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探测器的原理特点与安装

合集下载

红外探测器原理

红外探测器原理

红外探测器原理
红外探测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红外辐射的传感器,其原理基于物体的热辐射特性。

红外辐射是指波长长于可见光的电磁辐射,通常处于0.75μm至1000μm的范围内。

红外探测器主要应用于红外成像、红外测温、红外遥控以及红外安防等领域。

红外探测器的原理主要有热释电、热电偶、焦平面阵列等几种。

热释电原理是基于物质在吸收红外辐射后产生温度升高,从而产生电荷变化的
现象。

热释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红外辐射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最终得到电信号。

这种原理的探测器具有快速响应、高灵敏度的特点,但需要外部电源供电。

热电偶原理是利用两种不同材料的接触产生的塞贝克效应,当其中一种材料吸
收红外辐射时,产生的热量使得两种材料的接触点产生温差,从而产生电压信号。

热电偶探测器的优点是工作稳定、寿命长,但对环境温度变化敏感。

焦平面阵列是一种集成式的红外探测器,由多个微小的红外探测单元组成,每
个单元都能够独立感知红外辐射并转化为电信号。

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多功能集成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红外成像领域。

除了以上几种原理外,红外探测器还可以根据探测方式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主动式红外探测器通过发射红外辐射并测量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实现探测,常用于红外遥控和红外测距。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则是通过感知周围环境中的红外辐射来实现探测,常用于红外安防和红外监测。

总的来说,红外探测器通过感知物体的红外辐射来实现探测,其原理多种多样,应用也十分广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将会不断提升,为各种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技术支持。

红外探测器是什么-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红外探测器是什么-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红外探测器是什么,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安防产品,家庭安防产品销售量开始逐年增长,红外探测器普及到越来越多的家庭,那么,什么是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一、什么是红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是将入射的红外辐射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红外辐射是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人眼察觉不到。

要察觉这种辐射的存在并测量其强弱,把它转变成可以察觉和测量的其他物理量。

一般说来,红外辐射照射物体所引起的任何效应,只要效果可以测量而且足够灵敏,均可用来度量红外辐射的强弱。

现代红外探测器所利用的主要是红外热效应和光电效应。

这些效应的输出大都是电量,或者可用适当的方法转变成电量。

二、红外探测器的原理无线红外探测器的基本原理是,将入射的红外辐射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红外辐射是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人眼察觉不到。

要察觉这种辐射的存在并测量其强弱,把它转变成可以察觉和测量的其他物理量。

一般说来,红外辐射照射物体所引起的任何效应,只要效果可以测量而且足够灵敏,均可用来度量红外辐射的强弱。

在红外线探测器中,热电元件检测人体的存在或移动,并把热电元件的输出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

然后,对电压信号进行波形分析。

于是,只有当通过波形分析检测到由人体产生的波形时,才输出检测信号。

例如,在两个不同的频率范围内放大电压信号,且将被放大的信号用于鉴别由人体引起的信号。

于是,误将诸如热电元件的爆米花噪声一类噪声当作为由人体所产生而在准备加以检测乃得以防止。

三、红外探测器的使用方法而红外探测器有很多种类,不同分类的红外探测器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1. 接近探测器:是一种当入侵者接近它时能触发报警的探测装置。

