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治进展

合集下载

近二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进展(附35例临床报告)

近二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进展(附35例临床报告)

近二 十 年 胃肠 道 间质瘤 的诊 治进 展 ( 附3 5例 临床报 告 )
阴 秦 李 波 李 长江 张 麒 马 兰 摘 要: 目的 : 提 高 胃肠 道 间质瘤 ( G I S T ) 的诊 治水平 。方 法 : 分 析近 二十 年来我 院收治 的3 5 名G I S T 患者 , 总 结G I S T 的诊 治进 展 。结 果 :
内蒙古 中医药
化, 随时关注 手术 全过程 , 不能擅 自离开手术 间 , 准备好 开腹 物品 , 以便特殊情况需中转开腹。手术结束 , 开无影灯和照明灯, 把患者 体位恢 复到 原来 的位置 ,和洗手 护 士清点器 械 、纱 布及 钛夹 的数 目, 对 数后方 可缝合 切 口。患者 清醒后 与麻 醉师共 同护送 回病 房 , 与病 房护士 做好交接 班工作 。术后 2 天去病房 完成 回访工作 。 2 _ 3 术后整理 2 . 3 . 1 器 械 清 洗 与保 养 : 由 于腹 腔镜 材 质 特 殊 , 精 密度 高 , 结 构 复 杂, 用后 消毒灭菌 难度大 , 是导致 患者 发生 医院感 染 的重 要 因素[ 2 1 。 因此 , 我 们要 严格 按 照操作 程 序进行 内镜 清洗 , 每 台手 术结 束 后 , 所 用器 械先 用清 水 冲洗 , 注射 器 、 高 压水 枪 冲洗管 腔 , 可拆 卸部 分 必 须拆 开 用 毛刷 彻 底刷 洗 干净 , 同时 要 注意 钢珠 、 弹簧 等 不能 弄 丢。 镜子清 洗时要 轻拿轻 放 , 避免 和其 他器械 碰撞 , 以免损伤 镜面 。 器 械 经初 步清洗 后 , 放于 多酶 洗液 中浸 泡 1 0分钟 , 再 用清 水彻 底 清洗 内镜 各部 件 。 擦 干表 面 , 用 电吹 风 吹于所 有器 械管 腔 、 关 节及 螺 旋处 , 金 属部件 上 油烘 干 , 防止 生锈 , 清点后 放入 专 柜备用 。 2 . 3 . 2 腹 腔镜 仪 器 的保养 和 维护 : 手 术结 束后 , 高频 电 刀 、 冷光源 、 气 腹 机各 旋钮恢 复 原位 , 并放 出气 腹机 余气 , 气腹 连 接管 、 摄像 机

消化内镜诊疗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进展消化内镜通过探查消化系统空腔器官黏膜的情况,进而明确诊断消化道疾病,并通过微创的方式进行内镜下治疗。

消化内镜能够及时发现黏膜病变,如早期癌的早发现、早诊断,从而可以早治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主要涉及共聚焦显微内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以及结肠镜等。

1.共聚焦显微内镜的应用:传统内镜通过对病变表面进行形态学观察,然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得出准确诊断。

如果能将内镜学与病理学结合,将进一步提升内镜在消化疾病诊治过程中的地位,同时节约医疗资源、提高诊断率。

共聚焦显微内镜是新的成像技术,在内镜检查过程中进行显微检查。

通过将病理学与内镜学结合起来,发现细胞水平甚至亚细胞水平的病变。

使内镜医师能够直接观察到组织细胞水平的变化,从而发现黏膜以及黏膜下的病变,直接指导活检以及提供更有效的内镜治疗。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涉足领域包括Barrett’s食管、炎症性肠病、败血症及结直肠癌的筛查与诊断等诸多方面。

1.1. Barrett’s食管诊断方面的进展:Barrett’s食管是化生的柱状上皮代替了复层鳞状上皮的疾病,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Barrett’s食管的诊断手段主要靠内镜表现结合病理诊断,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提高Bar-rett’s食管的诊断率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由于已经明确小肠化生会诱发恶性肿瘤,Barrett’s食管的诊断标准要求存在明确的小肠化生。

故需要反复行内镜检查和多部位活检以证实小肠化生病变的存在与否。

由于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是观察细胞形态的新技术,在诊断Barrett’s食管方面具有优势。

然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区分小肠化生、胃上皮化生等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很大的差异。

