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试题较好地体现了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切实有效地把考查物理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题目知识难度中等偏难,对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实验探究和语言文字能力的考查,基本体现了考试对初中科学课程改革和教学的导向作用。

1、题型及分值分配:

一题为选择题38道,每题2分,共76分,二、题为非选择题10道,共74分

2、试题特点

(1)基础题仍占较大的比例。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

(2)重视理解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选择题中考查的知识内容主要是:大气运动形式、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等。

(3)重视实验能力、实验方法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时的有关变化情况、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等。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1、平均分。。。。。。。

2、出错比较集中的题目:

一大题5、11、19、24、34、38题,二大题42、44、46

3、错题分析:

1、学生对一些基础问题概念和理论,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和应用导致答题错误。

2、学生对一些科学实验分析,迁移能力,没有很好的形成,导致不能正确完成解答实验题。

3、受数学计算题解题方法的影响,学生在解题步骤中不带单位,且不进行单位换算。

五、教学反思:

1、在教学时,切实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达成,要认真把握好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的教学不过分强调严密性,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注意学生的发展性,构建概念更重要。

2、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是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养成科学探究的好习惯,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着重学生实验分析,迁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良好的成实验能力。

3、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避免学生的过失性失分。如:计算欠准确,格式不规范,审题不准,等导致一些学生过失性失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考试中的过失性失分。

浙教版_科学八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才子教育2014年春季入学测试卷 八年级科学 一、选择题(本题30 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1、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陆地水、冰川、江河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水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下列对水的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水电解后会生成氢气和氧气 B、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0C C、通常情况下,-50C的水呈固态 D、清澈的山泉水带有甜味,可见纯净的水有甜味 3、一滴水与一桶水相比() A、质量相同,密度不同 B、质量相同,密度相同 C、质量不同,密度相同 D、质量不同,密度不同 4、对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质量不变的时候,密度与体积成正比 B、当体积不变的时候,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密度与体积成正比,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5、下列事例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木凳上舒服 B、书包用扁而宽的背带 C、善于啃树皮的蝉的口器结构 D、善于沙漠行走的骆驼的脚掌形状 6、一个重为100牛的物体,用60牛的力压在竖直墙面上时,这个物体对墙面的压力是() A、40牛 B、100牛 C、60牛 D、160牛 7、某潜水艇在从浅水一直下潜到某深度时的过程中,则潜水艇() A、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变大,浮力不变 B、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变小,浮力变大 C、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小 D、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不变,浮力变大 8、某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 A、103帕 B、104帕 C、106帕 D、108帕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10、已知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度为36克,则用36克该物质最多可制成的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A、100克 B、64克 C、136克 D、36克 11、要除去海水中混有的少量泥沙,最可取的方法是() A、蒸馏法 B、结晶法 C、过滤法 D、沉淀法 12、俗话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明了() A、热力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B、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C、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D、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13、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大气层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科学试卷分析

科学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学科试卷分析 一年级 一、考试总体情况 本次考试试卷以新科学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临场发挥水平是可以的,他们自身具有的知识结构合理,能够掌握科学课的教学任务。试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导向作用。 二、试题情况分析 1、试题的基本结构 本卷试题分五部分:判对错、找动物、连连看、圈不同、会分类,另加五分卷面分。 2、试题的特点 本试题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拓展型题目,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的考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判对错、圈一圈、分类等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动物,主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设计和想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况,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难易程度适中。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具有了一定的创造能力,能够依据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科学问题,并

另外,还要多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便于把教学教活。 2、优化教材,用教材教,加强方法指导。加强“科学与生活联系”指导,给学生提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与方法策略。 3、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水平,注重每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注重后进生的转化。 4、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与科学学习相联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加强日常实验探究的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让学生将知识内化吸收,而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 薛向伟 2018年1月