在接近探测器中,通常有一个高频率的LC震荡电路,震荡电路的LC回路通过导线连通到外部的金属部件上。

当人体靠近时,通过空间的电磁偶合,会改变LC回路的谐振频率,引起震荡频率改变,探测器的检测电路能够识别这种频率的改变而发出警示信号。

分享红外幕帘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及安装注意事项

分享红外幕帘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及安装注意事项

分享:红外幕帘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及安装注意事项首先先来看看什么是红外幕帘探测器在智能家居中有什么作用方向幕帘红外探测器一般是采用双向脉冲记数的工作方式,即A方向到B方向报警,B 方向到A方向不报警.具有入侵方向识别能力,用户从内到外进入警戒区,不会触发报警,在一定时间内返回不会引发报警,只有非法入侵者从外界侵入才会触发报警,极大的方便了用户在设防的警戒区域内活动,同时又不触发报警系统.被动红外探测器的组成被动红外探测器主要是探测接收外界的红外辐射,探测器本身不发射任何能量,而只对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波段敏感.人体辐射的红外光波长是3~50μm,其中8-14μm占46%,峰值波长在9.5μm,所以被动红外探测器主要是接收波长8~14μm的红外辐射.被动红外探测器主要由光学系统、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运算放大器、信号处理器、报警控制输出等几部分组成.其核心部件是热释电传感器,通过光学系统的配合作用可以探测到某个立体防范空间内的热辐射的变化.工作原理被动红外探测器基本工作原理是:当防范区域内有人体移动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经过光学透镜聚焦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上,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感应到红外线信号,输出热电信号,输出的热电信号非常微弱,并且夹杂着很多干扰信号,为此需要设计特殊的热电信号处理电路,在放大热电信号的同时,滤除掉造成干扰的杂波信号.探测器采用运算放大器,配合周边电路,集成为具有带通滤波器功能的放大电路.其分离出热电信号,并将其放大数千倍;并通过参数的优化设计,配合比较器电路进一步剔除流动热空气造成的干扰,对两级放大后分离出的热电信号进行分析判断,通过预先设定的判断标准来判定是否报警,如果判断出是报警,则输出一个开关量报警信号.被动红外探测器的类型被动红外探测器光学系统包括菲涅尔透镜、抛物面反射镜、遮挡片三种类型.菲涅尔透镜作用有两个:一是聚焦作用,即将热释的红外信号折射反射在PIR上;第二个作用是将警戒区内分为若干个明区和暗区.菲涅尔透镜是凸透镜,将物体的红外影像投射在热电元件表面.抛物面反射镜构成的光学系统,具有镜体热能吸收少,散射损失小,效率高,成像精度较高等优点,适合长距离大范围红外探测器使用.遮挡片对辐射源并没有聚焦成像的作用,视区的作用距离很近,通常用于形成红外探测器的下望功能.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其热释电器件及前置放大电路封装在圆型金属帽内,金属帽顶部方型开孔镶嵌有抗冷白光的硅红外滤光片,底部有金属引脚,分别为电源引脚,地线引脚,热电信号输出脚.热释电器件是热释电传感器的核心元件,是将热辐射变为电流的动态能量转换元件,热释电器件的电特征属性是一个以热电晶体薄膜为电介质的平板电容器,随着温度的改变,热电晶体表面自发极化电荷其规模具有跟随变化的性质,即热辐射可引起该电容器的电容量变化,从而可利用这一特性来探测变化的热辐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包括单元、双元、四元三种类型.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双元和四元传感器.根据说明书确定正常的安装角度安装高度不是随意的,会影响探测器的灵敏度和防小宠物的效果.试想一下,一个探测器装在2M高度的位置和2.5高度的位置,那么移动物体从地面移动时,切割明区和暗区的频率是不一样的.不宜面对玻璃门窗被动红外探测器正对玻璃门窗,会有两个问题:一是白光干扰,显然PIR对白光具有很强的抑制功能,但毕竟不是100%的抑制.因此避免正对玻璃门窗,可以避免强光的干扰.二是避免门窗外复杂的环境干扰,比如人群流动、车辆等.不宜正对冷热通风口或冷热源被动红外探测器感应作用是与温度的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冷热通风口和冷热源均有可能引起探测器的误报,对有些低性能的探测器,有时通过门窗的空气对流也会造成误报.不宜正对易摆动的物体易摆动的物体将会使微波探测器起作用,因此同样可能造成误报.古注意非法入侵路线安装探测器的目的足防止犯罪分子的非法入侵,在确定安装位置之前,必须要考虑建筑物主要出人口.实际上我们防止了出入口,截断非法入侵线路,也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红外探测的原理和应用

红外探测的原理和应用

红外探测的原理和应用一、红外探测的原理红外探测是一种利用红外光谱区域的电磁辐射的技术,其原理基于物质在不同温度下会产生不同的红外辐射。

•红外光谱区域:红外光谱区域一般包括近红外光谱区(750-2500纳米)和远红外光谱区(2500纳米-1毫米)。

近红外光谱主要用于气体分析和食品质量检测等领域,而远红外光谱则主要用于红外加热、红外成像和红外探测等方面。

•红外辐射的特点:红外辐射有很强的穿透性,可以穿透一些物体,如云雾、玻璃、塑料等;红外辐射还具有热能性质,可以感知物体的温度。

•红外探测技术:主要有热电偶、焦平面阵列和半导体红外探测器等。

二、红外探测的应用红外探测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军事安防:红外探测技术在军事安防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利用红外摄像机,可以实现夜视、目标追踪和隐蔽目标的侦测等功能。

