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作用于传入神经系统药物(局麻药)

合集下载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1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1
28
二、常用的局部麻醉药
(二)盐酸利多卡因 昔罗卡因、赛罗卡因
Lidocain Hydrochloridum Xylocaine
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制。
目的与要求:
掌握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制; 掌握各种局部麻醉药的理化特性、 作用特点、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6
一、局部麻醉药概述
(一)概念
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是一类在低浓度时 能选择性、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干或神经末梢冲动 与传导,使其所支配的相应组织暂时失去痛觉的 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于传入神经,即感觉神经。
15
一、局部麻醉药概述
皮肤、粘膜
传入神经
药 物
表 面


常用药物:丁卡因、利多卡因。
16
一、局部麻醉药概述
2、浸润麻醉 ——
将药液注入手术部位的皮内、皮
下、肌层组织、浆膜,使用药部位的
感觉神经纤维及末稍麻醉,感觉不到
疼痛的刺激。
此法适用于各种
浅表小手术,兽医临床常用。
17
一、局部麻醉药概述
浸润麻醉
传入(感觉)
局麻药作用点
中枢
运动
副交感
交感
脏器
感受器
肌肉
7
一、局部麻醉药概述
(二)作用特点
局麻药麻醉作用与神经纤维的粗细、分布的深 浅及有无髓鞘等有关。
对细的神经纤维比粗的神经纤维起效快。
感觉神经纤维最细,多分布在表面,大多数无
髓鞘,故容易被麻醉。
运动神经(传出神经)
纤维较粗,且分布在神经干的深层,只有在较高的
上节回顾
中枢兴奋药 1、大脑兴奋药——咖啡因 2、延脑兴奋药——尼可刹米 回苏灵 3、脊髓兴奋药——士的宁

药理部分(1)

药理部分(1)

一、名词解释:兽药典:依据《兽药管理条例》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是国家监督管理兽药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不良反应:临床使用药物防治疾病时所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产生有害的作用,统称为不良反应。

首过效应:内服给药时,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胃肠道酶和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

二、写出以下药物对应的中文通用名称并简述功效Albendazole:阿苯达唑;丙硫咪唑:为高效广谱驱虫药,系苯骈咪唑类药物中驱虫谱较广,杀虫作用最强的一种。

对线虫、吸虫、绦虫均有高度活性,而且对虫卵发育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Amoxicillin:阿莫西林: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效力不及青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布氏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等作用较强。

Aspirin: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Atropine:阿托品:平滑肌,可使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平滑肌松驰,尤其是内脏平滑肌与瞳孔平滑肌;腺体,可使唾液腺、气管及汗腺分泌减少;心、血管系统,大剂量阿托品可以扩张外周及内脏血管,解除血管痉挛;中枢作用,大剂量阿托品应用后可产生明显的中枢兴奋作用,兴奋呼吸中枢、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和感觉区。

临床应用有: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治疗胃肠道及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解毒,用于有机磷药物的中毒解救,和拟胆碱药物的中毒;作为麻醉前给药,抑制腺体分泌。

Enrofloxacin:恩诺沙星:本品为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又名乙基环丙沙星,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对支原体有特效。

Epinephrine: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心肌收缩力增加,传导加快;对血管的作用,使皮肤粘膜内脏的血管收缩,骨骼肌中的大血管扩张;对血压影响,由于心脏收缩加强,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对代谢影响,增加细胞耗氧量,促进糖元分解,升高血糖,加速脂肪分解。

局麻药(本科)

局麻药(本科)



局麻药被吸收或被直接注入血管时,
可产生全身作用。血药浓度达一定水平 时,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及其他器官功能,是造成局麻药不良反
应的主要原因!
不 良 反 应
中枢神经系统: 低浓度抑制:有镇静、眩晕、知觉迟钝或意 识模糊等 高浓度中毒:先兴奋后抑制 眩晕、烦躁、震颤→神志错乱、惊厥→昏 迷、呼吸麻痹。

抗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布比卡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upivacaine
酰胺类长效、强效局麻药
稳定,用途广

常用量对心血管功能无明显影响。偏大 时→BP↓,脉搏↓ 毒性与丁卡因相当,比利多卡因大4倍。 心脏毒性尤应注意!严重可致室性心律 失常!

