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脑梗死108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无症状脑梗死36例分析

无症状脑梗死36例分析

无症状脑梗死36例分析无症状脑梗死(SBI)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死,常见于老年患者,是指无卒中病史,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头颅CT、MRI或尸检发现梗死灶,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无卒中史人群存在的脑梗死灶,二是卒中患者存在的不能解释其症状、体征的梗死灶,其病灶大多为小而深,在CT上具有“腔隙”特征。

随着头颅MRI广泛应用,检出率高达70%[1]。

病变多累及基底节或内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是危险因素,SBI可演变成有症状脑卒中或发展为血管性痴呆,故防治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5~2006年收治的36例SBI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其中无卒中症状无卒中病史,头颅CT或MRI发现有梗死灶者14例,男性11例,年龄在42~76岁,平均65.2岁,女性3例,年龄在46~70岁,平均60岁,男女比例为3.7:1,有卒中症状或卒中病史,头颅CT或MRI发现有与其症状体征无关的梗死灶22例,男性16例,年龄在46~78岁,平均67岁,女性6例,年龄在48~70岁,平均62.5岁,男女比例为2.6∶1。

2 临床表现SBI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非特异性症状包括头痛11例,头晕、头昏23例,主观感觉肢体麻木3例,无力4例,笨拙1例,健忘7例,假性球麻痹1例,反应迟钝19例。

3 讨论3.1 发病率国外报道数据不一,SBI发病率为5.9%~ 28.1%,比有症状脑梗死高5倍。

目前随MRI广泛应用,老年人中头颅MRI发现率高达47%,且男性多于女性[2];SBI在美国1990年脑血管病新分类标准中被列为第一种脑血管损害[3],Vermeer等提出,MRI上有1个或多个梗死的证据,但没有相应的卒中或短暂的脑缺血发作史,即可诊断为SBI。

实际上,SBI并非真的无脑缺血症状,多数患者经仔细询问病史,可发现相关症状,如头痛、头晕占72%,其次为肢体麻木占8%。

3.2 急性脑梗死病例中可发现10%~30%的患者有症状以外的梗死病灶存在,可以是新鲜的,也可以是陈旧的,但患者完全无主诉,病灶多发生在基底节、脑室周围的白质,其次为丘脑、脑干、皮质下、白质及小脑等,这些部位变为腔隙性脑梗死的好发部位,但对于一些较小病灶,特别是直径<5mm的病灶要与其他一些情况相鉴别,如血管周围腔扩血管扩大、胶质增生、血管畸形和脱髓鞘改变等。

无症状性脑梗死81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无症状性脑梗死81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8.:E7<:G O797 :97.:7M OE:J .G8E9E< L=;PE<7M OE:J <E;=ME8E<7 .<M >=AA=O7M @8 ;=97 :J.< " C7.90 :.+;"-+
(/’ 0 12 ) (’& 0 /2 )=< E;.BE<B 0 )J7 E<LEM7<L7 => R(- O.G (/" 0 12 )E< 8.:E7<:G A=L.:7M E< L7<:9@<G7;E=K.A7 .<M 879EK7<:9EL@A.9 (%% 0 %2 )E< 8.:E7<:G OE:J ME.P7:7G .<M (’’ 0 ’2 )E< 8.:E7<:G OE:J L.9ME.L MEG7.G70 )J7 9.:7 => L797P9.A E<5 OE:J JC879:7<GE=<G .<M (3 0 !2 ).<M L797P9.A J7;=99J.B7 O.G (1 0 #2 ) >.9L:E=< O.G E< .AA 8.:E7<:G0 !4$%";+#4$+ )J7 ;.E< A=L.:E=<G => R(- O797 L7<:9@<5 G7;E=K.A7 .<M 879EK7<:9EL@A.90 )J7 9EGN >.L:=9G => R(- O797 JC879:7<GE=<,ME.P7:7G .<ML.9ME.L MEG7.G70 (=;PE<.:E=< OE:J .G8E9E< .<M <E;=ME8E<7 L.< 7>>7L:EK7AC 897K7<: E< R(-0 [<.* /41’+] GEA7<: L797P9.A E<>.9L:E=<; 9EGN >.L:=9G; 897K7<:E=<

