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水电站引水隧洞设计

合集下载

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

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

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引水隧洞工程是水电站建设中的重要工程之一,主要用于将水源引入水电站的发电设施。

在进行引水隧洞工程的施工总平面布置时,需要考虑工程的整体布局、施工的便利性、安全性、环境保护等因素。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总体布局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通常由引水隧洞探头段、主洞段和尾洞段组成。

在进行总平面布置时,需要尽量满足引水隧洞与水电站的配套布置要求,并考虑地形、地质等因素对施工的影响。

一般来说,引水隧洞应尽量遵循地形地质条件,减少工程长度,并与水电站的水路布置相匹配。

同时,还要考虑施工的便利性和经济效益,合理选择起点、终点和隧洞的走向。

二、施工便利性分析在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时,需要考虑施工过程的便利性。

具体来说,应优化施工队伍的进出路线和材料、设备的运输线路,确保施工作业的连续顺利进行。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施工的安全性,设置合理的应急通道和逃生通道,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性及环境保护在引水隧洞工程的施工总平面布置中,安全性和环境保护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要合理规划施工区域,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和环保设施。

比如,可以划定施工区域并设置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设置监控设备,增加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监控能力;同时,在施工的同时,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比如进行尘土控制、水污染防治等。

四、施工管理在引水隧洞工程的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中,施工管理是重要的一环。

要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流程和责任,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可以采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计划编制和进度跟踪,实时监控施工的进展情况。

以上是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合理的总体布局、施工便利性分析、安全性及环境保护和施工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引水隧洞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隧洞开挖与支护施工方案

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隧洞开挖与支护施工方案

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隧洞开挖与支护施工方案1.1工作内容及工程量本章施工措施的内容包括:①引水隧洞引7+200〜引12+100段的开挖及支护施工,隧洞总长4900m;②前坪施工支洞明挖、洞挖及支护施工,支洞长356m;③下洋施工支洞设计与开挖支护施工,支洞长340mo本标段地下洞室开挖与支护工程量汇总如下表3-1地下洞室开挖与支护工程量汇总表表施工布置1.2.1施工支洞设计本工程开挖及支护施工共设两条施工支洞,分别为前坪施工支洞及下洋施工支洞,其中前坪施工支洞为永久支洞,下洋施工支洞为临时施工支洞。

下洋临时施工支洞断面为城门洞型,宽X高=7X5.6m,洞长340mQ施工支洞与主洞连接点桩号分别为:引H÷718.519处为下洋施工支洞,引9+109.628处为前坪施工支洞。

两条施工支洞将本标段引水隧洞划分为两个施工区段,区段长分别为3130m及1770m o施工支洞分布情况见表3-2,工程量见表3-3。

施工支洞分布情况表表3-21.2.2洞内施工道路引7+200~10+650洞段共345Onb利用前坪施工支洞进行施工;引10+650~12+100洞段共145Onb利用下洋施工支洞进行施工。

为方便出渣车及其它车辆调头、倒车,在引水隧洞中每20Om左右开挖1个倒车洞(5m><4mX5πι二宽X高X深),出渣车调头、倒车示意图见附图3-0。

1.2.3施工通风(1)设计原则:①通风设备全部选用防爆型;②通风时间按30min计算,风管百米漏风率按2.0%计算;出渣通风时间按2~4小时计;③每人每分钟供应新鲜风量4411Λ④0.15m∕s≤风速W6m∕s;⑤其它参数参阅有关规范及细则。

(2)风量计算①按工作人数计算风量Vl=工作人数X4 (m3/min)②按冲淡爆破产生的有害气体计算风量36Q(m3/min)V2=式中:Q一最大一次爆破的炸药量,kg,按208kg计算t一通风时间,min③按最小排尘风来验算风量60V^s∙S≥V3≥60.V min∙S式中:Vmas—最大风速极限(m∕s)kin一最小风速极限(m∕s)S一隧洞面积,按41命计算经计算得,Vι=160m3/minV2=249m3/minV3=369m3/min④按使用柴油机械需要通风量验算Vg=Vo*N式中Vg-使用柴油机械时的通风量,m3∕min;Vo一单位功率需风量指标,取4.1m3∕kw.min;N一同时在洞内工作的柴油机械的总额定功率,kwo在掌子面同时工作额定功率最大设备是一台装载机(158kw∕台)和一台15T自卸汽车(154kw∕台),取有效系数60%,掌子面同时工作机械额定功率N=(158+154)*0.6=187.2kwo(3)通风设备配置从表3・4计算可知,在下洋施工支洞洞口设置88—1型2X55KW 通风机2台(每台供风量IoOOm3∕min),在南坪施工支洞洞口设置88—1型2X75KW通风机2台(每台供风量1250m3∕min),为引水隧洞施工提供通风均能满足洞内工作面通风要求。

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

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

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1.1施工布置条件本工程由发包方负责所有施工临时用地的征用,承包商在发包方提供的征地范围内布置施工设施。

征地范围共分两个区,分别为前坪及下洋施工支洞洞口区。

前坪施工支洞洞口施工场地区(包括弃渣场)面积61900m2,沿施工支洞洞轴线0~120m为冲沟,有孤石、碎石和粘土覆盖,厚度1~2m,局部见有弱风化基岩出露,两侧山坡为水稻田分布,平距120~260m为山坡,地表坡度约为20°,地表为水稻田分布。

洞口施工场地较开阔,距施工支洞洞口约60m处为三条冲沟交汇点,冲沟内常年流水,水量及水质满足施工需要;下洋施工支洞洞口施工场地区(包括弃渣场)面积69630m2,施工支洞洞口位于冲沟旁,沿冲沟旁侧见有零星的强〜弱风化基岩出露,冲沟中为第四系覆盖,开垦为水稻田,冲沟内常年流水,水量及水质满足施工需要。

距厂房37km处有天然砂供应场,砂质及供应能力满足施工需要。

发包人在三湾设有6300KVA降压变电站一座,可供给本标段的用电容量为1200KVA,由三湾变电站引出的IOKV输电线路,从各施工支洞洞口通过。

**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不通铁路和缺少水运交通,对外交通以公路为主。

**县城关距“104”国道上的赛歧镇60km,现有三级公路(沥青碎石路面)通达。

从**县城经公家洋至陈凤村约10km,已有简易公路相通,本标所在的前坪支洞和下洋支洞进场公路均从陈凤村接线,目前,公家洋至陈凤、陈凤至下洋、陈凤至前坪的各段公路正在修(扩)建。

