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童保健规范讲述
0-36月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

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最为关注的焦点,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儿童保健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了解和掌握 0-36 月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对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0-3 个月儿童中医药保健(一)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免疫活性成分等,能够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
母亲在哺乳前应洗净双手,保持乳头清洁。
哺乳时应让婴儿含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避免空气吸入,以免引起溢奶和吐奶。
哺乳后应将婴儿竖抱,轻拍其背部,排出胃内空气,防止溢奶。
(二)起居护理新生儿居住的环境应保持安静、整洁、舒适,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4℃,湿度在 55-60。
室内要注意通风换气,但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到婴儿。
新生儿的衣物要柔软、宽松、透气,尿布要勤换,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防止尿布疹的发生。
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较长,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三)推拿保健1. 摩腹方法: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在婴儿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环形摩动,每次 5-10 分钟。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2. 捏脊方法:让婴儿俯卧,背部裸露,操作者用双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起婴儿脊柱两侧的皮肤,从尾骶部逐渐向上提捏,至大椎穴处,反复操作 5-7 遍。
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
(四)常见疾病预防1. 黄疸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现象,生理性黄疸一般在诞辰后 2-3 天出现,7-10 天消退。
如果黄疸出现过早、过重或消退延迟,应及时就医。
中医可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等方法进行治疗。
2. 感冒注意保暖,避免婴儿受寒。
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
婴儿房间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如婴儿出现感冒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等,可采用推拿、中药等方法进行缓解。
二、4-6 个月儿童中医药保健(一)辅食添加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母乳或奶粉已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此时应开始添加辅食。
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

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一、简述亲爱的家长们和小朋友们,欢迎来到我们的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今天我想带大家一起简单了解一下中医药在儿童保健方面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性。
中医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能感受到它的温暖与力量。
特别是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医药提供了很多宝贵的保健知识与方法。
儿童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未来,因此了解中医药的保健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通过中医药来增强孩子们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医药的世界,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吧!1. 阐述儿童健康的重要性孩子们的健康,是每一个家庭最关心的大事。
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能让孩子们快乐成长,还能让他们更好地学习、探索世界。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医药保健知识在儿童健康方面的应用,咱们都知道,儿童时期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阶段正是他们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小小的身体如同一棵刚种下的小树苗,需要充足的养分和精心的呵护,才能茁壮成长。
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儿童的健康。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不生病那么简单,在中医看来,儿童体质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体质调理和日常保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来增强孩子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了解一些基本的中医药知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健康。
比如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如黄芪、枸杞等,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让他们更健康。
除了日常的保健措施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儿童的心理健康。
