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模式之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说明

合集下载

特色农业相关名词解释

特色农业相关名词解释

特色农业相关名词解释
特色农业是指在特定地域或生态条件下,利用当地资源和优势
条件,开展具有一定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下面
我将解释一些与特色农业相关的名词:
1.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合理利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和规律,实现农业
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和转
基因技术,以及尊重自然生态规律,注重土壤、水质和生态环境保
护的农业生产方式。

3. 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一定地域特色、品种特点
或生产工艺独特的农产品,如某地的特色水果、特色茶叶等。

4. 农村旅游,农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农村地区,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村生活、享受乡村风光和民俗风情的旅游活动,是特色农业
的一种衍生产业。

5. 农业观光,农业观光是指游客参观农业生产过程、了解农业科技、体验农耕文化和农村生活的旅游活动,有助于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销售。

以上是与特色农业相关的一些名词解释,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特色农业及其相关概念。

现代农业的类型及特点

现代农业的类型及特点

现代农业的类型及特点作者:杨春成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11期杨春成(河南省黄泛区农场,河南西华 466632)摘要:本文从现在农业技术出发,描述了现代农业的主要形态及期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关键词:现代农业形态特点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32-0051-1一、类型特点(一)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20 世纪50 年代美国土壤学家艾希瑞克针对现代农业投资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弊端,从环保角度提出的。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二)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始于20 世纪20 年代末的德国和英国,后来传到荷兰、瑞士和欧洲其他国家。

目前从事有机农业的国家有150 多个。

有机农业是指遵循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是有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是由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才有有机肥料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三)精确农业精确农业是20 世纪90 年代初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土壤学者倡导下开始探索的环保型农业的通称,是未来数字农业发展的基础。

精确农业是将现代信息获取及处理技术、自控技术等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的结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对农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已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环境状况进行定期估息获取和动态分析,通过诊断与决策制定实施计划,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田间作业的信息化农业。

(四)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包括以下含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农业生态效益的持续提高。

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

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

三色革命与农业发展
国际学术界提出解决人类食物问题,要开展 绿色、白色、蓝色“三色革命”来改造大农业。
绿色革命
以安全生产,营养、无污染、无公

害产品为特点

白色革命

以生物工程、工厂化为特点

蓝色革命
以开发海洋和内陆水域为特点
蓝色农业
✓ 蓝色农业指利用海域种植或者捕捞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农业 生产,发展海洋农业、海洋种植、海洋养殖和海洋捕捞,开 发海洋食用蛋白。
集约化\高能耗\高效率
(4)替代农业
• 生态农业,自然农业, • 有机农业,生物农业, • 生物动力学农业,科学生态农业 • 肥力农业、腐殖质农业 • 综合农业、生物生态农业 • 持久农业、可持续农业
2、中国农业的变化及方向
(1)农业内涵的发展变化
✓农 业:利用动植物的生命机能,通过人工培 育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被称为除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两大块之 外的第三农业,是对微生物资源(主要是利用菌 类微生物)进行工业化开发而形成的高科技农业 ,又称为微生物农业。
✓白色菌丝、白大褂、白色的厂房,所以叫白色农 业。
白色农业的特征及产业
工业型农业:不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可常年在工厂内大 规模生产。
饮料、保健品、医药、能源、材料、 ✓生产内容的变化:食品及原材料、产品加工转化及产
业链、科技服务及旅游 ✓产品需求变化:吃饱→吃好→保健→精神享受。
五谷丰登→以粮为纲→丰衣足食→食品安全、环境优雅、生态良好
(3)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
✓ 棒石→犁→机器→计算机→工厂化(设施农业、沙 漠农业、精确(准)农业
✓ 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输入低; ✓ 人粪尿、动物粪便、绿肥培肥土壤; ✓ 间作、轮作、套作等利用土地资源,保持多样性; ✓ 顺天时,应地利,顺应自然规律。 ✓ 男耕女织,固定农业,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浅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浅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浅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引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了独特的战略选择。

本文将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进行浅论。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在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面对快速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日益加大的农业生产压力,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决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生态农业的推广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之一是生态农业的推广。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的品质安全。