脑梗死86例临床表现与预后分析

脑梗死86例临床表现与预后分析

脑梗死86例临床表现与预后分析关键词脑梗死临床表现预后CT资料与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脑梗死患者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49~83岁,平均63.2岁,其中53~68岁之间为多发,占70.6%。

发病至CT检查时间为3小时~7天。

临床表现:86例中,急性起病45例,缓慢起病41例;活动状态下起病34例,安静状态下起病52例;有意识障碍者12例,头昏65例,头晕32例,头痛21例,言语障碍27例,肢体瘫痪51例,恶心呕吐37例,吞咽困难24例,呛咳26例。

伴发疾病及并发症:高血压69例,糖尿病19例,脑萎缩23例,肺部感染31例,心房颤动25例,心肌缺血47例,电解质紊乱3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8例,血脂紊乱29例。

CT表现:①隐匿型11例;②腔隙型29例;③小脑型6例;④单脑叶型19例;⑤多脑叶型18例;⑥出血型3例[1]。

结果全部予住院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活血、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同时予降血压、抗炎、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护胃黏膜、控制血糖、降血脂等对症支持治疗。

疗程10~14天。

经治疗,本组86例中治愈26例,好转42例,恶化11例,死亡7例。

讨论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逐渐上升。

随着CT的问世,脑梗死的诊断率大大提高,而且其快速、准确、无创伤等优点使之成为不可缺少的诊断工具的同时,也为判断预后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现对我院内科收治的经CT确诊的86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及分析,以探讨脑梗死的CT、临床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发病速度与预后:缓慢逐渐发病者,较易形成侧支循环,脑缺血可逐渐代偿,预后较好。

急性起病者,未能建立侧支循环,预后较差。

合并症与预后:如合并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糖尿病、冠心病、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预后较差,无合并症者,预后较好[3]。

无症状脑梗死108例临床分析

无症状脑梗死108例临床分析

无症状脑梗死10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为了加强对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的全面认识,以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近10多年来,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脑梗死(SBI)病灶被检出,愈来愈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下面我们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746例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现无症状性脑梗死108例(14.58%),年龄好发于50~70岁,共80例(74.07%),临床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影像学检查临床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 SBI)亦称静止性脑梗死(SCI),是指临床上无明确的卒中病史,年龄好发于50~70岁,临床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部分患者表现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头晕,轻微头痛,短暂性肢体麻木等。

CT/MRI显示病灶直径在0.5~1.5cm之间,88.89%为腔隙性梗死。

85.18%分布于内囊,基底节,放射冠区。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48.29%,糖尿病,高脂血症43.52%,冠心病,心房颤动均为SBI 的危险因素。

结论AC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应当引起重视。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

无卒中症状,无卒中病史,发现有梗死灶者108例,男70例,女38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6岁。

其中42~49岁9例(8.33%);50~60岁37例(34.26%);61~70岁43例(39.81%);71~80岁13例(12.04%);81岁以上6例(5.56%)。

本组有高血压病史52例,糖尿病史34例,高脂血症26例,冠心病史18例,心房纤颤12例。

本组因老年性痴呆,癫痫等,予CT或MRI检查时发现脑梗死病灶21例;首次脑卒中发现与此次脑卒中无关的脑梗死病灶者28例;既往有脑卒中病史,CT或MRI发现与既往脑卒中无关的脑梗死病灶者17例。

无症状脑梗塞102例临床分析

无症状脑梗塞102例临床分析

无症状脑梗塞102例临床分析
张丽萍;高志雄
【期刊名称】《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6)002
【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塞临床特点.方法对大同市三医院102例无症状脑梗塞患者与98例有症状脑梗塞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体重、卒中家族史、嗜好烟酒等多项因素以及血液流变、血脂、血糖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梗塞灶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病变部位直接影响脑梗塞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转归.结论高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SCI和有症状脑梗塞共同的易发因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直接参与动脉血管病变.大多数SCI患者梗塞灶位于皮层下白质,很少累及运动通路,故临床症状轻微.【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张丽萍;高志雄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校医院,山西,大同,037009;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辽宁,沈阳,1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2.63
【相关文献】
1.无症状性脑梗塞238例临床分析 [J], 杨玉清
2.急性脑梗塞合并无症状脑梗塞48例临床分析 [J], 任显芝;曹文晓;王宝平
3.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35例临床分析 [J], 刘央
4.无症状性脑梗塞238例临床分析 [J], 杨玉清
5.无症状脑梗塞58例临床分析 [J], 刘力;任艳;宫铁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症状性脑梗死70例临床分析-

