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应用
趣味性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趣味性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1.激发学生的兴趣趣味性化学实验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形象地感受化学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到红色润滑油上,可以观察到变色反应,这样的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观察到变化,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反应的神奇,从而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2.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通过趣味性化学实验,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发现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介绍酸碱中性化反应的实验中,通过给学生参加其中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够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3.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趣味性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趣味性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系列可逆反应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并推理出反应的原理,这样能够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计的原则1.安全可控在设计趣味性化学实验时,要首先考虑学生的安全。
实验器材和药品的选择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实验步骤要简单明了,实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能够控制好,以确保实验的安全。
2.简单易操作实验的操作步骤要尽量简化,能够让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一目了然,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避免复杂的实验步骤或需要高难度技术技能的实验,从而降低实验失败的可能性,增加学生的实验成功率。
3.独特性和趣味性实验的设计要有独特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实验,或者一些色彩艳丽、迷人的实验,都可以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4.有启发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常见的趣味性化学实验案例1.红酒柠檬酸实验将一些红酒溶液倒入一个玻璃杯中,然后加入柠檬酸结晶,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玩物”丰富人生 化学实验多彩课堂——趣味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玩物 丰富人生㊀化学实验多彩课堂趣味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娄心媛(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ꎬ江苏南京211200)摘㊀要: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ꎬ需要学生借助实验来深入理解知识.教师可以借助趣味实验带动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ꎬ同时丰富整体课堂环节并优化课堂质量.文章基于高中化学教学视角ꎬ分析趣味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和实施困境.从结合教科书内容选择趣味实验切入点㊁小组合作开展趣味实验探究㊁借助趣味实验开展课堂个性导入㊁通过趣味实验深化学生知识理解四方面ꎬ对趣味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关键词:趣味实验ꎻ高中化学ꎻ实践策略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6-0122-03收稿日期:2023-11-25作者简介:娄心媛(1991.3-)ꎬ女ꎬ安徽省天长人ꎬ研究生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化学教学研究.㊀㊀高中化学知识相较于初中在难度上有了一定程度提升ꎬ许多学生由于对化学知识存在畏难情绪ꎬ从而逐渐对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ꎬ教师应选择一定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ꎬ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和趣味性所在[1].1趣味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积极意义1.1丰富课堂环节趣味实验在化学课堂中呈现出的积极意义主要是能够丰富课堂环节.应试教育之下ꎬ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试题的练习ꎬ忽视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过程.这种模式也使化学课程的学习缺乏趣味性ꎬ让学生陷入了被动学习的状态.趣味实验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实践性和趣味性.教师在趣味实验开展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在于学生是否学到了很多的化学知识ꎬ而在于学生能否感受到化学课堂轻松愉快的氛围ꎬ从而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ꎬ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1.2增强课程体验实验作为一种考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环节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ꎬ使学生借助自身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来检验化学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ꎬ同时实现知识的应用和深度理解.趣味实验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增强学生的课程体验ꎬ让学生能够借助双眼去观察㊁借助双手去体验.趣味实验活动同观看视频或者是书本上的步骤相比更加直观ꎬ同时也更形象生动[2].1.3激发学生兴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修订版)»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ꎬ关注学生对于课堂的反馈和要求.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中ꎬ教师往往是监督者和指导者的角色ꎬ在带动课堂的气氛中起221着主导性作用ꎻ而学生的地位较为被动ꎬ仅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开展课程学习.长此以往ꎬ学生的自主性就会降低ꎬ同时在发现问题和自主探究方面的能力和意识也会比较缺乏.