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OS在不同年龄正常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合集下载

inos基因名

inos基因名

inos基因名inos基因是一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基因,它在人类中广泛表达并发挥重要功能。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inos基因的特点和作用。

在人类基因组中,inos基因位于染色体11上,编码的蛋白质称为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合酶是一种关键的酶,它参与调节一氧化氮(NO)的合成。

一氧化氮在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信号传导作用,与神经元之间的通讯密切相关。

inos基因在多个组织和器官中表达,特别是在神经系统中表达量较高。

它在大脑中的表达主要集中在海马体、杏仁核和脑干等区域。

这些区域与学习记忆、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等方面密切相关。

因此,inos基因可能在这些神经系统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inos基因的突变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

例如,在某些自闭症患者中发现了inos基因的突变。

这表明inos基因的异常可能与自闭症的发病机制有关。

此外,inos基因的改变还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有关。

对inos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除了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外,inos基因还参与调节炎症反应。

一氧化氮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它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inos 基因的激活能够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从而影响炎症反应的程度。

一些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与inos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因此,进一步研究inos基因的功能可能有助于我们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更深入的认识。

inos基因还参与调节血管舒缩和心血管功能。

一氧化氮作为一种重要的血管舒张物质,能够调节血管张力和血液流动。

inos基因的表达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发现,inos基因的突变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有关。

因此,进一步研究inos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inos基因在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参与调节一氧化氮的合成,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炎症反应和心血管功能。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对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对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对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王进;杜波【摘要】一氧化氮(NO)是重要的细胞间信号转导分子,参与体内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一氧化氮合酶是合成体内一氧化氮的关键酶,其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是重要的关键酶之一.eNOS是由eNOS基因翻译、转录而来.近年来,eNOS基因多态性研究成为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重要热点,该文就eNOS基因多态性与体内NO水平的关系予以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04【总页数】4页(P580-583)【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一氧化氮【作者】王进;杜波【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深圳,51802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深圳,518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4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间信号转导分子,参与体内各种生理、病理过程。

NO体内合成的关键酶是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

NO的体内生理合成过程复杂:在氧分子、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四氢叶酸、血红素、黄素单核苷酸(flavinadeninedinucletide,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mononucleotide,FMN)及钙调蛋白这些辅因子共同参与下,NOS利用L-精氨酸合成NO和L-瓜氨酸。

NOS共三种亚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OS,e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OS,nNOS)和诱导型/免疫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or immunological NOS,iNOS)[1]。

其中,eNOS是由eNOS基因翻译、转录生成。

曲张大隐静脉病理组织学变化及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的表达

曲张大隐静脉病理组织学变化及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的表达

曲张大隐静脉病理组织学变化及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的表达(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闫雷朴金花孙权孙洁李梅秀钟震亚【摘要】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曲张大隐静脉血管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临床手术剥离获取曲张大隐静脉曲张段、未曲张段各10例,正常大隐静脉8例,采用Weigert氏间苯二酚品红法、天狼猩红染色法测定各组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分布及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iNOS 蛋白表达,分析iNOS 蛋白表达与大隐静脉曲张发生的关系。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曲张大隐静脉曲张段与未曲张段均出现管壁内弹性纤维断裂,分布不连续,排列紊乱,含量明显减少(P0.05);而胶原纤维的含量增加(P0.05),且曲张大隐静脉曲张段中胶原纤维含量增加明显高于未曲张段(P0.05);iNOS蛋白在曲张大隐静脉曲张段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隐静脉曲张发生与大隐静脉管壁iNOS蛋白表达增高有关。

【关键词】大隐静脉;静脉曲张;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有研究认为大隐静脉管壁的曲张主要是由于平滑肌细胞的分离、变性,而不是因为结缔组织成分的异常〔1〕,另有研究则认为胶原纤维的增多是造成大隐静脉曲张的重要原因〔2〕。

一氧化氮(NO)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第二信使,性质活泼,半衰期短,因此关于NO的研究都集中在一氧化氮合酶(NOS)上。

最新研究显示,在动脉瘤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增高,NO大量合成;NO直接参与弹力纤维的降解和新血管的形成,其机制为NO氧化生成高浓度的亚硝酸盐直接与弹力蛋白发生反应,导致其降解,促进动脉瘤的发生〔3〕。

另有研究表明,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索内静脉NO含量明显升高〔4〕。

而人曲张大隐静脉组织中iNOS表达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实验对比观察正常和曲张的大隐静脉组织中的iNOS蛋白的表达,从分子水平探讨iNOS与大隐静脉曲张发生的关系。

