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课件(2)(新人教版选修3)
选修三专题二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教案

专题2 细胞工程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教案一、教材分析《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2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三方面内容,其中,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又是在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lJh5GwCP1S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 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2.能力目标:尝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联系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与热爱生物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2、教学重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四、学情分析本节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虽说在必修模块中学了一些细胞的知识,但仍然是一个新的领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可采用学案导学、讲授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
lJh5GwCP1S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讲授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六、课前预习1.请分别理出细胞全能性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知识结构和层次。
2.对高一必修课中与上述两知识点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地复习。
3.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显示三幅图,教师按图讲解,以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专题的首页的三幅图,题图的愚意是表明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的操作,它包含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等方面。
在本章引言中通过列举细胞工程的应用,把学生带进细胞工程的科技领域。
选修III现代生物科技复习课件

蛋白质工程
一、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 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己存在的蛋 白质 二、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 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 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 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 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二、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1、动物细胞融合: (1)杂交细胞: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的细胞。 灭活的病毒 (2)融合原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诱导方法: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和电激等 (4)优点: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过程: 免疫小鼠产生的效应B细胞:能够产生单一抗体; 小鼠骨髓瘤细胞: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克隆细胞) (2)应用: 作为诊断试剂:跟一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可诊断出感染者。 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 (生物导弹:特异性强, 可定位癌细胞并进行攻击!) 不需要制备培养基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3册 (基因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2) 动物细胞工程(2)教案

1965年,英国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了灭活的病毒在适当条件下也可以诱发动物细胞融合。
2.回忆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
3.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哪些?
4.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有何异同点?
5.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有哪些应用?
4.通过介绍单克隆抗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关注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比,说出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异同点。
2.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阐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流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阐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流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通过介绍单克隆抗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关注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小结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单抗隆抗体
总结
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动物细胞工程(2)
——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
学科
生物学
学段:高中
年级
高二
教材
书名:《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阐明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
2.通过对比,说出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异同点。
3.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阐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流程,培养)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回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
复习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引入新课
动物细胞融合
1.回顾动物细胞融合的发展历程:
19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在肺结核、天花、水痘、麻疹等疾病患者的病理组织中观察到多核细胞。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精品课件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四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当堂检测
本课必记
细胞的全能性
问题导引
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有哪些?标志是什么?
资料 科学家斯图尔德曾经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二倍体胡萝
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如
图)。
(1)这一科学实验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当堂检测
本课必记
课堂篇探究学习
下图是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新植株的过程,植物细胞A 和B分别来源于二倍体植物甲和乙。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需要将植物细胞置于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低渗溶液中 B.过程②要用聚乙二醇等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主要依据是细胞膜 具有选择透过性 C.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生长发育进程更 换培养基 D.最终得到的植株相对于甲、乙而言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不 可育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当堂检测
本课必记
课堂篇探究学习
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获得“烟草—菠菜”——一种新型的烟 草品种。下图为培育杂种植株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在融合之前除去两种细胞的细胞壁 B.原生质体先进行脱分化处理再融合 C.原生质体融合后筛选出杂种细胞继续培养 D.应先诱导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分化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探究学习
