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书法
汉字与书法的关系

汉字与书法一、汉字的起源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文字也是现今世界上唯一通行的活态文字,相对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而言,我国的汉字是活态的交流工具,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表意文字。
经过漫长的岁月,虽然很多字形、字义发生了变化,但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更新、充实,以方便各个历史时期的沟通和交流。
对于我国汉字的起源,学术界一直都有讨论,主要有:结绳记事说、契刻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河图洛书说、起一成文说六种。
(一)结绳记事结绳记事是汉字起源最早的说法。
《易经·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意为上古时代没有文字,人们用结绳来帮助记忆,到了后世,圣人才用文字取代了结绳。
结绳记事是原始先民用给绳子打结的方式来记录生产活动中的事情,打结的位置和不同形状,表达不同的意思,我国古书里有“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的记载。
结绳记事可见,结绳记事的方法对于文字的产生是有影响的,但结绳是利用实物来记事,不能直接发展为文字。
如图1-1所示表示“一”在结绳的时候就系一条绳子;表示“二”在在结绳的时候就系两条绳;而表示“五”的时候则有变化,即系两条交叉的绳子,这种简单的记事、记物的形式确实类似文字,但却为少数。
而结绳记事的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会导致事件信息的丢失,系的结多了人们便不能很好地辨识“结”所代表的的事件,而且结绳记事有专门记录的人员,如果这个人死亡对整个氏族或者部落而言,其历史是缺失的。
(二)契刻说契刻就是在木棒上或木板上刻上各种线条或插进各种东西用来记事、记数或用作信物。
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
契刻的载体多是竹、木,也有兽骨、石头等等。
汉朝刘熙在《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清楚的说明契就是刻,契刻的目的是帮助记忆数目。
汉字起源“契刻说”认为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犯人常常在监牢的墙壁上刻上“横线”以记录在狱中度过的时间,与契刻的原理是一样的。
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

认识书法【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书法练习与指导》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知识:(1)理解汉字的起源、以及书法的演变的过程。
(2)掌握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学会五指执笔法。
2.能力:能够结合生活体验,认识汉字的博大精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书法和篆刻作品,提高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和感受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
【教学难点】(1)感受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学会用五指执笔法执笔。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毛笔。
2.学生准备:课本,毛笔。
【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书法教师提问:什么是书法?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过程中进行引导。
明确:书法是书写文字的方法,一种书写的艺术。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形式,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活动二: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提问: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想想假如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进行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教师引出仓颉造字的故事,并播放课件展示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
活动三:感受书法的魅力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书法和篆刻作品,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播放一段书法家进行毛笔书写的视频。
活动四:认识书法用具,学会执笔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吗?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引导明确: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
(教师展示实物)师:文房四宝是我们进行书法所需的工具,要想学会书法,我们第一步是要学会执笔。
教师出示五指执笔法图示,分发准备好的毛笔,并讲解如何执笔。
课件播放五指执笔法方法教学视频,学生进行模仿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并请学生上台展示五指执笔法。
活动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都收获了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汉字的存在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生活,学习都离不开汉字,因此我们更要练习书法,写好汉字。
汉字与书法初中教案设计

汉字与书法初中教案设计课程名称:汉字与书法课程类型:文化课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识到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书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书体3. 书法欣赏和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汉字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重点介绍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体。
2. 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结构规律,如横、竖、撇、捺、折等基本笔画。
3. 介绍书法的基本概念,如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主要书体。
三、书法欣赏(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经典书法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等。
2. 引导学生从笔画、结构、布局等方面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和美感。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和理由。
四、书法实践(15分钟)1. 教师示范书写基本笔画,讲解书写要领。
2.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练习书写基本笔画。
3. 学生自由选择一种书体,进行书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书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书体,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悟吗?二、书法欣赏(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如米芾的《九成宫醴泉铭》、赵孟頫的《自叙帖》等。
2. 引导学生从笔画、结构、布局等方面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和美感。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和理由。
三、书法实践(15分钟)1. 教师示范书写典型字例,讲解书写要领。
汉字与书法之间的关系

