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趣味性论文
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论文]
![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0b5cdeb9f3f90f76c61b13.png)
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程员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利用趣味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也是这样。
新课的导入如同影视剧的序幕一样,起着酝酿情绪、提示内容、把学生带入情境的作用。
因此,富有启发性的新课导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即:趣味实验关键在于趣味。
例如:在学习燃烧及其条件时,笔者首先告诉同学们,我们今天做一个实验,是可燃物在水中的燃烧。
就燃烧本身很平常,很普遍,没有什么新奇,但物质在水中的燃烧不多见,所以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接着笔者介绍了所需要的仪器、药品及工具(组装好制取氧气的装置及导气管,500ml烧杯,干净的铜片,白磷、红磷、开水等),实验开始,先在烧杯中放入400ml开水,再用镊子取一小块白磷放入烧杯中的开水内,观察,无任何现象,再分别取红磷和白磷各少许分开放在铜片上,并将铜片放在装有开水的烧杯上,观察一段时间,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
第三步,将制取的氧气通过导气管通入烧杯水中白磷的上方,就会看见开水中的白磷马上燃烧起来,明亮的火光使学生的热情达到了极点,紧接着笔者提出了燃烧及其条件的一些问题,学生很快就有了正确的答案。
在学生情绪最佳、兴趣最浓时,对引入的概念、要掌握的知识的理解应该是最深刻的。
二、利用趣味实验,攻克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实验,有利于学生控制注意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以求攻克教学中的难点。
例如:naoh的化学性质这一节中,naoh与酸性氧化物co2的化学反应实验,如果在naoh溶液中通人co2,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书中也没有演示实验,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师讲解没有说服力,增加了学生记忆的负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课趣味化学实验的实践论文

初中化学课趣味化学实验的实践论文初中化学课趣味化学实验的实践论文【摘要】初中化学作为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也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科目,作为一门典型的理科科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很多困难。
为了能够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可以通过开展趣味化学实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重点探究了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引入趣味性化学实验。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化;化学实验;实践在新课改背景下,加强化学教育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目,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内容必不可少。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不强,为了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在学习上,需要构建趣味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从教学实践上来看,趣味性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避免传统教学法中的抽象化理解。
开展趣味化学实验,要求教师能够保障化学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并且要让学生能够亲自实践化学实验,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保证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以学生为出发点,开展小组实验由于学生的心智发展并不成熟,但是学生对新奇的事物非常好奇,这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从而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积极性。
如在“催化剂”相关实验当中,为了能够提高化学实验的趣味性,笔者决定采用小组实验方法,并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
主要内容是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对比实验,并且让学生在实验环节中得出结论。
其主要的实验内容如下:1.在试管当中加入5ml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当中,最后木条熄灭。
2.在试管当中融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试管当中,观察木条现象:复燃。
这样即可得出二氧化锰能够加速过氧化氢反应速率,“催化剂”理念也就应运而生。
3.待到试管当中不出现气泡时,在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观察试管现象。
这时试管当中会产生氧气,学生通过多次实验,发现试管中的二氧化锰无法被消耗,从而得出“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的结论。
研究论文: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18573 学科教育论文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伴随着我国教学理念的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也在逐渐更新和改善。
就初中化学课程而言,传统的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以教师为课堂主导者的局面已经不再被接受,现代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加师生互动,因此充满趣味化学实验便得到了教师的重视。
一、趣味化学实验的作用(一)渲染良好课堂氛围,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初中教学中,化学与其他课程的最主要区别就是此门课程对实验的要求高而且实验丰富,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还是让学生体会化学的神奇和趣味的有效途径。
化学实验中现象千变万化,却又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设计操作简易、安全和富有趣味的小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化学课堂增加实验环节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好奇心,加强师生交流,增强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切身体会化学原理,产生成就感和参与感,这都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喜爱和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