无症状性脑梗死70例临床分析-

无症状性脑梗死70例临床分析1、无症状性脑梗死70例临床分析无症状脑梗死(SBT)是指无明确脑卒中病史,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山影像学或尸检发觉的梗死灶,包括?两种状况:一是无脑卒中病史人群中存在的脑梗死灶;二是脑卒中患者存在的不能解释其症状体征的病灶。

本讨论以前一种人群为讨论对象,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无脑卒屮病史人群70例。

男48例,女22例,年龄35~75岁。

平均(58.5412.14)岁。

1.2临床表现岀现头痛、头晕52例(74.29%);出现留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20例(28.57%);出现抑郁、焦虑2、情感异样16例(22.86%);70例中60例(85.71%)患者有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其余10例(14.29%)体检无任何症状发觉。

1.3伴随危急因素70例中有高血压病史53例(75.71%),糖尿病史18例(25.71%),脂代谢紊乱病史45例(64.29%),心房纤颤病史6例(8.57%),无明显病史12例(17.14%)o1.4影像学转变1.4.1本组患者均经头颅磁共振(MR)证明。

依据头颅MR的转变确立诊断方法,符合以下转变诊断为无症状性脑梗死: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液体衰减处转恢复(FLAIR)像低信号或低信号伴周边环3、状高信号;或者T1加权像呈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稍高信号,FLATR像呈高信号。

1.4.270例患者中,T2加权像发觉梗死病灶133个,FLAIR序列发觉病灶152个,英中T2加权像发觉而FLAIR序列未发觉病灶2个,FLAIR序列发觉而T2加权像未发觉病灶21个,两者结合共发觉病灶154个。

其中右侧大脑半球86个(55.84%),左侧大脑半球60个(38.96%)。

梗死病灶多发50例(71.43%),单发20例(28.57%)。

腔隙性脑梗死59例(84.29%),非腔隙性脑梗死11例仃5?61%)o 病灶位于基底节区96个(62.34%),放射4、冠区24个(15.58%),丘脑10个(6.50%),脑叶8个(5?20%),外分水岭区8个(5.20%),脑干6个((3.90%),小脑2个(1.30%)。

112例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诊疗分析

112例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诊疗分析
[] Y e . nw cmb e h r yt 1 ae t w t ut l ogn 2 u Mx A e o i dte p o 5 t n i n e p i s hm lp a ier fi rei b o n l u g r hn al ] e s o ne l a uc a d mia sr e C ian t J. w Gat e t o, l n y [ N r r

些不 能耐 受较 大手 术者 ,可行 挽救 生命 ,也是 一种 较好 方法 ;合
并胆 总管 结石 患者 ,经切 开胆 总管 探查 ,取 石和 T管 引流 。对于 可 行择 期胆 囊切 除 患者 ,可行 腹腔 镜手 术 ,因我 院无 此设 备 ,未行 此
法 手术 。 3 麻醉 的选择 . 4
[】 戴 坤 扬, 4 钮宏 文 , , . 龄胆 道疾 病 患者 的合 并症 、并 发症 李里 等 高 和手 术 时机 [ . 胆 胰外 科杂 志,0 1 22-9 J肝 ] 20, : 2. 1 8 [】 吴 小康 , 根 军 .0 以 上 老年 人 胆 道疾 病 的 外科 处 理 [】 5 毛 7岁 J. 中国 普 通 外科 杂 志, 9, 2: 6l8 1 9 () 1-1. 9 8 1
[】 张君 宁 , 锡琛 . 胆 道 病学 [ . : 科 学 技术 出版 社, 3 吴 实用 M】 江苏 江苏
1 71 02 . 99 : 6 — 70
我 们体会连续硬膜 外麻醉 ,对有 内科 合并症 的老年患者 ,有时难 以达到有效 稳定血压和保 持 良好肌 肉松弛效果 ,也难于克服 术 中的挤 压和牵拉 ,以及常用辅助 药物带来 的对 呼吸循环 和神志 的影响 ,故本 组大多数采 用气管 内插管 的复合麻醉 ,并要 求术 中有稳定血 压 、良好

