制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

我国后来能巍然矗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黄帝还以他惩处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

据说黄帝活了118岁。

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

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

'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

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恳求下驾安抚臣民。

黎民百姓闻讯从四周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

在黄龙的一再督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

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

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

这就是传奇中的黄帝陵的由来。

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

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绕,林木葱郁。

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观察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

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心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

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

再后面便是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对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

此台系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祀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

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

相传此柏为黄帝亲自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

黄帝陵导游词600字

黄帝陵导游词600字

黄帝陵导游词
嘿,朋友们,咱们今儿个来到了个特别的地方——黄帝陵!这可是咱们中华民族的根儿啊,感觉咋样,是不是心里头有点小激动?
一走进黄帝陵的大门,哎呀,那气氛,杠杠的!满眼都是古木参天,绿油油的树叶在微风里头轻轻摇曳,好像在跟咱们打招呼呢。

脚下的小路,是用青石铺成的,踩上去,感觉历史就在脚底下。

往前走,一座巍峨的陵墓映入眼帘,那就是黄帝陵的主体了。

这陵墓啊,庄严得很,让人一看就不由自主地心生敬意。

周围那些石碑、石刻,每一块都透着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在诉说着咱们祖先的故事。

绕过陵墓,咱们来到了祭祀广场。

每逢清明、重阳这些个重要的日子,这里可热闹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就是为了给黄帝老人家上个香,祈求平安。

广场上那棵老柏树,听说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长得那叫一个粗壮,简直就是个活化石!
再往前,就是黄帝庙了。

这庙里啊,供奉着黄帝的塑像,神态安详,好像还在为咱们华夏儿女操心呢。

庙里头香火不断,人们进进出出,有的祈福,有的感恩,场面温馨得很。

说到这里,我想跟大家伙儿说两句心里话。

黄帝陵啊,不仅仅是个旅游景点,它更是咱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每次来这里,我都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归属感,心里头那个自豪啊,简直是没法用言语来表达。

所以啊,朋友们,咱们可得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好好感受感受这份历史的厚重,这份文化的传承。

说不定啊,你还能从这里面悟出点啥人生道理呢!
好了,咱今儿个就聊到这儿吧,你们自个儿去逛逛,好好体会体会吧!。

黄帝陵导游词

黄帝陵导游词

黄帝陵导游词黄帝陵导游词7篇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常常要根据讲解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

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帝陵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帝陵导游词1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被誉为世界中华第一陵的———黄帝陵。

我是你们本次旅游的导游,我姓X,也可以叫我X导。

如果在旅游中遇到了问题,大家可以向我提出,我会帮助大家。

祝大家旅游愉快!为了让大家对黄帝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申华民族的始祖—黄帝。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伟大人物。

他率先民制衣冠,造舟车,营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音律,演算数,平定战乱,统一华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最初文明,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黄帝陵,位于黄陵县城约1公里的桥山上,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为中华儿女祭祖的圣地,号称“天下第一陵”。

全国多处都有黄帝陵,但只有黄陵县的黄帝陵,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帝陵四周古柏成林,历代政府对保护黄帝陵的古柏树都很重视,宋、元、明、清都有保护黄帝陵的指示或通令。

大家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轩辕广场。

这里是谒陵的起点。

轩辕广场的地面是用秦岭天然河卵石铺就而成的,共计5000块,含义是代表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历史。

眼前的池子叫印池,相传是黄帝洗笔的地方。

印池之水来自沮河。

在古汉语中,沮通祖,故而沮河也被看成是祖先之河。

夜晚来临,这里会出现沮水月夜的美丽景观。

现在,我们所经过的这座桥叫轩辕桥。

这座桥横跨印池,为全花岗岩石材建造,被誉为“中国近代全石材第一桥”。

轩辕桥北端通向庙院的龙尾道共有95级台阶,寓意黄帝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

拾级而上则是宽阔的庙前广场,近年来的公祭活动大都在此举行,现代传媒已使它广为人知。

站到宽阔的庙前广场,请大家再回头看轩辕广场,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恢弘气势。

延安黄帝陵导游词_导游词

延安黄帝陵导游词_导游词

延安黄帝陵导游词陕西延安黄帝陵导游词1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的陵园。

因位于延安黄陵县城北约0.5公里的桥山之上,故。

是国务院公布保护的第1号古墓葬。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族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逝世后安葬于今黄陵县桥山之巅。

自唐代宗大历五年建庙祀典以来,这里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新中国建立后,每年清明、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外侨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

