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分析及防治

合集下载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一、引言抽油机井是石油开采中常见的设备,其运行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油田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在抽油机井的运行过程中,杆管偏磨是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井口部位的工作效率。

本文将对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提高抽油机井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二、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1. 设备磨损抽油机井的设备运行时间长,设备自身的磨损是导致杆管偏磨的主要原因之一。

设备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摩擦会导致零部件的磨损,进而影响到杆管的运行。

特别是设备润滑不到位,会加速设备的磨损,进而导致杆管的偏磨。

2. 油井环境油井的环境也是导致杆管偏磨的原因之一。

受到地下水位的影响,油井内部的湿度较大,不仅会导致设备的生锈,也会导致杆管的偏磨。

油井中可能还存在着各类杂物,如沙子、矿渣等,这些杂物会加剧设备的磨损,进而导致杆管的偏磨。

3. 运行不当抽油机井的运行不当也会导致杆管的偏磨。

如果操作人员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到位,或者在操作过程中对设备进行了错误的使用,都有可能导致设备运行出现异常,进而导致杆管的偏磨。

4. 材料质量抽油机井中使用的材料质量也会对杆管的偏磨产生影响。

如果设备采用的材料硬度不够、强度不够,易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者磨损,从而导致杆管的偏磨。

三、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的防治措施1. 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的维护保养是防治杆管偏磨的关键。

要做好油井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设备的清洗、润滑以及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杆管偏磨的发生。

2. 油井环境管理对油井的环境进行管理也是防治杆管偏磨的有效手段。

要及时清理油井内部的杂物,保持油井的干燥和清洁,加强设备的防锈防腐工作,减少设备的磨损。

3. 定期检查定期对抽油机井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进行维修和更换,可减少设备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定期检查也有助于发现油井环境的变化,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持油井的干燥和清洁。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抽油机井杆管是油田开采中的重要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下面的油液抽到地面。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井杆管常常会出现偏磨现象,这种现象会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保障油田的正常生产,必须对抽油机井杆管偏磨进行分析和防治。

1、普遍磨损在抽油机井杆管工作的过程中,其表面会产生一定的磨损,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由于油泥中含有微小颗粒,抽油机井杆管在长时间使用后,其表面会逐渐被磨损。

这类现象普遍存在于使用时间较长的井杆管上。

2、轴向载荷不均轴向载荷不均是导致井杆管偏磨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抽油机运转的过程中,由于油田地质条件和地面装备的差异等原因,井杆管所承受的载荷不是完全均匀的,而是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种偏差会导致井杆管产生一定的倾斜,从而出现偏磨。

3、水平运动不稳定抽油机井杆管在工作中,其水平方向的运动也很容易产生不稳定的情况。

当井杆管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差时,其表面与钻井孔壁摩擦会增大,这种情况会加速井杆管的磨损,进而导致偏磨的产生。

1、优化井口设备井口设备是导致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降低其不稳定的运动状态,可以在井口区域安装合适的导向器和限位器,并合理安排布置井口设备。

2、控制水平动态控制抽油机井杆管的水平动态也很有必要。

可以通过在井口区域增加一定的支撑装置来达到控制井杆管垂直度的目的。

3、选择合适的材料为了延长抽油机井杆管的使用寿命,可以选择一些耐磨性能极佳的材料进行制造。

这样能够有效减缓井杆管表面的磨损速度,从而有效防止偏磨的发生。

4、及时维护保养为了保证抽油机井杆管的正常运转,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在进行维修时,要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避免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总之,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现象的发生对油田开采非常不利,应对该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对待和解决。

利用一些科学的治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为油田的生产带来更多的福利。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一、引言抽油机是油田生产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它通过上下运动的井杆管从井下将油液送到地面。

由于井杆管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偏磨,导致其使用寿命减少,甚至影响正常的生产运行。

对于抽油机井杆管的偏磨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二、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1. 润滑不良抽油机在运行时,井杆管会不断的上下运动,如果润滑不良,摩擦会增大,从而导致井杆管表面的磨损加剧,造成偏磨。