1.2临时设施布置方案及原则1.1.1临时设施布置原则1)充分利用发包方提供的场地和设施。

2)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布置,力求布置紧凑、合理,做到有利于生产,方便职工生活。

3)临建设施的布置充分考虑到安全渡汛问题、环保问题、消防问题,尽量少占耕地,保护山林和民宅。

112临时设施布置方案依本工程的工程特性及现场条件,施工临时设施采用分散布置方案,除骨料加工系统布置在前坪施工支洞洞口,满足本标段的全部碎施工需要外,其它临时设施分散布置在前坪及下洋施工支洞洞口,满足相应施工区段内的工程施工需要。

水电站引水隧洞开挖施工方案[优秀工程方案]

水电站引水隧洞开挖施工方案[优秀工程方案]

水电站引水隧洞开挖施工方案[优秀工程方案]洞室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黄金坪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工程(I标)施工招标文件》2、《黄金坪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工程(I标)施工投标文件》3、《关于引水隧洞1号号施工支洞接引水隧洞控制点坐标的通知》(编号:黄设(施)字2011-001号)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5、《四川大唐国际甘孜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工程管理制度(一)》(2010年度 )6、水电工程相关规程规范以及黄金坪水电站相关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等二、概述2.1 工程简述1号施工支洞为本标与引水II标共用的洞内交通施工通道,根据招标文件及《关于引水隧洞1号施工支洞接引水隧洞控制点坐标的通知》(编号:黄设(施)字2011-001号)要求,1号施工支洞由本标负责设计、施工、维护、运行、管理及封堵.发包人已在黄金坪隧洞K1+075.00米桩号(高程约1454.26米)处提供了 1号施工支洞分岔口.根据招标文件图纸以及地质资料显示,1号、2号引水隧洞(引)0+000~(引)1+500米段围岩地层岩性以斜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为主,穿插有花岗闪长~角闪斜长岩质混染岩.隧洞进口段为Ⅳ、Ⅴ类围岩;洞身段以Ⅲ类围岩为主,部分Ⅱ类围岩,断层、裂隙密集带及岩脉破碎带为Ⅳ、Ⅴ类围岩.应注意陡倾角裂隙与部分洞段夹角较小,对洞壁稳定不利,而顶拱缓倾角裂隙较发育,易塌方或掉块,施工中应注意及时支护.大部分洞段垂直、水平埋深较大,施工中有发生轻微~中等岩爆的可能,应加强防岩爆措施;洞内随机分布的断层、岩脉破碎带附近,地下水一般较丰富,隧洞开挖时一旦揭穿断层有可能出现暂时性的涌水或渗滴水等现象,对揭穿阻水断层(如f)后发生涌水的情况需有相应的处理措施.由此,1-1-1推测施工支洞所处地质主要以Ⅲ类围岩为主,部分Ⅱ类围岩,局部洞段断层、裂隙密集带及岩脉破碎带为Ⅳ、Ⅴ类围岩.2.2 洞室设计参数2.2.1 线路设计根据招标文件及施工条件要求,1号施工支洞工程包括上层支洞和下层支洞,分别承担引水隧洞上层、下层洞身开挖支护以及洞身混凝土浇筑运输交通.1、1号施工支洞上层支洞长562.282米;下层支洞长208.029米,共长770.311米.2、上层支洞从黄金坪隧道K1+075.00米桩号(高程约1454.26米)开始,设为支(上)0+000.000米桩号,至2号引水隧洞(引2)1+500米轴线桩号(高程约1451.28米)止,终点为支(上)0+562.282米桩号,与1号引水隧洞相交于(引1)1+486.07米桩号(高程约1451.26米),洞长562.282米,平均纵坡0.60%.3、下层支洞从上层支洞支(上)0+245.469米桩号(高程约1452.62米)开始,设为支(下)0+000.000米桩号,至2号引水隧洞(引2)1+300米轴线桩号(高程约1443.18米)止,终点为支(下)0+208.029米桩号,与1号引水隧洞相交于(引1)1+286.07桩号(高程约1443.52米),洞长208.029米,平均纵坡7.30%.1号施工支洞线路设计详见《1号施工支洞平面布置图》(图号:HJP/SG023-2011-SG-004-01))、《1号施工支洞纵剖面及钻爆示意图》(图号:HJP/SG023-2011-SG-004-02).2.2.2 洞型尺寸及路面根据施工道路交通通行要求,1号施工支洞为城门洞型,开挖断面尺寸为8.0米×7.0米(宽×高),路面以开挖细石渣铺填,为碎石路面.2.2.3 洞身支护型式根据围岩类别以及洞段部位不同,1号施工支洞洞身主要采用常规喷锚支护,局部不良地质洞段和交叉洞段进行加强支护,拟采取以下2种支护型式:(1)Ⅱ、Ⅲ类围岩洞段:采用随机支护型式,随机锚杆Φ25,L=4.5米,外露0.1米,喷C20混凝土厚8~10厘米,边墙、顶拱范围内布置排水孔Φ50,间、排距3.0米,孔深2.0米.(2)Ⅳ、Ⅴ类围岩、不良地质洞段和交叉口洞段6米范围内:采用系统喷锚和型钢拱架加强支护型式,以Φ25,L=4.5米和Φ28,L=6.0米系统锚杆梅花形交错布置,外露0.1米,间、排距2.0米,挂网喷混凝土C20厚12~15厘米,挂钢筋网Φ6.5@15×15厘米,边墙、顶拱范围内布置排水孔Φ50,间、排距3.0米,孔深2.0米.加强支护采用Ⅰ18工字钢钢拱架,间距1.0米.各洞段支护型式详见《1号施工支洞典型断面支护及管线布置示意图》(图号: HJP/SG023-2011-SG-004-03).2.3 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量本工程项目包括石方洞挖、挂网喷锚支护、型钢拱架以及排水孔钻孔施工等,洞室主要工程量见表2.3-1.表2.3-1 1号施工支洞主要工程量表三、施工布置1号施工支洞开挖支护施工布置主要考虑场内临时道路、施工供风(开挖及洞内锚喷支护、欠挖处理等施工需要)、通风散烟除尘、施工供电及照明、施工供水等辅助设施.3.1 施工道路布置本工程项目施工道路主要包括黄金坪隧洞、1号公路、上游临时桥、601号公路、6号公路、2号公路,其中:1、石方洞挖有用料运输:黄金坪隧洞→1号公路→上游临时桥→601号公路→6号公路→2号公路→5号渣场,运距约4.1千米;2、石方洞挖无用料运输:黄金坪隧洞→1号公路→2号渣场,运距约3.2千米;3、喷混凝土料运输:运距约1.8千米.3.2风、水、电布置根据现有场地条件,进行1号施工支洞风水电系统布置.3.2.1 施工供风1、施工供风主要为洞身开挖造孔和喷锚支护用风,供风站设在黄金坪隧道4号紧急停车带内,1号施工支洞洞口左侧部位,布置2台20米3电动空压机,以Φ100钢管从供风站接至工作面附近.