八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卷汇总

2015学年(上)八年级阶段II检测 科学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共四大题,31小题,所有答题均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2.本卷g=10N/kg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1.为了纪念一些科学家对科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很多科学量的单位是用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下列用这种方法来命名单位的量是(▲) ①力②长度③电流④质量⑤大气压⑥密度 A.①②⑤B.①②④C.①③⑤D.②⑧⑤ 2.小明同学在备考中,准备有:①透明塑料笔袋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板④铅笔芯⑤橡皮擦。上述五种物品中,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有(▲)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3.如图所示,能够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4.如图所示,艾力同学将自制气压计从山脚下带到山顶的过程中,气压计的水柱和外界气压的变化分别是( ▲ ) A.上升,降低 B.下降,升高 C.上升,升高 D.下降,降低 5.利用脊蛙(切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能观察脊髓的反射功能,但再将脊髓破坏,则脊蛙对任何刺激都不发生反应。这是因为在反射弧结构中被破坏了(▲) A.全部结构B.传入神经C.传出神经D.神经中枢6.2011年5月1日起执行“醉驾入刑”,其科学依据是过量的酒精会使人( ▲ ) A.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B.血管舒张,体温上升 C.呼吸加快,记忆力下降D.免疫力下降 7.利用“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可以节约居民楼里楼道灯的用电。其中“光控开关”能在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声控开关”能在有声音时自动闭合,无声音时自动断开。下列电路图中合理的是 ( ▲ )

8.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三种物质中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B.曲线A和C的交点表示A、C两物质在t1℃时溶解度相同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到t2℃时, 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D.t1℃时,将35 g B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 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9.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名叫罗杰斯的妇女,体重不足56 kg,当她的儿子在家中修理汽车时,千斤顶突然倒塌,儿子被压在车底,罗杰斯一刹那间异常紧张,竟然独自抬起l.6吨重的汽车的一端,将儿子救了出来。请问在短短的几秒钟内,罗杰斯体内由于紧张而释放出了(▲) A.甲状腺激素B.肾上腺素C.胰岛素D.雄性激素 10.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远离地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带来神奇的太空一课,首先指令长聂海胜盘起腿,玩起悬空打坐,……王亚平做了水膜水球等实验。以下初中科学实验①粗盐提纯实验②电解水的实验③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④用空盒气压计测舱内气压⑤植物根的向地性。如果把这些实验带到天宫一号的太空舱中去做,你认为能达到预期实验效果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1.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现将一定质量0.1%的氢氧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没有改变B.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减少了C.阴极与阳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 :2 D.溶液减少的体积就是产生气体的体积12.如图是电冰箱的简化电路图。图中M是电冰箱压缩机内的电动机,L是电冰箱内的照明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S1闭合、S2断开时,照明灯与电动机并联 B.S1、S2都闭合时,照明灯与电动机串联 C.关上冰箱门时,S1自动断开,使得照明灯熄灭 D.冰箱内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S1自动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 13.如图为静止在竖直墙面上的“爬墙遥控车”,质量为0.03千克,“腹 部”有吸盘,当“爬墙遥控车”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遥控 车能牢牢吸在竖直的墙面上而不会掉落,这是因为遥控车(▲) A.质量小,重力可以忽略不计B.受到墙面对它向上的摩擦力 C.受到大气对它的压力D.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14.如图,某同学将一张细条状铝箔纸的两端分别压在干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铝箔纸发热并燃烧。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时干电池的正极与正极相连 B.用普通纸代替铝箔纸也能燃烧 C.实验中铝箔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该实验能说明短路带来的危害