如果使用的润滑油质量不好,也会加速井杆管的磨损速度。

2. 杂质侵入在油田生产中,井下环境恶劣,很容易有杂质进入井杆管内部,这些杂质会在井杆管与其搭扣的接触部位造成磨损,导致偏磨的发生。

3. 井杆管使用寿命井杆管属于易损耗部件,长时间的使用和摩擦会导致其表面出现磨损,从而形成偏磨。

4. 操作不当在使用抽油机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如过度加速或减速,会导致井杆管的磨损速度增加,从而形成偏磨。

5. 环境因素井下环境非常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存在地震、岩层崩塌等环境因素,这些都是导致井杆管偏磨的重要原因。

三、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的防治措施1. 加强润滑管理针对润滑不良导致的井杆管偏磨问题,可以加强润滑管理,选择优质的润滑油,确保井杆管的良好润滑,减少摩擦,延长井杆管的使用寿命。

2. 定期清理井杆管内部为了防止杂质侵入导致的磨损,应该定期对井杆管内部进行清理,检查井杆管的磨损情况,并及时清除杂质,减少磨损。

3. 规范操作对于抽油机的操作人员,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井杆管磨损。

4. 加强检测定期对井杆管进行检测,发现磨损情况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避免因井杆管磨损加剧导致偏磨。

5. 使用优质材料在制造井杆管时,选择优质的材料,提高井杆管的抗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6. 加强环境监测加强井下环境的监测,避免地震、岩层崩塌等环境因素对井杆管的磨损影响。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是指在油井抽取过程中,井杆管发生了偏磨现象。

这种现象会导致
井杆磨损加剧,增加井下作业的难度和风险,降低抽油机井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以下
是对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的探讨。

1.原因分析:
(1)钻杆的质量差:钻杆的制造质量差,容易出现加工不平整、直径不一致等问题,导致井杆管偏磨。

(2)井壁的不均匀压力:井壁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井杆管在上下拉动过程中易与井壁接触导致偏磨。

(3)井杆伸缩不畅:井杆伸缩不灵活,产生过大的摩擦力,引起井杆管偏磨。

(4)润滑不当:井杆与井筒之间的润滑不足,摩擦力大,导致井杆管偏磨。

2.治理措施:
(1)提高钻杆质量:合理选用优质钻杆,提高加工精度,减少钻杆表面缺陷,从而减少井杆管偏磨的发生。

(2)改善井壁条件:在井壁不平坦或存在凹凸处,采取修整井壁表面,改善井壁条件,减少与井杆管的摩擦,降低偏磨风险。

(3)加强井下管理:定期检查井杆伸缩装置的运行情况,保证井杆伸缩灵活,减少摩擦力,避免井杆管偏磨。

(4)增加润滑措施:在井杆与井筒之间加入润滑剂,提供充分的润滑,减少摩擦力,降低井杆管偏磨的发生。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导致井杆磨损、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

通过提高钻杆质量、改善井壁条件、加强井下管理和增加润滑措施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防
止和解决抽油机井杆管偏磨问题,保证井杆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抽油机井杆管是将地下的油井中的油液吸出的关键设备之一,其工作过程长期受到现场环境的影响,常常出现杆管偏磨的问题。

本文从抽油机井杆管的材质特点、工作环境、润滑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杆管偏磨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参考。

一、抽油机井杆管的材质特点抽油机井杆管一般采用高强度钢材,杆管表面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硬度和抗磨性能,能够承受油井中极大的拉力和摩擦力。

但由于杆管表面硬度不够高,易受到外界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如沙粒等物质的磨蚀、酸性液体的腐蚀等,导致杆管管壁变软,容易出现偏磨、变形等问题。

抽油机井杆管在地下工作环境中长期受到油蜡、黏土、石英砂、泥沙等物质的侵蚀和摩擦,造成表面磨耗,特别是在油蜡较多的地层中井杆的磨损会更加严重。

另外,在井下油井工作中,杆管还要承受较大的负载和振动,加之周围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变化较大,形成的各种噪声和振动都将对杆管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抽油机井杆管采用润滑方式,对于杆管表面进行润滑,更加容易减少表面摩擦磨损,提高杆管的使用寿命。