而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开展趣味实验活动ꎬ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或者是单独实验来自主探索实验过程ꎬ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ꎬ从而对实验探究产生更大的兴趣.2趣味实验在当前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施困境2.1基础设施不健全趣味实验活动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困难.首要的问题就是高中的化学实验基础设施不健全ꎬ安全程度不够ꎬ一些化学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和环境有些学校并不具备.即使具备ꎬ教师为了学生安全和教学效率等因素的考虑往往很少去开展实验活动.由于基础设施方面的限制ꎬ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少会以趣味实验活动来进行课堂导入ꎬ或者是用来调动课堂氛围.这也是在整体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改进的地方.2.2创新意识和理念不足趣味实验并不普及的主观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存在误区.教师会在课堂中开展一些教科书上原有的实验ꎬ但是却在趣味实验的开展和创意性的思考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教师认为趣味实验可能会浪费课堂时间ꎬ另一方面教师在思想上缺乏创意性理念.为了纠正思想方面的问题ꎬ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学习一些创意性实验的先进教学案例ꎬ在课堂上借助实验器材进行模拟实验[3].3趣味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3.1有效结合教科书内容ꎬ选择趣味实验切入点高中化学趣味实验的一个突出作用就是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化学知识ꎬ将比较单调枯燥的化学概念融入趣味性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借助课堂上欢快的实验氛围对于知识展开深度理解.为了充分发挥趣味实验对于学生能力提升和知识拓展的效果ꎬ教师可以有效选择课堂上的知识作为趣味实验的切入点ꎬ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趣味实验专题活动ꎬ带领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例如ꎬ在学习高中化学丁达尔效应的过程中ꎬ教科书上有丁达尔效应的具体含义和现象ꎬ但借助图片解释与学生动手操作相比往往比较单调ꎬ且留给学生的印象较浅.另外ꎬ教科书上有关丁达尔实验的内容只涉及液态ꎬ然而由于分散剂状态不同ꎬ胶体可以分为液溶胶㊁气溶胶和固溶胶.学生看完教科书上的实验过程之后可能仍然觉得意犹未尽ꎬ这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个趣味的实验给学生展现气溶胶的丁达尔现象.教师可先将矿泉水瓶去底盖罩在拿去瓶塞的保温瓶上方ꎬ待矿泉水瓶充满水蒸气后ꎬ教师拿激光笔从一侧垂直照射ꎬ就会观察到一道红色的光柱.如此ꎬ学生能够在教室内清晰地感受气溶胶丁达尔效应ꎬ也会对丁达尔效应的理解会更加深刻[4].3.2通过小组合作活动ꎬ开展趣味实验探究在化学实验课堂中ꎬ小组合作是学生提升自身动手能力和思考与表达能力的机会ꎬ与观察教师进行化学演示实验相比小组合作更能够使自身明确实验过程.独立实验过程中ꎬ学生可能会由于操作失误或者忘记一些步骤导致实验失败.然而小组合作开展实验活动ꎬ学生能够相互讨论和提醒ꎬ更有利于实现实验的成功.例如ꎬ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ꎬ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变化过程ꎬ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神奇之处ꎬ可以让学生合作开展一个 可乐 变 雪碧 的趣味实验活动.首先学生需要用酒精和碘片混合得到 可乐 溶液的颜色ꎬ然后在可乐瓶干燥的瓶盖内放入大苏打粉末ꎬ把瓶盖放在瓶口轻轻摇匀.接下来学生会发现神奇的一幕: 可乐 渐渐褪色形成无色ꎬ变成了一瓶 雪碧 .这一实验的原理就是大苏打粉末能够使碘褪色ꎬ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然虽然这一现象比较神奇ꎬ但是这一瓶物质和我们平时喝的饮料不同ꎬ绝对不能进行饮用.3213.3有效借助趣味实验ꎬ实施课堂个性导入精彩的课堂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时段ꎬ也是让一节化学课程充满乐趣的关键阶段.教师为优化课堂质量提升化学课程效率ꎬ应充分抓住导入环节ꎬ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化学课堂上ꎬ引导学生感受到接下来化学课堂的精彩.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开展一个有趣的化学小实验来对接下来的化学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引入[5].例如导入环节ꎬ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记忆不同物质之间进行反应所产生的溶液颜色变化ꎬ可以开展一个趣味的小实验:喷雾作画.教师可以用毛笔蘸取这三种溶液在白纸上作画ꎬ等到溶液干后用盛有氯化铁的喷雾瓶向白纸上喷洒试剂.学生会发现原来无色的白纸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颜色.可能学生会惊讶于这一实验现象的神奇ꎬ然后进一步深度探索氯化铁溶液和不同物质反应之后的颜色变化ꎬ通过这一实验过程将氯化铁溶液与其他几个溶液进行反应之后的颜色加以深刻记忆.这一实验的原理就是氯化铁溶液遇到硫氰化钾溶液可呈现血红色ꎬ遇到亚铁氰化钾溶液可呈现蓝色ꎬ遇到铁氰化钾溶液可呈现绿色.3.4借助相关趣味实验ꎬ深化学生知识理解在高中化学课程的新授阶段ꎬ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是浅层次的.所学的知识和名词也都是学生之前闻所未闻的ꎬ也导致学生对于化学的新知识产生畏难心理ꎬ不愿意去接受新知识ꎬ同时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这时教师可以借助趣味实验这一媒介ꎬ让学生借助实验将所学的新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往往背后有着神奇的化学规律的支撑.化学课堂就是让学生有一种专业和科学的视角去探索生活中的现象ꎬ发掘现象背后所蕴含的规律.例如ꎬ学生在观看魔术表演时常常会发现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ꎬ如 一吹就会燃烧的蜡烛 .蜡烛明明需要用火柴或者打火机点燃ꎬ但是魔术师手中的蜡烛一吹就会燃烧.这时学生就可以换个角度以化学的方式思考该种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原来是魔术师提前将蜡烛棉芯松开ꎬ其中滴入含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ꎬ由于二硫化碳溶液容易挥发ꎬ魔术师在吹一口气之后加速了二硫化碳溶液的挥发ꎬ这时蜡烛芯上就会留下白磷颗粒.当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接触ꎬ遇到呼气所呼出的热量ꎬ温度达到40摄氏度以上时白磷就会自行燃烧ꎬ这时就给人呈现出了一种蜡烛自己烧着的假象.但值得注意的是ꎬ二硫化碳有毒性ꎬ操作时应注意做好防护ꎬ尽量避免吸入.因此ꎬ趣味实验的设计㊁实施与化学知识在生产㊁生活实际中的运用要点和注意事项也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将其与真实情景深度结合ꎬ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ꎬ从而真正实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意识的培养.4结束语高中课堂由于其所学知识的难度与初中相比有着很大的提升ꎬ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和环节的选择上要有一定的变革.趣味实验活动作为一种能够调节课堂氛围㊁增强学生兴趣的课堂环节ꎬ不仅能够实现课堂的多姿多彩ꎬ还能借助实验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一些比较复杂的化学知识ꎬ同时感受化学学科的趣味所在.参考文献:[1]胡治雄.趣味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ꎬ2023(05):137-139.[2]田鸿鸠.趣味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大学ꎬ2021(S2):68-70.[3]龙宗彬.浅析趣味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ꎬ2018(91):164.[4]王玲.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提高高中化学复习课效率[J].广西教育ꎬ2018(30):158-159.[5]黄文涛.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ꎬ2020(42):116ꎬ118.[责任编辑:季春阳]421。