汉字与书法之间的关系
汉字,即是记录汉语的文字。
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与宝贵的智慧财富依靠汉字得以保存。
汉字为中国社会的推动、发展,中华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书法,从狭义上讲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但从广义上讲,书法便是汉字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
即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汉字是书法的载体,书法是汉字的表现形式。
一、汉字与书法共进步
书法在汉字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将汉字由最初富有图画意味的象形文字一步步转变为比划清晰,线条流畅的符号文字,而且书法将汉字的字样,字形,结构进行了规范,从而不仅使得汉字成为更多人运用交流的工具,便于各地之间的科学文化交流,贸易商业往来。
汉字则是在书法发展进步过程中,不仅为各种书写体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模板,为各种书法之间的交流融合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而且为书法的创新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使书法更富有线条美,结构美,更富有变化,从而渐渐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表现艺术。
二、书法与汉字心相通
正如上所说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因而汉字的每一个语素,都有它所包含的意境。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形式,
正所谓字如其人,不同的人书写的汉字是不同的,并且同一个人的心情不同,他所书写的字也不同。
因此,往往古代赋诗填词作画者,在留下他们的千古名作时,也用一笔流畅的书法表达了他们的融入诗画中的感情。
书法与汉字关系源远复杂,总之,他们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配合中不断的进步创新,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承交流,发扬光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 汉字与书法【考情定位】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
了解中国书法艺术胡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主干梳理】汉字与书法1.汉字(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2)成熟⎩⎪⎨⎪⎧①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②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3)统一⎩⎪⎨⎪⎧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
②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
③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书法艺术的发展(1)历史条件⎩⎪⎨⎪⎧①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②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发展历程⎩⎪⎪⎨⎪⎪⎧①魏晋: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②隋唐: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 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③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
④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 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基本特点⎩⎪⎨⎪⎧①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 抒情达意。
②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 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 内容有机融合。
【深化拓展】1.中国汉字主要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总趋势(1)特点①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②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稳定。
③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极高的审美价值。
④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较强的实用价值。
⑤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2)总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渐规范化、稳定化。
2..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1)秦汉时期的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时期既有张旭、怀素的草书,也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汉字与书法汉字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

汉字与书法汉字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一直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而书法艺术则是汉字的高度发展和运用。
汉字与书法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汉字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
一、汉字的美学价值汉字既是我们表达和传递思想的工具,也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
许多汉字形状婀娜多姿、端庄秀丽,充满诗意和画意。
在书法艺术中,艺术家会根据汉字的结构、笔画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创作和表现。
汉字的美学价值成为书法艺术的灵魂和基础,使其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二、汉字的修养书法艺术需要修养的思想和态度,这和汉字学习和书写息息相关。
在学习和书写汉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沉下心来,集中注意力,并不断挥洒笔墨去感悟汉字的意义和精神内涵。
这样的修养也是书法艺术家必备的素质。
汉字的修养不仅有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还有助于我们人格的升华和内心的修炼。
三、汉字的文化传承汉字作为中国的特色文化和民族符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书法作为汉字最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在汉字与汉字文化方面的传承与发展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通过书法艺术,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承汉字文化,还可以将其推向更高的艺术高峰。
四、汉字的技艺性汉字与书法艺术的关系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汉字的技艺性。
不同的汉字有着不同的结构、取笔和用笔方法。
这些元素成为了书法艺术家进行书法作品创作的技术要素。
通过对汉字笔法的研究和实践,书法艺术家可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增加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
总之,汉字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非常重要,是书法艺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在现代社会,汉字和书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我们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我们应该珍惜、传承好这份宝贵的财富。
讲课必修三历史汉字与书法

汉字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汉字影响了周边民族的文字,对周边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贡献。
添加标题
二、书艺历程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法则,写字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③隋唐——新的高峰
表现:
原因:
国家一统、政治稳定、经济繁盛 、书法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 草书——张旭、怀素(特点:狂放不羁)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特点:注重规范法度)
名家书法欣赏
怀素《千金帖》 张旭 《肚痛帖 》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颜真卿 《多宝塔碑》 柳公权 《玄秘塔碑》 欧阳洵 《九成宫醴泉铭》 “颜筋柳骨” 名家书法欣赏
自发阶段
国家统一, 文字统一
小篆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隶书
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工具的改进。
王羲之
行书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张旭 怀素
草书
楷书
狂放不羁
注重规范法度、理论成熟
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
苏黄米蔡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经济繁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探究: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后,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中国书法与汉字的关系