但是,井下环境恶劣,润滑油会受到油蜡、泥沙、石英砂等物质的污染,污染后的润滑油会失去其润滑性能,杆管表面相互摩擦会加剧,加速杆管的磨损,导致杆管更往严重的偏磨状态。

为了减少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选用优质材料。

选择硬度高、耐磨、耐腐蚀等特质的材料加以加工制造,增强井杆管的耐用性。

(2)加强润滑管理。

加强润滑管理,定期清洗井眼和导杆,定期更换润滑油,保持润滑油的干净和润滑效能。

(3)改善工作环境。

加强井下环境管理,调整井口处的处理设备,严禁沙石乱入,避免杆管表面受到机械磨损和沙石侵蚀。

(4)优化运行方式。

在井下运行过程中,保持适度的收油量,减少对杆管的抗拉强度挑战和摩擦磨损。

总之,抽油机井杆管的材质特点、工作环境、润滑方式等都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偏磨状态的形成,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加以处理,保证其正常使用,减少回井工作频率,提高生产效率。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一、引言抽油机井杆管偏磨是钻井中常见的问题,会导致设备损坏、生产受阻等问题,严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

对于井杆管偏磨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治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的原因分析1. 井杆管的质量问题井杆管的质量是导致井杆管偏磨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油田作业中,井杆管需要长时间地在井内上下运动,承受较大的摩擦力和压力。

如果井杆管的质量不合格,或者存在缺陷,那么很容易出现偏磨现象。

2. 井内环境的影响井内环境的恶劣条件也是导致井杆管偏磨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油田中,地层含有砾石、硬岩等物质,这些物质会导致井杆管与井内管壁接触时出现摩擦,进而导致偏磨。

3. 操作不当在钻井、采油等作业中,操作不当也会导致井杆管偏磨。

井下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井杆管表面磨损严重;或者井杆管下放速度过快,导致与井壁摩擦加剧等。

4. 杆管表面润滑不良井杆管表面的润滑不良也是导致偏磨的原因之一。

润滑不良会使得井杆管与井内管壁之间摩擦增加,进而导致井杆管偏磨。

为了减少井杆管的偏磨现象,首先需要提高井杆管的质量。

油田企业可以采取加强检验、严格把关的做法,确保所有的井杆管都符合质量标准,且在使用前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测试。

为了减少井杆管的偏磨,油田企业还应该优化井内环境,减少井内的不良条件。

在一些地质条件较差的油田,可以采用专门的钻井技术,提前预测地质情况,并在井内进行相应的处理,减少摩擦。

在采油作业中,要加强对井下设备的操作管理。

企业应该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操作规范,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偏磨现象。

4. 加强井杆管的润滑工作为了减少井杆管的偏磨,油田企业应该加强对井杆管的润滑工作。

在井下作业过程中,要不断向井杆管表面喷润滑剂,以保持井杆管与井内管壁之间的润滑状态,减少摩擦。

四、总结抽油机井杆管偏磨是影响油田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引起油田企业的重视。

对于井杆管偏磨的原因,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到相应的治理措施。

影响抽油井管杆偏磨的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影响抽油井管杆偏磨的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影响抽油井管杆偏磨的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抽油井管杆偏磨是油田生产中常见的问题。

管杆偏磨严重影响井口封堵、动杆密封、加压注水等工作。

本文将分析管杆偏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管杆偏磨的原因
1. 地质因素
油田地质结构复杂,层次不齐,产层沉积物不均匀等地质因素都会导致管杆偏磨。

