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自相矛盾》教案

《自相矛盾》教案

《自相矛盾》教案《自相矛盾》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文的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能联系生活理解“自相矛盾”。

2.能把故事读正确、流利通顺,能用自己的概括讲述小故事。

3.能读懂《自相矛盾》,认识故事情节设计时的“突转”技巧。

4.产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

【课前阅读五分钟】:1.三字成语:紧箍咒、一溜烟、铁公鸡。

2.四字成语:滥竽充数自相矛盾画龙点睛画蛇添足。

3.五字成语:桃李满天下一物降一物疾风知劲草。

4.六字成语:过五关斩六将百思不得其解迅雷不及掩耳。

5.七字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赔了夫人又折兵。

6.八字成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7.九字成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识“成语”1.刚才我们读的都是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吗?2.成语是相对固定的词组或句子,有的来源于: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我们再来读几个四字成语,图文结合看看他们的来源。

(1)望梅止渴(2)画蛇添足(3)嫦娥奔月(4)学而不厌3.翻开书,看看我们今天要学的三个成语,都是来源于……我们学过《一路花香》,知道寓言故事有个特点,一般会用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正因为有这些相同点,这三个故事被安排在了一课当中——《成语故事》。

二、初读故事,感知内容。

1.认认真真读故事,把故事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做个记号。

读完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读给你的同桌听。

同桌裁判一定要认真听哦。

2.读后学习词语。

3.故事,故事,是以“事”为中心的,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喜欢的那个故事吗?4.看,我们把小小的'寓言故事读得更“小”了,还认识了不少字。

那么下面的句子,你能读正确吗?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只因太夸口,被人将了军。

可笑是南郭,鼓腮吹假音,蒙骗怕被抓,只好跑了人。

画家张僧繇,墙壁画龙身,逼真少神韵,点睛龙入云。

读完你发现了这些句子不但含有本课生字,还……三、读懂故事,把握情节。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通用11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通用11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通用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寓言二则自相矛盾二、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1)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一、看图猜画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好,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来猜几个成语。

看谁的反应最快。

(课件依次演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内容的图片)。

2、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

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

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

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

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

(板书:寓言)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听出来了,这是个故事,但里面藏着一个道理。

)板书:故事、道理那你们想想,要学好一则寓言,就要先学它的什么?再去干什么啊?师:真好!你连学习方法都告诉我们了。

(板书:学、明)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 板书:自相矛盾)(读题)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师:第一步我们就来读准读通这个故事。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文中有两句话很容易读错,你可要仔细哦。

师:同桌再互相读一读,听听他读对了吗?如果你的伙伴有困难,就帮他练一练。

师: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读?大家仔细听,听听他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了吗?2、第二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生字词,你认识并理解了吗?(1)(课件依次演示生字词)生读字词:戳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好,我们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

《自相矛盾》教案(精选3篇)

《自相矛盾》教案(精选3篇)

《自相矛盾》教案(精选 3 篇)第一篇:《自相矛盾》教案《自相矛盾》教案一、导入:教师说两句前后矛盾的话,让学生评一评。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真正好,阳光明媚,大雪纷飞。

2.我们班有 85 名同学,今天上课来了 45 名同学,四五班的同学总算都到齐啦。

(评:王老师今天说话前后矛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犯过这种毛病,我们如果去追溯说话前后矛盾的鼻祖,我们可以从战国时期一个卖兵器的楚国人说起。

自相矛盾的故事便由此而来。

二、初读课文1.认识矛和盾。

(板书矛盾)现在,我们就走进这个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先试着自由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做个标记。

指名读(3)3..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件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文言文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和韵味,现在坐好拿好书,听老师读.(范读)(出示画出节奏的图片)4.怎么样,自己想试试吗?指名读,纠正读音。

(3 个)5 小老师领读。

(2 个)6.齐读。

读文言文和读平时的文章感有什么不同?(不好读,拗口,有的句子不懂。

)那我们怎么办呢?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读准了字音与读出了节奏,读出了古文的韵味, 我们完成了诵读的第一阶段.学习古文的一个法宝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我们通过读把故事读懂,把道理读明白,三、悟读感知明大意。

过渡:怎么样读懂文言文的意思呢?结合大意去理解文言文,是最有效果的方法,大意和文言文相对应着诵读,文言文的意思就明白了。

1、自由读大意。

2、师生对读。

教师读古文,一个学生读大意3、同桌互相练习读,一个读古文,一个读大意。

4、指名读。

(一个读古文,一个读大意)5、男女生对读大意与古文。

6、读懂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大意。

考你读懂了哪些词?(鬻)(誉(陷)(弗能)四、细读品味,明道理。

1什么是夸耀?(夸大,炫耀)2还原一下现场:他是如何夸耀他的盾和矛呢?3指导学生活灵活现地读。

谁来当当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你来。

看来你是初次经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的还不够。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精选8篇)精选全文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精选8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精选8篇)《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认识“戳”,理解“夸口”、“哑口无言”并造句。

2、读懂课文,感悟寓意。

3、通过说、问、演、写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许多成语。

今天,我来考一考大家,看谁的成语积累最丰富。

2、成语积累练习,男女分组抢答:含有数字“一、二、三……十、百、千、万”的成语。

3、在你所学过的成语中,你觉得哪一个成语最好玩,最有意思?说一说。

4、看来大家掌握的成语真多。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来自寓言故事中的成语故事,叫《自相矛盾》。

