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风险评估必要性调查与

合集下载

移动基站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分析

移动基站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分析

描述:通过对武乡县雷击事故的调查,分析了移动基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并总结了移动基站雷电风险评估的方法,以期为雷击事故的预防提供参考。

摘要通过对武乡县雷击事故的调查,分析了移动基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并总结了移动基站雷电风险评估的方法,以期为雷击事故的预防提供参考。

随着移动全球气候变化,雷电灾害的发生范围和破坏的强度正在慢慢加大,目前已被联合国有关部门列为“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被中国国家电工委员会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对于通信行业而言,雷暴天气产生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

多年来,雷暴一直威胁着通信基站的安全,损坏移动基站的设备,影响网络运行,影响市民正常通信,对经济建设也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加强移动基站的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有着很大的必要性。

近年来,气象部门都相继开展了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雷电风险评估技术也已发展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但唯独对移动基站雷电风险评估在山西省目前来说还是一片空白。

1 雷击事故调查1.1 现场调查2012年8月,武乡县的1座移动基站塔在短短的1个月内就连续2次遭受雷击,基站的传输信号线被烧坏,主设备死机,AC屏空开跳闸,移动基站为电源线架空引入,引入后均未在配电屏安装电涌保护器,进入移动基站的低压电力电缆不从地下引入机房,走线架上塔的馈线及同轴线缆,其屏蔽层均未做好接地且馈线金属外护层直接与避雷针专用引下线(扁钢)相连接,也影响其附近的百家用电器不同程度受损,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图1)。

2010年6月中旬,武乡县的一座移动通信基站被雷击,并使得周围居民的大部分电器损坏,民房也严重损毁,是由于其基站的防变雷设施安装不规范,其铁塔与输电线路连接,铁塔受雷击时,其周围原本就会产生强大磁场并感应出较大电位,并通过架空并绑扎在铁塔上的电力电缆线引入机房内,加剧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程度,扩大雷电灾害的影响范围,此种做法在各地非常普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图2)。

1.2 原因分析据统计,移动基站的雷击事故,其95%以上都是由电源线、信号线引入,电源线路侵入造成雷电流过电压,是基站遭受雷击的罪魁祸首。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根据您的要求,我们进行了一项雷电风险评估,并编写了以下报告,以帮助您了解当前建筑物面临的雷电风险和建议的风险管理措施。

1. 风险评估方法:我们采用了标准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对建筑物的结构和外部环境进行调查、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风险矩阵评估。

2. 风险评估结果:基于我们的评估,我们认为建筑物面临以下雷电风险:a) 结构损坏:由于雷电引起的强电流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结构损坏,包括墙壁、屋顶和电线设备。

b) 火灾风险:雷电的电火花可能引发建筑物内部的火灾,威胁到人员的安全和财产的损失。

c) 电缆和设备损坏:雷电可能通过电力线路和电缆损坏建筑物中的设备和电子设备,从而导致系统瘫痪和数据丢失。

3. 风险管理措施建议:基于我们的评估结果,我们建议采取以下风险管理措施来降低雷电风险:a) 安装避雷系统:在建筑物上方安装避雷系统,包括避雷针和接地系统,以引导雷电放电。

b) 安装防火设备:建筑物内部安装防火系统,包括自动灭火器和火灾报警器,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

c) 安装过电流保护器:在电力线路和电缆上安装过电流保护器,以减轻雷电对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损坏。

d) 定期维护和检查:定期进行避雷系统和防火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并修复任何损坏或不完整的部分。

e) 员工培训:为员工提供关于雷电风险和火灾应急处理的培训。

他们应了解基本防护措施和灭火设备的使用方法。

4. 风险评估结论:雷电风险在建筑物中是一项严重的威胁,可能对人员安全和财产造成损失。

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并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报告或有其他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

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咨询和帮助。

谢谢。

此致,xxx5. 雷电风险调查和数据收集: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我们首先对该建筑物进行了调查,并收集了必要的数据。

我们了解到该建筑物位于一个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而且没有安装任何避雷系统或防火设备。