中国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的引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还包括农业科技的引领。

中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全面升级。

农业科技的引领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还包括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

传统农业模式下,以农民为主体的家庭农场占主导地位,但面临着土地集约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中国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

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还包括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农业产业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但目前存在着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物流等环节之间的协同不足问题。

中国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协同,构建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结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是在国情和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的,强调生态农业的推广、农业科技的引领、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和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特色农业的模式有哪些

特色农业的模式有哪些

特色农业的模式有哪些?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农业振兴,而农业未来出路是特色农业。

山合水易在多年旅游策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特色农业的八种模式。

特色农业的模式一、精准农业精准农业的特点:1、农业规划布局精准,农业项目的安排及分布与资源禀赋特点高度契合。

2、农业生产投入准确,农业生产投入、投入时间、投入方式等每一块土地条件和个体生长各有机体。

3、农业产量准确,农业产量,产量结构和产出时间与市场需求吻合良好。

通过这一系列精确的操作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显著提高土地产出效率,节约流转成本,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生态农业循环生态农业是循环经济概念在农业中的应用。

它致力于将循环经济应用于农业经济的各个环节。

通过生物的内部循环,实现了生物量的闭环循环,延长了农业生产链,整合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和“风格”的整合。

循环生态农业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的先进农业发展模式。

三、彩色农业彩色农业有三种:1、种植多彩的农作物,如花卉和彩色农作物。

2、同一作物的不同颜色,如彩色棉花。

3、不同颜色覆膜的农业类型。

四、立体农业立体农业主要是在南方丘陵地区,根据地势分布形成不同的种植区域,林业占了立体农业的一半以上。

五、基塘农业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

桑树,种子甘蔗和果树种植在鱼塘的池塘底部。

与鱼塘的组合称为桑吉鱼塘,甘蔗鱼塘和水果鱼塘。

基塘相互促进,是桑集鱼塘中最典型的。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特色,集中在顺德、南海等城市。

六、观光农业观光农业的核心在于观光。

通过引入旅游功能,实现农业和旅游的功能渗透和延伸。

两者的结合不仅实现了农业的发展,也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七、互联网农业本质是互联网+农业。

从种植、养殖到销售都引进互联网。

八、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一种现代农业方法,它使用工程技术在相对可控的条件下有效地生产动植物。

设施农业包括设施种植、设施育种和设施食用菌等。

农村经济的特色农业发展

农村经济的特色农业发展

农村经济的特色农业发展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色农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亮点。

农村特色农业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特色农业的发展,并介绍其中的优势、挑战以及未来的前景。

1. 农村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当前,农村特色农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各地区纷纷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特色,发展出了一系列的特色农业项目,如有机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

并且,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加,取得了不俗的经济效益。

2. 农村特色农业的优势农村特色农业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农村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其次,传统的农业技术和经验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再次,农村地区广泛的农民群体为特色农业的生产和劳动力提供了保障。

最后,特色农业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 农村特色农业的挑战农村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市场需求波动较大。

其次,特色农业项目涉及的技术和知识较为繁杂,需要农民进行一定的学习和培训。

再次,部分地区农民对特色农业的认识和意识仍然较为薄弱,对其发展支持力度不够。

最后,特色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链条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 农村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为了促进农村特色农业的发展,可以采用多种模式。

一种是“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

另一种是“农民合作社”模式,将农户组织起来,共同经营特色农业项目,实现规模化经营。

此外,还可以引入金融机构,为特色农业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

5. 农村特色农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村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对农村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也对农民收入水平产生了显著提升。

特色农业项目往往产值高、效益好,农民通过参与特色农业项目,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自身的收入水平。

6. 农村特色农业对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农村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与农业科技的创新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与农业科技的创新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与农业科技的创新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农业的需求越来越高。

同时,人类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农业应运而生。

生态农业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生产方式,通过提高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的生产效率,实现以自然循环为基础的循环经济高效发展。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追求实现天人和谐共生,具有协调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功能,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有着本质的区别。