详见《1号施工支洞平面布置图》(图号:HJP/SG023-2011-SG-004-01)2、通风及排烟、除尘用风由于洞室较长,散风较困难,在1号施工支洞进洞口布置1台2×55kw轴流风机,接φ500米硬风管向洞内通风,通风机的风筒口距掌子面约30米,随掌子面推进而跟进.施工供风设备及工程量见表3.2-1.3.2.2 施工供排水1、施工供水洞内施工用水主要用于工作面钻孔、降尘、工作面冲洗及临时喷锚支护等,工作面同时最大用水量为5~10米3/h.在黄金坪隧洞进口上方高程约1530米布置1个100米3水池,从叫吉沟内以Φ50塑料软管引至水池,再从水池用Φ50钢管接至施工工作面.2、施工排水1号施工支洞内的排水主要为钻孔废水,地下渗水等.在开挖掌子面一侧设置一个集水坑,经常性整理好排水沟,水通过自流流入集水坑,再用3kw潜水泵经黄金坪隧洞抽出洞外,排水管采用φ50米米钢管.施工供、排水设备及工程量见表3.2-13.2.3 施工供电洞内施工用电主要有电动空压机、通风机、水泵等设备用电以及施工照明.从3号变电所接线,用高压电缆经黄金坪隧道接至1号施工支洞洞口左侧的变电站,变电站设一台500KVA的变压器,洞内各工作面用电从变压器的出线口配电箱接至施工工作面附近.表3.2-1 施工供风、抽水设备及工程量表支洞内风、水、电布置见图3.2-1:图3.2-1 洞内管线布置示意图四、施工方案根据现有施工条件,由于黄金坪隧道内4号紧急停车带已浇筑混凝土路面,且路边排水沟暂未施工,为保护混凝土路面,在1号施工支洞进口底板及排水沟基础部位铺设细石渣作为施工通行道路,在洞口按规定挂指示牌,空压机周围用彩钢瓦作围挡.1号施工支洞计划在2011年9月10日开工,2012年1月20日前完成,利用4个月时间将1号施工支洞上层支洞开挖完成,支护随后跟进.1号施工支洞采取全断面光面爆破法进行开挖,手风钻水平造孔,3米3装载机装渣,15~20t自卸车出渣.锚杆和排水孔采用手风钻钻孔,人工安装;喷混凝土骨料在拌合站拌制好后,运至现场进行湿喷;钢筋网在钢筋加工厂下料后,运至现场人工绑扎和焊接;钢拱架在钢筋加工厂按断面和长度分节加工好后,运至现场,采用简易吊装机械配合人工进行安装.五、施工方法5.1洞身开挖5.1.1 施工程序1号施工支洞支护随着开挖跟进,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测量放样→钻孔→装药、联网、起爆→通风排烟、洒水降尘→围岩清撬、安全处理→出渣→地质编录→临时支护→下一循环.各环节严格按规范作业,工艺流程如图5.1-1:图5.1-1 洞挖施工工艺流程图5.1.2 开挖施工方法1、1号施工支洞开挖断面尺寸为8米×7米(宽×高),开挖采用楔形掏槽,全断面开挖.拟采取传统的手风机及搭设钻爆平台的方式钻爆施工.根据1号施工支洞尺寸,钻爆平台搭设用φ50~75米米钢管,焊接1个可移动式工作平台,活动平台尺寸为3.0×7.0×5.5米(长×宽×高).根据1号施工支洞的断面尺寸及施工特性,钻爆设计遵循下列原则及参数:(1)掏槽爆破正常地质洞段采取楔形掏槽方式,遇不良地质洞段时,调整进尺和掏槽方式.1)1号施工支洞采用楔形掏槽,全断面开挖.2)为克服掏槽部位掌子面岩石压缩破坏严重而不易成孔的现象,掏槽孔在掌子面中心线环形对称布置.3)掏槽爆破是炸药集中的部位,为降低震动波对周壁围岩的损害,尽量将掏槽位置远离周边轮廓.4)掏槽爆破是爆破成功与否的关键,要求钻孔位置、方向、深度准确.(2)崩落孔爆破为充分利用炸药爆能,提高破碎效果,降低大块石便于清渣和装运,崩落孔采用梅花型或环形布孔,确保前排孔爆破后,后排孔均处于多面临空状态.(3)周边控制爆破为了获得较完整平顺的开挖轮廓,降低轰动波对周边围岩的损害,所有周边孔均采用光面爆破.1)孔距:根据开挖轮廓曲率、岩石类别等确定,Ⅱ、Ⅲ类围岩为50~60厘米.2)抵抗线:依据孔距,初拟Ⅱ、Ⅲ类围岩的光爆抵抗线为65~75厘米.3)线装药密度 :根据围岩类别,线装药密度暂定为200~300g/米,具体参数视现场试验再作适当调整.4)周边孔钻孔要求间距均匀符合规定值,外插角相等,炮孔相互平行,深度一致.5)周边孔使用低爆速炸药,采用导爆索串联间隔装药,不耦合系数不小于1.3,确保爆破效果.(4)施工流程为:测量放样→钻爆平台就位→钻孔清孔→装药、联网、起爆→通风排烟(尘)→排险→支护→进入下一循环.1)爆破平台就位:用人工将带有4个钢轮的钢构件钻爆平台推至工作面并固定.2)测量放样:采用TCRA1202全站仪现场放样,并现场交样单技术交底,现场施工员用油漆标出各钻爆孔位和高程,并在现场立(挂)牌标明本循环的各种钻孔深度、角度、孔距、排距等参数,便于人工操作.3)钻孔清孔:同时采用4台手持式气腿钻机,2台站在活动平台上进行上半洞的钻孔作业,2台站在平台下层进行下半洞的钻孔作业,其钻孔作业全部打水平孔,正常洞段每次钻孔有效进尺3.5米,不良地质洞段每次钻孔进尺为1.5米.4)装药、联网、起爆:为了提高爆破效率和爆破效果,爆破孔尽量采取全偶合装药,顶拱及两侧墙的光爆孔采取传统的人工串状不偶合装药,其掏槽爆破单位耗药量可在3.0~3.5千克/米3之内,松动爆破单位耗药量可在1.1~1.5千克/米3之内,综合单耗控制在1.2~1.6千克内,光面爆破线装药密度可在200~300g/米间控制与调整(特殊地段,断层破碎地段单耗及线装的密度酌情考虑减少).5)通风排烟(尘):为保证洞内空气的畅通和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在1号施工支洞洞口布置1台2×55kW轴流式通风机,用φ500硬风管向洞内送风和向洞外排风,随着洞挖向里掘进,洞内采取通风管接力将风送入工作面,通风管口距工作面不低于30米.6)排险:排险采用人工钢钎站在爆堆上将洞顶、洞壁及工作面的悬石、破碎体等撬除.7)出渣:出渣由侧翻装载机装渣,运至监理人指定的弃渣场.8)临时支护:根据洞室开挖的围岩类别、破碎程度、地质构造等,需及时进行洞内支护的施工,及时进行喷混凝土、锚杆、超前锚杆、钢支撑等.