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兵》教学设计二.doc
《菩萨兵》教案设计(精选

《菩萨兵》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七册第17课《菩萨兵》,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词学习以及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介绍。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英雄的赞歌”中的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菩萨兵”的含义,体会其无私奉献精神。
2. 掌握生词、短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长句理解。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理解,体会“菩萨兵”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菩萨兵”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
3.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短语,让学生造句,巩固记忆。
4.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菩萨兵”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其精神。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题目,进行讲解。
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菩萨兵”的理解。
答案:菩萨兵是指在战争中,英勇无畏、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战士。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照例题,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兵》2. 板书内容:a. 课文内容概括b. 生词、短语c. 菩萨兵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菩萨兵”的理解。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进行仿写。
2. 答案:a. 略b.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搜集其他关于“菩萨兵”的故事,进行分享。
b. 组织一次关于“爱国情怀”的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菩萨兵”精神的体会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结构5.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答案的指导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 选择重点生词和短语:结合课文内容,挑选出对学生理解课文有重要影响的生词和短语。
品读有情语言 结识菩萨英雄——《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导 入
心 和 爱 护——军 民 鱼 水
深情 。
设 计 意 图 : 阅 读 能
力 的 一 个 标 志 是 能 否 从
1 :中 国工农 红军 . 师 在 13 9 4到 13 9 5年 由江西
转 移 到 陕 北 ,一 共 爬 过
l 条 山脉 ,渡过 2 河 8 4条
整 体 上 把 握 全 文 。 这 一
是 落 汤 鸡 ,剩 下 几 个 残
兵 败 将像 是 一 只 只 打 了
总 之 ,教 师 在 教 学
情 的语 言 ,能 体 验 到 真
理 的 价 值 ;教 师 的独 到
过 程 中要 注 意语 言 的规
范 性 、启 发性 、趣 味性 、
败仗 的 狗 。 夹着尾 巴 灰
溜 溜地逃 窜 了。 学生听 ”
题 ,让 学生 对 “ 萨兵 ” 菩 这 个 词 有 了感 情 色彩 上 的认 识 , 为 学 习本 文 打
下基础。 二、 聆 听 话 语 。惑 悟
指 导 朗读 :同学们 ,
让 我 们 抓 住 这 个 问 号 和 感 叹号来读好这两句话 。
胞称 我们的红军为 “ 菩 萨兵 ” ( 。 播放 长征 录像 )
1 . 正确 、流利 、有感 情地朗读课 文。
2 系上下文理解 词 . 联
习朱 德 总 司 令 和 红 军 战
士对 藏 族 同胞 的关 心 与 爱 护 ,感 悟 藏 民与 红 军
之 间的鱼水深情。
【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件
【 学过程 】 教
的趣味性 呢?其 中 ,幽默
感 的 培 养 不 可 缺 少 ,幽
后 哈 哈 大 笑 。 学 生 在 心
教学方案: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案二

精选教学方案: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菩萨兵》故事的主要情节。
2. 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4.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步骤:一、导入1. 用图片、声音等多种媒体手段呈现《菩萨兵》中的一些情节,让学生简单了解故事内容。
2. 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你们还记得上次学习的故事是什么吗?故事讲述了什么?主人公是谁?”二、讲解1. 大声朗读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领会到语言和情感。
2. 回顾上一节课教授的手法,加深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
三、分析1. 导入社会、历史或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产生的背景和内容。
2. 结合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让学生认识到人物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道德选择。
3. 让学生思考主人公的身份和职责。
四、实践1. 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介绍故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与其他小组的代表进行交流,了解其他小组的回答。
五、总结1. 引导学生听故事,让他们回想故事的意义和氛围。
2. 让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了解他们对于故事的掌握程度。
六、评估1. 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于故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提供不同的评估方法,从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估。
教学重点:1. 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回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产生的背景和内容。
2. 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认识到人物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道德选择。
教学提高:1. 采用多种媒体手段呈现故事,加深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2. 采用小组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菩萨兵》教案(精选5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菩萨兵》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菩萨兵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菩萨兵的战斗故事,教育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奉献的精神。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菩萨兵的定义和意义,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教学重点:学习菩萨兵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菩萨兵图片、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菩萨兵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菩萨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菩萨兵的定义和意义。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讲解菩萨兵的选拔与训练,以及战斗故事。
4.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菩萨兵,体验菩萨兵的战斗精神。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学习卡片上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菩萨兵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兵》2. 主要内容:a. 菩萨兵的定义与意义b. 菩萨兵的选拔与训练c. 菩萨兵的战斗故事d. 菩萨兵的精神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简要介绍菩萨兵的定义和意义。
b. 请举例说明菩萨兵的战斗精神。
c. 谈谈你对菩萨兵的感想。
2. 答案:a. 菩萨兵是指在我国历史上,为了保卫国家、民族,勇敢战斗、舍生忘死的士兵。
b. 例:菩萨兵在战斗中,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勇敢冲锋,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菩萨兵的定义和意义有了深入了解,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其他战斗英雄的故事,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完整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了解菩萨兵的定义、意义、选拔与训练,以及战斗故事。
三年级下册菩萨兵教案

