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流派
经济学流派发展历程

经济学流派发展历程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随着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学不断发展、演变和分化出了多个流派。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主要的经济学流派的发展历程。
1. 古典经济学流派古典经济学流派是经济学的最早期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他们主张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并且坚信劳动价值论。
2. 马克思经济学流派马克思经济学流派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发展而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尔·马克思,他批判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并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该流派强调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倡导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 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纳尔逊·维克塞尔、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
他们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否定,并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流派强调市场的供求关系对经济决策的影响,并赞成市场机制的自由运行。
4. 凯恩斯经济学流派凯恩斯经济学流派是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他的代表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经济学流派反对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以解决失业和经济不稳定问题,提出了“有效需求”和“多重均衡”的理论。
5.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流派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流派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有米尔顿·弗里德曼、罗纳德·科斯、杰克·哈尔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流派强调市场的完全竞争和效率,主张个体理性行为和市场均衡的重要性,提出了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平衡分析。
6. 行为经济学流派行为经济学流派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丹尼尔·卡尼曼、理查德·塞勒等。
行为经济学流派批评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行为假设,并研究了个体的认知偏差和择优报酬等非理性因素对决策的影响,提出了认知心理学和实验经济学等新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史与思想流派

经济学史与思想流派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现象的社会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观点,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学思想流派。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史与思想流派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人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领域的重要历史和思想。
1. 古代经济思想流派1.1 古希腊经济思想古希腊时期,有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对经济问题进行了探讨。
例如,亚里士多德强调正义和合理的分配原则,主张通过公共政策来实现社会的平等与稳定。
1.2 古罗马经济思想古罗马时期,斯多亚派经济学家主张积极发展商业、工业和农业,并倡导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经济的繁荣。
2. 中世纪经济思想流派2.1 经院哲学派经院哲学派的代表经济学家托马斯·阿奎纳主张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认为通过合理的利息制度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2.2 重商主义思想重商主义思想强调国家的经济利益,主张通过贸易保护和积极的政府干预来实现国家经济的繁荣。
3. 近代经济思想流派3.1 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自由市场理论,认为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可以提高社会福利。
3.2 边际效用学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边际效用学派兴起。
马歇尔是该流派的重要代表,他认为人的需求是有限的,并用边际效用来解释人们的消费行为。
4. 现代经济思想流派4.1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和实现就业增长。
4.2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主张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商品和劳动的价格,强调自由市场的竞争和效率。
5. 当代经济思想流派5.1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主张在经济研究中考虑制度的重要性,认为制度安排对经济绩效具有深刻的影响。
5.2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偏误,通过心理学和实证研究来揭示经济决策背后的动机和限制。
古典经济学流派

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
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方法。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
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
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
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古典经济学简介古典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
其起源以大卫·休谟〔David 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
亚当·斯密的继承者之一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他以一部被后人称为人口论的著作而闻名。
四川省考研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经济学流派总结

四川省考研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经济学流派总结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总结一、古典经济学流派古典经济学流派是西方经济学的起源,主要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他们的贡献奠定了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并提出了劳动价值说、边际效用理论等重要理论。
1. 亚当·斯密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市场经济的理论框架。
他强调自由市场的作用,认为通过自由竞争,市场可以自动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
他的代表作《国富论》探讨了劳动分工、价格理论以及市场竞争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2. 大卫·李嘉图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提出了劳动价值说和土地边际效益理论。
他认为劳动价值是决定商品价值的根本因素,而土地的边际效益递减则解释了土地收益递减的原理。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种主流经济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他的理论对解释经济衰退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观点。
1.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调节经济,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政府需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
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认为是凯恩斯主义的基石。
三、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流派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流派是20世纪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经济学思想,以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为核心。
该学派关注经济个体的行为和效用最大化。
1.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马歇尔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供求关系和边际效用的概念。
他的主要著作《经济学原理》系统地阐述了供求理论,并对市场均衡进行了深入研究。
2. 尼古拉斯·凯尔斯凯尔斯在马歇尔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新的供求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
他认为,供求不仅仅取决于价格,还受产出的边际效益和成本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了供求理论。
经济学的各流派

经济学的各流派总结,大家多提提意见!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基本观点:货币与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英国](1712~1780)《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2、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代表人物:魁奈[法国](1694~1774)《经济表》3、古典学派:古典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始于十八世纪Adam smith的《国富论》,而终于1936年J.M.Keynes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之前。
主要思想:1) 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货币数量只会影响物价,不会影响实际的产出。
2) 价格机能会充分调整,使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供需平衡,因此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即存在垂直的供给曲线)3) 总需求隐含在货币数量学说中,AD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4) 由于短期下,劳动、资本、技术水平都不太可能大幅度变动,因此产出维持在原有的充分就业水平。
加上工资可以自由调整,若有失业,工资会下降直到失业消失为止。
所以没有失业问题。
5) 政策含义:对于短期的景气循环,政府最好不要干涉市场。
政府的干涉只能影响需求的变动,徒增物价的波动,对实际产出无益。
在长期,政府可以提高储蓄率或增加资本积累以及促进技术进步,来增加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低、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 (1767~1832)《政治经济学概论》李嘉图[英国] (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1776~1834)《人口原理》约翰·穆勒[英国] (1806~1873)《政治经济学原理》4、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指由萨伊奠基、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要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边际主义学派。
经济学流派发展历程