①洞内不良地质洞段,破碎严重的除要求挂网、锚杆外,必要时还采取定型钢拱架支撑,局部地段工作面在钻爆前进行超前锚杆支护;②一般破碎岩体地段,可采取局部岩体锚杆和素喷混凝土即可.5.1.3 循环作业时间按1号施工支洞按围岩不同级别,分别编制不同循环作业计划.详见表5.1-1、5.1-2.5.1-1 1号施工支洞循环作业时间表(Ⅱ~Ⅲ类围岩)注:①每循环爆破有效进尺3.5米.②每循环耗时10h,每天2.0个循环,月进尺约150米.表5.1-2 Ⅳ~Ⅴ类围岩及洞挖循环作业时间表说明:①每循环爆破有效进尺1.5米.②每循环耗时15h,每天1.6个循环,月进尺60米.5.1.4 不良地段的洞挖施工洞挖穿过地层软岩、断层、裂隙发育,局部可能还有较大构造裂隙和地下水等.不良地质段情况时,及时报告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同时修改钻爆开挖设计,主要采取“超前锚、弱爆破、短进尺、多循环、勤观测、强支护”等措施.1、超前锚杆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需要时,在不良地质洞段的顶拱设计轮廊线,临时增设一排或两排超前锚杆,锚杆间距0.5~0.6米,锚杆长度 3~4米,锚杆直径φ25米米,角度水平向上倾斜一定角度,采用快速水泥卷快速锚固,局部需固结部位可改设超前管棚及灌浆处理.2、弱爆破采取浅进尺,孔深不超过1.5米,控制单段起爆药量,尽可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3、勤观测施工中在顶拱及腰线设置变形观测点,每循环放炮后均进行变形观测,及时将观测值反馈给现场,反馈给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调整洞挖和支护形式.4、强支护爆破后立即对顶拱喷护混凝土,将岩体进行整体加固,及时闭合原生及爆破裂隙,防止扩张、掉块,出完渣后及时对破碎及软弱地带岩体进行必要的钢支撑支护,并对其它较破碎的部位全面锚喷、挂网等支护处理.5、如采取上述措施还不能使围岩稳定,则可采用超前管棚、架钢支撑和浇筑混凝土,把围岩稳定住.6、加强施工管理由于每个循环均要进行锚、喷等不同形式的处理,工序较多,需加强现场管理,提前做好各道工序施工准备,使工序间衔接紧凑,缩短工序作业时间.5.2洞身支护5.2.1支护工程1、1号施工支洞采用锚杆、挂网、喷混凝土及钢支撑支护方案,紧随开挖工作面施工.2、锚杆施工:采用风钻或岩石电钻造孔,施工作业在简易台车上进行,人工安插锚杆,砂浆泵注浆.3、混凝土喷射施工:洞内支护采用混凝土喷射机施工,挂网施工采用人工在平台车上现场编织铺挂,利用锚杆头点焊固定,中间用膨胀螺栓加密固定,网间接头用铅丝绑扎.5.2.2 锚杆施工1、锚杆施工工艺流程锚杆支护工艺流程图5.2-1.图5.2-1 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流程图2、施工方法(1)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内容包括:施工放样测量、机具安装、材料准备、风水电准备,施工组织设计、验证性计划等.1)生产性试验在砂浆锚杆施工前,先进行相应锚杆施工生产性试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以优化施工工艺,验证设计参数.试验完成后,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在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2)施工放样按照设计图纸测量放样,设置明显、牢固的标志.锚杆布孔时,用测量仪准确放出主要控制点,用钢卷尺放样布孔,孔位误差不得大于10厘米.3)机具安装调试砂浆锚杆的施工设备由钻机、空压机、砂浆泵及输浆管路等组成,并配备压力表、配电装置和压力胶管、压力胶管快速接头等设备.4)材料和水电准备锚杆施工设备就位后,灌浆所用的水泥、砂等材料及时就位,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灌浆系统等进行调试,查看输浆管路和供水水路是否通畅.(2)造孔锚杆布孔后,采用手风钻钻孔,确保垂直孔轴线符合设计要求;斜孔造孔时调节支架角度,保证造孔角度 .锚杆造孔必须严格按照图纸组织施工,对于图纸未作规定的系统锚杆,其造孔轴线方向垂直于开挖面,对于局部加固的随机锚杆造孔轴线方向与可能滑动倾向相反,其与滑动面的夹角大于45゜.锚杆造孔深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孔深偏差不大于50米米.(3)锚杆制作锚杆制作在钢筋厂统一加工、处理、保管,运至安装工作面直接安装.(4)安装锚杆安装时将锚杆插入孔中后用铁锤轻敲,保证锚杆插入足够的深度 ,对锚杆露出岩面的长度加以控制,不得伸出混凝土结构和其它结构.(5)锚杆灌浆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砂浆,作业开始(或中途停止时间超过30米in)前,用清水润滑注浆罐及其管路,以免砂浆初凝堵塞管道.锚杆注浆时将注浆管塞入孔底,开始注浆时,将注浆管缓缓向孔外拔出,大致注满孔内2/3的浆液时,拔出注浆管,插入锚杆.(6)质量检验1)锚杆材质检验砂浆锚杆所用的钢筋,水泥、砂浆等原材料及半成品,均按规定要求取样试验合格后投入使用.2)注浆密实度试验选取与现场锚杆的直径和长度,锚杆孔径和倾斜度相同的锚杆和塑料管,采用与现场相同的材料和配比拌制砂浆,并按现场施工相同的注浆工艺进行注浆,养护7天后剖管检查其密实度 .不同类型和不同长度的锚杆分组进行试验,试验计划及结果报监理人审批.3)锚杆检测锚杆长度检测采用无损检测法,常规部位永久锚杆检测比例不小于施工总数的10%,且每单项或单元工程不少于10根;关键部位的锚杆检测比例应不低于施工总数的50%,必要时可100%检测,且每单项或单元工程不小于20根;临时工程锚杆检测比例宜为施工总数的3%,且每单项或单元工程不小于5根;永久锚杆单项或单元工程质量无损检测合格率达不到要求时,应加倍检测.实测入孔长度大于等于设计长度的95%为合格.5.2.3 挂网喷混凝土施工1、施工工序开挖结束→危岩清理(洞内岩面处理)→基础验收→挂网喷混凝土→收仓→下一仓号循环.2、施工方法(1)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内容包括:桩号测量、机具安装、材料准备、水电准备,报送详细喷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验证性计划和试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施工.