比如,井壁不平整、井眼不直等会导致管杆与井壁摩擦而偏磨。

2. 人为因素
人为操作不慎,使用的工具等不当也会导致管杆偏磨。

比如,检修井口时使用的起钻装置不当、提抬管柱时操作不规范等都会导致管杆偏磨。

3. 材料因素
材料的选择和加工水平会影响管杆的寿命和防护效果,特别是管杆的表面处理和涂层处理。

如果对管杆表面处理不好,表面容易磨损产生卡痕,积污等。

二、治理措施
1. 加强井壁维护及井眼清洁
管杆偏磨的主要原因是井壁与管杆之间的摩擦造成的,因此加强井壁及井眼的维护和清洁对管杆的防护效果非常重要。

2. 设立防护措施
加强管柱防护措施,可以采取组合套管装置、射流防磨涂层、摩擦防磨剂等方法,均可有效预防管杆偏磨等问题的发生。

3. 增加管杆硬度
将管杆的硬度增加可有效提高管杆的强度和防护性能。

可以通过表面处理进行提高,例如采用各种防护涂层或加装减磨套等。

4. 控制压力
如果井口压力过高,会导致管杆偏磨,因此合理控制井口压力,尽量降低压力对管杆的损伤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减少管杆偏磨的出现对提高抽油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在日常生产中,必须加强管杆的管理、维护和保护。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一、引言抽油机井杆管在油田开采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负责输送油气和水等物质,并承受着各种压力和磨损。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油田设备的老化,井杆管的偏磨现象也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油田的生产效率和安全。

针对井杆管的偏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对于保障油田的正常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1. 设备老化抽油机井杆管作为油田开采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使用后,其表面会出现磨损和腐蚀,从而降低了其耐磨性能。

在这种情况下,井杆管容易出现偏磨现象,影响其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

2. 弯曲载荷在油田开采过程中,井杆管在输送油气和水的过程中会承受各种弯曲载荷,从而导致其表面受到不均匀的力量作用。

当井杆管承受过大的弯曲载荷时,容易引起局部磨损,最终导致偏磨现象的产生。

3. 润滑不良井杆管的运行会产生大量的摩擦热和磨损颗粒,而润滑不良会加剧磨损进而引发偏磨。

尤其是在重载工况下,井杆管容易出现润滑不良,从而加速了偏磨的发生。

4. 环境因素在油田的工作环境中,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沙尘、高温、潮湿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井杆管表面受到腐蚀、磨损等影响,进而导致偏磨现象的产生。

5. 操作不当油田设备的操作不当也是造成井杆管偏磨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就会导致井杆管磨损加剧,从而产生偏磨现象。

为了延长抽油机井杆管的使用寿命,必须加强设备维护工作。

定期对井杆管进行清洗和润滑,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保持井杆管的良好状态。

2. 提高材料耐磨性针对设备老化导致的偏磨现象,可以在材料选择上做出改进。

选择更耐磨的材料制作井杆管,提高其抗磨性能,从根本上减轻偏磨的发生。

改进润滑系统设计,加强对井杆管表面的润滑,降低摩擦系数,减少磨损,有利于减轻井杆管的偏磨现象。

4. 加强操作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加强对设备操作和维护的培训,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人为因素对井杆管偏磨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分析及防治
中图分类号:te933
摘要:由于多年的强注强采抽油机井下管杆偏磨严重、管杆断脱事故增多,本文针对抽油井井况和井下管杆偏磨原因及特征,通过对管杆偏磨机理及几种防偏工具的分析,按偏磨类型,分别提出了综合配套治理方案。

主题词:抽油杆管、偏磨防偏磨
在有杆抽油机的所有部件中,抽油杆是整个系统的薄弱环节。

一旦它在工作中出现断脱故障,将迫使油井停产,进行维修。

根据有关文献的统计结果,大庆油田抽油机平均每年因抽油杆断脱故障进行修井检泵的井次占修井检泵总次数的12%以上。

1 杆管偏磨机理
造成杆管偏磨的原因主要有含水率、油井生产参数、沉没度及杆、管材质、腐蚀等多个方面。

1.1 油井生产参数对管杆偏磨的影响
在抽油机井生产过程中,冲程、冲次、杆柱组合等参数选择合适时,理想状态下抽油杆的全部重量应该加载到抽油机驴头上,抽油杆行进速度与驴头速度同步,抽油杆柱始终处于拉伸状态。