科学试卷分析

这次期中试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核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判断、记忆、与创造等能力,充分体现了科学学科的实用价值。总体来说,这次考试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了实际水平,为了更清晰地认识成绩与不足,现对三年级三班科学试卷作如下分析。一、试题情况本次试题主要有这些类型的题目: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简答题。所出题型含盖了本学期期中考试前的所学内容,范围广泛、坡度平缓,无偏题怪题。二、学生得分分析 1 、填空题。学生在做填空题时,喜欢写错别字;学生填得颠三倒四,失分较严重。 2 、判断与连线题。这两题学生普遍做得比较好,正确率较高。 3 、简答题。学生基本能完成,但答案不完整,不具体。失分情况较严重。三、反思及建议仔细分析考试试卷,我觉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生普遍存在审题不仔细,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缺乏正确分析题目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学生不擅长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灵活应变的能力较差。这提醒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把知识讲得太死,要多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样考试时学生才会余仞有余。科学试卷分析(二) 一、试题及检测成绩分析: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第二大类为判断题,大约有10小题,满分在14分左右,学生基本得分在10分以上,反映出学生对概念性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科学现象的判断正确率较高。对涉及到有关自然现象的错误判断,就是由于学生平时不做相关模拟实验,没有养成有目的地观察自然现象的良好习惯,学生没有形成明确的表象。第四大类为连线题,分值在10分左右,学生得分基本在7、8分左右,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第五大类为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实验材料与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系判断,实验及其科学设计的水平与能力,所占分值三个年级相差较大,学生平均得分不过半,零分试卷也有出现。不论就是三年级“测量水温的方法”还就是五年级“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实验,由于试题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相应的难度,学生得分都不高。说明平时教学中许多实验教师只就是讲一讲或者演示一下,没有按照教材的设计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教材的功能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造成学生的认识不够准确、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组织好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亲力亲为实验操作过程。此外,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实验的方法,更要让学生养成细致、认真的态度与习惯。第六大类为简答题,分值在30分左右,学生得分基本在20分左右,以五年级三个简答题为例,第一题“举例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二题“微生物对人类有哪些功与过”许多学生没有答几句,两题满分16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得了几分,甚至有些学生得了零分。分析造成的原因主要有:学生审题不当,缺乏审题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对学生进行灵活的思维训练与有效的语言描述与交流;学生缺乏思维训练,解题时思维混乱,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综合分析来瞧,本次测试较好地反映了我县三至五年级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体现了任课教师专业素质的不平衡、实验条件的差异、领导的重视程度等主客观因素对科学教学的影响。三、加强科学课教学的措施及建议: 1、潜心研读《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要吃透课标精神,准确把握新的教学理念,用以指导教学实践。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每一个活动,抓住教学的关键,突出教与学的重点,切实落实教学目标。 2、要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尤其就是要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本次考试难度有所提高,但还就是以基础题为主。从学生答题情况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对一些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不能理解、不能把握,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明确把握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3、努力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就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解、讲授或者让学生“读”、“听”、“记”、“瞧”就可以实现的。也许对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的学习,用这样的方法还就是比较有效的。但就是对于规律性知识、方法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往往需要通过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要关注科学学习水平,也要关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八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试题卷(浙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意义是() A、酒精的质量为0.8×103千克 B、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为0.8×103千克 C、酒精的体积为1米3 D、每立方米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和动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B、任何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 C、湖水、海水颜色各异故水具有各种颜色 D、水能通电分解产生氮气和氢气 3、妈妈做菜时喜欢把菜刀擦得光些,刀口磨得薄些,主要目的是() A、除去锈迹,延长刀的寿命 B、能减小摩擦力,又能增大压强 C、切菜可以不用力 D、可以减小压强 4.体积相同三只实心铅球,分别浸没在水、盐水和水银中,它们受到浮力为()A放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放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放在水银中受到的浮力较大D放在盐水及水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5、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合上时,A表和V表的读数变化为( ) A.A表示数变大,V表示数不变 B.A表示数变大,V表示数变小 C.A表示数变小,V表示数变小 D.A表示数不变,V表示数不变 6、有一堵墙,由于地基松软发生了下陷现象,以下方法中哪一种可以使墙对地基的压强减小一半,以防止继续下陷?() A、将墙的厚度减小一半 B、将墙的长度减小一半 C、将墙的高度减小一半 D、将的长度增大一倍 7、冬天,把自来水笔从室外带到室内,有时会有墨水流出。这主要是因为() A、墨水受热膨胀,流出来了 B、笔囊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 C、笔囊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 D、笔尖处的缝隙受热膨胀,使墨水漏出来了 8.下列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A.含羞草受到触动幼叶下垂B.蛾类夜间扑向灯火 C.蚂蚁趋向甜食D.向日葵的花盘向太阳 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6欧,R2=12欧。当开关S闭合 后,A l、A2的读数之比为() A.3:1 B.2:3 C,1:3 D.2:1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实例是( ) A. 吸式挂衣钩能贴在光滑的墙上挂衣物 B. 吸尘器能吸灰尘 C. 用吸管能吸敞口瓶内的饮料 D. 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入肌肉里 11、下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科学考试试卷分析