(2)施工工艺采用湿喷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2-2.图5.2-2湿喷混凝土工艺流程图1)工作面清理喷混凝土前对喷射面进行检查,并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清除开挖面的浮石、墙脚的石渣的堆积物,处理好光滑岩面,搭设工作平台,用高风压水枪冲洗喷面,对遇水易潮解的泥化岩层,高压风清扫岩面.埋设控制喷混凝土厚度的标志,做到作业区通风良好、照明充足.2)机具安装调试喷混凝土的施工设备采用HPJ-15米3/h型喷射机,同时配备压力表、配电装置和压力胶管、压力胶管快速接头等设备组成.(3)材料和水电准备喷混凝土设备就位后,骨料、水泥、速凝剂、铁丝网等材料及时就位且备料充分,供电系统、供水系统、喷射机等进行调试,查看喷射管路和供水管路是否通畅.(4)喷射施工喷射时采取早强混凝土,分层施喷.若有挂网则按“喷- 网- 喷”的程序进行.结合锚杆施工,对开挖成型坡面及时进行网喷封闭.3、具体施工措施(1)喷混凝土施工:喷混凝土前清除松动岩块,用高压风冲洗干净,埋设钢筋条作量测喷厚标志.喷嘴与岩面距离控制在0.6~1.2米范围,喷射方向大致垂直于岩面,第一次喷厚3~5厘米,挂网再分2~4次喷至设计厚度 ,后一层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喷混凝土面洒水保持湿润养护.喷混凝土施工结束后,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打排水孔.(2)焊接钢筋网施工:钢筋网在场外按2~4米2一块进行编焊,运至工作面后,人工铺挂,利用锚杆头点焊固定,中间用膨胀螺栓加密固定,使钢筋网紧贴壁面,网块之间用铅丝扎牢.(3)网喷施工:钢筋网的喷射混凝土保护层不小于50米米.钢筋网沿开挖面铺设,与岩面距离3厘米左右.为避免喷射混凝土过程中钢筋网松动位移,以0.5×0.5米左右的间距将钢筋网固定在岩面上.钢筋网的相邻部分的搭接长度为不小于20厘米或一倍的网孔间距.4、质量控制和检验(1)喷混凝土施工的位置、面积、厚度等均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喷混凝土必须采用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程规范所要求的砂、石、水泥,认真做好喷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设计参数,并征得监理单位的同意.(2)喷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对所喷部位进行冲洗,预埋规定长度的标志钢筋以量测厚度 ,在喷混凝土结束后,进行喷混凝土厚度检验后割除露出表面的钢筋.(3)喷射施工时,喷嘴应按螺旋形轨迹一圈压半圈的方式沿横向移动,层层喷射,确保厚度,使混凝土均匀密实,表面平整.喷射混凝土初凝后,立即洒水养护,时间不小于14d.(4)喷射混凝土与岩石间的粘结力以及喷层之间的粘结力,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钻取直径10米米的芯样作抗拉试验,试验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5.2.4 钢支撑(格栅架)支护根据洞挖开挖的实际情况,在现场配备可供随时投入使用的钢支撑及附件.在洞内施工的不良地质洞段,为确保施工安全及施工进度在洞挖Ⅳ类及Ⅴ类围岩中的施工过程中采取采用系统喷锚和型钢拱架加强支护型式,根据需要临时增设超前锚杆.钢支撑安装就位后,采取垫钢材或喷混凝土等措施使钢支撑与洞壁围岩贴紧,并加强对围岩和钢支撑本身的监测,一旦有危险情况,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将情况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措施对钢支撑进行调整、修补或置换.钢支撑按设计断面和长度分段在加工厂内用I18工字钢加工,再用8t载重车运至工作面.采用简易吊装机械配合人工安装.每节钢拱架之间用20厘米*20 厘米*1厘米钢板连接,每节连接段用4个米16的高强螺栓连接,两侧拱肩分别以2根Φ28,L=6.0米锁固锚杆锁固.每榀钢拱架之间采用Φ20联系筋连接,间距为1.0米.拱脚部位向外超挖0.3米,用高强度砂浆找平,再安放钢垫板,对岩石特别破碎的部位,拱脚浇筑1米高的混凝土保护,同时对边墙进行固结灌浆处理,防止洞壁掉落块石等.5.2.5 排水孔施工排水孔为φ50米米,L=2.0米,造孔施工利用自制移动式简易凿岩台车作为工作台,采用YT-28手风钻钻孔.钻杆角度与排水孔设计仰角平行,钻孔前,先测量定位,在已完工的喷混凝土面上用红油漆标志孔位.排水管按设计要求布置,钻孔至设计孔深后,将孔口保护好,以免堵塞.钻孔完成后,进行吹孔后安插PVC排水管,安装PVC排水管时,排水管外包一层土工过滤布.六、施工期临时安全监测6.1 爆破安全监测在洞室爆破开挖临近重要控制部位时,实施爆破质点振动速度安全监测,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施工作业队,通过监测—反馈—调整的方式控制爆破规模、最大单段药量,达到控制建筑物及洞室安全的目的.6.2 洞室收敛安全观测在隧洞施工全过程中对支护结构状况和开挖面地质状况进行全面的肉眼观察,并用钢尺式收敛计对隧洞净空变位情况进行量测,从而判断围岩的稳定性,防止洞室变形造成塌方.七、施工进度及主要资源配置计划7.1施工进度计划安排1、1号施工支洞上层支洞开挖支护施工: 2011年9月10日~2012年1月20日;2、1号施工支洞下层支洞开挖支护施工:2012年1月21日~2012年3月20日.7.2 主要施工资源配置计划1、洞挖支护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见表7.2-1表7.2-1 洞挖支护主要机械设备表2、主要劳动力配置见表7.2-2 主要施工劳动力计划表:表7.2-2 主要施工劳动力计划表。