类型二 植物体细胞杂交 例2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 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培育过 程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 株。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最新高考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全套课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PCR 扩增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
能力和理解能力。扩增过程需要两种引物(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相结合);扩
增至第三轮时,共合成 8 个 DNA 分子片段,同时含 2 段引物的 DNA 分子
有 6 条,占 3/4。
答案 B
2.(2017·河北重点中学联考)在遗传病及刑侦破案中常需要对样品 DNA 进行分析,PCR 技术能快速扩增 DNA 片段,在几个小时内复制出上百万份 的 DNA 拷贝,有效地解决了因为样品中 DNA 含量太低而难以对样品进行 分析研究的问题。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下列有关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 DNA 片段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扩增过程利用 DNA 的热变性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双链的解
聚与结合
B.需要的物质有 DNA 模板、4 种脱氧核苷酸、1 种引物、DNA 热聚
合酶
C.扩增至第三轮时,同时含 2 段引物的 DNA 分子占 3/4
D.每扩增一次,都要经过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
从中__筛 __选 ______出所需的耐旱基因。
(3) 将 耐 旱 基 因 导 入 农 杆 菌 , 并 通 过 农 杆 菌 转 化 法 将 其 导 入 植 物 _____乙_____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 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_表__达__产__物___,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__耐__旱__性____是否得到提高。
解析 题图所示为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的过程。①②过程依赖碱基 互补配对原则进行。质粒和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一般不相同。
答案 C
[整合提升] 1.几种目的基因获取方法的比较 (1)基因的分类:按外源 DNA 片段的来源分类
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课件3.3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2.牛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供体母牛的主要职能是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胚胎 B.图中 a 指的是超数排卵,可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供体母牛 C.配种后需用特制的冲卵装置,将供体母牛体内的胚胎冲洗 出来 D.应把早期胚胎移植到处于发情状态的母牛的输卵管中
解析:供体母牛的主要职能是产生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胚胎, A 正确;图中 a 指的是超数排卵,可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供体母牛, B 正确;冲卵的实质是把供体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C 正确;应 把早期胚胎移植到处于发情状态的母牛的子宫中,D 错误。
核仁
全能性
增殖
分化
3.主要用途 (1)可以用于治疗_人__类__的__某__些__顽__症___。 (2)可以培育出_人__造__组__织__器__官_____。 (3)可以揭示_细__胞__分__化_和细胞凋亡的机理。 (4)可以用于哺乳动物的个体发生和发__育 __规 ___律_的研究。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移植的胚胎只能来自体内受精或者体外受精直接产生的胚 胎。( × ) 移植的胚胎还可以是通过转基因、核移植等技术获得的胚胎。
【智涂笔记】 [易错警示] 排卵、超数排卵和冲卵的含义 (1)排卵:排卵是指从卵泡中排出卵子,排出的是初级卵母细胞 或次级卵母细胞。 (2)超数排卵:是指给供体母畜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发情,一 次排出比自然情况下多十几倍到几十倍的卵子,用于体外受精和早 期胚胎培养。 (3)冲卵:是指用配制好的冲卵液,借助特制的冲卵装置,将供 体母畜子宫或输卵管中的胚胎冲洗出来。
胚胎分割时需将囊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9)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两个基因型完全相同的胚胎。
( ×)
(10)胚胎干细胞可以来源于早期胚胎,也可以来源于成熟个体。 ( ×)
人教版高二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专题二细胞工程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知识点总结专题2 细胞工程(一)植物细胞工程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受精卵>生殖细胞>干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脱分化再分化发育(2)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胚状体植物体常用的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3)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选材应该选择茎尖组织)、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得到的全为纯种)、筛选突变体、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4)地位: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过程:去壁的方法:酶解法;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激等。
化学法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
(4)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二)动物细胞工程1. 动物细胞培养(1)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
(2)原理:细胞增殖(3)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4)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
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5)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
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
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②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
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课件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比较项目
生态工程
基本原理
生态学、工程学
调节机制 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
与环境的关系
协调
主要能源
太阳能
生物多样性
得到保护
传统农业 工程学 人为调控 破坏环境 化学能
减少
2.生态工程概念的理解 (1)生态经济的实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又不会危及子孙后 代满足其需要的经济,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 态工程。 (2)对生态工程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涉及的学科知识有生态学、系统学、工程学、经济学等。 ②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等。 ③面临的任务是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 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 产力。 ④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⑤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答案:D
2.从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看,“生态经济”就是( ) A.无废料生产、无生态破坏的经济发展模式 B.为了优化和重建自然生态的经济投资 C.先恢复生态环境,再发展经济的发展计划 D.为了更快发展经济的生态资源利用
解析: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 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 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3.生态农业常见类型 (1)桑基鱼塘模式。 人工建立的高产稳产的农业生态系统。做到蚕粪养鱼,鱼粪肥 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茧三丰收,如下图所示:
(2)沼气农田立体养殖模式。 该生态系统利用农作物发展养殖业,利用废弃物实现物质的循 环,保证能量的多级利用,如下图所示:
4.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要充分利用相关科学史,实现教 学中的情感目标。如在进行克隆技术 的专题讲座前,可让学生搜集有关动 物体细胞核移植进行克隆动物的历史、 成就,以及克隆动物的安全性和伦理 性问题等资料。通过科学实例,拓展 学生的视野,激发求知热情,从中得 到启迪而产生科学畅想,并进一步培 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的教学思考与建议
本模块教材的特点: 1、技术流程及细节较多 2、涉及到较多的讨论和辩论活动 3、各章之间的知识难度相差较大
模块解读
课标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开 拓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探索生命奥秘和热 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 定基础。
病毒植株
泌蛋白
教学策略:P48
1、从宏观的角度理 解技术流程
2、从微观的角度理 解操作原理
体细胞核移植过程流程图(帮助理解原理)
(1)为什么不直 接用体细胞,而要形 成重组细胞?
