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混沌方程及物流系统的边界界定--及其案例分析
《2024年两个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及其系统控制与同步研究》范文

《两个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及其系统控制与同步研究》篇一一、引言混沌系统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其运动状态表现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即“蝴蝶效应”。
近年来,随着非线性科学的发展,混沌系统的研究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针对两个典型的混沌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并探讨其系统控制与同步问题。
二、两个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一)第一个混沌系统:Lorenz系统Lorenz系统是一种经典的混沌系统,由三个非线性微分方程组成。
通过对Lorenz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其运动轨迹、稳定性和分岔行为等特性。
该系统的运动轨迹表现出极度的复杂性,即使在微小的初始条件变化下,也会产生显著的差异。
此外,Lorenz系统还具有多种不同的稳定状态和分岔行为,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第二个混沌系统:Chua-Cichon系统Chua-Cichon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混沌系统,其数学模型具有更加复杂的非线性特性。
与Lorenz系统相比,Chua-Cichon系统的运动轨迹更为复杂,分岔和稳定性分析更为丰富。
在分析Chua-Cichon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其与Lorenz系统之间的异同,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特性。
三、系统控制与同步研究(一)控制策略与方法针对混沌系统的控制与同步问题,本文将介绍多种控制策略与方法。
包括反馈控制法、优化控制法、自适应控制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混沌系统的运动复杂性和随机性,使其趋于稳定或达到某种特定的运动状态。
同时,针对不同的混沌系统,我们可以根据其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和方法。
(二)同步技术研究在混沌同步方面,本文将探讨各种同步技术及其应用。
包括主从同步法、变结构同步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实现不同混沌系统之间的同步,从而在通信、信号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实验验证和仿真分析,我们可以评估不同同步技术的性能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四、实验验证与仿真分析为了验证本文的理论分析结果,我们将进行实验验证和仿真分析。
《两个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及其系统控制与同步研究》范文

《两个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及其系统控制与同步研究》篇一一、引言混沌系统是物理学、数学、工程学和许多其他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混沌现象表现为系统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以及在非线性系统中出现的复杂、不可预测的行为。
本文将针对两个典型的混沌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并探讨其系统控制与同步的有关问题。
二、两个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一)第一个混沌系统:Lorenz系统Lorenz系统是一个经典的混沌系统,其动力学行为表现为对初始条件的极度敏感性。
该系统由三个非线性微分方程组成,描述了大气中温度的复杂变化过程。
我们将通过数值模拟和相图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Lorenz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二)第二个混沌系统:Chua's电路Chua's电路是一个电子电路混沌系统的典型代表,其电路中的非线性元件导致了复杂的混沌行为。
我们将对Chua's电路的电路方程进行推导,并通过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等方法,揭示其混沌特性和动力学行为。
三、系统控制与同步研究(一)Lorenz系统的控制与同步针对Lorenz系统的混沌特性,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外部控制信号或系统参数调整等方法,实现对该系统的有效控制。
同时,我们将研究Lorenz系统的同步问题,探讨不同Lorenz系统之间的同步方法及其在通信、计算等领域的应用。
(二)Chua's电路的控制与同步对于Chua's电路的混沌行为,我们将尝试利用反馈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手段,实现对系统的稳定控制和参数调整。
此外,我们还将研究Chua's电路的同步问题,包括电路间的同步方法和其在信号处理、电子设备同步等方面的应用。
四、实验与结果分析(一)实验设计我们将设计一系列实验来验证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对于Lorenz系统和Chua's电路,我们将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实验和实际电路实验,以观察系统的混沌行为和验证控制与同步方法的可行性。
(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我们将验证所提出的控制与同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混沌系统数学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混沌系统数学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引言部分的目的是介绍混沌系统的概念和其数学定义,并提供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混沌系统是指一类表现出极其复杂、不可预测和无序行为的动态系统。