[综述]一氧化氮的生理病理作用及其检测方法

[综述]一氧化氮的生理病理作用及其检测方法

[综述]一氧化氮的生理病理作用及其检测方法[摘要]一氧化氮(Nitrico某ide,NO)是一种由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而多样的生物学效应。

近年来,人们对其进行了许多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与多个系统疾病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并阐述了血清NO的各种测定方法。

[关键词]NO;生理功能;疾病;检测NO作为2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明星分子,长期以来一直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而自从[1]1992年NO被《Science》杂志评为该年度的“明星分子”以来,关于NO文章就层出不穷,现今许多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NO的生理作用。

在国外每月约有50篇关于NO在各种生理途径中的论文发表,其所涉及的领域很广,从药物、生理到生化各个领域,因此可以说NO已成为生命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氧化氮(Nitrico某ide,NO)是一种由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可介导血管的舒张反应,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而多样的生物学效应。

体内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神经组织在一定刺激下均可产生NO。

近年来,人们对NO进行了许多研究,本文就NO在人体多个系统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1NO的合成及代谢NO是一种亲脂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分子量为30,难溶于水,因此NO在细胞内产生后,可以透过生物膜自由扩散进入周围的靶细胞,进而执行信号分子的功能。

在生物体内左旋精氨酸(L-Arg)在NO合酶(NOS)作用下与O2结合生成左旋胍氨酸(L-Cit)及NO。

生物体内许多细胞是通过此途径来合成NO的,如中枢神经元、内皮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小板、肝细胞及肿瘤细胞等。

催化此反应的NOS有三种同功酶:主要存在于内皮细胞中的eNOS(endothelialnitrico某ideyn2thae),存在于神经细胞中的nNOS(neuronalnitrico某ideyn2thae),以及存在于巨噬细胞、胶质细胞中的iNOS(induciblenitrico某ideynthae)eNOS和nNOS均为构成型酶,统称为cNOS(contitutivenitrico某ideynthae)前2种催化生成的NO量较少,仅在10-12mol/L水平,主要调节细胞的信息[2]传递;iNOS催化生成的NO约在10-6mol/L水平,具有细胞毒素或细胞防护功能此外,临床上应用的硝基扩血管物质(如硝酸甘油)进入机体后,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释[3]放NO,是局部产生NO的化合物生成的NO在生物体液中的半衰期很短,很快就转变为硝酸盐/亚硝酸盐的代谢产物。

一氧化氮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探讨

一氧化氮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探讨

一氧化氮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探讨发表时间:2012-02-29T15:43:47.9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9月(下)总第200期供稿作者:王晴[导读] 血管内皮细胞是合成与释放NO的主要场所,人体其它许多组织细胞也成合成NO。

王晴(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1 3 3 0 0 0)【摘要】一氧化氮(N O )为无色无臭气体,能溶于水、醇和硫酸。

在大气中很容易与氧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近来发现一氧化氮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特别是神经组织中。

NO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生物自由基,分子小,结构简单,常温下为气体,微溶于水,具有脂溶性,可快速透过生物膜扩散,生物半衰期只有3 ~5 s,其生成依赖于一氧化化氮合成酶并在心、脑血管调节、神经、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的NO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本文从NO的代谢、N O 的生物效应、N O 与动脉硬化几方面浅谈预防动脉硬化(A S )的原理。

【关键词】一氧化氮;动脉硬化;探讨【中图分类号】R 2 5 9 . 4 3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 7 -8 2 31(20 11)0 9- 1 20 0 -0 2 1 NO的代谢血管内皮细胞是合成与释放NO的主要场所,人体其它许多组织细胞也成合成NO。

体内NO的生成是以L-精氨酸和O2为原料,由NO合成酶(NOS催化,逐步生成瓜氨酸和和NO。

根据调节方式和生物活性的不同,NOS可分为结构型(cNOS))和诱导型(iNOS),我们称它们为原生物酶和诱生酶。

cNOS存在于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内皮细胞Ca2+浓度升高时才能有活性,激活cNOS合成NO[1]。

iNOS 在正常肝细胞和巨噬细胞中不被表达,这些细胞被特殊细胞激素激活时,才能进行转录表达,生成iNOS,进而合成NO。

NO在生物体液内半衰期为3~5秒,内源性NO经过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2-T和NO3-,它们在血浆、尿液和唾液中可被检出,可以间接反应机体内NO的水平。