趣味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趣味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化学实验作为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我国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本文介绍了四个趣味化学实验,并将实验原理与课本知识点结合,为现阶段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趣味化学实验中学化学教学新课程改革1.问题的提出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并将其作为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突破口而倍受关注。
在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中学化学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探索化学规律,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形成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学习潜能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如何把这些设计合理、构思新颖的实验与课本中的各类知识点进行有效衔接,通过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化学知识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成了现阶段中学化学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
2.趣味化学实验与化学教学改革的契合点通过教材分析不难发现,很多化学实验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与课本中各类知识点紧密相联。
教师可以把课本中的知识点通过各种趣味化学实验演示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学生们做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演,创设富有情趣的意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做出合理的科学解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让学生更加喜欢化学,喜欢科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趣味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3.1 “秘密情报”--酸碱反应和酸碱指示剂。
设计意图:酸碱中和反应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酸碱定性和定量知识的基础,该部分知识的实验内容较多且现象鲜明,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趣味实验的设计,让学生走进神秘而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更好地领会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含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实验步骤:用毛笔蘸取酚酞溶液在白纸上写下”秘密情报”,将其晾干后用喷雾器取稀氢氧化钠溶液喷洒于纸上,白纸立即显现红色文字。
再用稀盐酸喷洒白纸,红色文字消失。
实验原理: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时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
浅析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1.引言化学实验是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的最佳途径之一。
然而,很多学生对化学实验并不感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趣味实验的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2.趣味实验的定义和特点趣味实验是指以增强趣味性为目的,通过富有创意性的实验设计和有趣的实验内容,达到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兴趣的一种化学教学手段。
趣味实验的特点是实验内容新颖、独特,操作简单、易掌握,实验过程可调节、观察效果明显、有趣。
3.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3.1激发兴趣趣味实验与传统实验相比,更具有趣味性和创意性。
这些实验设计新颖、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学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小学生都喜欢玩波波球。
在化学实验中可以将氢氧化钠和醋混合后,利用放出的氧气将波波球膨胀起来,制作成一个“化学波波球”,这样的实验非常新颖有趣,有极大的趣味性,相信这种实验能够刺激学生的兴趣。
3.2增强体验趣味实验可以通过在操作过程中增加新颖刺激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化学原理的奇妙和有趣之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漂浮的植物,在水中看上去轻盈悠然;但是当我们向水中加入小小的氺氧化钠时,它铺天盖地地气泡冒出来,同时植物变得无比沉重。
由此引发的有关气液溶解度的问题,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有趣,能够增强学生实验的体验感。
3.3培养实验技能趣味实验操作简单、易掌握,能够促进学生熟悉、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实证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的水平。
例如,通过实验探究氢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如何利用反应原理制备出氢气。
这样的实验过程简单、易掌握,让学生受益匪浅,良好的实验体验和技能也可以激励学生学习化学。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从而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但是,有些化学实验对初中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因此,引入趣味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化学知识。