一个健康的身体离不开一个健康的心灵,我们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同时我们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这对他们的未来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的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助力吧!2. 介绍中医药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接下来让我们来介绍一下中医药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中医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讲座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讲座目录一、儿童中医保健概述 (2)1. 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2)1.1 生理发育 (3)1.2 心理发展 (5)2. 中医儿童保健理念 (6)2.1 预防为主 (7)2.2 调理身体平衡 (8)二、儿童常见疾病预防与调理 (9)1. 感冒与预防 (11)1.1 感冒原因及症状 (12)1.2 预防措施与家庭护理 (13)2. 消化不良与调理 (14)2.1 消化不良表现及原因 (15)2.2 饮食调理与按摩方法 (16)三、儿童中医保健方法与技术 (18)1. 穴位按摩与推拿 (19)1.1 常见穴位功能介绍 (20)1.2 按摩与推拿技巧 (20)2. 饮食调养与营养搭配 (21)2.1 儿童营养需求特点 (23)2.2 饮食调养原则及食谱推荐 (24)四、儿童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 (25)1. 心理健康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26)2. 儿童情绪表现及特点 (27)3.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情绪管理 (28)五、家庭中医保健实践指导 (29)1.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30)2. 日常观察与记录方法 (31)3. 家长参与儿童中医保健培训 (32)一、儿童中医保健概述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中医强调“治未病”,在儿童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传统中医理论和方法,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需求,进行科学的保健管理,有助于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儿童中医保健主要围绕饮食调养、起居作息、情志调护等方面展开。
在饮食方面,主张“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及四季变化调整饮食结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起居作息方面,强调“养生之道,形神兼备”,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遵循自然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情志调护也是儿童中医保健的重要内容,情志不畅会影响脏腑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中医儿童保健

中医儿童保健中医儿童保健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旨在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和预防疾病。
中医儿童保健注重平衡体内的阴阳、气血,以及营养的调理,通过草药、针灸等治疗方法,维护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在中医儿童保健中,养生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宝宝出生后的体质是虚弱的,对外界环境易感。
因此,父母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首先,要注意给宝宝提供健康的饮食,包括蔬果、谷类、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以满足宝宝各个方面的发育需求。
其次,室内空气要保持清新,要避免烟雾和有害气体的接触。
此外,适当的户外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加宝宝的体力和免疫力。
在儿童保健中,中医还注重调理儿童的脾气。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功能不仅影响着消化吸收,还与情绪、睡眠等方面有关。
因此,中医儿童保健强调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多的辛辣、油腻等食物,同时提倡适量的运动,以促进脾胃的健康功能。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中医儿童保健中,经络和穴位的调理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按摩、针灸等手段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调节脏腑的功能,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比如,按摩涌泉穴、太冲穴可以缓解宝宝的失眠症状;按摩内关穴、合谷穴可以缓解宝宝的腹痛;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宝宝的头痛症状。
然而,父母在运用中医保健方法时应格外小心,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宝宝的安全与健康。
除了中医的传统疗法,中医儿童保健还倡导预防为主的理念。
中医强调防病于未病,提倡合理膳食,增强体质。
中医认为很多疾病根源于体内的阴阳失调或者气血不畅,因此通过草药调理,可以纠正体内的不平衡状态,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此外,中医儿童保健还注重季节性的调理,比如夏季要注意清凉解暑,冬季要注意保暖防寒,以及春秋季要注意空气湿度的调控。
这些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宝宝生病的风险,并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_中医小儿保健方法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_中医小儿保健方法提高儿童健康素质,增加中医保健知识是必需的,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儿童中医保健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儿童中医保健知识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够完善,尤其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较成年人容易患病,因此应加强儿童日常保健。