一氧化氮信号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氧化氮信号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
ry Teach
i
ngand
y,
Re
s
ear
chSe
c
t
i
on,
Nanchang Medi
ca
lScho
o
l,
Nanchang 330008,
Ch
i
na)
ABSTRACT:At
he
r
o
s
c
l
e
r
o
s
i
s(
AS)i
sachr
on
i
ci
n
t
r
ava
s
cu
l
a
ri
n
f
l
amma
t
o
r
i
s
e
a
s
e.
Ca
r
d
坏 了 eNOS/
iNOS 的 调 节 机 制,通 过 HMGB1

TLR4
GCaveo
l
i
n

1 途 径 下 调 了 eNOS 表 达.另 一 方
面,增加的 oxLDL 导 致 清 道 夫 受 体 LOXG
1的持续
细胞因子免疫应答驱动.新观点包括由大多数无菌
性炎 症 疾 病 共 享 的 Th17/Th1 轴. 抗 炎 Th2 细 胞
和细胞因子免疫应 答 与 前 两 者 一 起 引 发,后 者 抑 制
它们的有 害 反 应,最 终 导 致 完 全 的 AS[10]. 白 细 胞
介素G
33 是ILG
1 细胞 因 子 超 家 族 的 新 成 员,通 过 介
导免疫反应的 Th1 到 Th2 转换参与抗 AS 反应.

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

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

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是一种能够合成一氧化氮(NO)的酶,NO是一种重要的气体信号分子,在生命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功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和药理学研究价值。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探讨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

步骤一:一氧化氮合酶的分类一氧化氮合酶分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三个亚型。

每个亚型所在的组织和细胞、合成时的信号分子、基因、控制机制等因素均不同,同时对生理和病理的影响也各自不同。

步骤二:一氧化氮合酶的生理作用1.调节血管张力:在内皮细胞中,eNOS合成NO,通过扩张血管来调节血管张力。

2.神经传递:在神经末梢中,nNOS合成NO,通过神经递质的作用来调节神经传导。

3.免疫系统:iNOS主要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合成NO后,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对抗病原体的侵袭。

4.协调心血管系统:一氧化氮合酶可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工作,避免患者出现血压过高或血液循环不畅的问题。

步骤三:一氧化氮合酶的病理作用1.免疫炎症:在一些炎症反应中,iNOS合成大量的NO,引起内环鸟苷酸(cGMP)和超氧化物自由基等产生,从而引发细胞损伤。

2.神经毒性:在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中,nNOS过度合成NO,可以使光纤神经元发生亚硝基化反应,继而形成二氧化氮离子,引起神经毒性反应,导致神经元死亡。

3.心血管疾病:在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硬化中,eNOS合成的NO 受到抑制,导致血管壁的畸形,并影响血压的正常平衡,从而加速疾病的发展。

步骤四:关于一氧化氮合酶的治疗方法对于一氧化氮合酶的治疗方法,常常采用抑制NOS的方法来治疗相关疾病。

不过此类治疗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亚型之间作用的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监控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避免不良反应产生。

在使用一氧化氮合酶治疗相关疾病时,也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等调整生活习惯,来达到治疗的附加效果。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脱偶联分子机制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脱偶联分子机制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脱偶联分子机制王妍琦【摘要】目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中,是保护心血管系统的重要酶,当病理刺激因素作用于血管时,eNOS发生脱偶联,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已明确的脱偶联机制包括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L-精氨酸缺乏、锌指结构破坏、谷胱甘肽化、乙酰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及氮氧化合物4(NOX4)与内质网应激,本文就此内容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微循环学杂志》【年(卷),期】2018(028)002【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脱偶联;一氧化氮【作者】王妍琦【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部,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病理条件(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引起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如一氧化碳(NO)、前列环素]功能受损,导致血管舒缩异常、血管紧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白细胞黏附和血管壁受损等现象。

一氧化氮合酶(NOS)合成的NO是促进血管舒张的重要细胞因子,包括内皮细胞型(eNOS)、神经型(nNOS)、诱导型(iNOS)三种类型,iNOS在细胞受损后诱导生成,nNOS多位于神经元细胞;eNOS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合成NO,调节血管功能。

引起内皮细胞最首先暴露于外源性损伤因子中的组织,eNOS脱偶联,NO生物利用度降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或受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始动事件。

因此,深入了解eNOS脱偶联机制,对靶向性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eNOS分子结构位于内皮细胞的eNOS包含多个结构区域,包括氧化域和还原域。