下面将介绍几个趣味化学实验的例子,并探讨它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胡萝卜变红灯这个实验利用了胡萝卜的颜色变化特性,用胡萝卜的汁液制作指示剂,在不同状况下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教授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和酸碱反应。
实验步骤:1. 装备:取一些鲜胡萝卜和一个搅拌机。
2. 制备指示剂:将胡萝卜洗净、切碎,然后用搅拌机打成汁液。
3. 观察颜色变化:将胡萝卜汁液分别加入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这个实验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理解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比如,当胡萝卜汁液加入酸性溶液中时,颜色会变红;加入碱性溶液中时,颜色会变橙黄或黄色。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理解为什么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颜色会有所不同,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知识。
二、气球火箭实验这个实验利用醋和小苏打的反应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利用气体的冲力驱动气球飞行。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教授化学反应和气体的性质。
实验步骤:1. 装备:一个空气充气泵、一个喷水枪、食醋、小苏打、一个空气球和一根细长的塑料管。
2. 准备燃料:将一些食醋倒入空气球里,然后加入小苏打。
3. 进行实验:将充好气的气球口用细长的塑料管插入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中,快速封口,并迅速将气球固定在喷水枪上。
然后,打开喷水枪,观察气球的飞行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气球的飞行,并了解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的原理。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比例的醋和小苏打混合物,观察气球的飞行高度和时间的变化,从而加深他们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三、植物叶子变色实验这个实验利用鲜叶子的颜色变化特性,在酒精中提取色素,然后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实验的应用

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实验的应用高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实验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趣味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本文将从趣味实验对学生的影响、趣味实验的设计原则以及趣味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趣味实验对学生的影响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对化学都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认为化学是一门枯燥难懂的学科。
而趣味实验的应用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去感受化学知识,从而激发起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通过趣味实验,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神奇和实用,从而增强对化学的认同感和学习的主动性。
2.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趣味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理解能力。
对于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化学概念,通过趣味实验的展示和操作,可以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直观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印象和记忆。
3.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趣味实验可以使学生更活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和学习。
通过参与趣味实验,学生可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化学学科中来,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化学知识。
二、趣味实验的设计原则1.趣味性趣味实验的设计要有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趣味实验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现象、新颖独特的实验操作、或有趣的实验设计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实验产生浓厚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
2.安全性趣味实验的设计还需要兼顾实验的安全性。
在进行趣味实验时,教师需要对实验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和预防措施,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
还需要传授给学生实验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参与实验时能够自觉遵守实验的安全规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教学性趣味实验的设计还要具有一定的教学性。
实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验达到教学目的。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化学知识。
趣味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趣味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趣味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中国传统中学教育把“教育”作为第一位,但如今当代中学的教育模式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引入了许多新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趣味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趣味化的学习和实践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有动力去学习理论知识。
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同时也能让他们熟悉和引导学习化学知识知识。
因此,趣味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重视。