传统农业通常需要大量的化学肥料和农药,用劳动力大幅提高单个工人所需劳动时间来提高生产能力。

然而,这种生产方式容易出现土壤污染和降低农产品品质的问题,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生态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利用自然资源,采用自然肥料、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等自然肥料,并采取合理的作物轮作制度。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长期生产的可持续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并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健康。

生态农业优先保护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健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生态农业必须进行科技创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新型生态农业种植技术在种植过程中,新型生态农业通常采用“三高”技术,即高产、高效、高质。

这种技术主要通过优化环境、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的方式来实现。

例如,生态纹理种植技术,它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多种高效作物,达到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的目的。

二、特色农业产品深加工生态农业产品的深加工是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特别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深加工可实现农业产业的多元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通过一些前沿的加工技术,例如各种优质饲料制造技术、乳制品加工技术等,可大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三、农业数字化技术生态农业的数字化应用以农村先进网络技术、数据驱动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为主线,实现农业精准化管理。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智能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

特色农业内涵及其发展

特色农业内涵及其发展

节水灌溉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 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 产成本。
农业机械化
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
品牌培育
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创建 自主品牌,提升品牌知名 度和美誉度。
质量追溯
建立特色农产品质量追溯 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文化挖掘
挖掘特色农产品的文化内 涵,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 场竞争力。
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农业和有 机农业成为全球特色农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减少化学肥料和 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农业产业链整合
全球特色农业的发展已经从单一的种植环节向全产业链整合 发展,包括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以提高 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值,形成具有专业优势的农业产业。
高效益
04
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实现高效益,通过提高农 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
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
特色农业的类型
设施农业
利用现代设施和技术手段,实现 农产品的反季节生产,满足市场
需求。
绿色农业
注重农产品的环保和安全安全性。
休闲农业
将农业资源和环境与休闲旅游相 结合,发展观光、休闲、度假等
旅游产业。
循环农业
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降 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03
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
全球特色农业的发展情况
1 2
3
多样化种植
全球各地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发展了多样化 的特色农作物种植,如热带水果、有机蔬菜、特种粮食等。
特色农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农业问题专家、原国务院进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认为:农业结构调整不仅仅意味着少种粮食多种菜,要是如此免不了出现新的供求不平衡。

据农业部统计2000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高达2.5亿亩,总产量4.4亿多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6%,依照那个数据我国人均占有2分菜地,每年要吃掉350公斤蔬菜;但是依照城调队的资料,去年人均只吃120公斤,除了一部分加工和出口的蔬菜外,更多的菜烂在农民的地里。

因此,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要放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进展特色农业(在平原区进展名优特农产品种植业,在山区进展经济林,在牧区进展名优畜牧业产品,在低洼水区进展水产养殖业,在城郊进展肉禽蛋奶养殖业)和生态农业,因地制宜使农、林、牧、鱼、副业全面进展,把开发利用资源、爱护生态环境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进展;加快进展水果、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棉花和水产品等具有传统优势的名优特产品生产,加快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步伐搞好生态林建设,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特色农业是指凭借各具特色的农业资源,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高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在这种生产经营模式中,特色农业资源是基础,特色农产品生产或加工是依托,特色农产品是核心,而农产品市场是实现价值的重要场所。

现在的特色农业包括立体农业、空中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彩色农业、三色农业(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海水农业、草地农业、沙漠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高优农业)等。

对特色农业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发达国家。

我国探究与实践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方向为特色农业的进展模式及国外特色农业的进展经验。

特色农业的出路在于产业化经营,即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规范化治理。

要实现规模和品牌两手抓,有规模没品牌不行,有品牌没有规模也不行。

农产品和工业品一样,也需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形成巨大的生产规模,以幸免分散种植、小规模经营、低水平重复造成的弊端。

以名优特新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牛羊肉、奶、水产品和优质水稻、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专用玉米、优质大豆、优质棉花为重点,采取一个产品制定一个规划,确定一些重点生产区域,建立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选择一批龙头企业,推广一系列配套技术,扶持进展壮大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区,引导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

一、国外的特色农业1、美国的生物农场近年来,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农场——生物农场。

这种农场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行生物动力学的耕作方法;二是由社区居民交钞票入股兴办,农场定期分配产品。