四氢生物蝶呤(BH4)、血红素和L-精氨酸的结合位点在N-端的氧化域[1]。

锌指结构是由两个亚基上的半胱氨酸残基和锌离子(Zn2+)构成的,是连接两个结构域之间的桥梁[2]。

钙调蛋白(CaM)、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和黄素的结合位点在C-端的还原域。

NO合成过程中, NADPH 氧化产生的电子从还原域的黄素传递到氧化域的血红素,使血红素铁与O2结合催化L-精氨酸逐步合成N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OS在不同年龄正常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发表时间:2018-11-22T15:10:00.4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作者:苏琳[导读] 如何通过iNOS抑制剂的使用,抑制iNOS 的表达,减少NO的生成,减少急性心肌坏死和凋亡,仍需要循证医学的不断探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正常人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验证iNOS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作用。

方法:每个年龄组(20-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0岁以上)取心脏左前降支中的一段,每组正常人群及患者各2个。

制成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结果:iNO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结论:iNO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中的表达高,说明iNO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iNO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是内皮舒张因子产生减少及内皮细胞受损,平滑肌细胞增殖、脂质沉积,从而引起血管壁增厚乃至管腔狭窄,血管张力增加。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体内的主要舒血管活性物质,具有维持血管张力,调节血压,扩张冠状动脉,调节心肌收缩与舒张[1],增加心肌供血等作用。

在体内,NO 主要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催化L-精氨酸产生。

NOS在体内广泛分布[2],其中血管内皮细胞是最为集中的部位[3]。

NOS 主要有三种不同的亚型[4]:神经型NOS(nNOS)、诱导型NOS(iNOS)及内皮细胞型(eNOS)。

当内皮细胞受到炎症等细胞因子刺激时,iNOS 会受刺激诱导而开始表达[5]。

iNOS一经表达,即具有高度的活性,且持续时间长,催化生成较高浓度的NO,参与心血管的许多病理过程[6、7]。

本次实验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iNOS在冠状动脉血管内皮中的表达,验证iNOS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作用。

1 材料1.1 冠状动脉样本取自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1.2 免疫组化试剂一氧化氮合成酶1型,编号BA0360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羊抗免IgG抗体-HRP多聚体,编号PV-6001,购于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浓缩型DAB试剂盒,编号ZLI-9031/9032/9033,购于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其它试剂和材料不同浓度二甲苯溶液、不同浓度酒精溶液、PBS缓冲液、苏木精染液、0.01mol/L枸橼酸钠缓冲液、3%H2O2溶液、多聚左旋赖氨酸载玻片、树胶、微量加样器、冰箱、湿盒、切片架、显微镜。

2 方法2.1 冠状动脉材料准备挑选出符合要求的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尸体标本各10例,然后找到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切取约2-4mm的一段血管,制成切片。

2.2 切片制成后,于60℃烘箱烘烤切片4-6小时。

2.3 HE染色切片脱蜡将切片依次浸入:二甲苯I 10分钟,二甲苯II 5分钟,无水乙醇I 5分钟,无水乙醇II 5分钟,95%乙醇5分钟,90%乙醇5分钟,80%乙醇5分钟,水洗2分钟。

染色苏木精染色10分钟,水洗1分钟,1%盐酸乙醇分化数秒,再用水洗1分钟。

用0.2%氨水返蓝约30秒,水洗1分钟。

伊红染色5分钟,快速用水洗去染料。

脱水、透明、封固将切片依次浸入:80%乙醇20秒,90%乙醇20秒,95%乙醇I 3分钟,95%乙醇II 3分钟,无水乙醇I 5分钟,无水乙醇II 5分钟,二甲苯I 3分钟,二甲苯II 3分钟,二甲苯III 3分钟。

最后用中性树胶封片。

2.4 免疫组化法染色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切片脱蜡和水化将切片放入60℃恒温箱中烘烤20分钟,取出后将组织切片依次置于下列溶液中浸泡:二甲苯I 10分钟,二甲苯II 10分钟,无水乙醇5分钟,95%乙醇5分钟,80%乙醇5分钟,70%乙醇5分钟。

取出后用PBS洗三次,每次3分钟;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将切片在3% H2O2溶液中浸泡15分钟。

取出后再在PBS中洗一次,3分钟;抗原修复用电磁炉加热水浴锅,水浴加热0.01ml/L枸橼酸钠缓冲液(pH 6.0)至95±3℃,将切片放入缓冲液中,稳定温度保持30分钟。