首先,趣味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增强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完成一系列实验操作,使他们从各个方面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例如从原理、方法、步骤、准备材料和试验设备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比如,在实验室实验中,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和实施课堂“霓虹灯实验”,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物质的改变特点,加深对“热能与物质改变”课程的理解。
另外,趣味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
在实验室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和辅助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合理使用实验器材、如何正确识别物质性质、如何操作实验步骤,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充分的体验和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他们更加具备能力把实验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再者,趣味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还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观察到各种化学反应现象,从而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物理化学。
并且,由于实验过程可以体验实验的成功和失败,这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趣味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深受中学教育正在推行的新思想的影响,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增强对化学知识的认识,提高实验技能以及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
当然,实施趣味化学实验还需要教师和学校充分准备,加强安全意识,才能让学生收获更多,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研究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李海摘要:化学实验的实践性较强,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自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初中化学教师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化学独特的特点吸引学生能够参与进课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趣味性化学实验;初中化学;应用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知识[1],化学学习的好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
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但是缺乏自控能力。
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趣味化学实验的设计,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化学课堂更加高效。
一、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化学学科属于理论、实践都较强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同时也是化学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
化学实验设计的合理性与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化学实验设计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教学方法也缺乏趣味性,实践性也不足等,学生难以积极参与化学实验,所以初中生参与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都较低。
借助趣味实验设计,有助于使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得到调动,更加满足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调动,通过在化学实验中融入趣味性元素,使初中生参与化学实验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同时学习的主动性求知欲都得到调动,有助于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同时能够使初中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提高。
二、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一)借助趣味化学实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借助趣味化学实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教师通过趣味化学实验的设计,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更高。
以人教版化学初中三年级上册《化学变化》教学内容为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事先准备好实验试剂: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氯化钙溶液、盐酸,并装入一次性水杯中,教师接着演示实验“神奇的水”,让水变成“红酒、可乐、牛奶”,水就发生了颜色变化,或是有的产生了气泡、有的产生了沉淀,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感觉到了化学实验的魅力,学生就会想要主动参与进化学实验教学,课堂的教学氛围就会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化学实验作为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我国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本文介绍了四个趣味化学实验,并将实验原理与课本知识点结合,为现阶段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趣味化学实验中学化学教学新课程改革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并将其作为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突破口而倍受关注。
在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中学化学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探索化学规律,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形成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学习潜能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如何把这些设计合理、构思新颖的实验与课本中的各类知识点进行有效衔接,通过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化学知识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成了现阶段中学化学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