罗哌卡因

ropivacaine
新型长效酰胺类 对感觉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纤维(分离 明显),术后运动障碍迅速消失 对CNS和心脏毒性均比布比卡因小,麻醉 效果确切 低浓度用于急性疼痛;高浓度用于硬膜 外和神经阻滞。 有血管收缩作用,无需加肾上腺素。
局麻简史
可卡因:COCAINE 1855年由Gaedicke在古柯叶中分离 1860年由Albert Neimann纯化 1884年由维也纳眼科大夫Carl Koller 首次报告用于眼科表面麻醉 1898德国神经外科医生August Bier首次实施腰麻 1904年 einhorn合成酯类局麻药普鲁卡 因,毒性小; 1943年 lofren合成了酰胺类局麻药利多 卡因。
水疏脂性,影响药物解离度。



根据中间链不同分类: 酯类:普鲁卡因、丁卡因、可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
该神经支配的区域麻醉,感觉丧失,阻 断传导。
此法用药量少,麻醉范围较广。常 用于跋行诊断、四肢手术及腹壁部外科 手术等。
18
一、局部麻醉药概述
传导麻醉
药物
针头
传入神经
19
一、局部麻醉药概述
4、硬膜外腔麻醉 ——(椎管内麻醉)
将药液注入硬脊膜外腔,阻断通
过此腔穿出椎间孔的脊神经,使后躯
麻醉。
临床用于难产、剖腹产、
1、表面麻醉—— 将穿透性较强的局麻药液滴于、涂
布或喷雾在黏膜表面,使黏膜下感觉神 经末稍产生麻醉。
适用于眼、鼻、咽喉、气管、尿道 等黏膜部位的浅表手术。
要求用于表面麻醉的药物穿透力强, 对黏 膜无损害作用。
14
一、局部麻醉药概述
皮肤、粘膜
传入神经
药 物
表 面


常用药物:丁卡因、利多卡因。
15
一、局部麻醉药概述
为最早合成的毒性较小的局麻药,常用 盐酸盐。
H2N
CO ( CH2 )2HN ( C2H5 ) ·HCl
C11H16N2O1 ·HCl
23
二、常用的局部麻醉药
(一)盐酸普鲁卡因
[理化性质]
其盐酸盐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 味微苦,闻后有麻痹感。易溶于水,略溶于乙 醇。
水溶液不稳定,遇光、热及久贮后,色逐 渐变黄,深黄色的药液局麻作用下降。应避光 密封保存。
(一)概念
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是一类在低浓度时 能选择性、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干或神经末梢冲动 与传导,使其所支配的相应组织暂时失去痛觉的 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于传入神经,即感觉神经。
传入(感觉)
局麻药作用点
中枢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local anaesthetics),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的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与传递的药品,简称“局麻药”。

在保持一是清醒的情况下,可逆的引起局部组织痛觉消失。

一般的,局麻药的作用局限于给药部位并随药物从给药部位扩散而迅速消失。

局麻药的应用方法1. 表面麻醉(topical anaesthesia)2. 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esthesia)3. 传导麻醉(阻滞麻醉,conduction anaesthesia,block anaesthesia)4. 蛛网膜下腔麻醉(脊麻,腰麻,subarachnoid anaesthesia,spinal anaesthesia)5. 硬脊局麻作用局麻药的作用与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的直径大小及神经组织的解剖特点有关。

一般规律是神经纤维末梢、神经节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部位对局麻药最为敏感,细神经纤维比粗神经纤维更易被阻断。

对无髓鞘的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低浓度时可显效。

对有髓鞘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则需高浓度才能产生作用。

对混合神经产生作用时,首先消失的是持续性钝痛(如压痛),其次是短暂性锐痛,继之依次为冷觉、温觉、触觉、压觉消失,最后发生运动麻痹,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时,首先阻断自主神经,继而按上述顺序产生麻醉作用。

神经冲动传导的恢复则按相反的顺序进行。

编辑本段作用机制目前公认的是局麻药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性Na+通道(voltage-gated Na+ channels),使传导阻滞,产生局麻作用。

局麻药的作用具有频率和电压依赖性。

膜常用局麻药1.普鲁卡因(procaine)是常用的局麻药之一。

对粘膜的穿透力弱。

一般不用于表面麻醉,常局部注射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普鲁卡因在血浆中能被酯酶水解,转变为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乙氨基乙醇,前者能对抗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故应避免与磺胺类药物同时应用。