结束后连枸橼酸钠缓冲液一起从水浴锅中取出,放在室温下自然冷却;滴加一抗将自然冷却的切片用PBS洗两次,每次3分钟。

然后滴加1:100稀释的一抗,稀释后抗体浓度为2μg/ml,液体完全盖过组织块,整个操作不能干片。

滴加完一抗以后,抗ETA和抗ETB两套抗体的切片必须分开操作,不能相互接触。

将滴加完一抗的切片放入湿盒切片架,放入4℃冰箱中过夜(约20小时);滴加二抗取出过夜后的切片,待其恢复至室温后,用PBS溶液洗三次,每次3分钟。

滴加二抗,即山羊抗免IgG抗体-HRP多聚体,湿盒孵育30分钟,取出,PBS洗三次,每次3分钟;DAB显色按DAB试剂说明书,在进行DAB染色前数分钟配好DAB溶液。

在水槽边向切片滴加DAB溶液,待颜色微黄后立即用水冲去多余染液;苏木精复染将切片浸入苏木精染液中5分钟,取出用水洗净;封片中性树脂封片。

3 结果判定标准细胞浆被染成棕黄色作为阳性细胞判定标准。

阳性细胞< 5 %为浅黄色(±);5 %~25 %之间为棕黄色(+);26 %~50 %之间为中度棕色(++);> 50 %为深棕色(+++)。

从表1可看出:正常血管内皮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中iNOS的表达差异明显。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中iNOS阳性表达高于正常人冠状动脉血管内皮中的iNOS表达。

表1 iNOS在冠状动脉血管内皮表达程度4 讨论iNOS在免疫系统主要存在于白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在心血管系统主要表达于心肌、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心内膜,主要受细胞因子、需氧应激、IFN-γ、TNF-α及脂多糖等诱导表达[8]。

NO通过扩张血管,抑制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粘附、聚集,保持血管内环境稳定。

生理条件下iNOS在体内活性很低,表达较少,产生少量NO具有上述作用。

而在缺血、缺氧和炎症反应等病理条件下,多种细胞因子上调,巨噬细胞内iNOS mRNA表达增加,使iNOS增加,产生大量NO,可发挥细胞毒性而损伤细胞[9]。

Ohishi等[10]研究发现,iNOS增强表达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或脂质核心内,或邻近的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iNOS在细胞因子的诱导下或炎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NO,这些NO对细胞是有毒性的,并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可能的机制:(1)与超氧自由基反应形成过氧亚硝基,后者可以损伤细胞蛋白;(2)诱导增强血管反应性;(3)促进白细胞黏附和血小板聚集。

在动物实验中已证实,iNOS抑制剂能阻断这些病理过程,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11、12、13]。

在临床治疗中,如何通过iNOS抑制剂的使用,抑制iNOS 的表达,减少NO的生成,减少急性心肌坏死和凋亡,仍需要循证医学的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1]Mayhan WG,Arrick DM,Sharpe GM,et 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dependent responses of the basilar artery during acute infusion of nicotine[J]. Nicotine Tob Res,2009,11(3):270-277.[2]Higashi Y,Noma K,Yoshizumi M,et al.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J]. Circ J,2009,73(3):411-418.[3]Kapaia MR,Eng JW,Jiang Q,et al. Nitric oxide regulates the 26S proteasome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 Nitric Oxide,2009,20(4):279-288.[4]杨彦鹏,罗素新,夏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02):278-281[5]Gao J,Zhao WX,Zhou LJ,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propofol on lipopolysaccharide-activated endothelial cell barrier dysfunction[J]. Inflamm Res,2006,55(9):385-392.[6]章丹丹,刘俊,Ferid Murad,卞卡.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疾病[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10):1571-1573+1577.[7]罗素新,但素平,夏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心肌梗死进程中的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14,26(03):265-268.[8]Luo S,Wang T,Qin H,et al. Obligatory role of heat shock protein 90 in iNOS induction[J]. 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2011,301(1):C227-233[9]Soskic SS,Dobutociic BD,Sudar EM,et al. Regulat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and its Potential Role in Insulin Resistance,Diabetes and Heart Failure[J]. Open Cardiovasc Med J,2011,5:152-163[10]Ohishi M,Dusting GJ,Fennessy PA,et al. Increased expression and co-localization of ACE,angiotesin II AT1 receptors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atherosclerotic human coronary arteries[J]. Int J Physiol Pathophysiol Pharmacol,2010,2(2):111-124.[11]姚琪,朱铁兵.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对心血管疾病的调节作用[J].江苏医药,2015,41(02):192-194.[12]韩雨薇,张媛媛,赖秀英,刘晗,寇俊萍.中药对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7,48(01):8-15.[13]李园园,徐文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7,27(06):477-4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