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优秀9篇)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优秀9篇)童年的水墨画篇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
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在街头看书◇在溪边钓鱼◇在江上游泳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1、指导学习《我想》(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检验学生,检测自己对本课知识的掌握。
2.练习题包括:
(1)生字词填空;
(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阅读,理解作者以水墨画为载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阅读分析: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2.语文素养: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5.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2)终结性评价:课后作业、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感悟作者的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3.情感体验作业:
(1)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童年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以及如何珍惜童年时光,记录下自己的思考感悟。
(2)分享会:组织一次班级分享会,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互相倾听,感受童年的美好。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3篇)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优秀3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本文范文的我为您带来的3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本文范文将不胜荣幸。
童年的水墨画篇一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只是为了读而读。
采取的方式多样化,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才能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得到美的享受,获取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现以《童年的水墨画》为例,谈一谈我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我先让学生自立自主地阅读,把课文内容读正确、流利,然后引导学生读出真情实感,读出轻重起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再重视形象感悟,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读边绘画,边读边体会。
我这样启发学生:《童年的水墨画》是由三首小诗组成,并不是图画,同学们,我相信大家精读、细读课文以后,一定能把美丽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的脑海,展示在我们的眼前。
学生精神饱满,学习状态极佳,马上投入到阅读中去,用心地去思考,尽情地去想象。
在相互交流时,有的同学动情地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读书的小孩,坐在喧闹的街头,全神贯注地读着名著《水浒传》,汽车鸣笛,喇叭声响,行人哗笑,一点儿没有影响到他。
这种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有的同学愉快地回答:“你看,溪水澄澈碧绿,垂柳袅袅倒映在溪水里。
溪边一个钓鱼的小孩钓上来一条大鱼,高兴得笑了起来。
多么叫人羡慕啊!”有的同学微笑着告诉大家:“我好像看到了一群小孩在河里嬉戏,你拨我溅,多么快活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描述着自己想象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他们把课文读活了!接下来,我让他们把想到的美景画在纸上,就更认真了。
你瞧,一个个又细细地把课文品读一番,生怕画的时候漏掉了“好镜头”。
张书豪同学自言自语地说:“哦,钓竿上还有一只红蜻蜓呢!我差点忘了画。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第【1】篇〗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板书:童年的水墨画)2、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3、让我们走入诗歌,感受“我”童年的快乐吧!二、初读全文,认识生字1、初读课文。
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
(课件出示2)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②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3)生字,读生字。
mò rǎn ɡān suì lànɡ hú shuǎnɡ móɡu téng bō墨染竿碎浪葫爽蘑菇腾拨自己练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碎”翘舌音“染爽”,前鼻音“竿”,后鼻音“腾浪”等。
“蘑菇”在一起时,“菇”读轻声。
(2)(课件出示4)词语,读词语。
小学三年级语文《童年的水墨画》原文、教案及练习题优秀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童年的水墨画》原文、教案及练习题优秀7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尝试用水和水墨画颜料融合进行调配,画出深浅红色的樱桃。
2、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大胆的添画。
活动准备:PPT,粗细毛笔每人两支,宣纸,颜料,调色盘,墨汁,水。
活动重点:尝试用水和水墨画颜料进行融合、调配。
活动难点:用侧峰用笔画出深浅不一的红色樱桃。
活动过程: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魔术袋,里面装着一种水果,它小小的,红红的,有一个细细长长地果柄、下面还有一个果脐,猜一猜是什么水果呢?”2、教师:“我们一起对着魔术袋喊变变变,把水果变出来。
(播放PPT)变变变,哇,原来是樱桃,它小小的,红红的,上面有一个细细长长的果柄,下面还有一个凹进去的果脐。
我变变变,魔术袋变出了许多的樱桃,我再变变变,哇樱桃变到盘子里去了,变变变,哇,樱桃又变到篮子里去了。
”二、说说、看看、画画1、教师:我们来看一看,魔术袋变出的这些樱桃有什么不一样吗?教师小结:有的樱桃衣服的颜色有深有浅。
有的樱桃只有一个,有的樱桃和好朋友手拉手在一起。
有的是躺下来的,有的是站起来的像是在跳舞一样。
2、师:魔术袋想请小朋友们帮它再画一些樱桃装在袋子里。
这些樱桃都是魔术袋用毛笔和水墨画颜料变出来的,那你们知道怎么样才能用毛笔画出有深有浅的`樱桃吗?3、教师示范:我们先用毛笔放在水里蘸一蘸,然后蘸一些红色的颜料,不要忘了舔一舔,这样画出来的就是淡红色了,要画出有深有浅的话我们就用毛笔的笔尖再稍稍蘸一些深红色的颜料,看,这样就能画出有深有浅的颜色了。
4、教师示范画樱桃:画樱桃很简单,只要四个步骤:第一步,我们蘸好颜料后把毛笔躺下来,用侧峰画一个半圆,第二步,再用侧峰画另一个半圆,第三步,换一只毛笔,把毛笔竖起来,蘸墨汁用中锋画一个细细长长地果柄,第四步给樱桃点上一个果脐,这样樱桃就变出来啦。
5、再画一个,幼儿尝试,幼儿一起说一说调和浓淡颜料的方法和画樱桃的四个步骤。
人教版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教案设计:《童年的水墨画》课程名称:语文·《童年的水墨画》诗歌赏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掌握诗歌中的新词汇及其文化内涵。
o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2.过程与方法:o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绘画等多种方式,深入感受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o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结构、提炼主旨及通过细节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o引导学生认识到诗歌是表达情感、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学难点:•深入解读诗歌中的文化内涵,理解其对表达诗歌主旨的作用。
•引导学生将诗歌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诗歌创作或绘画表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含诗歌配乐、相关水墨画图片等)•诗歌朗读音频•小组讨论问题卡片•绘画材料(如纸张、彩笔、水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播放一段描绘童年生活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你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有哪些难忘的场景或经历?”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
•揭示课题:教师介绍诗歌《童年的水墨画》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约10分钟)1.自由朗读:请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诗歌大意。
2.生字词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中的新词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强调词汇的读音和含义。
3.整体感知:提问学生:“诗歌主要写了什么?诗人用哪些词语描绘了童年生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三、精读诗歌,深入探究(约20分钟)1.分段朗读与分析:o将诗歌分为几个部分,请学生分段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墨痕、轻盈、飘逸、沉甸甸”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童年生活,体会孩子们快乐、纯真的情感。
3.学习通过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个性创作。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童年生活。
2.学习通过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个性创作。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童年的照片或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看画面,感受童年的美好。
2.谈感受:说说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3.导语:童年是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每个人都有许多有趣的事和感人的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位小朋友用他手中的笔记录下来的自己童年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童年的水墨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染”的声母是“r”,不要读成“l”;“囱”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指导读好“溜”、“蘸”、“醉”等轻声词。
3.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互读互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5.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
6.默读课文,思考:每首诗都写了什么?三首诗之间有什么联系?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通过这三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
7.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诗歌的内容,提出了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细读课文,品味词句1.自由读课文,说说每首诗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是什么?并说说你的理由。
体会诗歌用词准确、凝练的特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教师随即指导朗读。
(最新整理)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的全部内容。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理解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 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能够说说诗歌的题目,也能够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能够押韵也能够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 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在街头看书 ◇在溪边钓鱼 ◇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七、总结,布置作业
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