混沌系统的研究领域涉及物理、数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对于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的复杂性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概述混沌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混沌系统具有敏感依赖于初值条件、无周期性稳定状态、确定性演化以及具有范围性的特点。
这些特征使混沌系统成为一个有趣而复杂的研究对象。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混沌系统的数学定义。
混沌系统可以通过非线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如著名的洛伦兹方程和Logistic映射等。
数学定义的建立为混沌系统的分析和模拟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最后,我们将总结混沌系统的数学定义,并展望对混沌系统的应用和研究。
混沌系统在天气预报、信号处理、密码学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对于深入理解自然界中的复杂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混沌系统的性质和应用,以及开发新的数学工具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混沌系统的概念和特征,掌握混沌系统的数学定义,并认识到混沌系统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混沌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文的内容。
通过合理的文章结构,可以使得文章的逻辑性更强,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在本文中,为了系统地介绍混沌系统的数学定义,文章结构如下:2. 正文2.1 混沌系统的概念和特征2.2 混沌系统的数学定义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先了解混沌系统的概念和特征,为后续的数学定义打下基础。
然后,读者将会逐步深入了解混沌系统的数学定义,包括其中的数学模型、方程和陈述。
这样的结构安排将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混沌系统的数学定义及其相关知识。
文章结构要求内容之间的连接紧密,逻辑严谨。
在介绍混沌系统的概念和特征时,可以首先从混沌系统的起源和背景入手,引出混沌系统的定义,并详细解释混沌系统的特征,例如敏感依赖于初始条件和非周期性等。
混沌系统的理论与应用

混沌系统的理论与应用混沌系统是指在确定性系统中,由于微小的初始条件差异引起系统长时间演化过程中,状态不断变化且呈现高度复杂无序的现象。
混沌现象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困难,但同时也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领域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将对混沌系统的理论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混沌系统的定义及基本特征混沌系统的理论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
混沌现象是理论物理学家对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理论研究时,所发现的一种极端复杂的动力学现象。
混沌现象被定义为,一种无规律但非随机的动力学现象,其表现在确定性混沌系统中,无论系统初值多么接近,最终演化出的状态都会极其敏感的依赖于初值。
混沌系统是指非线性动力学系统过程中出现的这种现象。
混沌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虽然每个状态都有非常简单的生成规则,但是系统的演化过程却呈现出极其复杂的变化,使得人们即使通过各种数学方法也无法完全预估其发展规律和最终状态。
此外,混沌的系统还表现出以下的一些特点:1. 混沌系统的状态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规律的,非随机。
2. 混沌系统的初始条件非常敏感,即“蝴蝶效应”,微小的初值差异对其演化过程的影响可以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3. 混沌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呈现出迅速的变化,且永远不会重复出现相同的状态。
二、混沌系统的代表模型混沌系统在实际问题中广泛应用,众多的研究和模型的探索,为混沌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以下是混沌系统代表性模型的介绍。
1. Logistic 映射模型Logistic 映射模型最经典的表示形式是:xn+1 = r xn (1 – xn)其中 xn 表示第 n 个时刻的系统状态,r 表示系统的“控制参数”。
当 r 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时,它的演化过程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或混沌性。
2. Lorenz 方程模型Lorenz 方程模型是由美国气象学家 Edward Lorenz 提出的一个非线性模型,它描述了空气流动的一些基本规律。
Lorenz 方程模型的表示形式是:dx/dt = σ(y – x)dy/dt = x(ρ – z) – ydz/dt = xy –βz其中x、y、z 分别表示空气流动中温度、密度和速度的状态量,而右边的三个式子则分别描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混沌系统理论 ppt课件

D log N(r) 或 log(1/ r)
DlimlogN(r) r0 log1(/ r)
一般地,我们就把这样定义的容量维叫做豪斯道夫 维数,把豪斯道夫维数是分数的物体称为分形,把此
时的D 值称为该分形的分形维数,简称分维。也有人
把该维数称为分数维。
奇怪吸引子
奇怪吸引子又叫分形吸引子,因为它们都是相空间的分形点集, 不能用传统的规则几何图形表示。一个耗散系统的相空间当时间 趋于无穷大时,如果收缩到一个非整数维的点集,这就是一个奇 怪吸引子。
