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业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研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直是经济监管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实力的重要衡量标准,是衡量银行是否有足够资金应对损失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围绕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展开研究。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整体较高,但不同银行间仍有较大差异。
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4.74%,其中政策性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4.69%,股份制商业银行为12.92%,城市商业银行为11.19%。
虽然平均水平较高,但仍有少数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的8%。
二、资本充足率的意义和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资本净额在风险加权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承受风险的能力越强。
资本充足率监管是资本监管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保障银行稳健运营和防范银行风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少于6%,资本充足率不少于8%。
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将引发监管责任等级的调整,进而可能造成诸多经营压力。
1.资本压力银行资本压力主要源于资本金量不足、成本上升等因素。
资本金不足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阻碍银行健康经营,并进一步导致经济陷入深度危机。
2.风险承受能力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主要是由于银行风险承受能力差所致。
不同类型的银行在风险衡量时,要依据其业务性质进行较为详细的分类,同时有针对性地评价银行风险承受能力,以制定出不同类型银行的风险监管政策。
3.监管政策不合理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政策主要由央行和银监会制定,早期的监管政策过于宽松,导致银行发展容易出现问题。
后期监管政策加强了,但是仍存在着与我国国情和银行发展水平不适应的问题。
四、应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措施1.提高资本金量提高商业银行资本金量,是扩大银行资本规模及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提高银行资本金量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有必要支持银行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来增加资本金。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已开办的中间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类:结算类,包括:汇兑、票据承兑业务等;代理类,包括:代理发行兑付债券、代发工资、代收水电费业务等;咨询评估类,包括:信息咨询、财务顾问业务等;担保类,包括:备用信用证业务等;衍生工具类,包括:保管箱,融资性租赁业务等。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得到初步发展,但由于中间业务的开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加之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金融创新能力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得中间业务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一是表现为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收入比重偏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中,利息收入所占的比例在90%以上,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足10%。
从公布的XXXX年中外资银行年度报告中可知,中间业务占比招商银行为6.0%,民生银行2.5%,浦东发展银行5.3%,深圳发展银行3.3%,工行占比为4.5%,汇丰银行(内地)为37.5%,而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基本在40%以上,一些大的银行则超过50%以上,花旗银行更高达80%。
花旗银行的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仅占其利润总额20%。
二是表现为已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少、层次低、业务开发滞后。
目前世界银行业开发出来的中间业务有3000多种,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模小,品种较少是目前中间业务开办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仅限于结算、代理、咨询、兑付等几个方面,业务品种单一,金融创新少,服务功能差。
到XXXX年底中国建设银行已开办中间业务品种达300个(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是最多的,但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大都超过1030种),实现中间业务收入43.7亿元,占总收入的12.5%.同期中国工商银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50亿元,约占总收入的5%。
这些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中间业务,如代理、结算等劳务性、低风险业务,而很少提供代客理财、金融衍生工具业务、担保性业务等高层次、高科技含量但风险也较高的智力型服务。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研究一、引言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偿付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监管部门评估银行风险的重要依据之一。
当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增加。
保持合理的资本充足率对于稳定金融市场和防范金融风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提供参考。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基本情况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为良好。
具体数据显示,合并单项、按减值后风险资产计算的资本充足率为14.16%,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98%,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44%,城商行资本充足率为13.72%。
整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较高,但不同类型银行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因素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主要因素。
是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标准和要求。
随着金融监管的不断加强,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和资本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是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业务风险。
一般来说,盈利能力越强、风险越低的银行,其资本充足率也会相对较高。
是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和方式。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增加资本金、吸收外部投资等方式来增加资本充足率。
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会对银行资本充足率产生影响,金融危机、经济下行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不稳定,从而影响资本充足率。
四、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整体水平较高,但从上述分析也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存在一定差距。
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我国金融机构监管报告》,大型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较高,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现状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提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揭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重塑银行产权结构,变革组织架构能力等措施,对商业银行制定发展战略,具有一定作。
关键词:商业银行改革现状变革路径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经济、金融体制进行全面调整的过渡时期,面临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战略的调整,承受着来自市场风险的冲击、制度监管的压力以及社会改革的洗礼。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也正处于深刻的结构性变动之中,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内在的脆弱性和当前深化金融改革的攻坚性质,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的研究,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变化带给商业银行的种种影响,尝试提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变革的合理途径。