同时,红外辐射具有热能性质,能够探测到活动的敌方目标,提高军事安防的效果。

2.火灾报警:红外探测技术在火灾报警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红外探测器检测房间内的温度变化和烟雾等火灾信号,及时发出警报并启动灭火措施,保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工业生产:红外探测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红外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用于监测工业生产中的温度变化和异常情况。

红外成像技术还被应用于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和设备检测中。

4.医疗诊断:红外探测技术在医疗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红外热像仪可以通过检测人体的红外辐射,获取人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红外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无创测量体温和监测疾病的发展情况。

5.环境监测:红外探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红外气体分析仪可以检测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浓度和组成,用于环境污染监测和大气质量评估。

此外,红外辐射也可以用于监测地理环境的变化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红外探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具有以下几个趋势:1.多功能化:红外探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对探测器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红外探测器原理与应用

红外探测器原理与应用

主动红外探测器原理与应用一、主动红外探测器组成与工作原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是由主动红外发射机和主动红外接收机组成。

探测器利用发射机发车红外射线,由接收机接收。

当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红外光束被完全遮断或按给定百分比遮断时,产生报警信号。

主动红外发射机通常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作光源,其主要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交直流均可使用,并可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直接驱动。

现在的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多数是采用互补型自激多谐振荡电路作驱动电源,直接加在红外发光二级管两端,使其发出经脉冲调制的、占空比很高的红外光束,这既降低了电源的功耗,又增强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的抗干扰能力。

主动红外接收机中的光电传感器通常采用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硅光电池、硅雪崩二极管等,按GBl0408.4—2000《入侵探测器第4部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规定:“探测器在制造厂商规定的探测距离工作时,辐射信号被完全或按给定百分比遮光的持续时间大于40ms时,探测器应产生报警状态。

”目前市售的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均给出最短遮光时间范围。

例如:某品牌的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最短遮光时间范围是30ms—600ms。

给出一个范围的原因是不同的使用部位可以设定(调节)不同的最短遮光时间,这有益于减少系统的误报警。

例如: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构成电子篱笆警戒时,就应将最短遮光时间调至30ms附近;用在围墙上或围墙内侧警戒时,就应将最短遮光时间调至600ms附近。

具体数值使用者可通过试验确定。

主动红外发射机所发红外光束定发散角,在GBl0408.4—2000标准中规定:“室内使用时,发射机与接收机经正确安装和对准,并工作在制造厂商规定的探测距离,辐射能量有75%。

被持久地遮挡时,接收机不应产生报警状态。

”从另一角度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接收机接收的能量小于25%时,系统就要产生误报警。

为了减少由此引起的误报警,安装使用中应让发射机与接收机轴线重合。

目前,除单光束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外,还有双光束和4光束的。

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安防产品,家庭安防产品销售量开始逐年增长,红外探测器普及到越来越多的家庭,那么,什么是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一、什么是红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是将入射的红外辐射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红外辐射是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人眼察觉不到。

要察觉这种辐射的存在并测量其强弱,把它转变成可以察觉和测量的其他物理量。

一般说来,红外辐射照射物体所引起的任何效应,只要效果可以测量而且足够灵敏,均可用来度量红外辐射的强弱。

现代红外探测器所利用的主要是红外热效应和光电效应。

这些效应的输出大都是电量,或者可用适当的方法转变成电量。

二、红外探测器的原理无线红外探测器的基本原理是,将入射的红外辐射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红外辐射是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人眼察觉不到。

要察觉这种辐射的存在并测量其强弱,把它转变成可以察觉和测量的其他物理量。

一般说来,红外辐射照射物体所引起的任何效应,只要效果可以测量而且足够灵敏,均可用来度量红外辐射的强弱。

三、红外探测器的使用方法而红外探测器有很多种类,不同分类的红外探测器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1. 接近探测器:是一种当入侵者接近它时能触发报警的探测装置。