此外,建筑物使用了大量的电力和电子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和其他敏感设备。

浅谈雷击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组织实施

浅谈雷击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组织实施

浅谈雷击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组织实施摘要:本文从有关规定、社会需求阐述了开展雷电风险评估业务的重要性,并介绍了雷电风险评估业务组织实施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雷击风险评估重要性组织实施引言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雷电灾害呈现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严重等特点,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等文件精神,为保证防雷装置设计质量,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地已陆续开展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工作,1 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强化防灾减灾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我们必须把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要深入研究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开展全国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估”。

以烟台市为例,烟台市是雷暴活动和雷电灾害较重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烟台市雷暴日数、雷暴强度以及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2007~2010年,全市共发生雷电灾害事故1376起,死亡9人,直接经济损失2658多万元。

经分析,这些事故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事故是因防雷装置设计不合格或没有针对性造成建筑物防雷装置的先天性不足造成的。

加强雷击风险评估是避免防雷装置盲目设计,提高综合防雷整体效益的有力手段。

对大型建设项目、重点工程、爆炸危险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进行雷击风险评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分析各种环境下雷电可能造成的损害和人身伤害,对可能造成的雷击危害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对策和整改措施,是保证项目建设防雷安全的必要环节。

2 雷击风险评估的作用(1)雷击风险评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雷击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雷击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雷击风险评估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雷击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设备和人员都会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雷击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雷击风险评估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便相关单位能够有效地应对雷击风险,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二、雷击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雷击是一种突发性、破坏性很大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将会对建筑物、设备和人员造成严重危害。

而且,由于雷击的不可预测性,很难在事故发生前进行有效的预防。

因此,对雷击风险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才能够有效地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从而降低雷击事故的发生概率,减少损失。

三、雷击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1. 制定评估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雷击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指标,包括雷击频率、雷击强度、建筑物和设备的防护措施等。

这些评估标准应该是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具体建筑物、设备的特点。

2. 收集相关数据。

在进行雷击风险评估时,需要充分收集相关的数据,包括建筑物和设备的结构特点、周围环境的雷击频率、历史雷击事故的情况等。

这些数据将为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有助于准确地分析和评估雷击风险。

3. 进行风险评估。

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需要进行雷击风险的评估工作。

评估的过程包括对建筑物和设备的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确定可能存在的雷击风险点,分析可能造成的损失,评估现有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等。

4. 制定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包括对建筑物和设备的防雷设计、安装避雷设备、加强接地保护、加固建筑结构等。

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疏散、紧急救援等措施,以应对雷击事故的发生。

5. 定期检查和更新。

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不是一次性的,建议定期对评估结果进行检查和更新,以确保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估标准和指标进行修订,以适应不同时间和地点的雷击风险。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文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文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文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一、背景介绍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针对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本篇文章将就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二、必要性分析1. 提高安全意识:通过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可以使各个层面的人员能够更加重视雷电灾害的存在以及其对人们的安全造成的威胁,从而提高其安全意识。

2. 预防灾害发生:通过对雷电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可以在灾害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3. 加强灾害应对能力: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组织机构和个人对灾害的应对能力,从而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三、目标设定1. 提高雷电灾害防范意识:使组织机构和个人能够充分认识到雷电灾害的风险和危害,从而加强对雷电灾害的防范意识。

2. 提高雷电灾害防范能力:通过对雷电灾害风险的评估和管理,提高组织机构和个人的防范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3. 提高灾害应对能力:通过建立有效的应急预案和培训计划,提高组织机构和个人在灾害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四、内容阐述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工:明确各个层面的责任和职责,确保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的有效实施。

2.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指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指标,进行灾害风险的定量和定性评估。

3. 风险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处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分析风险的影响和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4.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培训计划的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对组织机构和个人进行培训,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五、实施步骤1. 确定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明确各个成员的责任和职责。

2. 确定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指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指标,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打雷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打雷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打雷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标题:打雷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概述:打雷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可能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本报告旨在对打雷时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以帮助人们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1.天气条件对打雷的影响:- 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如夏季和梅雨季,会增加打雷风险。