无症状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

无症状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
参 考 文 献
[ ] 中华 神 经 科 学 会 中 华 神 经 外 科 学 会 .各 类 脑 血 管 疾 病 诊 断 要 1
点 E] J.中华 神 经 科 杂 志 ,1 9 2 6 :3 93 0 96,9( ) 7—8 . E ] 钱 荣 立 .非 酮 症 性 高 血 糖 、 渗性 糖尿 病 昏迷 [] 2 高 J.中华 内科 杂
血症 , 而 使 血 浆 和 细 胞 外 液 呈 高 渗 状 态 , 外 高 渗 , 内低 从 膜 膜
钠 下 降 过 快 导 致 继 发 性 脑 水 肿 l 。5 6 ] %葡 萄糖 加 胰 岛 素 以 减
半 使 用 生 理 盐 水 有 助 降 低 血 钠 。主 张 及 时 补 钾 , 为 HND 因 C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1 0 0年 8月第 1 3卷第 1 5期
C ieeJ un l f rcia Nev u iessAu 0 0 Vo. 3No 1 hns o ra o at l ro sDsae g2 1 , 11 . 5 P c
・ 25 ・
态下对糖代谢负荷加 重 的需要 , 却 足 以抑制 脂肪 的分解 , 但 因 而 表 现 血糖 高 而 血 酮 不 高 。另 外 , 重 的 高血 糖 和 高 渗 状 严 态本 身也 有 抗 酮 体 生 成 的 作 用 。所 以 病 人 虽 有 严 重 的 高 血 糖 却 没有 明 显 的 酮 症 酸 中 毒 l 当 渗 透 压 > 3 5mOs I 。 2 m/ 时 嗜 睡 , 3 5mO m/ 生 昏 迷 n , 人 昏迷 的原 因 主 要 至 6 s I发 ]病 与 大脑 细 胞 高 渗脱 水有 关 , 酸 中毒 关 系不 大 。 与 HND 发 病 时 因 极 高 血 糖 产 生 渗 透 性 利 尿 脱 水 致 高 钠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症状脑梗死10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2-14T15:47:52.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5期供稿作者:齐振华
[导读] 11例为大病灶性脑梗死,病灶直径大于3~4cm呈片状或不规则,均为单灶性,分别为于枕叶,额叶,顶叶。

齐振华(河北北方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0075100)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5-0054-02
【摘要】目的为了加强对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的全面认识,以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近10多年来,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脑梗死(SBI)病灶被检出,愈来愈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下面我们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746例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现无症状性脑梗死108例(14.58%),年龄好发于50~70岁,共80例(74.07%),临床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影像学检查临床分析
无症状性脑梗死( SBI)亦称静止性脑梗死(SCI),是指临床上无明确的卒中病史,年龄好发于50~70岁,临床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部分患者表现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头晕,轻微头痛,短暂性肢体麻木等。

CT/MRI显示病灶直径在0.5~1.5cm之间,88.89%为腔隙性梗死。

85.18%分布于内囊,基底节,放射冠区。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48.29%,糖尿病,高脂血症43.52%,冠心病,心房颤动均为SBI 的危险因素。

结论 AC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应当引起重视。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

无卒中症状,无卒中病史,发现有梗死灶者108例,男70例,女38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6岁。

其中42~49岁9例(8.33%);50~60岁37例(34.26%);61~70岁43例(39.81%);71~80岁13例(1
2.04%);81岁以上6例(5.56%)。