事实上,抽油杆柱受井液阻尼作用和各类摩擦力及杆柱组合不合理造成的
杆柱受力状态不同,相当一部分抽油杆滞后于驴头的运行速度,特别是采取高冲次,将加剧弯曲变形的程度和接触频率,从而加剧了杆管的偏磨。

上冲程时:液柱载荷由油管转移到抽油杆上,中和点以下的这一段油管因卸载而发生弹性收缩产生螺旋弯曲,所以上冲程时油管、抽油杆相互接触摩擦造成偏磨损伤,这种相互接触摩擦不但增加了抽油机光杆载荷,抽油杆接箍通过油管接箍时还会产生强烈的震荡,随着产生振动载荷的同时又增加了抽油杆上行时对油管的侧向压力,这种侧向压力不但增加了上行的摩擦阻力,还加剧了管杆的偏磨损伤。

下冲程时:液柱载荷由抽油杆转移到油管上,抽油杆卸载发生弹性收缩产生螺旋弯曲,继续下行时将受到柱塞与泵筒间磨擦阻力及液流通过柱塞产生的阻力和井液产生的对抽油杆的浮力,这些阻力均比杆柱底部第一根抽油杆的临界载荷值大得多,因此抽油杆柱下部容易出现屈曲而发生失稳弯曲,导致下冲程时油管、抽油杆相互接触摩擦。

1.2沉没度对管杆偏磨的影响
低含水油井在低沉没度条件下运行时,由于气体的缓冲作用,泵内一般不会产生液击;高含水油井在低沉没度条件下运行时,抽油泵供液不足,由于泵内无气体或很少气体缓冲,柱塞在和液面接触瞬间将产生液击,从而加剧了抽油杆柱的振动,降低了抽油杆柱的轴向分布力,即降低了杆管产生偏磨的临界轴向压力,杆管易产生偏磨。

高含水、低沉没度是导致杆管偏磨的主要因素,高含水是导致杆管偏磨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

高含水抽油机井在低沉没度条件运行
时,抽油泵严重供液不足而产生液击,从而加剧了抽油杆柱振动,降低了抽油机悬点最小载荷,从而降低了抽油杆柱的轴向分布力与杆管产生偏磨的临界轴向压力,加大了下冲程时抽油杆柱下部受压段的长度,容易造成抽油杆柱屈曲而导致杆管偏磨,高含水加快杆管磨擦,磨损速度,因此高含水井杆管容易偏磨。

1.3 杆、管材质、腐蚀影响
由于油井含水上升,井筒内液体由油包水型转换为水包油型,管、杆表面失去了原油的润滑作用,地层水矿化度高,特别是富含二氧化碳或硫化氢气体的油田,地层水呈弱酸性,对油管、杆腐蚀严重,破坏了杆、管表面的光滑度,变得粗糙,加重了磨损,油杆、管材质耐腐蚀性和强度不够好,表面易于腐蚀、耐磨性能差。

1.4 其它影响
聚合物驱采出井,采出油粘度大,泵活塞、抽油杆柱下行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大增,造成下部抽油杆柱螺旋弯曲加剧,使偏磨更严重。

聚合物溶液对抽油杆柱产生的法向力和下行阻力双重作用导致管杆偏磨。

油井井口回压将对悬点载荷产生附加的载荷,其性质相当于油管内液体产生的载荷。

在抽油机运动时,上冲程增加悬点载荷,在井斜角的共同作用下,会导致杆管偏磨加剧。

下冲程使抽油杆底部受到向上的液压力增大,中性点上移,也会导致杆管偏磨。

含水率对管杆偏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含水率上升后,混合液密度增大,使抽油机悬点载荷增大,其次,泵出口压力增大,抽油杆底部受到向上的液压力增大,增加了抽油杆失稳弯曲的力。