引水式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组织设计6473

引水式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组织设计6473

四、引水隧洞、临建设施(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4.1.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4.1.1.工程概况xx水电站位于四川省xx县境内的xx河上,为xx河六个梯级开发中的第五级。

工程为引水式水电站,在xx建调节池接蓄xx尾水及建底格拦栅坝引用xx河xx至xx区间流量,经左岸引水隧洞、埋藏式调压室和压力管道,在xx河左岸Ⅰ级阶地上建厂发电。

xx水电站主要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地面厂房系统等建筑物组成。

引水隧洞布置在xx河左岸,全长6283.562m。

隧洞穿越xx、1#沟(xx 村沟)、2#沟、紫马沟,以及xx河东支断裂带。

引水隧洞总体围岩类别以Ⅲ类为主,Ⅳ、Ⅴ类次之。

引水隧洞Ⅲ类围岩衬砌为马蹄形,断面为4.1×5.6m,衬厚20cm;Ⅳ、Ⅴ类衬砌为圆形,直径4.5m,衬厚分别为:Ⅳ类围岩40cm、Ⅴ类围岩60cm。

xx 河东支断裂带采用钢管衬砌,长500m,内径4.0m,混凝土衬厚60cm。

为跨越紫马沟,隧洞在2+098.712处下卧,斜井长度为137.5m,倾角50°。

引水隧洞共设4条施工支洞,长度分别为372m、397m、529m、185m,其断面为直墙圆拱型。

1#、3#、4#支洞净断面尺寸为 4.5m×4.0m(宽×高),2#支洞净断面尺寸为5.0m×5.0(宽×高)。

本标为xx水电站CⅡ标引水隧洞工程,桩号:(引)K0+550~(引)K5+950,长5400m,即1#~3#支洞控制段引水隧洞工程。

4.1.2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4.1.2.1水文气象本流域属川西高原气候区,仅在4000m以上为高原亚寒带。

流域内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差异大,降水和湿度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气温和蒸发量则呈逐渐增大的地区分布特点。

本流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其次是融雪和地下水补给。

每年3月下旬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径流逐渐增加。

6~9月雨量最丰,是本流域的主汛期,12月~竖年3月为枯水期,径流基本由地下水补给。

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1I概述1.1.1工程特性本标段主要工作内容为引7+200〜引12+100段引水隧洞施工,洞长4900m o共设有两条施工支洞。

在引9+109.628处为前坪施工支洞,长356m。

在引11+718.519处为下洋施工支洞,长360m。

两条施工支洞将本标段引水隧洞划分为两个施工区段,段长分别为313OnI及1860m。

引水隧洞开挖断面为城门洞型,竣工断面分为支护段及衬砌段,长度分别为3715In及1185m。

支护段底板为干硬性碎铺底,C15碎抹面;衬砌段衬砌后断面为圆型。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衬砌后断面尺寸分别为E'型断面R=3m,F,型断面R=2.9∏bG,型断面为R=2∙8m.各种断面形式见示意图(附图4—1)。

引水隧洞分段情况见表4-1o引水隧洞分情况表表4-1下洋施工支洞桩号引10+330〜12+100本标段碎施工部位包括,隧洞衬砌段碎、隧洞支护段底板碎、施工支洞封堵碎、施工支洞底板碎及其它临时碎。

碎施工工程量见下表:碎工程主要工程量表施工布置给合本工程特点及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及施工特点,碎工程以两条施工支洞为施工通道分两个施工区分别组织施工,每条施工支洞施工区均分为上游段及下游段。

在各施工支洞洞口均设置拌和站,拌和站为电子称量,自动上料,小时生产能力为25m3∕h.料场及水泥库布置在拌和站附近,骨料及水泥按7天存储量考虑,进行场地规划。

拌和系统布置详见第四章《施工平面布置》。

1.3校浇筑顺序碎浇筑以两条施工支洞为施工通道组织碎浇筑施工,根据开挖进度情况,分期组织碎浇筑施工。

1.3.1支护段干硬性碎及底板抹面干硬性碎与开挖施工穿插施工,分段顺序浇筑,底板抹面碎在隧洞开挖及衬砌段碎施工完成后施工。

1.3.2隧洞衬砌碎隧洞开挖施工完成后,组织隧洞衬砌施工,碎浇筑的方向为:从每段的分界处向施工支洞方向进行,分段(分段长度初定为IOm)全断面顺序浇筑。

1.3.3施工支洞封堵碎1.4施工程序1.1.1施工工艺程序1111底板干硬性碎施工程序1.1.1.2衬砌碎施工1.1.1.3碎施工施工组织程序碎施工组织程序框图1.5校施工工艺措施1.5.1浇筑面准备测量检查碎浇筑段,如有欠挖及松动岩体,人工用风镐凿除并运走。

牛栏江天花板水电站调压井施工方法及相应措施

牛栏江天花板水电站调压井施工方法及相应措施
一程技 术 l :
牛栏 江天花板水 电站调压井施工方法及相应 措施
于照 和
云南 滇能 牛栏 江水 电开发 有 限公 司 6 7 0 50 0
1概