1962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建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藏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

陵、庙所在地桥山现有千年古柏816000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

庙内有相传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黄帝陵龙驭阁位于黄帝陵后的高台上,高18米,象征黄帝“驭龙升天”,也是游客登高远眺,观看桥山全貌及周围古城与山川形势的最佳地点。

诚心亭沿中轴线北行即到诚心亭。

该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面1/ 5积约85平方米。

歇山顶上,灰布板瓦与筒瓦紧紧相扣,前檐施勾头滴水,四边无墙,栏额下为花格装饰,旋子彩绘。

明间南北两侧台基石砌如意踏步,次间、补间外侧有围栏围护。

亭柱上书有两幅楹联:“观天地生物气象,读古今经世文章”;“诚朝圣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儿女情”。

亭前东南侧有一砖砌壁,上书简介:“历代帝王将相、墨客骚人,现代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同胞华侨、外籍华裔,谒拜黄帝时,先要在诚心亭整衣冠,备礼品,平静心情,消除杂念,然后缓步进殿,顶礼膜拜”。

汉武仙台神道尽头,便步入陵园了。

陵园四周,顺依山势,修有绵亘不绝的青砖围墙,高1.6米,涂以红色,象征至尊至伟。

墙头为红椽绿瓦,古色古香。

整个陵园,南北约210米,东西约72米(前宽42米,后宽81米)。

黄帝陵的经典导游词(3篇)

黄帝陵的经典导游词(3篇)

黄帝陵的经典导游词(3篇)黄帝陵的经典导游词(精选3篇)黄帝陵的经典导游词篇1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黄帝陵——天下第一陵就在延安市的黄陵县,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源关的降龙峡生下黄帝,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

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

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

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

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

为此,延安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族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逝世后安葬于今黄陵县桥山之巅。

自唐代宗大历五年建庙祀典以来,这里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新中国建立后,每年清明、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外侨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

1962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建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藏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

陵、庙所在地桥山现有千年古柏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

庙内有相传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黄帝陵的经典导游词篇2中华民族汗青悠暂,毫光光耀,有五千年的文亮史。

这五千年的文亮史次要从黄帝合国(修国)算起。

孙中山的祭黄帝陵词合首等于“中华合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今传,造制指北车,仄定蚩尤治,全国文亮,唯有我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陵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被誉为世界中华第一陵的---黄帝陵。

我是你们本次旅游的导游,我姓蒋,也可以叫我蒋导。

如果在旅游中遇到了问题,大家可以向我提出,我会帮助大家。

祝大家旅游愉快!为了让大家对黄帝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申华民族的始祖——黄帝。

黄帝,是距今5000年左右的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

据古籍记载,黄帝为少典之子,姓公孙,因长于姬水,又姓姬。

封于有熊,号有熊氏。

曾居于轩辕之丘,又号轩辕。

因崇尚土德,土色黄,所以又称为“黄帝”。

传说中,黄帝不但是一位英雄的领袖人物,而且也是智慧的化身。

人们把许多发明创造都归功于黄帝或他的妻子、臣下。

如造舟车、制衣冠、务蚕桑、创医学、定音律、造文字、布五谷、烧彩陶及政治生活中的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中的婚丧礼仪等,后人以黄帝时代作为中华民族迈人文明社会的开始,所以,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

关于黄帝埋在哪里?现在有很多说法。

但是,从历史资料的记载以及历代政府的态度上看,大家马上就要看到的黄帝陵就是黄帝百年后唯一的安寝之地。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明确说“黄帝崩,葬桥山”。

而黄帝陵历史上就称为“桥陵”,1944年才改称今名。

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黄帝是在黄陵县的桥山骑龙升天的,后人们将黄帝衣冠埋葬在这里,起冢为陵,这就是黄帝陵的由来。

另外,黄帝陵一带被考古证明曾经是这一带原始氏族的聚居地,出土的陶器和石器,带有鲜明的仰韶文化的特征。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北距西安约180公里。

黄陵县原名中部县,1944年经呈请原民国政府批准,更名为黄陵县。

1997年6月,黄帝陵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大家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轩辕广场。

这里是谒陵的起点。

轩辕广场的地面是用秦岭天然河卵石铺就而成的,共计5000块,含义是代表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历史。