Enrico等证实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可以准确性更高地自动实时识别小肠化生病变和胃上皮化生病变,从而增加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减少样本的取材数目。

1.2 炎症性肠病方面的进展: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消化系统肿瘤治疗新进展

消化系统肿瘤治疗新进展

消化系统肿瘤治疗新进展第一章介绍消化系统肿瘤是指发生在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的肿瘤,包括食管、胃、肠、胰腺、肝、胆囊和脾等组织。

目前,消化系统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针对这一疾病,近年来得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将对其治疗新进展进行介绍。

第二章治疗方法2.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一直是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高手术技术水平的外科医师可以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病人的身体情况进行手术并切除肿瘤。

手术是治疗早期肿瘤的首选方法。

同时,手术对于恶性肿瘤的手术也可以通过去除病灶来缓解病人的痛苦,或增加化疗和放疗的疗效。

2.2 化疗化学治疗是通过给予患者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预防癌细胞的分裂和繁殖。

针对消化系统肿瘤而开发的化疗药物,一般是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减轻病人的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等。

事实上,化学治疗还可以在术后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并与手术和/或放疗进行联合治疗。

化疗常常并发症较多,例如毒性作用、造血抑制等,需要医生对病人进行跟踪观察和治疗。

2.3 放疗放射治疗是使用高能量X射线或其他形式的辐射所抑制或破坏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其作用是通过高能量射线杀死癌细胞、控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在外科手术或/和化疗治疗后使用,来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

尽管放射治疗也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副作用也比较大,如对患者的造血系统和消化道系统的影响,所以需要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案。

第三章新进展3.1 靶向治疗随着针对恶性肿瘤具体细胞功能的更深入的理解,靶向治疗正日益成为化学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来说,靶向治疗指的是使用特定的药物或其他治疗策略来针对癌细胞表达的特定蛋白质,从而选择性地破坏这些细胞。

近年来,在肝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中,靶向药物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贝伐珠单抗、卡马西平等。

靶向药物通过特异性的作用于癌细胞,在保护正常的细胞的同时,对恶性肿瘤的生长、分裂和扩散产生作用。

消化道肿瘤的内镜诊治进展PPT课件

消化道肿瘤的内镜诊治进展PPT课件
腺管开口类型; ⅢL型:包括比普通型大的管状或圆形的腺管开口,这是隆
起型腺瘤的基本类型; Ⅳ型:指象沟回、枝杈或脑回样的腺管开口,更象早期癌; Ⅴ型:该型腺管开口不典型或无结构的表面,这是粘膜下癌
及进展癌的基本类型。
23
根据大量对比研究,有学者发现小凹结构 可反映组织学的特点及性质,最为著名的 是Kudo分型,即Ⅰ型、Ⅱ型为非肿瘤的小 凹结构,ⅢL、Ⅳ型见于凸起性腺瘤,Ⅲs型 为凹陷性腺瘤的特征,Ⅴ型为高度不典型 增生或浸润性腺癌的表现。
3
消化内镜是近几十年来消化领域最大、最重要 的发展,是消化系疾病的最好的诊断和治疗手 段之一,90年内镜技术发展进入电子时代,内 镜下观察病变更清晰。
联合色素内镜、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等先进手 段,可明显提高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
采用粘膜大块切除、激光烧灼、氩气凝固等多 种内镜下治疗方法对肿瘤进行治疗,可以大大 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医疗费用。
19
放大电子内镜
具有高像素和高分辨率 特点。
可使肉眼直观所见到的 黏膜组织被不同程度放 大。
有利于观察黏膜组织及 病变部位微细结构变化。
有利于发现早癌以及对 良恶性病变进行较准确 鉴别。
Gastric pits appeared as round spot 点状腺口
20
Olympus GIF-Q240Z放大 电子内镜配备20寸显示 器时可使上消化道黏膜 组织被放大115倍;
卢戈氏碘液, 正常黏膜为棕色、病灶不 着色。
美蓝,正常黏膜不着色,病灶为水蓝色。
17
卢戈氏碘液染色机制是正常的鳞状上皮 细胞内含有大量的糖原来, 遇碘后呈棕色, 而异常的鳞状上皮细胞内由于糖原含量 的减少或消失, 遇碘后浅染或不染, 称为 黏膜不染色区.