作用于传入神经系统的药物局麻药

作用于传入神经系统的药物局麻药
局麻药可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如创伤 后疼痛、手术后疼痛、肿瘤疼痛等,通过阻 滞神经传导,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镇痛分娩
在分娩过程中,使用局麻药可减轻产妇的分 娩疼痛,提高分娩过程的舒适度。
其他应用
神经阻滞
局麻药可用于阻滞神经传导,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如治 疗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抗休克治疗
在休克状态下,使用局麻药可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注, 缓解休克症状。
局麻药可以阻滞神经冲动的去极化过程,从而抑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局麻药对神经膜通道的影响
抑制钠离子通道
局麻药可以抑制钠离子通道的活性,从 而影响钠离子的通透性,抑制神经冲动 的传导。
VS
抑制钙离子通道
局麻药可以抑制钙离子通道的活性,从而 影响钙离子的通透性,影响神经冲动的传 导。
02
局麻药的种类和特点
在疼痛治疗中,局麻药常用于神 经阻滞,以缓解疼痛和控制不良 神经反射。
在分娩和手术中,局麻药用于椎 管内麻醉,以减轻疼痛和提供良 好的手术条件。
04
局麻药的副作用和注意事 项反应,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
详细描述
过敏反应是局麻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通常在给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 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 。
利多卡因
药理作用
利多卡因是一种常用的局麻药,它主要通过抑 制神经纤维的传导来达到麻醉效果。
用途
利多卡因常用于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 等。
不良反应
利多卡因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等,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 。
布比卡因
01
02
03
药理作用
布比卡因是一种长效局麻 药,它的麻醉效果比利多 卡因更强,作用时间更长 。

药理学第四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药理学第四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2021/2/6
8
1. 自主神经的生理功能
支配器官
交感神经作用
副交感神经作用
循环器官 呼吸器官 消化器官
2021/2/6
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增强, 冠状血管血流量增多,内脏 和皮肤血管收缩,肝血管收 缩,骨骼肌血管舒张,血压 升高
心率减慢,心收缩 力减弱,冠状血管 血流量减少,血压 下降
支气管舒张
支气管收缩,粘膜 分泌增多
酰胆碱,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
和少量去甲肾上腺素。
2021/2/6
21
2021/2/6
22
(三)多巴胺能神经(dopaminergic nerve) 支配肾血管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神经末梢 释放多巴胺(Dopamine),使肾血管扩张。
(四)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 (nonadrenergic noncholinergic neurons, NANC):属肠神经系统,末梢释放肽类和 嘌呤类,如ATP、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 神经肽Y、γ-氨基丁酸、P物质和NO等。这 些递质又称共递质(cotransmitters)
2021/2/6
11
(二)运动神经
运动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运动神经自 中枢发出后,中途不换N元,直接到达 骨骼肌。运动神经无节前和节后纤维之 分。
2021/2/6
12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一、神经信号传递的基本概念
神经的信号传递过程:神经冲动→突触→突触 前膜兴奋→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其它:多巴胺(dopamine,DA),三磷酸 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
2021/2/6
19
二、传出神经按所释放神经递质分类

药物化学重点

药物化学重点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异戊巴比妥的用途:中枢镇静催眠药。

•异戊巴比妥的体内代谢:主要发生在5位、氧化。

•比拟同类药物:得出结论1、5-位取代基的不同,构成不同的巴比妥类药物。

2、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强弱和起效快慢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

--解离度对之的影响:Pka越大,药物的未解离率越大,分子态药物越多,药物越易进入中枢,起效快。

--脂水分配系数对之的影响:P越大,药物越易进入中枢,起效快。

3、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时间长短,与药物的体内代谢速度有关。

•5位取代基构造为饱和烷烃或芳烃-长效药物•5位取代基构造为有支链烷烃---中效药物•5位取代基构造为不饱和烷烃---短效药物•巴比妥类药物的5位取代基必须为双取代•名词解释:构效关系、前药•地西泮的构造归属、用途。