(二)引导学生获得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除了单纯的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和获取知识的优点,化学实验更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深入探索的思想和能力。
教师以趣味化学实验为引入点,指导学生由表及里,从观察现象到思考本质属性特征,同时举一反三,由一个化学原理延伸到类似的化学知识,即从已知到未知的拓展,有利于学生巩固相关知识,从而既掌握了物质性质、变化规律等,又掌握了独立分析问题的方法。
由此可见,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教师应能够在课堂上设置有趣、安全、简单易行的实验,由此能取得更佳教学成果。
二、趣味化学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开展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一)教师对趣味化学实验的认识有所偏差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比较明显的问题一是有些教师不重视实验,认为没必要;二是教师过分要求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忽略了实验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
我国的现代科教水平大大提升,因此化学实验也不再只是书本上的图片,但是仍有少部分教师认为实验占用时间多、教学效果不明显而不重视,很少做课堂实验,这一定程度减低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趣味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高中趣味化学实验教学论文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受到高考压力、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依然采取传统化的知识灌输、题海战术,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化学思维受到极大的束缚,难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总结起来,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知识灌输,机械记忆。
要谈起教师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我想不用多说,所有人都会明白,因为这毕竟是多年来教师亘古不变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们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主体;到了高三总复习阶段,教师们惯用的教学手段就是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大量地做题,机械的记忆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其次,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开展效果不好。
一方面,教师缺乏开展化学实验的意识,虽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化学实验的开展有了明确的硬性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师依然偷斤减两,运用大量的理论课程代替实验课程,从而影响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在化学教学中,部分学校在实验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较为薄弱,实验器材的匮乏,是影响教师开展化学实验的重要因素。
基于以上几点因素:当前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不容乐观,效果不甚理想,不利于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和效率的提升。
二、趣味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的意义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而言,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展,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1.有利于改变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
趣味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主要方式是教师结合教学的内容,通过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的开展,在课堂导入环节、新知识的讲解环节、重点和难点环节给学生开展。
这样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尤其是在新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进行导入,设置疑问和悬念,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知识课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而言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远比教师直接给学生讲解和灌输知识显得更加的有意义。
小学科学下的趣味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下的趣味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小学科学教材中包含了许多趣味性的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理论知识,有助于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促使学生更加积极踊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开展大有助益。
由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忽视趣味实验活动的设计,对学生也没有做出明确地要求,导致趣味实验过于形式化,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作用。
对此,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确保趣味实验能够有效地开展,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验动机)一般来说,趣味化学实验的类型可分为夯实基础型、生活实践型、拓展延伸型和探索创新型。
下面将在每个类型中分别列举1~2个实验,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希望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能够有所帮助。
一、夯实基础型夯实基础型的实验可以看作是基础类化学实验,其设置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转变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此类型的实验有红糖制白糖和烧不坏的手帕。
(一)红糖制白糖活性炭是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材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利用活性炭的这一特性实施红糖制白糖实验,温习《各种各样的液体》相关知识。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向学生展示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化学仪器,主要有红糖、水、活性炭、烧杯、玻璃棒、漏斗等;其次,将红糖和水充分搅拌混合并加热,向烧杯中加入活性炭,用过滤设备将红糖水滤出,所得无色液体经过蒸发浓缩处理,直到所剩液体为原来的1/4;最后,将烧杯放在常温下冷却,会发现杯底有白糖析出。