中国书法与汉字的关系
我跟您说啊,这中国书法和汉字,那关系可深了去了!
咱就先说说这汉字,那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一个个方方正正、规规矩矩,就像站得笔直的士兵。
您看那笔画,横平竖直,撇捺舒展,每一笔都有它的讲究。
而这书法呢,那简直就是给汉字穿上了华丽的衣裳!同样的汉字,到了书法家手里,那可就不一样喽。
有的书法家写得龙飞凤舞,那字就像要飞起来一样;有的写得端庄大气,透着一股子稳重劲儿。
就拿楷书来说吧,那字一笔一划,规规矩矩,就像是个听话的乖孩子。
我每次看到那楷书作品,心里头就觉着特别舒坦,就好像一切都整整齐齐、有条不紊的。
再看那行书,哎呀,那叫一个流畅!笔画之间连着,就像一条小溪水,哗哗地流淌着。
感觉写字的人啊,心里头的情感都顺着笔尖儿跑出来了。
我有时候自己也瞎琢磨,这汉字要是没有书法来装扮它,是不是就显得有点干巴巴的?可要是没有汉字做基础,这书法又能往哪儿施展拳脚呢?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反正我觉得啊,中国书法和汉字,那就是亲如手足,谁也离不开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原始刻划说
陶符年代屬大汶口 文化晚期,約當 4800年前,而大汶 口文化晚期象形陶 符的狀態及性質, 與商代青銅器銘文 初興階段單個族徽 類似。大汶口文化 陶符和古漢字亦顯 現出息息相關、一 脈相傳的特質。
二、文字体系的建立
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 故谓之文;其後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 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千年一脉
—汉字与书法
江西师大附中语文组 盛常春
汉字
一、汉字的起源
1、结绳记事说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 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 以察,盖取诸夬。 ——《易经·系辞下》 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周 易正义》
2、仓颉造字说
6、假借
古时候,语言中的某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 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 这个‚词‛的意义。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例如:‚难‛原是鸟名,借 为‚艰难‛之难;‚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 ‚久‛是‚从后灸之,借为‚久远‛之久,等等。
江永女书
女书基本单字共有1700多个,其中借源于汉字而造的占80%, 暂不明来历的自制字仅占20%。女书字的外观形体呈长菱形 的‚多‛字式体势,右上高左下低。斜体修长,秀丽清癯。乍 看上去,好似甲骨文,又有许多眼熟的汉字痕迹。关于女书所 记录的语言,近几年经过语言专家的调查研究确定,它既不是 湘语、西南官话,也不是瑶语;而是一种流行在江永一带的汉 语土话。与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同,女书则是一种单音节音符字 的表音文字。女书是当地乡村妇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的文化 工具。女书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基本用于创作女书作品、记 录女歌,一般为七言诗体唱本。每篇长的可达四五千字,短的 只有几十字。女书作品一 般书写在精制手写本、扇面、布帕、 纸片上。女书具有文字学、语言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 历史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因而被国内外学者叹为‚一个惊 人的发现‛、‚中国文字史上的奇迹‛。
金文
唯王元年正月,王在吴,格吴大庙。公族入佑师酉立中廷。 王呼史册命:‚师酉,乃祖嫡官邑人、虎臣、西门夷、夷、 秦夷、京夷、身夷、薪。赐汝赤、朱黄、中、攸勒。敬夙夜 勿废朕命。‛师酉拜,稽首。对扬天子丕显休命,用作朕父 考乙伯、究姬尊簋。酉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应监作宝尊彝
1958年余干县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 龙颜侈哆,四目灵光。实有 睿德,生而能画。及受河图 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 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 羽,山川掌指,而创文字。 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 潜藏。治百有十一载。都于 阳武,终葬衙之利亭乡。” ——《春秋元苞命·禅通记》
化己,庇,乃尼山艾友所。 草米并刈,乞少子左互。 学耒,弢雨水,儿纠叔 兵朱。
条幅
条幅,也叫‚直 幅‛,装裱后称 之为‚立轴‛。 是指直挂的长条 形作品。条幅的 长度与整张宣纸 相同,宽度是整 张宣纸的对开或 三分之二开。可 书写单行大字或 数行小字。
横幅
横幅,也叫‚横披‛。是指横向悬挂的形式,宽度 大于高度,宽度与整张宣纸相同,高度是整张宣纸的 对开或三分之二开。可书写单行大字或数行小字。
江永女书
西夏文字
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记录西夏党项族语 言的文字。属表意体系,汉藏语系的羌语支。西夏人的语言 已失传,跟现代的羌语和木雅语关系最密切。西夏景宗李元 昊正式称帝前的大庆元年,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三年始成, 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特 点。曾在西夏王朝所统辖的今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内蒙 古南部等广阔地理带中,盛行了约两个世纪。元明两朝,仍 在一些地区流传了大约三个世纪。西夏文专家李范文认为, 全部西夏文字共计5917字,而实际上有意义的字共5857字。
3、八卦说
孔安國《尚書》序:「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 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 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 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 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 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唐〃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唐〃颜真卿 颜勤礼碑
唐〃柳公权 玄秘塔碑