经济学流派发展历程经济学流派的发展历程非常丰富多样。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经济学流派及其发展历程。
古典经济学流派是经济学的早期发展阶段。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市场与个体追求利己的理念。
亚当·斯密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可以通过自发的竞争和专业化分工来达到最佳福利。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卡尔·马克思。
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引发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评,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和交换过程,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和工人阶级的革命。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20世纪初的大萧条导致了对古典经济学的质疑,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观点。
他认为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对经济进行扩张或收缩,以应对经济衰退和失业。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在20世纪后期兴起,以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的自由和个体的自由选择。
他们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并提倡市场自由化和私有化。
行为经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兴流派,其代表人物是丹尼尔·卡尼曼和理查德·塞勒。
行为经济学研究人类在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行为模式。
行为经济学挑战了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选择假设,提出了人们在决策时常常存在的心理偏向和限制。
除了以上几个流派之外,还有新制度经济学、供给侧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等不同的经济学流派。
这些流派在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中各有侧重,并通过对经济现象和问题的不同解释和分析,为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
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学科,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流派。
这些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为我们理解经济运行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方法。
一、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诞生于 17 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派强调经济自由,主张市场机制能够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亚当·斯密被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
斯密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在这一过程中,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人们,使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他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
大卫·李嘉图则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理论。
他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在不同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就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福利的增加。
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典经济学派的一些假设和结论逐渐受到了挑战。
二、新古典经济学派19 世纪 70 年代,新古典经济学派兴起。
代表人物有马歇尔、瓦尔拉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派在古典经济学派的基础上,引入了边际分析方法和均衡分析方法,使经济学的分析更加精确和科学。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供求均衡价格理论。
他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决定的,当供求达到均衡时,价格就会稳定下来。
马歇尔还引入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进一步完善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瓦尔拉斯则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
他试图通过数学方法证明,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所有商品的价格和数量都可以通过供求关系达到均衡状态。
新古典经济学派强调市场的有效性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均衡。
宏观经济中的经济学派与思想流派