(二)烧不坏的手帕讲《雨天中的布料》时,可以反向设计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学生既可以巩固原有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
实验流程:将2份酒精和1份水制成混合液,手帕全部浸入到液体中,用镊子夹住手帕放在酒精灯下,一边燃烧,一边甩动手帕,此时会发现手帕并没有燃烧起来。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8篇)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8篇)初中化学实验论文(8篇)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研究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参与实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由发挥和互相配合。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更灵活地创学内容与手段,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有位名人说:“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这充分说明学生的亲自体验在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大多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配合或独立完成。
如比较常见金属(Mg、Zn、Fe、Cu)的活动性顺序时,我们以金属Mg、Zn、Fe、Cu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速度确定它们的活动性强弱。
如果仅是老师演示,一来学生看到的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二来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可以请学生上来与教师共同完成或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在一边适当指导),既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充分调动其他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又如“在比较NaOH溶液与Ca(OH)2溶液吸收CO2气体的效果谁好时”?我事先收集好两可乐瓶的CO2气体和配置好饱和石灰水与NaOH溶液,课堂上请学生上来做:在一瓶中倒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在另一瓶中倒入等量的饱和NaOH溶液,再分别振荡并观察变化。
明显看到两瓶都变瘪,加入NaOH 溶液的可乐瓶变得更瘪,从而知道NaOH溶液比Ca(OH)2溶液吸收CO2气体的效果更好。
因此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亲自参与实验,积极性很高,整个实验过程兴趣盎然,同时课堂气氛活跃,比教师在讲台上单纯地演示、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效果要好得多。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挖掘学生实验潜能对于初中化学教材而言,大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让学生从已知结果推算过程,这对喜欢追求未知与新奇的学生来讲略显枯燥,所以教师要大胆创新,让学生自主探索。
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论文

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摘要: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与基础阶段。
巧用化学实验,不仅能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理解抽象概念、掌握系统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
由此,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化学的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兴趣;热情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115-01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下面就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巧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所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
化学实验中那些瞬息变化的现象,会让学生们感到新奇和兴奋,由此产生兴趣,而且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直观、具体。
例如在讲授《奇妙的化学变化》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奇妙的实验表演,一片哗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
二、利用自制模具实验,理解概念的抽象性化学中有很多的概念、理论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自制模具进行实验。
如学习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时,首先组织学生利用橡皮泥和木签制作水分子模型、氧分子模型、氢分子模型,通过拆分、组合分子模型,帮助学生认识分子的结构。
对水电解的微观过程中“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这两句话的理解存在困难,先让学生对水分子模型拆开成单个的原子,然后将两个氢原子合成一个氢分子,将两个氧原子合成一个氧分子。
在拆分和组合的过程中,让学生一边动手一边动口,反反复复,逐渐理解其涵义,学生普遍反应效果很好,在玩中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化学的乐趣。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内容摘要】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有着大量的化学实验。
这些化学实验可以学生有效的掌握抽象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文主要是围绕初中的趣味化学实验进行探究,了解和分析趣味化学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让趣味化学实验能够更好地运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趣味实验教学运用目前,在许多初中学校的化学教学都存在着问题,没有能够很好地利用起化学实验。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主要是研究各种物质,而化学实验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老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趣味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成绩。
一、趣味化学实验及其的重要性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化学实验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坐在座位上观察,并没有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去,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低下,并不能够很好的参与到课堂中去。