一、0—3岁儿童日常保健(一)饮食调养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无度。
(二)起居调摄1、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
婴幼儿衣者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
2、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4—6岁儿童日常保健(一)饮食调养1、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2、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
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
(二)起居调摄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
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
”(三)运动保健1、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2、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
三、儿童饮食宜忌1、大便干结: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菜、萝卜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粗粮(玉米、燕麦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
2、腹泻: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饮食调养1、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
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0到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0到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药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规范0到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儿童健康,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二、服务对象和范围1. 服务对象:0到3岁的儿童及其父母或监护人。
2. 服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健康管理指导,中医药保健。
三、服务流程1. 签约与建档:儿童及父母或监护人在专业中医药机构签约,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记录儿童的基本信息、家庭史、个人史等。
2. 手术前咨询与评估:中医医师对咨询与评估手术前咨询进行针对性干预,以减少手术危险因素,提高手术成功率。
3. 日常健康管理:确保儿童的身体健康,通过中医药综合干预手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评估、疫苗接种等。
4. 疾病预防与治疗:针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病情制定中医药干预方案。
5. 中医药保健: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方法,促进儿童的体质健康,预防疾病发生。
四、服务内容1. 中医药评估:针对儿童的体质特点,进行中医体质辨析和辨识,了解儿童的体质及潜在健康问题。
2. 中医药调理:根据儿童的体质和发育阶段,制定中医药调理方案,进行食疗、按摩、针灸等干预措施。
3. 中医药康复:针对儿童的身体功能障碍,进行中医康复干预,恢复和提升儿童的身体功能。
4. 中医药预防: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域,制定相应的中医药预防方案,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5. 中医药健康教育:向儿童及其家长传授中医药养生知识,提供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指导。
五、服务标准1. 服务质量:中医药服务应确保服务精细化、规范化,服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合理安排服务时间,保障服务的连续性。
2. 安全与保密:中医药服务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确保用药安全;同时,应对儿童个人信息进行保密。
3. 家长参与:家长或监护人在中医药服务过程中应积极参与,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落实中医药方案。
中医对儿童保健的指导与治疗

中医对儿童保健的指导与治疗保护儿童的健康发展一直是社会各界的重要任务。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保健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儿童保健方面的指导和治疗方法,并分析其对儿童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中医对儿童保健的指导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个体化饮食调理的重要性,根据儿童的体质、生长发育需求、疾病症状等因素,提供个性化的膳食建议。
例如,中医认为“五谷填粱”,注重谷物、蔬菜、水果和清补凉食物的搭配,以及草药调理的应用。
饮食调理不仅能够满足儿童身体发育所需,还有助于调节儿童的脾胃功能,增强儿童的免疫力。
2. 起居调理中医讲究遵循四时养生的原则,正确引导儿童的起居习惯。
例如,夏季时,中医建议儿童少吃生冷食物,保持室内外温度适宜,在午休时间保持充足的休息。
这些起居调理举措有助于维持儿童的体温平衡,促进睡眠,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运动指导中医注重运动对于儿童健康的重要性。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质特点,合理安排适宜的运动方式和时间。
例如,中医鼓励儿童参与户外活动,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用于消耗过剩的能量和增强体质。
同时,中医也提倡有氧运动和气功练习,有助于调整气血循环和保持身心健康。
二、中医对儿童疾病的治疗1.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是中医治疗儿童疾病的重要方法,在治疗儿童过程中较为安全、温和。
中草药、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疾病的治疗中。
