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科技成果
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特点比较
第一次科技革命
1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 扩展到其他国家; 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 织),实现了以轻工业 为主的工业化; 3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 特 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点 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 4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5、主要是英国发明
第二次 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科学与技术结合 推动工业生产,推动 生产力的发展; 2同时在几个国家 发生,规模广泛,发 展迅速; 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 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5、实现了以重工业 为主的工业化。 6集中于基础工业和 能源工业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 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 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 间相互渗透,高度分 化又高度综合。 4、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知识经济兴起。
三次科技革命影响比较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 1生产力迅猛发展,进入 进入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2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 2社会关系:垄断与垄断 建立; 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 4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实 现了以轻工为主的工业化,开 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 输出为主的时期; 始了城市化进程;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5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欧洲为 中心的格局形成。英国成为世 加剧,最终一战爆发。 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资 5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列宁 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主义诞生。 6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 6世界格局发生改变,以欧 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洲为中心的格局动摇,世界 中心开始向美德转移;东西 7工运兴起和社会主义发展。 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世界 8密切世界联系。 体系最终形成。 9贫富分化加剧。 10对东方的双重影响
考点21、列举两次工业革命中得重大发明

B.制呢业
C.交通运输业
D.采矿冶金业
2.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 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 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 之。”“电力的火花”把人类带入到 (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
3.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 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 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爱迪生点燃世界” 的创造是 ( ) A.改良蒸汽机 B.研制汽车 C.发明白炽灯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工业革命发明一览表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人物
国别
哈格里夫斯 英国
阿克莱特 英国
瓦特
英国
富尔顿 美国 史蒂芬孙 英国
发明
动力
珍妮机
人力
水力纺纱机 水力
蒸汽机
蒸汽动力
蒸汽轮船 蒸汽动力 蒸汽机车 蒸汽动力
资料一 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 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五百个人当中,没 有一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人 不穿袜子。
圈地运动和传统生产经验
劳动力:圈地运动 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技术:长期手工工 场生产积累了大量 生产经验
工业革命首先兴起于英国的原因
前提 政治体 制 资本
劳动力 条件
市场
资产阶级革命后建 立资本主义制度 殖民掠夺 圈地运动
海外殖民地
技术 手工工场生产经验
揭开了工 业革命的
序幕
珍妮机
水力纺纱机
蒸汽轮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蒸汽机器”是谁改良的?它使 人类进入什么时代?这种机器首先在什么部门开始应用? (2)结合材料二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什 么时代?有发明大王称号的美国发明家是谁?请列举这 一阶段出现的新通讯工具? (3)材料三是几个科学家的发明,请你分别说出其发 明者
专题复习——两次工业革命

结束语
我们青少年肩负着振 兴中华的使命。我们要努 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 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树立 环保意识,为国家的强盛、 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 自己的贡献!
再见
工业革命
• 1.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 2.开始国家、领域: 英国 、棉纺织业
• 3. 开始标志: 珍妮机的发明
• 4、主要标志: • 5.完成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专题复习
瓦 特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
火车
史蒂芬孙
轮船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1840年前后) 开始的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2、率先开始并完成的国家: 英国。 3、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4、发明成果: ①棉纺织业:哈格里夫斯-珍妮机(英国); ②动力机器:瓦特-改良蒸汽机(英国) ③交通工具:富尔顿-轮船(美国);1807年 史蒂芬孙-火车(英国)1825年
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 6.工业革命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工业革命期间的一些主要成果
年代 发明成果 国家 英国 英国 美国 英国 发明者 哈格里夫斯 瓦特 富尔顿 史蒂芬孙
珍妮机
1785 1807 蒸汽机 19世纪70年代 主要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领先国家: 美国、德国 “电气时代” 时代: 主要发明: 内燃机、电灯、汽车、飞机 能源: 电力、石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启示:
1、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 力的迅速发展,也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 挤等负面影响。 2、如何应对科技革命 ①我国应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我们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趋利避害,使科技更 好地为人类服务; ③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科学家勇于 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艰苦奋斗,立 志报国,为实现民族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你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科技成果