眼前的池子叫印池,相传是黄帝洗笔的地方。

印池之水来自沮河。

在古汉语中,沮通“祖”,故而沮河也被看成是祖先之河。

夜晚来临,这里会出现“沮水月夜”的美丽景观。

现在,我们所经过的这座桥叫轩辕桥。

这座桥横跨印池,为全花岗岩石材建造,被誉为“中国近代全石材第一桥”。

轩辕桥北端通向庙院的龙尾道共有95级台阶,寓意黄帝“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

拾级而上则是宽阔的庙前广场,近年来的公祭活动大都在此举行,现代传媒已使它广为人知。

站到宽阔的庙前广场,请大家再回头看轩辕广场,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恢弘气势。

拜祭黄帝,一般为“先祭庙,后谒陵”。

轩辕庙坐落在沮水以北,坐北朝南、居高临下、雄伟壮观。

请大家跟我走进这个神圣之地。

这座祭祖黄帝的古老庙宇,相传初建于汉代。

原来在桥山西麓,宋代移至这里。

轩辕庙由四进院落构成,庙门为汉代建筑风格,庑殿顶,白墙,黑琉璃瓦,高大巍峨,古朴大方。

“轩辕庙”三个字是由蒋鼎文先生书写的。

跨入轩辕庙大门,左侧有一株参天古柏映入眼帘。

古柏枝干苍劲,苍翠欲滴,冠如华盖,郁郁葱葱。

该树树龄已有约4700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栽植,所以称“黄帝手植柏”,1982年,英国林学专家罗皮尔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个国家之后来到我国,惊叹它是“世界柏树之父”。

1998年,该树被第一批认定为“中华一百棵古树名木”之列。

这座亭叫“碑亭”。

这里共有四通碑石。

右手第一遍碑文的内容系孙中山先生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的一首祭词。

右手第二通是1942年蒋介石亲笔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

左侧第一通为毛泽东于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时亲笔撰写的祭文。

第二通为邓小平手书“炎黄子孙”四个大字。

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奉节东白帝山上,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

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

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重庆白帝城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85年落成的。

离开碑亭后,继续向里走,会看到左手边有一块一米见方的青石块,石上刻着一副巨大的黄帝脚印。

该石出土于黄陵东南的郭洼。

据说黄帝的脚印共有三副。

一副在河南,一副在山东,一副就在黄陵,脚印石旁有栅栏围护。

据当地人讲,如果有人隔着栅栏用硬币投中大脚趾,就预示着大吉大利,万事顺意。

走过神桥,便会看到碑楼,碑楼建于公元1688元,重檐歇山式建筑。

正中立着康熙皇帝亲笔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

碑文是用满汉两种文字雕刻的,上面详细的定述了努尔哈赤的生平,创业的艰辛以及丰功伟绩,福陵的神功圣德碑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每当阴雨天气,碑身的背面会显现宽袍大袖,飘飘然如踏云而来观音侧身像,所以又称观音石。

碑楼内地伏四角各雕一凹型海水漩涡,每个漩涡内各雕一鱼、鳖、虾、蟹,每到阴雨天,漩涡内会蓄满水,其实这就是古称“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现象。

黄龙洞以立体的洞穴结构,庞大的洞穴空间,高大的石瀑布,宽阔的龙宫大厅及数以千计的石笋,水陆均备的游览线等资源优势,构成了国内外独树一帜的地下洞府。

黄龙洞这样一座充满魅力的艺术宫殿,在地下沉睡了亿万年之久,直到1983年那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以当地民兵毛金初为首的探索者们才将尘封的洞门打开,黄龙洞从此光耀四海。

关于武陵源的山水,不知有多少人为之礼赞放歌。

这其中有个美学问题,即画家笔下山水的艺术布局。

古代《画论》说:“山不体,石为骨,林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脉,云烟为神影,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

”以此观点,武陵源占全了,所以说人家称武陵源是一幅超级中国画卷,不无道理。

在轩辕殿前左侧,有一株柏树。

树干斑痕密布,纵横成行,好似有断钉在内。

据传,公元前l09年,汉武帝北征朔方归来,祭黄帝陵时在此树干上钉钉子挂盔甲所致。

所以叫“挂甲柏”,也叫“将军柏”。

每年清明节前,树孔内还会溢出柏汁,凝结为珠,像泪珠一样。

清明节后,又恢复原样,被人称为“群柏之奇”。

现在,映人我们眼前的建筑叫轩辕殿。

大殿建于明代,门额上悬挂着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1938年所题的“人文初祖”四字大匾。