在接近探测器中,通常有一个高频率的LC震荡电路,震荡电路的LC回路通过导线连通到外部的金属部件上。

当人体靠近时,通过空间的电磁偶合,会改变LC回路的谐振频率,引起震荡频率改变,探测器的检测电路能够识别这种频率的改变而发出警示信号。

接近探测器比较适用于室内,如对写字台、文件柜、保险柜等一些特殊物件提供保护,也可以用于对门窗的保护。

通常被保护的物件是金属的,实际上可以构成保护电路的一部分,因而只要有人试图破坏系统时,就会立即触发报警。

2.移动/震动探测器机器:能够探测固定物体位置被移动的传感器称为移动探测器。

其实运动是无处不在的,地球在转动,地球上的任何东西都在“移动”,这里所要探测的其实是相对的移动,比如放置在桌面上的物体被移开了桌面、停放的车辆被开动或搬动了等等。

红外探测器原理

红外探测器原理

红外探测器原理
红外探测器原理是基于红外辐射的特性。

红外辐射是一种在光谱中长波段的电磁辐射,对于人眼来说是不可见的。

红外探测器利用一种特殊的材料,被称为红外探测传感材料。

这种材料能够吸收红外辐射并转变为电信号。

当红外辐射照射到探测器上时,探测器内部的红外探测传感材料会吸收辐射能量并导致材料内部的电荷分布发生变化。

探测器内部还包含一个电路,用于测量和放大红外探测传感材料中由辐射能量引起的电荷变化。

这样,探测器就可以将红外辐射转化为电信号,从而进行信号处理和分析。

通常,探测器还配备了滤光片,用于选择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以增强探测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辐射能量被红外探测传感材料吸收后,产生电荷变化;电荷变化被探测器内部的电路接收并放大;放大后的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关于红外辐射的信息。

红外探测器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火灾报警、人体检测、无人驾驶等领域。

通过感知红外辐射,探测器能够实时准确地识别和监测目标物体,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红外探测器工作原理

红外探测器工作原理

红外探测器工作原理
红外探测器是一种能够探测红外辐射的装置,主要原理基于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与红外探测器的相互作用。

红外辐射是指波长范围在0.75-1000微米之间的电磁辐射,对应于频率范围在300-400 THz之间。

红外探测器常用的工作原理包括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工作原理:
1. 热电偶原理: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接触形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热电效应。

当其中一侧受到红外辐射时,它的温度会升高,从而在热电偶的两端产生温差,进而产生电压差。

这个电压差可以用来检测红外辐射的强度。

2. 热电阻原理:热电阻器材料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红外辐射会使热电阻器材料的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其电阻值发生变化。

测量热电阻器的电阻值变化,可以间接检测红外辐射的存在。

3. 半导体原理:半导体材料对红外辐射具有很好的吸收能力。

在半导体红外探测器中,人们常用的是InSb(砷化铟)、HgCdTe(汞镉铟)、Si(硅)等材料。

这些材料的能带结构使得它们能够吸收红外辐射而产生电荷载流子。

通过测量电荷载流子的变化,可以检测红外辐射的存在。

总之,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与红
外探测器的相互作用。

不同的原理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但都能够实现红外辐射的探测和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探测器的原理特点与安装前言红外探测器是防盗报警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系统的灵敏性与稳定性,是整个系统品质的保障。

中国安防厂商在这些年来,无论在技术的掌握与生产能力的提升上,均有明显的改善,这得归功于中国厂商不断吸收外商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技术,并致力于降低成本,使中国安防产品开始得到工程商们的认同,加上低价对于甲方有着重要的吸引力,使得国产品在市场上成长迅速。

虽然国产品的品质仍与进口产品有段差距,但在用户对安防产品不熟悉的情况下,中国安防产品仍极具竞争优势。

许多外国厂商也承认,以前外商大幅依靠技术优势来应对中国国产品的成本优势,但近年来差距已经缩小,优势渐减,可见中国厂商在技术上已经逐步赶上国外厂商,部分厂商更具有创新能力,推出具特色的产品,使得中国安防产品的水准大幅提高。

这个现象主要来自许多厂商对于品牌意识与产品质量的重视,加大了投资与研发力度。

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及特点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左右,会发出特定波长10g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红外探测器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g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

人体发射的10g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

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

1•被动红外探测器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10gm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

2•为了仅仅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涅尔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3•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件。

