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理论知识

合集下载

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理论

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理论

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理论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旨在研究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方式,以及经济活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理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差异,并分析其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一、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古典经济学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一系列经济学派别,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观点。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认为市场可以自我调节,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古典经济学强调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此外,古典经济学还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即随着消费增加,每单位消费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二、现代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现代经济理论是指20世纪以来经济学的发展,包括了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等学派。

现代经济理论对古典经济学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和修正。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需要政府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

现代经济理论还强调需求决定供给,认为消费者的需求是决定生产和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

此外,现代经济理论还引入了边际效用理论的概念,但与古典经济学不同的是,现代经济理论认为边际效用递减的速度并非固定。

三、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理论的差异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理论在很多观点上存在差异。

首先,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而现代经济理论认为市场存在失灵,需要政府干预。

其次,古典经济学强调劳动价值论,而现代经济理论更加注重需求决定供给。

另外,古典经济学认为边际效用递减的速度是固定的,而现代经济理论认为这个速度是变化的。

此外,古典经济学更加关注长期经济增长,而现代经济理论更加注重短期经济波动和政策调控。

四、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理论的影响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理论都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观念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典经济学理论

古典经济学理论

古典经济学理论前言:.宏观经济学是通过寻找各种方法和工具来研究经济中的各种重大的经济问题或现象,主要集中这样几个问题: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而古典的经济学级主要研究经济增长或发展问题。

一国民财富概念的提出1.配第在《政治算术》中分析了国民财富的构成及其增长的原因,在《献给英明人士》中首次对国民收入进行了估算。

2.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提出国民财富的概念:“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是为其提供生活的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构成这种便利品和必需品的,或是由本国直接的产物或用这类物品从外国购进的物品。

”3.法国重农经济学家布阿吉尔贝尔把一国收益分为土地的产物和事业收益。

4.法国经济学级萨伊提出了“生产三要素理论”即土地、劳动、资本创造了国民财富,因此国民财富分为地租、工资和利息。

二、有关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提出的八个重要的问题1、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2、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3、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4、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5、农业作为城市粮食来源和工业品市场的作用6、资本在各个部门间的优化配置问题7、部门贸易条件的重要性以及农产品相对价格上升阻碍工业增长的可能性8、制约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国民收入职能分配的长期趋势力量一些重要思想的提法布阿吉尔贝尔提出消费对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杜尔阁说明利率水平对储蓄和投资的作用三、萨伊定理萨伊定理:供给创造需求(1)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另外一种产品创造了需求(2)货币交换的实质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交换(3)某种产品过剩是因为另一种产品的供给不足,所以造成生产过剩的原因是供给不足。

(4)局部产品的失调可以通过价格来调节。

萨伊任务资本主义不会发生生产过剩危机,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李嘉图如是说:“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消费或销售;销售则是为了购买对他直接有用或是有益于未来生产的某种其他商品。

所以一个人从事生产时,他要不是成为自己商品的消费者,就必然会成为他人商品的购买者和消费者。

经济学思想史与发展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思想史与发展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思想史与发展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学科,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思想史。

通过对经济学思想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并为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济学思想史中的重要理论和发展例题,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 15 世纪到 17 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

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是贵金属,如金银,而获取财富的主要途径是对外贸易。

他们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采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以增加本国的贵金属储备。

例题:在重商主义时期,某国政府为了增加本国的金银储备,对出口的纺织品给予补贴,同时对进口的奢侈品征收高额关税。

分析这种政策对该国经济的影响。

知识点总结:1、重商主义强调贵金属的积累和对外贸易的顺差。

2、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活动。

二、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产生于 17 世纪中叶,完成于 19 世纪初。

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强调经济自由,主张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视为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会无意中促进整个社会的利益。

例题:假设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厂商根据市场价格自主决定生产数量。

分析市场价格的变动如何引导资源的配置。

知识点总结:1、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强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

三、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在 19 世纪 70 年代兴起,它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传统,并引入了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效用学派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消费者对商品边际效用的评价。