雪雕也叫雪像,它是以雪为材料调出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形象以供人们观赏和娱乐,他有两种表现形式,即雕和塑,雪雕则是选用雪和水进行塑造,在零度一下将雪和水搅合后,通过冻结粘合,可以塑造各种形态,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形象我国的雪雕艺术活动是六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1988年1月在太阳岛公园组织了首届群众雪雕比赛,以后每年举办一届吸引日益众多的中外游客。

进入大殿,映人我们眼前的是半浮雕黄帝像。

这尊民族始祖的圣像,是以东汉武梁祠庙的画像石刻拓片为蓝本,经国家文物局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后批准,放大刻制而成。

轩辕庙北端坐落着2020年新建成的祭祖大殿,2020年清明首次以国家级礼仪公祭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仪式在这里举行,大殿整体建筑秉承汉风唐韵,融古老传统与新时代气息为一体。

殿前祭祖广场均由花岗岩铺装而成,占地1万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0行祭典活动。

进人文武坊正门,是一座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所建的碑殿。

碑殿正中竖立着高大的石碑5块,中间一块最为醒目,上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这是清圣祖玄烨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南巡拜谒明孝陵时题写的。

意思是赞扬明太祖的功绩胜过了唐宗家祖。

这块碑高3.85米,宽1.42米,碑下有座。

碑的两侧,还有两块立碑,分别刻有乾隆巡谒明孝陵时的两首题诗。

在此离别之际,纵有许多的不舍,也不得不说再见,我衷心希望咱们后会有期,重逢在假日。

分别之前,希望大家对我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填在意见反馈卡上,以帮助我改进服务,谢谢合作。

好了,轩辕庙就参观到这里。

下一步我们将登山,拜谒黄帝陵。

好了各位朋友,关于黄鹤楼呢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一点印象,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冢,被称为“天下第一陵”。

196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

陵家位于黄陵县城北1公里的桥山上。

黄帝陵有一绝叫“桥山古柏”。

不论您从哪个方向进人县城,都可以看见面积5800亩的桥山,满山翠柏,葱郁一片。

目前,坐落在陕西省黄陵县的“中华始祖”轩辕黄帝陵景区内共有柏树 8.1万余棵,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古柏就达3万余棵,是我国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古柏群。

这真是“古柏参天黄帝陵,苍烟缭绕晓风轻。

桥山彻底高耸翠,沮水缠腰万载青”。

这些古柏可都是无价之宝,因此,我国历代政府都高度重视黄帝陵古柏的保护。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陵园大门,请大家向门外左侧看,这个高20米的圆锥土台,叫“汉武仙台”。

据说汉武帝祭祖后,非常羡慕黄帝驭龙升天成仙。

于是命数十万大军每人背一袋土上山,一夜之间筑成这座高台。

他登台祈仙,对众人说:“如果我能如黄帝那般乘龙归天,抛下妻子算得了什么,不过如撇下鞋子一样罢了。

”而今,汉武仙台有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

上行77级台阶,下行78级台阶,谓之“七上八下”。

据说登台一次可增岁添福。

肉身宝殿内和它的文物展览室中,藏有许多珍贵文物,有的还为皇室赠品,非常难得,堪称一座佛教文物宝库。

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王生日这一天,是九华山传统的庙会,全国各地的僧尼和香客到这里举行佛事活动,并聚集在肉身塔周围为地藏王守夜;附近城乡居民也纷纷上山进行民间文化娱乐活动。

游客、香客成千上万,经声佛号昼夜不歇,香烟缭绕,鼓乐阵阵,呈现一派盛典景象。

朋友们,前方这座陵冢就是我们的祖先——黄帝的安息之地。

该陵为扁球形土冢。

冢前又有一碑,上刻有“桥山龙驭”四个大字,意思是此地为黄帝驾龙升天之地。

传说黄帝活了100多岁,天帝感其丰功伟德,派一条巨龙接他升天,臣民们不愿黄帝离去,将他团团围住。

巨龙驮着黄帝腾空而起,慌乱间人们扯下了黄帝的衣襟、靴子、佩剑。

人们把黄帝的衣靴宝剑埋在这里,起土成冢作为纪念,这便是黄帝陵是衣冠家说法的由来,但是传说毕竟是传说,《史记》等书明确记载“黄帝崩,葬桥山”。

而且汉武大帝等各代帝王均来此祭奠黄帝,所以这里是公认的黄帝陵所在地。

“桥山龙驭”碑前还有一碑,刻有郭沫若1958书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

好了游客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今天黄帝陵的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可以自行的参观,半小时后我们门口集合,请注意安全,谢谢大家!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