- 位置接近山脉、海洋或大湖的地区,由于垂直气流的影响,也可能增加雷电活动的概率。

2.打雷带来的安全风险:- 直接雷击:人们在雷电活动时可能成为直接雷击的目标。

这种情况下的伤害可能会导致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

- 间接雷击:雷电可能通过电力线、电话线、管道等途径,以及地面传导形式进入建筑物内部,从而对人们和设备造成伤害。

- 雷电可能引发火灾:如果雷电击中易燃材料,如干草堆、森林或建筑物,可能会导致火灾。

3.评估打雷安全风险:- 检查气象预报和天气条件:了解天气预报和目前的天气条件,可以评估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和风险水平。

- 检查建筑物的保护设施:确保建筑物配备避雷针、避雷网等适当的设施,以减少雷电进入建筑物的风险。

- 建立安全计划:为雷电活动时的应急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确保员工和居民了解和遵守相应的安全措施。

- 露天活动的保护措施:暴雨和打雷时,应尽量避免在露天区域活动,确保躲避在安全的室内或避雷设施附近。

4.保护措施和预防措施:- 建立避雷系统:对于易受到雷电冲击的建筑物,应安装符合标准的避雷系统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 暴雨和打雷时:在雷电活动时,迅速回到安全的室内区域,并避免使用电器设备和水槽等可能引发电击的物品。

- 教育与宣传:通过工作场所和社区中的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打雷安全风险的认识,并传达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结论:打雷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但通过评估风险、采取预防和保护措施,可以降低打雷给人们带来的潜在危害。

通过合理的安全计划和保护设施,人们可以在雷电活动中保持安全。

同时,加强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也是减少雷电灾害的重要手段。

雷击风险评估

雷击风险评估

雷击风险评估雷击风险评估雷击是指因天气的原因,如雷阵雨、雷暴等,导致雷电击中物体,引发破坏或伤害的现象。

雷击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因此对雷击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评估场地的雷击风险。

一般来说,高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高层建筑和开阔地带的雷击风险较高。

此外,如果场地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或树木,或者周围有较多的水体,也会增加雷击的可能性。

因此,在选择场地时,应对其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评估。

其次,我们需要评估雷击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影响。

雷电击中建筑物或设备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电气故障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应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如安装避雷针、接地系统等。

此外,对于关键设备和电气设备,还应增加防雷装置和保护措施,以降低雷击风险。

然后,我们需要评估雷击对人员的影响。

雷电击中人体可能引发休克、灼伤等严重的伤害。

因此,在雷雨天气时,人员应避免在户外活动,特别是在高地、露天场所等容易成为雷击目标的地方。

此外,在室内应避免与接地不良的金属物体接触,以减少被雷击的风险。

最后,我们还需要评估雷击对其他设备和系统的影响。

雷击可能对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等造成故障或瘫痪,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生产正常进行。

因此,在设计和建设这些设备和系统时,应考虑雷击的影响,并增加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安装避雷装置、备用电源等。

综上所述,雷击风险评估是对雷击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雷击的可能性和影响,从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评估结果应定期进行更新,并根据需要调整和改进防雷措施,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雷电灾害的风险情况,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首先,评估雷电灾害的风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雷电活动的频率、灾害发生的概率、雷暴活动的强度等因素。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在某一特定地区雷电灾害发生的概率,并根据该概率确定相应的风险。

其次,评估雷电灾害的风险还需要考虑区域内的防护措施和建筑物结构等因素。

一些地方可能有专门的雷电防护设施,如避雷针、避雷网等,这些设施可以降低雷电灾害的风险。

此外,建筑物的结构也会影响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如高耸建筑物更容易成为雷击点。

最后,评估雷电灾害的风险还需要考虑在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响应能力。

人们应该有预防雷电灾害的意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雷暴天气中尽量避免户外活动、避免接触金属物品等。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总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需要综合考虑雷电活动的频率、灾害发生的概率、防护设施和建筑物结构等因素。

通过全面评估雷电灾害的风险,我们可以更好地采取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降低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还需要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不确定性。

雷电活动的频率和灾害发生的概率通常会受到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地形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更容易发生雷电灾害,而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雷暴活动的变化,从而改变灾害发生的概率。

