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高中培训浦东新王牌高考补习班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高中社会现象类作文写作指导:分类及写作方法

三、“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从试题所给的材料性质来看,可分为三类:1、正面材料。
如全国课标Ⅱ卷的“同学关系调查”,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山东卷莫言在被“咬”之后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并认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广西卷捡手机者认为不能用贪心来对待爱心。
这类材料感情倾向明显,彰显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此材料作为正面材料,考生可把它作为一般议论文来写。
(先立后破)以2013全国课标Ⅱ卷为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
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对此,我们可从以下思路构思立意: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就事论事、略写)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确实如此,同学之间只有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关系才能变得融洽,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就事论事、略写)第三步:分析、阐释观点。
考生可选取的拓展素材有: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的调查表明,近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存有不同的心理问题;②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③清华朱令案;④网友给同室的大学同学发短信感谢:“感谢当年的不杀之恩。
社会现象类作文写作指导

公开课记录授课时间:2016年3月3日第三节**人:***班级:岳西县汤池中学302班社会现象类作文写作指导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分清社会现象型材料作文与阐释型材料作文的不同特点。
2、掌握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基本写法和结构模式3、能较熟练地写作社会现象类材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多媒体展示两个作文题作文题一:2015年10月4日,南京的朱先生和四川的肖先生,在青岛一家名为善德烧烤用餐时,各自都点了一份虾,点餐时菜单上标价38元,结账时,店老板却按每只虾38元的价格收费,双方发生争议,协商无果,朱先生和肖先生打了110报警电话。
经过协商,肖先生和朱先生分别给了烧烤店老板800元和2000元的餐费,之后才得以脱身离开。
肖先生和朱先生结束了旅游,都各自返回了家乡,他们把各自的遭遇发到了网上,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作文题二: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
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去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件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
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让学生指出两个作文题的区别,引入现象型材料作文的概念,导入新课。
二、认识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1、何谓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分为现实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哲理类材料作文,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属于现实类材料作文的一种。
顾名思义,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就是命题者选取当今社会存在或真实出现的某一种现象作为命题材料的一种材料作文命题形式,这种现象可以是普遍存在的,也可以是特殊的个别的。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层进式--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找办法)11.24

学会礼让 荷兰不知名古镇德拉赫腾镇没有红绿灯,人们用眼神和手势来 交流达成默契,素不相识的驾驶者会在路口相让,“汽车让自行车, 自行车让行人”成为人们默认的规则,他们的礼让创造了交通奇迹。 荷兰古镇德拉赫腾的“无红绿灯”现象,使我不禁想到我国许多地 方的“无视红绿灯”现象。 在我国大小城市,红绿灯、电子警察遍布交叉路口和要道,可 谓设施完备,然而时常可见高速奔驰的汽车乱闯红灯。如果两车在 小巷“狭路相逢”,“虎视眈眈”的现象并不鲜见,你不让我,我 不让你,有时甚至恶语相向,拳脚相加。最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我 国,“人让自行车,自行车让汽车”倒成为人们“默认的规则”。 不懂礼让的行为贻害无穷,使我们愧称“文明古国”的称号。
社会现象类就事论事型材料作文的 写作要想打开思路、叙深议透确实不容 易。通过以上四个角度经常进行写作训 练,一定能顺利打开写作思路、将就事 论事型材料作文叙深议透的,也一定能 写出一篇篇内容充实、论述透辟、思想 深刻的优秀作文。
强调三点:
1、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再好,结构再完美, 但缺少实际内容,肯定不是好文章。 2、所谓模式,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和借鉴,不能生搬 硬套。选用什么样的结构,还取决于文章的内容。 3、要选取自己最擅长的结构方式。
以“娱乐至死”现象 写一篇层进式议论文
1
•
•
•Leabharlann 以“乐为小善”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并列式:
• •
• •
• •
• •
层进式: 一“乐为小善”,体现我们的心灵美(个人)。 一“乐为小善’’,能使集体团结、友爱、和睦(集体)。 一“乐为小善”,能使社会风气好转(社会)。 综合式:
一“乐为小善’’,可以修身。 一“乐为小善”,可以砺志。 一“乐为小善”,可能养性。
2021届上海浦东区高三二模作文及范文4篇