杆管的弹性变形加剧,加速了杆管的偏磨。

原油含水率低时管与杆的摩擦面形成良好的油润滑;而原油含水率高时,两个摩擦面处于水润滑状态,摩擦系数增大,大大增加了两个表面的摩擦阻力,从而加快了表面的磨损。

另外在含水量大量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其他化学物质含量过高的特点,即矿化度、clˉ、h2s等含量过高。

产出液中这些化学物质的大量增加,导致了抽油杆和油管等金属物质发生化学腐蚀的速度大大增加,最终导致了抽油杆以及油管的腐蚀失效,加剧油井的杆管偏磨。

2 杆管偏磨的防治
防偏磨原理主要是优化生产参数、选择合理的沉没度、改善杆、管材质、下入扶正器等防偏工具、改变热洗工作制度等。

2.1 优化生产参数
由于冲程、冲次对液流通过游动阀产生的下行阻力有较大影响,在确保泵效、产液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对抽油机井按长冲程、慢冲次、大泵径的抽油参数进行匹配,并上提泵挂,减轻载荷,减少偏磨频次,减弱偏磨程度。

井口旋转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的特点。

该装置可以通过地面人力转动来改变油管与抽油杆的偏磨面,使磨损面均匀分布,从而达到延长油管使用寿命的目的。

它与管柱锚定不能同时使用。

2.2 选择合理的沉没度
对机采井来说,沉没度是一个重要的生产参数确定合理的沉没度不仅提高泵效,节约电能,还可以减轻管杆之间的偏磨。

若沉没度
过小,必然导致井底流压低,液体进泵能力差,会出现供液不足的现象由于泵的充满程度差,使得泵的柱塞与液面之间存在液击现象。

从而进一步增加抽油杆的下行阻力,易发生偏磨。

2.3 改善杆、管材质
利用强度高、耐腐蚀、耐磨损的优质钢材,并对油管内壁、抽油杆及接箍外壁表层处理,增加光滑度,
2.4下入扶正器等防偏工具
在抽油杆底部加加重杆,可使抽油杆杆柱中性点下移,杆受压弯曲减小,对减缓偏磨有一定效果。

改善抽油杆材质,提高其强度,增强其耐磨和抗腐蚀性也能取得一定效果。

在偏磨井段的抽油杆本体上,安装一定数量的特制扶正器,使扶正器与油管内壁优先接触,减少杆接箍与油管内壁的接触,从而减轻偏磨程度,延长使用寿命在下放扶正器和抗摩副时应确定合理的下放位置,连续杆的防偏磨效果好于普通抽油杆。

2.5改变热洗工作制度,保证出油通道畅通
当采油井见聚合物后,应缩短热洗周期,并增加热洗时间,以洗净井内残留聚合物、油、蜡等物,减少杆柱摩阻。

为了降低杆柱运动摩阻,可向油井环空中加入清蜡降粘剂,保证出油通道中抽油杆柱与油管柱的匹配为最佳位置。

保证聚驱采出液的流通通道畅通,防止因液体粘性增大而增加流动阻力。

另外采用改变采油方式、加强对作业油井的现场监控等其它措施,偏磨的直接表现是杆管接触,在具备条件的油田,利用无杆采
油设备如电泵、喷射泵、水力活塞泵等替代抽油机,从根本上解决偏磨问题,总之,要具体分析抽油机井偏磨原因、偏磨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进行技术配套,才能达到减轻偏磨,延长杆、管使用寿命的目的。

准确掌握管杆偏磨的详细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防偏磨措施。

3 结论
3、1防治油井杆管偏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面采取措施。

3、2从油井设计上,应避免造成偏磨的客观因素使用扶正器等工具防治偏磨。

3、3在油井日常管理中,应加强油井监测,及时调整工艺生产参数,延长油井检泵周期。

参考文献:
[1] 赵子刚,褚英鑫,汤文玲,杨淑芹.抽油杆管偏磨的综合分析与防治.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9,26(3).
[2] 李健康,郭忆军,谢文献.有杆泵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技术对策,石油机械,2000,28(6).
[3] 张琪.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
103-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