唐楷书集魏晋南北朝楷法为一体,形成了字体 严肃端庄,笔划平稳凝重,结构严谨,法度森严的 风貌。初唐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四大 家;晚唐有颜真卿、柳公权。他们的楷书,不仅有 继承,还有创新。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挺 劲峭拔,棱角森然;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正 平俊朗,风姿绰约;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精 工秀雅,形瘦实腴;薛稷的《信行禅师碑》,纤瘦 遒丽,婀娜清健;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氏 家庙碑》,雄强浑厚,朴茂端庄;柳公权的《玄秘 塔碑》、《神策军碑》刚劲峻拔,端庄严谨。真可 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王献之〃授衣帖
行书
兰亭序
祭侄稿
寒食帖
赵孟頫行书作品欣赏
米芾书法作品欣赏
董 其 昌 书 法 作 品 欣 赏
文徵明书法作品欣赏
沈鹏草书作品
孙 晓 云 行 书 作 品
章法布局
一、书法作品的幅式 二、书法作品的落款
一、书法作品的幅式
条幅、横幅、对联、屏条、 中堂、斗方、镜心、匾额、 长卷、扇面、册页、报头、 题签等。
小楷
王羲之〃乐毅论
北魏〃张猛龙碑
北魏〃郑文公碑
北魏〃张玄墓志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 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 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魏碑风格 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极有名的如《郑文 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元怀墓 志》及《张玄墓志》。
(1)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事‛符号。
本
刃
(2)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
上
下
3、会意
会意字基本上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象形符号 (独体字)组成的复合符号。
并
这是甲骨文‚并‛字,象两人并排
站在一起。金文写成 ,小篆写成 。 《说文》云:‚併也,从二‘立’。‛ (从二‚立‛的分析是不对的)隶书写成 ‚並‛
屏条
屏条,是指成组 的条幅,也可称 为‚条屏‛。通 常是四幅为一组 ,构成了四条屏 。此外,还有六 条屏、八条屏乃 至更多条的,书 写形式与条幅类 似,可以每幅自 成格局,又可连 成一组。
斗方
斗方,是竖行书写 的正方形的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 宣纸的一半。书写 内容一般是四行至 六行。因为行列多 ,篇章布局时应十 分强调上下左右的 大小、开合、呼应 及节奏变化等。
小楷〃灵飞经(钟绍京)
草书
汉〃史游 急就章 晋〃王羲之 十七帖
唐〃怀素 自叙帖
唐〃张旭 古诗四帖
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 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 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 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 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 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 书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 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镜心
镜心,是指 把斗方加工 而成的圆形 。书写时, 依圆形而团 式布局。
扇面
这里专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由于扇面 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 。这种独特的样式,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做出恰当 地安排。
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 型,总称六书。普遍采取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 的次序。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 理论。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 系统。然而,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 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1、象形
最初人们只是描摹事物的形状来指称事物,这种 造字方法叫做象形。如人、山、田等。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想要表达的抽象事物越 来越多,为了补救象形的局限性,于是又有了指事、会
意、形声等方法。
2、指事
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些指示性符号来表 示意义的造字方法。 指事字可以分为下面两类:
一段完整的卜辞。它包括四个部分,即前 辞、命辞(也叫问辞)、占辞、验辞。
利簋。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 方座长、宽20.2厘米。1976年 陕西临潼零口出土器侈口,兽首 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 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 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 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 4行32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 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信。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 的。本义:真心诚意。
4、形声
形声字是由义符和音符两部分组成的。
形声的造字功能最强,据统计,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
《康熙字典》形声字占90%。形声字在汉字中的数量 最多。
5、转注
著名文字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裘锡圭先生 认为:‚在今天研究汉字,根本不用去管转注 这个术语。不讲转注,完全能够把汉字的构造 讲清楚。……总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卷入到 无休无止的关于转注定义的争论中去。‛ (《文字学概要》)
对联
对联,又称‚楹 联‛、‚对子‛ 或‚联语‛。是 指书写在纸、布 或刻在竹木金属 材料上的对偶语 句,应用广泛, 艺术性强。对联 分为上下联,用 两张相同的长条 纸,左右对称。 有单联和长联两 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