2021届上海浦东区高三二模作文及范文4篇文题当今时代,我们总是鼓励年轻人要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而有人却说“我的孩子,我只要她(他)健康快乐就好”。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论年轻人的价值追求(一类卷上 68 分)当今时代,鼓励年轻人追求卓越,拒绝平庸的呼声高涨不息。
但同时,也有人表明只要年轻人健康快乐就好。
这种反差之下,是现代社会心理的深刻变化。
本质上这两个观点并不完全矛盾。
追求卓越不代表不追求健康快乐,而拒绝平庸也不意味着拒绝健康快乐。
然而,一者的积极进取,一者的保守基础,反映出传统的“望子成龙”的社会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力争上游” 的积极进取的观念主导了社会舆论,成为一切年轻人的终极目标。
一方面,身为鼓励者们的家长深切意识到,追求卓越,拒绝平庸之根基仍深植于健康幸福之中。
另一方面,身为被鼓励者们的年轻一代的价值追求更加多元,充分意识到了追求卓越,拒绝平庸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典型模具,而是众多取向之中的一支而已。
其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觉醒,从而推动了传统观念“一统天下” 地位的动摇,两股内外合力,使青年人追求的目标有了巨大变化。
同时在这一过程之中,“卓越”本身的异化也为我们所见。
人本身成为卓越的手段,而非卓越的目的。
人为卓越而追求它,拒绝平庸,却忘却其根本目的仍落在使年轻一代能更好发展之上,“平庸”成为一种弃之若敝履的恶行。
现代教育业的许多畸形现象,便来自于这种异化了的追求卓越的驱动。
这种急切的推动不会使人更加卓越,反而会导致“垮掉的一代”。
越来越多的人呼吁从盲目的热情之中醒悟,由“追求的热情”转向“追求的理性”。
另一方面,个人才能的限制也决定许多人终将抱憾止步于“卓越”的门前,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才能给予承认。
但健康快乐却是任何时代任何人都可以且极可能可以争取到的。
“惟愿吾儿鲁且钝,无灾无难到公卿”,不论是如同追求卓越,拒绝平庸那样的自我实现,还是只求健康快乐,其归宿仍是相同的,即个人心中的满足感。
2024届高考作文材料分类训练:现象类(含解析)

作文材料分类训练-------现象类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们身处的信息时代,大数据、阿尔法、机器学习等新兴事物,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信息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形成了“信息茧房”“玻璃笼子”等效应。
词语解读:信息茧房,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房子”中的现象;玻璃笼子,暗喻在自动化的时代,彼此能看见,却又在笼子里面,无法逃离出机械自动化的笼子。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做课前演讲,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3.作文。
生活中,当我们被有差别对待时,可能会感到不公平;但有时被无差别对待时,我们也会觉得不公平。
请就此现象,谈谈你的思考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香菱学诗”时有一个情节,香菱向黛玉请教学习作诗,黛玉道:“作诗不过是起承转合,平仄虚实相对,若有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有对的极工的,有不对的,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的,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以上材料谈及创作诗歌时,或讲求规矩,或以新奇为上,但都要抓住意趣这个关键,最终写出佳作即可。
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学习资料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审题训练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类材料特点:社会现象类作文强调“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对于中学生写作时评来说,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说理性。
•1、要有针对性。
它不能像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道理,然后哲理化写作。
而是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有的放矢;•2、要有准确立意角度。
甚至你的评论标题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的鲜明的态度或观点;•3、要有说理性。
定是以理服人,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类型:一是客观叙述时事二是叙事之后还附有几种看法写法:(1)读材料,概括现象(2)列举现象的具体表现(3)分析现象的实质(4)分析产生的原因(内因、外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5)分析结果(积极效应、消极效应)(6)类比、对比联想同类或相反的现象(7)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针对原因)(一)就事论事→一事一议→评(二)据事说理→普遍意义→论范例:一、客观叙述时事•近年来有些低俗话语开始在一些校园流传。
“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
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无独有偶,无论在《水浒传》还是在《金瓶梅》里,都是一个地痞恶棍形象的西门庆,眼下却成了“红人”。
山东临清市推出“金瓶梅文化旅游区”招商项目,“西门庆院落”是重点内容之一;山东阳谷县即将向游人开放的狮子楼旅游城扩建工程中,“西门庆府院”也成为一大看点。
•而今年,与低俗文化有关的事件接二连三:电视的相亲节目被叫停,“凤姐”和“伪娘”相继走红……练习挤公交车时我们常遇到一种有趣的现象:挤上车前,我们总是大喊大叫着让我们上车,大家往里面挪一挪,里面还有地儿。
当大家挤上车后,我们又开始讨厌别人再挤上车,极不情愿挪动位置。
社会上这类现象很普遍,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练习借助网络、微博上的“随手拍照乞讨儿童”呼吁,掀起全国性解救乞讨儿童运动;借助网络,吴菊萍成为了“最美妈妈”;但更多的还是借助网络,因为网民盲目跟风、恶搞或者起哄,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声名鹊起”,杜甫“脱胎换骨”,哈尔滨实习医生被杀害“大快人心”等等。
2024上海浦东区高三语文二模作文导写与优秀作文