例如,对于小儿感冒,中医注重从整体调理,通过汤药调理,调节气血平衡,增强抵抗力。
此外,中医也注重调整中医经络、穴位等关键部位,以达到疾病治愈的效果。
2. 中医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儿童的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针灸诊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小儿多种疾病,例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循环,促进疾病的康复和身体的恢复。
3. 中医推拿疗法中医推拿是中医特有的手法疗法之一,适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
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调理儿童的经络系统和脏腑功能,改善病情和调整身体机能。
中医儿童保健规范讲述

(二)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导
根据不同月龄儿童的特点,向家长提供儿童 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Page 11
(三)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
6、12月龄,摩腹和捏脊; 18、24月龄,按揉迎香、足三里穴; 30、36月龄,按揉四神聪穴。
2020/1/23
Page 12
四、0-36个月儿童中医药调养服务
导
6、12月龄 18、24月龄
中医饮食起居指 导;传授摩腹和
捏脊方法
中医饮食起居指 导;传授按揉迎 香、足三里穴方
法
30、36月龄
中医饮食起居指 导;传授按揉四
神聪穴方法
Page 9
(一)预约儿童家长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结合 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预约儿童家长来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Page 5
二、0-36个月儿童生理、病理特点
2 小儿生理特点
一方面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旺盛,《颅囟经》谓“纯阳”; 另一方面表现为“五脏六脏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脏腑 娇嫩,形气未充,《温病条辨》谓之“稚阴稚阳”。
二、0-36个月儿童生理、病理特点
3 小儿病理特点
小儿在病理上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若调治得当,又“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这为我们发挥中医优势,从治未病的角度开展 “儿童中医调养服务”,势必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功效:健脾益胃、强壮体质。 Nhomakorabea (三)常用按揉部位及方法——迎香穴
➢ 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 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按摩:
肺气虚----按揉肺俞、天突。分推膻中。 脾气虚----按揉足三里、脾俞、胃俞、天枢。摩腹。按揉手掌 大鱼际部。按揉尾骨端。 肾气虚----按揉涌泉、百会、肾俞、阳陵泉、大椎、气海、关 元、 命门。
耳穴:按压心、肺、胃、十二指肠反射区。
Page 37
5、痰湿质
药茶:车前子米仁茶。 饮食调养:宜食温燥化痰的甘温之品,如小米、高粱、黄豆、薏苡仁、赤
小豆、海带、白萝卜、辣椒、丝瓜、冬瓜、鲤鱼、鲫鱼等。饮食清淡,少
食肥肉及甜、黏、油腻食物。
推荐食疗:米仁、赤豆、白扁豆、冬瓜子仁、白豆蔻加粳米煮粥。苡仁加
粳米煮粥。赤小豆、冬瓜、苋实煲汤。
推拿按摩:按揉三阴交、阴陵泉、丰隆穴、公孙穴。摩腹。 耳穴:按压肝、胰胆、三焦、胃、十二指肠反射区。
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
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功效:健脾益胃、强壮体质。
(三)常用按揉部位及方法——迎香穴
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
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 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18月龄
18、24月龄
24月龄
中医饮食起居指 导;传授按揉迎 香、足三里穴方 居指 导;传授按揉四 神聪穴方法
Page 9
(一)预约儿童家长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结合 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预约儿童家长来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功效:宣通鼻窍
Page 19
(三)常用按揉部位及方法——四神聪穴
位置: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百会穴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者两 耳尖连线中点处。)
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
每次1-3分钟。
功效:醒神益智。
Page 20
注意事项
冷、过热、过辛、过燥、过苦、过酸、过腻之品。吃得不
要过饱,也不能过饥,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
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推拿按摩:按揉足三里 耳穴:按压脾、肾反射区
Page 33
2、阴虚质
药茶:玉竹泡绿茶。 饮食调养:养阴清热,宜食性平甘寒、甘凉滋润之品,如绿
豆、百合、冬瓜、芝麻、藕、马铃薯、茄子、瘦猪肉、鸭肉、 冰糖等。少食性温燥烈的食物。及时补充水分。
神:性格急躁易怒
舌脉:舌红或有裂纹,少苔或无苔,脉数
2018/10/12
Page 27
③阳虚质
形:肌肉一般或松软,怕冷,可有自汗,口不渴,饮食喜温,
手足不温,面色恍白或少华,口唇淡白,嗜睡,大便溏 薄,小便清长,夜尿次数多
神:性格沉静内向 舌脉:舌淡胖,苔白,边有齿痕,脉无力
(一)主要表现
① 均衡质
形:营养良好,体型匀称,肌肉结实,耐受寒热,手足温
和,面色红润,睡眠良好,胃纳正常,二便正常
神:性格平和开朗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有力
Page 26
②阴虚质
形:体型偏瘦或瘦矮,怕热,盗汗,口渴,饮食喜凉,手足
心热,面色潮红,少寐或夜寐多梦,大便干结,小便黄
于滋腻、难消化或生冷饮品及苦寒、辛辣燥热等寒热偏性明 显的食物。常用的补气的食物:小米、粳米、糯米、莜麦、
扁豆、菜花、胡萝卜、香菇、豆腐、马铃薯、红薯、牛肉、
鸡肉、鸡蛋等。
Page 36
推荐食疗:
肺气虚----黄芪炖鸡汤。人参太枣加大米煮粥。 脾气虚----山楂萝卜炖排骨汤。山药、莲子加粳米煮粥。 肾气虚----山萸肉加粳米煮粥。
