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
非比喻句的五种

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二、表示举例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四、表示联想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五、表示说明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句中用“像”来指出某种情况。
那么,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修辞手法和修改病句

5、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6、指代不明
7、关联词错
8、用词不妥
9、不合逻辑
10、误用标号
11、错字别字
12、类属不清
修改符号
补入
删除
调换
替换
修改病句的原则: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增删换简调”
修辞手法
1、比喻:俗话叫打比方。
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
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变为等。
“像”字句非比喻句的五种情况
表示比较2、表示举例3、表示猜测4、表示联想5、表示说明
2、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的方法。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
4、排比: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语气。
5、对偶: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反问:明知答案而问,答案在问话之中,用疑问的语气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义,只为加强语气。
7、设问:明知答案而问,答案在问话之后,用疑问的语气引人思索,强化语气。
8、疑问:有疑而问,不知道答案。
9、对比
10、反衬
11、烘托
12、回文:院满春光春满院,门盈喜气喜盈门。
Hale Waihona Puke 修改病句1、分析语病:成分残缺——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缺少关联词语
不是比喻句的类型

二、表示举例 2.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 句中用“像”字引发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高个儿”当不了挑山工。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三、表示猜测 1. 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 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测而已。 2.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表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2、换词法。暗喻是以“是、变成、成为”等作喻词的 。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 。
3、添加法。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 有“好像”“像”“是”一类 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 比方”。
识别“像”字句是否比喻句呢? 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像”பைடு நூலகம்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 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 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一表示比较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如何判别是不是比喻句
如何判断比喻句
一、什么是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 。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二、如何判断:
1、缩句法: 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有像字但又不是比喻句的句子

有像字但又不是比喻句的句子1. 为什么句子中有“像”字却不是比喻句昨天,我们一家正在吃晚饭。
突然,老公问我:“‘蜘蛛的腿像蚂蚁的腿’是不是一个比喻句?”我略加思考后,回答:“是。
因为句子中有一个‘像’字。
”儿子马上笑了起来,说:“哈哈,这不是一个比喻句。
”由于我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凡事不求甚解的态度,造成儿子昨天的作业本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红“X”真是对不起啊!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我开始和儿子一起查阅资料。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对比喻的解释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这里讲了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再看黄伯荣《现代汉语》的说法:“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叫做比喻。
”陈望道先生把比喻叫譬喻,他在《修辞学发凡》中是这样说的:“思想的事物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
”比较上述三种说法,可以归纳出比喻的基本特征:比喻,就是用乙事物来比拟甲事物,两事物之间必须有相似点,目的是为了使说话或作文更加鲜明生动。
这里,乙事物(别的事物)就是喻体,甲事物(想要说的事物)即本体。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其最典型的特征便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且有共同点。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区分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基本方法:第一,必须是两种事物;第二,两事物必须有相似点;第三,要产生鲜明生动的效果。
前两点是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关键。
(一)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事物。
“两种事物”的含义:第一,涉及两个对象;第二,两个对象属性不同例如: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②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鲁迅《拿来主义》)③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鲁迅《拿来主义》)这三个例子代表了比喻的三种类型。
用像什么像什么写比喻句(最新版)

用像什么像什么写比喻句用像什么像什么写比喻句用像什么像什么写比喻句篇一《如何写好比喻句》用像什么像什么写比喻句篇二《五种“像”字句不是比喻句》五种“像”字句不是比喻句小学课文里,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象”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二、表示举例《“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你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象表示感激。
《小珊迪》句中的“好象”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象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象”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四、表示联想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光曲》句中用“好象”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象在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句中用“好象”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五、表示说明 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句中用“像”来指出某种情况。
那么,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这两个不同类的事物具有相似点。
小学修辞手法讲解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 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 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 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 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 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比喻
拟人 )
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拟人 )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比喻 )
3、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排比、拟人) 4、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比喻 )
√ • 1、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比喻 拟人)
• 2、外边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
√ (比喻 拟人 )
• 3、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 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 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 √ (比喻 拟人 排比)
• 4、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市体育馆的垫子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鸣叫起来。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弹琴。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平台上开 演唱会。
1、细雨如丝,一棵棵果树在吸收水 分。
2、小船猛地一摇摆,差点把我们抛 到河里去了。
3、大海里有许多浪花。
4、一大群鸡在稻田里寻找着谷粒。
5、月光照耀着山川和田野。
仿写拟人句,要求:描写你喜欢的一 种小动物。(植物、景物)
荷叶下几条可爱的小鱼,在 捉迷藏。
非比喻句中的五种

非比喻句中的五种“像”字句:一、表示比较1、江上的轮船像突然变小了很多。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过。
二、表示举例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穷人能买得起汽车。
2、像你身体那样柔弱的人,是干不了重活的。
三、表示猜测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想表示感激。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四、表示联想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看见了波澜壮阔的大海。
2、母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地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
”五、表示说明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要像个主人。
”(用“像”来说明一种道理。
)2、狼连忙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
”(用“像”来指出某种情况。
)怎样判断是否是比喻句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
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
1、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3、一排排搭石像忠诚的仆人为我们服务。
(√)4、卡罗纳脸色苍白,像是生了一场大病似的。
(×)5、白帆好像一张巨大的蝴蝶的翅膀。
(√)6、他一动也不动,好像真的睡着了。
(×)7、霞光照在地面上,小白猪变成了小金猪。
(×)8、那棵茂盛的大榕树,真是鸟的天堂啊。
(√)9、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膀的声音。
(×)10、天空中的火烧云色彩绚丽,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
四年级常见修辞手法复习95811

)
△啄木鸟像医生在给树治比喻
病.(
)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比喻) 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拟人 )
读成语、辨修辞
岁月如流,归心似箭,冷若冰霜
(
) 比喻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百花争拟艳人
(
)
读下面的句子,用“√”确定它用的修辞手法。
√ 1、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比喻 拟人)
2、外边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比喻 拟 人)
慈排爱比,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
)
G.是谁设创问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
众。(
)
H.沉默啊,沉默啊,不在反复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
二、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把 漓江的水 比作 无瑕的翡翠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 命燃把烧不老止师。比作 一把火炬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
9、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
10、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
11、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
——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 情。运用拟人这一方法,可以使文章生动、有趣、 富有感染力,使人觉得亲切,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
修辞手法 复习课
修辞手法复习提示:
修辞方法法有比喻 ,拟人 , 排比 夸,张 设问, 反和问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 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 方法。运用比喻这一方法,可以在描绘一事 物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
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
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
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四、表示联想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
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s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
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五、表示说明*
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
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
句中用“像”来指出某种情况。
那么,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