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中有一个生字比较难写,请大家看老师板书:戳chuo。

指导读准音,认清形。

(第一声,左上羽的变形,左下住多一横,右边是它的部首戈。

)谁来用它组词?戳穿,戳破。

动作演示“戳穿”。

2、那么,《自相矛盾》中,是什么戳什么呢?请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

放动画。

3、打开书,自由朗读,然后检查,正音。

4、我发现有一个词,在那个楚国人说话前两次出现,那就是“夸口”。

板书。

指导读楚国人的话,理解并造句。

他两次分别夸什么的呢?指名答。

(板书矛:天下第一。

盾:举世无双。

)5、这个楚国人这样叫卖他的矛和盾,你听出了什么?听出矛盾来啦。

指名说。

6、是啊,旁观的人也听出来了,有个人听不下去了,问了楚国人一个问题: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句子: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指导读出感情。

7、“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用换词法理解并造句。

那个楚国人____,回答不出来了。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1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默读和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态度,防止逐字逐句地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本案主要通过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领读、配乐朗诵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读通、读顺文言文,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在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内容,明白道理;知道“自相矛盾”这一成语来自寓言故事,体现学习的延展性。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收集矛和盾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图导入,走近古文1.激趣:老师知道同学们读了很多的寓言故事,现在,我来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2.课件出示寓言故事对应的图片。

(依次出现《掩耳盗铃》《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的故事中的图片)3.引导学生回顾这几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4.出示图片《自相矛盾》。

(1)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2)这个人手里分别拿的是什么?(3)观看矛和盾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介绍矛和盾。

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认识矛和盾,为学文做好铺垫。

5.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文言文《自相矛盾》,感受古文语言的韵味。

(相机板书:自相矛盾)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寓言故事导入,复习故事的同时明白寓言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小道理,为学习课文埋下伏笔。

二、初读古文,识字读文1.引导学生交流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学习方法。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4篇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4篇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4篇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4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

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

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

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引导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农夫和蛇》等。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板书课题: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

4、理解题目: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矛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护自己的盾牌。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8226;难一》。

)5、简介作者韩非子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

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多篇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多篇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多篇《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三篇《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画一画1.读课题2.围绕“矛盾”展开教学(1)见过矛吗?干什么用的?请同学上来画一画。

再请同学画一画盾,说说用处。

读一读(2)文中卖矛又卖盾的楚国人是怎么向围观的人推销自己的矛和盾的?“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用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轻声读读这两句话,比较比较,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

你们都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破绽,可那个楚国人认识到了吗?他还在那儿——(夸口)指名读出“夸口”的语气。

(3)就这么洋洋自得地夸口着,可后来怎么张口结舌了呢?相机出示:“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言外之意是什么?(4)楚国人张口结舌的一刹那,心里在想什么?(5)现在你知道什么叫“自相矛盾”了吗?(6)这个故事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说一说你周围的人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呢?你打算怎样劝导他?编一编这是一个靠卖矛和盾为生的楚国人,因为这件事情,他的生意变得非常冷清,他在家中好好想了一想,决定改变自己以往的言行,他后来会怎样做生意呢?他的生意怎么样呢?聪明的孩子们,你能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编吗?演一演编完故事演一演。

课后练习:1.用“自相矛盾”说一句话。

2.修改前后矛盾的语句:3.读读自己平时的练笔,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尝试修改。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2一、看图猜画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好,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来猜几个成语。

看谁的反应最快。

(课件依次演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内容的图片)。

2、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

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

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

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京市21世纪教材第五册26 寓言二则自相矛盾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1)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一个人拿矛和盾的图
自相矛盾
我的矛我的盾
锐利坚固
什么盾什么矛
戳得穿戳不穿
(五)通过表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1、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分角色全员参与表演。

2、有层次的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练习。

1、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内容提出问题,用“寓言百宝箱”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

2、根据学生的兴趣,老师做重点知识的讲解。

同时,把知识卡送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后自学。

课后评析:
在崇文区教研室老师的支持帮助下,这节课在教学环
节的设计上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在课上收获颇丰,课堂上,许多教学环节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一)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上有所尝试。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每个老师都在研究探讨的问题。

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的以下几个环节体现得很充分:
在这套教材中,“寓言”是第一次出现在课题中。

什么是“寓言”,老师没有生硬的灌输给学生,而是借助电脑的帮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寓”里藏着道理,“言”是用言语讲述的故事。

在朗读指导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感悟,鼓励孩子进行个性化朗读。

不管他突出强调哪一个词语来体现夸口,老师都给予肯定。

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在评价中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在评价中增加孩子的自信。

为了帮助学生深化对寓意的理解,教师设计了表演这一环节。

表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角色。

而老师呢,与学生是平等的,也参与到学生的表演当中顺势而导,导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使表演不是对课文内容的机械重复,而是有延伸、有升华。

(二)充分开发、利用教材,注重语文三维目标的训练。

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来。

训练的味道要弄,育人的意识要强,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也要体现。

例如:在导入环节,老师不光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寓言,还交待了学习寓言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

在生字学习中,尽可能的扩大学生学习的信息量。

“盾”字的演变过程,展示了汉字造字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趣味性。

“把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连词成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些设计既体现了语文基本能力训练,又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为了突破难点,老师将这个人夸口叫卖的两句话以结构图的方式出现,引导孩子抓住这两句话中的质问点进行文本对话。

师生合作的学习方式降低了学生表达的难度,有效的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思维进行梳理,为寓意的理解搭设了桥梁。

寓言百宝箱,更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的同时,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品质,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为教与学服务。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都得到了体
现。

猜谜导入、课文动画、“盾”字的演变过程,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本对话和寓言百宝箱两个环节,媒体的交互功能又为学生的学习搭设了平台。

在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和“寓言百宝箱”两个教学环节,老师充分利用学易这套设备的反馈功能,使学生能够全员参与教学。

同时,它的统计功能又可以使教师掌握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总之,上述教学设计体现了教育新理念,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