在评估雷电灾害风险时,还需要考虑强度因素。

雷电灾害的强度可以通过电流、能量释放等参数来衡量。

通常来说,电流较大、能量较高的雷电活动更容易造成严重的灾害。

因此,评估雷电灾害风险时,需要考虑雷电活动的强度分布以及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

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也是评估雷电灾害风险的重要考虑因素。

人类的活动可能会增加雷电灾害的风险,例如高耸建筑物、电力设施和无线电发射设备等可能会成为雷击点,增加雷电灾害发生的概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击风险评估必要性调查与研究周凤芸,张争(烟台市气象局,山东烟台264003)摘要通过近几年烟台市雷电灾害事故情况分析,对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必要性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并对开展雷击风险评估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通过评估来降低风险,提高对雷电灾害的风险管理意识,切实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雷击风险;评估;大气雷电环境中图分类号P4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10-1175-02作者简介周凤芸(1973-),女,山东高唐人,工程师,从事防雷工作。

收稿日期2012-09-20雷电是自然界最为壮观的大气现象之一。

其强大的电流、炙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击毁建筑物、供配电系统、通信设备,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断,引起森林火灾,仓库、炼油厂、油田等燃烧甚至爆炸,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雷电灾害已成为联合国公布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特别是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微电子器件和信息技术应用也日渐普及,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广,被中国国家电工委员会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1烟台市雷电灾害情况烟台市属雷暴活动和雷电灾害较重的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2d 。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该市雷暴日数、强度以及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

2008 2011年,全市共发生雷电灾害事故1400多起,死亡14人,直接经济损失4600多万元,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

造成雷电灾害的原因有多种,而城市新建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加,导致雷电活动不断加剧,建筑物内现代化通信、计算机等抗扰能力较弱的现代化设备越来越普及,以及易燃易爆场所的迅速增加等是雷电灾害频繁的客观原因。

而不少高层建筑物的防护设施不完善使建筑物防雷能力先天不足,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隐患;大量通信网络等设备未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进行防雷设计便投入使用,容易导致雷电灾害的发生。

2开展雷击风险评估的重要意义2.1避免和减轻雷电造成的灾害和损失,气象主管机构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气象主管机构要做好防雷减灾组织管理工作,需要工作重心前移,从基础抓起。

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面对需求,不断开拓实践,组织实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迫在眉睫。

2.2雷击风险评估是研究系统性防雷和区域性防雷的技术支持,是准确定位防雷建(构)筑物类别及合理设计防雷工程技术方案的必然要求它是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击的概率及雷击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达到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损失的目的的工作。

其重要作用有以下几点:有助于将防雷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建设项目防雷工程设计的实际工作中,避免了因建设项目防雷工程设计不完善或不合理而造成重复设计、重复施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针对雷击灾害的特性以及建设项目的使用性质和所在地雷电活动规律的复杂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对保护对象是否应采取防雷措施以及作何种等级的防雷措施做出判断,对采取某项措施前后存在的风险做出评估,以使决策正确防患于未然。

提出全面的建(构)筑物雷电防护设计指导意见,为防雷装置设计的准确度、可靠性提供技术服务,为顺利开展防雷检测工作和防雷工程设计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数据。

2.3开展雷击风险评估是一项投入少、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工作,是经济防雷、科学防雷、和谐防雷的举措提出评估技术报告,可以避开雷暴的高发区,最大限度地减少日后遭雷击的可能性,提高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样,对于已建项目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可以揭示其存在的风险安全等级,以便落实针对性防御措施。

全社会要提高对雷电灾害的风险管理意识,树立不遭雷击就是产生效益的理念,通过评估来降低风险或让风险产生效益,切实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3开展雷击风险评估的目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第21号令)、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要求,根据该地雷电参数和引起雷击的其他因素对该地的大气雷电环境、雷击损坏风险等2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雷电防护建议。

为本项目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安全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4开展雷击风险评估法律法规依据及技术规范4.1法律法规依据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四条中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城市规划、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具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或者经其审查的气象资料。