一、银行的起源世界上最古老的银行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当时西欧古代社会的一些寺庙已从事保管金银、发放贷款、收付利息的活动。
公元前400年在雅典,公元前200年在罗马帝国,先后出现了银钱商和类似银行的商业机构。
近代银行的出现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在当时的世界中心意大利首先产生。
意大利于1171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1407年设立的热亚那银行以及此后相继成立的一些银行,主要从事存、放款业务,大多具有高利贷性质。
1694年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股份银行。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广泛确立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银行得以普遍建立。
资本主义银行是特殊的资本主义企业,它的主要职能是经营货币资本,发行信用流通工具,充当资本家之间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
进入帝国主义时期,银行的垄断组织随着资本的不断集中而形成。
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溶合为金融资本,银行由原来的简单的中介人演变为万能的垄断者,它既是控制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又可通过资本输出和跨国银行的形式加强对外扩张。
我国银行业的产生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当时出现了一些兼营银钱的机构,如邸店、质库等;随后,宋代有钱馆、钱铺,明代有钱庄、钱肆,清代有票号、汇票庄等。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发布时间:2023-05-28T01:40:56.771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6期作者:李小龙陈珺[导读] 摘要:中国加快了鼓励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步伐,并鼓励国内外绿色金融的发展。
中国商业银行无疑将在未来完成信贷转型,逐步将资金从“两高一剩”行业转移到环保业务。
国家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鼓励银行提供绿色信贷,主要目标是利用银行作为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纽带,更好地分配资源,减少环境影响,但由于专注于赚钱,商业银行目前无法实施绿色信贷,商业银行如何克服绿色信贷降低自身利益的观念,一种方法是扩大利益的含义,不仅包括眼前的利润,还包括未能预测的风险和潜在利益;另一种方法是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绿色信贷的整体绩效,通过研究绿色信贷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提高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的动机,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国加快了鼓励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步伐,并鼓励国内外绿色金融的发展。
中国商业银行无疑将在未来完成信贷转型,逐步将资金从“两高一剩”行业转移到环保业务。
国家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鼓励银行提供绿色信贷,主要目标是利用银行作为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纽带,更好地分配资源,减少环境影响,但由于专注于赚钱,商业银行目前无法实施绿色信贷,商业银行如何克服绿色信贷降低自身利益的观念,一种方法是扩大利益的含义,不仅包括眼前的利润,还包括未能预测的风险和潜在利益;另一种方法是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绿色信贷的整体绩效,通过研究绿色信贷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提高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的动机,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联词:绿色信贷;问题;分析一、研究背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10207亿元,跃升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
但在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不容乐观,据我国生态环境部统计,2021年,全国排放二氧化硫229万吨、烟(粉)尘512万吨、氮氧化物907.1万吨。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居民的投资意愿及现代理财观念增强,金融服务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重点。
同时,中国加入WTO以后,银行业的开放时间是加入WTO两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国内企业开办人民币业务;五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具有完全的市场准入,允许开办人民币零售业务,在指定的地区可享受国民待遇。
中国银行业的零售业务正面临着外资银行的强大冲击。
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找到中国银行业个人业务拓展的可行之策。
论文运用经济学、金融学等理论,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与国外商业银行同类业务的差距,旨在阐明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市场机遇和挑战所应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况,包括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和分类,个人理财在国外的发展情况,并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总结。
第二部分,从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看,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广阔,但国内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第三部分,剖析了个人理财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与措施。
本文经过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在外部环境如政策、金融市场等和自身经营管理如营销技术、产品创新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劣势,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
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自身如何发展的角度,认为我国商业银行要借鉴经验,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塑造理财品牌、加快网络化进程、锻炼和培育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等。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发展对策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rapid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the residents have improved the awareness of modem financing and shown strong interesting in investment. As a result,the financial services arediversified. Individual Assets Management is becoming a key sector for commercial banks.There are four parts in this thesis:The first part i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personal finance services.The second part, in current situation of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The third part is the problem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personal finance services.The forth part which is also a crucial part of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 or China’s banks in personal finance services.Key word:Commercial Banks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Development Strategy目录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1)(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1)(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论基础 (2)1、生命周期理论 (2)2、投资组合理论 (4)3、货币的时间价值 (5)(三)、个人理财在国外的发展和现状 (6)1、国外个人理财的发展历程 (6)2、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要发展特点 (7)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 (8)(一)、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8)(二)、个人理财业务的供需现状分析 (10)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2)(一)、服务门槛过高导致需求不足 (12)(二)、产品大同小异,差异化和个性化严重不足 (13)(三)、分业管理的金融体制制约了理财产品的发展 (13)(四)、科技手段落后 (14)(五)、高素质的综合理财人员匮乏 (14)四、推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15)(一)、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15)(三)、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降低分业限制影响 (17)(四)、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系统,提高服务的信息支持水平 (18)(五)、发展理财产品专门人才队伍 (18)文献综述 (19)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中小商业银行是服务这些企业的核心机构。