二 ■一 ■
… … ~ -
一 … …
பைடு நூலகம்
}… .
——一
— —’
f) 杆 安 装 注 浆 3锚 采 用 先 安 装 后 注 浆 的 方 式 进 行 注 浆 采 用 D L 0 2型 锚 杆 专 用 注 浆 M3—
调压 井部位为澄江组 中厚层至厚层状岩 屑石英砂岩夹 中薄层粉砂质 泥质页岩 。岩体受结构 面切 割, 岩体相对破碎 , 稳定性较差。 其 井口以上边 坡, 盖层较厚 , 坡 自稳性 较差 , 覆 边 加之为确 保井 身位 置, 边坡设计较陡 ( :. 5 03 , 1 0 7 ~1 ) 设计 中采取强支护方案加固边坡。
3 2井 口灌 浆 施 工 阶段
31 1边 坡 开 挖
土方开挖时 , 针对坡顶覆盖层较 薄的部位 , 采用人工消坡处理 , 满足反 铲 开挖后 , 再采用反铲进行 ; 直至开挖至设 计高程 , 尽量不使用爆破手段。
石 方 开 挖 采 用 预 裂松 动 爆 破 自上 而 下进 行 、 开 挖 边 支护 , 基 面 预 边 建
留 1 m厚 保 护 层 , 用 手 风 钻 钻孔 水 平 预 裂 爆 破 开 挖 。开挖 及 爆破 施 工 时 5 采 严格 按 有 关 规 范 规 定 要 求 进 行 , 根 据 现 场 开 挖 所 揭 露 的地 质 条 件 及 时调 并 整 爆 破 及 支 护 参 数 。 井 口靠 河 边 码 8 在 m高 铅 丝 笼 形 成 挡 渣 墙进 行 挡渣 , 防 止弃渣进入厂房边坡 , 成安全隐患。 造 31 2边 坡 支 护 施 工 3 2 1网 格 梁 施 工 。 1

电站发电引水隧洞施工组织设计

电站发电引水隧洞施工组织设计

场。
4、隧道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洞身Ⅲ、Ⅳ围岩,均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气腿式风动
凿岩机一次钻眼,装药、进线、爆破、出碴,每循环进尺按 2.5m
考虑,每循环约需 700mm( )。 210min
3
(2)施工测量放样 30min→钻孔 → 清孔装药 60min→爆 破 30min→通风排烟尘 30min→清理危石 30min→喷锚支护 120min→160min→清底 30min→下一循环。
80 砌、压力钢管安装
机械综合一队
隧道进口出碴、风水、电、设备材料运输和砼
30 拌和运输等
机械综合二队
隧道出口出碴、风水、电设备材料运输和砼拌
30 合运输等
3、主要机械设备
发电隧洞按新宪法施工,出碴采用天轨运输,施工采用手风
钻钻孔,自制台架配合,全断面掘进,周边孔光爆,出碴采用
2m3 的轮工侧卸装载机出碴至洞口,配 25t 自卸汽车运输至弃碴
3、隧道施工技术组织保证措施 为确保隧道工程优质,不仅要有良好的施工管理,还要采取 相应的技术措施。只有在工程管理与技术管理同时上水平,才能 把工程质量、创优目标落到实处。 (1)制定科学施工方案和详细施工工艺 (2)加强和搞好隧道施工技术攻关,推动使用及推广新技 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 (3)选用先进高效设备,提高装备技术水平。隧道工程开 挖、支护、预加固、砼衬砌及监控量测等。购置和采用先进成套 设备,可加速施工进度和确保工程质量。 (4)加强职工上岗技能的培训,特殊岗位持证上岗作业。 (5)坚持换手复核制度,确保隧道施工技术指令及测量准 确无误。 5、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方案与措施 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保持生态平衡的大事, 在隧道施工中既要搞好工程建设,又要减少因施工对环境的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 岩 溶 水 :砂 岩 中 发 育 基 岩 裂 隙 水 。 地 下 水 位 埋 藏
较 深 .地 下 水 位 多 在 隧 洞 顶 拱 以 上 ,岩 体 为 中 等 透 水 岩 体 。 隧 洞 大 部 分 为 深 埋 隧 洞 ,其 中 Ⅲ 类 围 岩 长
1 1 3O n, 占 4 .7 ; I 3 .0 i 50 % V类 围 岩 长 10 7O , 8 .0 m