混沌系统理论 ppt课件
蝴蝶效应
1979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 演讲中提出:一只南美洲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在两 周以后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 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 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 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甚至会呈 现一种混沌状态。
dz d
bz
xy
x -对流的翻动速率 y -比例于上流与下流液体之间的温差 z-是垂直方向的温度梯度
无量纲因子
b-速度阻尼常数
r -相对瑞利数 r = R/RC。
这是一个三维系统,x、y、z为状态变量,σ、r、b为控 制参量。 Nhomakorabea伦兹方程
在r 较小的情况下,系统是稳定的,随着的r 增加,系统 趋于复杂,出现不稳定的极限环,在r =28时达到混沌 状态。所以, σ = 10 ,b = 8/3 ,r = 28 时利用 Matlab编程,得到下图:
xn1axn(1xn)
它经常被用来描述没有世代交叠的昆虫群体的繁殖 演化,称为虫口模型。a为控制参数,虫口数x为状 态变量,xn为第n代虫口数,虫口模型给出第n代虫 口与第n+1代虫口的关系,知道n代虫口就可以按 逻辑斯蒂方程计算第n+1代虫口。
工程应用软计算课件第5章混沌理论电子教案

如此周而复始,这叫周期2解。
如果进一步继续增加 值,则当3.449 3.545 3
时,周期2的两个值又不稳定,此处自产生一对新的不
动点,此时x n在四个值上跳动,这叫周期4解。例如取 3.5 时,xn 趋向于0.152→0.0879→0.373→0.823 →0.152,随着 的逐渐增加,这是不断地一分为二的
由此解出三个根
1 b
2,3
1 2
(
1)
( 1)2 4 (1 r)
可见,当 0 r 1时,这三个根皆为负实数,故 O
点是稳定的平衡点。当 r 1 时,1 仍为负实数,但
2 和3中有一正一负,此时 O点变为不稳定的平衡点。
当 r 1时,有一个零根,O点处于临界状态,故有一
特征值沿实轴穿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轴从而发生一次叉型分岔。
各分岔点
n
存在如下关系
n c
n
(n
1)
(2)混沌区
参数在[ ,4]区间中为混沌区。其内有一个反的周
期 2 n的混沌带序列。混沌带并非乱成一片,其实混沌
区中也有不少同期窗口,例如有周期为 P 3,5,6,的窗
口。同时也看到,当参数 固定时(如上述周期3窗口
参数 1 8 ),由于初值 x0 的不同将可能导致不同
5.1 混沌模型
工程应用软计算——混沌理论
5.1.1 逻辑斯蒂模型
在人口学、生态学或经济学中,研究生物群体与 环境的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设 xt 是 t 时刻某种生物.的总数量,r为生物的增长
率,则可以得到如下的生物增长模型
xt1 xt r xt (1 r)xt
《两个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及其系统控制与同步研究》范文

《两个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及其系统控制与同步研究》篇一一、引言混沌系统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其状态在时间上表现出不可预测的、敏感依赖于初始条件的特性。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两个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系统控制以及同步问题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两个典型的混沌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并探讨其系统控制与同步的研究方法。
二、两个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一)第一个混沌系统本部分选取经典Lorenz混沌系统为例进行详细的动力学分析。
该系统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揭示了系统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如何展现出混沌行为。
通过对该系统的状态变量、控制参数及其变化的分析,了解其在相空间中的行为,进而预测和推断出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模式。
(二)第二个混沌系统第二个混沌系统则以Chua-Comellas混沌电路为例进行分析。
该电路通过非线性元件和电容、电感等元件构成,其动态行为呈现出混沌特性。
本文将通过电路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动力学特性,如分岔、周期轨道等,以及其与系统行为之间的关系。
三、系统控制研究针对两个混沌系统的控制问题,本文将探讨不同的控制策略和方法。
首先,将介绍基于反馈控制的策略,如线性反馈控制和非线性反馈控制等。
其次,将探讨基于智能算法的控制方法,如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等。
这些方法旨在使混沌系统的行为变得可预测和可控,以便于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使用。
四、同步问题的研究针对两个不同混沌系统的同步问题,本文将提出基于线性控制和基于非线性控制的同步方法。
首先,将介绍基于主从同步的思想,通过设计合适的控制器使两个混沌系统达到同步状态。
其次,将探讨基于自适应同步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特性的混沌系统在动态过程中实现同步。
此外,还将对同步的稳定性和性能进行评估,确保同步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五、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将进行一系列的实验验证和结果分析。
首先,通过搭建Lorenz混沌系统和Chua-Comellas混沌电路的实验平台,观察和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
混沌理论及其应用实例精品PPT课件

3
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自由落体:
m dv mg , dt dx v dt