上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附40例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附40例临床分析)

【 关键词】 上消化道 ; 多原发恶性肿瘤
中图分 类号 : 7 5 R 3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5 0 6 (0 6 1 1 3 —5 6 2 0 )0—0 1 —0 77 2
Cl i l n lsso 0 c ss o l p ep i r a c n ma p e a to n e t a a t i c a y i f4 a e mu t l rma y c r io s u p rg s r i ts i lt c . n a a f i n r
F NG R —q g L u ,HU Y —s ,t 1 e e n epe S si lfLaceg,La ceg,5 6 1 S a d n E u i ,I nZ n J u e e a. n Sc dPo l, Ho t o p a o i hn o i hn 2 2 0 , h n og,C ia o hn .
道 多原发 恶性肿瘤 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 占同期上消化道 恶性肿瘤 的 0 6 %, . 8 同时癌 3 4例 , 时癌 6例 , 异 食管 多原发 癌 5例 , 管 胃多原发癌 1 , 食 9例 胃多原发癌 1 。全部病灶 受累及次数依次 为食管 、 6例 胃窦、 f 、 贲 - 胃体 。结论 提高对上 消化道 1 多原发 恶性肿瘤 的认识, 早诊早 治是提高疗效 的关键 。
to s p g a lp e p i r a cn ma , 6 g ti l pe p i r r io s Al r lt d f c s s we o h g s g src a — re o h e l a mut l r i ma y c r io s 1 a r mut l r y c cn ma . l ae u e r e p s c i ma a e o e s a u, a ti n t J c r i g src b d n p p ro d r 00 n m, d a, ti o y i r e r . NCI S 0N Th e o i r v h u a ie e e t i t h n e t n wld e o a a o e 卫 e k y t mp e te c r t f c s o e a c h k o e g o v n e f mut l r lp e p i r a c n ma p rg s r it s i l r c O a rie a i l d a n ss a d te t n . i ma c r io s o u p tone t a t S s t a r ta t y f e a a n t o v e m y ig o i n r a me t

SMAD3_对消化道恶性肿瘤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SMAD3_对消化道恶性肿瘤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 16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260483;81502556);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专项-重点项目(202301AS070015);云南省消化内镜临床医学中心项目(2022LCZXKF-XH19)①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②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通信作者:郭强SMAD3对消化道恶性肿瘤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李西沙① 唐慧② 刘中建② 郭强② 【摘要】 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及进展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SMAD3作为一种受体调节型蛋白,参与了癌症信号通路,对多数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等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本文就SMAD3的结构功能、其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做一综述,以对SMAD3有更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 SMAD3 消化道恶性肿瘤 癌基因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SMAD3 on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t Tumor/LI Xisha, TANG Hui, LIU Zhongjian, GUO Qia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36): 160-164 [Abstract] The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mechanism of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t tumor have been the focus of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s a receptor regulated protein, SMAD3 is involved in cancer signaling pathwa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role in the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most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t tumor,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tumor patients.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MAD3 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t tumor are reviewed, so as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SMAD3. [Key words] SMAD3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t tumor Oncogene First-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Medicin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36.036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多步骤的生物学过程,多基因参与了肿瘤的调控,在肿瘤的调控网络中存在着一些关键基因。

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病理诊断研究进展观察

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病理诊断研究进展观察

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病理诊断研究进展观察作者:王凌霄等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9年第9期【摘要】恶性肿瘤的发展漫长且复杂,恶性肿瘤种类繁多,且经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多种类型的肿瘤均有癌前病变存在,并在癌前病变病理基础上出现衍生为癌的情况。

其演变过程主要经历的阶段为:正常上皮,单纯增生随后演变为异型增生,之后变为原位癌,最终发展为浸润癌[1]。

目前为止,医学界广泛认为异型增生开始后便即将进入癌前阶段。

消化道癌一般包括食管癌、胃癌和结肠癌等三种,且此三类均具有显著的癌前病变[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和黏膜内癌(结直肠内膜瘤变)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注意。

消化道早期癌越早诊治治愈效果越佳,而病理诊断对消化道早期癌的早期诊治和早期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但因各国各地文化及生活习惯的差异,各国各地均存在不同的见解[3]。

本文主要针对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病理诊断的进展进行研究与观察。

【关键词】消化道;癌前病变;早期病理诊断;研究进展我国的消化道肿瘤、食管癌以及胃癌的发病率在世界居高不下,且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呈上升趋势,对我国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因此,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尽早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治疗手段。