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

4 • 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被动红外深测器优缺点优点:本身不发任何类型辐射,器件功耗很小,隐蔽性较好,价格低廉。

缺点:容易受各种热源、阳光源干扰;被动红外穿透力差,人体的红外辐射容易被遮挡,不易被探测器接收;易受射频辐射的干扰;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接近时,探测和灵敏度明显下降,有时造成短时失灵。

如何正确安装与使用被动红外探测器被动红外探测器是一种在安防工程中使用极为普遍的一类探测器。

但要其正常使用,既要防止漏报,又要减少误报,主要是将误报现象降到最低的限度。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要了解被动红外探测器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技术特点,这样才能根据这些基本的技术特点,从安装、调试、使用等各个环节,按照探测器的基本技术特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探测器的最大功效。

那么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以下信息,对正确使用被动红外探测器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根据说明书确定安装高度探测器的安装高度不是随意的,会直接影响到探测器的灵敏度和防小动物的效果,一般壁挂型红外探测器安装高度为 2.0-2.2 米处。

不宜面对玻璃门窗正对玻璃门窗会有两个问题:一是白光干扰,虽然被动式红外探测器(PIR)对白光具有很强的抑制功能,但毕竟不是100%的抑制,不要正对玻璃门窗,可以避免强光的干扰;二是避免门窗外复杂的环境干扰,比如太阳直射、人群、流动车辆等。

不宜正对冷热通风口或冷热源被动红外探测器感应作用是与温度的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冷热通风口和冷热源均有可能引起探测器的误报,对有些低性能的探测器,有时通过门窗的空气对流也会造成误报。

不宜正对易摆动的大型物体大型物体大幅度摆动可瞬间引起探测区域的突然的气流变化,同样可能引起误报;如室外探测器要避开大树和较高的灌木。

合理的位置应尽量探测范围内不得有隔屏、家具、大型盆景或其他隔离物;在同一个空间最好不要安装两个无线红外探测器,以避免发生因同时触发而干扰的现象;红外探测器应与室内的行走线呈一定的角度,探测器对于径向移动反应最不敏感,而对于切向(即与半径垂直的方向)移动则最为敏感。

在现场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是避免红外探测器误报、求得最佳检测灵敏度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选型被动红外探测器具有多种型号,从室内到室外,从有线到无线,从单红外到三红外,从壁挂式到吸顶式的都有,那么所要安装的探测器必须要考虑防范空间的大小,周边的环境,出入口的特性等实际状况。

将探测器安装完中后,调试探测器是最后所要做的工作。

被动红外探测器的调试一般是步测,就是调试人员在警戒区内走S 型的线路来感知警戒范围的长度宽度等来测试整个报警系统是否达到要求。

可查阅说明书来适当调节探测器的灵敏度,过高过低的灵敏度都将影响防范效果。

探测器的误报因素及解决办法理想的入侵探测器仅仅响应人员的存在,而不响应如狗、猫及老鼠等动物的活动,也不响应室内环境的变化,如温度、湿度的变化及风、雨声音和振动等。

要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大多数装置不但响应了人的存在,而且对一些无关因素的影响也产生响应。

没有入侵行为时发出的报警叫做误报。

误报可能由于元件故障或某些外界影响而造成,它所产生的恶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最轻的后果是因为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使人感到厌烦,从而大大降低报警器的可信度。

最坏的后果是它使警察或保安人员毫无必要地火速赶到现场,这样他们本身的安全和周围人们的安全都会受到危害。

因此,误报警是报警器的致命弱点。

我们来分析一下红外探测报警器主要有那些原因会造成误报。

目前报警系统出现误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无线探测器抗干扰能力差表现为同频干扰容易造成误报;红外探测器对入侵行为判断力不够准确造成误报;红外探测器易受温度、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而产生误报;由于主机和探测器都是采用无线编码方式设置编码有重复造成主机和探测器重码导致误报;也有些报警器的质量太差,如元器件的损坏和生产工艺不良造成误报;还有跟选择的设备、安装的方式、角度、位置、也有关;还有在受环境的影响下如空气流动、宠物行动等,还有人为的因素主要有用户操作不当、不小心触发报警器、误闯、误入已经设防的访区等都会产生误报。