xt0 , vt0
通常我们所处理的是线性系统:原因处理方法简单 (数理方法)
建立微分方程组
只要知道了物体在某一时刻的运动状态以及作用于
这个物体的外部的力,就可以准确地确定这个物体
Period 4
25
Case 4
sufficient small
R
Irregular Random Nonperiodic orbit disclosed orbit
Chaos
26
Attractors of Chua’s circuit
27
28
实验现象的观察一
周期一
周期二
29
实验现象的观察二
铁条
磁铁
y
Duffing方程 yvy (y3y)Fsitn
10
yvy (y3y)Fsitn
F 0 y 1, y 1 y0
两个稳态 一个非稳态
11
双稳态系统 U(x)1kx21x4
24
x
k
k
12
v, F 0
不规则运动
13
yvy(y3y)Fcots v0.3,F0
14
15
16
17
Experiment of Shaw(1984)
以往和未来的全部运动状态
4
无阻尼单摆
d2
d2t
g l
sin
0
m
d21
d2t
gl sin1
0
d22
d2t
gl sin2
0
d2(d12 t2)g lsin1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物流系统的因素
国民经济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物流政策、物流用固定资产 物资积压、物流供给、物流需求
10
物流系统的混沌判定
任何经济系统,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绝大多数经济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熵增过程。这两个基本特征决定了经济系统本质上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 性系统。有研究证明,经济系统中存在非平衡相变(自组织)的基本特征非对 称性,并发现了经济系统运行中的对称破缺现象。因此要客观地分析经济 运行规律,就必须正确研究经济系统中的非线性。 物流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经济系统,作为非线性动力学方法之一的混沌 理论正逐步渗透到对物流系统的研究过程当中,通过建立混沌模型以及对 混沌模型参数的分析从而找到对物流系统控制的最佳模式。本文在对物流 系统混沌边界进行的基础上,借助混沌模型来实现对物流系统的控制,以 实现物流系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将混沌理论引入对物流系统的研究过程当中,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 实指导意义,为进一步对物流系统的状态的控制研究和管理研究奠定基础。 目前该方面的研究还正处于起步阶段,物流系统中的不规则现象如何与数 学中的混沌相统一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所以对该领域的研究 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待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区域物流是全国物流、国际物流等宏观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微观物流系统和宏观物流系统的衔接,其目的在于运用物流 链管理的方法解决单一企业以外的各种物流问题,以实现区域或更 大范围的物流合理化。
7
区域物流系统(3/6)
3.区域物流系统混沌边界 区域物流是一个特定区域内的物流活动,它的发展与区域 经济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在保证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合理 的配臵资源将直接制约区域物流的发展,区域物流的宏观效益 反过来也会影响区域经济的运行。它们之间是一种复杂的非线 性关系。如经济的发展将引起物流需求的增加,物流需求的增 加将导致物流系统能力的短缺,货物积压,从而将限制经济的 进一步发展。 由于区域物流系统是多个物流企业的非线性结合体,所以 在区域物流中存在多重反馈和常时滞性。 区域物流所处的外部环境的某些因素的变化同样给区域物 流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14
信息流 物流
汽车供应链网状模型
3. 基于价值网的汽车制造业供应链协同管 理 模式分析 (2/6)
与 采购 协同 供应 协同
仓储 与 运输
各级供应商
汽车
物流
制造
商
汽车
制造
商
汽车制造商
零售
商
批发
商
顾 客
利 润
分销商
信息流
零部件生产 组织协同 物流服务
研发设计
销售 售后服务
金融服务
我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价值 增值模式在改变,从链条状 的、简单的价值增值模式向 网状的、复杂的价值增值模 式转变。价值增值环节已经 从整车制造环节转向研发设 计、生产制造、零部件采购 、销售、售后服务和金融服 务等环节。价值转移发生在 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业间价 值链两个层面,构成网状的 价值增值。 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增值环节 主要有,汽车研发设计、生 产制造、物流管理、销售、 售后服务、金融服务等。
汽车制造业供应链内部系统
汽车供应网络中, 各节点企业间的关系 错综复杂,部分企业 会结合成联盟关系, 也有一部分企业之间 会存在对立关系。这 些节点企业通过对柔 性、成本和质量的管 理来增强汽车供应链 的适应性,因此,汽 车供应链系统是一个 C A S。
供 应 系 统 配运系统
… …… …… …… …
价值网
基于价值网的汽车制造业供应链增值模式
15
3. 基于价值网的汽车制造业供应链协同管 理 模式分析 (6/6)
协同运输 协同仓库
通过分析基于价值网的汽车制造 业供应链的价值创造和汽车整车制 造企业内外部供应链的协同,可以 很明显地看出企业价值的创造不仅 存在于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过程 之中,还存在于利益相关者(原材 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分 销商、第三方物流公司、股东、政 府等)相互作用的范畴中。 汽车制造业供应链协同优化思路 模型:模型的核心是汽车整车制造 企业的战略机能;最上层是汽车整 车制造企业战术机能;最底层是区 域协调中心和产品调查、服务中心 。汽车制造业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整 体业务在概念上分割为这样三个层 次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在实际 运行中,三个层次有机地融合在一 起。