这类农场的规模一般较小,但机械化程度高,所经营产品的品种也专门多,全是新奇无污染的农产品。

在生物农场的耕作中从不使用化肥,仅使用专用有机肥。

这些有机肥是将畜禽粪便、人类粪便和绿肥、剩饭剩菜等混合在一起,加上催化剂后发酵所形成。

许多农场主认为,对农作物施用如此的有机肥,不但能给农作物增加营养,而且能爱护土壤和农作物的内在生命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杀虫剂在生物农场中是绝对禁止的。

经营者的理论依照:大自然3 / 22给农作物安排了和谐的生态环境,田园里既然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就会吸引各种各样的昆虫。

它们按照大自然的安排,可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生生死死,互有制约。

假如对农作物使用杀虫剂,不但对环境和农作物污染严峻,而且还往往会破坏自然界的平衡。

因此,这些生物农场着力于对病虫害的预防,通过增加土地的营养,协调土地素养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培育和引进抗病虫害的品种等等,使农作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如此农作物的病虫害就不是个突出的问题了,不使用杀虫剂也能获得丰收。

由于使用生物动力耕作法,生物农场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备受人们的欢迎。

每年春耕之前,社区居民就向这些生物农场的农场主交款入股,然后,每星期两次到生物农场取回供应给自己的蔬菜、禽蛋等农产品。

尽管有的居民要驱车45分钟到生物农场取菜,但他们认为能够获得这些新奇、无污染的农产品是专门值得的。

正因为如此,生物农场越办越兴盛。

2、以色列的节水灌溉以色列全国有2万平方公里面积严峻干旱缺水,年降雨量仅20-500毫米,全年无降雨期长达7个多月。

然而世界一流的节水灌溉技术,却使以色列如此一个严峻缺水的国家赢得了欧洲“冬季厨房”的美名。

水是以色列政府进展农业优先解决的大问题。

为解决那个问题,政府投巨资进行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先后修建输水渠300多公里,铺设输水管线4200多公里,将北部水源输送到南部,直至沙漠深处,并将地下水的抽取系统联成网,年供水量达14亿立方米以上。

与此同时,以色列政府还下大力气开发新的水源和进展节水技术,积极资助利用高科技完成废水循环利用工程,使新技术设施不断更新问世,目前该国都市废水利用率达70%。

滴灌、喷灌系统等新型节水技术已是第四代、第五代,完全由计算机操纵,依照土壤的吸水能力、作物种类、作物生长时期和气候条件等定时、定量、定位为农作物供水,不仅使水资源利用率达85%以上,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16.5万公顷扩大到目前的45万公顷,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3、荷兰的设施农业荷兰的农产品出口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其中蔬菜、鲜花、奶酪等均居世界出口第一,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4。

该国农业的骄人成就归功于高水平的教育、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工厂设施技术的应用和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农业协会、农业合作社和农民联合会)。

荷兰农业中最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是设施农业的高投入、高5 / 22产出和高效益。

荷兰设施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大。

一般都有上千平方米,最大可达一两万平方米。

二是设备先进。

水、温、光调节全由电脑操纵,收获量、治理情况、收获日期、分级标准全部输入电脑。

三是专业化程度高。

每个农民或农场只从事一种产品的生产。

四是与市场联系紧密。

生产以效益为目的,每天生产多少产品,出售多少产品都提早与批发市场衔接。

每个农民投资多少,建多大规模,生产什么产品,完全由农民依照市场情况自己决定,政府不予干涉。

五是重视质量和信誉。

农产品运到交易市场前要严格分级、包装,还要提供产品生产过程的全部情况(包括育苗、移栽、治理、收获、运输等)。

4、日本的“农业公园”目前,日本各地正在悄悄兴起一种新的公园——农业公园,其中最为新奇的是距东京200公里以外的江永崎农业公园——南瓜森林。

南瓜森林的第一大特点是“野”。

它远离大小城镇,四面全是山林野地,空气中透着草木的气息,与都市里混杂着沥青、油烟的空气完全隔绝,置身其中,令人顿时感到全身爽快。

第二大特点是“洋”。

南瓜森林非日本固有,而是一位名叫久门渡的农家弟子在对南欧考察多年后,依照南欧田园风光而创立的。

这座27万平方米的园子,处处都布满着浓郁的南欧风情。

农业公园内,黄灿灿的油菜园、古老的风车、优美的欧洲民乐合奏出南欧风情曲,使人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受。