宏观经济中的经济学派与思想流派在经济学领域中,不同的经济学派和思想流派代表着不同的经济理论和观点,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
这些经济学派和思想流派在历史发展中相互影响、交流,并在特定的时期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个宏观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经济学派和思想流派,并探讨它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 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自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盛行于英国经济学界。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是该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
古典经济学派主张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机制的自发调节能够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他们认为劳动价值论是经济价值的基础,并强调劳动力的生产力和自由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2.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兴起,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主张通过政府干预和财政政策调控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
他们认为市场存在着失效和市场摩擦,需要政府进行积极干预来推动经济发展。
3.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宏观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包括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罗伯特·卢卡斯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强调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主张自由市场和个体的理性行为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最优化。
他们对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并主张通过货币政策调控来推动经济发展。
4. 新制度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代表人物包括道格拉斯·诺斯和奥利弗·威廉姆森等。
新制度经济学派关注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效率的影响,认为经济制度框架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研究了企业行为、物权制度、市场监管等问题,并提出了许多对提高经济效率的改革建议。
5.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是对凯恩斯主义思想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强调市场摩擦和不完全竞争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
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
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
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
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古典经济学简介古典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
其起源以大卫·休谟(David 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
亚当·斯密的继承者之一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他以一部被后人称为人口论的著作而闻名。
而在亚当·斯密之后,推动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和作出主要贡献的是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他在继承斯密理论的同时,也批判了斯密的一些观点,从而形成了一种似乎不同于斯密的体系,甚至有人将此称为“李嘉图革命”。
李嘉图的成功曾吸引了一批跟随者,其中有著名的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
古典经济学着重经济总量研究,这涉及到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货币经济和财政问题等方面。
这与1870年以后盛行的研究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是有所不同的。
古典经济学关心的是国家经济问题,虽然那时候的学者也非常强调个人利益必须尊重,但他们更强调的是如何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保持协调。
斯密在讲到这一点时,总是谆谆地开导人们,国家大事相比个人更重要。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是经济增长产生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相互作用的思想,即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了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劳动分工反过来通过提高总产出使得社会可生产更多的资本积累,让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就会形成这种发展的良性循环。
因此古典经济学似乎是想告诉人们,顺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保持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会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但他们又看到劳动分工是受条件约束的,资本的积累会使现有的劳动分工以更大的规模出现,并表现出工资的随之上涨,而劳动分工的发展却不易实现,这将使资本积累受到劳动分工发展跟不上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产生了自身的矛盾。
李嘉图特别强调过这种矛盾,不过他的解释也不能消除这种核心思想中的矛盾。
关于废除《谷物法》的争论是古典经济学争取自由贸易主张的一部分。
一些经济学家由此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其中著名的有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该理论指出,一个国家能够从进口甚至那些它以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中获益,只要它在生产其他商品上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所以,按照这一理论,一个国家应该将其生产能力更多地集中在比较起来优势更大的产业上。
休谟研究的国际收支问题的成果为这方面理论研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认为,国际收支逆差将通过黄金的流出来减少货币供给,从而也降低物价水平,使得出口具有竞争力而进口的吸引力减少,这一均衡机制将持续地发生作用,直到黄金外流暂停,收支进入平衡为止。
而李嘉图等人的看法是,当黄金外流时,作为货币供应的一部分纸币发行必须收缩,因为黄金外流是物价水平太高的一种征兆。
这些思想至今不无启发意义。
后来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卡尔·马克思曾这样概括地评价:“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属于阶级斗争不发展的时期的。
它的最后的伟大的代表李嘉图,终于有意识地把阶级利益的对立、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和地租的对立当作他的研究的出发点,因为他天真地把这种对立看作社会的自然规律。
这样,资产阶级的经济科学也就达到了它不可逾越的界限。
”但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理论的批判关系,古典经济学也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来源。
古典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古典经济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重心主要在英国和法国。
在英国,从威廉.配第(1623—1687年)开始,到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146—1714)开始,到西斯蒙第(1773—1842)结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和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1694—1774)。
英国1.威廉.配第(1623—1687年)。
他出生在英国一个手工业作坊主家庭,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一生从事过多种职业,后来成为医生、国会议员兼大资本家,但他关心并研究经济理论,主要经济著作有:《赋税论》、《政治算术》、《货币略论》等,并使之成为“英国经济学之父”。
他的成就主要在于开创了不同于前人的研究经济学方法。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好比人体,工农业好比国家的血液,商业犹如血管,经济运动与人体生理活动一样有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把数字、重量、尺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到经济学研究之中,从而发现了经济运行的一些本质规律,他把这门学术叫“政治算术”。
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
2.亚当.斯密(1723—1790年)。
许多人知道亚当.斯密是从“看不见的手”这句话开始的。
不论是马克思还是西方经济学界都毫不怀疑地认为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最杰出的代表。
马克思说:“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成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萨缪尔逊说:“我们可以把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的那年看作是现在所学的经济学的诞生之年。
”《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独立宣言》也发表于这一年,全面地考虑,很难说清楚哪一部文献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独立宣言》向社会发出了一个全新的呼吁,呼唤社会致力于生活、自由和快乐的追求,而《国富论》则解释了这样的社会是如何运行的。
”从配第到斯密刚好一百年时间,其间英国经济学一直在不断发展,比较有影响的是洛克、诺思、马西、休谟、斯图亚特等。
斯密正是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创立了古典经济体系。
在斯密之前,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们都着眼于经济政策,不大注意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而急于对市场进行干预。
斯密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是从弄清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这个复杂问题入手,并获得重大发现,即自行调节的自然秩序(也叫自由市场机制)。
这里,我们不得不先分享斯密的一段精辟话语:“每个人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而且,在这样做时正象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到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得多。
”——这就是著名的“看不见的手”。
当然,斯密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此,这只是他找到了开启经济学大门的钥匙。
他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从书名可见,它主要研究的是财富的来源和如何增加财富,找出促进和阻碍财富增长的原因,他既否定了重商主义的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的观点,也抛弃了重农主义的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指出任部门的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
《国富论》共五篇,其主要内容是:第一篇“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的顺序”,详细论述了分工、货币、价值、工资、利润、地租等范畴。
第二篇“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论述了资本积累如何增进国民财富。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考察了从罗马帝国到18世纪后期的经济发展史。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考察了各种经济学说和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考察了国家财政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相当于财政学。
3、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
李嘉图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从来没有进过大学,由于和非犹太教女子结婚,他父亲和他断绝关系。
当时他仅有800 英镑,12年后,他赚得了亿万家财。
这时候,他偶然阅读了斯密的《国富论》,并对经济学着了迷。
1817年,他出版了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这是他全部理论的总结,在很多方面发展了斯密的理论,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最后完成。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理论,并主要在劳动价值论和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上取得了成功。
奇妙之处在于,他的理论同时得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经济学者的共同赞赏。
尤其是马克思曾给予他高度评价说:李嘉图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的合理性和巨大的历史价值。
到此,古典经济学开始盛极而衰了。
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穆勒的语言表述为:“令人高兴的是,关于价值规律,已经没有什么需要现在和将来的著作家加以说明的了。
”这句话表明了古典经济学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已到了尽头。
从此,经济学的研究踏上了新的途径。
法国1、布阿吉尔贝尓(1646 ——1714)。
法国不同于英国,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可是,布阿吉尔贝尔生活的时代正是柯尔培尔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法国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遭到破坏的时期。
他在担任地方法官的过程中,通过对大量农村诉讼案件的审理,深深地了解到当时社会经济制度的弊端,于是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撰写了许多文章,其主要经济著作有《谷物论》、《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等。
他的理论贡献主要是:一是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他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一般劳动时间,这是十分难得的。
二是反对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提倡自由竞争。
三是特别强调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
他认为,农业是财富的真正源泉。
他写到:“只有衣食等物品才应当称为财富”,“一切财富来源于土地的耕种”,“耕种者繁荣昌盛是一切其他等级财富的必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