推荐食疗:太子参、山楂、天门冬煮粥。沙参、玉竹煲汤。
推拿按摩:按揉涌泉、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耳穴:按压肾、膀胱反射区。
Page 34
3、阳虚质
药茶:红糖姜枣茶。 饮食调养: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宜食辛甘温之品,如
羊肉、葱、姜、蒜、花椒、茴香、韭菜、桂圆、鹌鹑、海参、 虾、鲜鱼、胡椒、核桃、荔枝等。少食肥猪肉等,并保持足 够的睡眠。
Page 31
⑤痰湿质
形:体型偏胖或肥胖,多汗,头身困重,不喜活动,饮食喜
油腻,口不渴,口中粘腻,嗜睡,面色少华,大便正常 或溏薄,小便不多或微混
神:性格温和稳重 舌脉:舌淡胖,苔白厚腻,脉滑
Page 32
(二)调养方法
1、均衡质
饮食调养原则:平补阴阳,食谱广泛,清淡营养。忌食过
四时调摄
(1)正确理解“春捂”与“秋冻”
(2)儿童秋季调摄要点
①感冒的预防;
②体瘦儿的调养;
③肥胖儿的调养
2018/10/12
Page 15
四、0-36个月儿童中医药调养服务
(三)常用按揉部位及方法——摩腹
位置:腹部 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
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 的移动。每次1~3分钟。
一、职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制订本单位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进行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 及时收集、记录、上报相关信息。 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和专业机构的专业培训、质量检查和督导管理。
Page 23
二、服务对象:儿保门诊儿童
三、服务人员:中医科医师或经西学中培训的医师
四、工作流程:
Page 28
④气虚质——肺气虚
形:体质虚弱,易患感冒,自汗或动辄汗出,乏 力,语声低
微,面色少华,口唇淡白
神:性格沉静内向 舌脉:舌淡白或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无力
2018/10/12
Page 29
④气虚质——脾气虚
形:体型偏瘦,自汗或动辄汗出,厌食或饮食不香,面色萎
黄或白,睡中露睛,大便溏薄
浦东新区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规范
2018/10/12
Page 1
第一部分 中医调养
2018/10/12
Page 2
第一部分:中医调养
一、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二、0-36个月儿童生理、病理特点 三、0-36个月儿童中医药服务流程 四、0-36个月儿童中医药调养服务
Page 3
一、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神:性格沉静内向
舌脉: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无力
Page 30
④气虚质——肾气虚
形:体质虚弱,肌肉松软,有佝偻病、五迟五软病,营养
状态较差,自汗,乏力,语声低微,面色恍白,口唇 淡,小便清长,夜尿次数多
神:性格沉静内向 舌脉: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无力
2018/10/12
Page 40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推荐食疗:红枣、生姜加粳米煮粥。花生红枣汤。
推拿按摩:按揉命门、肾俞、气海、关元、神阙、足三里
合谷穴。
耳穴:按压心、肾、胃、肾上腺反射区。
Page 35
4、气虚质
药茶:
肺气虚----芪枣茶。 脾气虚----山楂麦芽茶。 肾气虚----枸杞茶。
饮食调养:宜性质平和,偏温而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宜食过
Page 5
二、0-36个月儿童生理、病理特点
2
小儿生理特点
一方面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旺盛,《颅囟经》谓“纯阳”; 另一方面表现为“五脏六脏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脏腑 娇嫩,形气未充,《温病条辨》谓之“稚阴稚阳”。
二、0-36个月儿童生理、病理特点
3 小儿病理特点
小儿在病理上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若调治得当,又“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这为我们发挥中医优势,从治未病的角度开展 “儿童中医调养服务”,势必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儿童进行体质辨识→ 予以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填写《儿童 中医保健服务记录单》→随访1次(2月内)→存档
五、体质判定 : 四诊合参
Page 24
六、儿童体质
均衡质;
阴虚质;
阳虚质;
气虚质(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 痰湿质;
Page 25
七、儿童各种体质主要表现及调养方法
⑴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 ⑵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
小儿皮肤。
⑶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
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
⑷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
⑸局部皮肤破损、骨折不宜按揉。
Page 21
第二部分
体质辨识
Page 22 2018/10/12
功效: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Page 16
(三)常用按揉部位及方法——捏脊
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
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
功效: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
(三)常用按揉部位及方法——足三里
位置: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三寸),在腓骨与胫
2013年把0--36个月中医药儿童中医调养服务作为国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增内容,目标人群覆盖率30% 以上。(辖区内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或非户籍儿童)
Page 4
二、0-36个月儿童生理、病理特点
1
小儿年龄阶段——0~36个月儿童儿童
新生儿阶段(0~28天); 婴儿阶段(28天~1岁); 幼儿阶段(1岁~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