科学考试试卷分析 这次期中试习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规范的要求,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核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判断、记忆、和创造等能力,充分体现了科学学科的实用价值。总体来说,这次考试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了实际水平,为了更清晰地认识成绩与不足,现对三年级三班科学考试试卷作如下分析。 一、试习题情况 本次试习题主要有这些类型的习题目:填空习题、判断习题、连线习题、简答习题。所出习题型含盖了本学期期中考试前的所学内容,范围广泛、坡度平缓,无偏习题怪习题。 二、学生得分分析 ⑴填空习题。学生在做填空习题时,喜欢写错别字;学生填得颠三倒四,失分较严重。 ⑵判断和连线习题。这两习题学生普遍做得比较好,正确率较高。 ⑶简答习题。学生基本能完成,但答案不完整,不详细。失分情况较严重。 三、反思及建议 认真分析考试考试试卷,我觉得主要存在以下问习题: ⑴学生普遍存在审习题不认真,没有养成良好的做习题习惯,缺乏正确分析习题目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习题的能力。

⑵学生不擅长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解决问习题,灵敏应变的能力较差。这提醒教师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不要把知识讲得太死,要多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样考试时学生才会余仞有余。 科学考试试卷分析(二) 一、试习题及检测成绩分析: 二、考试试卷答习题情况分析: 第二大类为判断习题,大约有10小习题,满分在14分左右,学生基本得分在10分以上,反映出学生对概念性习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比较严密的科学现象的判断正确率较高。对涉及到有关自然现象的错误判断,是由于学生平常不做相关模拟实验,没有养成有目的地观察自然现象的良好习惯,学生没有形成明确的表象。 第四大类为连线习题,分值在10分左右,学生得分基本在⑺8分左右,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第五大类为实验习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实验材料与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络判断,实验及其科学设计的水平和能力,所占分值三个年级相差较大,学生均匀得分不过半,零分考试试卷也有出现。不管是三年级“测量水温的方法”还是五年级“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实验,由于试习题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敏性和相应的难度,学生得分都不高。说明平常教学中许多实验教师只是讲一讲或者演示一下,没有按照教材的设计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教材的功能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造成学生的认识不够准确、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实验教学中组织好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实

[精品]镇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

浙江省镇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温馨提示: 本试卷中g均取10N/kg.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 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 为减少病人疼痛,手术前通常要给病人麻醉,有一种气体麻醉剂通过盖着口鼻的面 罩传输给病人。下列哪个系统不参与麻醉过程? A. 呼吸系统 B. 消化系统 C. 循环系统 D. 神经系统 2. 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B.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 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3. 前段时间小明得到了两株相同的花卉幼苗,可她只有一只花盆和一只形状与花盆相同 但底部没有小孔的塑料盆,于是她在两个盆里装上等量的同种适合该幼苗生长的泥 土,把两株幼苗以相同的方式栽种并放置在合适的环境中,此后浇相等的水、肥料等。 结果一段时间后,种在花盆中的幼苗长得很好,而长在塑料盆中的幼苗长得越来越差。 塑料盆中的幼苗为什么长不好?可能是下列哪个原因造成的 A.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4. 如图是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 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5.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

科学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学科试卷分析 一年级 一、考试总体情况 本次考试试卷以新科学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临场发挥水平是可以的,他们自身具有的知识结构合理,能够掌握科学课的教学任务。试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导向作用。 二、试题情况分析 1、试题的基本结构 本卷试题分五部分:判对错、找动物、连连看、圈不同、会分类,另加五分卷面分。 2、试题的特点 本试题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拓展型题目,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的考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判对错、圈一圈、分类等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动物,主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设计和想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况,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难易程度适中。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具有了一定的创造能力,能够依据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科学问题,并