2011年9月1日实施的中国气象局20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

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人员密集场所等项目应当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农技服务,2012,29(10):1175-1176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估,以确保公共安全。

4.2技术规范气象行业标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规定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大气雷电环境评价、雷击损害风险评估等。

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形成了较完整的技术体系,为雷击风险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估技术依据:IEC61662:雷击损害风险评估;IEC60364:建筑物的电气设施;IEC60479:人畜的电流效应;IEC61024:建筑物防雷;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5结语雷击风险评估是防雷工作的新领域,具有法规性强、科技含量高,规范新,技术服务处于起步阶段等特点。

要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要选拔一批懂管理、又具备防雷法规知识的骨干充实管理岗位,积极开展雷击风险评估法理实践活动。

对雷击风险评估从业人员,要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实行资格上岗制度。

不断强化人员素质,提高评估能力和水平,为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打好基础。

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同时还有赖于政府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发改部门要将雷击风险评估列为项目审批内容之一;规划建设部门要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建立雷击风险评估制度,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的审批机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将评估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切实最大限度地将雷电事故降低到最低。

参考文献[1]IEC.62305-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Z].[2]肖稳安.雷电和防护及防雷工程管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2009.(上接第1099页)防治,瓢虫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73%克螨特乳油防治。

疮痂病和粉痂病可通过抗病品种选择和中性或偏酸土壤种植来防治。

7收获与贮藏马铃薯播种到采收一般为100 150d,茎叶淡黄,基部叶片已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即可收获。

收获要在晴天、凉爽、无露水条件下进行。

收获前7d停止喷施化学药剂。

收获后应放于阴凉处,摊晒2 3d,防止曝晒、雨淋。

由于目前广大农村缺乏冷藏设施,所以散射光薄层通风贮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1]SHEN XS,LUO LF,LI CR,et al.Suitable Date of Seeding,Planting Density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for Propagation of Stock Seed Potato in Mountainous Region of Southwest Sichuan[J].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2012,13(9):1904-1907.[2]任德志,马恢,张希近,等.冀北地区“冀张薯8号”马铃薯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9,29(3):211.[3]方子山,张国志.脱毒马铃薯原种网棚扩繁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9,29(6):395-396.[4]张锦.连山区无公害早熟马铃薯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10,30(5):355-356.[5]王巧羽,张丽莉,林天庚,等.以脱毒马铃薯为前茬的“一地四收”高效栽培模式[J].园艺与种苗,2011(2):90-91.[6]吴林科,郭志乾,王效瑜,等.旱地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09,50(4):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30-31.(上接第1108页)2.2辣椒套种白菜模式,白菜密度对产量、产值影响从表2可知,黔北五号冬性强,可提早播种期;从田间长相观察,具有植株直立、个体紧凑、生育期短特点,与辣椒套种的最佳密度为45000株/hm2,适合密植,最高产量达31050 kg/hm2。

韩春60抗低温能力相对较弱,属于松散型品种,单株重量1.5kg以上,最高产量达70000kg/hm2以上,在不影响辣椒生长的前提下,与辣椒套种最佳密度为22500株/hm2。

3结论白菜品种选择及播期是制约白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播期早容易导致早苔早花,严重影响产量。

试验结果表明:冬性强、株型紧凑的品种可定植45000株/hm2,间隔1株辣椒定植1株白菜(白菜-辣椒-白菜);株型松散型品种,可定植22500株/hm2,间隔2株辣椒定植1株白菜(白菜-辣椒-辣椒-白菜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上接第1146页)著,一次性基施省工省力,经济效益高。

(2)同步营养生态肥能增加水稻穗粒数和结实率。

表4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处理稻谷产量kg/hm2总收入元/hm2比习惯施肥增产kg/hm2比习惯施肥增收元/hm2肥料成本元/hm2施肥用工成本用工d/hm2工资元/hm2纯收入元/hm2产投比①9465265022220621624000.330236529.3ʒ1②9390262922145600613651.1110232778.7ʒ1③8910249481665466221600.330223389.6ʒ1④72452028617490.770174877.2ʒ1(3)处理① ③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了水稻施用同步营养生态肥能节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