从病理学角度而言,于食管和胃部发生的早期癌仅为黏膜及其下层分布的的侵袭性癌[4]。

对于结直肠癌并没有早期癌的诊断,而仅有黏膜内瘤变(黏膜内癌)。

1 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变的分类及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TO)中关于消化道系统肿瘤的分类主要有:无上皮内瘤变(可按异型增生定义)、不确定上皮内瘤变(可按异型增生定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可按异型增生定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按异型增生定义)和黏膜下浸润癌[5]。

维也纳(Vienna)[6]分类中将胃肠道上皮肿瘤分为:(1)无肿瘤,包括反应性、增生性、萎缩性、再生性或化生性病变[7],主要采取的解决方法为选择性随诊,由内镜医生诊断后,决定是否进行随诊;(2)不确定肿瘤,患者需要随诊;(3)黏膜低级别瘤变,包括低级别异型增生等,向浸润性癌进展的的风险性较小,但需利用内镜切除或观察随诊;(4)黏膜高级别瘤变,主要包括高级别腺瘤(异型增生)、非浸润性癌(原位癌)、可浸润性癌和黏膜内癌,当疾病发展为此阶段时,有较高浸润或转移风险,需通过影像或内镜下观察,对病变浸润深度进行判断,再对相应的治疗方法予以确定,可采用外科手术进行局部切除;(5)黏膜下浸润性癌,在医生的诊断下建议尽快采用外科手术切除。

消化道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病现状分析

消化道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病现状分析

消化道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病现状分析一、内容概括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中排名前几的疾病。

本文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常见癌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导致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

此外长期食用过多的腌制、烟熏、烧烤等食品,也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以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我们要关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由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

因此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便隐血检测等检查项目,有助于及早发现病变,提高治疗成功率。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为预防消化道恶性肿瘤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定义和分类消化道恶性肿瘤,简单来说就是发生在我们身体里消化系统的那些可怕的肿瘤。

它们可以像胃癌、结肠癌这样,也可以像食管癌、胰腺癌这样,它们无处不在,让人胆战心惊。

这些肿瘤按照起源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上消化道肿瘤和下消化道肿瘤,比如胃癌、十二指肠癌等就属于上消化道肿瘤,而结肠癌、直肠癌等则属于下消化道肿瘤。