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趣味性的化学实验就是非常有必要。
首先,开展趣味化学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由于化学实验操作具有危险性,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健康安全,一般都是由老师进行化学实验操作。
但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参与不到化学教学中来,失去兴趣。
而在化学课中开展各种趣味性的化学实验,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为一节课的化学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开展趣味化学实验,对于老师的要求也更高,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要求。
开展趣味化学实验,要求老师不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化学实验,更要能够将枯燥的化学知识融入到趣味实验中来。
最后,在化学课中开展趣味性的化学实验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到化学知识学习中来。
二、趣味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应用大部分初中学生是在初三的时候才开始正式接触化学和化学实验,他们对于化学知识并没有多少的了解。
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需要运用好趣味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摘要】化学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这是人们的共识。
但是过分强调“学科中心”的化学课程与教学,使化学实验的“学术化”倾向十分明显。
利用随堂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成了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趣味实验教学探索
化学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这是人们的共识。
但是过分强调“学科中心”的化学课程与教学,使化学实验的“学术化”倾向十分明显。
国内外的各种调查显示,很多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正在明显降低,甚至一些学生放弃了化学学习。
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做了化学实验,是否就一定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因此,如何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成了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为此,人们创设了“趣味实验”这一新的化学实验形式,并注意总结、梳理已有的一些做法,使趣味实验系列化。
如“火系列实验”,包括:“火山爆发”、“魔棒点火”、“神蜡自燃”、“纸炮”、“烧不坏的手帕”、“水面鞭炮”、“冰川上的火焰”、“燃烧出的文字或图案”、“滴水着火”、“火炭跳跃”、“火龙写字”、“神奇的烟灰”等;“水系列实验”,包括:“神壶”、“宝瓶”、“化学酒店”、“一杯几色”、“密写墨水”、“净水变色”、“寒来暑往”、“动物旅行”、“发射火箭”、“白花变成彩色花”、“水中火花”等。
一、鸣炮庆祝
用品:研钵、玻璃片、滴管、玻棒、纸。
氯酸钾、红磷、酒精、浆糊。
原理:氯酸钾为强氧化剂,红磷为易燃物,两者之间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用药匙将它们相混时会发生燃烧。
将混和物撞击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
5kclo3+6p=5kcl+3p2o 5
操作:将2克氯酸钾晶体放在研钵里研成粉末,倒在玻璃片上。
取0.6克红磷放在氯酸钾粉末旁。
用滴管吸取酒精滴到两种药品上,使药品潮湿,然后用玻棒将它们混和均匀调成糊状,分成三等分。
等它们干燥后分别用纸包紧粘牢。
庆祝开始时,把三个纸包先后用力朝水泥地或砖头上掼,就会发出三声炮响。
二、玻棒点火
用品:玻棒、玻璃片、酒精灯。
98%浓硫酸、高锰酸钾。
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棕色油状液体七氧化二锰。
它一碰到酒精立即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酒精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2kmno4+h2so4=k2so4+mn2o7+h2o 2mn2o7=4mno2+3o2↑
c2h5oh+3o2→2co2+3h2o
操作:用药匙的小端取少许研细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在玻璃片上并
堆成小堆。
将玻棒先蘸一下浓硫酸,再粘一些高锰酸钾粉末。
跟着接触一下酒精灯的灯芯,灯芯就立即燃烧起来,一次可点燃四、五盏酒精灯。
注意事项:七氧化二锰很不稳定,在0℃时就可分解为二氧化锰和氧气。
因此玻棒蘸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后,要立即点燃酒精灯。
否则时间一长,七氧化二锰分解完,就点不着酒精灯了。
三、钢丝点火
用品:钢丝、瓶盖、蜡烛、硫粉。
原理:利用铁丝上硫燃烧时火焰很淡,白天在远处看不出来,好象真的是钢丝把蜡烛点着的。
操作:事先把自行车钢丝一端锤扁成凹槽,在槽里放一些硫粉,加热熔化着火,备用。
将一支蜡烛点燃后放在桌上。
这时用瓶盖将烛焰盖灭,再用钢丝接触烛芯上升的白烟,烛火便复燃。
可再盖灭,再点燃。
这样一亮一灭,令人暗暗叫奇。
四、杯中大火
用品:600毫升烧杯、蒸发皿、坩埚、镊子。
乙醚、钾、细砂。
原理:钾和乙醚在常温时不发生反应。
当把它们倒入水时,钾和水相遇立即产生氢气并着火,从而引起剧烈的燃烧现象。
2k+2h2o=2koh+h2↑
2h2+o 2 2h2o
c2h5oc2h5+6o2 4co2+5h2o
操作:在烧杯底部放一厚层细砂,砂上放盛有5毫升水的蒸发皿。
向坩埚里注入2毫升乙醚,再放入绿豆大的一块钾。
将乙醚和钾的混和物倒入蒸发皿时,杯内立即发生大火。
五、滴水生火
用品:600毫升烧杯、蒸发皿、镊子、滴管。
滤纸、细砂、过氧化钠、白磷。
原理: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产生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白磷着火生成大量的五氧化二磷白烟。
操作:在600毫升烧杯的底部铺一层细砂,砂上放一个蒸发皿。
取2克过氧化钠放在蒸发皿内,再用镊子夹取2块黄豆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水分后放在过氧化钠上。
用滴管向过氧化钠滴1~2滴水,白磷便立即燃烧起来,产生浓浓的白烟.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化学教育,2001,(3):37.
[2]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化学教育,2001,(3):36.
[3]姚焕英.在实验教学中应大力推行微型实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6):28~29.
[4]吴俊明.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导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284.
[5]吴俊明.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导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28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