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还能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将科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取得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很多学生做题时不能认真审题,比较贪玩,念题时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听题,不能用心检查题目,想当然去做题,并且在答完卷后不能认真检验校对,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做题习惯进行培养。(2)学生在找动物题时,不是很明白题意,并且在写发现地点时学生的拼音错误百出,一方面说明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对某些知识掌握还不是很牢固,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不够透彻,只是含糊其词。 (3)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半年,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表现在分类题上,有一些模棱两可的题目,学生在分类时出现错误,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没有真正掌握,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还有等于提高。 四、答卷中的典型错误 第二大题找动物学生理解不透彻,动物和发现地点书写不准确,学生答的不太理想,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了,但表达的不太清楚,以致失分。第四大题圈不同,圈一圈把眼睛位置不同的动物圈出来,学生不能日常生活引用到课本中。基础部分,学生由于不认真不同程度的错了不同的题。 五、今后改进教学的措施 1、在重视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期末考试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期末考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有() ①Cu②N③H2O2④NaCl⑤CH4 A.①②B.③④C.③⑤D.②④ 2 . 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由下表分析,在家庭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 溶 溶剂 质 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毒)汽油 碘 难溶可溶易溶易溶 A.水B.苯C.汽油D.酒精 3 . 根据图中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指向,判断下列四幅图中错误的是() A.B. C.D. 4 . 与自然界碳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植物的蒸腾作用 5 . (湘潭中考)蚕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主要依靠根尖的 A.分生区B.伸长区C.根毛区D.根冠 6 . 如图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或量)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或时间段)时含量(或速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若Y表示血液中的氧气,则Ⅱ为肺部毛细血管

B.若Y表示血液中的尿素,则Ⅲ为肾静脉 C.若Y表示人的身高增长速度,则Ⅱ表示青春期 D.若Y表示栽有大量植物的某温室内的氧气浓度,则Ⅱ表示从早上到晚上的时间 7 . 小明同学寒假在家看电视时,将一个电暖器拿出来取暖;当他将插头插入插座中时,听到“叭”的一声,同时从插座中冒出一股黑烟,电视机和电灯也都熄灭了,这个现象首先会导致的结果是 A.电视机烧坏了B.空气开关断开了C.电暖器烧坏了D.灯丝烧断了 8 . 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称为PM2.5,它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必列入监测范围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D.PM2.5 9 . 如图所示,甲和乙是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物体,物体甲在钩码丙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乙被固定在左边墙上的细绳拉住且保持静止,细绳对物体乙的水平拉力为T。若钩码丙重为2N,滑轮、绳重以及滑轮轮轴间摩擦均忽略不计,那么() A.把物体乙拿掉,甲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发生改变 B.物体甲所受的桌面对它的摩擦力为1N,方向为水平向左 C.物体乙对物体甲的摩擦力和T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D.物体甲对物体乙的摩擦力和T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10 . 德国化学家洛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下图所示〕.如图所示微观变化与下列对应叙述正确的是() A.符合上述反应过程的顺序是③①② B.此反应有化合物参加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D.对应化合反应方程式为 11 . 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四川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分析

四川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分析 (参考格式) 课程名称(中英文):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学时:学分: 参试学生年级:专业:参试总人数(N): 卷面总分(T):客观题总分:主观题总分: 考试时间:年月日 任课教师:试卷分析签名: 一.基本分析 1.成绩分布: *若卷面总分不等于100分,应折合换算为标准总分100分,再按标准分数段进行统计。 2.参考标准:在教学状况正常、考试命题适宜、试卷评阅严谨的前提下,考生成绩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二.扩展分析 1.定量统计: * “答对人数”指得分在该题满分的90%(含)以上的人数(即:得分≥0.9?Ti 的人 数)。 ** 各题“难度系数” Pi = Ti Ai ,难度系数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 *** 各题“区分度” N Li Gi Di 27.0-= , 其中,Gi 为高分组中该题的答对人数,高分组为卷面总成绩排前27%的人数;Li 为低分组中该题的答对人数,低分组为卷面总成绩排后27% 的人数。 区分度是反映试题能在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别开来的指标。 2.分析参考标准: 一般情况下,试卷平均难度系数 P >0.7 为试题难度低; P ≤4.0≤0.7 为难度较 为适中(选拔性测试 P =0.5左右为宜,通常期末考试为目标参照性考试,P 可适当 偏高); P <0.4 为难度高。难度适中能更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情况。 一般情况下,试卷平均区分度 D ≥0.3 为区分度高度显著; D ≥0.15 为区分度 基本显著; D<0.15 为区分度较差。