第三大特点是“学”。

当人们尽情呼吸了清新的空气、巡游过“土”、“洋”结合的农业公园之后,还能够到园内的西式食品教室,在老师的指点下学个一招半式。

农业公园最大的好处确实是旱涝保收。

首先它是以农业为主题的,而且又建在远离城镇的农村,因此公园内可依照当地的气候条件制定种植打算。

在适宜观光客巡游的春夏秋三季,自然会有一笔不小的门票收入,而公园内精心点缀的经济作物的自然生长也不受阻碍。

二、我国的特色农业1、立体农业:立体农业是利用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刻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科学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优生产系统。

福建省建瓯市吉阳镇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他们科学运用夏莲——秋稻——冬、春菜种植的时刻差,在同一地块利用它们的空间分布不同,充分发挥了立体农业的功效。

该镇每年种植莲子5000-10000亩,7 / 22除少量留种外,其余全部种两季水稻,冬、春又种上蔬菜,取得了专门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湖北省京山县近年来,在全县50个村办起了立体农业生态基地,实现了“山上种果种草,山坡养羊养牛,山下养猪养鸡,水面养鸭养鹅,水中养鱼养虾”和“麦-瓜-稻”、“麦-菜-棉”,“鱼稻共生”等立体循环模式,使50个村迅速脱贫致富。

2、空中农业:“空中农业”是都市居民利用都市垃圾,在居室的阳台上种花卉,在楼顶上种蔬菜、水果或建池养水生植物、养鱼,或在楼上腾出房间养畜养禽。

“空中农业”由来已久,只是近几十年来才把它提高到重要日程上来。

1959年美国一位园林建筑师设计建一个“空中花园”取得了专门好效果。

这对实施“空中农业”是一个专门好的启发。

重庆市在楼顶上造锯沫田,种植蔬菜瓜果,既绿化美化了环境,又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检测显示:通过绿化的楼顶房间的室内温度,冬天升高3-5℃,夏天降低3-5℃。

河南邓州市一教师在楼上房间里饲养万只小鸡,并在楼顶种反季节蔬菜,年收入达2万多元。

而像如此的“空中农业”专业户,目前邓州市内就有近百家。

3、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指处在大都市及其周边的地区充分利用大都市提供的资本、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都市的现代化农业。

都市农业是一种与都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紧密相关的农业现象,是都市经济进展到较高水平常农业与都市、农业与非农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

都市农业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农业形态,具有城乡融合性、功能多样性、现代集约性、高度开放性等特征。

都市农业的特点是利用都市工业和科技优势,进展农林牧副渔业,建立农副产品基地,保障都市供给;在市区保留和建设一定的绿地,在城郊地区建设森林带或“绿色生态爱护圈”,以改善都市生态环境;进展家庭农业,利用庭园、阳台、空地种植花草、果树、蔬菜,以及进展养殖业等。

4、观光农业(旅游农业)。

是一种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特色农业,这种新型农业通过进展具有特色的农林牧渔等产业,吸引人们前往观光。

如此既促进了农业的进展,又能增加旅游收入。

它结合农业的产业化进展与旅游景点、旅游方式的开发,让农业进展成为旅游景点的一部分。

如此,游客除观赏旅游景点之外,更能够挥竿垂钓、亲手摘食水果和蔬菜,真正接触大自然,尽情享受休闲时刻。

其次,观光农业能够扩大该地区的阻碍力和知名度,增加农业公司和旅游公司的无形资产。

另外,观光农业能够充分发挥景点的区域自然地理优势,以游带农,以农促游,9 / 22农游互补,建起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农业。

随着世界都市化速度的加快,在繁闹都市居住久了的市民,越来越怀念清新的空气、安静的环境、空旷的田野和绿色环抱的大自然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