中小商业银行作为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国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中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具体的发展策略。
一、中小商业银行现状分析中小商业银行在整个银行业体系中,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在服务中小企业的方面却拥有巨大的潜力。
其中,中小商业银行主要面对的是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贷款、信用卡、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等,其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
然而,目前中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小、业务范围窄,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经济效益;其次,中小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相对缺乏创新,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再次,中小商业银行在服务态度、服务水平等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改善自身的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
二、中小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方向由于中小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中的重要地位,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至关重要。
未来几年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主要应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资本实力: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应不断强化,不断提高资本充足率,以支持其业务发展。
2、产品创新:中小商业银行应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创新业务模式,提高附加值,促进业务多元化发展。
3、优化经营模式:中小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优化经营模式,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推进规范化管理,以提高综合竞争力。
4、加强服务品质:中小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品质,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品牌影响力。
其中,关键的是在服务中小企业的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5、加大科技投入:中小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来提升服务能力,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
可以推出更为智能、便利的金融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中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现状与发展【摘要】中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在中国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商业银行投行业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发展的主要趋势、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
提出了针对中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的策略,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竞争优势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中国商业银行在投行业务中制定更加有效的发展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促进其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现状分析、发展趋势、挑战、机遇、策略、发展趋势、竞争优势、未来发展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为客户提供融资、兼并收购、资产管理等服务,以获取服务费用和投资回报的一种金融业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在中国金融市场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还能够帮助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并购重组等业务,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发展也可以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深入研究中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中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面临的挑战,进一步探讨其发展的机遇和策略,为未来中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环境下,中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国企业对投资融资需求不断增加,商业银行作为融资渠道的重要提供者,投行业务的发展能够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资金需求,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姓名:用户名:所属教学服务中心:指导教师:提纲提交阶段由于导师信息未公布,该项不需填写;初稿及以后阶段应根据系统中分配的指导教师信息填写该项。
提纲:一、引言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不良贷款现状(一)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不良贷款的数量及分布1.个人消费信贷不良贷款总量的变化2.大中小型银行的分布3.个人消费信贷种类(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三)个人信贷内控制度欠缺,操作手段落后(四)个人信贷业务形成的债权不能得到保障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一)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二)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内部管理机制存在问题(三)抵押物难以变现或者存在风险(四)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导致收入的不稳定四、我国商业银行防范个人消费信贷产生不良贷款的对策(一)完善个人信用体系(二)完善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制度和监管体系(三)进一步完善消费信贷的担保制度(四)政府、银行、保险及其他商业机构相结合,分散风险五、结束语中国商业银行业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以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为例【摘要】:近年来,该支行面对资金流动性过剩及盈利压力的困境, 调整信贷结构, 将个人信贷作为其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和新的增长点,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很快, 但是随着个人信贷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 个人信贷风险也日益明显,个人信贷作为银行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和新的增长点, 有效防范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不良贷款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由于信用体系不完善、法律不健全、银行内部控制不力等原因,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部分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不良贷款率较高。
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在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不良贷款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发现的原因,提出了加强诚信意识、完善法律体系、促进内部控制建设、促进银保产品合作等建议,期望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不良贷款【正文】:引言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经济过度依赖于出口的弊端不断凸显,为了促进经济健康和良性发展,我国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众多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在承认消费信贷业务促进我国国内需求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由于诚信意识不高、有关法律不健全、商业银行内部自身管理存在问题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领域产生了一些不良贷款,不仅影响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而且也给我们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多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化金融机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不良贷款有关对策研究,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1]。