2、影响: 推动电力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的迅速发 展
㈢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⑴18世纪80年代前期,(德)卡尔·本 1、发明 茨、戴姆勒各自制成汽油内燃机。 ⑵1887年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 ⑴推动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 2、影响 现 ⑵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石油 化学工业的产生 ⑴无机化学工业 ㈣化学工 ⑵有机化学工业 业的建立 ⑶1887年(瑞)诺贝尔发明无烟炸 LSLX 药
㈢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 1、原因 ⑴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⑵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⑴(法)巴本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 缸,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⑵(英)塞维利发明蒸汽泵,无法普及 ⑶纽可门等人研制大气活塞式蒸汽机, 只能用于矿山抽水。
2、瓦特
之前
3、瓦 特改良 蒸汽机
发明: 1769—1782年完成蒸汽机的改良 ⑴被广泛运用,成为一切生产 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 意义 原动力”。
⑵19世纪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3、意义: 近代技术体系最终建立
LSLX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㈡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⑴1831年(英)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 电机的理论原理 1、 ⑵1838年(俄)雅可比制成实用电动机 发 ⑶1867年(德)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明 ⑷1873年(比)格拉姆制成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 直流电动机 ⑸1882年(美)爱迪生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16、以下生产动力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畜力 ②水力和风力 ③蒸汽 ④电力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17、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 革命的有: ①打电话拜年 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坐飞机旅行 ④网上聊天 B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瓦特能够成功改良蒸汽机的最重要因素是 A. 熟悉蒸汽机的构造 B. 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 C. 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 D. 科学家的指导 B
考点21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_2015

主要 成就
新兴 部门
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初的原 因是旧式织布机中的一个小零件的发明。
1733年,凯伊 发明 了“飞梭”,大 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于是,纺纱车 相汽纺纱机
1765年,哈格里 夫斯发明。
效率提高8倍。
人力 动力:
1769年,阿克 莱特发明。 纺出的纱结实
5、重大发明:
开始 部门
电力工业(重工业) 电气的广泛应用: P78.79 主要 成就 内燃机的出现:
• • • • 背景: 重大发明:4点 应用: 影响:①②
• 背景:P78第二段 • 重大发明:6点 • 影响:①②③
新兴 部门
电力工业(重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 业、化学工业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3、通过两次工业革命,谈谈工业革命留 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 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技创 新和教育创新,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上来。 (3)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 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真题演练:
内燃机示意图
1885 德国 卡尔·本茨 发明了三轮汽车
1886年他获得汽车制 造的专利,是德国奔 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 被称为“汽车之父”。 德国 奔驰专利1号车(1886)
内燃机和交通领域的革命
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使 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变为现实。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
2.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上半期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挑起了洋务运 动,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19世纪70年代开始 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但极其缓慢。 ③中国人民面对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掀起了救亡 图存运动。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科技)革命