试题的难度系数与区分度相结合可提供命题质量的更为可靠的信息。 三.分析总结 1.从卷面整体解答情况所反映出的教与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含命题质量):2.对今后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思考: 备注:1. 各学院应按《四川大学考试工作管理办法》充分重视试卷分析工作,通过试卷分析更客观地利用考试的教学信息反馈功能,不断提高命题质量,促进 考试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推动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试卷分析由教研室(系)组织、安排相关教师认真完成,并督促、检查将分 析结果及时报教研室(系)。 2. 参试人数少于150人的试卷可只进行第一、三项分析,参试人数150人以 上(含)的试卷第一、二、三项分析均须进行。 3. 2004年7月以前的试卷以第一、三项分析为主,有条件的课程可再开展第 二项分析。

2020届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C卷

2020届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C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共20题;共40分) 1. (2分)下列阐述正确的是() A . 牛顿第一定律是能够直接通过实验验证 B . 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仍能向前滚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 C . 用力使锯条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 汽车刹车后,速度会逐渐减小,最后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2. (2分)甲、乙两物体同时向北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 . 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 .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北运动 D .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北运动 3. (2分)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应使药液均匀地滴下,再注入血管,为使整个输液过程药液都保持匀速下滴,如图所示的各装置中应采用的装置为() A .

B . C . D . 4. (2分)小苛在学习科学时进行如下的分、整理,其中科学的是() A . 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金→铜→锌→铁→铝→镁 B . 体循环的路径:右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C . 食物经过消化道的路径:口腔→咽→胃→食管→大肠→小肠→肛门 D . 常见物质分类的顺序:物质→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氧化物 5. (2分)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能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微观模型中总共有4种元素 B . 该反应微观模型中没有单质出现 C . 据图反应出Mo2C对CO没有起到吸附催化作用 D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 CO+H2O 6. (2分)“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其中不同符号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乙和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B . 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 C . 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D . 化学方程式中乙、丁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7. (2分)科学发展一般经过观察现象、解释现象、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现象:向两张纸中间吹气时,两张纸向中间靠拢 B . 解释:中间气压小于两侧气压 C . 规律:气体流速越大,气压越大 D . 应用:飞机机翼上凸下平可以获得升力(如图乙) 8. (2分)图甲表示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某同学用刀片在图中虚线处将种子切断,并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横断面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大学英语二》试卷分析 一、本试卷共包括七个部分: 1.V ocabulary and Structure 20% https://www.360docs.net/doc/5c8585504.html,plete the dialogue 10% 3.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given 10% 4.Reading Comprehension 30% 5.Translation 15% 6.Writing 15% 试题体现了英语教学的思想和要求。主要表现在:1.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语言知识运用,大部分题目都创设了比较完整或相对独立的语境。2.定位语篇,突出能力考查,阅读都能把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掌握文章的整体要领作为命题的基本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大多数试题结构合理,难易基本适中。大部分考点中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字面意义,还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联系相互的文化背景进行思考。参加本次考试的共34个教学班,平均分为79分。 二、试卷分析 1. 单项填空题。本题注重语境和知识点的覆盖面,未超出考纲规定的范围,也体现了以考查动词为主的理念。包含了动词短语、非谓语动词、动词时态语态题;另外,也考查复合句,冠词等语法知识。此部分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错。 2. 补全对话题。语境设计合理,切近生活,考查了学生的日常交际能力。有利于课程改革和英语教学。这部分题学生得分率较高。 3. 阅读理解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能够依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归纳和推理判断的能力比较高。能理解文章的深层意思,从文章的信息中推断出答案。 5. 选词填空。掌握的欠缺,说明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还有待提高好。 6. 翻译和写作。书面表达以检测考生运用书面英语的书面输出能力为目的,话题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现代气息,失分主要原因是词汇知识掌握不牢固。表现如下: 1、对单词记忆不准,书写时出错。 2、不会变化词性。 3、大部分学生的单词拼写有误。 建议加强词汇记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三、今后教学方面的建议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明确并把握英语命题改革的方向;针对性训练新的题型。 2、加强基本功训练,尤其是要加强单词记忆策略和单词拼写能力的培养。 3、加强学生在语境中对语篇和语义的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及文章深层 含义的理解。 4、进一步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组句成篇的能力,从而提高考生的书面 表达能力。