本组有高血压病史52例,糖尿病史34例,高脂血症26例,冠心病史18例,心房纤颤12例。

本组因老年性痴呆,癫痫等,予CT或MRI检查时发现脑梗死病灶21例;首次脑卒中发现与此次脑卒中无关的脑梗死病灶者28例;既往有脑卒中病史,CT或MRI发现与既往脑卒中无关的脑梗死病灶者17例。

本组在健康体检时发现脑梗死灶者5例。

1.2 影像学检查本组68例经头颅CT检查,其中单发24例。

多发41例。

其中3例CT未发现病灶而MRI发现病灶。

头颅MRI检查发现梗死灶43例,其中单发18例,多发25例。

经CT/MRI发现阳性病灶的患者中腔隙性梗死89例,病灶直径为0.3~1.5cm,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

病灶位于内囊58例;基底节区38例;放射冠区39例;丘脑6例;脑干2例。

11例为大病灶性脑梗死,病灶直径大于3~4cm呈片状或不规则,均为单灶性,分别为于枕叶,额叶,顶叶。

1.3治疗和预后全部病例均给予改善脑供血,脑细胞活化剂,活血化瘀,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抗凝剂等治疗,患者均症状缓解,病情稳定出院。

2 讨论
脑卒中死亡率在全世界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我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地区,80%为缺血性脑卒中[1].大多发生在老年人,其病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高,因此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十分重要。

2.1 SBI 的发病率SBI被认为是CT/MRI或尸解发现脑梗死病灶而临床上缺乏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者[2].有关SBI的发病率,郑玉国国立神经病学及研究会资料[3]表明,1203例急性脑卒中入院病例中 135例见有SBI,发病率为11.2%,国内一组医院尸解966例中发现SBI125例(12.9%)[4]。

而本组诊治的746例的脑梗死患者中发现SBI的发生率为14.58%。

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以50~70岁为主(占70.07%)。

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SBI的发病率相对也高。

因此SB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应当引起重视。

2.2 SBI的影像学诊断
准确诊断SBI是困难的,因为准确的诊断仅能通过神经病理证实。

在临床上,SBI的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MRI,本组中有3例头颅CT未发现异常,而从MRI发现有脑梗死病灶,这是因为头颅CT的局限性所致,如脑干部位的脑梗死病灶,24h以内的梗死病灶以及直径<1cm的梗死病灶使用颅脑CT检查均不易检出。

SBI虽然无症状,但反复多次发作可导致认知功能减退,假性球麻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等,且基础疾病和病理基础同样会导致有症状的脑梗死,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3 引起SBI的高危因素随着影像学发展,SBI日益受到关注,无症状脑梗死按美国1990年脑血管病新的分类标准被列为第一种脑血管损害[5],我国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上首次将SBI正式归入脑血管疾病分类。

近年来SBI发病率日渐增高,且发现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缺血性心脏病和TIA,血脂代谢异常及长期吸烟饮酒等脑卒中危险因素亦是SBI的危险因素。

许多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CT或MRI都证实既往存在SBI病灶,因此SBI也被列入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6]。

SBI治疗与预后的的关系研究较少,国内有一项研究结果表明,SBI治疗与否和症状性脑梗死的转化率关系非常密切,提示一旦发现SBI患者,应正规治疗,防止发展为症状性脑梗死,以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7]。

SB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确诊依赖影像学检查。

临床医师对于长期有非特异性症状的患者,应提高警惕,仔细检查,一旦发现应予以积极的治疗,避免症状性脑卒中及VD的发生。

有条件者要定期体检,及时干预存在的危险因素,是积极预防和治疗ACI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文,刘力生.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关系[J].高血压杂志,2003,11(2):106-108.
[2]王耀山.无症状脑梗死研究现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1):156-157.
[3]Codosh EH Fouldes MA,Kase CS,et al,Silent stroke in the NINCDS strlde data bank[J].Ncurology 1998,38:1674.
[4]王耀山,徐慧琴.无症状性脑中风190例脑出血尸解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3.
[5]高旭光.无症状性脑梗塞.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2):743.
[6]王耀山.无症状脑梗死研究现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1):156-157.
[7]刘丽艳,庄建光,王以翠.76例无症状脑梗死病人治疗及预后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5):460-4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