Wtr oe V1 7 o6 a w r o 3 . eP . N
第 3 7卷第 6 期

杰, : 等 天花板水 电站引水 隧洞设计
1 07  ̄ + . 1段 为 直 线 段 . 走 向 NW 3 95 。 0 .0 Y2 51 O 4 .0 1
浆 液 水 灰 比 采 用 108 1l 浆 液 中 加 入 水 玻 璃 :.~ : ,
中圈分类号 :V 3 .;T 7 12 4 T 7 23 V 4 (7 )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5 9 9 4 (0 10 — o 0 0 0 5— 3 22 1 )6 0 6_ 3
天 花 板 水 电 站 引 水 隧 洞 全 长 2 5 4O , 引 用 1 . 1m
有 1条 角 度 不 整 合 接 触 带 , 接 触 带 内 岩 性 为 岩 溶 角
围 岩 段 长 度 达 到 总 长 度 的 5 .3 , 开 挖 洞 径 最 大 49 %
1 . . 在 开 挖 中 遇 到 了 塌 方 段 。 隧 洞 规 模 较 大 , 02 m
要 发 育 有 : ① NW3 0 NE 8 o;② NE3 4 。 1o 6 0~ 0 NW
8 。; ⑧ NW 3 5 S 0 0 。 W 8 。; 0
2 0 m。 沿 江 侧 向 山 体 厚 度 为 1 0 4 0 i。 8 5 ~5 n
桩 号 YO O 0 0 ~ + 4 .0 段 岩 性 为 震 旦 系 上 ± 0 .0 Y1 6 7o 统 东 龙 潭 组 中 厚 层 至 厚 层 状 粉 晶 质 白 云 岩 ;桩 号
占 4 .4 : V 类 围 岩 长 2 4O , 占 1 .9 。 32 % 9 .0 r n 1 % 6
K e W o ds ie so un e;lnd ldete t e ;sr tr lc lu a o  ̄ a h b a d p we t t n y r :dv ri n t n l a si r am nt tucu a ac l t n; n ua n Hy r o rS ai i o o
( 掺
隧 洞 纵 坡 05 , 首 部 起 坡 点 桩 号 YO O 00 .% + _ 0 .0.
底 板 高 程 10 2O , 尾 部 桩 号 Y2 5 4O1 ( 调 3 .0 m + 1. 接
量 为 水 泥 用 量 的 2 ~ % ) 灌 浆 压 力 采 用 0 1 02 % 4 , .~ .
NW 3 40 。 桩 号 YO 0 59 ~ 0 0 .0 段 为 转 弯 5 .6 : + 7 .7 Y +1 07 段 , 转 弯 半 径 4 .0m ,转 弯 角 度 3 .6 ; 桩 号 YO 1O 45 。 +
引 水 隧 洞 沿 线 东 龙 潭 组 白 云 岩 产 状 为 NE 4 S 5 。E 1 。 属 于 单 斜 构 造 :澄 江 组 砂 岩 产 状 为 N 2S 7. E6 。 E /7 。 倾 角 较 陡 ,地 质 构 造 相 对 简 单 ,断 裂 发 育 有 - 3,
Di e s o Tu v r i n nne sg f r Tinhua lDe i n o a ban H y o dr powe t to r S a i n
Z a gJe HeMi, in ih o C a gYu h n i, n Ja gKuc a , h n e
8 。 5 。
NW 2 5- 8 。 7 2 0 NE
有一 定设计难 度 。
1 隧洞地形 、地质条件及布置
引水 隧洞 前半 段 ( 号 Y + 0 .0 Y + 4 .o 桩 O O 0O ~ 0 3 2o ) _
隧 洞 沿 线 白 云 岩 顺 层 面 发 育 溶 蚀 裂 隙 .地 下 水
( yrC iaB in nier gC roa o, e ig10 2 , hn) H do hn e i E g ei o rtn B in 0 04 C i jg n n p i j a
Ab t a t T e t tll n t fd v rin tn e n T a h a a d o o r S ain i 2 5 4 0 sr c : h oa e gh o ie s u n l i in u b n Hy r p we tt S . 1 m.t e i n r d a tr a d o o 1 h n e i mee n ma i m x a ai n d a ee s8 2 H n 0 2 i e p cie y T e l n t fI n ca s d s r u d n o k Sa o t xmu e c v t i tri . ia d 1 . n r s e t l . h e gh o a d V— ls e u r n ig r c s i b u o m v V o 5 .3 t n e e gh 11 a d l e w so c re n t e e c v t n 4 9 % o t n lln t . 1e ln si a c u r d i h x a ai . u d o e w a u r u d n o k r e i n d t u p r e k s ro n i g r c s a e d sg e o s p o t
Ⅳ 、 V 类 同 岩 的 开 挖 洞 径 分 别 为 95 .6、 1 . , 1 . 0 1 02
m。 隧 洞 分 两 序 开 挖 , 第 一 序 完 成 上 半 洞 2 0 范 围 4。
开 挖 ,随 后 进 行 支 护 : 衬 砌 混 凝 土 浇 筑 前 完 成 下 半
3 结构设计
31 结构 计算 .
( )计 算 假 定 :① 假 定 岩 体 稳 定 且 相 对 均 匀 ; 1 ② 计 算 应 力 配 筋 中 , 有 内 水 组 合 作 用 时 ,不 计 外 水
洞开 挖 ,不做 支护 。
Ⅲ类 围 岩 支 护 为 :顶 部 2 0 范 同 内 采 用 喷 混 凝 4。
压 力 的 折 减 ;无 内 水 作 用 时 ,外 水 压 力 不 折 减 ;③
MP a; 自 进 式 锚 杆 , 2 、 L 6 m , 间 排 距 15 mx15 5 = . .
压 井 ) 调 压 井 底 部 隧 洞 高 程 10 94 。 圆 形 断 面 , 1 .8m
内 径 82 , 衬 砌 厚 度 06 t ( 类 围 岩 ) 和 08 I .0 m . n Ⅲ . l l ( 、 V 类 围 岩 ) Ⅳ 。
开挖洞径最大 1. m,在开挖 、支护过程 中遇到T y ̄。对稳定性较差 的围岩采用全 断面钢格栅拱架支护 对蝎 0 2 J l gT
方部 位 喷 聚 丙烯 纤 维 混凝 土 ,对塌 方 影 响部 位 作 加 固处 理 。 关键 词 :引水 隧 洞 ;塌 方 处 理 ;结 构 计算 ;天 花 板水 电站
f、f、 f 、 f 、 f 、 f 2 7 l l l l 。 6 和 。 在 白 云 岩 和 石 英 砂 岩 间
收 稿 日期 :2 1 - 4 1 0 10 — 1
作 者 简介 :张杰 ( 9 2 ) 1 8 一 ,男 ,陕 西 陇 县 人 , 工程 师 ,主 要 从 事 水 工 结 构设 计 工 作 .
m, 与 系 统 锚 杆 月 的 处 理 , 引 水 隧 洞 顺 利 通 过 了 3
塌 方 段 ,此 间 无 人 员 伤 亡 事 故 。 到 2 0 年 该 部 位 混 09 凝 土 衬 砌 施 工 前 ,一 直 未 发 现 裂 缝 。
2 开挖 、支 护设计及 不良地 址段处理
减 系 数 取 05;④ 地 下 结 构 忽 略 温 度 和 地 震 荷 载 的 影 . 响 ;⑤ 计 算 断 面 根 据 隧 洞 沿 线 围 岩 分 类 及 内 、外 水
考 虑 引 水 隧 洞 混 凝 土 衬 砌 段 内径 、 围 岩 衬 砌 厚
( 2 1 年 ,灌 浆 工 程 施 工 过 程 中 ,对 塌 方 段 4) 0 0 顶 拱 空 腔 部 位 回 填 了 C1 5混 凝 土 。
度 和 开 挖 支 护 过 程 中挂 网 、喷混 凝 土 的厚 度 ,Ⅲ 、
地 形 起 伏 较 大 ,且 发 育 有 深 切 沟 谷 ,上 覆 岩 体 厚 度 为 7 ~ 7 n 后 半 段 ( 号 Y0 3 20 - + 1 .0 0 6 0I: 桩 + 4 .0 Y2 5 4O m)地 形 较 平 缓 ,无 冲 沟 深 切 ,上 覆 岩 体 厚 度 为 5 ~ 0
水 力 发 电
第 3 卷第 6 7 期
21 0 1年 6月
天 花 板 水 电 站 引 水 隧 洞 设 计
张 杰 ,何 敏 ,蒋逵 超 ,常 跃
( 中国水 电顾 问集 团北 京勘 测 设 计 研 究院 ,北 京 10 2 ) 0 0 4
摘 要 :天花 板 水 电 站引 水 隧 洞 全长 25 4D 1 .1 m,沿 线 Ⅳ 、 V类 围 岩段 长度 达 到 总 长 度 的 5 ,3 i隧洞 49 % 内径 8 l . , 2矗
裂 缝 验 算 过 程 中 ,有 内 水 组 合 作 用 时 .外 水 压 力 折
土 C 0. 厚 度 8e , 随 机 挂 网 钢 筋 4 .@2 x 0c , 2 m , 5 0 2 m 6
随 机 锚 杆 西2 2、 L 3 1 1 , 深 入 岩 石 3 0 m。 = . 1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