2019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试题卷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 2.骑自行车是一种健康又低碳的出行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车的惯性来增大速度 C.下坡时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车的坐垫是运动的 D.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3. 为减少病人疼痛,手术前通常要给病人麻醉,有一种气体麻醉剂通过盖着口鼻的面罩传输给病人。下列哪个系统不参与麻醉过程?() 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循环系统D.神经系统 4. 垫排球是我市一项体育测试项目,下列对排球离开手后继续上升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速度越来越小B.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C.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D.球受到惯性作用 5.生物体的许多生命活动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根→茎→叶 B.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C.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管→原尿→肾小球→尿液 D.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食物→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 6. 新型膨胀式安全带紧缚力达到一定的值,藏在安全带里的气囊就会快速充气,迅速形成气囊带,对驾乘人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下列关于膨胀式安全带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安全带会使人的惯性减小 B.该安全带可以使人承受的力减小 C.当车加速时,该安全带就会自动充气 D.该安全带充气后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可避免人被勒伤 7. 图中的实验中不能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

三年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三年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本学期期末考试结束了,从整体来看,在试题容量、命题质量和难度上与平时考查相当。没有明明偏题、怪题。题目设置整体来说扼要清撤,充分考虑了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答题速度,有利于学生作答和教师评卷。为更好把握今后科学教学的发展方向,更好的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长处与不够,现就本次测试的科学试题及试卷作详尽如下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检测应考人数21人,参加考试人数20人。优异人数15人,优异率75%;及格人数19人,及格率95%,最高分95分,平衡分为83.45分。 二、试题分析: 总体来看命题题量节制,难易适中,基本覆盖到所有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同时突出了实验教学的内容,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试题具有导向和诊断的功能性,通过例外题目,了解教学的发展方向及命题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也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利于查找出教学过程中的长处与不够。试卷命题具有新颖性,覆盖面广,符合新课程要求,题型和内容训练在全面性上差距不大,具有梯度,有利于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措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套试题考试时限为40分钟,满分100分,共分为六大题。第一题,填空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归纳判断能力;第二题,我会判断对错,要求学生确凿把握所学内容,正确剔 除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做出自己的选择,第三题,我会选择,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书本上所涉及的知识加以正确的理解,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语言表述能力,第四题,我会连线,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第五题,我会看图填写出番茄的各个器官名称,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种子植物的器官的掌握情况。第六题,实践体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下列对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符合事实的是 A .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20km/h B .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lN C .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2g D . 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接近于100Pa 2. 2019年,宁波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城市居民小区可回收物有客垃圾共他垃圾内,将生活垃圾按图示分三类科学处置。居民常用的锌锰干电池,内含锌、碳、二氧化锰等物质,因含重金属元素不能随意丢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锌元素的符号是ZN B . 锌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C . 锌锰干电池属于化合物 D . 应将锌锰干电池放入“可回收物”垃圾箱 3. 科学家帕斯卡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图所示,在装满水的密闭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它子,然后在楼房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有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该实验说明影响水产生压强大小的因素是 A . 水的体积 B . 水的质量 C . 水的深度 D . 水的密度 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物对生态环境至关重要。近年来,宁波发生多起因树皮被剥导致树木死亡的案例。这主要是因为