马歇尔综合了边际效用学派和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体系。

古典经济学理论概念的理解

古典经济学理论概念的理解

古典经济学理论概念的理解
古典经济学是指18世纪到19世纪初期的经济学思想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等。

其理论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1. 市场自由主义: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通过供求关系来平衡物品的价格和数量,无需政府干预。

2. 劳动价值论:古典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因此劳动才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3. 均衡价格: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商品价格会自然趋向于成本价值,从而实现市场均衡。

4. 资本主义体制:古典经济学主张私人财产和市场经济这一资本主义体制,认为它可以最有效地分配资源和创造财富。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对当今的经济学思想和实践仍有重要影响。

古典经济学核心理念

古典经济学核心理念

古典经济学核心理念
古典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理论学派,闻名于18世纪和19世纪的英国。

它的核
心理念是基于自由市场和自由竞争的观念,主张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其中,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由市场经济:古典经济学家相信,市场经济能够自发地调节供求关系,并
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他们主张政府干预应该最小化,而市场机制应该自由运行,以达到经济的整体效益。

2. 个人自由和自利动机: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个体应该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
而这种追求自利的动机能够推动经济的繁荣。

他们相信,在自由市场环境下,个体通过追求自身利益来满足需求,最终实现整体社会的福祉。

3. 劳动价值理论:古典经济学家赞成劳动价值论,即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基础。

他们认为,商品的价值应该由其中所包含的劳动数量所决定,而不仅仅是生产成本。

这一观点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4. 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古典经济学家关注资本的积累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
要性。

他们认为,通过资本积累、创新和技术进步,经济可以实现长期增长和繁荣。

总之,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强调自由市场经济、个人自由和自利动机、劳动
价值论以及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

这些理念对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原则。

1古典经济学

1古典经济学

一、货币数量论中的“货币” 定义
货币数量论中的货币是指一种为公众普遍接受用 来作为商品、服务和其他有价值的资产的支付手 段和债务的清偿手段的东西。这样定义的货币也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狭义的货币 (M1) ,它包括现 金(含硬币)和银行活期存款,而不包括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有息)和各种公债券这些“近似货币”。 根据这种狭义的货币定义,在任何时点上货币的 总供给必然等于公众手头持有的现金和活期存款 数量(对货币的总需求)。
(3) 完全竞争假设:经济体系中的各类市场都是 完全竞争型的,单个买主的需求量只占这个市场 需求量的一个很小比例,单个卖主的供给量只占 这个市场供给量的一个很小比例,因而单个买主 或卖主无法通过他的供求行为来影响市场价格, 每一个经济当事人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 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他在一组既定的价格下做 出数量决策(购买多少或生产多少)。
M是人们手头持有的货币量(“钱包中的货 币” ) —— 现金余额或名义货币余额。现金余额方 程式中的 M 是人们手头持有的货币 ( “栖息的货 币”),
交易方程式中的 M 是强调的是货币需求 , 用于交 换的货币(“飞翔的货币”),它强调的是货币供给。
从分析方法上看,交易方程式使用的是一种宏观 经济学方法,它试图在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总水平
第1章. 古典经济学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特色 第二节 就业与产量决定理论 第三节 储蓄、投资理论与萨伊定律 第四节 货币数量论 第五节 古典经济学宏观体系概要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 假设和特色
凯恩斯以前的西方经济学家侧重于微观经济分析, 马歇尔(AlfredMarshall)的《经济学原理》(初版于 1890年)是微观经济学成为一个比较完整体系的标 志性著作。凯恩斯把他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作 “古典经济学”,把从亚当· 斯密(AdamSmith)、大 卫· 李嘉图(DavidRicardo)到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阿 瑟· 庇古(ArthurCecilPigou)的西方正统经济学家称 作“古典学派”。不过,凯恩斯以后的西方经济 学教科书所说的“古典经济学”一般是指从19世 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开始,到凯恩斯《通论》 出版以前的西方经济学,这个时期的主流经济学 家形成“古典学派”。马歇尔是古典经济学的集 大成者,庇古是古典学派的最后一个重要代表。