一、原题再现有人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找寻新的天地,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二、试题评析本作文题命题上体现了上海高考的一贯风格,既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又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具有较大的思考和写作空间。
题干用语简洁,含义清晰,不增加学生审题障碍,能考察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
“新眼光”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向内发掘;“新天地”则指向外部世界,考生如果赞同题目中的观点,那么可将思考的重点落在对日常琐碎生活抱欣赏的态度上,在好奇心、探索欲的驱使下,或去发现习以为常的生活中的不同寻常的一面,或是发现固有事物中蕴藏的新的规律、意义,更新自己的体验,完善已有的认知。
如果反驳这一观点,那么则可以从当今最紧缺的,也是最需要的原创性探索、创新入手,从而思考人们不应固守旧物,而要创造出全新天地的价值,这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中学生所应具备的素养。
当然,考生也还可以对题目的观点进行补充,从而拓宽题目的内涵。
素材上,作文题与教材关系密切,从屠呦呦到袁隆平,从苏轼的《石钟山记》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还有选必下第四单元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拓展……这些课文中所涉及到的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等内容,都可以作为写作对象和素材。
几个重要概念辨析1.真正的发现之旅(1)旅:旅游、旅行的意思,具有愉悦、享受,收获丰富的意味。
(2)真正的:意味着有的发现是虚假的、肤浅的。
(3)真正的发现之旅:通常指经过探索研究认识或找到前人没有认识或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或对固有并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事物进行批驳、考证,从而得出新的论断。
2.新的天地“天地”涵盖自然界和社会,如新地点、新疆界、新领域。
对个人而言,新天地是超越个人生活的世界,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与突破;对社会而言,人类不断发展、进步,正是源于对新天地不断地探索。
3.新的眼光“新眼光”一般是指人认识事物的新视角、看待事物的新态度、判断事物的新取向,它包括人能够突破固有的视角,凭借自己的新眼光来探索“旧的天地”中值得开发的领域,也能够以审美眼光发现习以为常生活的美好等等。
2022届浦东新区高三一模作文讲评(附范文3篇)