11
基于价值网的汽车制造业供应链
协同管理策略研究
理论研究及文献综述(3/3-复杂系统理论 )
外部环境系统
复杂性科学是用以研究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的一门交叉学科。复杂系统理
论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揭示复杂系统的一些难以用现有科学方法解释的动 力学行为,它与传统的还原论方法不同,复杂系统理论强调用整体论和 还原论相结合的方法去分析系统。
混沌的特征
随机性
确定性系统内部随 机性的反映,不同于外 在的随机性。如果系统 的某个状态既可能出现 也可能不出现,系统就 被认为具有随机性。
对初始条件的敏感 依赖性
混沌系统的一个显著 特征是系统的长期行为对 初值具有敏感依赖性。初 始条件稍有差别或微小扰 动,都会使系统最终状态出 现巨大的差异。
混沌序
2
混沌理论概述(2/3)
20世纪60年代,美国气象学家Lorenz E.用一台原始的计算机研究气候 的变化。1963年,他在《大气科学》上发表了“决定性非周期流”一文,清 楚地描述了“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这一混沌的基本性态,即著名的“蝴蝶 效应”。可以说,是天气预报和气象学的研究扣开了混沌学的大门。Lorenz E. 也因此成为“混沌学之父”。1970年美国科学史家 Kuhn T.S.的《科学革命 的结构》一书,对混沌理论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976年美国生物学 家May R.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具有极复杂的动力学的简单数学模型” 一文,向人们表明了混沌理论的惊人信息。1977年,第一次国际混沌会议在 意大利召开,标志着混沌学的诞生。 混沌揭示了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复杂性,有序与无序的统一, 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体现为对初始条件及其微小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及不 稳定性。混沌是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所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它是确定性非线 性系统以在确定性规律支配下,不附加任何外来随机因素就可能出现的随机 行为。它的定常状态不是通常概念下确定性运动的静止(平衡)、周期运动和拟 周期运动,而是一种始终局限于有限区域具有无穷大周期的貌似随机的复杂 3 运动。
将数据包络分析理论与我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协同管理相结合,利用数
据包络分析方法适时地分析汽车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协同效果;通过 复杂系统理论中的序参量概念,将影响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的主要序参量 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对产出参数的影响以及对整条汽车供应链的影响
产出参量 1 自组织过程阶段1 汽车供应链价值网的中心-辐轮结构 投入参量 产出参量2 阶段2 自组织过程阶段2 汽车供应链价值网的 中心-节点结构 产出参量1 阶段1
16
协同销售和服务
协同订单
协同需求 协同计划制定
战术
零部件企业的协同 整体设计开发链的应用
采购环节
汽 车 产 品
计划环节 采购 人力 协同交付 市场
战略
财务
采购环节
生产与控制环节
汽 车 产 品
区域协调中心
产品调查服务团队
汽车制造业供应链协同优化思路模型
4. 基于价值网的汽车制造业供应链协同模 型构建 (1/4)
3S/4S店1 3S/4S店2
3S/4S店X
销 售 系 统
外部环境系统
13 汽车制造业供应链复杂系统结构图
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网络是指汽车制造企业以及与外部组织间所形成的网络化交 易关系,这种关系使得组织的成员间的关系成复杂的网络化状态,各成员之间通过 分工合作的方式,流通并共享组织内资源,共同追求组织成员的最大利益。
1、区域物流系统定义
区域物流系统是以一定经济区域范围内,为有效达成以 低物流成本向顾客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的系统,是所在区域 内众多的物流环节和物流运作的各组成要素在物流运作机 制的综合作用下,提高物流效率,获取物流利润为核心目 标的区域性物流综合体系。在体制上,它是一个主体企业 的利益共同体;在运行形式上,它构成了一条从供应商、 制造商、销售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和信息流网络。
由于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其发展涉及到交通运 输、工业生产、商贸流通、邮政通讯等各行各业,并受到经济政策、 产业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将按系统、 分层次明确各级物流系统的边界范围以及其中所包含的要素,为下 一步分析物流系统所存在的混沌特性做好范围上的划分。
5
区域物流系统(1/6)
混沌运动中有序和无 序总是难分难解地联系 在一起,有序和无序是统 一的。混沌现象表面是 无序的,但由于混沌系 统具有自相似结构,以 及混沌系统中奇怪吸引 子的存在,系统在混沌 区的行为在表面无序之 下,仍有严格的秩序。
4
物流系统的混沌界定
从广义上来讲,物流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在空间上与时间 上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 管理等各种活动。而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 结合而成,它具是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因此从系统的观点来看,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以及信息等子系统组成的复 杂大系统。
零部件供应商 原材料供应商 设备供应商 供应商M
直接
配送中心A
产 品 调 拨
采
购
制 造 系 统
整车入库 产品研发
整车制造厂
下 达
整车仓库
部品仓库
采购
部品入库 部品生产车间
配送中心B 产 品 调 拨
接发 购
直
原料
配 送
、部
品采
采购、部品处
营业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