•地西泮构造特征:1、母体为苯并-(1,4)-二氮卓2、1,2位为酰胺键3、4,5位为亚胺键•地西泮的理化性质:1、1,2位酰胺水解为不可逆反响〔酸性条件下水解〕2、4,5位亚胺水解为可逆反响〔酸性条件水解,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缩合〕•口服地西泮,4,5位造成的开环不影响生物利用度,为什么?•口服地西泮,1,2位水解造成的开环是该类药物不稳定,作用时间短的原因。

•地西泮的构造改造,主要是增加1,2位的稳定性。

方法主要有在7位引入吸电子基团和在1,2位引入环•其它的镇静催眠药:三唑仑〔苯并二氮卓类〕,唑吡坦•通过体内代谢发现的药物:奥沙西泮、替马西泮、劳拉西泮第四节抗抑郁药•1、抑郁症的生化病因为:脑内5-HT、NA的浓度降低。

•2、抗抑郁药按照作用机制分类:•(1)NA(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2)5-HT重摄取抑制剂•(3)单胺氧化酶抑制剂•3、丙咪嗪的结构归属,用途•4、氟西汀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用途第五节:镇痛药•1、吗啡的结构特征•2、吗啡的理化性质:酸碱两性,有还原性(氧化产物:伪吗啡(毒性)、N-氧化吗啡),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3、吗啡的作用机制:阿片受体激动剂•4、阿片受体的分类及活性•5、镇痛药的研究方向•6、吗啡的结构修饰产物:可待因•7、吗啡的结构改造产物:(1)保留A、D环,哌替啶,阿片μ受体激动剂(2)保留A环、D环开环,美沙酮,阿片受体激动剂(3)保留A、B、D环,喷他佐辛,阿片k受体激动剂•8、镇痛药的共同结构特征•8、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啡第三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第三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1、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的分类:〔1〕作用于传入神经系统的药物:局麻药〔2〕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影响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受体【拟〔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H1受体拮抗剂】2、拟胆碱药:是一类具有与乙酰胆碱相似作用的药物按作用机制分:胆碱受体冲动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用途:用于治疗胆碱能神经兴奋性低下引起的病理状态3、胆碱受体分为:M 受体和N 受体,M受体又称为〔〕受体;N受体又称为〔〕受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作用】
为酯类短效局麻药,能阻断各种神经的冲动传导;对组织无 刺激性,但亲脂性低,粘膜穿透力弱,不能用于表面麻醉; 具有扩张血管作用,注射给药后,吸收快,给药1~3分钟内 开始作用,维持30~45分钟,加入少量肾上腺素能延长作用 时间;吸收后小剂量表现轻微中枢抑制,大剂量时出现兴奋; 能降低心脏兴奋性和传导性。
【临床应用】
1)表面麻醉 0.5~1%等渗溶液用于眼科;1~2% 溶液用于鼻、咽部喷雾;0.1~0.5%溶液用于泌尿 道黏膜麻醉。 2)硬膜外麻醉 用0.2~0.3%等渗溶液。 3)丁卡因可与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可配成混合液 应用。