古典经济学说

古典经济学说

古典经济学说古典经济学说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源头之一,对经济领域的发展和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诞生于 17 世纪中叶,在 19 世纪初达到了顶峰。

这一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息息相关。

在那个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确立,工业革命的浪潮推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套能够解释经济现象和指导经济运行的理论体系。

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众多,其中亚当·斯密被视为开山鼻祖。

他的《国富论》堪称古典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著作中,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会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加。

大卫·李嘉图也是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

他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地租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指出各国应该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和贸易,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增长。

古典经济学说强调经济的自由放任,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他们认为,市场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能够通过价格机制和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生产方面,古典经济学家重视劳动在创造财富中的作用,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他们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然而,古典经济学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它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失灵的情况,对于垄断、外部性等问题缺乏有效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同时,古典经济学说过于强调经济的增长和物质财富的积累,而对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问题关注不足。

在分配理论方面,古典经济学认为工资是由劳动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润是对资本家承担风险和创新的回报,地租则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收入。

这种分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利益关系。

古典经济学说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批判地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古典经济学》课件

《古典经济学》课件
果。
古典经济学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认 为政府应该通过税收、法律等手段调节 市场供求关系;而新古典经济学则主张 自由放任,认为政府应该尽可能少地干
预市场运行。
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比较
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关 注劳动价值论,但两者对劳动价值论 的理解存在差异。古典经济学认为劳 动价值论是客观存在的,而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则认为劳动价值论是资本主 义社会特有的产物。
供需法则是古典经济学中的另一个核心理论,它揭示了市场 供求关系对价格形成的影响。
详细描述
供需法则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的供 求关系决定。当市场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当市场求大于 供时,价格上升。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市场价格的变动和调节 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与价格理论
总结词
货币与价格理论是古典经济学中关于货币和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论。
2
古典经济学家们主张自由市场、自由竞争和私有 产权,这些思想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原 则。
3
古典经济学对劳动价值论的阐述,揭示了资本主 义经济的本质,即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的冲突。
对现代经济学的贡献
古典经济学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现代经济学的理论都源于古典经 济学。
古典经济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详细描述
货币与价格理论认为货币是价值的尺度,商品的价格是由货币表示的。货币的供应和需求会影响市场价格水平。 古典经济学家们对于货币的性质、职能和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现代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配理论
总结词
分配理论是古典经济学中关于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的理论。
详细描述
分配理论关注生产要素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分配,以及这种分配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古典经 济学家们探讨了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和报酬,对于理解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
一、【斯密的理论贡献】
(1)斯密的理论产生的背景
有利条件:①18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的加速、
②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
③科技进步的加快发展(工业革命),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利条件:但受重商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束缚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观念和政策依然存在。

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支持。

(2)斯密与重商主义观点比较:【表一:】
(3)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
㈠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1.斯密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的认识。

⑴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有时是指使用价值,有时是指交换价值。

(斯密认为,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

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


⑵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

⑶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⑷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2.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

观点一:内容: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存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评价: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观点二:内容:他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评价: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㈡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
1.斯密认为一个国家的全部产品要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个部分。

2.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的理论是二元的。

观点一:内容:“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评价:科学地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观点二:内容: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
评价: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斯密的政策主张】
(1)国民财富增长的途径:
第一: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

(分工理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
①分工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
②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
③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政策一:内容: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因此,他认为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

评价:斯密意识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非常可贵的,但他颠倒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

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第二:利用市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⑴斯密认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市场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中及时、灵活地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资本的投向,从而强调市场的作用。

政策二:要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必须反对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由放任,实行经济自由。

总结:重点记忆
斯密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
一是扩大社会分工,
二是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必须反对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由放任,实行经济自由。

(2)通过“看不见的手”实现社会利益的增进:
内容:
①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②人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通过追逐个人利益,(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反而更好)。

③“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

市场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④斯密主张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来增进社会利益,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评价:
科学性:斯密认识到了商品生产者为了把商品卖掉以实现其赚钱的目的,会把他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中去;认识到了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局限性:斯密未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