2022届浦东新区高三一模作文讲评(附范文3篇)一、题目有人说,作为年轻人,确认我是谁比拒绝我是谁更重要。
也有人不以为然。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年轻人”:激情主义、个性张扬的人生阶段,心智有待完善,生活阅历还有待丰富,认知水平和处事能力尚有空间,道德情操和对于世界的感知态度正处在形成和发展时期。
容易对现阶段心生不满,喜欢天马行空,“拒绝”做平庸的自己。
“确认我是谁”:理性接受现实,为自我找到一个在社会中的正确定位,找到稳步塑造提升自我的道路。
“拒绝我是谁”:超越于社会身份,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彰显人性化自我的特殊性,让自己保持的那份独立、自由的意志。
三、立意示例一:当你“拒绝我是谁”时,也许你并不知道你是谁。
只有在你“确认我是谁”时,你才真正懂得了我应该是谁。
“拒绝我是谁”是因为你对自我与社会之间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社会规范之下,我们不应把一切循规蹈矩都理解为怯懦的庸俗行为,反过来讲,肤浅的荷尔蒙爆发式的挑战世俗社会也不应给予掌声。
在带有盲目色彩的“拒绝我是谁”之下,我们更需要“确认我是谁”,立足当下,了解作为一个年轻人所必然具有的不足和长处,明确自己在社会中应在的位置,理解与生活良好相处的积极意义,从而脚踏实地地生活,在适当的时候完成自己的人生追求。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从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不愿与庸俗社会潮流妥协的反抗斗争精神,如果我们在作文时预设的所要面对的是社会不合理,落后腐败的风潮,那文章的立意则可转变为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心灵的选择,拒绝社会为你框定的那个“我是谁”,确认好如何在适当的抗争中活出真正的自我。
示例二:“确认我是谁”是要我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欲望与需求,人们绝大多数的努力都是为了自己的欲望与生存;而“拒绝我是谁”则告诉我了我们,不可以过分任性,企图通过这个方式来满足所有的需求,我们在某种意义下要对于自己的身份进行超越。
我们要了解到,人的欲望都是单向的,指向于自己内在的,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对于自己社会身份的认同,不要将欲望作为应对世界的唯一行为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学生稿)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特点:
社会现象类作文强调“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对于我们高中学生写作时评来说,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说理性。
1、要有针对性。
它不能像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道理,然后哲理化写作。
而是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有的放矢;
2、要有准确立意角度。
甚至你的评论标题就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的鲜明的态度或观点;
3、要有说理性。
以理服人,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进而如何解决。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写作要素及结构安排:
1、读材料,概括现象;
2、列举现象的具体表现;
3、分析现象的实质;
4、分析产生的原因(内因、外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5、分析结果(积极效应、消极效应);
6、类比、对比联想同类或相反的现象;
7、针对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目前,“戏说”、“大话”之风盛行。
有《戏说乾隆》《大话西游》《水煮三国》,甚至还有《戏说孔雀东南飞》等等。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材料解析:
立意参考:
例文欣赏:
拒绝“愚乐”,追求崇高
时下的荧屏、银幕,充斥的是“戏说”“大话”,满眼的是“外传”“新编”,一时间,纷纷攘攘,你方演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人们的娱乐已蜕变成了低级庸俗的“愚乐”!在这里,我要大声疾呼:拒绝“愚乐”,追求高尚。
“愚乐”之风祸国殃民,害人匪浅。
乾隆帝、《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可以说,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这些闪亮的瑰宝是支柱是“中坚”!如果我们把这些瑰宝都去“戏说”“大话”“新编”,用庸俗的情节,无聊的场面去糟蹋,那么,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将荡然无存,毁于一旦!试想,一个失去了民族文化的国家将有什么资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全民皆“愚”的民族还有什么未来?
“愚乐”之风之所以盛行,与当前文化走向市场密切相关!诚然,文化走向市场无可厚非。
可是,我们的一些所谓的“艺术家”“大师”,却将文化产品当成了“摇钱树”!只要能带来“银子”。
只要有票房收入,有收视率,哪里考虑什么社会影响!这些“艺术家”“大师”,堕落了良知,泯灭了人性,用庸俗无聊的低级趣味去迎合一部人猥琐变态的欣赏趣味,用令人瞠目的“戏说”“大话”去夺人眼球,从而达到疯狂圈钱的目的!殊不知,此风不煞,我们的文化将“岌岌危乎哉”!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高举真正的“文化大旗”,向“愚乐”开战,向庸俗宣战!拒绝不良的“艺术家”,无德的“大师”!我们每个人都要追求高尚,追求崇高!
我们要牢记,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严肃的,有骨气的文化,不容许恶搞!只有热爱优秀的
民族文化,我们才能对得起“中国人”的光荣称号!只有远离庸俗,追求高尚,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我们要明白,“愚乐”误国,庸俗害人!我们需要的是有思想、有品味的高尚的娱乐,而不是低级、媚俗的“戏说”“大话”!“愚乐”之花看似美丽,而实质是有毒婴粟花、精神鸦片!为了民族的未来,我们应远离它,拒绝它,不要让“愚乐”的毒花迷住了你的慧眼!
最后,我再次大声疾呼:拒绝“愚乐”,追求崇高!
“戏说”下的反思
康乾盛世的繁华曾经让人向往,西游路上的奇险让人何其神往,然而当三国的风云变幻被水煮的不咸不淡,《孔雀东南飞》的唯美被戏语烹的火候失调,我们不能不好好反思如何让昔日的经典应对今日的喧嚣了。
反思其实并不等于批判,用客观的眼光看世界,会发现“戏说”中也包含今人对古人的理解与骄傲。
易中天做客央视大品三国,唤起了国人对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的向往与自豪;于丹置身讲坛评论语,也点醒了国人心中积压太久的真性情与真人格。
立足经典,反思现实,用过去的哲人理念来指导今人的尘世浮华,能给浮躁的时代注入清醒的解药。
但毕竟前人相去甚远,所以适当地以“戏说”作为沟通古今的渠道,也值得我们拍手致意,鼓掌微笑。
然而,肯定亦不等于盲目,盲目地放任经典被凡夫俗子烘烤,会麻木一代中国人的品味和骄傲;允许对经典做出新解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忍受对经典的嘲笑,这就是为什么胡歌水煮《无极》让《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红得发紫,而对经典《闪闪红星》的恶搞却招来了舆论的讨伐于群众的唾弃。
或许现在紧张的生活需要幽默的调剂,但积淀千年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却在当代一再吹响号角,号召人们立足现实,认清对象,找准目标。
这也告诉我们铁一般的事实:经典不是娱乐的下脚料,文明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恶搞。
这就对我们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到底如何让经典在当代发挥应有的作用,满足众人的渴求与需要。
其实,《百家讲坛》的风靡已经告诉我们答案:合理地诠释定能让经典重现光芒。
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胡闹,《百家讲坛》长期的好评如潮与屹立不倒已经说明国人心中潜在的价值观已经分辨出了对错是非,孰恶孰好,只是时代赋予的喧嚣往往掩盖了内心真实的声音,让我们稀里糊涂地对那些恶搞报以微笑。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擦亮求知的双眼,只要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经典,恶搞就必然会逃之夭夭。
立足现实,谨慎地诠释经典会让文明欢笑;追逐浮华,盲目曲解经典会让精华逃遁,让糟粕喧嚣。
大浪淘沙,孰去孰从,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然后才能真正地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