A . 树皮的支持作用被破坏 B . 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部 C . 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不能向上运输 D . 有机养料不能由导管向上运输到茎叶 5. 如图为根尖结构模式图,与根不断生长有关的部位是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④ 6. 如图,小科用绳子拴着一石块,使石块绕手做圆周运动,若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石块将 A . 立即停止运动 B . 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做匀速圆周运动 D . 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止运动 7. 核桃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深受人们喜爱。如图,用一只手握住甲、乙两个核桃,逐渐增大握力,发现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则关于两核桃相互挤压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两核桃相接触部们受到的压强相等 B . 甲对乙的作用力小于乙对甲的作用力 C . 甲对乙的作用力没有使乙核桃发生形变 D . 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8. 在高山顶登高远眺时会看到四周有一圈“天地分界线”,即在高处看到的地平线。乘坐飞机时通过舷窗也可以看到这条“天地分界线”,如果飞机起飞不久还在继续爬升阶段,通过右边舷窗看到的应是下图中的

贵州大学期末成绩统计分析与试卷分析

贵州大学期末成绩统计分析与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秋季 课程名称 耕作学 学时 54 学分 3 开课院系 农学院 任课教师 曹国璠 课号 0901101044 成绩构成 平均分 84.4 最高分 98 最低 69 不参预计算 未通过原因 学生类别 1.分数分布直方图(左图) 2.标准均值:75 3.平均值:78.5 4.标准差:6.5 5.偏差:3.5 试题试卷定量分(包括每道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及标准差等项统计指标):12名同学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占24.49%;26名同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占53.06%;10名同学获得了中等成绩,占20.41%;1名同学获得了及格的成绩,占2.04%。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试卷难以适当,考试结果基本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没有条件使用试卷分析软件的课程,可暂时不做此项定量分析。 试卷质量及教学质量定性分析: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较好地回答问题,填空题、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的正确率最高;名词解释和简述题的正确率较高;相对而言,一些同学对论述题回答的不够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同学的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总体来看,教学效果好。 对今后教学的改进意见:多增加课堂讨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 任课教师签字: 日期 :2009年12月25日 2009年12月25 日 注:本登记表由任课教师填写,于下学期开学后第1周内交院系教学秘书,与学生考试试卷一并保存 备案。 注:有一位留级生姚元文的成绩为81分。

贵州大学成绩统计分析与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秋季 课程名称 耕作学 学时 54 学分 3 开课院系 农学院 任课教师 曹国璠 课号 0901101044 成绩构成 平均分 83.6 最高分 96 最低 74 不参预计算 未通过原因 学生类别 1.分数分布直方图(左图) 2.标准均值:75 3.平均值:78.5 4.标准差:6.5 5.偏差:3.5 试题试卷定量分(包括每道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及标准差等项统计指标): 注:没有条件使用试卷分析软件的课程,可暂时不做此项定量分析。 试卷质量及教学质量定性分析:出勤率较高,平时成绩较好,卷面成绩普遍比较高,总成绩也较高,说明教学效果好。 对今后教学的改进意见:多增加课堂讨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 任课教师签字: 日期 :2009年12月25日 2009年12月25 日 注:本登记表由任课教师填写,于下学期开学后第1周内交院系教学秘书,与学生考试试卷一并保存 备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旧屋基完小王丽仙 一、整体情况分析: 从整体情况看,题量适当,题型较灵活,知识面较广,难易结合,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充分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的科学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数据分析 参加考试44人,平均分52.49分,最高分59分,最低分18.5分,平均分与其他班级相差3分,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差距。 三、答题情况分析: 1、填空题,第五小题有的同学答得不正确,没有读懂题意,审题不认真,有答错的现象。第十小题个别同学有答错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判断题,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正确率在90%以上,个别学生有失误。此题失分很少,说明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第二小题有个别同学答错的,知识掌握的太死。 3、选择题,此题学生掌握较好,失分较少,第五小题有个别学生答错,对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 4、简答题,此题大部分学生答得较完整,个别学生答得不完整,有失分现象,概念没有搞清楚,知识掌握不牢。 实验题,大部分学生对实验方法掌握能够较好,但一部分学生不会总结,说明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需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四、主要存在问题 1、备课不充分,平常不善于观察、思考,判断力差。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概念不清。 3、实验教学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简答题好多学生答得不完整,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对本学科不重视。 五、改进措施:

1、加强对差生的辅导,与家长密切配合,对差生进行适当地训练,使之不断巩固和提高。 2、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训练,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加强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4、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学习《课标》,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爱学科学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