利多卡因(lidocaine,赛罗卡因,xylocaine)
【理化性质】
封闭疗法注意事项
操作时必须保定好患畜,尤其是四肢的封闭,防止事故 的发生。 针刺点和针刺深度越准确,效果越好。
封闭前,对针刺部位、针头和手指必须严密消毒。封闭 后对针孔也应严密消毒,防止感染。
在封闭局部有炎症的疾病时,加入青霉素和地塞米松溶 液,可提高疗效,但在稀释青霉素时,普鲁卡因溶液的 浓度不应超过0.5%。
【药理作用】
属酰胺类中效局麻药。局麻作用为普鲁卡因的1~3倍,穿透 力强,作用快,扩散广,对组织无刺激性,扩张血管作用不 明显,作用时间长(约1~2小时)。 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抑制作用,还能抑制心室自律性, 缩短不应期,故可治疗心律失常。但治疗量时,不影响房室 传导。
【不良反应】
对患有严重心传导阻滞动物禁用,肝、肾功能不全 及充血性心衰动物慎用。
药用其盐酸盐。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有麻感,易溶于 水,水溶液稳定。
【体内过程】
易被吸收,表面给药或注射给药1小时内有80~90%被吸收, 与血浆蛋白暂时性结合率为 70% ;进入体内大部分先经肝微 粒体酶降解,再进一步被酰胺酶水解,最后随尿排出,少量 出现在胆汁中,大约 10~ 20%以原形随尿排出;能透过血脑 屏障和胎盘。
【理化性质】
常用其盐酸盐。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有麻感, 有吸湿性,易溶于水。
【药理作用】
为酯类长效局麻药。脂溶性高,组织穿透力强, 与神经组织结合快而牢。麻醉作用强度是普鲁卡 因的 10 ~ 15 倍。麻醉时效比普鲁卡因长 1 倍,可 达3小时左右。
【不良反应】
毒性大,安全范围小,毒性比普鲁卡因大2-4倍。 因药物穿透力强,易吸收,而且代谢慢,易发生 毒性反应。
作用于传入神经系统的药物
一、传入神经概述
二、局麻药作用特点及作用机理
三、局麻方法
四、常用局麻药
一、传入神经概述
神经系统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 中枢 神经系统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植物性神经
副交感神经
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传入(感觉) 感受器
中枢
交感
运动
副交感
肌肉
脏器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就是指作用于传 入、传出神经,使传入、传出神经的功能加 强或抑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类药物。
罗哌卡因(ropivacaine)
长效局麻药。高度的运动/ 感觉神经分离阻滞术后运 动神经阻滞迅速恢复
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心脏 毒性均比布比卡因小,麻醉 效果确切,作用时间长。
低浓度: 分娩、术后镇痛 高浓度:硬膜外阻滞、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脊髓麻醉
神经阻滞
普鲁卡因复合麻醉
局麻药 普鲁利多丁卡因,钠流受阻麻神经。 穿透强度有差别,临床使用防过敏。
【不良反应】
毒性小,安全范围大;避免与琥珀胆碱合用,会增加琥珀胆 碱的毒性(两具有竞争血浆AchE作用);避免与磺胺药物合 用(代谢物PABA能对抗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人偶见过敏 反应。
【临床应用】
常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药液中常 加肾上腺素,只能维持30-45分钟。
特点:
1. 毒性较小,水溶液不稳定,不耐热;
2. 脂溶性低,只作注射用药;作用时间短(0.5-1h) 3. 穿透力和局麻作用均较弱,不用于表面麻醉 ; 4. 临用前应加入少量AD,目的是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和 减少不良反应; 5. 其代谢产物PABA可拮抗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 6. 易发生过敏反应,用药前应做皮试。
丁卡因(tetracaine,地卡因,dicaine)
【临床应用】
适用于各种局部麻醉,应用时常加入1:10万的盐酸肾上腺素; 静滴或静注用于抗心律失常。

布比卡因(bupivacaine,麻卡因,macaine) 特点:
1. 麻醉作用强,持续时间长,局麻作用比利多卡 因强4-5倍,可维持5-10小时。
2. 主要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不用于表面麻醉和腰麻 3. 严重心脏毒性。
常用于后躯部和后肢手术。 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主要危险是呼吸麻痹和血压下 降,可用麻黄碱预防。
硬膜外腔麻醉
蛛网膜下腔麻醉
硬脊膜
蛛网膜
封闭疗法
将不同剂量和不同浓度的局麻药注射于患部周围或神经通路, 利用局麻药的良性刺激和调节神经营养机能的作用,从而促进 疾病痊愈的一种治疗方法。 封闭疗法中局麻药的作用: 1)可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使紧张的神经得到休息和调整; 2)对神经系统有微弱的刺激作用,调节神经营养机能,改善 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 3)可使被炎性产物刺激而收缩了的血管舒张,也能使被舒张 了的血管收缩。 封闭疗法常用局麻药:普鲁卡因
同一部位注药 其吸收率与该部位的血流灌注有关
2、分布
局麻药的分布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各 组织器官的血流量 时效短的局麻药 二室模式
时效长、脂溶性高
三室模式
3、生物转化与排泄
酯类局麻药 假性胆碱酯酶水解 原形排出
酰胺类局麻药
肝微粒酶、酰胺酶分解 肾

普鲁卡因(procaine,奴佛卡因,Novocaine)
四、常用局麻药
常用局麻药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两大类。
CH3
O
H2N COCH2CH2N(C2H5)2
O
NHCCH2 N(CH3)2 CH3
普鲁卡因
C4H9 N H
O
COCH2 CH2 N(C2 H5)2
CH3
利多卡因
O N C4 H9
NHC
丁卡因
CH3
布比卡因
局麻药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 常用局麻药的化学结构中: • 一个亲水性胺基(体内离子化)