2.趣味化学实验与化学教学改革的契合点
通过教材分析不难发现,很多化学实验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与课本中各类知识点紧密相联。
教师可以把课本中的知识点通过各种趣味化学实验演示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学生们做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演,创设富有情趣的意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做出合理的科学解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让学生更加喜欢化学,喜欢科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化学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趣味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3.1 “秘密情报”--酸碱反应和酸碱指示剂。
设计意图:酸碱中和反应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酸碱定性和定量知识的基础,该部分知识的实验内容较多且现象鲜明,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趣味实验的设计,让学生走进神秘而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更好地领会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含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实验步骤:用毛笔蘸取酚酞溶液在白纸上写下”秘密情报”,将其晾干后用喷雾器取稀氢氧化钠溶液喷洒于纸上,白纸立即显现红色文字。
再用稀盐酸喷洒白纸,红色文字消失。
实验原理: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时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
酚酞遇碱变红色,遇酸无色(也可用石蕊指示剂在紫色彩纸上进行上述实验;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成蓝色)。
教学收获:本实验通过简单易行、现象鲜明直观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酸碱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牢记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遇酸或碱时的颜色变化情况,不但为后续酸碱知识的学习带来便利,而且为学生进行酸碱滴定实验奠定了知识基础。
3.2 “定时炸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应用。
设计意图: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高锰酸钾是最常用的强氧化剂之一。
通过这一具有代表
性的物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氧化剂、还原剂等基本概念的掌握。
实验步骤:放一小药匙 kmno4晶体于蒸发皿中央,在晶体的顶部注入约 5ml甘油,15~20秒钟后反应发生,当蒸发皿内产生浓烟时立即用玻璃钟罩罩住蒸发皿,罩内产生强烈的紫色火焰。
实验原理:强氧化剂高锰酸钾遇甘油等有机易燃物时便与之反应,放出热量并立即燃烧:
14kmno4 + 4c3h5 (oh ) 3=7k2 co3 +7mn2o3 + 5co2 + 16h2o + q
教学收获:本实验在不借助其它外界条件的情况下自动燃烧,神奇的紫色火焰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kmno4作为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的特点,并对有机物的可燃性(还原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巩固和拓展了氧化还原基础知识。
同时该实验由于具有较强的启发性,能加强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环保意识。
3. 3 “水中花园”--硅酸盐的难溶性和渗透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五彩缤纷的实验现象,使学生在识记无机难溶物、进一步掌握物质溶解性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溶液的渗透现象及其作用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步骤:使用一个小金鱼缸(亦可选取 500ml左右的广口容器,容器底部铺一薄层细砂子),装入密度约为 1.10(硅酸钠与水的配比大约为 1∶4)的硅酸钠溶液,液面高度不超过容器的2 /3。
投
入火柴头大小的各种无机盐晶体,注意在数秒钟内这些晶体的生长。
以下晶体可以在花园里得到各种颜色:
fecl3:棕色 niso4:绿色 cucl2:亮绿色
cacl2:白色 mnso4:肉色 znso4:白色
cuso4:蓝色 cocl2:深蓝色 feso4:浅绿色
实验原理:上述可溶性金属盐加入到硅酸钠溶液中,形成了难溶的有色硅酸盐。
当这些盐放入硅酸钠溶液中时,在盐的四周形成了一层半渗透膜,由于在膜内部的溶液浓度较高,水进入膜内稀释浓的溶液,产生渗透作用。
渗透作用导致袋状膜破裂(膜破裂是由于在晶体一边水的压力比上部的压力大造成)。
当新的膜形成时,上述过程重复进行,其结果是晶体在溶液中不断向上生长,形成美丽的”水中花园”。
教学收获:利用”水中花园”美丽景观的呈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通过”晶体树”在溶液中不断向上生长的奇特现象,及时向学生提出如”为什么这些晶体树会不断向上生长?”“这种现象与渗透有什么关系?”“其它化合物晶体能产生这种生长
现象吗?请用它们试一试”等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3.4 “神汉捉鬼”--三价铁离子的检验,破除封建迷信。
设计意图: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点,通过”神汉捉鬼”的趣味实验设计,让学生走进神秘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破除封建迷信,更好地领会掌握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实验步骤:事先用滤纸剪一个”纸人”,然后用三氯化铁溶液浸透,在通风处晾干。
上课表演时,手拿”纸人”,口中念念有词,并说把某某鬼拘到了”纸人”上,然后用事先蘸上硫氰化钾溶液的”宝剑”劈”纸鬼”,刀口立即流出殷红的”鬼血”。
实验原理:三价铁离子遇到硫氰酸根与之迅速反应,会生成血红的络合物
fe3+ +3scn-=fe(scn)3
教学收获:利用”神汉捉鬼”的形象实验,学生亲眼目睹的这一现象与以往的认知相矛盾,并且与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封建迷信相联系,让学生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
教师提问,难道世上真的有鬼吗?启发学生的思考。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化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
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题材,由此引出的化学问题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增强化学的应用意识,懂得化学的真正价值。
而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实验反思,通过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结语
趣味化学实验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