(2)产下的小牛 的遗传物质有何特点, 性别有何特点?
专题3 胚胎工程
编写特点:
1、技术细节较多、较细
受精作用(受精阶段) 体外培养的具体细节 胚胎早期培养的生产流程 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
实验组2: 添加一定浓 度的氨苄青 霉素
实验组3:添 加一定浓度的 四环素和氨苄 青霉素
预期一 预期二
对照组 +
+
实验组1 +
+
实验组2 +
—
实验组3 +
—
结论
既含有抗四环素基因也含 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 只含有抗四环素基因
预期三
+
—
+
— 只含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
预期四
+
—
—
— 既不含有抗四环素基因也
不含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
专题2 细胞工程 克隆技术
具体内容标准和教材的对应关系
• 简述植物的组织培养
• 简述动物的细胞培养与 体细胞克隆
• 举例说出细胞融合与单 克隆抗体
科技探究之路 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 2.1 植物细胞工程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2.2 动物细胞工程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教师可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来
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进行技术
流程的学习,做到扩展和深化。
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教学,展示必修1中胡萝卜 细胞组织培养的示意图和文字流程,同时提出问题(1) 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如果不进行脱分化处理,能否培 养成完整的植株?(2)决定植物细胞脱分化、再分化的 关健因素是什么?(3)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为什么 要进行一系列的消毒、灭菌,并且要求无菌操作?如何进 行消毒、灭菌?(4)脱分化和再分化需要的营养物质、 激素和光照条件有何异同?为什么?(5)表现出细胞的 全能性的阶段是什么?这些问题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 础上做进一步的思考。
小鼠的腹水中获取抗体?
5、注意建立起各模块相关知识 间的联系,以达到知识的融汇贯通、 加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例如,在结合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
的全能性和分化、基因突变及其他变 异在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内环境与稳态 等知识基础上进行细胞工程的学习。
6、在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知识的比较与 综合。
例如,比较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 的异同;分析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 的差异;细胞工程中植物组织培养与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与联系,动物 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的区别与联系, 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条件的 区别;胚胎工程中精子和卵子的产生 过程的比较等。
3中的内环境与稳态等知识为基础,为后面“
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共同构成一个相对 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知识的 比较与综合,如植物组织培养与植 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与联系,动物 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的区别与联 系,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 条件的区别等。对克隆技术的原理 不必讲解得过深,对克隆技术的操 作不必介绍得过细。
9、要结合高考要求,强化有效 训练和阶段性考试。可以从各种资 源中精选习题,或者改编、自编。 这些习题必须包括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突出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各个专题具体的教学 策略和教学活动建议:
专题1 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程
本专题以讲授、启发式引导为主
这部分内容要求在必修课有关基因工程 的基础上,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 术流程,关注基因工程在农业、医疗、环 境保护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关注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其中基因工程的 原理及其操作程序、基因工程的应用、蛋 白质工程的原理是本专题教学的重点内容。
问题:为什么课标中为”克隆技术”,而教材中
为”细胞工程”?