一个亲脂性芳香基团,易结合作用部位
• 两者通过酯键或酰胺键相互联接。 • 芳香酯类:R-CO-O-R1;酯酶易水解 可卡因、普鲁卡因、丁卡因 • 酰胺类:R-NH-CO-R1;稳定
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体内过程
1、吸收
剂量、注药部位 血管收缩药 影响血药浓度 不同部位注药后血药浓度: 肋间>骶管>硬膜外>臂丛> 蛛网膜下腔>皮下浸润
表面麻醉
将穿透力较强的局麻药撒滴、涂布或喷雾于 黏膜表面,使黏膜下感觉神经末稍产生麻醉。 适用于眼、鼻、咽喉、气管、尿道等黏膜部 位的浅表手术。 用于表面麻醉的药物要求穿透力强,对黏膜 无损害作用。常用药物:丁卡因。
皮肤、粘膜
药 物
传入神经
浸润麻醉
将药液注射于手术部位的皮内、皮下、肌 层组织、浆膜,使用药部位的感觉抑制心血管系统
• 主要是血管扩张和心脏抑制 • 心脏抑制:抑制心收缩性、传导性、自律性,血压 骤降和死亡。 • 扩张外周血管:扩张小动脉。吸收增多,易引起毒 副反应。 • 小剂量的局麻药也可能引起死亡,原因可能与局麻 药抑制心脏正常起搏点引起室颤等有关。
开始时的血压上升及心率加快是中枢兴奋的结果,以后表现 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传导阻滞直至心搏停止。 心肌对局麻药耐受性较高,中毒后常见呼吸先停止,故宜采 用人工呼吸抢救。
3)、平滑肌
• 舒张平滑肌:消化道、血管、呼吸道。
• 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脊膜外麻醉:影响自主神经 系统,平滑肌张力增加。
4)、过敏反应
• 结合血浆蛋白,引发变态反应。 • 直接刺激肥大细胞,引发过敏样反应。 • 临床:荨麻疹、支气管痉挛、血压下降。
三、局部麻醉的方法*
表面麻醉 浸润麻醉 传导麻醉 硬膜外腔麻醉 蛛网膜下腔麻醉 封闭疗法
种形式存
在受pH的 影响。
局麻药的吸收作用
局麻药所需要的作用是局部作用,不希望药 物吸收,如果局麻药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
循环,称吸收作用。吸收作用可引起全身反
应,这实际上是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1)、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药量小:镇静、眩晕、意识模糊 药量大: 抑制中枢抑制性神经元,中枢 兴奋 神志错乱、肌肉震颤、抽搐、惊厥。 药量加大:同时抑制中枢抑制和兴奋性神经元 转入昏迷,呼吸麻痹,导致死亡。 • 局麻药引起的惊厥是边缘系统兴奋灶扩散,抑制减 弱所致。禁用中枢抑制性药物。 • 苯二氮唑卓类:加强边缘系统GABA能神经元的抑 制作用,对抗局麻药中毒性惊厥强于巴比妥类。
局麻药作用下各种感觉消失的先后顺序 是:
痛觉 冷觉 温觉 触觉 压觉
运动神经 感觉的恢复则以相反顺序进行。
局麻药作用机理
安静状态: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 传导有赖于神经细 胞膜对离子通透性 的一系列变化。在 没有冲动的时候, 钙离子与细胞膜上 的磷脂蛋白结合, 阻止钠离子内流。
疼痛的产生:
当神经受到刺激兴 奋时,钙离子离开 结合点,钠离子通 道开放,钠离子大 量内流,钠离子带 有正电,产生动作 电位,使电位升高, 从而产生神经冲动 与传导。
脏器
局麻药作用特点
局麻药的麻醉作用与神经纤维的粗细、分布的深浅 及有无髓鞘等有关。 局麻药对细的神经纤维比粗的神经纤维起效快。 1 )感觉神经纤维最细,多分布在表面,大多数无 髓鞘,故容易被麻醉。 2 )运动神经(传出神经)纤维较粗,且分布在深 层,只有在较高药物浓度下才能被波及影响到运动 神经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