二、我国商行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不过由于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个人信贷业务在银行业务中的规模较小。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为了促进国内消费,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1]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银行业加强了金融产品的创新,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也为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个人信贷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个人住房信贷、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个人信贷业务迅速发展起来。
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消费信贷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显露出来。
(一)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不良贷款持续攀升1.个人消费信贷不良贷款总量的变化不良率较高的信贷产品是个人买方信贷、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助学贷款。
其中: 个人买方信贷不良率为 100%; 个人耐用消费信贷不良率为72.18%; 个人消费贷款中国家助学贷款不良率为 15.49%。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 不良贷款余额继续呈现出不断攀升的势头, 不良率已达 72.18%, 比年初上升 36.55 个百分[2]点, 如下表所示表1 中国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分布情况表(按信贷产品分类)单位:万元信贷产品贷款余额比年初五级分类口径不良率逾期非应计的不良率个人买方信贷0 100.00% 100.00%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399 72.18% 83.63%个人助学贷款-341 15.49% 39.32%个人汽车消费贷-49 13.33% 13.33%个人住房装修贷-1662 12.35% 20.11%个人消费额度贷-324 2.36% 13.26%个人住房贷款1677 1.10% 4.48%个人小额质押贷-17 0.00% 0.00%住房最高额抵押贷141 0.00% 0.00%个人商业用房贷款211 0.00% 0.00%合计-763 5.58% 10.72%注:上表中的信贷产品按五级分类口径的不良率由高到低排序数据来源:?2.不良贷款在不同规模银行间的分布2009年6月1日,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报》,对于2008年全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以及银行和监督管理机构等方面执行情况进行了分析论述。
年报同时认为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将十分困难,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因为,国际上所爆发的金融危机尚未见底;而国内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下行压力增大[3]。
表2 200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的基本情况2009年资产与总资产(亿元)总资产占比(%)总负债(亿元)总负债占比(%)负债情况国有商业银行400890.2 50.9 379025.6 51股份制商业银行117849.8 15 112215.3 15.1城市商业银行56800.1 7.2 53213 7.1其他类金融机构212150.6 26.9 198894.8 26.8银行业金融机构787690.7 100 743348.7 100 总计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所有金融机构中的总资产和总负债份额均在50%以上,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只占15%,其他金融机构所占的份额更少。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国有银行有国家背景,所以绝大多数居民的存款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进而导致其负债规模过大。
经过这几年的治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量和不良贷款率出现双降,但仍然占不良贷款总额的绝大部分。
图1显示2009年末,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占不良贷款总额的73%。
处置国内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的重点仍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
多位银行业人士认为,2009年的信贷激增对未来不良贷款的反弹形成较大压力。
除2009年的天量信贷外,自改革开放以来还曾经有过三次信贷扩张期,分别是 1990年至1993年、1997年至1998年、2003年至2004年。
在这三次信贷扩张期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贷款反弹。
2010年一月和二月的贷款增速势头依然强劲,新增贷款分别为1.39万亿和7001亿。
表3 商业银行09和08年不良贷款的情况年份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四季度末余额占比余额占比余额占比余额占比5495.4 2.04% 5181.3 1.77% 5045.1 1.66% 4973.3 1.58% 2009年2560.9 0.95% 2300 0.78% 2140.9 0.70% 2031.3 0.65% 次级类贷款可疑2363 0.88% 2302.2 0.79% 2294.5 0.75% 2314.1 0.74% 类贷款损失571.5 0.21% 579.2 0.20% 609.8 0.20% 627.9 0.20% 类贷款12456.5 5.78% 12425.1 5.58% 12654.3 5.49% 5602.5 2.42% 2008年次级2108.3 0.98% 2154.2 0.97% 2301.5 1.00% 2625.9 1.13% 类贷款4430.8 2.06% 4294.9 1.93% 4294.4 1.86% 2406.9 1.04% 可疑类贷款损失5917.4 2.75% 5975.9 2.68% 6058.4 2.63% 569.8 0.25% 类贷款数据来源:?3.个人消费信贷种类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主要有以下几个品种[4]:(l)住房消费贷款。
住房消费贷款也叫个人住房贷款,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谷慧慧,2009)。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最高金额为房屋总价的70%,贷款期限较民,一般为5一30年。
个人住房贷款主要分为以下三种: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委托性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住房组合贷款。
(2)汽车消费信贷。
汽车消费信贷是对中一请购买汽车的借款人发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是银行与汽车销售商向购车者一次性支付车款所需的资金提供担保贷款,并联合保险公司为购车者提供相应的信用保险(谭建梅,2007)。
汽车消费贷款额度最高不得超过所购买车款的80%,贷款期限一般为1一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主要有四种模式:银行独立为客户提供汽车消费贷款、汽车制造商与经销商合作为客户提供汽车消费贷款、汽车经销商独立为客户提供汽车消费贷款、银行和汽车经销商合作为客户提供汽车消费贷款。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方式主要是银行独立为客户提供汽车消费贷款和银行与汽车经销商合作为客户提供汽车消费贷款两种。
(3)教育助学贷款。
教育助学贷款是指贷款人向全日制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木、专科在校学生发放的用于支付学费和生活费人民币专项贷款。
目前我国的教育助学贷款主要分为国家助学贷款和商业性助学贷款两种:国家助学贷款是指由政府主导、国家财政贴息,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由银行向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的银行贷款。
贷款的学生在校期间免付贷款利息,且不需要办理担保或抵押,只需要签订毕业后按期还款的承诺书即可获得相应金额的国家助学贷款。
商业性助学贷款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的学生发放的商业性贷款,该贷款只能用于学生的学杂费、生活费以及其它与学习相关的其他费用。
目前国内的商业性助学贷款财政不贴息,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及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均可办理,如有需要,经金融机构调查审核,可以向学生的直系亲属或法定监护人发放该类助贷款。
(4)其他类消费贷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种个人消费贷款品种层出不穷,如: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个人短期信用贷款、个人旅游贷款、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等等。
(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我国个人收入不透明,个人征税机制不完善,银行难以对借款人持有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作出正确判断,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
消费信贷在美国如此受到银行和个人乐意接受,一是因为他们有着良好的个人信用制度,同时也有着值得信赖的信用网络和一套趋于完美的信用消费管理制度,银行可以随时掌握消费者的信用等级,从而做出是否提供贷款给个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