消化道恶性肿瘤就像是一个无声的杀手,总是在我们最不经意的时候悄然出现。

这种疾病发病率高,危害大一旦患上,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恢复,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了解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2.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16.11.2020
精选ppt
T4的新概念
新分期将T4进一步细分为T4a(侵犯胸膜、心包和膈肌,可根治性切除) 和T4b(侵犯主动脉、脊柱和气管等其他邻近结构,无法根治性切除) [1]。本院研究结果发现T4b患者预后极差,即使术后辅以放疗化疗 等综合治疗亦难以获得长期生存,而T4a与T3病例间生存率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28% vs 32%)[4],这一结果再次提示根治性切除仍是食 管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
8
16.11.2020
精选ppt
上海市胸科医院对N分期的认识3
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淋巴结的组数、野数 是影响食管癌手术的独立预后因素,而转移 淋巴结的不同枚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说明较之转移淋巴结的枚数而言,淋 巴结转移的范围能更好地涵盖肿瘤进展程度 的信息。
9
16.11.2020
精选ppt
精选ppt
N的新概念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许多实体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 预后因素,就食管癌而言尤为如此。新分期对N分级 的改变体现在将原先单纯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细化为 根据淋巴结转移的枚数分为N1~N3 3个等级[1]。 大量的临床证据表明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食管癌生存期 呈负相关[5-6]
6
16.11.2020
⑴病变未侵及重要器官(T0-4a,提示可根治 性切除);
⑵淋巴结转移未超过6个以上(N0-2,无淋巴 结广泛受累);
⑶无远处脏器转移(M0,颈淋巴结不含在内)。
15
16.11.2020
精选ppt
手术禁忌证
新分期中Ⅲc期以上疾病则被明确列为手术禁 忌证,包括:
⑴病变严重外侵(T4b); ⑵多组、多野及多个淋巴结转移(N3); ⑶全身其他器官转移(M1)。
上海市胸科医院对N分期的认识
鉴于根治切除后单个(32%)、单组(38%)及单 野(35%)淋巴结转移患者仍能获得满意的长期 生存,而多组乃至多野淋巴结受累的病例即使 手术彻底切除亦难以获得理想的远期疗效[4]
10
16.11.2020
精选ppt
上海市胸科医院对N分期的认识
提示对于淋巴结广泛转移的病例而言,手术 切除作为首选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16
16.11.2020
精选ppt
手术方式选择
对于大多数实体肿瘤而言根治性切除都是最为重要的 预后因素之一,因此食管癌的手术方式也必须以彻底 切除为出发点进行选择。然而对于胸段食管鳞癌而言, 如何定义手术切除的根治性尚存在争议,如前所述, 由于胸段食管缺乏浆膜层,加之食管癌早期发现困难, 大多数患者就诊时肿瘤已浸润或超过食管外膜,故若 肿瘤已累及胸膜、心包、奇静脉或胸导管等周边结构, 则在考虑横向切缘时必须将病灶与受累结构一并切除, 方能保证根治效果、减少瘤床局部复发。
3
16.11.2020
精选ppt
T1的新概念
2009年新版UICC食管癌分期[1]将T1进一步细分为T1a和T1b, 因大量临床证据表明局限于黏膜层的早期食管癌很少发生淋巴结 转移,在有条件的单位非常适合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 (endoscopic mucosa resection,EMR)等局部治疗手段,在保证 疗效的同时能够避免手术切除以及消化道重建带来的巨大创伤和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但鉴于目前的分期手段在早期食管癌浸润深 度判断的准确性上尚有待提高,内镜下局部切除后必须进行仔细 的病理检查以确认肿瘤尚未累及黏膜下层,因为食管黏膜下层富 含淋巴管,肿瘤一旦侵及此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即可达20%~ 30%,本院病例组T1b患者中局部淋巴结转移率即达到25% [2],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淋巴结清扫方能达到准确分期和根治 效果[3]。
与贲门腺癌不同的是胸段食管在解剖学上缺乏浆膜层,肿瘤一旦浸润 至食管表面极易侵犯胸膜。鉴于目前的手术技巧,T4a病例根治性切 除并无困难,故T3与T4a的划分是否合理尚有待大样本结果验证
而对于T4b病例而言,有效的术前诱导治疗或许有助于改善手术切除
5
根治性,进而使患者长效的诱导治疗,肿瘤获得降期后再行手术切 除或许是改善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治疗效果的 出路。
11
16.11.2020
精选ppt
颈部淋巴结转移
颈部淋巴结转移在胸段食管癌患者中属常见 现象,其发生率与胸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相似, 均可达20%[7],不少学者在研究中认为其 预后优于器官转移的患者,但又较区域淋巴 结转移差。
精选ppt
上海市胸科医院对N分期的认识1
不同数目淋巴结转移患者间5年生存率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N0~pN3分别为48%、32%、 12%和0)[4](方文涛)
7
16.11.2020
精选ppt
上海市胸科医院对N分期的认识2
他们发现,无淋巴结转移、单组淋巴结转移 与2组以上多组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生存率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48%、38%和11%),并且如 果将淋巴结受累区域分为颈胸腹三野,则一 野淋巴结转移(34.2%)、二野(12.1%)与三野 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 义(P<0.001)。
12
16.11.2020
精选ppt
颈部淋巴结转移
第6版分期将胸上段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列为 M1a以示其预后好于胸中下段肿瘤,
新分期则将颈段食管旁淋巴结列入N分级, 将颈部大血管外侧的斜角肌前淋巴结列为M分
级[1]
13
16.11.2020
精选ppt
颈淋巴结转移预后评价
颈淋巴结转移的判定及其预后与手术方式有很大关联, 本院选择性三野清扫病例颈淋巴结转移达15.8%,其 中单纯颈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仍可达20% [2]。
上消化道肿瘤诊治进展(2)
薛恒川
1
16.11.2020
精选ppt
食管癌部分
2
16.11.2020
精选ppt
关于NCCN指南
NCCN即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是由美国最顶 尖的21家美国癌症中心组成的学术联盟。该组织通过 文献回顾、专家共识等对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 进展每年进行更新,“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当前最佳的 治疗建议,改善和提高肿瘤治疗水平”。2006年 NCCN首次与中国肿瘤专家合作,推出NCCN中国版。
Tachimori等[8]也报道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行三野 清扫后3年生存率可达43.8%。
当然颈部可扪及肿大固定淋巴结或者已累及喉返神经 引起声音嘶哑仍是公认的预后不良因素。
14
16.11.2020
精选ppt
指南中的食管癌手术指征
新出版的《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9]明 确指出,胸段食管鳞癌的手术适应证应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