产生误报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

因此要降低防盗报警器的误报最重要的是要从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比如从技术和性能方面选择探测器,包括传感探测器的选择、菲涅尔透镜的外形设计,微处理器程序,多鉴技术、自动跳码的滚动编码技术、生产工艺、使用方法,温度补偿,灵敏度探测距离调整等。

这些综合因素都决定了探测器的性能和误报率。

针对以上情况设计的新一代红外探测器采用一些独持的技术来解决此类问题。

首先在红外透镜的焦点上,应用不同电路分别连接的两个光热感应器。

特殊的透镜将覆盖区域分为多个灵敏度梯形的保护区,并保证了保护区内的信号强度。

独特的透镜还可以充当红外滤光镜,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的黑色透镜允许可见光和短波红外线(在大多数有白光光源的地方都存在)射入,然后被其黑色底座所吸收。

黑色红外透镜只反射波长符合人体移动的红外线,将其反射到光热感应器上。

通过白光滤光镜,探测器可以防止白光干扰。

如果某人进入或离开探测器覆盖的一个或几个区域,探测器应可以探测到红外辐射能量的变化,A/D 转换器将感应器送出的信号数码化后,再用处理器进行分析,然后才发出报警信号。

这个过程涉及到探测中的所有标准,如信号的振幅、时间、格式、能量和频谱等,再加上从现场实际提取的统计信息。

这些标准须结合判断探测它们的合理性,只有在结果符合强行闯入的标准后探测器才发出报警。

对光热感应器的信号进行数码化处理,可以消除信号的瞬变和电磁波的干扰等。

目前,双鉴探测器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定份额,微波对温度、光线的变化并不敏感,通过两个探测单元复合探测,探测器的智能双鉴被动红外探测器已大大降低了误报可能性。

报警探测器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是相互影响的。

合理选择报警探测器的探测灵敏度和采用不同的抗外界干扰的措施,可以提高报警探测器性能。

采用不同的抗干扰措施,决定了报警探测器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性能。

了解各种报警探测器的性能和特点,根据不同使用环境,合理配置不同的报警探测器是防盗报警系统的关键环节。

各种探测器有各自不同的工作原理,它们各有优缺点,要使探测器在任何场合都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应该进行精心选择、精心安装。

主动红外与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区别及应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是由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发射机是由电源、发光源和光学系统组成,接收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

主动红外探测器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发射机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在电源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此光束的波长约在0.8〜0.95微米之间),经过光学系统的作用变成平行光发射出去。

此光束被接收机接收,由接收机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传给报警控制器。

由发射机发射出的红外线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机,构成了一条警戒线。

正常情况下,接收机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光信号,当有人入侵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机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

目前此类探测器有二光束、三光束还有多光束的红外栅栏等。

一般应用在周界防范居多,最大的优点就是防范距离远,能达到被动红外的十倍以上探测距离。

被动红外探测器主要是根据外界红外能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人在移动。

人体的红外能量与环境有差别,当人通过探测区域时,探测器收集到的这个不同的红外能量的位置变化,进而通过分析发出报警。

但外界环境是:不但人体会发出红外能量,许多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散发红外能量,而在可见光中这种能量尤其突出,所以任何被动红外探测器的抗白光干扰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指标。

在室内光线稳定、红外能量比较恒定的情况下,这种探测方式表现非常好。

但室外情况就不同了,长期以来被动红外红外探测在室外只有极少数厂家才能做到。

正所谓室内室外一小步,科技含量三大步。

主动红外探测器设备选择1.根据防范现场最低、最高温度及其持续时间,选择工作温度与之适合的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若环境温度过低可使用专用加热器以保证探测器的正常工作。

2.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受雾影响严重,室外使用时均应选择具有自动增益功能的设备(此类设备当气候变化时灵敏度会自动调节);另外,所选设备的探测距离实际警戒距离留出20%以上的余量,以减少气候变化引起系统的误报警。

3.在室外使用时一定要选用双光束或3光束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以减少小鸟、落叶等引起系统的误报警。

4•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中所用红外发光二极管波长分别在0.85 g m和0.95 gm附近。

前者有红曝现象产生,其隐蔽性不如后者好。

5•多雾地区、环境脏乱风沙较大地区的室外不宜使用主动红外入侵测器。

6•在空旷地带或在围墙上、屋顶上使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时,应选择具有避雷功能的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