进入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化时代
影 响
1、极大地 提高了社 会的生产 能力 2、造就了 工业资产 阶级和工 业无产阶 级
1、资本主义国家社会 生产力极大提高,进 入电气时代。 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 成,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进入垄断时代 3、人们受教育程度不 断提高,社会成员的 文化水准不断提高
1、突飞猛进的科学 技术给人类带来了 巨大的物质财富。
感悟升华
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GOODBYE
18世纪六十 起始年代 年代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
明和使用
电的发明 和使用
1、哈格里 夫斯----珍 妮纺纱机 2、阿克莱 特----水力 纺纱机
主要 成果
3、瓦特----瓦特蒸汽机 4、富尔顿---汽船 5、史蒂芬 孙-----火车
1、爱迪生----包括电灯、 电子计算 留声机、蜡纸、油印机 机的应用、 2、奥托----第一台新式 生物工程、 的煤气内燃机 航空航天 3、卡尔.本茨----第一辆 技术 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4、亨利.福特----首先在 汽车的生产中使用流水 线装配工艺 5、莱特兄弟---人类历 史上的第一架飞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 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 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 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 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2、促使人类社会各 个领域发生着深刻 变革。
三次工业革命科技成果概述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60-1840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交通运输业革命1840年英国率先完成,19C中期法、美完。轻工业。
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处于康乾盛世,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
成就
我国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
·原子能技术
1938
哈恩-首次发现核裂变
1939-
美+英/加-曼哈顿计划
罗斯福,原子弹
1945
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1952
美-第一颗氢弹爆炸
1954
苏联-第一个核电站建立
人类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航天技术;
1957
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
加加林
世界第一个飞上太空的飞行员
·新通讯手段
1876
贝尔-电话
电话之父
1899
马可尼-无线电报
无线电之父
1902
[美]匹斯堡KDKA台
最早的无线广播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
1893
狄塞尔-内燃机
柴油发动机发明者
1855
卡尔本茨-三轮汽车
20C初
亨利福特-流水线生产方法
1903
莱特兄弟-飞机
1909
冯如-自制飞机飞行成功
·化学工业的建立
1965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67
第一颗氢弹
1970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1973
袁隆平-杂交水稻
1983
863计划
1986
星火计划
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新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希望能帮到你。
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1882年,法国学者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1882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
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又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885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汽车,本茨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
1897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燃料更加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了第一辆四轮汽车。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介绍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以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次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需求逐渐增大,而这次革命主要就是针对这些需求进行的,所以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生产力的进步,让西方国家的社会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军事以及生产力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同时也让这些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化更加坚固和牢靠,但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太过迅速也导致了垄断组织提前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机器生产 取代手工劳动 B. 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C. 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 D D.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8.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 科学技术的 发展突飞猛进 B.人类跨人电子计算机时代 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D.电力取代 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 D 9. 为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提出了理论根据的科学 家是 A. 英国人吉尔特 B. 德国人西门子 C. 英国人法拉第 D. 丹麦人奥斯特 C
⑵推动工厂的建立,人类跨入 “蒸汽时代”。 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 1、原因: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⑴1803年(美)富尔顿制成汽船
2、发明
⑵1814年(英)史蒂芬孙发明蒸汽 机车
㈤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1、原因: 蒸汽机的出现和传动结构的改进,使 生产部门对车床需求的数量和种类激 增,手工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需要。 ⑴1794年(英)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 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 2、历程 的车床。
㈢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 1、原因 ⑴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⑵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⑴(法)巴本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 缸,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⑵(英)塞维利发明蒸汽泵,无法普及 ⑶纽可门等人研制大气活塞式蒸汽机, 只能用于矿山抽水。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瓦特
之前
3、瓦 特改良 蒸汽机
发明: 1769—1782年完成蒸汽机的改良 ⑴被广泛运用,成为一切生产 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 意义 原动力”。
10. 实用意义上电动机的发明人是 A. 英国人法拉第 B. 德国人西门子 利时人格拉姆 D. 俄国人雅可比 C 11. 柴油机的发明者是 A. 卡尔•本茨 B. 戴姆勒 D. 狄塞尔 C. 爱迪生 D
C. 比
12.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新兴工 业不包括 A.石油化工工业 B.电力工业 C.汽车 制造业 D.煤炭开采业 D
你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 工业革命有哪些科技成果?
假如没有两次工业革命,我们今
天的生活会怎样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
课标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 的作用。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 ㈡棉纺织技术的创新 ⑴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人力“珍妮机” ⑵1771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1、发明 ⑶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⑷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并在技术上完成 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棉纺织业 纺纱 珍妮纺纱机 1765年 织布 飞梭 骡机 机 械 加 工 制 造 业 诞 生 近 代 技 术 体 系 最 终 确 立
水力织布机
采矿、冶金业
纽可门蒸汽机
动力工业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富尔顿发明汽船
交通运输业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二、“电气时代”的到来
电力的广 泛运用 理论前提: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技术突破 爱迪生:电灯、发电站 内燃机的 发明应用
2、影响: 推动电力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的迅速发 展
㈢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⑴18世纪80年代前期,(德)卡尔·本 1、发明 茨、戴姆勒各自制成汽油内燃机。 ⑵1887年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 ⑴推动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 2、影响 现 ⑵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石油 化学工业的产生 ⑴无机化学工业 ㈣化学工 ⑵有机化学工业 业的建立 ⑶1887年(瑞)诺贝尔发明无烟炸 LSLX 药
⑵19世纪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3、意义: 近代技术体系最终建立
LSLX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㈡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⑴1831年(英)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 电机的理论原理 1、 ⑵1838年(俄)雅可比制成实用电动机 发 ⑶1867年(德)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明 ⑷1873年(比)格拉姆制成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 直流电动机 ⑸1882年(美)爱迪生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影响
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飞机) 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石油 化学工业的产生
化学工业的建立: 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
1.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出现于 A.棉纺织 业 B.毛纺织业 C.交通运输业 D. 采矿业 A
2. 造成英国全国性的纱荒的发明是 A. 飞梭 B.“珍妮机” C. “骡机” D. 水力织布机 A
3. 最先把制造蒸汽动力的设想付诸实施的是 A. 阿克莱特 B. 巴本 C. 纽可门 D. 瓦特 C
4. 使工业生产冲破自然条件限制,大大加速了 工业革命进程的重要发明是 A.珍妮纺纱机 B.骡机 C.改良后的蒸 汽机 D.蒸汽机车 C 5. 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首先突破 于 A. 英国 B.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C 6. 下列机器由美国人首先发明的是 A. 水力织布机 B. 改良蒸汽机 C. 汽船 D. 蒸汽机车 C
13. 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 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B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应用 C.飞机的迅速发展 D.垄断组织的出现 14. 下列哪一项发明或技术的改进,大大促进 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D A.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B. 卡尔·本茨制造出 汽车 C. 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 D. 诺贝 尔发明炸药 15. 诺贝尔奖开始颁发是在 B. 1901年 C. 1902年 A. 1900年 B D. 1903年
本课内容小结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 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史上的巨大飞跃。 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出现了系列的技术创新, 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随后其他部门也纷纷采用机 器;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动力史的一场革命, 标志人类生产和生活进入到“蒸汽时代”。
19世纪下半叶,随着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 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动力机器的革 命和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 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 生产力,也丰富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三、两次科技革命的历史作用
经济: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积极 政治: 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世界格局: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社会生活: 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 多彩 消极: 带来殖民侵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 人际关系冷漠等社会问题
(提示:复习时参考必修2专题五的第三、四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