三年级下册菩萨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菩萨兵”的含义,明白菩萨兵是指具有慈悲心、舍己为人的军人。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军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述、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菩萨兵的事迹。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深入了解菩萨兵的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军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菩萨兵”的含义,明白菩萨兵是指具有慈悲心、舍己为人的军人。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军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菩萨兵的品质,学会关爱他人,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
2.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深入了解菩萨兵的事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菩萨兵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菩萨兵的认识。
(2)教师简要介绍菩萨兵的含义,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述菩萨兵的事迹:(1)教师讲述一些菩萨兵的英勇事迹,如抗洪抢险、支教扶贫等。
(2)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进一步了解菩萨兵的品质。
3. 讨论菩萨兵的精神:(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菩萨兵精神的理解。
(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菩萨兵精神的认识。
4. 深入了解菩萨兵:(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菩萨兵的事迹和精神。
(2)学生整理资料,准备课堂分享。
(2)学生展示课后查阅的资料,分享菩萨兵的事迹和精神。
(3)教师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菩萨兵”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菩萨兵的事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理解菩萨兵的精神和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表现出对军人的尊敬和热爱祖国的情感,并能主动关爱他人,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
《菩萨兵》教学设计

《菩萨兵》教学设计《菩萨兵》教学设计篇1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
2、课时:第二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关于朱德的资料。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尽心尽力、热火朝天”造句。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难点: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三、设计理念本课的课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中,扣住课题,从整体入手,逐步深入,最后回归整体。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吸引学生融入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体会课文内涵。
四、设计思路本课分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主要完成认知目标。
第二课时,进一步加强技能目标的训练和完成情感目标,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本课的设计思路如下:1、紧扣课题,导入新课;2、品读课文,感悟军民鱼水深情;3、前后对比,升华情感;4、总结课文,延伸内化;第三教时,练习复述故事,进一步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五、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朱德总司令领导的工农红军到达藏民居住的地区以后,在藏族同胞对他们有误解的情况下,为了争取藏族同胞,朱德总司令带领大家为藏族同胞进行春耕,从而赢得了藏族同胞的理解和信任,体现了中国的工农红军关心人民利益,以人民为亲人的崇高宗旨。
26.菩萨兵(教案)(2)

《菩萨兵》教案【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问题导入,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菩萨。
)二、初读课文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齐读词语。
(4)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3.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
(了解故事,生字词的教学也要扎实有效。
)三、读讲第1自然段1.自由读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学习第一自然段,为学习下文铺垫。
)四、作业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一方面是检查词的掌握情况,一方面也为引出下面的教学而服务。
)二.读讲第2~5自然段1.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几自然段讲了什么?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概括,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教师提问: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课文的2到5自然段,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在写,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菩萨兵》教案

《菩萨兵》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第四单元《唐宋传奇》中的《菩萨兵》一文。
该文讲述了唐玄宗时期,一位名叫魏敬宗的将军,因其慈悲为怀,被百姓称为“菩萨兵”。
文章详细描绘了魏敬宗在战争中如何关爱士兵、体恤百姓,以及他独特的战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菩萨兵》的故事背景,理解魏敬宗被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2.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成语、句式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学习魏敬宗的仁爱精神和战术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文言文表达,如成语、句式等。
教学重点:魏敬宗的仁爱精神和战术智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教材。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菩萨兵》。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课文讲解:(1)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故事情节。
(2)解析重点词语、成语、句式。
(3)讲解魏敬宗的仁爱精神和战术智慧。
4.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如何将魏敬宗的仁爱精神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文章内容的题目,指导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一道关于文章内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兵》2. 内容:(1)故事背景:唐玄宗时期(2)魏敬宗:菩萨兵(3)仁爱精神:关爱士兵、体恤百姓(4)战术智慧:独特战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魏敬宗“菩萨兵”称号的理解。
2.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收集关于魏敬宗的其他故事,了解他的生平。
(2)学习其他历史人物的仁爱精神和战术智慧。
(3)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仁爱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文讲解中的重点词语、成语、句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兵》教学设计二-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第一节,知道藏族同胞吃尽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好好观察课文最后的这幅图,你能告诉我你看懂了什么吗?
二、学习第8、9两节:
1、学生看着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描述出当时的情景。
(军民一家亲)
2、请你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哪几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情景?(8、9两个自然段)
3、指名读最后一节。
理解菩萨对藏族同胞来说,意味着什么?
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
故事中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
4、部队刚到藏民居住地时,藏胞们都早早躲进了深山,不敢露面。
怎么到后来夸奖官兵是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呢?转变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
三、学习第2到7节。
菩萨最大的特点就是心地慈善,从哪里可以体会到红军官兵的菩萨心肠呢?
引到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可以做如下引导,相机进行教学:
本来是来这里做什么的?(休整)他们休整了吗?他们在这里做什么了?
1、找藏胞:
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围绕以下问题朗读、感悟
a、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
b、藏胞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估计学生能说到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
c、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2、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
A、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了解节气。
b、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B、课件播放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朗读。
a、朗读朱德同志在春耕动员会上的讲话。
b、引导学生理解浅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c、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C、师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还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
D、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激朱德和红军战士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E、师述: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四、拓展写话:
1、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会想些什么呢?
再次出示开花、结果这句话,理解深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含义。
2、为了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藏胞们想请你们替他们给朱德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呢,你们愿意吗?
3、简单教学书信的写法,写书信。
五、作业:
1、将《菩萨兵》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2、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跟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