原因1:
基因工程 克隆技术 胚胎工程 生态工程
细胞工程
原因2:
克隆:克隆是英文clone一词的音译,就是指无性繁殖。
克隆一词常用于分子、细胞水平的描述。一般认为生物学上
有三个层次的克隆:
分子水平的克隆:(目的)基因克隆、PCR技术
植物细胞克隆:组培获得愈伤组织
4、重视图片和流程图的学习, 多问学生为什么,加强理解和记忆。
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借助于流程图:既要关注宏观步骤,也 要关注对一些重要步骤的解读和理解。
问题探讨:
(1)什么是单克隆抗体?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基 本原理是什么?
(2)什么是免疫的小鼠,怎样对小鼠进行免疫? (3)怎样才能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4)融合后可能有几种类型的细胞? (5) 多次筛选的目的是什么? (6)培养杂交瘤细胞的方式有哪两种? (7)小鼠体内培养的原理是什么?怎样理解从
克 细胞水平的克隆
动物细胞培养
隆
动物细胞的克隆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植物组织培养
个体水平的克隆
动物克隆(核移植技术)
克隆技术(cloning)是指从众多的基因或细胞群体中通过 无性繁殖和选择目的基因或特定类型细胞的技术的操作。
细胞工程:
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 水平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 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 合科学技术。
具体的内容标准要求(见教学目标列表)
简述8项; 举例说出6项(了解水平);
关注2项(认同) ;
讨论1项(经历) 。
根据“内容标准”,本模块的知识性目标 以了解水平为主,情感性目标以经历(感受) 水平为主,技能性目标体现在活动建议中,主 要是参观、调查、资料收集等。教学以专题讲 座和学生讨论为主。由于课程内容多属于生物 科学前沿领域,进展迅速,教学过程中需要及 时补充最新进展的资料。学生活动以搜集资料 和讨论为主。鉴于课标中的目标要求大多是了 解水平,教学中需要注意把握难度,避免讲得 过深过细过专,不必要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和交流。
第二节的学习,可以试管婴儿的 资料引入,并让学生根据资料思考 有关问题,这样就会很自然地引入 体外受精的学习。本节内容图文并 茂,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 教师只需做简单的说明和总结。
第三节的教学,是在第二节的基础上,可以以 问题:“当我们在体外获得了早期胚胎,下一步
应怎样做才能得到幼体呢?”引入,结合教材插图 介绍胚胎移植的定义、现状和意义;结合教材讨 论题帮助学生理解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关于 胚胎分割的教学,让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问题, 如(1) 什么是胚胎分割?(2)来自同一胚胎的 后代性状一样吗?为什么?(3)对囊胚进行分割 要注意什么?为什么?(4)为什么说胚胎分割技 术也是动物克隆方法之一?最后,让学生通过各种 媒介收集有关胚胎干细胞的资料(课后完成),
7、充分利用活的教学资源和多 媒体的教学手段。
活的教学资源是指实际生活中的鲜活 实例,例如克隆羊“多莉”、转基因 大豆等;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是指利用 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有关的影像资 料和一些动态的操作过程,例如播放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录像。
8、围绕生物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切 实组织好资料搜集分析、讨论和辩论等 活动。并指导学习撰写综述报告1~2篇 (分期分批进行;要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有明确主题,有对主题意义和价值的简 述;有层次清楚的内容、结论、讨论; 有资料文献的来源等。教师要对报告评 价。)
以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为例: 教学中要重视设计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在 思索和探究中学习新知识。
1、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限制酶的作用是切割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的作用是连接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 磷酸二酯键
2、为什么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在微生物中能够分 离到,而高等植物和动物中没有?
2、与生产实践联系较紧密
本专题是在动物生殖与发育的基础 上,了解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 理解胚胎工程的操作流程,关注胚胎 工程在生物学基础研究、医疗、畜牧 业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关注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 影响。这部分内容对教师和学生来说 比较陌生,因此教师要注重从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和理论基础出发,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标记基因的作用及其应用
抗四环素的基因
标记 抗氨苄青霉素的基因
基因
特定颜色的基因
四环素 氨苄青霉素
习题:已知标记基因有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的基 因,现探讨某细菌的质粒中有无标记基因或标记基因是什 么?请设计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对照组: 不添加抗 生素
实验组1: 添加一定浓 度的四环素
又如,动物细胞工程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